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习题

古代汉语习题

古代汉语习题
古代汉语习题

王力《古代汉语》(一)练习

一、填空题

1.关于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它们是象形、、会意、形声、假借。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2)、、来者犹可追。

5、清代对《说文解字》作注解的有和桂馥、王筠、朱骏声等四家。

6、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隶书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这种改革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改变了篆书和篆书以前的古文字的面貌。

7、文言文指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8、词义的引申方式有连锁式、辐舐式和综合式。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10.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 音、义)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像?寘?与?臵?、?脩?与?修?、?游?与?遊?等只有部分义项相同或相通,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互相代替,就不能算是异体字。

11.

二、名词解释题

1、古今字:

古今字也叫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叫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例如:共-供。

3、异体字:

异体字是指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一组字。即俗体、古体、或体之类。如?歎??嘆?;?泪??涙?等。4、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用两个单音的近义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5、衍文:

6.读为、读曰

7、浑言、析言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1、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多次。

2、(晋灵公)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骤:屡次,多次。

贼:杀。

3、师进,次.于陉。

次:(军队)临时驻扎。

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归:通?馈?,赠送。

5、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适:恰好。

会:正值,正好碰上。

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再:两次,此处是(思考)再次的意思。

7、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

市:买。

8、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五谷:

9、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倒下,此指倒台。

姑:姑且,暂且。

10、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羹:带汁的肉食。

遗:送给。

11、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濯:洗。

暴:晒。

12、(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饿:与?饥?相对,比?饥?程度深。

四、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及其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义

1、庄公寤生,惊姜氏。(惊:使……受到惊吓。动词的使动用法。)

2、晋灵公不君。(君:行君道。名词用作动词。)

3、齐侯饮赵盾酒。(饮:使……饮酒,给……酒喝。动词的使动用法。)

4、左右以君贱之矣,食以草具。(贱:以为贱,即瞧不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衣冠: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名词用作动词。)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度:合乎制度;制:合乎礼制。名词用作动词。)

7、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客:以……为客,把……当作客人看待。名词用作动词。)

9、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衣:穿衣。名词用作动词。)

10、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兄:以对待兄长之礼。名词作状语。)

五、解释下列字的本义。

1、向(向北的窗户)

2、脚(小腿)

3、理(治玉)

4、责(求)

5、习(小鸟练习飞翔)

六、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

(1)亦(指事)、(2)采(会意)、(3)州(象形)

(4)甘(指事)(5)朱(指事)。

七、标出下列字中的会意字

末信休刃鱼牧步集引上取众采豆精尘子

会意字有:信、休、牧、步、集、引、众、采、尘。

八、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宾语前臵有哪几种类型?

(1)疑问代词宾语前臵,例如:客何好?姜氏何厌之有?

(2)用?是?或者?之?作为宾语或宾语前臵的标志,例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惟命是从。

(3)否定句的宾语前臵,例如:谏而不改,则莫之继也。

(4)介宾词组宾语前臵,例如: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河。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类型。

(1)?于?字句,例如:郤克伤于矢。

(2)?为?字句,例如:不为酒困。

(3)?见?字句,例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为......所?句式,例如:先即制人,后者为人所制。

(5)?被?字句,例如: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1)在动词、形容词、名词三类词中,动词性词语只有使动用法,没有意动用法;而名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兼有使动和意动用法。

(2)形容词和名词作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时,都可以受副词修饰,都可以带宾语,语法形式上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义上。意动用法表示主观看法,使动用法表示客观存在。

4.举例说明合体象形字与会意字的区别。

九、阅读理解

(一)潁考叔為颖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1、给上文断句标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公賜之食食舍肉。舍:放着,留下,后来写作?捨?。

(2)未嘗君之羹。羮:带汁的肉。

(3)請以遺之。遗:给。

(4)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阙:挖。

(5)其誰曰不然。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3、找出文中古今字、双宾句、宾语前臵句、词类活用句。

(1)舍-捨。

(2)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3)君何患焉?应为?君患何焉??

(4)隧而相見:隧,名词用如动词。挖隧道。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潁考叔為颖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二)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翻译下列句子。

1、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

2、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

3、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译:(如果我俩一同)进谏而国君不接受谏言,就没有谁接在我们后面进谏了。

4、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译:

十、把下面两段短文中的部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1)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制是一个非常险要的地方,东虢国的国君就死在那里。其他的城邑都听从您的吩咐。

(2)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大夫的采邑的城墙超过了一百雉,就成了国家的危害。

(3)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按照先王的制度,大城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过九分之一。(4)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现在京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将受不了。

(5)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

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不要使他的势力滋长蔓延。

2、(陳相曰:)?從許子之道,則市買不貳,國中無僞;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絮絲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孟子)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爲之哉?從許子道,

相率而爲僞者也,惡能治國家!?

(6)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即使让小个子的儿童到市场上去,也没有人骗他。

(7)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万事万物是不一样的,这是万事万物的自然之理。

(8)或相倍蓰,或相什伯。

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

(9)子比而同之。

你把他同等看待。

(10)惡能治國家。

怎么能治理好国家。

十一、给下列短文加上标点。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徑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二、文字学知识

(一)合体象形与会意字的区别:

合体象形字与会意字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符号构成。但是它们在构形上大致有以下三点区别:一是构成合体象形字的几个图形有主次之分,次要图形只起陪衬作用,帮助明确主体图形的意义指向,只有主体图形表示

,而合体象形字的图形比配不意义,而会意字的图形没有主次分别;二是会意字的几个图形比配会合成新的意义

....

形成新的意义;三是合体象形字表示的多为具体名词,而会意字一般为动词或个别的抽象名词。例如?果?(象形),是以?木?衬??,主体??表意,象果实之形,不形成新义;而?休?(会意),由?人?倚?木?,会合为?休息?之新义,不再表示?人?或?木?的意义。会意字?得?,甲骨文从贝从又(手),用手持贝会合出?得到?之义,不再表示?贝?、?手?的意思。还如?贮?,甲骨文从贝在仓库之中,会合出?贮藏?这个新义。

(二)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等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此?女?字与?汝?的关系是( 古今)字,意思是( 你)。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此?说?字与?悦?字的关系是( 古今)字,意思是( 快乐,高兴)。

3.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此?已?字与( 矣)字通假,相当于( 了)。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杇.也。

此?杇?字是?圬?字的( 异体)字,意思是( 粉刷)。

5.学而不厭.,诲人不倦。

此?厭(笮也,迫也)?是?猒(饱也)?的( 假借)字;

而?壓?字是?厭?字的( 今)字,本义是( 压)。

6.德之不脩.,学之不讲。

此?脩?字是?修?字的通假字。意思是( 培养)。

7.(子贡)曰:?然则师愈與.??

此?與?字与?歟?字的古字。是句末语气词。

8.癸酉,师陈.於鞌。

此?陈?是?阵?的(古)字,意思是( 陈列,摆阵);

?鞌?与?鞍?是( 异体)字。

9.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此?枹?与?桴?为( 异体)字。

10.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

此?辟?字与?避?为( 古今)字,意思是( 躲开)。

11.韩厥俛.定其右。

此?俛?字与?俯?字为异体字。

12.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此?竟?字是?境?的古字。意思是( 国境)。

1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此?共?字是?供?的( 古)字。

1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歸.孔子豚。

此?见?字与后来的( 现)字为古今字;?归?即( 馈)字的通假字。15.以齐王,由.反手也!(?由?通?犹?)

16.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供:供给)

三、古汉语里的固定格式或词组(做到能翻译句子)

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带点的词意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时:按时,名词作状语。)

..

(不亦……乎:不是……吗?)

行之哉!

2.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

..

(何以:用什么,怎么,为什么。)

以病败君之大事哉?(《齐晋鞍之战》)

3.若之何其

....

(若之何其:若何,怎么。)

闻斯行之!?

4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

....

(如之何其:为什么。)

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从哪里。)

6.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

不可乎.?

..

(无乃……乎:恐怕……吧?)

7.奚用

是鶃鶃者为.哉?

..

(奚用……为:要……做什么?)

8.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

..

(奚用……为:要……做什么?哪里用得着……)

9.君子质而已矣,何以

文为.?

..

(何以……为:要……做什么?哪里用得着……)

10 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要……做什么?)

11.姜氏何.厭之有

..

(何厭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

12.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楚归晋知罃》)(其……乎:也许……吧?)

13.王曰:?子归,何以

报我??(《楚归晋知罃》)

..

(何以:拿什么,用什么,怎么)

14.故周书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宫之奇谏假道》)

(唯.德是.辅:唯辅德,只保佑有德的人。)

15.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宫之奇谏假道》)

(非人实.亲:非亲人,对人没有亲疏之分;惟.德是.依:惟依德,只依据德行)

16.其.不欲见贤邪.?(《老子》)

(其……邪:大概……吧?)

1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大概就像给弓安弦吧?)

四、句式知识(要能翻译句子)

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以一,用一个基本思想。)

2.於予与.何诛!

(与:后写作?欤?,语气词,相当于?呀?之类。)

3.子曰:?盍.各言其志??

(盍:何不。)

4.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

(问.孔子於.子路:向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

5.司马牛问.君子,子曰:

(问君子:询问怎样才算是君子。)

7.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有是哉,子之迂也:有这样做的吗?您怎么如此迂腐啊!)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晋君赐:对晋国国君有恩)

10.子曰:?野哉由也!?

(由,你真粗野呀!)

1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恐怕..要责备你吧.?)

12.子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贷》)

(岁不我与:时间是不等人的。)

13.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论语〃有子之言似夫子》)

(先之以.子夏:以子夏先,见P208页)

14.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世及以.为礼:以世及为礼,把政权世代相传定为礼制;城郭沟池以.为固:把城和护城河当作坚固的屏障。)

16.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许行》)

(子是之.学:学是,你却向这个楚国人学习。是:指代许行,许行是楚国人。)

17.公赐之食...,食舍肉。(《郑伯克段于鄢》)

(赐之食:赐给他饭食。双宾句)

18.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郑伯克段于鄢》)

19.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何谓:说的是什么意思。)

20.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齐桓公伐楚》)

(见第一册P15页)

五、古今异义词:

1.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

2.於予与何诛.!(诛:谴责)

3.学而不厭.,诲人不倦。(厌:满足)

4.力不足者,中道废,今女畫.。(画:本是界限的意思,此处是画定界限)

5.德之不脩,学之不讲.。(讲:研究)

6.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镇守;集:成)

7.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勉:努力)

8.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左传〃齐晋鞍之战》)(如:到……去)

9.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论语〃先进》)(如:或者)

10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论语〃先进》)

11.年饑.,用不足,如之何?(饑:年成不好)

1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

(行李:外交使节。)

1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味道美。)

15.夫以百畝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易:治理。)

16.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齐晋鞍之战》)

(殿:镇守;集:成)

(《诗〃小雅〃采叔》?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毛传:?殿,镇也。?(《小尔雅》:?集,成也。?))

17.舐其右,斃.於车中。(《齐晋鞍之战》)(斃:仆倒,向前栽倒。)

18.师退,次.于召陵。(《齐桓公伐楚》)(次:军队临时驻扎)

19.天之道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张:给弓安弦。)

20.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暴:晒。)

(五)词类活用

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挖隧道,名词用作动词,作状语)

2.不迁怒,不贰.过。(贰:重(犯))

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义:符合道义;富贵:得到富贵)

3.不义

..

4.从左右,皆肘.之。(肘:用肘制止)

5.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舎之,以劝.事君者。

(难:把……当作难事,畏惧,《释名〃释言语》:?难,惮也,人所忌惮也。?免:使……脱身。劝:鼓励。)6.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斃:倒台,垮台。)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邑,这里是把……作为边邑,名词用作动词。)

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阙:使……受到亏损。)

9.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死:为……而死。为动用法。)

10.人一能.之,己百.之。(能:学会;百:学一百次)

11.以笃.父子,以睦.兄弟。(见第一册第212页。)

12.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朝:使……来朝。使动用法)

1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那样)

1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甘:认为……甘美;美:认为……漂亮;安:认为……安适;乐:以……为快乐,喜欢。)

15.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像对待宾客一样)

16.秦王车.裂商君以徇。(车:用车,名词作状语,表工具。)

15.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上,名词作状语,表处所。)

16.触.槐而死。(触:碰撞,动词作状语,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

17.焉用亡.郑以陪鄰?(亡:使……亡,灭亡。使动用法)

18.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使动用法)

19.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使……安乐地生活;信:使……信任;怀:使……归依)

20.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蚓:变成蚯蚓)

(六)常用古代汉语虚词

说明下列句中带点字的用法,并解释其意义。

1.?而?字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相当于?却?)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C.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表递进,相当于?而且?)

D.敏而.好学,不恥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表并列,相当于?又?,?而又?)

E.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表承接,相当于?然后?)

F.默而.识之,学而不厭。( 表状中关系,相当于?地?)

G.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表状中关系,表示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

H.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表状中关系,表示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

I.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表状中关系,表示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

2.?於?字

A.亟请於.武公,武公不许。(表对象,相当于?向?)

B.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表对象,不译)

C.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 表对象,相当于?向?)

D.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在。(表对象,相当于?对于?)

E.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表比较,相当于?比??过?)

F.卻克伤於.矢,流血及屦,未绝鼓声。( 表被动,引进主动者,相当于?被?)

G.癸酉,师陈於.鞌。( 表处所,相当于?在?)

H.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表对象,相当于?给?)

I.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表出处,相当于?从?)

J.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

(表被动,引进主动者,相当于?被?;后一个?於?表比较,相当于?比?)

L .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表范围,相当于?在……方面? )

3.?以?字

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C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连词,表状中关系,可译为?而?,也可不译)

D .吾道一以.贯之。(介词,相当于?用?。一以:以一,为介宾前臵)

E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F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动词,相当于?使?)

G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介词,相当于?把?)

H .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介词,相当于?拿??用?)

I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介词,相当于?拿??用?)

J .此何也?以.其亏人自利也。(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K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桓公伐楚》)(方城以:以方城,?以?,介词,相当于?把?) L . 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鞍之战》)(表承接,相当于?才?)

M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楚归晋知罃》)(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N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谏假道》)(动词,率领,带领)

4.?则?字

A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P308页)

B .众闻之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用于假设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结果,相当于?就?)

C .今至大为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表转折,相当于?却?)

D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表示出乎意外,相当于?原来已经?)

E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表示出乎意外,相当于?原来已经?)

F .日初出,大如车轮,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此?则?字表示时间上的承接,相当于?只、仅、才?。)

G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夫子当路于齐》)(同B )

H .夫夷以近,则.游者从,险以远,则.至者少。(同B )

(此?则?字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于是?)

I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

(此?则?字表示时间修饰。相当于?就、便、才?)

J .越国南则.楚,西则.晋,北则.齐。(《国语〃吴语》)

(此?则?字相当?有?、?就是?,表示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K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表转折相当于?却?)

5.?乎?字

A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表比较,相当于?比?)

B .千乘之国,舏乎.大国之间。(表处所,相当于?在?)

C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表比较的对象,相当于?跟?)

D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表对象,不译)

E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F.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同C)

6.?之?字

A.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一个?之?,表定中关系,相当于?的?)B.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代词,相当于?这?)

C.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代词,这件事)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且表时间)

E.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结构助词,表定中关系,相当于?的?)

F.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G.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表定中关系,不译)

(此?之?字表示定中关系。?所辟风雨?是名词性短语。)

H.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同D)

I.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7.?其?字

A.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B.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指示代词,代秦军)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乎:大概……吧?其,表推测语气。)

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宫之奇谏假道》)(同C)

E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宫之奇谏假道》)

(表推测语气,大概)

F.虽遇执事,其.弗敢违。(《楚归晋知罃》)(P37页)

G.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楚归晋知罃》)(同F)

8.?而?字

①美而.艳。(表并列,相当于?而又??又?)

②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表并列)

③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表转折,却)

④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表事理上的承接,相当于?就?)

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假设,假如)

⑥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同⑤)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表状中关系,可译为?来?)

⑧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表状中关系,相当于?地?)

⑨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表转折,却;后一个?而?表目的,相当于?来?)

⑩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承接,表示后一行为紧接着发生,相当于?就?)

○11.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耳。

(表承接,表示两个动作发生时间的先后关系,不译)

9.单个虚词

①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齐晋鞍之战》)(假设连词,如果)

②擐甲执兵,固.即死也。(《齐晋鞍之战》)(本来)

③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P34页)

④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副词,暂且)

⑤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副词,多次)

⑥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表承接,就)

⑦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代词,此)

⑧子路问:?闻斯行诸.??(兼词,?之乎?的合音)

⑨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兼词,?之于?)

10.必死是间,余収尔骨焉.。(兼词,?于之?)

1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表目的的连词,?来?;?唯?,希望)

1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厭……(转折连词,?不过?)

给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符号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状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荀子〃非相)

古文翻译:

1.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4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於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於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5.《墨子〃非攻》节选

6.天之道,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7.强自取柱,弱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8.凡所讲《古代汉语》文选,都应该做到能够翻译。

(说明:1.文言文翻译不包括《庄子〃胠箧》和所选《诗经》。2.训诂术语主要掌握以上练习里所提到的,其余只要求了解。3.虚词的用法不考。)

第三节训诂的术语

训诂的术语极为繁伙,这里不全面介绍,只选其中重要的,分类举例说明。

(一)释义的术语:曰、为、谓之、谓、貌、犹、之言、之为言、浑言、析言

1.曰、为、谓之:、.

这几个词不仅用来释义,而且用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后面。例如:

(1)?曰?字

①《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②《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③《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王逸注:?草曰零,木曰落。?

(2)?为?字

①《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②《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

③《楚辞〃九章〃怀沙》:?非俊疑杰兮。?王逸注:?千人才为俊,一国高为杰也。?

(3)?谓之?

①《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②《诗经〃鲁颂〃駉》:?在垧之野。?朱熹注:?邑外谓之郊,郊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垧。?

2.?谓?、?言?

?谓?、?言?这两个术语,既可以用来解词,也包括解句。它们运用的形式是,被训释词语放在术语前面,训释词语放在术语后面。解词时,解释的是词的特殊义、灵活义或具体所指的人或事。解句时,一般是解释句子的概括义或言外之意。

例如:

①《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②《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

③公曰:?无庸,将自及。?(《郑伯克段于鄢》)杜预注:?言无用除之,禍将自及。?

④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将士,皆如挟纊。(《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言说以忘寒??说以忘寒?是高兴得忘记了寒冷之意。

3.?貌?字

一般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例如:

①《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沃若,润泽貌。?

②《文选》卷一六司马长卿《长门赋》:?望中庭之蔼蔼兮。?李善注:?蔼蔼,月光微闇貌。?

③《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王逸注:?纷,盛貌。?

④《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何晏注:?莞尔,小笑貌。?(动词后)

4.?犹?字

使用?犹?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1)?义隔而通之?,指本不同义,只是在具体语境里彼此义通。如:

①《左传〃庄二十五年》:?非日月之眚,不鼓。?杜预注:?眚犹灾也,月侵日为眚。?(《说文》:?眚,目病生翳也。?)

②《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臵之河之侧兮。?《毛传》:?侧犹厓也。?

(2)以今语释古语,同义相训。如:

③《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朱熹注:?微,犹衰也。?

④《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王逸注:?浩犹浩浩,荡犹荡荡。?

5.?之言?(?之为言?)

。主要作用是以音义相通的词作为训释词,沟通两词的同源关系或假借关系。

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

..

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或叠韵的关系。

《说文》:?裸(guàn),灌祭也。?段注:?……凡云‘之言’者,皆通其音义以为诂训,非如‘读为’之易其字,‘读如’之定其音。?段氏在《周礼汉读考》中又云:?凡云‘之言’者,皆就其双声叠韵以得其转注假借之用。?例如:’

①《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②《礼记》郑注:?死之言澌也。?(《曲礼下》)

③《毛诗》郑笺:?挚之言至也。?

④《毛诗》郑笺:?拜之言拔也。?(《甘棠》?勿翦勿拜?笺)

⑤《仪礼》郑注:?桑之为言丧也。?(《士丧礼》?臀笄用桑?注)

6.浑言、析言:析言又称对文、对言,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学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所谓析言,是指近义词同中有异,而强调其异的一面;所谓浑言,是指着眼于其共同性的一面,而不计较其中细微的差别。如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二)拟音的术语:?读如?、?读若?、?如字?

1.?读如?、?读若?

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注音的,有时也用来破假借字。《说文》?读?篆下段氏注云:?拟其音曰读,凡言读如、读若皆是也。?如:

①《仪檀》郑注:?幎读若《诗》曰‘葛藟萦之’之萦。?(《士丧礼》?幎目用缁?注)

②《礼记》郑注:?衣读如殷。?(《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注)

(《书〃康诰》:?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

③《毛诗》郑笺:?邪读如徐。?(《北风》?其虚其邪?笺)

2.?如字?

古书中某字注以?如字?这术语,就是告诉读者在此处这个字读它的本来的音。

(三)改字的术语:?读为?、?读曰?

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的,又称做?破读?。

①《仪礼〃曾子问》郑注:?假读为嘏(ɡǔ,又读jiǎ。大、长,福。)。?

②《诗经〃卫风〃氓》郑笺:?泮读为畔。?

③《尚书〃尧典》郑注:?时读曰莳。?

④《礼记〃曲礼》郑注:?绥读曰妥。?

?读为?、?读曰?跟?读如?、?读若?的区别在于:前者必然是用本字破假借字,后者不一定,可以用本字破假借字,也可以用假借字来解释本字。

(四)正误的术语:

1.?当作?、?当为?

这两个术语是用来校勘古代文献中错字误字,指出正确的原字的术语。

①《周礼〃天官〃内饔》郑注:?腥当为星,声之误也。?

②《周礼〃掌客》郑注:?牲当为腥,声之误也。?

③《周礼〃大司徒》郑注:?膏当为橐,字之误也。?

④《礼记〃丧大记》郑注:?胥当为祝,字之误也。?

2.?衍文?、?脱文?

(1)衍文:校勘古书时,人们把古书中因传抄印刷而误增的字叫?衍文?。

(2)?脱文?:是指出古籍中脱落了文字。

古代汉语试题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象形:象猪形 2字;会意:从从子 3荆;形声:从刑声 4刃;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5牧;会意:从攴从牛 6闽;形声:从虫门声 7车;象形:象车形 8豫;形声:从象予声 9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1、行:象形:象道路形 2、颍:形声:从水顷声 3、逐:会意:从辵从豕 4、豫:形声:从象予声 5、寸: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 6、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7、益:会意:从水从皿 8、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 9、好:会意:从女从子 10、鱼:象形:象鱼之形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2、公赐之食,食舍肉。舍捨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共供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闲娴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反返 古代汉语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者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容止可观’。”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 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 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 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 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 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10分) 2、标点古文: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汉语试题(1~9)

参考答案(1~9) 古代汉语练习(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c。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c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b。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c。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东北话基础上形成的。 6、辟避、诒贻、凭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游、 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诒贻、憑凭、谕喻。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本义义。 三、名词解释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 字取韵母和声调(1)。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 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目录(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 (2) 试题(1)参考答案 (3) 古代汉语试题(2) (5) 试题(2)参考答案 (6) 古代汉语试题(3) (8) 试题(3)参考答案 (8) 古代汉语试题(4) (10) 试题(4)参考答案 (10) 古代汉语试题(5) (12) 试题(5)参考答案 (13) 古代汉语试题(6) (15) 试题(6)参考答案 (16)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 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 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 A、州——洲 B、襍——雜 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总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顾炎武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5 D30A 2、段玉裁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B 3、黄侃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C 4、下列字母中属于牙音的是…………………………………………………………() A溪 B船 C从 D晓A 5、下列字母中属于唇音的是…………………………………………………………() A见 B章 C非 D并C D 6、下列字母中属于舌音的是…………………………………………………………() A端 B昌 C书 D精ABC 7、下列字母中属于齿音的是…………………………………………………………() A心 B崇 C清 D日ABC 8、下列字母中属于喉音的是…………………………………………………………() A端 B帮 C影 D邪C 9、下列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 A群 B精 C来 D匣C 10、下列字母中属于半齿音的是………………………………………………………() A定 B晓 C来 D日D 11、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帮滂并明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非敷奉微 D精清从心C 12、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娘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帮滂并明 D精清从心B 13、“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说这句话的是() A王念孙 B王引之 C顾炎武 D王力B 14、东汉时期为三礼作注解的学者是………………………………………………() A毛亨 B马融 C郑玄 D孔安国C 15、唐代出现的新的注解形式是……………………………………………………() A笺 B疏 C正义 D集解BC 16、郑玄《毛诗笺》的主要内容是…………………………………………………() A补充毛传 B订正毛传 C阐明毛传隐晦的地方 D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ABCD 17、区别同义词的差别并且被释词放在后面的注解术语是………………………() A曰 B之言 C谓 D谓之AD 18、以具体释抽象并且被释词放在前面的术语是…………………………………() A曰 B为 C谓之 D谓D 19、用来声训的术语是………………………………………………………………() A之言 B之为言 C如字 D衍文AB 20、为《史记》作注解的学者有……………………………………………………() A李善 B司马贞 C张守节 D裴松之BC 21、唐代李善与五臣所注解的作品是………………………………………………() A《诗经》 B《楚辞》 C《玉台新咏》 D《文选》D 22、南朝裴松之所注解的史书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后汉书》C 23、以注明典故的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作品是…………………………………() A萧统《文选注》 B李善《文选注》 C裴松之《三国志注》 D郑玄《毛诗笺》B 24、侧重阐明哲学思想的注解作品是……………………………………………()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8%) 1 《战国策》是一部___时代的史料汇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过西汉___整理的。对这部书, ___时期___作过注。 2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___说解___的专书,是___时期___所撰。全书按___排列,共有___个部首。 3 汉代声训颇为流行,出现了一部声训专著,就是刘熙的___。它为后世___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___、___、___是古文字,___、___是今文字。二语法分析题(22%) 1 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其类型有: A 名词用如动词 B 形容词用如动词 C 量词用如动词 D 动词的使动用法 E 名词的使动用法 F 名词的意动用法 G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H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I 对动用法 J 为动用法K 名词作状语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现象,写在横线上并在它的后面填写序号。 1) 师还,馆于虞。()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6)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 7) 邴夏御齐侯。() 8) 孟尝君客我。() 9) 晋侯饮赵盾酒。( )() 10)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2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并填写序号。 A 双宾语句 B 宾语前置句 C 判断句 D 被动句 E 谓语前置句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姜氏何厌之有? 3)郗克伤于矢。 4)是吾师也。 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6)贤哉,回也! 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古代汉语(题库)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 号内) 1、古注的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的术语是() A 读如 B 如字 C 读曰 D 之为言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用来指出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的是() A 脱 B 衍 C 当作 D 当为 3、古书旧注中的“疏”,其特点是() A 既对古书正文作疏解,也对前人所作传注作疏解 B 用与被解释的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释义 C 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 D 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的词语的特定意义 4、《毛诗笺》的作者是()。 A 毛亨 B 许慎 C 郑玄 D 孔颖达 5、古注中的“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来()的。 A 指明同义词 B 说明文字的通假 C 指明言外之意 D 改正古书中的误字 6、古书注解有若干不同的种类和体例,“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有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则下己意,使可识别。”这属以下()体例和种类。 A 传 B 笺 C 疏 D 注 7、《经籍纂诂》的编者是() A 段玉裁 B 阮元 C 张玉书 D 王引之 8、下列各组古注中,注者都属同一朝代的一组是() A 高诱《淮南子注》、郑玄《周礼注》、赵岐《孟子章句》 B 裴骃《史记集解》、郦道元《水经注》、杨倞《荀子注》 C 刘宝楠《论语正义》、李善《文选注》、王弼《老子注》 D 颜师古《汉书注》、王先谦《庄子集解》、何晏《论语集解》 9、用“声训”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A 刘熙《释名》 B 张揖《广雅》 C 扬雄《方言》 D 刘熙《尔雅》 10、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A《说文解字》 B《尔雅》 C《释名》 D《方言》 11、《释诂》、《释言》、《释训》是()中的三篇 A 扬雄《方言》 B 刘熙《释名》 C 周公《尔雅》 D 张揖《广雅》 12、汉代语言学家扬雄的《方言》全称是() A《轩辕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B《轩辕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C《輶轩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D《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为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于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细微差别的术语是() A 曰 B 为 C 谓 D 言 E 谓之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用作声训,即用与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的是() A 读若 B 之言 C 读如 D 之为言 E 当作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二)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莫\暮其\箕要\腰昏\婚 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如:亦、本、末 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晋侯饮赵盾酒。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D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下列加线词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B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C失期法皆斩。D彼秦者……虏使其民。 3、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B若属皆且为所虏。C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D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4、下列句中,介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利泽施乎万物。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C子产而死,谁其嗣之?D未至,道渴而死。 6、下列词语属于“古义轻今义重”的是()。A诛B感激C怨D病 7、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B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C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D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