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6观察土壤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6观察土壤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6观察土壤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6观察土壤

教学过程: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风格各异的建筑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 2、[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稳定]的生活。 3、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找到了能当房子的[山洞]进行居住。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使[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 4、[用兽皮做的可移动的帐篷]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山洞]是人类最早的房屋。 5、[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我们现在的[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了。 6、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 7、人类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答: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现在的[高楼大厦],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 8、不同风格的建筑:[傣族竹楼、四川山村民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房屋、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江苏民居]。 9、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功能]等方面不同,但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这主要是由当地[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10、判断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异,但是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对。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建筑物的功能是不同的。对 11、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结构[简单],有的结构比较[复杂]。 12、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设计实验说明这个问题。 实验材料:直径相同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 实验过程: 方法: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所有实验题

一)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一种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块相同的中间带有小孔的纸板、三个支架 方法步骤:1将纸板安在支架上; 2将三块直板平行放置,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3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会通过小孔照到墙上 4将中间的直板向右移动10厘米; 5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不会通过三个小孔,照到墙上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二种 实验材料:蜡烛、吸管 方法步骤:通过用直吸管观察蜡烛火焰,把吸管弯折再观察火焰。 实验现象:通过直吸管可以看到火焰,吸管弯折看不到火焰。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想个办法,不让磁铁沾水,取出杯中的曲别针。 将磁铁贴在杯子外壁上,慢慢向上推动磁铁,曲别针就会随磁铁向上移动,直到杯口,这样就去取出了曲别针(三)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有哪些优点? 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优点:(1)提高行驶速度(2)降低噪音 (3)节省能源(4)不污染环境 (四)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好处:塑料具有防水、轻便、耐磨、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不足: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五)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停止。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六)一只手戴棉布手套,另一只手戴塑料手套,两只手的感 觉一样吗?为什么? 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 棉布手套透气性好,透水性好; 塑料手套透气性差,不透水。 (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怎样传到我 们耳朵里?) 因为地球上有空气,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 气传到耳朵里,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八)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弱噪音?(减弱噪 音的方法)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 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1)可以禁止鸣喇叭 (2)摩托车尾部安装消声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保护土壤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水土流失的图片,两块木板、同样厚的土(一块带青草、一块不带)喷壶、量筒、烧杯。 教学导入: 1、谈话: 板书:土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土壤? 生回答 师:说的真好!土壤还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你知道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谁来告诉大家? 生:(动物、植物、海洋鱼类……) 小结:土壤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土壤的一些问题。 探究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1、引导学生交流土壤现状况的资料。 师:课前我们都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了关于咱们家乡土壤现实状况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首先我们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需要详细一些) 2、学生播放搜集到有关土壤被污染、被不合理利用等现实状况的视频,以期使学

生感受到土壤危机,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热爱土壤的热情。 师:同学们真能干!搜集的资料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你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动脑。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土壤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一下好吗?(可以在网上搜集与课本相仿的图片) (出示:四幅情景图。)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刚才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强烈感受。) 生:第一幅图是植被遭到破坏 生:这属于自然灾害 生:第二幅是乱采乱挖,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生:这幅是水土流失,属于自然灾害,已经不能耕种了。 生:第四幅是乱扔垃圾,也人类活动造成。 ……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看到这些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也感到无比沉重。 活动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谈话: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我国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可能是不注意植树造林吧? 生:也可能是乱砍乱伐…… 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那么如何做实验呢?这需要我们先来做个试验计划,每组讨论完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 2、填写、交流实验方案: 每组填写一张《水土流失对比实验方案》,请按照《方案》上的要求填写。 学生填写完《方案》后进行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出不同条件) 3、各小组进行实验: 师:对!这两块土壤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块是有草的土壤,另一块是没有草的土壤,其他条件都相同。 下面,可以把你们的《实验方案》适当修改一下并按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结构与力的关系(3.12-3.16) 我的猜想: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 实验器材:木棒、橡皮筋、 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 二、实验名称:观察细胞(3.26-3.30) 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三、实验名称:模拟呼吸过程(4.2-4.4) 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 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气,观察变化。 实验结论:实验中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外鼓;气球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说明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 四、实验名称:测量心率(4.9-4.13) 材料:听诊器。 实验过程:1.测量时要保持平静。 2.通过测量30秒钟的心跳次数然后乘2,从而计算出心率。 实验结论:测量时要保持平静。 五、实验名称: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4.9-4.13) 假设:心跳快慢与运动有关。 实验过程:1.先测量平静时心跳的次数,然后分别做剧烈程度不同的运动,并测量每次运动1分钟后的心率。 2.做好活动记录 3.整理数据做柱状图 实验结论:运动剧烈心率会加快。 六、实验名称:做个生态瓶(5.7-5.11) 实验假设:模拟池塘生态系统 实验要求:探究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 实验器材:有盖的2l以上的透明广口瓶,小鱼(或小虾)两条、田螺两个、水草(如金鱼藻)两棵、洗净的沙砾、河水。实验过程1.洗净玻璃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在瓶子中放入3cm厚的沙砾,再将河水倒入瓶中至瓶口6cm左右。 2.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拧紧瓶盖,并在瓶子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3.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在不直接被阳光照晒的窗台上,或有其他光源照射的地方。 4.在一周内,每天观察自制的生态瓶,将瓶内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亲历科学 一、活动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3、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书上的“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厂、“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妙产生好奇心。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提出问题的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3、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关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从而巩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的训练。 4、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教学中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上。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 吹纸片 一、活动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解释实验现象,交流、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这个活动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2、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由于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涉及到空气流动和大气压力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只要能说出这个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即可。同时,允许学生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教师不要纠缠学生 答案的“对与错”。 3、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可能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良好机会。 三、课后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一: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篇二: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篇三: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 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2. 锯条颤抖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实验器材:水槽、砂纸。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知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拓展性目标: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动手。 (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1、认识土壤的种类(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②用放大镜看一看?③用手握一握?④在纸上涂一涂?(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新授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 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书。 2,调查我们家乡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计划,然后再做实验。 用图表来展示我们调查的结果。 观察方法:用放大镜看用手捻在纸上涂抹放进水里搅动后汇报观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说课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六年级科学实验 实验1 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 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现象: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实验2 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实验材料:两张相同的16开白纸、小圆铁数个。 实验目的:验证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比空心纸棍抗弯曲能力强。 实验步骤: 1、用一张16开白纸卷成一个空心纸棍。 2、再用另一张16开的白纸卷成一个与空心纸棍直径相同的纸棍,把里面塞满小纸条,使它变成一个实心纸棍。 3、先在空心纸棍上悬挂小圆铁,依次增加,直到纸棍不能承受为止,看最多能悬挂几个。 4、再在实心纸棍上悬挂小圆铁,同样依次增加小圆铁,直到纸棍不能承受为止,看最多能悬挂几个。 实验现象:实心纸棍上悬挂的小圆铁多。实验结论:直径相同的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抗弯曲能力不同,实心物体较空心物体能力强。 实验3 实验名称: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木棒(或小塑料棒)6根、橡皮筋4根。 实验目的:证明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最稳固。实验步骤: 1、用4根小木棒和四根橡皮筋捆扎成一个四边形,扎成后用手拉一拉四边形,试一试它的稳固性如何。 2、把四边形的其中一对对角用一根较长的小木棒连接起来,并用橡皮筋固定住,此时再用手拉一拉这个四边形,试一试此时四边形的稳固性如何。 3、把四边形的另一对对角用另一根较长的小木棒连接起来,并用橡皮筋固定住,此时再用手拉一拉这个四边形,试一试此时四边形的稳固性如何。 实验现象:用2根较长的木棒和2根橡皮筋把四边形的两对对角固定住时,四边形的稳定性最强。 实验结论: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最稳固。 实验4 实验名称:探究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实验材料:几张16开白纸、一本重0.5千克的16开图书、胶条 实验目的:探究哪种形状的纸能把重0.5千克的图书支起10厘米的高度,并且用的纸最少 实验步骤: 1、先把16开的白纸剪成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再卷成圆柱体,此时把重0.5千克的图书放上面,看是否能撑起。 2、依次用16开的白纸剪成长和宽分别为 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10 厘米、6厘米,10厘米、5厘米、10厘米、 4厘米五种规格的长方形纸,并把它们分别 卷成五个不同的圆柱形。 3、分别用五个不同的圆柱形纸筒支撑重 0.5千克的图书,看是否能撑起。 实验现象:能撑起重0.5千克图书的纸最 少是长10厘米宽5厘米的纸。 实验结论:能撑起重0.5千克的16开图书 所用的白纸最少是长10厘米、宽5厘米的 白纸。 实验5 实验名称:制作“建筑物” 实验材料:卡纸数张,剪刀,尺子,不干 胶。 实验步骤: 1、剪取长和宽分别为:20厘米,6厘米; 14厘米,6厘米;8厘米,4厘米三种规 格的长方形卡纸. 2、用三块20厘米×6厘米的长方形卡纸组 成三棱体,在虚线切口处插入8厘米×4厘 米的长方形纸片,把3块14厘米×6厘米 的纸片分别撑在主体的侧面,做成一个基 本单元。 3 、将若干个基本单元插接在 一起。 ☆实验6☆ 实验名称: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一架,各种动植物的细 胞装片 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细胞的 形状,同时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大 约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 装好目镜和物镜。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 离)。 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 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 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 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 、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直到物镜接近装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 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 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 的物象更加清晰。 实验现象: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 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表皮。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7☆ 实验名称:制作消化道模型 实验材料:纸、橡皮泥、胶水、剪刀、裁 纸刀、笔、尺子头的吸管、带刻度的标记 纸条。 实验目的:了解消化道功能 实验步骤: 1、选择适当的材料(如纸、橡皮泥),制 作消化道模型。(成人的小肠6米左右,大 肠1.5米左右) 2、用报纸剪出自己的躯干部的轮廓,大致 标出腹部的范围,将制作成型的消化器官 固定在身体轮廓的恰当位置,并把各种消 化器官看、连接起来,组成人体的消化道。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肝脏和胰腺。 ☆实验8☆ 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 实验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或塑料瓶、 胶皮管或带弯头的吸管、带刻度的标记纸 条。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方法自己测量肺活 量。 实验步骤: 1、选一个尽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为测量 瓶,将胶条垂直贴在纸上。 2、用200毫升的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 每200毫升在胶条上做一个刻度标记。 3、找一个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量 的水。 4、将装满水的测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让 瓶中的水流出来。 5、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胶皮管或塑料管 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呼气过程中 不要停顿。呼气完成时,迅速封住管口, 记录瓶中气体的容量,这就是自己的肺活 量。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肺活量不同的原因 有,不同同学的肺功能不同,参加体育锻 炼的程度不同,也有可能测量时操作不够 准确造成的差异。 ☆实验9☆ 实验名称: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步 骤、体验呼吸 实验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 胶带 实验目的:了解了人体的呼吸过程 实验步骤: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 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 气球。 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起,观察变化。 3.瓶子模拟胸腔、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 膈肌。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外鼓;气球 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 实验现象:实验中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 外鼓;气球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 实验结论:说明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 膈肌向下移;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 肌向上移。 实验10 实验名称:制作肺的模型 实验材料:细线、气球2支、橡皮筋、剪 刀、圆珠笔管、橡皮泥、塑料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人体是怎样呼吸的。 实验步骤: 1、先把塑料瓶的瓶盖拧开,底部再剪空。 2、把气球套在圆珠笔管的一头上,防止漏 气,再用橡皮筋牢牢固定。 3、把它们塞进瓶中,有气球的那一头放在 瓶中。 4、在瓶口沾上橡皮泥,把圆珠笔管固定住。 5、再拿一只气球,减去一半,剩下有嘴儿 的那一半气球。 6、把此气球套在瓶子底部,用细线固定住。 7、在气球的吹嘴儿那里绑上一段细线,做 好了有两种方法: a吹圆珠笔管,让气球鼓起来。 b往下拉瓶子底部的带吹嘴儿的气球的吹 嘴儿上的线,让气球震动。 实验11 实验名称:测量心率 实验材料:胶管、漏斗、秒表、网球(较 硬的皮球) 实验目的:能用自己制作的简易听诊器测 出自己和同学的心率,让学生体会到脉搏 的频率与心率是完全一致的,能体验出心 脏工作的“辛苦”。 实验步骤: 1、把胶管的两端分别装上漏斗,简易的听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题 一亲历科学 1. 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 2. 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3. 关于电视你想知道什么?答:电视机为什么会有图像,而且图像还会动?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为什么会发热?为什么看电视会伤眼睛? 4.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你会看到纸片(向中间靠拢),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5、闪电和打雷时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6、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会发现(乒乓球不落下来,却在漏斗颈口上下跳动)。 二认识自己 1. 记下现在的我的办法是什么?分别用什么来帮忙?答:勾画轮廓,是眼睛和手来帮忙。量身高和测体重,是尺子和称来帮忙。 2.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躯干又分为(胸部)和(腹部);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 3.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4.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有些特征是(会改变)的。如:(身高、体重、发型等);有些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如:(指纹、胎记、血型等)。 5、要知道自己的特征有很多办法,比如,要知道有没有双眼皮,可以利用(镜子)看;要知道有几根肋骨,可以用(手)摸;要知道身高,可以利用(尺子)量;要知道心脏在哪里,可以利用(听筒)听。 6、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然

具有(原来)的(纹理)。 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中的(指纹识别系统)和(银行储蓄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三寻找动物和植物 1. 我们周围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只要我们认真去寻找。我们周围的动物有蚂蚁、蝴蝶、小猫、小狗、小羊等,植物有小草、杨树、柳树、月季花等。 2. 我们在观察动植物时,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3. 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要(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4. (眼)(耳)(鼻)(舌)(手)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在观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5. 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耳朵听。眼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耳能听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鼻能帮助我们辨别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舌使我们尝出物体或物质的(味道)。 四蚯蚓 1. 通过实验我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2. 蚯蚓的身体是(棕红色),有的地方较浅,身体是(圆筒形),一环一环的,还有一个(大环),头在离大环较(近)的一端,身上长有短而坚硬的(刚毛)。 3.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观察与一般的观察不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全面)、(仔细)地观察,及时记录。 4. 科学观察可以凭借我们的(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进行,也可以利用(放大镜)(显微镜)(摄像机)等仪器对事物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同时,在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 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实验步骤1、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 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 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 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 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 现象。 观察到的 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 1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 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 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 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 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 线。 观察到的 现象光的传播路线不一样,被改变了。 实验结论光可以被反射

光的色散 实验名称光的混合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组成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三棱镜一面,纸屏 一面 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 转动三棱镜,直到纸屏上出现七 色光带。 观察到的 纸屏上出现七色光带 现象 实验结论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 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器材3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 蓝玻璃纸,白纸。 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分别罩上红、绿、蓝玻 璃纸,然后将3个手电筒的光两 两照在白纸上,作好记录;在然 后将3个手电筒的光照在白纸的 同一个地方,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 现象红色+绿色=黄色 蓝色+绿色=靛(青)色红色+蓝色=品红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实验结论色光混合后会变色,阳光是一种 复色光。

冀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

1、实验: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目的:验证食物在温暖、潮湿、不通风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实验材料;两块面包冰箱盘子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将实验组放在露天盘子里,放在浴室里 将对照组一块放在冰箱里 实验结果:三天后放在冰箱里面包的正常,放在浴室里面包的长霉了。 实验结论:食物在温暖、潮湿、不通风的地方容易发霉 2、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3、实验名称:制作酸奶 实验目的: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实验原理:借用细菌制作酸奶 实验器材:新鲜酸奶、鲜牛奶、杯子、瓶子、金属小勺、竹筷、温度计 实验步骤:1、将所准备的容器和工具消毒准备好; 2、将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摄氏度左右,平均分装在已消毒的杯子中; 3、分别向装有鲜牛奶的杯子中加入等量的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 4、将其中的一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一杯放在阴凉环境中,24小时后观察。 实验现象:处于温暖环境下的鲜牛奶变成了酸奶。 实验结论:温暖的环境适合酸奶的生成。 4、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 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 5、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 1、把线路连接起来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实验现象:1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2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6、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实验步骤:1、把学生分成四组。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5、比较这些数字 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7、实验名称: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细菌的特点 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 实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实验现象:细菌很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并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8、实验名称:风动装置的制作 实验目的:能自己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使学生了解风动小 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实验材料:卡纸、风车轴、高粱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 实验步骤: 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在细轴上。 2、将支架插接成型,再照图将风车轴、串珠、高粱秆穿一起, 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两块金属片对应地插在高粱秆上。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实验现象:风车的转动带动了金属片的振动,金属片的振动又带动了鼓槌的动,从而使鼓槌敲击了小鼓。 实验结论:风车的转动使小鼓发出了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水与生命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水与生 命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观察水”的活动,让学生 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活动 2 使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 性,从而更加关注我们周围的水环境,从小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 知道水是什么样的,水与生命的关系,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 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 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五种感觉综合感知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描述水的性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水的性质的,也能听取别人的发现过程,并能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具体说出水有哪些基本性质。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用五种感官综合感知水的基本性质2.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水槽、塑料袋、烧杯、牛奶、石块。 拓展活动:水果、水果刀、纱布、杯子、天平。

课时建议: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教师:请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学生:好!教师:看得见,摸得到,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没有它就活不了。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水,它是我们的老朋友啦!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回答。(水能喝,能浇地;水能洗衣服;利用水的力量还能发电;水可以灭火;没有水,动植物都会死;水会使铁生锈。)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的真多,对于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多看、多想,我们就能多知道一些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观察水。 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水1.学生活动教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水吧,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做观察水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利用我们身上的五件宝——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还有手,并与牛奶和石头作比较来发现关于水的秘密。我们来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记录在本上。 学生分组,教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谈。学生活动非常踊跃,边玩边交流,有的学生在记录。)2.交流讨论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7土壤里有什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7、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纪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来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点: 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里有什么,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土壤标本、放大镜、粗细不同的筛子、水、透明塑料瓶、小木棒、酒精灯、烧杯、滤纸、玻璃片、试管夹、三角架、石棉网,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的交流活动: 1、教师谈话:今天,老师收到了许多同学采集的土壤,老师真高兴,你们能够积极、认真的完成任务。现在,老师想问一问:你们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学生回答)那么,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回答) 2、师:是呀,花草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土壤,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土壤,好吗? 3、师:你们现在最想研究有关土壤的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 4、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 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二、探究活动: (一)土壤里有什么 1、师: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一般要先进行假设和推测,让我们也像科学家那样先来猜想一下:土壤中可能有什么呢?(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板书学生说出的土壤成分) 2、师:刚才,都是同学们的猜想和推测,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证实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呢?(观察与实验)

3、师:探究科学的方法很多,首先,我们通过观察法来研究土壤。请同学们将土壤放在白纸上,充分利用我们的观察器官,认真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小木棒等工具,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观察,汇报结果。 (二)设计实验继续研究 1、师:通过观察,我们只找到了刚才猜测的一部分土壤中的物质,还有一部分没找到,只有通过——实验。动手操作之前,让我们先来制订一份研究计划。第一:确定准备研究的问题(出示表格),你认为土壤中可能有什么成分,将你的猜想填写在“我猜想的土壤成分”一栏,每组选择2——3种;第二步:设计方法去研究,也就是说你们组准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研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进行记录。好,各组开始讨论制订你们的研究计划。 2、、学生讨论制订计划,汇报(详细)。 3、提实验要求:一会儿,你们就可以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听好要求:在研究的过程中小组同学注意合作,认真观察,如果你们组有什么新发现可以记录下来。研究完毕将桌面清理干净,物品放回原位。 4、学生进行研究土壤的实践活动。 5、汇报: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研究结果。 6、师:观察和实验,你们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呢? 7、总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无机盐等物质构成的。 (三)交流资料,补充信息 1、师: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查阅了有关土壤的资料,关于土壤中有什么,谁还想通过资料进行一下补充说明。 2、学生交流资料。 三、拓展活动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无机盐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复习计划 一: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1、主要优势 学生喜欢上了科学这门课,通过做实验、做游戏、讲故事、上网查资料等,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能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答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 2、存在问题 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太端正,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也是比较的肤浅,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科学精神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乐于表达但不善于书写和归纳,还有个别学生学习态度很不端正,对科学学习很不重视,科学综合表现很差,需要采用恰当方法强化辅导。 二、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进行复习,分别为“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环境和我们”。 三、复习重、难点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通过自拟的试卷体现,便于学生整体有序把握科学知识。 重点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概念正确理解。难点是对实验操作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探究科学知识。 四、复习采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辅导,在降低难度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采取互相帮助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每个单元都要将学习内容作简单指导,让学生每节课都复习到重点知识六年级科学复习计划六年级科学复习计划。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练,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冀教版三年级的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0 分) 1、水是()的源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 2 、我们的身体是由()、()、()、()组成的。 3、我们可以利用()来发电,()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在的水力发电工程。 4、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 5、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 (),后(),这是因为()的缘故。 6、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 7、分辨动物和植物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用鼻子 ()用耳朵(),用舌头(),用手()。 8、土壤中的颗粒较大的是(),颗粒较小的是()。 9、淡水的缺乏越来越()地限制了农业生产,()生产和人民生活。 10、植物可以防止()流失,有了()和()植物才能生存。 11、用物拍皮球,皮球跳起来很高,皮球里面有( 12、要保持健康就要()睡觉,()。) 起床。 13、在顺水的情况下水流可以( 逆水的情况下,水流可以( 14、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来源于( 二、判断(每题 2 分共 16 分) )船运行,在)船运行。 )。

1、地球表面水多于陆地。() 2、小水轮之所以会转动是由于水的流动。() 3、水中游泳的独来独来鱼儿并不受到水的浮力。() 4、动植物死后残体留在土壤里对土壤不利。() 5、世界上的人这么多,肯定能能找到一个和自己完全一 样的人。() 6、植物离开水是不能存活的。() 7、大海是蓝的,所以水是蓝的。() 8、科学是大人的事,我们小学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三、选择(每题 2 分共 24 分) 1、不同植物的各个器官的外形特征()。 A相同B不同C差不多 2、蚯蚓的头在()的一端。 A离大环近B离大环远C离小环近 3、家里的水龙头坏了,不停地滴水,我们应当()。 A不去管它B及时修理C把它堵上 4、下列物体不是靠风力工作的是()。 A电风扇B风车C帆船 5、下列食品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是()。 A豆类B蔬菜C大米 6、水是什么味道?() A苦味B甜味C无味 7、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我们应当()。 A锄掉原有的野草,种上树木。 B砍掉原有的树木,种槙小草。 C保护原有的植物,并大量种树。 8、下列人的特征在一生中不会改变的是()。 A身高B指纹C体重 9、狗尾草和小猫都属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练习题

1、亲历科学 一、填空(每空5分,共20分) 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的,但他并不()。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就开始了。 2、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会发现纸片会向()靠拢。 二、选择(每空5分,共30分) 3、昼夜现象是由于()形成的。 A地球的自转B月球的自转C太阳的公转D气候的变化 4、将白糖放入盛有水的量杯中,等白糖溶化后水面会()。 A明显上升B不动C明显下降 5、夏天,人从水中游泳出来,到阳光下会感到()。 A暖和B凉爽C没什么变化 6、闪电和打雷()同时发生的。 A是B不是 7、将一块中间是穿有正方形孔的木板拿到太阳下照射,木板下的阴影中间亮点是()。A方的B圆的C不规则的 8、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乒乓球()。 A会被风吹跑B会在电吹风的吹风口上方旋转 三、判断(每空5分,共10分) 9、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10、水从高处流往低处,说明地球有引力。() 四、问答(每题20分,共40分) 1、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我猜想: 原因: 2、用手托住乒乓球,从漏斗半径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 原因: 2、认识自己 一、填空 1、我的身体由()()()()部分组成。 2、、指纹终生不变,皮肤损伤,新的指纹仍具有原来的()。近年来,科学家已将()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的()系统和()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3、躯干包括()和(),四肢包括()和()。

4、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 5、要知道自己有没有双眼皮,可以利用()看,要知道身高,可以利用()量,要知道心脏在哪里,可以利用听筒(),要知道有几根肋骨可以用手()摸。 6、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7、留指纹时一般留()手()指的指纹。 二、选择 1、在我们人体的特征中,()等是不易改变的。()等是容易改变的。 A胎记B指纹C有、无耳垂D有、无小辫E有、无酒碗 F平舌、卷舌G指甲长短H大拇指能否向背弯曲I单、双眼皮 2、人有脖子,脖子又叫(),胳膊和腿统称()。 A头B颈C躯干D四肢 3、人的心脏位于()。 A胸腔中部偏左B胸腔中部偏右C胸腔正中部 三、判断。 1、在每个人的一生,特征是不会改变。() 2、我们左右手的指纹是一样的() 3、孪生姐妹长得一定一模一样。() 4、人的手指受伤了,再长出指纹与原来不一样了。() 5、没有卷尺无法测量胸围和腰围。 四、在轮廓图上填出人体各部分名称。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