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教师招聘心理学笔记

深圳教师招聘心理学笔记

深圳教师招聘心理学笔记
深圳教师招聘心理学笔记

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深圳市教师职员招测试心理学南开版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的方法:

A 、系统观察

B 、直接实验

三、科学的重要标准:

A 、客观性

B 、准确性

C 、可检验性

四、心理学的发展及流派:

A 、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

?代表人物:德国冯特1879 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铁钦纳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意识的结构” 强调使用内省法[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的描述]

B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 ]

?代表人物:美国詹姆斯1890 年《心理学原理》提出“ 意识流” 杜威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意识的功能”

C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 ]

?代表人物:美国华生1913 年《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人的行为” 用“ 刺激——反应[S-R ]”

D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德国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意识体验” ,提出“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E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无意识现象” 重视对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

F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

?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强调“ 人的社会性特点”

G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美国奈瑟《认知心理学》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只研究人的行为,而且研究内部活动规律。他们采用了“ 口语报告法” 。

五、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A 、实验心理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传统核心的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

等。

B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

创造性活动。

C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

D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E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展规律。现不仅研究儿童期

F 、心理测量学:对行为和能力的测量,通常用心理测验的方法(间接)进行。

G 、生理心理学: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六、心理学的使用领域:

A 、临床和咨询心理学

B 、教育和学校心理学

C 、工业和组织心理学

D 、广告和消费心理学

E 、

法律和犯罪心理学

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所作记录进

行分析,以期发现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B 、测验法: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

究方法。

C 、实验法: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目的为控制情景下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间内在关系)

实验情境不同分两种?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D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

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问题表自行填)?谈话法(一问一答)?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八、学习心理学的三大意义和作用

A 、、认识内外世界:?了解自身及心理特征;?解释自身心理活动;?人际交往

B 、调整和控制行为

C 、直接使用于实际工作上。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人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

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二、意识的内容:

A 、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B 、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C 、对自身的觉知

三、意识的状态:

A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第一状态]

B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 、白日梦状态

D 、睡眠状态

四、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五、注意的特点:

A 、指向性

B 、集中性

A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

度或紧张程度。

六、注意的功能:

A 、选择功能

B 、维持功能

C 、调节功能

七、注意和意识的区别

A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B 、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被个体觉察到才能产生意识;

C 、睡眠状态意识未

完全停止分五阶

八、注意的种类:

A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a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b 人自身的状态

B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影响随意注意的因素:a 活动的目的和任务b 对活动的兴趣和认识c 主体的知识经验、活动

的组织d 个体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

C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九、生物节律:

A 、1 年

B 、28 天(月)

C 、24 小时(日)(对人影响较大实则25 小时)

D 、

90 分(分钟)

十、睡眠:

状态脑电波形态频率维持时间备注

清醒状态β13 ~24

过渡期α8 ~12 第一阶段 1 ~7 分钟

轻睡期θ4 ~7 第二阶段10 ~25 分钟 4 ~

6 次

循环

沉睡期δ2 ~4 第三四阶段30 分钟梦游梦呓尿床

快速眼动睡眠

又到—轻睡期

和年龄成反比,年龄赵小比例越高做梦

十一、失眠:

A 、情境性失眠:生活情境改变。亲人去世、离婚、测试来临、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睡眠环境改

变。

B 、假性失眠:

C 、失律性失眠:生物钟改变,生活程序突变。飞行时差、倒班。

D 、药物性失眠:

十二、梦:

A 、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B 、霍尔[梦的特征]:?和自己有关[第一特征]?受生活环境影响?内外刺激可影响梦的内

容。

十三、催眠:布瑞德1841 年

十四、容易被催眠的人:

A 、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

B 、容易集中精神而不易分散的人

C 、对催眠好奇想获得新鲜感的人。

十五、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A 、感觉麻痹(手术却不痛)

B 、感觉扭曲或幻觉(将电视机看成方盒)

C 、解除抑制(当众脱

衣施暴)D 、对催眠经验记忆消失

十六、催眠理论:

A 、角色扮演

B 、意识分离

十七、心理促动药物:

A 、镇静剂:?鸦片?吗啡?海洛因

B 、兴奋剂:?咖啡因?可卡因?尼古丁?安非他明?冰毒?摇头丸

C 、迷幻剂:? LS

D ?墨斯卡灵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据信息来源分三类:

A 、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B 、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a 触觉b 温度觉c 痛觉

C 、内部感觉:?饥?渴?胃痛

二、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三、感觉阈限: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和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A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50% 机会被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B 、差别感觉阈限:人们对两刺激量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韦伯定律]

四、视觉:

A 、可见光:波长在400 ~750 毫微米

B 、波长:宇宙射线r 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雷达FM 电视短波

短←——————————————→长

C 、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分为:?明适应?暗适应

?暗适应的主要机制不是瞳孔的变化,而是视紫红质的恢复。两基本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和视

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主要是棒体细胞的功能

D 、颜色的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

E 、网膜:锥中棒外,锥颜棒明

?锥体细胞:位于网膜中央,主要对颜色起作用

?棒体细胞:位于网膜四周,主要对亮度起作用

F 、色觉理论:

?三原色说:杨-黑理论:红绿蓝[RGB ]正后像——电影的原理

?拮抗理论:黑林红绿、黄蓝、黑白成三对互补色

五、听觉:

A 、声音的三属性:?音强[振幅大小分贝db ]?音高[频率20 ~20000Hz ]?音色(混合音)

B 、声音的物理属性:?波形(正弦波最简单属纯音如音叉,生活中多复合音)?频率?振幅

C 、长波频率低,短波频率高。成反比率两个混合音,相差小则为拍音,相差大则为掩蔽

D 、听觉理论:?位置学说?频率匹配学说

六、知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七、知觉的特征:

A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

特性。

B 、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

是知觉的选择性。

C 、知觉的理解性: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

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

D 、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八、知觉整体性中的格式塔原则:

A 、接近性

B 、相似性

C 、连续性

D 、封闭性

E 、良好图形

九、和知觉对象的选择有关的因素:

A 、强度较大

B 、色彩鲜明

C 、具有活动性的客体

D 、客体本身的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和

规律性。

十、知觉分类:

A 、器官:视知觉、听知觉、触摸知觉、嗅知觉;

B 、主观特性:空间、时间、运动、社会知觉

十一、深度知觉线索:

A 、来自刺激物的深度线索:

?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和阴影。

立体电影是用双眼视差的知觉现象使人获得深度知觉而制作

B 、来自视觉系统本身的线索:眼肌的?调节?幅合

十二、时间知觉的线索:

A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B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C 、借助计时工具

十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含分辨确认估量预测

A 、感觉通道的性质:声音间隔1 /100s ;触觉1 /40s ;视觉1 /20s 。

B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C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十四、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

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十五、社会知觉的内容:

A 、对人的知觉

B 、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C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十六、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A 、对象的独特性

B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

C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十七、社会认知的过程

A 、信息的搜集和选择: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受先前经验的影响/ 误差、偏差、忽略多数人的统计

B 、信息的整合过程:

?首因效应[卢钦斯]:a 先入为主b 一见钟情

?近因效应:a 见异思迁b 喜新厌旧

?晕轮效应[戴恩]—根据个人好恶判断:a 爱屋及乌b 一俊遮百丑c 情人眼里出西施

?社会刻板效应:无奸不商、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社会刻板效应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的

认识,含积极和消极作用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四章记忆和学习

一、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二、记忆的过程:

A 、编码

B 、保持

C 、提取

三、提取的方式:

A 、回忆:无提示的提取——名词解释、复述电话号码、记得

B 、再认:有提示的提取——选择题

四、记忆的类型:依据记忆的内容分:

A 、陈述性记忆[可发言语表达的]: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

观念

[托尔文]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一般用“ 我记

得在什么时候……”表达。

?语义记忆: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一般用“ 我知道某事……”

表达。

B 、程序性记忆[无法用言语清晰表达]:又称技能记忆,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只能

意会,不能言传。

五、记忆的三存储模型:

A 、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或感觉寄存器,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的称为视像或声像,是有效拷

贝。

B 、短时记忆: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主要以声音代码储存,也有视觉代码和语

义代码,20 ~30 秒[康拉德]乔治·米勒[容量:7 ± 2 个组块]

?扮演意识的角色?能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图像?起着暂存储器作用。

C 、长时记忆:语义代码视觉代码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节省法]

是一个对信息地建构过程,以语义代码和视觉代码两种形式储存。

图式图式图式图式:一种心理网络结构,是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不是许多的具体事物。

?图式的一般性知识为编码新信息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接受新事物并具个人特点

?提取出信息经过推理进行建构,是按照图式改造过的信息。

六、储存中的复述:

A 、保持性复述

B 、精细复核(将识记的材料和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了联系)

七、遗忘的原因:A 、消退B 、干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由干扰造成。

前摄干扰:以前学过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干扰。

倒摄干扰:学习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干扰。

八、影响信息提取的因素:信息提取的有效性

A 、和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序

B 、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情境依存性记忆: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

?状态依存性记忆: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会被作为一种提取线索编入长时记忆

C 、情绪的作用:当要记的材料和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信息没多少联系时,情绪对记忆的作用最大。

九、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A 、地点法

B 、韵律法

C 、记笔记

十、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或者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十一、学习的分类:

A 、按学习方式分:

?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情况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

?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

注意: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就

是机械的;发现学习也存在意义和机械之分。

B 、按学习内容分:

?知识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和

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通过学习而天成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要解决会不会做的问题

a 心智技能学习

b 操作技能学习

?社会规范的学习:把外在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人类所独有的

十二、学习策略:

A 、复习策略: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要和其他学习策略共同作用以促进学习

效率的提高。复习的时间、复习次数(50 ℅)、复习方法

B 、组织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使之结构合理化。

?群集[归类]?摘录?划线?列提纲?写标题做笔记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五章思维和创造性

一、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

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

A 、间接性:利用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

B 、概括性:保护儿童爱护花木—共同特征的一类事物

C 、和语言有密切关系——人的思维和动物思维的本质区别

三、思维的过程:

A 、分析和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如把计算机分为主机、显

示器……

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

一个整体的过程。如将文章各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

B 、比较:把各种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去商店从不同品牌的商品中选择一个

C 、抽象和概括: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如笔都可以“写字”

概括: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

四、思维的种类

A 、按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分:

?直觉动作思维:掰手指数数,3 岁前幼儿

?具体形象思维:脑中有图,几何辅助线,3 — 7 岁,艺术家、作家、设计师的形象思维发达。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判断、推理解决。——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B 、按思维活动探索的目标的不同方向分:?聚合思维(找最适当的答案,是有方向、有条理、

有范围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同方向、多方面、多样性答案

C 、根据对已知经验的依赖方式分:?常规思维(据已有经验,按现成方案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公式解决)?创造性思维(重组经验,提出新方案,创造新思维成果)

五、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

[词]的形式来表现

A 、日常概念(忽略本质特性)和科学概念(要用言语进行科学解释)

B 、内涵和外延:

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

A 、人工概念:赫尔1920 年首创,心理学用以研究概念形成而产生的程序上模拟的概念。布鲁纳

的“假设检验模型”之研究最著名,基本模式: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

B 、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

六、信息加工论问题的三个部分:或缩小问题空间

A 、初始状态(接受问题)

B 、目标状态(希望达到状态)

C 、认知操作(步骤)

七、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A 、目标指向性

B 、操作系列性(回忆电话号码不算问题解决活动)

C 、认知性操作[学会骑车

后的骑车不活动不算问题解决]

八、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A 、算法式:正规的、机械的,一一尝试,费时的

B 、启发式:能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和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解

?手段——目的分析法:问题分解,减少差异;?爬山法:增加差异,以退为进?逆向工作法

九、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 、问题的表征方式

B 、无关信息的干扰

C 、功能固着性(传统功能限制思维)

D 、心向[心理

定势用证明有效老方法解决新问题]

十、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像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图形信息]十一、想像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性活动中精髓的部分。A 、新颖性B 、形象性

十二、创造性思维:人们创造、发明、想像、设计、假设出新的概念、想法和实物的心理活动。

十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A 、敏感性B 、流畅性 C 、灵活性D 、独创性E 、再定义性F 、洞察性

十四、创造性的测量:发散思维测验

A 、1960 年吉尔福特南加利福利亚大学创造力测验

B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发散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言语创造思维测验:a 流畅性b 变通性c 独特性

?图画创造思维测验:

?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

注意: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创造性是一种倾向。

十五、推理:从一组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A 、归纳推理:具体——一般

B 、演绎推理:一般——具体

?三段论(气氛假设):所有、某些、没有

?线性推理(可传递关系):A 比B 长,C 比B 短,A 比C 长吗?

?条件推理(假言):如果球滚向左边则绿灯亮,现在球滚向左边了,则绿灯亮了。如果A ,就B

十六、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A 、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 B 、人格因素C 、环境因素(宽

松和激励)D 、动机因素(内在动机)

十七、高创造性个体具有的典型人格特征:A 、独立性B 、自信C 、对复杂问题感兴趣D 、审美取向

E 、冒险精神

十八、国内学者创造性思维训练 A 、发散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 B 、直觉思维训练:大胆猜测、大胆

假设、大胆想像C 、形象思维训练:在大自然中发展表象系统。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六章智力

一、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是个体在遗传的基

础上,受到外界影响而形成的,它在吸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

二、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能力的类型:

A 、按照倾向性分:

?一般能力:a 观察力b 记忆力c 注意力d 想像力e 思维力

?特殊能力:a 数学能力b 音乐能力c 绘画能力d 体育能力e 写作能力

B 、按照功能分:

?认知能力:a 知觉b 记忆c 注意d 思维e 想像

?操作能力:a 劳动能力b 艺术表现力c 体育运动能力d 实验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a 组织管理能力b 言语感染能力

C 、按照活动中产生的结果和原有知识的经验的关系分:

?模仿能力: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和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

?创造能力: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四、智商:A 、比率智商[比内]:只适用于儿童

B 、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

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五、智力:

团体智力差异:性别差异最大,男性的空间能力,数学能力到青春期后优势;女性的言语能力;

职业、种族、特殊能力个别智力差异:智力水平(早熟、晚成、稳定)、智力结构

发展的三个阶段A 、增长阶段B 、稳定阶段C 、衰退阶段

六、智力的理论:

A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s g 因素(即智力)

?一般因素[g 因素即智力]:a 流体智力b 晶体智力卡特尔?特殊因素[s 因素]

B 、多因素论[瑟斯顿]56 个能力,7 个测验群

C 、多元智力[加德纳]:言语、逻辑- 数学、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内省智力

D 、智力结构论:[吉尔福特]150 种能力

?内容?操作?产物

E 、智力三元理论:[斯腾伯格]

?内部由a 元成分b 操作成分c 知识获得成分

?内部和外部世界的联系——经验性智力

?适应环境、塑造环境、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情境智力

⑥PASS PASS PASS PASS 模型:基础—注意唤醒系统,中间—信息加工系统,计划系统—最高层次

七、智力的测验:

A 、高尔顿:第一个系统研究智力的人

B 、比内[法国]西蒙:第一个正式智力测验智商

C 、种类:?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学科竞赛]

八、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教育学上的测验标准(1) 实用性(2) 可信度(3) 有效性(4) 难度(5) 区分度

A 、信度[可靠性]: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

B 、效度[有效性]: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内容效度?构想效度?预测效度

C 、测验的标准化:建立常模作为统计平均值表示;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

再测信度:再次相同测验的相关系数。

评分者信度:不同评分者之间在测验结果计分上的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信度:一个测验或分测验中各题目所测内容的一致性。

预测效度:一个测验对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的有效性,即对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能够

预测到什么程度。

内容效度:测验题目对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

构想效度:表示一个测验是否达到了对一个理论概念或者特质的测量。

心理测验的4 个基本特征

A 、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属科学构想):学习动机、记忆广度、推理能力、情绪稳定性

B 、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C 、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D 、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和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九、经典的智力测验:

A 、斯坦福——比内测验:1916 推孟陆志韦1924 翻译

B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成人16 岁以上儿童6 ~16 岁幼儿4 -~6.5 岁

?言语能力:a 常识b 词汇c 类比d 理解e 算术f 记忆广度

?操作能力:a 图片排列b 填图c 积木d 译码e 拼图

C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团体测验、非文字

D 、能力测验:(教育学上学能测验和成就测验)

?智力测验

?性向测验:测量潜在才能——能力倾向测验

?成就测验:成绩测验教育测验考察学习或训练后的知识、技能水平

十、智力的影响因素:A 、遗传(家庭谱系研究、双生子研究)B 、环境C 、学校教育D 、社会实践

[王充施用累能熟能生巧]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七章动机和情绪情感

一、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

力。

二、动机的功能

A 、激活功能

B 、指向功能

C 、调节和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内在的某种需要

四、动机产生的诱因:外在环境

五、动机的种类:

A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

?生理性动机: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6 种:饥渴、缺氧、母性、性欲、排泄、

疼痛。

?社会性动机:a 工作动机b 交往动机c 成长动机d 成就动机[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B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a 外在动机b 内在动机

C 、所起作用的不同:a 主导动机b 从属动机

六、交往动机: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和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关心、友谊、支持、合作

和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和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七、交往动机的的产生原因:沙赫特

A 、合作

B 、情谊

C 、归属

八、成就动机的特征:(获得成功)

A 、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B 、具有坚定的信念

C 、正确的归因方式

九、工作动机:

A 、X 理论:工作就是为了钱,物质利益的驱动,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

B 、Y 理论:负责、有创造力,做好工作的内驱力

C 、V 理论:依赖于为实现自身价值而付出的努力,在雄心的众个人价值观较高,并努力在工作

中寻求实现和证明

D 、Z 理论:和个人价值感和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动机、士气、忠诚度会提高。

十、动机理论

A 、本能理论:

B 、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

状态的动机

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

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C 、认知和期待理论:动机强度和期待高低成正比

十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十二、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十三、情绪的构成:

A 、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我很高兴我很痛苦我很内疚

B 、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激动——血压升高愤怒——浑身发抖紧张——心跳加快

C 、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悲伤—痛哭流涕激动—手舞足蹈高兴—开怀大笑十四、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A 、从需要的角度看:

?情绪——物质或生理:

?情感——精神或社会:友谊感成就感

B 、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早,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晚,人所特有,年龄增会发

C 、从反映的特点看:

?情绪—— a 情境性b 激动性c 暂时性d 表浅性e 外显性

?情感—— b 稳定性c 持久性d 深刻性e 内隐性

十五、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

A 、快乐

B 、愤怒

C 、悲哀

D 、恐惧

十六、情绪的三种状态:按情绪发生时的A 、强度 B 、速度C 、紧张度D 、持续性分:

?心境具有感染性、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激情: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在意外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反抗抢劫的歹徒。

十七、情感的种类:

A 、道德感: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B 、理智感: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含惊奇、怀疑、愉快、坚信感。

C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含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美感。十八、表情的种类:

A 、面部表情(泛文化性)

B 、身段表情(不具跨文化性)

C 、语调表情

十九、面部表情具有:泛文化性。

A 、最容易辩认的表情:快乐痛苦

B 、较不易辨认的表情:恐惧悲哀

C 、最不易辨认的表情:怀疑怜悯

D 、手指隐蔽性最小。

二十、情绪情感的功能:

A 、动机功能

B 、调控功能[促进瓦解]

C 、健康功能

D 、信号功能:55% 非言语表情38% 言

语表情7% 言语,表情被视为人际关系户的纽带。

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不成正比,中等强度利发挥最佳工作效率。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八章人格

一、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

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本质特征:

A 、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B 、稳定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C 、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D 、复杂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绝非一潭死水,而千姿百态。

E 、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三、人格的结构:

A 、知—情—意系统:?认知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B 、心理状态系统:某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

C 、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

?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两观)

D 、心理特征系统:

?能力?气质?性格

E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四、人格差异:

A 、认知方式的差异:

?冲动型和深思型。

A 冲动型:反应快,精确性差,整体性加工方式

B 深思型:反应慢,精确性高,细节性加工方式,阅读能力、记忆、推理、创造力。

?系列型和同时型。

A 、系列型:左优势脑,一环一环推导出结果,女生的记忆、言语功能好。

B 、同时型:右优势脑,兼顾各种方式解决解决问题,男生的数学、空间能力。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人格对外界环境的依赖程度分类。

B 、气质差异:气质:脾气禀性,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的一种

稳定的心理特征。先天形成的,无好坏之分。

C 、性格差异:表现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是后天环境中逐

渐形成的,是人格差异的最核心的方向,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后天形成,有好坏之分。

性格结构分为:对现实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五、气质的四大类型:[盖伦]

A 、胆汁质[李逵]

B 、多血质[燕青]

C 、粘液质[林冲]

D 、抑郁质[林黛玉]

希波克里特体液说:黄胆汁、黑胆汁、血液、粘液

六、人格理论:

A 、人格特质说:

?奥尔波特——共性特质(蒙古人豪放)和个性特质:

a 首要特质(最典型的1 个)

b 中心特质(5 —10 个重要特质)

c 次要特质

?卡特尔——表提出16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人格差异主要是量的差异上。

?现代“ 五因素” 特质理论:a 情绪稳定性b 外向性c 随和性d 谨慎性e 开放性

B 、人格三类型说:德国施特恩

?单一型:T 型人格,好冒险。

爱因斯坦是智力T+ 体格T+ 极限运动。

?对立型:a 内向b 外向

?多元型:阴阳五行说,《内经》,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型

七、人格成因:

A 、生物遗传

B 、社会文化(相似性,民族性格)

C 、家庭环境(权威性、放纵性、民主型)

D 、

早期童年经验(弗洛伊德重视)E 、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教育学家庭关系四类:独裁性、保护型、合作型、和平共处型

八、家庭教育的类型:[注意和教育学上的区别]

A 、民主型

B 、放纵型

C 、权威型

九、人格测验:

A 、测验法:主要形式是自陈问卷法,是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予以评价的一种方法。?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国外最流行之一,16 岁以上具小学文化,重视的主观感受,可作临床

诊断依据,又可评定正常人的人格)?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以我开头)?青年性格问

B 、投射法:强调人的行为由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

?罗夏克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法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九章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A 、本能

B 、合群[沙赫特]

C 、自我肯定[库利]

注:交往动机三原因:合作、情谊、归属

广义的人际沟通:、A 、人和信息B 、人和机器 C 、人和大自然

狭义的人际沟通:主要指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

二、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和六种人际关系:[舒茨]

A 、包容需要(是否参加隶属某群体)

B 、支配需要(既有要求又有自由的民主氛围)

C 、情感

需要(爱和被爱)

六种人际关系:以上三种主动和被动

社会交换理论:霍斯曼,交换的不仅是特质的交换,还有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的交换和

心理财富的交换(心理评估)

三、人际沟通:

A 、基本功能:?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行为能够理

好地适应环境,?从而使社会生活维持动态平衡。

B 、发生在:?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群体?群体和群体?大众传播过程中

C 、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中等程度的信息差异量易引起目标靶态度变化)?通道(多为

视听途径获得)?目标靶?反馈?障碍?沟通背景

D 、人际沟通的类型:

?言语沟通(最重要的沟通形式):a 口语沟通b 书面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a 表情b 眼行为c 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d 服饰e 讲话风格(语调、节奏)f 人

际空间(距离)

四、眼行为的四功能:A 、调节B 、注意C 、劝说D 、表达情感

五、身体语言的四种类型: A 、调节B 、象征C 、说明D 、情感表露

六、人际吸引的条件:

A 、相似性和互补性(起决定作用)

B 、个人品质:最长久

C 、接近性和熟悉性[费斯廷格]

七、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法[莫雷诺]三方面问题:A 、了解群体中最爱欢迎的人,B 、有我非

正式小群体,C 、了解内部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

社会测量法两步骤:其一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其二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被广泛使用

八、群体的主要功能:

A 、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

B 、使成员认同感

C 、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群体四个特性:A 、群体规范B 、群体凝聚力C 、群体中的角色D 、群体的领导

九、社会影响:

A 、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特瑞普里特]:个体和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惰化[拉塔奈]: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在单独

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B 、去个体化[费斯廷格]: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

解评价感丧失等。两原因:匿名性和极端的自我卷入。

C 、群体的决策行为: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

群体极化[克鲁斯]:群体出现两个极端,极端冒险或极端保守(信息的影响,社会规范的影响)

群体思维[詹尼斯]:思维高度倾向一致,使其他声音受到压抑。(多数会带来不良影响)

D 、从众和服从

从众[阿希]:人云亦云随大流起哄,对个体既积极也有消极意义,三原因

从众三原因?行为参照?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害怕和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服从[米尔格拉姆]:亦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含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和有一定组织的群体

规范下的影响下的服从。关于服从的经典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验之一。服从三因素:?命令发出者?命令执行者?情境因素

服从两原因:?合法权利?责任转移

十、引起社会惰化的原因:

A 、社会评价的作用

B 、社会认知的作用

C 、社会作用力的作用

十一、群体极化形成的原因:

A 、群体使个人的责任得到

B 、群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人倾向于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

C 、群体领导者的冒险信息促进了整个群体的冒险性

D 、社会比较机制使群体成员之间互为影响

E 、竞争性的群体气氛鼓励冒险

十二、影响服从的因素:

A 、命令发出者(权威、有否爱护关心、是非曲直否监督过程)

B 、命令执行者(道德水平、人

格特征、文化背景)C 、情境因素(榜样、奖励、拒绝或执行后反馈)

十三、服从的原因:

A 、合法权力

B 、责任转移

十四、有效倾听艺术8 点

保持目光接触、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提问、复述、避免打

断说话者、不多说、自学转换听者和说者的角色。

十五、领导产生两种:A 、个人特质理论,和生俱来,B 、情景特质理论/ 其实取决于个人品质和其所

处情景的匹配。

十六、正性力量的三层含义:

A 、成员间的的人际吸引

B 、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

C 、群体的有效性和谐性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十章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一种高效而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

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二、界定人心理健康和否的三基本原则:

A 、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B 、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C 、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等级:

A 、一般常态心理

B 、轻度失调心理

C 、严重病态心理

四、心理健康的5 标准:

A 、自我意识水平

B 、情绪调控能力

C 、挫折耐受能力

D 、社会交往能力

E 、环境适应能力

五、心理健康的5 基本内涵:

A 、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B 、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C 、能和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D 、善于调节和控

制情绪E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5 方法

A 、具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B 、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C 、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D 、提高人际效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E 、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此外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合一,具体做法

A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B 、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C 、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D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压力[汉斯·薛利]:也叫应激

A 、是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B 、是一种身心反应(积极或消极)

C 、是一个过程(刺

激、压力及情境)

生理: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分警觉反应、抗拒、衰竭阶段

心理: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等适应心理以及过度的压力。

七、溃疡病的主要起因:心理压力;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的来源。

八、压力源的类型:具有威协性或伤害性而带来压力的事件或环境。

A 、躯体性压力源(物理、生物、化学刺激物)

B 、心理性压力源(紧张性信息如挫折、不切实

的期望、不祥预感)C 、社会性压力源(个人生活变化和社会生活重要事件) D 、文

化性压力源(陌

生风俗习惯,留学不适)

九、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A 、警觉反应

B 、抗拒

C 、衰竭

十、影响压力的因素:

A 、经验

B 、准备状态

C 、认知(脚步)

D 、性格(A 型性格者患心脏病是B 型2-3 倍)

E 、环

对压力的评估:初步评估和二级评估

十一、压力解决的过程:

A 、冲击阶段

B 、安定阶段

C 、解决阶段

十二、应对压力的策略:

A 、处理困扰(改变压力来源)

B 、减轻不适感(调节自己)

正确应对压力6 方法

A 、了解自己,制定可行目标

B 、劳逸结合,培养兴趣

C 、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D 、

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E 、自信常乐 F 、改变不合理观念,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改变不适

应状况

十三、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

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

十四、挫折后的反应:A 、攻击行为B 、冷漠C 、幻想D 、心理防御机制

十五、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

A 、建设性防御

B 、替代性防御

C 、掩饰性防御

D 、逃避性防御

E 、攻击性防御

容易引起挫折感的四类人格: A 、性情急躁的人B 、心胸狭窄C 、意志薄弱D 、自我偏颇

十六、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方式:A 、否认B 、幻想C 、压抑D 、投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E 、

反向F 、转移G 、退行H 、文饰I 、补偿J 、升华

十七、挫折的应对策略:

A 、正确认识挫折(不可避免,坦然面对)

B 、改变不合理观念(不该发生、以偏概全、无限夸

大后果)C 、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D 、优化自身人格品质(乐观、宽容)——自信乐观、自强不息、

宽容豁达、开拓创新

十八、焦虑: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焦虑评估可主客观。

十九、焦虑障碍的五种类型:

A 、广泛性焦虑障碍[持续害怕]

B 、恐慌障碍[突然害怕,下抑郁同时发生]

C 、恐惧症[特

定场合下]D 、强迫症[无理由重复]E 、创伤后应激症[对创伤重复]

二十、恐惧症的类型:

A 、广场恐惧症[露天空间]

B 、社会恐惧症[社会环境]

C 、特殊恐惧症[怕蛇怕狗]

二一、焦虑的应对策略:

A 、认清焦虑状况

B 、克服焦虑

C 、学会放松自己

D 、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E 、进行理性思考

F 、

接受专业治疗

二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A 、不回避B 、正面迎战C 、做记录教师敏捷转正测试中心为了你我利益,请不要外传

第十一章毕生发展

一、人的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出生到青年初期

二、人生心理发展年龄9 阶段划分:

A 、产前期、乳儿期

B 、婴幼儿期

C 、儿童前期

D 、儿童后期

E 、青少年期

F 、成年早期[18~45 ]

G 、中年期[45~65 ]H 、老年期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 、横断研究法(不同年龄组)

B 、纵向研究法(系统跟踪)

C 、群体序列研究法[聚合交叉研

究法]

四、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

A 、感知运动阶段[动作0~2 ]

B 、前运算阶段[用符号表征,自我中心或不守恒2~7 ]

C 、具

体运算阶段这[自我中心下降,守恒7~12 ]D 、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成熟12~ ]

五、社会性发展:人体和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

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六、儿童期社会性发展的表现:

A 、依恋行为

B 、性别社会化(家庭、学校、媒体报纸电视网络)

C 、道德判断的发展(柯尔伯

格的研究)?前习俗水平(着眼于自身具体结果:服从和惩罚和快乐主义)?习俗水平(满足社会期

望:好孩子道德、权威社会秩序)?后习俗水平(履行道德准则:契约、良心道德)

七、性别社会伦的影响因素:

A 、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B 、学校教育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a 教科书b 教师c 同伴]

C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八、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研究法[皮亚杰]A 、观察法B 、对偶故事法C 、两难故事法D 、儿童对惩

罚的看法

九、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阶段划分:[皮亚杰]

A 、自我中心阶段[2~5 ]

B 、权威阶段[6~8 ]

C 、可逆性阶段[8~10 ]

D 、公正阶段[10~12 ]

十、老年期的情绪情感的特点:

A 、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的体验

B 、比较深刻

C 、持续时间长

十一、毕生发展5 观点

A 、人生的发展,含生物意义和行为变化过程贯彻一生,反映表现增加或减退情况

B 、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

C 、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呈阶段性特征,是有序变化的过程

D 、心理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E 、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

十二、青少年时期个性发展:青少年人格发展主要课题是自我同一性混乱,进入主观化自我阶段

A 、自我意识的发展:?对自己机体及状态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的意识

B 、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强烈和温和共存,可变和固执共存,内向和表现性共存

C 、关系发展新特点:对成人社会反叛意识,对异性产生兴趣

心理发展5 个年龄阶段划分

儿童期(胎儿和新生儿、婴幼儿、儿童期)

青少年时期(12 ——18 岁)

成年初期(18 —45 求职和升学,婚育和生育)

中年期(45 —65 )

老年期大于65 岁

(成年期20 —65 ,个体的自我意识充分发展,自我同一性确定,人生观价值观稳定,人际成熟,经济

独立,恋爱婚姻养子成了重要任务)

十三、儿童动作的发展三原则

A 、由上到下:头部、躯干、脚和下肢动作

B 、由内到外:头部和躯干、双臂、双腿、手的精细动作

C 、由简单、无意识到复杂、意识控制。

十四、新生儿的条件反射及特点

2 周后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由母亲喂奶姿势引起的,由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产

生了食物性的条件反射。

A 、形成速度慢

B 、形成以后,不很稳定

C 、不易分化(新生儿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标志着儿童心理

现象的发生,标志着作为个体的人心理、意识的最原始的形态的出现。)

十五、关键期: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在某一特定时间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

如果错过此时期就不易出现这样的“好时机”,如 2 — 3 岁口头言语关键期,4 —5 岁书面言语关键期。

道德认知构成了道德行为的必要前提。

十六、发展心理学

A 、广义研究三方面: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民族心理的发展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

理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B 、狭义心理发展: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即从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即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

2016深圳教师招聘考试 考前辅导内部资料 班别:主观题专项班 科目:教综主观题

第三模块师生关系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知心朋友。 (三)教学相长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进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虚心的教师也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教学相长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四)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于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所学各门课是有不同感情的,它影响着学生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导致学生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都可以从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性,提高教学效果,应该着重在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二,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第三,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 二、师生关系的构成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良好教学秩序的维护。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四)有利于德育的实施。 四、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堂笔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堂笔记 1.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心境。 2.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4. 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 鲁班发明锯是借助原型启发。 6. 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7. 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 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9. 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0.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11.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12.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13. 智力的高级表现是创造能力。 14.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5. 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 16.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17.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8. 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19.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0.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2.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23. 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主体性教学。 24.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虚心而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25. 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变革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属于教师教育科研方面的工作。 26. 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 27. 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合作目标结构。 28. 主体性教学与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29.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替代强化。 30. 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其特征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31.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32. 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 33. 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34. 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35. 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 36. 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体现了教育民主。 37. 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38. 在教学中,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39.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套题)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 B.自然 C.社会 D.边缘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 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 B.情绪、思维和意志 C.动机、需要和兴趣 D.能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 A 是认知过程,答案 C 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 D 是个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 B.信念 C.性格 D.理想 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 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笔记(超强)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 习笔记(超强)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英国斯宾赛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简答:数学教育中应该进行德育吗? (1)教书育人 (2)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称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 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 (1)鲜明的阶级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就是发展健全得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就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得道德,智慧与身体各方面得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就是教育得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得概念 ①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得社会活动。这就是教育质得规定性,也就是教育与其她一切社会现象得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得地增进人得知识技能,提高人得认识能力,影响人得思想品德增强人得体质完善人得个性得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得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得规律,在特定得教育场所,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她们得身心朝着社会期望得方向发展得活动与过程?3、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得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得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得关系以一定得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得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得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得模仿不足:否认了 人就是有意识得。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得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学校教育得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得萌芽,作为独立得社会实践部门得学校教育就是在奴隶社会出现得 2、我国经考证得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得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特点: 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种类 (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全)

第二部分教育基础理论 第一章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 1、教育目的、素质教育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构想或规定,它指向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或标准。 素质教育:则是学校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3、年龄特征、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各种活动和接触形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关系体系,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结构。 4、教师角色、教师资格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P57 1、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者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主要指特定时期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教育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操作和具体落实。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教学目标,必须反映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接受教育目的的规约;同时,教育目的则以教学目标为中介而从观念设想转化为行动追求。 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基础教育中学校教育的开端,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 基础教育是相对于中等教育中的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的,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普通教育(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 3、小学师生关系的特点p95 小学教师与小学生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交往及所形成的关系师生关系这种交往是教育交往中最经常、最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教师和学生是交往者,教育教学活动是交往的载体,整个学习生活是交往环境。师生交往的特点:1、限定性。双方角色由社会预先规定,不由教师或学生独立选择,不以主观态 度和情感为转移,而由教学制度决定并按角色规范进行,受法律和社会规范保护。2、规律性。不仅受制于一般教育规律,而 且受制于相应的心理规律。3、稳定性。师生交往在相对固定、平衡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开展,可能延续至校外或终生。4、兼 容性。交往的内容和载体、形式和方法都很复杂,既有教书又有育人,既有知识传授又有人格养成。5、教育性。师生交往是 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其最终指向是完成教育目的。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包括彼此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的认知和态度等。教师人际交往中最基本、最重要、最能影响教师工作效率的一种人际关系。特点:1、民主性。师 生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权利、名誉、愿望、意见等给予充分理解重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和所有学生人格平等、在学校中地位平等,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2、双向性。在以知识授受为媒介的双向交往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主体,同样具有能动性。3、互动性。4、高品位性。师生之间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功利关系。教师与学生交往 的最高目标是发展学生身心素质,而不是获得自身利益;5、规范性。师生关系具有相对明确和固定的交往模式和行为准则。6、教师主导性。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因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个性作风之不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民主型、慈爱型、管理型、专制型、放任型、冷漠型之分,直接影响交往质量、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 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研究表明:所有的儿童初入学时都对教师充满崇拜敬畏,认为应该听老师的话。其独立性和评价能力随着增龄而提高,从三年级起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不再无条件服从、信任教师。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不同教师做不同评价,表现出对不同教师的不同态度情感和反应。 师生冲突师生之间存在管理和被管理、控制和被控制的矛盾,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冲突。最易引起学生不满和反抗的,是教师采用他们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如威胁、训斥、讥讽、体罚等。师生冲突引起情绪冲动,教师威信下降、失去控制力、情绪剧烈波动、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解决师生冲突的关键是教师的素养和技巧。 小学教师的素质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在道德意识上要求有更高的标准;教师在道德行为上要求做“人之模范” ;教师在道德影响上要比其他职业更大;)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教师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内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理想;鉴定教师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难点笔记二 教育与社会关系 1.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2. 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3. 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3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①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④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 ⑤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4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4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④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5教育的政治功能 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 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3. 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 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①重传统和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②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8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鬼某,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9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1认识教育独立性,有什么意义: 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仅是从社会的政治,经

2018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6 份试卷) 2017-09-15 16:06 | ( 分类: 我的教师梦) (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 想 2. 在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的教育家是( )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 制约 4.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 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6.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7.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 体制 D. 学校领导制度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 年 9.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 开展网络教育 D. 高等学校扩招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案(共175题)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 案(共175题)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D )刺激—反应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A.心理生理学 B.认知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行为学派 2、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和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这是哪一个学派的基本理论( C )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D ) A.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B.行为和情感障碍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C.所有的行为和情感都是学习得来的 D.“冰山”下潜意识决定一切行为 4、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D)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以上都是 5、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 D ) A.反映 B.刺激 C.联结 D.强化 6、精神分析理论中,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 C )

A.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都不对 7、“以人为中心”理论是属于哪个理论流派( B )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8、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C.记忆表象 D.想象表象 9、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0、下面哪位学者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D ) A.魏太默 B.冯特 C.马斯洛 D.斯金纳 11、梦属于哪种想象(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12、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心理学是(A)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3、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是(B)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4、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是(C )

2018年5月27日深圳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小学)

2018年5月27日深圳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小学客观题) 一、单选题 1.衡量是否对行动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主动调整和支配行动以达到目的意 志品质是()。 A.自制性 B.坚持性 C.果断性 D.自觉性 【答案】D 2.课外活动设计的原则不包括()。 A.目的明确 B.内容丰富多彩 C.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D.学校和社会机构沟通协商 【答案】D 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场所应当对中小学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是()。 A.餐厅 B.影剧院 C.网吧 D.商场 【答案】B 4.()等人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 A.布鲁纳 B.布鲁姆 C.布鲁巴奇

【答案】C 5.我国当前的教育指导思想是()。 A.应试教 B.素质教育 C.普通教育 D.融合教育 【答案】B 6.()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也是其最高表现。 A.指导性 B.同种性 C.操作性 D.创造性 【答案】D 7.()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A.各级人民政府 B.学位授予单位 C.教育行政部门 D.学术研究机构 【答案】B 8.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梗概的常用讲授方式是() A.描述式讲述 B.叙述式讲述 C.启发式讲解 D.论证式讲解

9.“学为人师,行为模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隔性 D.主体性,示范性 【答案】D 10.()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爱岗敬业 【答案】C 11.“大五”人格中,不包括的人格因素是() A.尽责性 B.随和性 C.神经质 D.支配性 【答案】D 12.教师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 A.教师间的关系 B.师生关系 C.教师与学校领导间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关系 【答案】B 13.教学片段:

教师招聘考试各章节笔记讲义全

教师招聘考试各章节笔记讲义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在我国,最早把“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就是孟子。 2.《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6.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7.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与“政教合一”。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10.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1.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12.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与科举考试的依据。(北宋的程颢、程颐与南宋的朱熹)

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4.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就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与佛教手中。 17.古希腊的教育就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统治阶级与谐教育 斯巴达,军事<雅典,民族政治< 军事教育政治家培养 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9.骑士教育就是一种融宗教精神与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就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20.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2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22.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 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 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 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模拟

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年深圳市教师招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全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教学论》D.《教育学纲要》 2.中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 A.各门文化课B.思想品德课C.课外活动D.少先队工作 6.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C.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培养 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8.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 9.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考试成绩 10.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1.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 )的共同活动。A.教与学B.教师与教师C.人与人D.学与学生 12.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13.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经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4.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2014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2014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