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

2014甘肃信息技术嘉峪关中学语文02班

嘉峪关文殊中学马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字词、作者及出处,积累文言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疏通文意。

3、品析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理解写景的顺序。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2、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三峡的景物特征。(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教学难点】

掌握三峡的景物特征;理解课文写作顺序安排上的特点。(合作、探究解决)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此处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字词,疏通文意,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实词(重),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重、难点),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时下流行旅游,它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使人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旅游?(想)今天,我们就做一次跨越千年的旅行,做一次精神之旅,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让我们一起追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走进一千五百年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那时三峡的无限风光。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预习交流:

1、借助工具书,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给下列字注音,看谁又快又好(限时3分钟,)

阙嶂曦襄溯湍

潄巘属涧啸裳

2、学生口头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教师出示课件适当补充。

【同桌互查,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对易错处加以强调。此题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

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3、作者简介:补充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代表作《水经注》详细介绍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课件展示,对重要信息用横线标出,以加强学生记忆,限时1分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形成具体可感形象有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运用播放三峡风光片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初步感受三峡四季景致的摇曳多姿。】

1.朗读课文,以读来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出示课件:《三峡》的音画欣赏,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感知。(要求:读准音、停顿、语气)

(3)划分句子停顿。(课件展示)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男女交叉朗读。

(5)齐声朗读,在朗读中粗知大意。在听读中理清思路。

【朗读将课文无声的语言变为感情的音响,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感受课文。朗读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教师对朗读加以指导,在听读中注意节奏、语气。课件出示节奏划分题,以加深巩固。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

2.理清层次。

(1)请你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总写三峡的地貌(山)特点。第二段:描写夏季水势的湍急。

第三段:描写春冬之时三峡的情景。第四段:描写秋季三峡的情景。

(2)讨论:本文可划分成几部分?并说出依据。

明确:两部分。先总写三峡的地貌(山)特点,然后依次描写夏、春冬、秋季的不同景物。【幻灯片出示问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加以适当点评。】

四、合作探究: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学存疑,疏通文意。

【学生参照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字句,在班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解决。】2.小组合作,翻译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幻灯片出示句子翻译,重点文言实词用红点标出,找组内成绩中下等学生个别作答,教师出示翻译,重点词蓝笔显示,以示强调。】

【教师在这儿强调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体验,让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去理解课文,同时突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

3.品析课文,领略美景(师生互动,描绘美景)

(1)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

【让学生运用“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的说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感受,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营造了一个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也串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说读活动。学生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

(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③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④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思考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合作探究,交流探究成果。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出色表现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师生共同归纳景物特点,形成板书。】【此题目的在于在准确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同时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赏读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它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

教师小结: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4.拓展延伸:将本文与《早发白帝城》、《与朱元思书》进行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

(1)《与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与本文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相似,都写水势湍急。(2)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联想到《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纠错强调。此题使学生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联系,形成知识系统网。学会了新识,巩固了旧知。】

5.情境假设:

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为使学生进一步领略三峡景物的独特之处设置此题,启发学生合理地拓展课文。组织富有美感的语言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组内代表发言,发挥自己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再创美的能力,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了学生自由施展才华的场所,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舞台。】,

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图片资料:)

五、归纳总结:

1.让学生谈一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生个人总结发言,谈收获可以是知识

方面的,情感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巩固了新知】

2.教师小结:昔日的三峡因郦道元的鬼斧神笔而成为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因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而放射出世人瞩目的光辉,相信不久的将来,三峡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临三峡,感受它的独特的魅力。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关于写景的方法与角度,安排材料的顺序等写作上的技巧我们下节课再分析。

3.教师出示课件,师生配乐试背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及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以读来赏,回归文本。】

六、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字。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以疾也快良多趣味确实,实在林寒涧肃清冷

2.本文中与“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4.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明确:山:连绵、高峻夏水:暴涨、湍急

【两生板演,其他生写到检测本上。对重点知识当堂训练,进行巩固,效果较好。】七、反馈矫正:学生汇报、交流。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教学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体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艺并感受文章美丽,在教学时,我设置了一下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这样设计既让学生了解了三峡的景物特点,还能够能够学生欣赏到文章语言的魅力。

《三峡》一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敲碎打的问题,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是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之后用“减字背诵法”加以验测,整堂课有诵读、有品位,有积累,有方法指导,高效、实在。

八年级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品味语言。 2.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页1 第 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

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页 2 第 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三峡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 课题:三峡(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13年11月 26日 授课班级 初二(10) 授课教师 何兰芳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2013年福州第四十中学 区级公开课教案

《三峡》教案(两课时)

《三峡》教案(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三峡优质课教案教程

《三峡》优质课教案 执教者:王永涛 单位: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三峡》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三峡》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是本单元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之一,体现了本单元的单元特色。该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澈明丽,秋季的凄凉肃杀。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三峡景物特点。 2.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 2.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成长。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文言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特殊用法的文言词汇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导致在理解文意上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同时对课文中某些词句的翻译理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至于朗读的指导、品析语言等重点环节,更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手段、不同角度的引导点拨,以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宽阔,对三峡的了解不多,因而在课前老师应提醒学生收集三峡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学习交流。 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教学资源(PPT课件),采用现代教育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读准下列加点字: 郦.道元阙.处重峦叠嶂. 曦.月襄.陵沿溯. 乘奔御.风绝献.素湍.绿潭 飞漱.属.引 三、合作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多读。 明确:导朗指读:读出节奏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3.合作解决相关内容: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自:(2)略无:阙: (3) 嶂(zhàng):(4)自非:自:非 (5)亭午:夜分:(6)曦(xī): (7)襄(xiāng) 陵,(8)沿:溯(sù): (9)或:王命:宣:(10)朝: (11)江陵:(12)虽:奔:御:(13)不以:疾:(14)素湍:素:绿潭:(15)回清倒影:(16)绝巘(yǎn):绝:巘(17)悬泉:飞漱:漱(18)清荣峻茂: (19) 良:(20) 晴初:霜旦:(21)属引:属(zhǔ):引:凄异:(22)哀转久绝:绝: (23)沾: (24) 三声: (25) 裳(cháng): (2)句子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四、点拨探究: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至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五、归纳反馈: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课文:字词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二、自主学习:

八上语文公开课:三峡教案

赏山水美景,品汉字文化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 远安县河口乡中小学王作志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以山水之美为主题的古诗文单元,共五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周密《观潮》、张岱《湖心亭看雪》)。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三峡是本单元的第一篇。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节选部分不长,但却能体现《水经注》的艺术特点。 【课标链接】 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学情分析】 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初中生学习语文普遍害怕文言文,文言文难教难学,文言文课堂往往枯燥无味,令人昏昏欲睡。如何把学习变为快乐的探究之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增加情感体验,使之自觉爱学文言文,是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笔下的三峡山水之美,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丽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竞争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热爱母语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文本,体会《三峡》描绘的自然美。 学习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三峡》的炼字美、结构美、语言美。 【学法指导】 朗诵法,联想法。 【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关于课文: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3.关于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白帝城和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全长204公里,合古制700余里,是长江上风景壮美的地区之一。2010年10月26日上午9时,三峡大坝蓄水至175米,高峡平湖的美景由设想变为现实。 4.描写三峡的有关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教案

9.三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文言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圈点勾画,学习古人写景手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诵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之一。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播放有关《三峡风光》片,或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3分钟) 多媒体显示: 1、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爱好游历,足迹遍布名山大川,著有《水经注》一书。 2、《水经注》:是我国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全书40卷,郦道元以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的描写了祖国名山大川,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它不仅具有地理价值,还具有

三峡郦道元(省一等奖优质课)

《三峡》教学设计(附: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 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 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②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说说你的看法。2.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六)课堂拓展 1.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三峡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 4.老师评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

9三峡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走近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阙.(quē)溯.(sù)· (yǎn)属.(zhǔ) 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一词多义 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A.沿溯阻绝.(断)B.绝.多生怪柏(极)C.哀转久绝.(消失) 7.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分析写法 提问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三峡的美?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山和水。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卢雨清 【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意并感受文章的魅力,在第一课时设置以下学习目标:①熟读课文,理解文意。②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③掌握方法,轻松背诵。在第二课时设置以下学习目标:①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②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③感知三峡之美,理解作者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一、引入课堂。 二、了解作者、作品。 三、整体感知,梳理字词。 (一)、一读课文,正字音。 (二)、二读课文,准确停顿。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三读课文,译《三峡》。 要求:文从字顺。(生借助词典、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全文。小组共同解决疑问,师适当指导) 重点句: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四读课文,知三峡。 山——怎样的山

三峡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三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积累《水经》、《水经注》、郦道元等文学常识。 (2)掌握“曦”、“襄”等生字,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逐步提高翻译能力。 (3)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认识到祖国伟大的山河的壮美。前几天,我刚游览过三峡。在祖国的壮美山川里,滚滚东逝的长江像是一条闪光的腰带横贯东西,而三峡就是腰带上那一颗最美最亮的宝石。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校正》里的《三峡》,跟着郦道元,跟着老师,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用多媒体或其他展示三峡的风光的视频,视频配上三峡的诗词。 (二)了解并积累郦道元、《水经》、《水经注》等文学常识 刚才我们说是郦道元地是最早游览三峡的游客,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他有什么成就呢? 幻灯片展示作者作品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博览奇书,喜爱游览,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水经》(古代的地理书),虽然记载了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给《水经》作注,写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经注》。 《水经注》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水经》记录河流137条,而《水经注》则记录河流1252条。《水经》只有1.5万字,而《水经注》竟达30万字)。此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也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请学生默看以上文字。将加粗的字朗读一遍,并在书下注释里勾画、补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同学们能读准每个字的音吗?我们试一下。哪位同学来读读以下生字? 幻灯片展示生字: 阙(quē)叠嶂(zhànɡ)曦(xī)月襄(xiānɡ)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 请生评价、纠错,生齐读两遍。 花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些字。(有的同学会边念边记,有的会边写边记,有的会反复朗读记忆,有的会同别的字比较记忆)。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生朗读,师听音,师生共同纠正后再读。 (四)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这次慢慢读,一段一段地读,要求: (1)边读边译 (2)对重点词句的翻译要勾画、笔记补充(重点词句可参考老师的幻灯展示)。 (3)如果不会翻译的字词句,请在文字旁用“?”标示,等会儿提问。

三峡优质课获奖教案

天水市2015年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 《三峡》 甘谷县第六中学谢金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学情分析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 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

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 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长啸(xiào) 属(zhǔ)引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5、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三峡 教案1@人教版

26、三峡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1、欣赏山峡雄奇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起画面美 2、把握文章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阅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是一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二、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默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学合作交流,说说理由。明确《三峡》中主要写了三峡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之美无尽赞叹。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含义。 a. 略无阙处:quē ,通“缺”。 e. 沿溯阻绝:s?逆流而上 b. 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f. 虽乘奔御风:bèn,这里指飞奔的马。 c. 不见曦月: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g. 素湍绿潭:tuān,急流的水。 d. 夏水襄陵:xiāng, 上 . h. .绝谳多生怪柏: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 飞漱其间sh?,冲刷。 j. 清荣峻茂:j?n, 高而陡峭。 k. 属引凄异:zhǔ,连续。 l.. 沿溯阻绝:yǎn ,s?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齐读课文,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 (3)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教师在同学的表述中,抓住重点词语,完成板书。)

郦道元《三峡》教案(2课时)

26、三峡 郦道元 备课者:郑时仁 目的要求: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5.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6.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U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省公开课一等奖《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由《三峡之歌》导入 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 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 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 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 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 秋:悲寂凄凉忧伤,令人伤感 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 (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四、品读,读出意味。 1.品读课文,说描述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美,你看(听)。"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发言。如: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三峡》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

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过渡)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2、品读三峡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三峡》名师教案

《三峡》教案 主备课人: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积累《水经》、《水经注》、郦道元等文学常识。 (2)掌握“曦”“襄”等生字,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逐步提高翻译能力。(教学重点) (3)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反复朗读法: 教学时数: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并积累《水经》、《水经注》、郦道元等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二、了解并积累郦道元、《水经》、《水经注》等文学常识 刚才我们说是郦道元地是最早游览三峡的游客,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他有什么成就呢?幻灯片展示作者作品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 《水经注》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 绝 (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请生评价、纠错,生齐读两遍。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生朗读,师听音,师生共同纠正后再读。 四、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这次慢慢读,一段一段地读,要求: A、边读边译 B、对重点词句的翻译要勾画、笔记补充(重点词句可参考老师的幻灯展示) C、如果不会翻译的字词句,请在文字旁用“?”标示,等会儿提问。 A、借助书下的注释、字典、你聪明大脑里的记忆宝库 B、六字诀:增、删、调、换、补、直 重点词句有: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空隙、缺口。重岩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蔽了天空和太阳。自非:如果不是。 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到了。或:有时。宣:传达。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时:季节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绝:极高的山峰。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虽:即使。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良:甚,很。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绝:消失。 重点句子翻译: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三峡》优质课教案设计讲课讲稿

《三峡》优质课教案 设计

《三峡》优质课教案 执教者:王永涛 单位: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三峡》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三峡》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是本单元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之一,体现了本单元的单元特色。该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澈明丽,秋季的凄凉肃杀。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三峡景物特点。 2.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 2.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成长。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文言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特殊用法的文言词汇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导致在理解文意上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同时对课文中某些词句的翻译理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至于朗读的指导、品析语言等重点环节,更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手段、不同角度的引导点拨,以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宽阔,对三峡的了解不多,因而在课前老师应提醒学生收集三峡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学习交流。 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教学资源(PPT课件),采用现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