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 时政热点解读

3 时政热点解读

3 时政热点解读
3 时政热点解读

关键词句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报告原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

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家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指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集中体现中国人民意志和社会主

义属性的法治诸要素、结构、功能、过程内在协调统一的有机综合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反映和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

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它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治领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总体效应的重要举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骨干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律体系形成后实现法治建设重心战略转移的必然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以体系化视野掌舵法治建设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句二:依宪治国

【报告原文】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

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

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

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

施的职责。

【专家解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确立宪法权

威,只有首先确立宪法权威,才能确立法治权威。现行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在实践中,存在“违法有后果、违宪无所谓”的错误观念,少数人甚至认为宪法只是一纸宣言,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决定》提

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强调了依宪治国在战略

布局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句三:公民权利救济

【报告原文】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依法保障公民权

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

【专家解读】权利救济是指在权利人的实体权利遭受侵害的时候,由有关机关或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

围内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来消除侵害,使得权利人获得一定的补偿或者赔偿,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在我国追求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对于权利越来越重视,维权运动也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但是,由于我国宪法规定过于原则化,对权利行为缺少细化,难以对侵权行为定性、追责。与此同时,宪法也缺少追究违宪责任的常备机构和配套措施。救济渠道不足和方式失效是导致社会矛盾和纠纷难以化解、公平

正义无法实现的体制性根源。

此次《决定》要求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表明政府职能仍需进一步转变,简政放权仍需进一步落实,避免部门间推诿扯皮、当地掌权者的“一言堂”。另外,还要健全个人权利救济与保障机制,降低公民的维权成本,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关键词句四: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报告原文】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选举制度

时政热点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摘要)及专家解读

w w

w .o

f f c

n .c

o m

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专家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严惩腐败,既拍“苍蝇”,又打“老虎”;既查办在位的,也处理退休的;既惩治国内的,也追捕外逃的,形成了强大震慑。然而,惩治和预防体系仍存在漏洞,我国的反腐败法律惩戒机制仍需完善。比如,在贪污贿赂犯罪量刑时只考虑数额,自由刑的设置使行贿者坐在“金山”上服刑,兼职取酬、吃空饷等方面的问题,在当下仅仅属于纪律约束范畴,在国家法律方面尚处“空白地带”。此次《决定》中提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的举措,就是要实现党规党纪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更好地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将腐败犯罪的“全环节”纳入惩治范围,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法律震慑力,由此形成较为

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关键词句五: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组织立法

【报告原文】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

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

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

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社区矫正法。

【专家解读一】近年来,儿童受到侵害的案件屡屡见诸报端———毒奶粉、出行隐患、人身侵害、监护缺失,儿童健康成长面临种种隐忧,亟须儿童权益保障立法填补空白。虽然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不少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条款,但在我国的执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此次在《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完

善儿童方面的法律法规,将有效完善我国在儿童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使我国儿童权益保护在司法程序上

真正起步。【专家解读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社会组织发展纳入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之中,首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明确了社会组织的工作方向、基本任务。社

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是推进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一

项工作。

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政府购买

公共服务制度,不仅是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政府自身运作方式的改革。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法律方面,还面临

许多困难和问题。立法滞后、政府职能部门未合理剥离职能、扶持优惠政策不够、社会组织生存空间狭小、作用发挥受限成为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

此次《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这将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使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功能缺陷,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句六: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报告原文】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

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专家解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

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

确把生态文明、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然而由于地方政府“唯GDP 论”的发展理

念,地方领导没有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在发展地方经济过程中不但没有坚守住生态底线,甚至还突破了生态底线。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保障。

在“依法治国”方略指导下,对照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尚存在环

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够完备,适用法律受限;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和资源保护方面立法缺失;环境保护法律执行不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决定》要求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对我国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起到一定激励作用。同时,也可促进地方政

府转变经济发展理念。

关键词句七: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报告原文】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

w w

w .o

f f c

n .c

o m

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专家解读】《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权力清单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一步。然而,并非有了权力清单就能管住权力,如果相关制度设计得不到落实,权力清单仍旧只是“一纸清单”。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此次《决定》再次强调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旨在划定政府“权力边界”,明确“权力家底”,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政府的内部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真正把政府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打造有限、有为、有效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句八: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报告原文】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

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专家解读】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是指地方党政部门在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各个党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实质性审查。我国现行法律对政府法律顾问的身份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一般是把政府法律顾问等同于公职律师,公职律师的任职条件限制在“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或司法部颁发的法律职业资格,供职于政府职能部门或行使政府职能的部门,或作为经招聘到上述部门专职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员”的范

围之内。

当前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法律思维,不重视法律顾

问工作,使法律顾问制度流于形式。此次《决定》要求积

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是提升政府领导法律思维主观意识、规范政府行为、有效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保

证,是促进各级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

是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

要途径,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

时,也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提出要求,迫切

需要建立一整套政府购买律师服务的有效机制,规范

政府购买律师服务的需求评估、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机制。

关键词句九: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报告原文】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专家解读】《决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体现出重大决策有法可依、依法追责思路。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之所以存在班子成员都想说了算,而又都不想承担决策的风险和

责任,出了问题又往往不了了之的现象,原因就在于缺

少对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而要避免和减少决策

失误造成损失,就亟须向那些不负责任而盲目决策者

亮“红灯”。只要是滥用决策权或失职渎职等原因导致

重大决策出错的,不论时间变化、空间变化,都要对错

误决策付出代价。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制,不但能让每个干部,特

别是处在领导岗位的干部意识到掌握的权力和承担的

责任是统一的,还能有效遏制“败家工程”,有利于促进

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慎重决策。关键词句十: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报告原文】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专家解读】当前,部分群众过于热衷用信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将法律丢在了一边,这无形当中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的影响。“信大不信小,信上不信下”是对部分信访群众心理细节的描写。“信访不信法”成为不少涉法涉诉信访群众过去对待法律的一个态度。这种现象的存在,折射的是司法公信力不

高和司法不公正。

针对这一问题,此次《决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基础上,对深化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作出了更深入的部署。通过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来实现司法公平、公正,从而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使得社会公平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有效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w w

w .o

f f c

n .c

o m

关键词句十一: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报告原文】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完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合理调整行政诉讼案件管辖制度,切实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

【专家解读】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是解决司法地方化的治本做法。当今司法地方化的根源是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都主要由地方党委政府决定,在这种体制下,法院、检察院很难摆脱地方的管控,与地方也有各种利益上的勾连。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实际上就是法院和检察院脱离地方,按照司法规律进行重组,各类案件的审判将变得更为独立,能极大地促进法院的公正审判。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但由于水源、山脉跨度较大,很难确定公益诉讼的主体。为此,我国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

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建立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同时,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知识产权法院,这是全面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第一步,

正是为未来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铺路。

关键词句十二: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

【报告原文】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重点

监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物、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

【专家解读】法律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客观事实的查明,存在一定的客观局限性。媒体介入之后,有利于线索的发现和证据的寻找,有助于事实真相的挖掘,也有助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

是自媒体技术的发展,舆论群体事件层出不穷,部分网

民罔顾事实,肆意推波助澜,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氛围。

一些媒体言论过于强权,或以真理自居,或煽动舆论,

超越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合理界限,先入为主形成一种

无形的舆论压力。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追求时效性

和轰动性,扭曲事实。在舆论的重压下,有些法院被迫

作出符合民意的审判,这也弱化了司法权威,降低了法

律的威信。

新闻出版总署此前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

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

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此次《决定》更是明确要求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司法同媒体舆论虽然追求的都是社会的公平正义,但舆论的“感性”

同司法固有的“理性”之间存在无法避免的冲突。因此,我们要用理性去审视司法同媒体舆论的关系,规范舆论报道,将媒体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句十三: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

【报告原文】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专家解读】信访是民意反馈、宣泄和诉求的重要

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化解矛盾的途径。信访在我国是一个很独特的制度安排,对于上下沟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地方为了卸掉包袱、减轻压力,随意突破法律政策底线,以牺牲司法权威为代价,换来

个案问题的一时解决,导致出现信访不信法、以访压

法的倾向。目前,信访现象出现上升化趋势、群体化趋势、组

织化趋势和极端化趋势。《决定》要求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在法治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最终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形成一个良性的法治氛围,达到法治信访的目的。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要转变思想,明确服务型政府

责任,适应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改革和变化。

关键词句十四: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的领导

【报告原文】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

过程。

【专家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这个关系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

w w

w .o

f f c

n .c

o m

时政热点标准表述

应有之义。

当前,我党在依法治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

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

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政府公信力

一(一)时事链接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廉

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强调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早在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以回应社会关切,

提升政府公信力。

政府信息公开事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现代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来源和重要构成。如果政府掌握信息却不积极主动地公布,那么政府将在短时间内失去对相关信息进行发布、解释的主动权;如果政府知道实情却以歪曲的形态告知公众,那么就会失去公众的信任。一个政府如果在信息公开中表现屡屡欠佳,就会

在公众心目中积累不信任,逐渐丧失话语权。

政府信息公开并不是简单的“公开”,还应该做到

政府与群众互动,在对该公开的信息进行公开的同时,还应引入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机制,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而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将信息公布,应付了事。

所以,只有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形成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相容互动,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政府公开的信息才有安抚、稳定和凝聚人心的力量。

(二)必备知识点

1.背景

当前,我国在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

就。同时,在政府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1)政府工作运行不够透明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扎

实有效的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推动了“高效、廉洁、

务实”政府的建立;与此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尚不平衡,总体状况离人民群众的

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的内容

不够深,表面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二是

信息公开应付检查的情况严重存在;三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四是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无据可查,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制约功能;五是未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

要求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或避重就轻。

(2)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一些地方政府还

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在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政府职

能尚未及时转变,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3)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

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方式简单

粗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政府

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4)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致使人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由于行政问责制度不明确,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

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

2.意义

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其次,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最后,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执行力。

w w

w .o

f f c

n .c

o m

3.对策

(1)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并把它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把人民的需要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要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过去“官本位”的思想,必须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这也是解决政府公信力问题的根本方法。

(2)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从2011年的“怀宁儿童血铅事件”到2014年的“校园猥亵案”等,一些责任人有的被免职、有的引咎辞职。这表明我国在建设责任政府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责任政府强调责任追究。要求所有政府的工作

人员都要学会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

偿。要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切实打造责任政府,特别是出现公共危机时,政府不能逃避责任,应当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

使政府的公信力得以提升。

(3)坚决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

政府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

不能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法治之下的政府行为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同时,政府行使权力还必须严格遵循

法定程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供规范化、高效率的政府服务。

政府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切实依法行政,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

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同时,政府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公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

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推进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阳光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是公民监督政府的有效途径

和措施。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使政府成为透明的

信息中心。要及时、畅通地向政策涉及的利益关系人和

风险承担者提供有关政府决策、行为、预算、统计资料、

财务披露等信息,并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时候,将相关的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向公众公开。

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切实打造透明、阳光政府,推进决策和实施的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首先,政府

的决策、执行、监督应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政府的行为应该有选择地、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所了解。同时建立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互动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其次,政府在工作中要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自身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一是尊重民意。要改革和完善反映民意的制度,建立对话制度,畅通、扩大民意表达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馈。二是贴近民众。要坚持深入基层,直接了解群众之所想、所需、所盼,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民生,以便决策。三

是纾解民困。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对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高度重视,

帮助群众。四是为民谋利。要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同时,要增加财政反哺公众力

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

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的需求。

(5)加强信用政府建设维护政府的公信力,重要的是维护政府的信用。要

打造信用政府,关键是加强政府的契约观念和平等意

识。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相当于政府向老百姓作出的

承诺,也相当于政府与老百姓之间制定的协议或契约,遵守这个“契约”不仅是老百姓的义务,也是政府的义务。在经济交往活动中,政府与老百姓应该是平等的经

济利益主体,政府在要求老百姓守信的同时,自己应该首先恪守诺言,而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权压人,

随意毁约,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6)建设廉洁政府

建立廉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作廉洁自律的表率;第二,要加大廉政立法力度,建立完善的廉政法律体系;第三,要严格执法,落实廉政立法及各项法律法规;第四,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第五,严肃追究失

职渎职责任,严厉查处腐败分子。

基层民主建设

二(一)时事链接

2014年3月4日,根据汕头市市委、市政府统一

w w

w .o

f f c

n .c

o m

部署,南澳县确定后宅镇新乡村作为2014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试点单位,新乡村按照村民自治的有关法律法规,着力搞好宣传发动、走好法定程序、把好候选人关,在2013年12月21日全面铺开试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分别于2014年1月14日完成新乡村村委会换届选举、1月19日完成了新乡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此次高质量完成投票选举工作,为该县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打响头炮。

据悉,新乡村现有村民443户1604人,在这次试点工作中,严格按照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稳妥推进,南澳县各级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加强对新乡村选举试点工作的指导,做好选举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全村登记参选村民参加选举的积极性。新乡村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动员会议、张挂

横幅、张贴标语、有线广播等形式,及早将本次换届选举的意义、内容、方法、日程宣传到各家各户中去,激发村民的参选热情,全村1333名参选村民中共有1306

人参加选举,参选率高达98%。

新乡村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依法

依规,设置选举流程,实行有候选人的直接选举方式,严格执行各项程序。为保证选举公开、公平、公正,充分发扬民主,选委会分别设立了中心投票站,村民小组分投票站,流动票箱。此外,为保证参选村民不受干扰、自由地填写选票,以及照顾因特殊原因无法填写选票的参选村民,投票站设立秘密写票处和代写处。新乡村还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成立村选委会,召开村选委会会议6次、举办工作人员培训班2场、张榜公告18号,确保了本次换届选举的顺利完成。

最终,此次新乡村选举产生了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村委5名,支委3名,“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

3名,交叉任职率100%,书记主任一肩挑。新一届村民

代表33人,其中女代表11人,达到三分之一,村民小组长4人。且村委女性成员达到了2名,女性成员比例达到40%。

(二)必备知识点

1.背景

目前,我国的基层民主实践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

问题。诸如农村征地、城市强拆、劳资矛盾等群体性事

件都与基层民主的部分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村,村级财务不明、农民的征地拆迁,地方干

部腐败、官民关系紧张,农民上访率逐年增长。要解决

这些矛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是必由之路。农村基层民

主自治是自上而下推动的一种制度变革,其目的是在农村的最基层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并通过村民选举为这种自治赋予“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内涵。有基层

官员认为,中国农民对民主政治的需求,说到底是对公平的追求,民主政治的动力正来自这里。

在社区,居委会发动、团结、组织群众的能力不强,一部分自治组织不会自治,居民也不知道该自治些什么。由于社区自治组织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较少,社区自治的空间也受到影响。而且由于社区内居民与业主的责、权、利划分不明确,居民自治的权利边界还比较模糊。这些都导致了社区成员的政治、经济、社会利益联系不紧密,影响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效果。民政部官

员认为,社区自治的发展是最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基层

所出现的最大变化之一。中国城市社区实验的成功或

失败,将是今后判断中国城市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

准,而社区成功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地将权力移

交到基层上。

在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

问题。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还

不健全,其作用发挥得还不够。职工的知情权、审议权

等方面的权利落实不到位。

2.意义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

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

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恰当的实践。

首先,人民群众对基层民主有直接认同感。上层民主政治建设,如人民代表大会,只能解决少数政治精英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亿万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问题。而通过基层民主,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事自己办,基层民主搞好了,人民群众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单位的主人、社区的主人、国

家的主人。

其次,基层民主是培育人民民主能力的大学校。区别于上层的间接民主,基层民主是以人人参与为显著特点的。人民群众在直接参与基层各项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的过程中,逐渐会了解什么是民主、怎样做才是民主,逐渐养成民主的习惯和能力。这种以培育大众民主能力为己任的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坚实基础。很难设想,如果没有亿万人民群众

w w

w .o

f f c

n .c

o m

民主观念、民主能力、民主素质的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能有一个大的发展。

再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本”是最小的,成效却是显著的。与上层民主政治涉及面广,牵扯矛盾复杂有所不同,基层民主政治涉及面小,主要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社区内部的事情。社会中许多矛盾和问题,往往是一个单位或组织内部产生的,人民群众也更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因此,把每一个基层单位或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搞好,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就有了根基。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某一单位或社区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走了弯路,出了问题,也容易调控,不至于出现大范围的社会动荡。

最后,基层民主还可以直接成为上层民主的试验

田,为国家民主建设提供理论上和制度上的资源,并形成上下联动,互相借鉴,互相影响,共同培植民主政治

发育、生长的机制,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建设。

3.对策

当前,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基础迅速勃兴,诸多新力量正在成为民主化的巨大推动,并且这种推动并不以相应体制安排的快慢为转移;但民主发展的本身正

在急切地呼唤法治化进程加快,因为,现实生活中大量冲突显示,在法治力量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民主力量的成长将带来政治生活的失序乃至社会生活的混乱。换一个角度看,中国基层政治的发展则说明,法治是民主发展的制度成果,又是民主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民

主发展的过程也是法治发展的过程。现在中国基层民主推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需要法治建设来解决;建立新的基层民主政治秩序,需要以法治建设为根本途径。

在农村,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健全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和集体财务等管理制度,推进村民自治的制

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扩大基层党内民主,探索基层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机制。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基层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建立起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

的村民自治机制。在城镇,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居

委会的自我管理功能,建立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

型社区。

在企业、事业单位,要坚持与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

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和职工代

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重点要抓住以下四个环节:(1)民主选举

要通过法律制度对选民登记、候选人的产生、投票、当选等程序加以进一步规范,防止贿选现象的发生,要防范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

(2)民主决策

要完善基层重大决策的规则与程序,实现基层重大事物的决策民主化,对于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建立并落实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

度,建立决策的论证制与责任制。

(3)民主管理

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民智,积累经验,创造出规

范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

(4)民主监督

要从决策到执行各个环节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尤

其是对人、财、物的管理与使用,要实行跟踪监督,堵塞

管理漏洞,维护人民的利益。

自主创新能力

三(一)时事链接

2014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高

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自主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由此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引擎。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1.7%,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个百分点。国家发展改革

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快速增长,先后在4G(TD-LTE)通信技术、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北斗卫星导航、海洋油气装备等全球产业竞争激烈的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4G移动通信正式规模商用,生物医药、通信系统、电子器件、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

重要引擎。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

w w

w .o

f f c

n .c

o m

意见》提出,要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必备知识点

1.背景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国家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的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有待加强;科学、健全、高效的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急需完善,公共科技设施的开放共享和产业研发设施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相对薄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面对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的迫切需求。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还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适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产业革

命机遇的要求,不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要求。2.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

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

核心位置。”

从紧迫形势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投入,着力推进。二是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

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

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跟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

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艰巨任务看,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所处的历史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

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

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二是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要求我们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求我们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

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空间和海洋技术,大力发展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科学技术,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强

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环境、保障民生安全。

3.对策

(1)完善政策法规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加强自主

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规范和促进自主

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一是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形成自主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设施投入的税前抵扣,实施企业研究开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研发设施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完善国家公共科技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向企业和社会的

开放程度。

(2)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投融资体制,发挥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有效机制。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研究开发设施的投入;二是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运行经费的统筹协调,形成公共财政稳定投入的保障机制;三是加强国家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促进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国外投资者投资共建,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高水

w w

w .o

f f c

n .c

o m

平的研究开发设施;四是强化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投资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政府投资项目审理制度,促进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高效运行,切实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3)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一是加强规划实施中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部门会商协调制度,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分头实施、协调推进;二是制定和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管理办法,打破部门和单位所有的封闭格局,形成共建、共管、共用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三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产学研结合、促进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协调机制;四是强化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发展状况评估和宏观监测分析,

定期发布总体发展报告,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布局,形成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4)加强人才培养

造就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人才队伍。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与吸引和凝聚高层次

创新人才相结合,积极营造开放、合作的创新氛围,为创新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用武之地;二是实施国家高层次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工程,依托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基础设施,吸引和凝聚高

水平人才;三是加强科技设施建设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衔接,以设施建设为条件,以重大科技项目为支撑,加速培养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创新顶尖人才,造就我国在各学科、各产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精锐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

(5)深化国际合作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广泛利用国际资源,提高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水平,完善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合作机制,

建立规范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制度;二是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三是积极承接国际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转

移,探索合作开展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新形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一)时事链接

2014年8月29日,中国文联在京召开文艺工作

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在座谈会上宣读《文艺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与会艺术

家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名。

倡议书倡议,全国文艺工作者更加自觉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中,用熟悉和擅长的各种艺术形式传递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时刻不忘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艺术理想、艺术良知和职业操守,牢记文化担当、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以最大的热情和昂扬的激情投入创作,献身艺术,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守护者,积

极践行文艺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价值要求,坚

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抵制“黄、赌、毒、黑”等违法乱纪行为;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

方式,树立公众人物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必备知识点

1.现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存在的机遇

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近年来,中央

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意识形态

工作,紧紧抓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就

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国家文化安全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建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组织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此外,中央还就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互联网管理等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不断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蓬勃生机,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与日俱增。近年来,我们党又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宽裕、政治参与越来越充分、精神生活越来越充实。这为推进社会主

w w

w .o

f f c

n .c

o m

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任务繁重。当前,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同时,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方面的优势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引进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时,去粗取精,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国内社会意识日益多元多变,迫切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

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

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与此同时,社会思想领域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杂音噪音时有出现。所有这些,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提出了巨大挑战。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2.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

行为规范。(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

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居于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地位,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绝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要始终坚持用

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去主导、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

思潮,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达成思想共识;三要不断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根本价值取向,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践的根本价值准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共同理想则是社会大多数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这个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共同理想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

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普遍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

力和凝聚力。(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

统的民族,是一个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发展的民

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使中华民族精神在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等主要方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旗帜鲜明地规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辨别是非善恶、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

本的准则和规范。

3.对策

(1)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

w w

w .o

f f c

n .c

o m

教育引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努力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加强宣传教育,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党员干部的言行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学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知识分子特别是各界知名人士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影响很大。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2)营造舆论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

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

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渠道。要充分认识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媒体认

清肩负的责任,努力把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

强势。新闻媒体坚持正确导向的衡量标准就是看是

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所有媒体都应当非常明确、非常自觉。不仅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而且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合唱;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所有娱乐类、体育类节目以至各类广告也都要符合和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3)坚持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

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

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于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

化需求,用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用高质量和高品位

的文艺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尊重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

生产规律,在“融入”和“渗透”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使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防止简单地喊口号、贴标签。现在,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方式日趋多样,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娱乐文化、网络文化等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把握群众文

化生活的新特点,加强对新的文化品种、文化形式的研究和引导,使之既通俗易懂、多姿多彩,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要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对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给予鼓励,对亵渎经典、低俗媚俗、肆意恶搞的现象予以抵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

(4)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同人们日

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要按

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

本遵循。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

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增强人们的认同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

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总之,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5)强化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核心价值体系规定着政策、法规的性质和方向,具体政策、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防止出现具体政策与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现象。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用法律的权威来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各种社会管理不仅具有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的作用,也应当承担起倡导主流价值观念的责任。各级各类管理部门要把倡导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分内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

w w

w .o

f f c

n .c

o m

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

低碳发展

五(一)时事链接

2014年2月14日国家发政委提出了深入推进中

国低碳发展试点示范,下一步的实施推进将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试点示范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其中,主要将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好重大政策文件。做好《“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等文件的贯彻落实。完成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文本起

草,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编制完成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系统提出中国2030年及2050年低碳

发展路线图。

二是完善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政策体系。加强对试点示范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并完善支持试点示范的产业、财税、投资、金融、技术、消费等方面配套政策,加大对试点示范工作的支

持力度。研究提出低碳城市、园区、社区和商业等试点

示范建设的规范和评价标准。

三是开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低碳试点示范评价考核办法,对“十二五”时期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碳排放权交易等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及时总结和交流低碳发展经验。研究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四是加强低碳试点示范地区能力建设。组织开展

低碳试点示范地区能力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加强对地

方政府主要领导、低碳发展主管官员以及企业高管等

多层次的能力培训。加快试点示范地区温室气体排放

清单编制及统计核算体系建设,优先建立重点行业企

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二)必备知识点

1.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节能

减排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扭转了

“十五”期间单位GDP能源强度上升的趋势,实现了下降19.1%的良好业绩。“十二五”以来,在实施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约束性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制度建设和政策激励机制。但是,我国当前低碳

发展面临的形势日益紧迫。尤其是2020年后,排放空间不足可能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制约因素,迫切需要尽早、尽快向低碳发展转型。

《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的研究显示,2011年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增长7.9%。而中国低碳发展过程中,在节能、风能和光伏三个领域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政策执行模式。节能政策执行是基于政府行政体系、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模式;风电开发是在政府引导下、依靠市场机制自发执行的模式;太阳能光伏是自下而上的企业———产业推动模式。“十一五”期间,

中国累计能效投资8224亿元。中央财政在能效领域投入1044亿元(占8824亿元的12.7%),地方财政投入529亿元(6.4%),社会融资共计6498亿元(79%),国

际资金投入153亿元(1.9%)。“十一五”期间,能效投资

形成节能能力4.1亿tce,为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

19.1%的贡献度达到64%。“十二五”能效投资需求为12358亿元,比“十一五”的投资规模增加50%左右。能

效投资可形成节能能力3.8亿tce,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贡献57%的节能量。尽管“十二五”能效

投资的需求大大提高,但能效投资的边际节能量将会

下降,“十二五”节能任务仍然艰巨。

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可再

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开发商,银行贷款是主要资金来源。在2011年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总投资中,开发商的资本金占比22.5%,银行贷款为76%,而政府补贴为1.5%。风电融资是典型的政府引导融资模式,中央政府在风电融资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光伏发电融资是由制造商推动的融资模式,制造商和地方政府在促进光伏国内应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制造商和地方政府推动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国内应用市场。“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应用投资需求总计约1.8万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加37.

5%,现有的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大规模发展分布式发电

的资金需求。

2.意义

(1)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

w w

w .o

f f c

n .c

o m

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它们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

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长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

碳经济,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4)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

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

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

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

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有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3.对策

(1)开发低碳技术

发展清洁煤发电技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以煤为主体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在能源消费中大约占70%,同

时火电在发电量中占80%,预测到2020年火电在发电

量中的比重也会达到60%,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低碳经

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首先考虑煤。发展无污染的清洁煤发电技术也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中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将成为未来煤电主

流。同时,还可以发展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2)倡导低碳消费

所谓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

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实低碳生活

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

实践低碳生活,从衣、食、住、行、用几方面做起。一是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类衣服。二是要多吃果蔬少吃肉。三是构建绿色居住环境。我国目前既有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比

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高出2~3倍。应该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材料。世博会日本馆呼吸蚕茧的建筑外层就是采用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包裹,内部使用了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实现了太阳能、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四是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出行公交化。五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倡用LED节能灯代替普通白炽灯;购物自带环保袋;用淘米水洗手、擦家具等。总之,我们要推崇建立物质、精神、休闲“三位一体”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适度的物

质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三个因素,

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构建低碳市场建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碳排放权交易也就

是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也叫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简

称“碳交易”。碳交易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它的原理就是交易买卖双方,一方出资

金,另一方提供温室气体减排额。交易完成后,买方用

购得的减排量来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另一方也就是卖方获得一定的资金补偿。目前,国际碳市场与我们有关的机制是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

是《京都议定书》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它是由发达国家出技术和资金,发展中国家提供项目,而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作为冲抵发达国家《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任务。除了CDM强制性机制之外,还有一个自愿减排的碳市场。这个市场相对宽松,主要是一些较大的公司或者机构,出于自身宣传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购买一些减排量来抵消其日常

经营和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鼓励碳金融创新。在碳金融产品方面,国外银行已先行一步。围绕碳排放权,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欧美金融机构在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创新试验。韩国光洲银行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推出了“碳银行”计划,尝试将居民节约下来的能源折合成积分,用积分可以进行日常消费。目前中国环境资源资本交易中心的成立,就体现出我国在低碳经济融资上的创新。

(4)制定低碳政策

建立“碳预算”制度。首先,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

w w

w .o

f f c

n .c

o m

要和资金预算一样做好“碳预算”。将“碳预算”列入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预算框架内,也就是说在政府的决策中,不仅考虑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还得考虑碳的排放和吸收。其次,按人和地区配额,形成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碳排放权是稀缺资源,在预算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公平分配“碳配额”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人均碳预算大约2.33吨,但部分贫穷人群排放还不到1吨,而富裕人群已达20多吨。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定一个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普式上限,“按人配额”。将来如果富裕人群配额不够,可以向低收入人群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一种等价交换关系,也是一种碳交易。既能达到“扶贫”的目的,又能遏制“奢侈浪费”。地区之间也一样,按地区进行配额。配额应该是一个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碳排放的中间值。

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碳足迹是计算产品、行为或服务,从原料、制造、运输、使用到废弃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把产品的碳足迹标示在产品上,就是产品碳足迹标示,标示的图样即为碳足迹标签,简称“碳标签”。目前,国际上已

有好几个国家开始实施“碳足迹”标签,他们的图形

似脚的形状,主要是借用“足迹”的寓意。日本从2009年4月开始试行碳标签制度,对商品及服务的生命周期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换算成二氧化碳,并加贴标

签标识。截至2011年2月16日,日本碳标签制度涉及的产品种类已扩大至94类。据了解,英国、法国、瑞士和韩国等都已开始推进类似措施。中国也应尽

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并积极推广“碳足迹”相关科普知识,在公开媒体和网站上向大众提供计算“碳足迹”的方法,让大众指导自己每天的衣食住行,以此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合理物质消费”,遏制“攀比奢华”的生活方式。

适时开征国内碳税。国内碳税是在外在压力和内

在需求的合力下实施的。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按照该法案,从2020年起将针对来自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

收碳关税。该年10月,欧盟推出航空领域的碳减排方案。不管是否为欧洲的航空公司,只要业务范围涵盖欧

盟地区,都必须在2012年将碳排放量减少到其在2004—2006年三年平均排放量的97%。到2013年,还

要在这个减排基础上再减2个百分点,达到减排5%的标准。面对国际“碳关税”压力,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应

该赶在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之前,征收国内碳税。征

收碳税也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改革

六(一)时事链接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4年7月1日实施。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

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条例确定,事业单位作为法人,与工作人员通过签

订聘用合同,建立人事关系,确立了双方平等人事主体

的法律地位,工作人员可以自主应聘,按聘用合同履行职责、享有待遇。自2002年至今,通过推行聘用制度,

全国90%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经签订了聘用合同。

条例还规定,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

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聘用工

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二)必备知识点

1.背景

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

目前中国事业单位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完善密切相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事不分

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政事边界不清,功能定

w w

w .o

f f c

n .c

o m

位不明,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既存在“越位”又有“缺位”问题,对事业单位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标准、行为规范的宏观管理不足,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落实不够,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2)管办不分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举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管理,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又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管”“办”的职责不明确,主管部门专注于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全社会、全行业事业单位提供公平环境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投入机制不健全

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存在地区和城乡分布不均衡。同

时,对投入效益监督不够,难以保证资金使用效益。(4)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管理不规范

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在税收优惠、贷款融资、职称评聘等政策方面不能与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不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机构,发展公益服务事业。

2.政策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

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事业单位人事管

理坚持和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并作了以下

规定:

分类设置岗位。2011年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公益一类事业

单位,在审批编制内设岗,规范人事管理,搞活内部用人机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备案编制内设岗,赋予单位灵活的人事管理权”。据此,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同时条例还规定了岗位类别、等级和设置程序等内容。

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产

生岗位人选、实现人员能上能下的一种竞争性选拔方式。考虑到竞聘上岗只是事业单位的用人方式之一,条

例仅对需要竞聘上岗的程序作了原则规定。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还将制定事业单位工

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对竞聘上岗的条件、程序等内

容作具体规定。

规定聘用合同期限,列明合同解除情形。根据事业

单位聘用合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条例规定了聘用合

同的期限、初次就业人员的试用期,明确了订立聘用至

退休的合同的条件,列明了聘用合同解除的情形以及合同解除、终止后人事关系的终止。条例未作规定的,依照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明确奖励和处分种类。参照公务员法有关奖励的

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奖励和处分的实际情况,条例规定了奖励和处分的情形,确立了奖励和处分的原则及种类。

3.对策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包括政府的职责定位、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创新等,要按照政事分

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着力转变政府职能,

创新管理方式。

(1)转变政府职能

明确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责划分,切实保证政府

与事业单位在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分开;收回和

整合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职能,实现行政职能的有机统一,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行业

管理,减少对事业单位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

(2)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属性,实施分类改革,将主要

承担行政职能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分离出去;从财政投入、税收政策、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方面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的用人权、薪酬分配权、职称评聘

权、经费设施使用权、自主运营权等法人自主权。

(3)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根据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不同,实施分类管理;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出资举办职能的适度分离;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实现形式;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4)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监督机制,形成职权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事业单位投入机制;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公益服务责任,

举办相应事业单位。

(5)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

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政策平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加强对社会公益组织行为规范的监管,完善有关收费标准、资产处置、收益分配、服务质量等政策,规范社会力量的公益服务行为。

w w

w .o

f f c

n .c

o m

2018年时政热点汇总

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02.十九大的主题是: 不忘初心,_牢记使命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0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__谋幸福__,为中华民族_谋复兴___。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04.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_五位一体___”总体布局、协调推进“_四个全面___”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07.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_杭州___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_厦门___会晤、亚信峰会。 08.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__不敢腐__的目标初步实现,_不能腐___的笼子越扎越牢,_不想腐___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0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__历史方位__。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美好生活__需要和__不平衡不充分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2.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_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强化训练)关注“三农”与粮食安全时政热点专题解读透析(1)

热点三:关注“三农”与粮食安全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切入点1: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说明关注“三农”的重要意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项任务之首,强调,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 切入点2: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答案: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对社会起决定作用。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②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确定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04年起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切入点3:说明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等) 切入点4: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共享现代化成果,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国体、民主真实性、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尊重主体地位首创精神) 1

时事热点评析

关于近期校车事故频发的评论 ——陈琼11133P02 2012年12月24日上午9时左右,江西贵溪滨江乡洪塘村合盘石童家村小组发生一起面包车侧翻坠入水塘事故。车上载有16人(其中15名幼儿园学生、1名司机)。事故当场死亡3人,12人送往医院抢救。截至24日下午17时30分,4名儿童脱离危险,另有8名儿童因抢救无效死亡,死亡人数已上升至11人。 正所谓“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然而,人生旅途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各种事故,如,交通安全事故。近期,校车事故频频发生,这些事故,夺走了不少孩子的生命,令家长们悲痛欲绝。无数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国内车祸连连发生,一个个幼小的生命频频丧失!我们不禁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这些事故,伤害的都是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栋梁,祖国未来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中重点保护对象,可都是宝贝!一次次故事发生,该拿什么来保护孩子们啊?这么多家庭又会因为人祸遭受生离死别的痛苦!人类对于天灾无法阻挡,这人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啊! 校车问题,其实很纠结。一方面我们高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具体动作上却显得很是吝啬,对于校车的投入一向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对于官员的公车,却是大方再大方。投入毫不计成本。 我们很是羡慕外国的校车,不仅免费,而且最高档,什么都有,更不会有超载的问题。其实,校车虽然一直在“出事”,但国家也是有所动作的。比如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小学生校车必须每座配备安全带。同时,双层客车和铰接客车均不得作为校车;校车至少应设两个应急出口等。标准是有了,但没有投入或者投入过少,标准也就等同于一张废纸。 与此相比,加拿大校车出事率为零。在中国这样的悲剧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发生。一次次让无数家庭悲痛欲绝的事故,一个个幼儿生命的沉痛代价,人们被悲痛击中,也不得不追问,为什么总是校车,为什么蒙受悲剧的总是孩子?痛悼这些生命,但绝不能再止于痛悼。这些孩子的蒙难,应该换来其他孩子不再遭受类似悲剧。 我仔细的分析了一下这些校车事故,校车安全事故反映出四方面问题:一是学校的校车管理没有重视安全第一;二是贫困地区缺少足够的校车,为超载埋下了安全隐患;三是对校车的管理存在制度上的盲。四是学校特别是校车的驾驶员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校车管理要规范,应先加强校车司机的素质。要提高全社会对校车超载危害性的认识。应尽快完善校车制度,把校车纳入到行业管理中来。在我看来,校车的问题需要公车来解。据报道,珠海斗门区所有边远乡村因并校而被迫乘坐无证车辆上学的学生,都将可以坐上统一的免费

2020时政热点词汇 政治热点汇总(上)

1.“一府两院” “一府”是指人民政府,“两院”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2. 一带一路 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定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 4.“一岗双责” 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每位干部既要干事,还不能出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 一案双查 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一并调查发案单位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6.“一国两制” 答: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7. 单一窗口 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 8.“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 两学一做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10. 两免一补 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1.“两个倍增” 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12.“两个同步” 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13.“两个责任” 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14.“两面人” 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15.“两个能力不够” 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 16.“两个差距还很大” 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17.“两免一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强化训练)聚焦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政热点专题解读透析(1)

聚焦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社会主义”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其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必然贯穿于新民主主义始终。在一定意义上,必然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 一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经过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艰辛探索,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是“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是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中国革命的目的是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共和国。 四是集中体现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毛泽东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深刻、集中、高度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针对性强,价值指向明确。 五是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号召共产党员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在党的七届

二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胜利地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第一大历史任务。之后,我们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 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深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 二是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面对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一穷二白,我们党把走向繁荣富强作为国家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上,我们党于1964年12月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成为一面动员、凝聚、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 三是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道德领域除旧布新,涌现出了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一批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典型,在全国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优良社会风气。 四是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培育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培育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范。改革开放新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2006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时政热点汇总

时政热点汇总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8年时政热点汇总 十九大报告自测 0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新时代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02.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牢记使命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0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__谋幸福__ ,为中华民族_谋复兴___。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04.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_五位一体___”总体布局、协调推进“_四个全面___”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07.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_杭州___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_厦门___会晤、亚信峰会。 08.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__不敢腐__的目标初步实现,_不能腐___的笼子越扎越牢,_不想腐___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0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__历史方位__。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美好生活__需要和__不平衡不充分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_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_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__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_两步走___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_中国共产党领导___。 18.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__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__的发展理念。 全面依法治国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文化自信___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1.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_互利共赢___的开放战略。 22.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_决胜期____。 23.从__十九大__到__二十大__,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24.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___2020年___到__2035年____,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5.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二个阶段,从__2035年___到__本世纪中叶___,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6.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__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__,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27.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__发展___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020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及试题汇总

2020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及试题汇总 一、政治、经济板块 1. 陕西省政府5月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考点链接: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全面小康的实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取得成效;确保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等等。 2. 在5月6日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介绍,截至2018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1 3.5亿人、大病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4亿人。 考点链接:我国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病有所医;等等。 二、法律、社会板块 3. 深圳一学校疑似存在“高考移民”引发热议。广东省教育厅表示,将要求“高考移民”回原籍地考试,“高考移民”参加高考的将被取消成绩。 考点链接:确保高考公平的重要性,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严厉打击扰乱高考秩序的行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等等。 4. 很多名人名言不知道谁说的,就会被网友们恶搞是鲁迅说的,网上出了各种鲁迅说的段子和表情包,最近鲁迅博物馆出了一个关于

鲁迅说过的话在线查询系统。根据官方介绍,该系统由北京鲁迅博物馆文物资料保管部整理,包括鲁迅著作全编、译作全编及研究月刊三个子系统,而系统一切资料版权归北京鲁迅博物馆所有。 考点链接:整顿网络乱象,保护知识产权;科技改变生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便利;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等等。 5. 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进一步压减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力争到2021年底,将此类煤矿数量减至800处以内。 考点链接:我国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做好清洁能源工作,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道路;等等。 原创中考模拟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陕西省政府5月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这有利于打赢() A.精准脱贫攻坚战 B.蓝天保卫攻坚战 C.污染防治攻坚战 D.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020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两篇附答案)

2020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两篇) 政治、经济版块 1、北京将于16日起陆续为在校中小学生实施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十一”长假后将为全市60岁以上京籍人群开展免费接种,并为市民提供自费接种服务。这是因为() ①生命是脆弱的,生命需要呵护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原则 ③接种了疫苗就能守护身体健康 ④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人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国防部强调,中方决不容忍重大“台独”事变,要求美方慎重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要给台海局势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 考点链接:维护国家主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3. 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1至10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3407家;实际使用外资752 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商务部表示,我国没有出现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仍将我国国内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考点链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法律、社会版块 4. 最高法发布解释,规定强迫、引诱未成年人使用兴奋剂以虐待定罪处罚。考点链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四道保护线;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维护公平正义。 5. 河南洛阳快递员高丽民17岁时右手伤残,为了给家人创造良好生活条件,她用独臂送快递,平均每天送出160件,工作效率丝毫不输同行。 考点链接:身残志坚;战胜挫折;自立自强。 原创中考模拟题目(1) 一、单项选择题 1. 财政部消息,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1136亿元。这() ①强化了对脱贫攻坚决战的投入保障 ②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③尽快实现全国人民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贫困地区尽快脱贫共享改革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强化训练)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时政热点专题解读透析(1)

2014届高三政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热点专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当今世界,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频频出现,反对铺张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在中国,餐桌浪费由来已久。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 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其中“面子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视,奢华浪费的吃饭方式成为中国人讲面子、讲排场、体现热情的表达方式。浪费折射出奢华的思想观念和浮华的社会心态。 材料二泛泛给每个中国人强扣一顶浪费粮食的帽子,是不公平的,公款吃喝才是浪费的大头。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首先要拿公权开刀,堵住公款消费的通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既是对社会公共财富的节约,也是对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尊重。 材料三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餐馆一般不设包间,甚至总理、部长也得都在大庭广众之下用餐。政府不能随便请客吃饭。政府的财务制度卡得很严,报销手续复杂。即便是普通宴请,也要首先填写请客申请表,详细说明请什么人、大概价格、请客目的。 【命题视角】 1.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 答案(1)生产决定消费。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这一国情要求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差距较大,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消费,反对互相攀比。 3)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方式。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发扬光大。 2.试分别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餐桌浪费严重的原因。 答案(1)经济生活:从公民角度看,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没有践行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节俭消费的消费原则;从餐饮企业看,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没有尽到提醒适度消费的社会责任。 (2)文化生活: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中国传统的“面子”思想是造成餐桌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3)生活与哲学: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中国传统的“面子”思想对餐饮消费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3.请你从党和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2017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1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7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 (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材料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届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创 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怎样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 盾,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政府抓住转变 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政府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有效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府创新深化改革监管机制,推动 改革,促进发展。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战略举措的经济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 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精准调 控;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二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 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没有搞“强刺激”,而是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

2018年时政热点汇总

2018年时政热点汇总 十九大报告自测 0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2017.10.1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新时代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02.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牢记使命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0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__谋幸福__ ,为中华民族_谋复兴___。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04.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_五位一体___”总体布局、协调推进“_四个全面___”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07.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_杭州___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_厦门___会晤、亚信峰会。 08.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__不敢腐__的目标初步实现,_不能腐___的笼子越扎越牢,_不想腐___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0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__历史方位__。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美好生活__需要和__不平衡不充分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2.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_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13.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_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14.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__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15.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_两步走___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_中国共产党领导___。 18.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__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__的发展理念。 19.__全面依法治国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0._文化自信___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1.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_互利共赢___的开放战略。 22.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_决胜期____。 23.从__十九大__到__二十大__,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24.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___2020年___到__2035 年____,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5.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二个阶段,从__2035年___到__本世纪中叶___,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6.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__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__,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27.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__发展___作为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 28.我国经济已由__高速增长____阶段转向__高质量发展____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31.___创新___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3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__三十___年。 33.确保到__二〇二〇年____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35.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__“一带一路”___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 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3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___人民当家作主____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8.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_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___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39.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__人民政协____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40.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成立中央全面__依法治国____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43.建设___教育强国___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44.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___维护国家安全___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5.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__和谐共生___的现代化。 50.力争到二〇三五年___基本实现_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__全面建成__世界一流军队。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金太阳二轮复习用书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一、物理学科 Ⅰ、专题设置 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二:动量和能量 专题三: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四:电磁感应和电路的分析、计算 专题五:振动和波、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的考题方向及解题要点 专题六:实验 专题七: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专题八: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专题九:论述、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Ⅱ、栏目设置 1、知识技能板块中专题(一至六)的栏目设置 热点、重点、难点:分析本专题相关内容的热点、重点、难点及 其在高考中的定位。先以一个概述性的框图, 总览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再以点睛之叙述分 析本专题的知识要点。 解题精要:此部分是本专题的核心部分,重点讲清解题思路,展示解题方法、技巧,总结解题规律,通过一些实例分

析,提炼出“精要”,避免了空洞、抽象、切不中要害 的泛泛之谈。 例题的选择体现了近几年高考考题的方向,并且对高 考试题进行变形和拓展,在解法、思维方法、能力考 查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学生轻松通过高考指明方向。能力训练:专题一至专题四的每个专题均提供两份试卷A和B(A 卷较简单,B卷较难),每份试卷设置:10道不定项 选择题(多选题在2—4道)+ 2道实验题+ 4道 计算题。试题难度适中,控制在容易题:中等难度题: 难题(A卷为4:5:1,B卷为2:5:3)。专题五 提供不定项选择题12道、实验题3道、近代物理初 步的内容配计算题1道。专题六提供实验题10道。 2、思想方法板块中专题(七至九)的栏目设置(学生可自学) 思想方法:叙述本专题所涉及的数学方法或题型的特点与功能,介绍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几种主要的数学方法的要点或 该题型的一般解题思路与方法。 解题精要:此部分是本专题的核心部分,重点讲清解题思路,展示解题方法、技巧,总结解题规律,通过一些实例分 析,提炼出“精要”,切中要害。 能力训练:专题七提供:10道不定项选择题(多选题4—5道)+ 4道计算题;专题八提供15道不定项选择题(其中 多选题在8—10道);专题九提供计算题10道。

2020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

2020中考热点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政治、经济版块 1. 国家版权局“剑网2019”行动共删除盗版链接110万条,查办的刑事案件涉案金额达5亿元。 考点链接:维护知识产权;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创新。 2.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按照规定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共1485件。 考点链接:坚持依法治国;良法善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 太阳帆是利用太阳在薄膜上的反射光压提供动力的航天器。近日,我国研制的“天帆一号”太阳帆搭载潇湘一号07卫星,在轨成功验证了多项太阳帆关键技术。 考点链接: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法律、社会版块 4. 南京离休干部章丽华老人近日因病去世,生前她虽身居陋室,却倾资助学,17年来捐资近40万元。 考点链接: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关爱他人。 5. 山东海阳面馆店主姜常论,连续六个冬季请环卫工人免费吃早餐,累计提供了6000余人次的免费早餐。 考点链接:实现人生价值;关爱他人;热心公益。 原创中考模拟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家版权局“剑网2019”行动共删除盗版链接110万条,查办的刑事案件涉案金额达5亿元。这维护了相关企业的() A.知识产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D.生命健康权 2.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按照规定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共1485件。在过去一年来的备案审查工作中,法工委督促制定机关纠正与宪法法律规定有抵触、不符合的规范性文件,同时督促制定机关根据上位法变化对法规及时修改完善。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③我国坚持良法善治 ④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3. 太阳帆是利用太阳在薄膜上的反射光压提供动力的航天器。近日,我国研制的“天帆一号”太阳帆搭载潇湘一号07卫星,在轨成功验证了多项太阳帆关键技术。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②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科教兴国战略又添新成就

五大发展理念(中考时政热点解读)

五大发展理念之二:协调发展 【时政材料】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知识链接】

1、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总体小康。 3、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4、全面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5、西部大开发战略。 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 【典型设问】 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协调发展”理念体现了教材哪些知识点?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的总体小康。(2)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部平衡等突出问题。(3)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不够协调。(4)全面小康是较高标 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5)科学发 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为什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两孩政策? (1)人口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 问题。(2)我国存在人口老龄化加快的严峻形势。(3)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缓减人口老龄化压力。(4) 有利于更好地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

【中考化学】中考化学时事热点透析

第 1 页 【中考化学】中考化学时事热点透析 一、镉浓度超标事件 1、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发生镉浓度超标事件. (1)右图是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从图中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为确定处理后的江水是否呈弱碱性,可用 来检验; (3)碳酸镉的化学式为CdCO 3,则其中镉的化合价为 ; 二、毒胶囊 2、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针对此事件, 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停用。 下图是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D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三、PM2.5(细颗粒物)被纳入空气质量监测范围 3、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会议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请你提两条建议减少空气中PM2.5的措施,从而改善空气质量状况。 (1) (2) 四、氯气泄漏事件 4、2011年11月11日,青岛市一辆载有28t 浓盐酸的罐车在环湾大道斜坡处抛锚,部分盐酸从罐体顶部泄漏出来,马路上迅速腐蚀蒸发,冒出白色的酸雾。消防部门耗水近30吨对泄漏盐酸进行稀释处理,对地面撒熟石灰中和残留盐酸,并对罐体进行了重新密封加固。 (1)浓盐酸泄露会产生白雾,该白雾是 ,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该性质属于为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消防官兵消耗30多吨水进行抢险,解释水的作用是 、 。 (3)事故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 罐体进行了重新密封加固时,能否用铁制材料,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处理过程中要不断地检测周围水的pH ,你所知道的测定溶液pH 的操作方法是 。 处理后,作为饮用水源,河水中生成的盐无需从水中分离出来,原因是 。 48 Gd 镉 112.4

新型城镇化和时政热点解读(2)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于农民、覆盖于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城镇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城镇化的进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同时伴随着人口从农业向城市流动的这一结构性变动。 第一产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物质生产的——农业、牧业、采矿 第二产业是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制造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服务业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有之路,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城市转型、推动区域性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直管县市、加快城镇化建设试点市、汝州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田园城市”“文明城市”为战略定位,谋划了汝州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是突出抓好城镇棚户区改造、出入市口环境整治和生态廊道建设、中心城区功能提升、镇区和新农村建设、基础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带

动经济结构转型、需求动力再生、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稳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持续努力、基本形成中心城区、七大产业园区、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配套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构建全域一体、产城融合、协调联动的城市空间格局,倾力打造山水融合、森林环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生态功能分区。 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的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汝州选拔干部的五看是看责任担当、看工作实绩、看群众公认、看任职履历、看岗位需求。 五规合一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汝州在十个直管县市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但增速较慢。 河南省是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人口大省、新型工业大省、劳动力输出大省和网络大省。 现代农业的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 汝州精神:崇文尚德、实诚谦和、开明担当、求实创新。 汝州文明村十个标准:1、两委班子健全有力2、社会秩序和谐安定3、群众法律观念较强(无信访事件)4、经济发展环境优良5、村庄面貌整洁优美6、村级经济健康发展7、尊老爱幼蔚然成风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