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卫生化学习题原

卫生化学习题原

卫生化学习题原
卫生化学习题原

一、 单选题(20分)

1、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B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2、以铬黑T (EBT )为指示剂,用EDTA 滴定法测定Ca 2+、Mg 2+

的总浓度,终点时呈现的颜色是( )

A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 Mg -EBT 配合物的颜色

C Mg -EDTA 配合物的颜色

D Ca 2+-EBT 配合物的颜色

3、佛尔哈德法测定Ag +时,溶液的适宜酸度是( )

A pH 6.5~10.5

B 0.1~1mol/L 的HNO 3介质

C pH 6.5~7.5

D pH >11

4、下列说法中违背非晶形沉淀条件的是

A 沉淀应在热溶液中进行

B 沉淀应在浓的溶液中进行

C 沉淀应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

D 沉淀应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

5、影响EDTA 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之一是酸效应。酸效应是指

A . 酸度对配位体配位能力的影响 B. 酸度对电解质溶解度的影响

C. 酸度对金属离子配位能力的影响

D. 酸抑制金属离子水解

6、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是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C 做对照试验

D 做空白试验

7、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主要决定于

A. 两反应物质的浓度比值;

B.催化剂或诱导体的存在;

C . 两反应物质的条件电极电位的差值; D.溶液的〔H +〕。

8、间接碘量法常以淀粉为指示剂,其加入的适宜时间是

A.滴定开始时

B. 滴定至50%时

C . 滴定至近终点时 D. 滴定至I 2的红棕色褪尽,溶液呈无色时

9、吸收了空气中CO 2的纯水,其pH 值应

A . 小于7 B. 等于7 C. 大于7 D. 其pH 与大气无关

10、佛尔哈德法以_________为指示剂。

A. K 2CrO 4 B . NH 4Fe(SO 4)2 C. 荧光黄 D. FeSO 4

11、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其螯合比一般为

A . 1:1 B. 1:2 C. 1:3 D. 1:4

12、用KMnO 4滴定-2

42O C 时,反应速度由慢至快,这种现象称为

A. 催化反应

B. 自催化反应

C. 氧化反应

D. 诱导反应

13、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是

A. 0.1~10 nm

B. 10~200 nm

C. 200~400 nm

D. 400~760nm

1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

A. 火焰中各种原子

B. 火焰中的各种基态原子

C. 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原子

D. 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

15、极谱分析法中通常在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明胶,目的是消除

A. 极谱极大

B. 迁移电流

C. 充电电流

D. 残余电流

16、一薄层板上,斑点离原点3.32cm,溶剂前沿线距斑点6.68cm,则R f= ()。

A. 0.668

B. 0.497

C. 0.213

D. 0.332

17、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 激发光足够强

B. 试液足够稀

C. 吸光系数足够大

D. 仪器足够灵敏

18、下列电极中不属于

...参比电极的是()。

A. SCE;

B. SHE;

C. pH玻璃电极;

D. Ag-AgCl电极

19、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

A. 正比于待测离子活度

B. 与待测离子活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C. 随待测离子活度增大而增大

D. 不受待测液中离子强度影响

20、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宜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 分子荧光法

C. 原子吸收光谱法

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二、填空题(20分)

2、电位分析法测定溶液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必须(3)活化。

一、单选题(20分)

1、用0.1000 mol/L的NaOH滴定0.1000 mol/L HAc溶液,在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

A. 等于7.00

B. 小于7.00

C.大于7.00

D. 不确定

2、在下列四个数据中,两位有效数字的是

(1)1.80 (2)0.180 (3)K a=1.8×10-5(4)pH=1.80

A (1),(2)B(3),(4)C(1),(4)D(3)

3、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能指示溶液确切的pH值

B 显酸色时溶液为酸性,显碱色时溶液为碱性

C能在pH值一定的变化范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 D 都是有机酸

4、以下有关系统误差的论述错误

..的是

(A) 系统误差有单向性(B)系统误差有随机性

(C) 系统误差是可测误差(D) 系统误差是由一定原因造成

5、在滴定分析中,所使用的锥形瓶中沾有少量蒸馏水,使用前()

A 必须用滤纸擦干

B 必须烘干

C不必处理 D 必须用标准溶液润洗2~3次

6、用分析天平称量试样时,在下列结果中不正确的表达是

(A)0.312 g (B)0.0963 g (C)0.2587 g (D)0.3010 g

7、在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B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C pH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

D 酸效应越大,配位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大

8、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强

B.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C. H2O的共轭碱为H2O

D. H2O的共轭酸为H2O。

9、莫尔法以_________为指示剂。

A. K2CrO4

B. NH4Fe(SO4)2

C. 荧光黄

D. FeSO4

10、以K2Cr2O7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滴定形式是()

A 直接滴定法

B 剩余滴定法C置换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

11、直接准确滴定一元弱酸的可行性判据为

A. cK a>10-5

B. cK a≥10-6

C. cK a≥10-7

D. cK a≥10-8

12、用相关电对的电极电位φ?,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情况,但不能

..判断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B.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C.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D. 氧化还原滴定突越的大小

13、极谱法中加入支持电介质的目的在于( )

A. 消除扩散电流

B. 消除迁移电流

C. 消除电容电流

D. 消除残余电流

14、电位分析法中的参比电极,其()

A. 电极电位为零

B. 电极电位为一定值

C. 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

D. 电位与温度无关

15、以硅胶—C18H37(非极性)为固定相, 甲醇—水为流动相, 室温条件下分析有机组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称( )

A. 正相分配色谱;

B. 离子型键合性色谱;

C. 空间排阻色谱;

D. 反相分配色谱.

16、吸光度误差最小的吸光度范围是( )

A. 0.01~0.1

B. 0.2~0.8

C. 1.0~2.0

D. 2.0~3.0

17、在色谱分析中, 决定两组份分离程度好坏的指标是( ).

A. 相对保留值r21;

B.分离度R;

C. 柱效能;

D. 固定液的选择.

18、用AAS法测定发锌,光源应采用( )

A. 钨灯

B. 锌元素空心阴极灯

C. 氘灯

D. 高压汞灯

19、荧光测定时,观察荧光要在与入射光垂直方向,其原因是( )

A. 只有在入射光垂直方向上才有荧光

B. 各个方向都可观察到荧光,为减少透射光的影响

C. 荧光波长比入射光波长小

D. 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小

20、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核的核磁共振吸收

A. 13C;

B. 1H;

C. 15N;

D. 16O

一、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准确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是:

A. 平均偏差

B. 相对平均偏差

C. 变异系数√

D. 相对误差

2. 当一组平行测定值(有13个数据)中出现可疑值时应该:

A 直接将其舍弃

B 进行Q检验,决定其舍弃

√C进行Grubbs检验,决定其舍弃 D 进行t检验

3.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指()

A 以总体平均值为中心,样本测定值落在其中的范围

B 以总体平均值为中心,样本均值落在其中的范围

√C以样本均值为中心,总体均值落在其中的范围

D 以样本均值为中心,样本测定值落在其中的范围

4. 在UV-Vis分析中,玻璃吸收池可用于

A. 紫外光区√

B.可见光区

C. 真空紫外光区

D. 紫外-可见光区

5. 波长为400~760 nm的电磁波称为

A. 红外光

B. X光

C. 紫外光√

D. 可见光

6. 在分光光度法中,测得的吸光度值都是相对于参比溶液的,这是因为

A. 入射光不是平行光√

B. 吸收池和溶剂对入射光有吸收和反射作用

C. 入射光为非单色光

D. 溶液中的溶质发生解离反应

7. 荧光计采用的光源是

A. 钨灯

B. 氘灯

C. 空心阴极灯√

D. 溴钨灯

8. 分子荧光的产生对应于下属哪种能级跃迁?

A.分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B.分子从单线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C.分子从单线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

D.分子从三线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

9. AAS中广泛采用的光源是

A. 无极放电灯√

B.空心阴极灯

C. 氘灯

D. 钨灯

10. AAS法测定钙时,加入2%镧盐溶液,其目的是消除

√A. 化学干扰 B. 物理干扰 C. 电离干扰 D. 背景干扰

11. 玻璃电极使用前浸泡的目的是

√A.活化电极 B. 校正电极 C. 清洗电极 D. 检查电极的性能

12. 溶出伏安法测量的物理量是:

A. 富集阶段的电流—电压曲线

B. 富集阶段消耗的电量

√C.溶出阶段的电流—电压曲线 D. 溶出阶段消耗的电量

13. 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测量溶液的pH值,如果试液的pH约为6,校正pH计的最合适标准缓冲

溶液为

A. pH 4.00的标准缓冲溶液√

B. pH 6.86的标准缓冲溶液

C. pH 9.18的标准缓冲溶液

D. pH 3.56的标准缓冲溶液

14. 电位分析法中的参比电极,是:

A. 电极电位为零√

B.电极电位为一定值

C. 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

D.电位与温度无关

15. 吸附色谱中,吸附剂的含水量越少,则吸附剂的

A. 活性越低√

B. 活性越高

C. 吸附能力越小

D. 活性级别越大

16. 以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在三块硅胶板对极性物质A进行展开,结果如下:

板1 R f= 0.55,板2 R f= 0.2,板3 R f= 0.05,则三块硅胶板的含水量大小顺序为√A. 1>2>3 B. 3>2>1 C. 3>1>2 D. 2>1>3

17. 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色谱图参数的是:

A.t R

B.W

C.A √

D. R

18. 用硅胶作吸附剂,薄层色谱法分离分析某极性物质,可采用的条件是

A. 用低含水量的吸附剂√

B. 用强极性展开剂

C. 活性级别为I级的吸附剂

D.用弱极性展开剂

19. 色谱分析中,反映柱效能的参数是

A. 保留值

B. 调正保留值

C. 峰高或峰面积√

D.有效塔板数

20. 分析宽沸程多组分混合物时,

A. 柱温高于低沸点组分的沸点

B. 柱温高于高沸点组分的沸点

√C. 采取程序升温 D. 柱温采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二)多选题(每题2分)

1. 通过平行测定,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A.减小随机误差 B. 考察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C. 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D. 考察测定方法的精密度

2. 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A.比色皿的厚度√B.入射光的波长

C.浓度√D.温度

3. 阳极溶出伏安法,被测物质在工作电极上发生的变化是:

A. 富集阶段发生氧化反应;√

B. 富集阶段发生还原反应

√C. 溶出阶段发生氧化反应;D. 溶出阶段发生还原反应

4. 塔板理论对色谱分析的贡献是:

√A. 提出色谱柱效能指标;√ B. 解释了色谱峰的分布形状

C. 给出了选择分离条件的依据;

D. 解释了色谱峰变形的原因

5. 化学键合固定相具备下列何种特点:

√ A.耐溶剂冲洗√B. 选择性好

√C. 适用于梯度洗脱 D. 柱效较低

二、填空题(20分)

1.对于A = abc,如果b为1 cm,c为1 mol/L,则a称为摩尔吸光系数,用

表示。

2.火焰原子化器有雾化器;雾化室和燃烧器三部分组成。火焰按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例分为三

类具不同性质的火焰:化学计量性火焰、富燃性火焰、贫燃性火焰。

3.荧光光谱的波长比激发光谱的波长长。

4.当玻璃电极膜两侧溶液的pH值相等时,其膜电位并不是零,常为几个mV。此电位称为不对

称电位。

5.一般pH玻璃电极的使用范围是pH=1~9 ,

6.电化学规定,不论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凡是发生氧化反应电极,称为阳极。

7.经典极谱中,消除迁移电流的方法是在待测试液中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而保持溶液静

止则可消除(对流电流。

8.在TLC中常用比移值R f作为定性参数。

9.在色谱分析中,R值越大,就意味着相邻两组分分离得越好。通常用1.5作为相邻两峰能否

完全分开的标志。

10.液液分配色谱中,当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时,称为正向色谱。

11.在液-液分配柱色谱中,若某一含a,b,c组分的混合样品在柱子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105,

85,310,组分流出顺序为:b,a,c 。

12.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才能使用,主要包括纯化和脱气。

三、是非题(10分)

1.在测定工作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2.有色溶液的液层厚度越宽,其透光率越小。(√)

3.增强光源的发射强度可以提高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却不能提高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的灵敏度。(√)

4.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形状不随激发光波长的改变而改变。(√)

5.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6.在阳极溶出伏安法中,同时测定几种离子时,要以富集电位最负的离子为准来选

择电积电位。(√)

7.电位法可以用于有色、混浊和粘度较大的溶液的测定。(√)

8.在吸附柱色谱中,若分离非极性组分,则选择非极性洗脱剂,吸附活性大的吸

附剂。(√)

9.用GC法测定蔬菜中痕量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应采用FPD检测器。(√)

10.在GC法中,色谱峰面积相等,样品中两组分含量也相等。(×)

四、简答题(10)

1.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有哪几种主要因素可以使谱线变宽?

答:(1)自然变宽(0.5分)

(2)Doppler变宽:又称热变宽。(1分)

(3)碰撞变宽(压力变宽)(1分)

2.电位法测定F-离子时,常在溶液中加TISAB溶液。简述TISAB溶液的组成及作用。

答:(1)离子强度调节剂NaCl等,用来调节和控制溶液的离子强度;(0.5分)

(2)缓冲溶液,如HAc-NaAc,控制溶液的pH值;(1分)

(3)掩蔽剂,如柠檬酸钠,作用是与溶液中共存的Fe3+、Al3+等离子配合,掩蔽其干扰。

(1分)

3.在TLC中,若分离极性组分,应如何选择吸附剂(活性)和洗脱剂。

答:从试样各组分极性、吸附剂活性和展开剂的极性三方面综合考虑,使其相互适宜。分离极性的组分时,应选用活性级别较高(活性较弱)的吸附剂,极性较强的展开剂。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时,选用活性级别较低(活性较强)的吸附剂,极性较弱的展开剂。

(2.5分)

4.Van Deemter方程用于HPLC时,B/u项是否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

答:B/u项可以忽略不计。(0.5分)

由于流动相为液体,其粘度比气体大得多,分子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比它在气相中的小4~5

个数量级;为了加快分析速度,一般流动相的流速不是很小。所以组分的纵向扩散程度很小,它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分)

一、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精密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是:

A 绝对误差

B 相对误差

C 偏差√D标准偏差

2. 标定某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3次平行测定的结果0.1023、0.1024及0.1027,结果第4次

的结果不为Q检验所弃去,则其最高值(n = 4时, Q0.09=0.76)不能大于等于

A 0.1028

B 0.1032 √

C 0.1040

D 0.1042

3. 欲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应该:

A. 先进行t检验,再进行F检验√

B. 先进行F检验,再进行t检验

C. 先进行Q检验,再进行t检验

D. 先进行Grubbs检验,再进行t检验

4. 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入射光波长 B. 配合物浓度 C. 比色皿厚度 D. 入射光强度

5.在分光光度计中,检测器检测的光是

A. 入射光√

B. 透射光

C. 散射光

D. 吸收光

6. 紫外光区的波长范围是

A. 0.1~10 nm

B. 10~200 nm √

C. 200~400 nm

D. 400~760 nm

7. AAS中,光源的作用是

A. 提供试样蒸发和原子化的能量√

B.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C. 产生连续的紫外光

D. 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8.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

A. 背景干扰

B. 电离干扰√

C.化学干扰

D. 物理干扰

9.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的钙时,常加入镧盐溶液是为了消除下列哪种物离子的干扰

PO B. -F C. K+ D. Al3+

√A.-3

4

10. 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 激发光足够强

B. 摩尔吸光系数足够大

√C.试样溶液足够稀 D. 仪器的灵敏度足够高

11. 直接电位法中常加入TISAB,下列因素中与TISAB作用无关的是

A. 固定溶液的离子强度

B. 恒定溶液的酸度

C. 掩蔽干扰离子√

D. 消除液接电位

12. 玻璃电极使用前浸泡的目的是

√A.活化电极 B. 校正电极 C. 清洗电极 D. 检查电极的性能

13. 直接电位法测pH值,定位时应选择

√A. 与样品pH 相近的标准缓冲液 B. 已知pH 的样品溶液

C. 标准缓冲溶液

D. 缓冲溶液

14. 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

离子含量时,主要干扰的离子是

A. 卤素离子

B. +4NH √ C . Al 3+离子 D. Na +离子 15. 气相色谱FID 检测器适用于测定

A. 含卤、硫、氮和氧官能团的组分

B. 水中无机盐

√C. 大气和水中痕量有机物 D. 含硫、磷有机化合物

16. 色谱分析中,相邻两峰能否完全分开的标志是

A. 0.1=R √

B. 5.1=R

C. 0.2=R

D. σ2=R

17. 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时间反映了( )之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和组分 √B . 组分和固定相

C. 组分与流动相

D.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18. 与色谱柱效能有关的指标是

A. 相对保留值

B. 保留时间

C. 容量因子 √

D. 理论塔板数

19. 俄国植物学家M. Tswett 在研究植物色素成分时,所采用的色谱方法属于

A. 气-液色谱

B. 气-固色谱

C. 液-液色谱 √

D. 液-固色谱

20.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范氏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A. 涡流扩散

B. 流动相传质阻力

C. 固定相传质阻力 √

D. 分子纵向扩散

(二)多选题(每题2分)

1. 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可采用( )

A 平行测定试验 √

B 回收率试验 √

C 方法对照试验

D 空白试验

2. 关于激发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发光谱反映了荧光物质的发射特性;√

B .激发光谱反映了荧光物质的吸收特性

√C .激发光谱的横坐标表示激发光的波长;√D .激发光谱的纵坐标表示荧光的强度

3. 离子选择电极常以银-氯化银电极作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必须含有

√A. 膜敏感离子 √B . 氯离子 C. 银离子 D. 氢离子

4. 吸附剂的活性级别越小,则吸附剂的

√A. 活性越大 B. 活性越小 √C. 吸附能力越强 √ D. 含水量越少

5.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流动相的流速可以:

A. 减小涡流扩散 √ B . 降低保留时间

C. 改变相对保留值 √

D. 增大传质阻力

二、填空题(20分)

13. 采用石墨炉原子化器进行原子化时,须经过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四个步骤。

14. 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都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必须有强的紫外-可见吸收(有π~π*跃迁)、 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

15. 用氟电极测-F 时,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 )时,包括了离子强度调节剂(NaCl )、(缓冲溶液(HAc-NaAc ) 和掩蔽剂 (柠檬酸钠)三部分试剂。

16. 电化学规定,不论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凡是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称为阴极 。

17. 在气相色谱中,柱温的选择原则是 在难分离组分对得到良好分离、而保留时间适宜、且色谱峰不拖尾的前题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柱温。

18.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乐果(O

CH O

CH 33>P —S —SCH 2—CO —NHCH 3)含量,采用FPD 检测器。 19. 检测器可获较高灵敏度;当测定一种肝炎新药α-联苯双酯的含量时,应采用 FID 检测器。

20. 在GC 中,对于宽沸程多组分的复杂样品的分析,柱温采取 程序升温;在HPLC 中,对于极性差别大的多组分复杂样品的分析,洗脱方式采用 梯度洗脱。

三、是非题(10分)

1. 加标回收率越高,表明测定方法的准确度越高。(×)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仅能测定有色物质的吸光度,无色物质必须经过显色反应后才能进行测定。(×)

3.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在原子化系统之后。(√)

5. 荧光的波长比激发光的波长更短。(×)

6. 一般的玻璃电极在pH >9的溶液中对Na +的响应,造成测定的pH 值偏高。(×)

7. 溶出伏安法采用三电极测试系统,是为了保证电解富集时工作电位的恒定。(√)

8. GC 中常采用梯度洗脱来提高分离效能、改善峰形和降低检测限。(×)

9. R f 值是薄层色谱法的定性依据,在同样条件下,两组分有相同的R f 值,则他们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10. 化学键合固定相包括非极性、中等极性和极性三类,广泛使用的十八烷基(C 18或ODS )键合固定相为非极性,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的物质。(√)

四、简答题(10分)

1. 什么叫锐线光源?从空心阴极灯的构造和工作条件两方面解释为什么其可以发射锐线光谱。 答:光源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约为吸收线半宽度的1/5),发射线和吸

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1分)

从空心阴极灯的构造来看,低压-原子密度低,Lorentz Broadening 小;工作条件方面,小电流-温度低Doppler Broadening 小,故可以产生锐线光源!

2. 简述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金属离子的基本原理。

答:溶出伏安法(stripping voltammetry )是一种把电解富集和溶出测定结合在

一起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其实验操作分为两步,即预电解和溶出。 (0.5分)

预电解是将阴极电位控制在比待测离子的半波电位负0.3~0.4 V ,在一定搅

拌速度下进行的恒电位电解,使待测金属离子M n +还原沉积到汞电极上,多数能

生成汞齐M(Hg)。 (0.5分)

预电解完成后,停止搅拌,让溶液静止30~60s,使汞中的电积物均匀分布,然后进行溶出。溶出过程中使电极电位以一定的速率向电位更正的方向线性地变

化。在溶出过程,当工作电极的电位达到金属的氧化电位时,沉积在电极上的金

属M(一般为汞齐)开始氧化溶出。(1分)

溶出伏安曲线中峰尖对应的电位叫峰电位( p),是定性分析的依据;峰尖对应的电流称为峰电流(i p ),它与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浓度(c)之间存在定量

关系,是定量分析的依据。(0.5分)

3.什么是正相分配色谱?

答: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为正相分配色谱。(2.5分)

4.试比较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异同点。

答: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都是由五个部分组成,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五个部分,高效液相色谱仪除用高

压输液系统代替气相色谱的气路系统外,其它的都相同。(2.5分)

气相色谱法复习题(参考答案)

1. 电子捕获

2. 样品中所以组分都出峰

3. 分离度

4. H=A+B/u+Cu、分子扩散项

5. 非极性、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强极性、弱极性

6. 热导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7. 分离度、柱效能、柱选择性、柱容量 8. 加剧、缩短 9. 长 10. 基线

1.B

2.C

3.A

4.A

5.D

6.A

7.D

8.A

9.D 10.C

四、简答

1.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苯系物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有机氯农药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啤酒中痕量硫化物

2.包括固定相的选择、载气种类及流速的选择、柱温的选择、检测器和进样方式的选择等。

3.内标物与待测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相似或相近,内标物在待测物附近出峰;样品中不存在内标物,且在色谱图上内标物应与样品中各组分完全分离;内标物应是纯物质或含量准确已知;内标物与样品互溶,且不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

五、计算题

1.要完全分离则R≥1.5

neff=16R2(r21/r21-1)2=16x1.52(1.05/1.05-1)2=15876

所需有效塔板数至少15876块

L=n·H=0.2×15876=3175.2mm=3.18M

所需柱长为3.18 M

2.(1):neff(2) = 16(tR(2)’/W2)2 = 16[(12-1)/(80/60)]2=1089

H eff(2) = 3×1000/1089=2.76(mm)

(2):k1 = (9-1)/1=8 k2 = (12-1)/1=11

(3):r21 = 11/8 = 1.4

(4):R = 2(tR2- tR1)/(W1+ W2) = 2(12-9)/(50/60+80/60)=2.8

3.rBA=12-2/9-2=1.43;

R=2×(12-9)/1.33+1.67=2;

nB=16(12-2/1.67)2=574;

HB=1.152×100m/574=0.2cm

4.理论塔板数n=16×(4.56/53÷60)2=426

理论塔板高度H=L/n=0.5/426=0.12(cm)

高效液相色谱法复习题(参考答案)

1. 移动流动相、滞留流动相

2. 分配系数或分配比、保留值或相对保留值

3. 传质阻力

4. 梯度洗脱

5. 表面多孔型、全多孔微粒型

6. 柱内展宽、柱外展宽

7. 极性、非极性

8. 高速、高效、高灵敏度、高自动化 9. 酯化、硅烷化 10. 慢

1.C

2. D

3. B

4.B

5.B

6.C

7.B

8.D

9.A 10.C

四、简答

1.传质速度比一般液体固定相快得多,因此柱效高;固定液不流失,增加了色谱住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由于可以键合不同性质的官能团,可以改善固定相的功能,提高选择性;可用多种溶剂作流动相,利用梯度洗脱,提高分析效率,得到好的分离结果;有利于配用灵敏的检测器和馏分收集,应用范围广。

2.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系统组成。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

1概述、卫生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分析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一、1、D 2、A 3、C 4、C 5、C 6、C 7、A 8、B 9、B 10、C

1、正态分布

2、系统;准确度

3、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4、系统;随机

5、4;3

6、用标准物质评价;用加标回收率评价;与标准方法对照评价

7、系统;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1、通过对照试验(用标准样品对照、用标准方法对照)、回收试验来检验系统误差的存在,用空白试验、校准仪器、提纯试剂和校正的方法来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2、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符合的程度,精密度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准确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精密度反映了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表现了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精密度不高,准确度肯定不高。只有消除了系统误差后,高精密度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的测定结果。

2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

1、D

2、B

3、C

4、D

5、B

6、B

7、A

8、D

9、B 10、B 11、D 12、

D 13、D 14、A 15、D 16、C 17、B 18、D 19、C 20、B 21、D 22、BC 23、C 24、D 25、AC 26、C 27、B 28、C 29、BC 30、D 31、AD 32、B 33、B 34、BD 35、A 36、D 37、AC 38、D 39、B 40、A 41、D 42、

D 43、B 44、A 45、B 46、D 47、C

1、原电池;电解池

2、阳极;阴极

3、氯化钾溶液中氯离子

4、敏感膜;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

5、水化,即将电极浸泡在纯水中24h以上

6、零电流;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Nernst方程

7、离子强度调节剂 8、金属基电极;离子选择电极

9、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10、被测物质的活(浓)度;电极电位;Nernst方程式

11、内参比电极电位;膜电位;不对称电位

12、能斯特;0.0592/n V

13、指示电极(或离子选择性电极);参比电极;电位差计(或酸度计)

14、σ→σ*;n→σ*;π→π*;n →π*;σ→σ* 15、400~760nm

16、越小;越大 17、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溶剂;浓度;液层厚度

18、大 19、降低浓度;选择较薄的吸收池

20、线性;较高;线性 21、紫外;氢灯或氘灯;石英

22、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被测溶液为均匀非散射的稀溶液

23、εmax;λmax 24、吸光度;波长;吸光度;溶液浓度

25、溶液中的分子 26、标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

27、掩蔽;分离 28、吸收大;干扰小

29、吸收光;发射光 30、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

31、激发;荧光激发波长;吸收光能;荧光发射波长 32、发射光;吸收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1-5 CABAB 6-10 DBCBD 11-15 BBDBA 16-20 DDBBD 避免(或消除)拉曼散射光的影响

物质的分子必须具有能够吸收紫外或较短波长可见光的结构产生荧光的物质必须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离子强度调节剂 pH缓冲剂掩蔽剂气体阴极活度

吸附剂的活性洗脱剂的性质被分离组分的性质共振(吸收)线

程序升温梯度洗脱化学键合固定相(或十八烷基键合相)

火焰光度检测器(或FP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FID)

R=1.5

简答题

目的:使被测组分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制成便于测定的溶液:除去对分析测定有干扰的基体物质;当被测组分的浓度较低时,进行浓缩富集,通过化学反应使被测组分转化成易于测定的形式。样品处理的总原则是防止被测组分损失和被污染。

要求:分解法处理样品时,分解必须完全,不能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应足够高;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测定的物质;试剂的消耗应尽可能少,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对环境和人员污染小。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为电子光谱,但在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有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

斯托克斯位移是指荧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更长的现象。

特征:荧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更长;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呈镜像对称关系。

标准曲线法适用于大量样品的例行分析,要求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具有相近的离子强度和组成,要求被测体系比较简单。当样品溶液成分比较复杂,离子强度较大时,无法通过加入离子强度调节剂的方法来控制溶液的离子强度,可采用标准加入法。

应从试样、吸附剂和流动相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首先根据样品组分的性质选定吸附剂,然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流动相。分离弱极性或非极性的组分一般选用强活性吸附剂,弱极性或非极性流动相;分离强极性物质,则选用弱活性的吸附剂,强极性或中等极性的流动相。

①应用范围更广:它不受样品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只要把样品制成溶液便可进行分析,特别适合于沸点高、及性强、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维生素等。②分离选择高:气相色谱法采用的流动相是惰性气体,仅起载带作用,而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可选用不同极性的液体,参与对组分的分配作用,使分离效率提高。③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后的样品馏分易于收集,所以可以用来提纯物质。

计算题

(1)①2 ②3

(2)①13.9 ②3.1

2.00 8.06cm 200 L/(g·cm) 11200L/(mol·cm)

卫生化学简答题

1. 简述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精密度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准确度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定系统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精密度的分析结果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灵敏度降低了。 2.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为什么呈带状光谱?(重要) 答: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为电子光谱,但在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使得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3、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有哪几种主要因素可以使谱线变宽? (1)自然变宽,取决于激发态原子的寿命,寿命越短,谱线越宽;(2)Doppler变宽,又称热变宽或者多普勒展宽,温度越高,展宽越严重;(3)碰撞变宽,包括洛伦兹展宽(又称压力展宽)和霍尔兹马克展宽(又称共振展宽)(4)由于电场作用导致谱线分裂的斯塔克展宽(5)由于磁场作用导致谱线分裂的塞曼展宽 但无论何种因素引起的谱线展宽,都会导致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下降。 4、原子吸收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及仪器方面进行比较。 仪器方面 UV-Vis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 AAS 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器—显示系统 荧光分析仪器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发射单色器—检测器—显示系统 5. 电位法测定F-离子时,常在溶液中加TISAB溶液。简述TISAB溶液的组成及作用。(重要)答:组成成分包括NaCl HAc-NaAc 枸橼酸钠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1)NaCl 用来调节和控制溶液的离子强度;(2)缓冲溶液HAc-NaAc,用来调节和控制溶液的pH值; (3)掩蔽剂:柠檬酸钠,作用是与溶液中共存的Fe3+、Al3+等离子配合,掩蔽其干扰。 (4)离子强度调节剂还可使液接电位稳定,缩短电极响应时间。 6、用pH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值时,为什么需要用标准缓冲液定位? 答:用pH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值时,待测电池的电动势与试液的ph值呈线性关系,即E=K+0.059pH。若能求得E和K,即可计算试液的ph值。E值可由仪器测得,但K值常随电极和溶液的组成不同而不同,甚至随电极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微小变动,难以测量,因此,需要用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正K值,然后再测定试液的ph值。 7、方法比较 8. 在薄层色谱中,若分离极性组分,应如何选择吸附剂(活性)和洗脱剂。(重要)从试样各组分极性、吸附剂活性和展开剂的极性三方面综合考虑,使其相互适宜。分离极性的组分时,应选用活性级别较高(活性较弱)的吸附剂,极性较强的展开剂。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时,选用活性级别较低(活性较强)的吸附剂,极性较弱的展开剂。 9. Van Deemter方程用于HPLC时,B/u项是否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重点) B可以忽略不计。由于流动相为液体,其粘度比气体大得多,分子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比它在气相中的小4~5个数量级;为了加快分析速度,一般流动相的流速不是很小。所以组分的纵向扩散程度很小,它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0、理论塔板数n、相对保留值r21、分离度R这三项色谱参数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反映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在色谱图上体现在哪里?理论塔板数n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反映色谱柱的柱效能;相对保留值r21反映色谱柱对组分的选择性;分离度R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果的综合指标。 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理论塔板数n越大,塔板高度H越小,柱效能越高,色谱峰对称性越好,峰越窄。当两相邻组分相对保留值r21≠1时,说明色谱柱对两组分选择性不同,两色谱峰顶部已分离。分离度R越大,两相邻组分色谱峰分离程度越大,通常以R=1.5作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完全分离的标志。 11、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答:根据Van Deemter方程式为H=A+Cu,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色谱柱的填充技术及传导阻力。因此,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柱效填充料装填的均匀性;改进固定相粒度(减小粒度,减小粒度范围);选择浅孔道的表面多孔型载体或全多孔微粒型载体;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适当提高柱温。其中,减小粒度是提高柱效的最有效途径。 12、试比较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异同点。 答:气相色谱仪很高效色谱仪都是由五大部分组成,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五个部分,高效液相色谱仪除高压输液系统代替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外,其他的都相同。 13、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的区别 8、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特点:可测多组份试样、混浊试样、而且可作成导数光谱、不需参比液(消除了由于参比池的不同和制备空白溶液等产生的误差)、克服了电源不稳而产生的误差,灵敏度高。9、双光束优点 吸光度的大小不受入射光强度的影响,可以减少或 消除因光源强度不稳定而引入的误差,这正是双光 束分光光度计的优点所在。 10、选择测定波长,一般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 测定波长,为什么? 常,选λmax作为分析波长,灵敏度高(ε值最大), 而且在λmax附近吸光度随波长变化小(ε变化 小,近似为常数),测定误差也小。 11造成荧光熄灭的原因有多种: 答:(1)激发态荧光分子和熄灭剂分子碰撞,将能 量转移到熄灭剂而使荧光熄灭; (2)荧光分子与熄灭剂分子作用生成了本身不发 光的配合物; (3)荧光物质分子中引入重原子后,易发生系间 窜越而转变为三重态; (4)当荧光物质浓度较大时,激发态分子和基态 分子发生碰撞,产生荧光自熄灭现象。溶液浓度越 高,自熄灭现象越严重; (5)溶液中溶解的氧分子能引起几乎所有的荧光 物质产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熄灭。 12、为什么荧光分析仪器的光源与检测器垂直? 答:由光源发射的光经激发单色器(第一单色器) 得到所需的激发光波长,通过样品池后,一部分光 能被荧光物质所吸收,荧光物质被激发后,发射荧 光。可以在溶液的各个方向观察到荧光,但由于激 发光一部分可透过溶液,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 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直角的方向 上进行。 13、作荧光强度测量时,标准荧光物质的作用是什 么?如何进行测量的? 答:作荧光强度测量时,标准荧光物质的作用是校 正仪器,用标准荧光物质把仪器读数定位到某个 值,以此为标准,测定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及样品 溶液的(相对)荧光强度,使标准样和样品溶液有 一较好的读数。 14、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比紫外可见光度法高2~ 4个数量级的原因。 答:(1)增大光源强度,可提高荧光测定的灵敏度, 而不能提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 (2)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发射荧光的强度,荧光 强度大,信号强;而紫外可见光度法测定吸收光前 后的强度变化(吸光度),信号弱。 为什么会产生锐线光源? 低压-原子密度低,Lorentz Broadening小;小电 流-温度低Doppler Broadening 小,故产生锐线 光源! 实验室内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空 白试验与检出限;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分析工作 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的检验。 第4章 1.紫外-可见光谱为什么是带状光谱?它 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分子的电子能级差为 1~20eV,主要位于紫外可见区。分子发生电子能级 跃迁时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电子光谱,常称为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由于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 时总是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包含了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 能级的跃迁,因此是带状光谱。基本特征:紫外可 见光谱是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或透光 率T)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吸收光谱由吸收峰、 谷、肩峰、末端吸收组成。吸收峰的形状和最大吸 收波长λmax,是物质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2. 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答:σ→ σ*:波长100-200nm吸收峰位置远紫外区,物质饱 和烃类。n→σ*:波长150-250nm吸收峰位置真 空紫外区,物质含有O、S、N、X等杂原子饱和 烃衍生物。π→π*:波长200nm左右,物质不饱 和烃和芳烃,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n→π*:吸收 峰位置近紫外区和可见光区,物质含有n电子和π 电子含有双键的化合物。不同溶剂溶解样品最大 吸收波长蓝移是n→π*,红移者是π→π*。3、 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光学因素和化学因素。光学因素有①非 单色光引起偏离。②一起光学元件的性能缺陷所产 生的杂微光的影响;③非平行光或入射光被散射引 起偏离。4.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 的功能如何?答:分光光度计通常由光源,单色 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或记录仪组成。光源的 作用是在所需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且应具 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单色器的作用是将 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按波长顺序色散,并选择出所 需的单色光;吸收池用于装溶液;检测器的作用是 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显示或记录仪是将检测器 输出的信号经处理转换成透光度和吸光度显示出 来。第5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AAS)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VS)在测定原理和一仪器构造上有什么异同? 答:AAS基本原理:光源发射的特征谱线通过被 测物质的原子蒸气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 收,在一定条件下被吸收程度与基态原子浓度成正 比,从而进行元素定量分析。UVS:是基于物质分 子对紫外-可见光区电磁辐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 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①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 质对光的吸收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依据是朗伯比 尔定律A=KC. 不同:AAS吸收光的物质状态是基 态原子蒸气,吸收的是其原子的共振辐射,发生原 子外层电子技能的跃迁,为线状光谱。UVS吸收 光的物质状态是分子,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电磁 辐射,发生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为带状光谱 ②仪器结构:相同:都由光源、吸收池(原子化系 统)分光系统(单色器)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 不同:AAS光源用锐线光源,单色器通常位于原 子化器之后,这样可分掉火焰的杂散光并防止光电 管疲劳;UVS光源用连续光源,单色器通常位于 光源与吸收池之间,把光源发出的连续色谱色散成 单色光 2.AAS的主要干扰及消除方法 答:主要干扰有基体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 光谱干扰,背景干扰。①基体干扰:又称物理干扰, 消除方法:a配制与试样溶液有相似物理性质的标 准溶液的方法b标准加入法c稀释溶液②化学干扰 消除方法:a加入稀释剂b加入保护剂c加入缓冲 剂d改变火焰温度或火焰的气氛e化学分离③电离 干扰消除方法:a加入过量消电离剂,消电离剂是 比待测元素更易电离的元素,它在火焰中首先电 离,产生大量的自由离子,从而抑制了待测元素的 电离。④光谱干扰法消除方法:a另选分析线b减 小狭缝宽度c预先分离试样中干扰元素⑤背景干扰 消除法a氘灯校正法b仪器零点扣除c空白溶液校 正d塞曼效应校正法e自吸效应校正法。 影响荧光强度测定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上升荧光强度下降②溶剂:溶剂极性 增加,π→π*红移,能量降低,导致荧光增强, 同时荧光峰向长波方向移动③溶液pH:带有酸性 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与溶 液pH有关④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 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显著下降 的现象叫做荧光猝灭或熄灭,能引起荧光强度降低 的物质称为荧光猝灭剂,荧光物质浓度过大,会发 生自吸收及形成聚合物而产生自身熄灭现象。⑤散 射光:当激发光照射溶液时,部分光子和物质分子 碰撞时,使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散射光, 瑞利散射光波长与激发光波长相同,对荧光测定没 有干扰;拉曼散射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稍长或稍 短,对测定可能产生干扰。采用较短波长的激发光 进行激发,就可消除拉曼散射光干扰 5、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 答: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包括荧光物质本身的结构 以及外部影响因素。①分子具有共轭双键、刚性平 面结构有利于产生荧光,取代基效应影响荧光效 率;②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有温度、溶剂、溶 液pH值、散射光、荧光熄灭。 第7章电位分析法 1.直接电位法的工作原理。 答:一支离子选择电极与一支参比电极共同组成 一个测量电池,测得的电池电动势与离子选择电极 的膜电位有关,此膜电位值与溶液中特定离子的活 度对数值有线性关系,从而求出该离子的浓度,这 就是直接电位法的工作原理。2.离子选择电极分 类 (1)原电极①晶体膜电极:a均相膜电极:氟 离子选择电极b非均相膜电极:碘、溴离子选择电 极②非晶体膜电极:a刚性基质电极:pH玻璃电 极b流动载体电极:带正电荷-No3-电极,中性-K+ 电极,带负电荷Ca2+电极。 (2)敏化离子选择电极①气敏电极-氨气敏电极 ②酶电极-氨基酸酶电极3.标准氢电极 lvPAC规定所用的标准电极为标准氢电极(SCE),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都等 于零伏。工作条件是:①氢离子活动度为1mol/L; ②氢气压力为1.01325*105Pa,即1个大气压,③ 作为氢电极的铂片上都有铂黑。4.总离子强度调 节缓冲剂的作用(TISAB):为了保持试液pH在 一定范围,离子强度稳定,同时消除Fe3+.Al3+等 离子的干扰哦啊,将惰性电解质。pH缓冲剂,掩 蔽剂混合在一起配成混合溶液,此混合溶液称为 TISAB.主要作用:①维持样品和标准溶液恒定的离 子强度;②保持试液在离子 选择点击合适的pH范围内,避免H+或OH—的干 扰;③是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游离离子。5、 电位法中应如何测定电池电动势。答:将离子选 择电极与参比电极一起插入被测试液中,构成原电 池。将此原电池连接于测量电池电动势的装置如电 极电位仪上,离子选择电极将溶液中相应的离子活 动度转换成电信号后,再“零电流”下测量电动势。 第10章液相色谱法1色谱法的原理:共同的基 本特点是具备两个相.固定相和流动相。当流动相 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的性质与 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相互作用的类型 和强弱也有差异,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2简 述色谱法分离的基本原理及其混合物分离的先决 条件。①基本原理:由于试样中各组分物理,化 学性质的差异,他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 数K或吸附能力不同,与固定相,流动相的作用 力不同,当流动相向前流动时,不同组分的迁移速 度就有所不同。当其流出色谱柱时,各组分便得到 分离。②样品组分分配系数K值得差异是混合组 分分离的先决条件。K值越大,该组分在柱中迁移 速度越慢,在注重保留时间越长,后出柱;K值越 小,……越快,……短,先出柱。组分在色谱柱内 产生的差速迁移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同 时,组分能否完全分离由色谱过程传质和扩散行为 决定,即与色谱过程的吸附等温线类型。①在一定 温度下,组分在吸附剂表面被吸附达到平衡时,组 分在两相中浓度相对关系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类型。②有三种类型:线形等温线—溜出去纤维正 态曲线,峰形对称;凸形等温线—流出曲线为前缘 陡峭,后部拖尾的“拖尾峰”凹形等温线:流出曲 线为前缘平缓,后缘陡峭的“前伸峰”。③在一定 色谱条件下,控制进样量,使其不超过进样的限度, 可望获得理想的色谱峰。

生物化学习题【题库】

生物化学习题集 生物化学教研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

生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一)内涵决定身份﹣﹣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l)用化学符号填空: 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_____。 (2)按要求填表: 物质所属圈层物质名称物质的化学式用符号表示构 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类别 生物圈蔗糖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圈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圈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______________Na+、SiO32﹣_______ (二)甲烷﹣﹣小分子,大作为 在如图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6种物质:①甲烷;②水;③二氯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氢气;⑥氧气。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请回答:

(1)在这6种物质中,元素种类共有_____种,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有_____(填化学式,下同),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_____,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_____。(2)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 ②在隔绝空气和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 ③在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④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试写出上述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3)在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 在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_____。 ③和④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_____。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③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 _____。 (三)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 如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 (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仅用物理方法从盐湖中“捞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工业上主要利用从水圈中获得的食盐来制备纯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为确定某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时,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则固体粉末是_____。若将该溶液升温到40℃时,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四)金属﹣﹣工业的脊梁 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航天军工。

卫生化学练习题1

1概述、卫生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分析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一、单选题 1、精密度常用以下哪项表示: A、相对误差 B、随机误差 C、系统误差 D、标准偏差 2、对真实值为8.02%的样品进行分析,甲测定结果平均值为7.96%,标准偏差为0.04%,乙测定结果为8.10%,标准偏差为0.06%。与乙的测定结果比较,甲的测定结果: A、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 B、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C、准确度较差,精密度较好 D、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差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好,精密度不一定好 B、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好,准确度一定好 C、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好,精密度一定好 D、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无必然关系 4、采用一新方法测定某样品含量,其总体标准偏差未知,要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可靠,应采用: A、G检验法 B、Grubbs检验法 C、F检验法 D、t检验法 5、一组平行测定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可疑值,应采用: A、t检验法 B、F检验法 C、Grubbs检验法 D、F检验加t检验法 6、定量分析测定时,对测定结果的误差要求是: A、越小越好 B、等于零 C、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即可 D、大于允许误差 7、为减小系统误差,可采用的措施是: A、进行仪器校正 B、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C、增加称样量 D、舍去可疑数据 8、在测定样品过程中,做加标回收试验的目的是: A、评价方法检出限 B、评价方法准确度 C、评价方法灵敏度 D、评价方法精密度 9、应用标准参考物质的目的是: A、评价方法检出限 B、评价方法准确度 C、评价方法灵敏度 D、评价方法精密度 10、利用质量控制图对分析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要求: A、所有样品测定值应在上下警戒限之外,控制限之内 B、所有样品测定值应在中心线附近上下警戒限之间 C、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值应在中心线附近上下警戒限之间 D、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值应在上下控制限之外 二、填空题 1、随机误差服从()规律。 2、()误差是定量分析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它影响分析结果的()。 3、通常将测定误差分为()、()和()。 4、定量分析中()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5、0.02025有()位有效数字;2.30×10-3有()位有效数字。 6、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常用的方法有()、()和()。 7、对照实验是检验()误差的有效方法,但在进行对照实验时,应尽量选择与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进行对照分析。 三、判断题 1、随机误差决定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2、即使存在系统误差,无限多次的测量值的平均值也会接近真值。 3、绝对误差即是误差的绝对值。 4、准确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定过程中系统误差的大小。 5、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和平均偏差均相同,表明这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没有差异。 6、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好,准确度一定好。 7、在测定结果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8、加标回收试验的回收率越高,其方法准确度越好。 9、F检验用于判断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10、离群值的取舍应通过Q检验或Grubbs检验决定。 四、名词解释题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准确度 4、精密度 5、检出限 6、灵敏度 7、空白试验 8、可疑数据 9、标准物质 五、简答题 1、如何检验和消除测定方法中的系统误差? 2、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DACCC CABBC 二、填空题 1、正态分布 2、系统;准确度 3、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4、系统;随机 5、4;3 6、用标准物质评价;用加标回收率评价;与标准方法对照评价 7、系统;组成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五、简答题 1、通过对照试验(用标准样品对照、用标准方法对照)、回收试验来检验系统误差的存在,用空白试验、校准仪器、提纯试剂和校正的方法来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2、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符合的程度,精密度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准确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精密度反映了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表现了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精密度不高,准确度肯定不高。只有消除了系统误差后,高精 注:试卷不允许拆开本试卷共4页第1 页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 大小分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和极性侧 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 疏水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亲水 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3种,它们分别是赖氨 基酸和精。组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天冬 氨基酸和谷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 白质分子中含有苯丙氨基酸、酪氨基酸或 色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OH ;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SH ;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氨基,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 的颜色是蓝紫色;因为脯氨酸是 —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 应则显示黄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肽键,次级键有、 、

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二硫键;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二硫键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极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从N-端依次对氨基酸进行分析鉴定。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氢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a-螺旋往往会中断。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分子表面有水化膜同性电荷斥力 和。

初三化学中考精典题目

初三化学中考精典题目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1.下列实验方案可行且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铝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 Al+2HCl=AlCl2+H2↑ B.用锌片和氯化铜溶液验证金属锌比铜活泼 CuCl2+Zn=ZnCl2+Cu C.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D.用滴加氯化钡试剂产生白色沉淀的方法证明溶液一定是硫酸 2.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双选 A.化学巨匠与贡献B.化学用语与意义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拉瓦锡﹣﹣发现空气的主要成分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2H﹣﹣表示两个氢原子 3H2O﹣﹣表示3个水分子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物质与微粒构成D.物质与分类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浓硫酸、生石灰﹣﹣常见干燥剂烧碱、纯碱﹣﹣常见碱 不锈钢、生铁﹣﹣常见合金 3.实验室给大家提供了酚酞、稀盐酸二种试剂和必要仪器,利用上述条件能够区分开的 物质组是 A.NaCl、NaOH、Na2C03 B.NaCl、CaCl2、NaOH C.NaOH、Ca(OH)2、CaCl2 D.NaCl、Ca(OH)2、CaC12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 图象正确的是()双选 A.B.C.D. 5.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 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也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根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6.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 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卫生化学知识点

第3章 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答: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精密度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准确度是反应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定系统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精密度的分析结果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 2、实验室内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空白试验与检出限;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分析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的检验。 第4章 1.紫外-可见光谱为什么是带状光谱?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分子的电子能级差为1~20eV,主要位于紫外可见区。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电子光谱,常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于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总是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包含了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是带状光谱。基本特征:紫外可见光谱是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或透光率T)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吸收光谱由吸收峰、谷、肩峰、末端吸收组成。吸收峰的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λmax,是物质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 2.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答:σ→σ*:波长100-200nm吸收峰位置远紫外区,物质饱和烃类。 n→σ*:波长150-250nm吸收峰位置真空紫外区,物质含有O、S、N、X 等杂原子饱和烃衍生物。π→π*:波长200nm左右,物质不饱和烃和芳烃,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n→π*: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和可见光区,物质含有n电子和π电子含有双键的化合物。 不同溶剂溶解样品最大吸收波长蓝移是n→π*,红移者是π→π*。 3、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光学因素和化学因素。光学因素有①非单色光引起偏离。 ②一起光学元件的性能缺陷所产生的杂微光的影响;③非平行光或入射光被散射引起偏离。 4.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何? 答:分光光度计通常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或记录仪组成。光源的作用是在所需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且应具有足够

《卫生化学》第六版课本习 题参考答案1

《卫生化学》思考题与习题的部分参考答案 第二章 1、样品采集的原则是什么? 答: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 2、气体样品的采集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采集方法可以分为直接采样法和浓缩采样法两大类。直接采样法适合于气体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较高或分析方法较灵敏的情况;浓缩采样法适合于气体样品中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或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较低时的情况。 3、样品处理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答:样品处理的目的是使被测组分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制成便于测定的溶液;除去对分析测定有干扰的基体物质;当被测组分的浓度较低时,进行浓缩富集;通过化学反应使被测组分转化成易于测定的形式。样品处理的总原则是防止被测组分损失和被污染。 进行样品处理时要求:分解法处理样品时,分解必须完全,不能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应足够高;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被测定的物质;试剂消耗应尽可能小,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对环境和人员污染小。 4、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和分解法两种。溶解法是采用适当的溶剂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全部溶解,适用于被测组分为游离态的样

品。分解法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被测物转变为相应的测定形式,适用于被测组分呈结合态的样品。 5、试比较高温灰化法、低温灰化法和湿消化法的优缺点。 答:高温灰化法利用高温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之分解呈气体逸出。此法的优点是可用于多个样品的同时处理,空白值低,操作简便、省力。缺点是对易挥发元素,如As,Se等,灰化时容易损失,较费时;低温灰化法是利用高频等离子体技术,以纯氧为氧化剂,在灰化过程中不断产生氧化性强的等离子体(由激发态氧分子、氧离子、氧原子、电子等混合组成),产生的氧等离子体在低温下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该方法所需灰化温度低,可大大降低待测组分的挥发损失;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样品处理效率高;由于不需外加试剂,因而空白值低。但低温灰化法需要专门的等离子体低温炉,仪器价格较高;湿消化法是在加热条件下,利用氧化性的强酸或氧化剂来分解样品。该方法的优点是消化速度快、分解效果好、消化温度低、被测组分挥发损失少。但该方法在消化过程中使用大量强酸,产生大量酸雾、氮和硫的氧化物等强腐蚀性有害气体,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同时要求试剂的纯度较高,否则空白值较大。 6、某水溶液20.00ml中还Cd2+30.0mg,加入螯合剂使其生成疏水性物质后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若分配比D=50,试问用等体积溶剂一次萃取和分两次萃取,水溶液中剩余的Cd2+各是多少?(0.59mg, 0.044mg)

卫生化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分析方法的分类 1、按分析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含何种元素、何种官能团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测定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structure analysis) : 形态分析、立体结构、结构与活性 2.按分析对象分类: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3.按待测组分含量分: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 4.按分析手段分类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与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与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需要较特殊的仪器,通常称为仪器分析,包括电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5、按分析目的分类 常规分析:例行分析,日常分析 仲裁分析:权威机构、法定分析,具法律效力:司法鉴定等 二、计量单位 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二、样品溶液的制备: (一)溶解法:酸性水溶法、水溶液浸出法、碱性水溶液浸出法、有机溶剂浸出法 (二)分解法:高温灰化——经高温分解有机物使被测成份能够溶于适当溶剂成可测定状态; 低温灰化——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激发态氧等离子体消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体; 湿消化法——利用浓无机酸与强氧化剂消化样品; 密封加压——利用高温高压,结合湿消化法消化样品 微波消化——密闭加压、湿消化与微波能结合消化样品。 三、分离与富集方法:溶剂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蒸馏与挥发法、膜分离法 第三章卫生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 一、了解三种误差 1、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均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

卫生化学自测题

卫生化学自测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卫生化学按任务分类可分为 A. 定性、定量、化学分析 B. 重量分析、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C.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 D. 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结构分析 E.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结构分析 2.按有效数字规则,1 3.65+0.0092+1.627的结果是: A.15.2862 B.15.286 C.15.28 D.15.29 3.350nm的辐射光是: A.远紫外光B.近紫外光C.可见光 D.近红外E.远红外 4.保持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使荧光单色器进行扫描,可得到的光谱是:A.荧光光谱B.激发光谱 C.吸收光谱D.原子吸收光谱 5.原子吸收的仪器构造是: A.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检测器 B.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 C.光源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 D.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 6.系统误差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的: A.随机因素 B.不确定因素 C.稳定因素 D.未知因素 7.伏安分析法中,当外加电压尚未达到分解电压时,仍有下列哪种电流通过电解池

A.残余电流 B.分解电流 C.电容电流 D.强电流 8.离子选择电极基本上都是: A.标准电极B.参比电极C.非膜电极D.膜电极 9.氟离子选择电极属于: A.非膜电极B.均相膜电极 C.晶体电极中流动载体电极D.敏化离子电极 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发射谱线的半宽度应 A. 远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 B.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 C. 远小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 D.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的二分之一 E.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的二倍 11. 溶液吸光度 A. 和透光度成正比 B. 和溶液吸光物质浓度成正比 C. 和反射光度成正比 D. 和透光度的对数成正比 E. 以上都不是 12. 在比色分析中,选择滤光片的原则是采用 A.溶液本色的滤光片 B.溶液透过光颜色的滤光片 C. 溶液颜色互补色的滤光片 D. 溶液吸收光颜色互补色的滤光片 E. 以上都不是 13.在卫生化学中,评价一种方法是否明显存在系统误差是下列哪种检验:A.Q检验法B.Grubbs检验法C.F检验法D.t检验法 14.原子吸收谱线宽度主要决定于 A. 自然变宽 B. 多普勒变宽和自然变宽 C. 多谱勒变宽和压力变宽 D. 场致变宽 1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 A. 火焰中各种原子 B. 火焰中的基态原子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1)

121.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C ) A.转变成胆固醇酯 B.转变为维生素D3 C.合成胆汁酸 D.合成类固醇激素 E.转变为二氢胆固醇 125.肝细胞内脂肪合成后的主要去向是( C ) A.被肝细胞氧化分解而使肝细胞获得能量 B.在肝细胞内水解 C.在肝细胞内合成VLDL并分泌入血 D.在肝内储存 E.转变为其它物质127.乳糜微粒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 C ) A.脂肪酸 B.甘油三酯 C.磷脂酰胆碱 D.蛋白质 E.胆固醇129.载脂蛋白不具备的下列哪种功能( C ) A.稳定脂蛋白结构 B.激活肝外脂蛋白脂肪酶 C.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E.激活肝脂肪酶 131.血浆脂蛋白中转运外源性脂肪的是( A ) (内源) 13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D ) A.转运外源性脂肪 B.转运内源性脂肪 C.转运胆固醇 D.逆转胆固醇 E.转运游离脂肪酸 13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的原发性代谢障碍是( C ) A.缺乏载脂蛋白B B.由VLDL生成LDL增加 C.细胞膜LDL受体功能缺陷 D.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 E.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活性降低 139.下列哪种磷脂含有胆碱( B ) A.脑磷脂 B.卵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酸 E.脑苷脂

二、多项选择题 203.下列物质中与脂肪消化吸收有关的是( A D E ) A.胰脂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辅脂酶 E.胆酸 204.脂解激素是( A B D E )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促甲状腺素 E.甲状腺素 206.必需脂肪酸包括( C D E ) A.油酸 B.软油酸 C.亚油酸 D.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208.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CoA,不参与下列哪些代谢( A E ) A.合成葡萄糖 B.再合成脂肪酸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参与鸟氨酸循环 216.直接参与胆固醇合成的物质是( A C E ) A.乙酰CoA B.丙二酰CoA 217.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 B D E ) A.维生素D2 B.睾酮 C.胆红素 D.醛固酮 E.鹅胆酸220.合成甘油磷脂共同需要的原料( A B E ) A.甘油 B.脂肪酸 C.胆碱 D.乙醇胺 E.磷酸盐222.脂蛋白的结构是( A B C D E ) A.脂蛋白呈球状颗粒 B.脂蛋白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核心 C.载脂蛋白位于表面、VLDL主要以甘油三酯为核心、HDL主要的胆固醇酯为核心

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经典

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经典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化学兴趣小组取2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 【答案】(1)11克(2) 26.7% 【解析】 试题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克,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克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CaCO3+ 2HCl==CaCl2 + CO2↑ + H2O 100 111 44 X Y 11克 列比例式:100:X=44::11克解得:X=25克 111:Y=44:11克解得:Y="27.75" 克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7.75/105-(26-25)×100%≈26.7%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相关计算 2.将25.6 g 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126 g水中配成溶液,再将2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 (1)上表中m的值为多少。___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答案】8.7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次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得到沉淀2.9g,第四次实验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增加了,说明第一次实验中40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只能生成2.9g沉淀,所以第三

卫生化学名词解释

误差:(error)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致使测定结果与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不完全一致,他们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因素引起的。 随机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来衡量。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精密度;是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定值的再现性。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用偏差来衡量。 检出限: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显著水平内,可以从样品中定量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值。 可疑值: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得出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甚至个别测定值偏差很大。这些偏差较大的数据称为可疑值。 显著性检验:是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个分析结果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以此推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从而判断测定结果或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是指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光谱分析法:是根据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它是基于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发射或吸收光谱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S)是根据物质分子对紫外光(200-400nm)和可见光(400-760nm)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对待测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稀的,均匀的吸光物质溶液时,物质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吸收光谱(吸收曲线):测定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成为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最大吸收波长: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峰峰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吸收峰:吸收曲线上凸起的部分称为吸收峰 标准曲线法: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再选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一直线。在完全相同额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于吸光度的试样溶液浓度。 显色反应:将待测组分转变为吸收系数较大的有色物的过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也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谱线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共振吸收线:当电子由基态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共振发射线:从第一电子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出的频率相同的谱线称~。 谱线轮廓:发射线或吸收线的谱线强度随频率或波长不同而改变称为谱线轮廓。 积分吸收:在吸收线轮廓内,吸收系数的积分称为积分吸收,它表示吸收的全部能量。从理论上可以得出积分吸收与原子蒸汽中吸收辐射的原子数成正比。 峰值吸收:当用锐线光源做原子吸收测定时,可采用峰值吸收法测量原子吸收值。峰值吸收时直接测量吸收轮廓的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峰值原子吸收系数,从而确定蒸汽中原子的浓度。 灵敏度:指被测元素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吸收值的变化量。 特征浓度:指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或量。(原子吸收光度法中,习惯用特征浓度。) 电离干扰:在高温条件下,原子会电离,使基态原子数减少,吸光度下降,这种干扰称为电离干扰。 分子荧光: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能量后,分子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任意激发态,通过同类分子或其他分子(如溶剂)碰撞,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了一部分,由所处的激发态能级下降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震动能级。由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震动能级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下降至基态的任何震动能级,这时发出来的光称之分子荧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