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四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word随堂练习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四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word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孔子沐浴

..而朝

B.滔滔

..者,天下皆是也

C.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D.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

解析A项沐浴:现指洗澡,古代“沐”指洗头,“浴”指洗澡,本文指斋戒。B项滔滔:现指水大的样子,本文形容动乱。C项丈人:现指妻子的父亲,本文指年长的男子。D 项五谷:都指五种农作物,具体种类说法有所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过:拜访

B.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

C.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易:改变,改革

D.植.其杖而芸植:立

解析过:经过。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止.子路宿B.欲洁.其身

C.见.其二子焉D.子路从而后.

解析D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①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②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③不得与.之言④丘不与.易也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连词,因为;②介词,与、跟;③介词,跟、同;④动词,参与。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相同的一项是(C)

A.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B.果哉!末之难矣

C.子路行,以告

D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解析 C 项是省略句,A 、B 、D 三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6.名句填空。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 至,则.行矣向吾不为斯役,则.

久已病矣 B.????? 以.杖荷明日,子路行,以.

告 C.?????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弃甲曳兵而.

走 D.?????

使子路问津焉.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解析 A 项则:连词,表已然,已经/连词,表承接,那么。B 项以:介词,表工具,用/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C 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 项焉:都是句末语气词,不译。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

A .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 B .止.

子路宿 C .君子之仕.

也,行其义也 D .见.

其二子焉

解析C项“仕”:做官,名词用作动词。A、B、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荷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C.文中的荷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赞赏的。

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解析C项中“可是对……赞赏的”错。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译文: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译文: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么能废弃呢?

(二)高考·模拟

11.(2010·浙江)《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解析首先明确欧阳修《朋党论》句子中所阐述的“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然后按要求从《论语》中找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句子,从而地一步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

浅议“荷丈人”中的儒道之争

荷丈人是春秋战国之交乱世中的隐者,属道家学派。先秦道家隐居遗世,一方面否定一切,齐万物,一死生,泯是非得丧,以追求内心调和;另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适己任性,甘贫贱以肆其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通‘途’)”(《文心雕龙·论说》)。“与尼父争涂”的主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