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 专题五之4、走向整体的世界 必修2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 专题五之4、走向整体的世界 必修2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 专题五之4、走向整体的世界 必修2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 专题五之4、走向整体的世界 必修2

必修二专题五:4、走向整体的世界(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共0分)

1.(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14题)不能对右表中反映的情况产生促进作用的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工业生产的增长

C.陆路和海上运输的发展

D.国际贸易秩序的公正平等

2.(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30题)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记载:“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总数的五分之一)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②民主政治的进步③教育的普及④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11年海南高考12题)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4.(2011年5月南昌市二模33题)“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核能的运用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5.(2011年3月嘉兴市一模20题)表2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表2

排名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

1大不列颠大不列颠美国美国

2法国美国大不列颠德国

3美国法国德国大不列颠

4德国德国法国法国

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6.(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13题)“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一转折发生在()

A.17世纪早期B.18世纪末期C.19世纪早期D.19世纪末期7.(2011年5月太原市二模34题)《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反映出

A.大企业和垄断组织普遍产生

B.金融资本推动了扩大再生产

C.“人民资本主义”的趋势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8.(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21题)1879年,一则新闻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这则新闻可能是

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B.英荷战争爆发

C.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D.纽约股市崩盘引发史上最大金融危机9.(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16题)《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

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形势发生变化”是在()

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中期10.(2011年海南高考13题)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11.(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27题)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到了这些敏感的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最初产生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罗斯福新政时期

12.(2011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3题)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3.(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20题)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14.(2011年5月聊城市二模15题)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下图中的

A.改良蒸汽机B.蒸汽机车C.汽车D.电灯

15.(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23题)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的一场音乐会通过无线电进行实况转播。这一史实最早可能发生在以下哪一年()

A.1860 B.1910 C.1927 D.1931

16.(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20题)对右表中反映的情况产生促进作用的是()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工业生产的增长

③陆路和海上运输的发展

④国际贸易秩序的制度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7.(2011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19题)“仅上过小学的他,1831年作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

以图形的形式描绘出了电和磁的力场在空间如何散布——

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这位科学家是指()

A.法拉第B.牛顿C.哥白尼D.爱因斯坦18.(2011年5月宣城市三调20题)请仔细阅读下列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解读不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19.(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32题)《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B.欧美国家间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电力的广泛使用

20.(2011年4月绍兴市质检20题)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B.19世纪末的美国

C.1920年代的苏联D.1930年代的德国

21.(2011年4月邵阳洞口县联考33题)下图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

纽约646961,9123,437

伦敦9562,6184,7676,581

东京800—1,0501,600

莫斯科2503656121,000

上海300250300600

孟买200500773776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22.(2011年4月邵阳洞口县联考34题)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图中的“C”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德国D.英国

23.(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19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一个“新时代”,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新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 B C D 24.(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12题)右图是早期汽车发明人与家人在旅行,以下对这幅图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力工业由此逐步兴起

B.交通工具的革命由此开始

C.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D.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

25.(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21题)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26.(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三)30题)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右图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石油是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27.(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29题)下列人物所取得的重大自然科学成就,对开辟人类生活新时代影响最大的是( )

A.瓦特 B.法拉第 C.马可尼 D.爱因斯坦

28.(2011年3月泰安市一模11题)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9.(2011年4月江西百校摸底35题)郭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人类文明的交

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

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0.(2011年4月安庆市二模20题)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1.(2011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17题)下列关于右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2.(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22题)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

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马克思所预言的“电的伟大革命力量”不包括

A.有线电报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讯方式

B.电影、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发电机为人们提供了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

D.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

33.(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13题)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

A.20世纪后期 B.19世纪末期C.18世纪末期 D.17世纪后期34.(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10题)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 )

A.西门子发电机B.英国的蒸汽机车

C.卡尔.本茨第一辆汽车D.莫尔斯的有线电报

35.(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21题)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

36.(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11题)右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够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石油化工业飞速发展

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

C.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37.(2011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1题)“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

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法国——德国

B.德国——日本

C.日本——英国

D.英国——美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38.(2011年3月云南省统测39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高度工业化国家与重环保国家的环境差异》

图9

材料二

处理国际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问题需要各国间的合作精神,无论大国或小国,都要处于平等地位。合作……必须有效控制、防止、减少及去除在各个领域中进行的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1972年)

(1)根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的“高度工业化国家”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假如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与重环保国家毗邻,你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环境有可能出现材料一中所描绘的那种截然相反的景象吗?为什么?(11分)

(2)请从生态环境背景、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三个方面分析材料二的内容。(9分)39.(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30题)(10分)[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因为我曾对未来作过考察,凭人的眼睛极力远眺,

见到世界的远景,见到将会出现的种种神奇精妙:

看到天空里贸易不断,神异玄妙的航队来往频频,

驾紫色暮霭的飞行者纷纷降落,带来昂贵的货品;

我听到天上充满了呐喊,而交战各国的空中舰队在蓝天的中央厮杀,

降下了一阵令人惊怖的露水;

同时,在遍及全世界的暖暖南风劲吹的飒飒声中,

在雷电的轰鸣声中,各个民族的军旗只顾往前冲;

直到战鼓不再咚咚地敲得人心惊肉跳.

直到战旗在全人类的议会里卷起,在全世界的联邦里卷起。

——预言诗《洛克斯利田庄》(英国诗人艾尔弗雷德·丁尼生作于1842年)(1)结合20世纪上半期的史实解释诗中划线部分所描写的“种种神奇精妙”。(4分)

(2)20世纪上半期建立了哪些“全世界的联邦”(“全人类的议会”)?(4分)你是如何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的?(2分)

必修二专题五:4、走向整体的世界(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从表中时间分析,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因此AB表现了对表中的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飞机、内燃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也加速了运输业的发展,C项属于促进发展的原因。D项在表中没有反映,符合题目要求。

2.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社会的发展。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时间阶段分析,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符合史实;在这一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代议制政体,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②正确;女性职员的增加说明③正确;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参加同种劳动,体现了④正确。

3.D

解析: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A、C。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

4.C

解析:本题考察当今新科技革命。根据提干信息“新能源……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分析应选C项。ABD项史实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经济垄断,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机器制造业。

5.D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工业发展状况。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根据题干信息分析,1890年美国和英国的排名不能证明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从1890年后的变化说明美国迅速发展,已经超过了英国,因此不能证明C项。因此

应选D项,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此后扩大到其他国家,因此1860年、1870年英国位居前列,其他国家发展出现差异,十九世纪溜七十年代几乎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逐渐被反超,体现了发展的不平衡。

此题考查的是对两次工业革命对于欧美世界经济强国经济地位发展变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候1860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排名的顺序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排名的顺序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说明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6.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美国1894年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7.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金融资本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8.A 9.C

解析:从科学与工厂的相互关系变化来看,科学的重要性增加了,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从时间推断来看,故选C。

10.C

解析:注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

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B。

11.B

解析: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体现了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输出商品.进行资本输出等侵略活动,这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3.A

解析:从题干中“全球范围”、“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扩张,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BCD都是片面理解了题干的意思。

14.D

解析:本题较简单,联系到1879年、引起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等信息,这项新的科技成果应指电灯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15.B

解析:无线电依靠电磁波进行传播。电磁波的发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88 8年德国的赫兹发现了电磁波。意大利人马可尼最先发明无线电报,此后才出现了无线电。所以选择B项。1860年还未发现电磁波,排除A项;C、D两项晚于B项。

16.A

解析:依据题目表格中的时间信息可知,该图表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①、②正确;③正确,对外贸易的增加,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④项不正确,表格并没有反映国际贸易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信息。故选择A项。

17.A 18.C

解析:本题可根据教材有关知识点来回答,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结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本题中A项说法正确,自由贸易政策一直有延续,美国罗斯福新政时凯恩斯主义兴起;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D项说法正确,本题选C项。

19.C 20.B

解析:根据材料可了解到,这种经济现象指垄断,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本题选B项。

21.D

解析:由图表可以推断出AB正确。答案在C.D中选择。D项错误在于图表只反映了城市人口的情况,难以看出各国实现工业化的情况,故D错误。正确答案为D.

22.B

解析:由图表可以看出“C”曲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所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只有美国的情况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

23.C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其影响。“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题干中的“新时代”应是“电气时代”。

A属于蒸汽时代,D属于信息时代。B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与题干相吻合的是C 。答案C。

24.D

解析:右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因此,排除AC,而交通工具的革命的开始应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火车的发明,B项排除。

25.D

解析:“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是第一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因此,D项正确。

26.A

解析:石油作为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27.B

解析:瓦特发明改良型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理论基础;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等。对开辟人类生活新时代影响最大的是法拉第的发明,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奠定了基础。

28.D

解析:从材料内容看,材料涉及交通运输、商品输出、劳务输出、资本输出等内容,涉及国家有英国、美国、法国等,A、B、C项的说法都不能涵盖全部内容,只有D 项可包含全部内容,可作为论文的主题,故答案为D。

29.A

解析:运用排除法,题干中是问“西方工业文明对农文明形成的巨大冲击的表现”,而④东方农业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的表现,与题意不符。

30.A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排除④。

31.D 32.A

解析:本题考查电力发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B、C、D项都符合史实,A项中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是无线电报。故A项错误。

33.B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工厂”,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不愿更新技术与设备,开始衰退,而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力增加,金融中心由大西洋的英国转移到美国。因此,时间在19世纪末期。

34.C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中一些重要成果的时间。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93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1837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本题选C项。

35.C

解析:方法一,论时间:A是1866年,

B是1885年,C是1879年,D是1876年。方法二,物理学常识:题目是“煤气”,B“汽车”不是汽油,D电话所需的电量少压低,A发电机发电了,用电线引来了,但要灯泡才能照明。方法三,生活常识:人类照明用具,电灯之前主要是煤油灯。本题无论

使用那一种解法,都明显偏难,故错率最高。

1879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从选项上看,ABCD都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何来排除呢?注意题干中的“煤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会用于照明,因此,正确选项是C。

注意关键词“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这是因为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的缘故。电灯的明亮和清洁,导致煤气灯的销售大受影响,故出现了股票价格下降的情景。

36.D

解析:从时间信息可以排除B项;从“石油产量”可以排除C项;1870至1900年石油产量飞速增长,主要是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原因在于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选择D项。A项石油化工等发展应该是结果而非原因。

37.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地由地中海沿岸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位于大西洋上的英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国家----

美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二、非选择题

38.(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6分)

不可能。(2分)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尤其是毗邻的两个国家,当一个国家的河水

、空气被污染了,另外一个国家也难以幸免。(3分)

(2)生态环境背景方面: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3分)经济背景方面:人类进入经济全球化阶段,许多公司的经济活动遍及全球;(3分)政治背景方面:联合国在处理全球政治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3分)

39.(1)飞机(或气球)的发明和应用;世界经济贸易联系加强;战争(一战或二战等)爆发;飞机(或气球)成为战争工具;战争中使用了毒气;炸药的发明与应用;交战国军队惨烈厮杀。(4分。每点2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可)

(2)1920年成立国际联盟。(2分)1945年成立联合国。(2分)

关系:科技改变了战争,战争提升了科技,科技与战争相互影响(或: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科技加快了战争的进程)。(2分。本小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族墓”分“公墓”和“邦墓”。“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这反映出西周 A.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 B.墓位规划依据血缘 C.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 D.国君拥有绝对权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公墓”“邦墓”的描述得出礼乐制对宗法制的维护作用,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分开族葬,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这是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A项。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其依据是等级关系,故B项错 误;“族墓”制度只是丧葬制度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得出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公墓”与平民“邦墓”是按照等级划分的,并没有体现国君的绝对权威,排除D项。 【备注】历史选择题审题方法:第一,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尤其是设问的规定性,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第二,善于概括和提炼题干信息,从题干的中心句出发,求解正确项。第三,对每一个选项都认真审读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公墓”“邦墓”的描述得出礼乐制对宗法制的维护作用,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1.(2019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断断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4分)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

其原因。(2分) 【考点】二里头文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得出因为夏朝没有文字记录传承,所以《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第二小问(史料),据材料一“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忆”得出《中国史纲》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传说和追忆。 (2)第一小问(主持人和考古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持人是徐旭生,考古活动时夏墟调查。第二小问(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有大型宫殿遗址和相应的手工作坊遗址。 (3)第一小问(路径),据材料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得出是考古发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是因为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等口头或文字资料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所以应该主要依据考古发掘。 【答案】 (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考古活动:夏墟调查。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2.(2018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两极格局的形成 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A 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3)(13分)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年7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早商时期,商朝统治中心位于今河南郑州和偃师一带,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商朝的实力达到顶峰:西至陕西周原、商洛……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这体现了商代 A.势力东扩的显著特征 B.受到外敌入侵被迫东迁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加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 【备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 项错误。 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专题练习(二)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 模拟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6西安月考)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B.西方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联考)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2016·吉林长春二检)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4.(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35)下表为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 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

5.(2016·河南洛阳期末·30)1971年12月份,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 A.觊恩斯主义的盛行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D.美国经济的逐渐衰退 6.(2016·河南洛阳一模·32)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7.(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复习前期摸底·25)下表为部分年份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情况,以下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 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世界贫富差距拉大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世界贸易日益频繁 8.(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31)下面图表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此图表反映()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9.(2016·河南南阳上学期期中·33)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 10.(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学生版+解析版)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汇编 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1.(2020·宁德模拟,35)从1959年起,法国采取一系列步骤逐步脱离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先是将海军撤出北约组织,并拒绝美国在其领土储存核武器。1966年,法国最终退出北约组织。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 B.法国奉行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 C.西欧与美国关系初现裂痕 D.法国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2.(2019·太原一模,35)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3.(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35)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下表是按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 C.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 D.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 4.(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35)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其根本目的是( )

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 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5.(2019·济南一模,35)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6.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的初衷( ) 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 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7.(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5月联考,35)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协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 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 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 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8.(2020·洛阳模拟,35)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史学常识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文综·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 2.(2011·福建文综·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解析】A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3.(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试题 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2年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准确理解广告信息是关键。通过材料中广告内容,可以分析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但商品只涉及物质生活的变化,没有体现衣、住、行等方面,结合广告具有时尚性,从这两个方面判断C项是最佳答案。 2.(2012年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官员及百姓日常礼仪和社会习俗的情况,由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B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材料反映出“受之者”和“施之者”等级观念依然浓厚,但“受之者”有意玷污平等制度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排除C,D项符合题意。 【名师点评】结论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选项中的史实是否符合题干中的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上题就是属于该类型的结论型选择题)。 解题思路一般分为三步:(1)理解题干提供的历史结论或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上题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一些人对官员的称谓仍未改变);(2)通读题干,弄清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上题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交礼仪的变化);(3)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具体特征分析法、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解题方法,如上题可以采用史论结合法解答。 3.(2012年四川文综,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 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傅斯年的话的意思,即直接根据材料作出判断,从表中的内容可以直接看出的是吴虞消费情况的变化,其他的只能靠推断,所以答案为C。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考点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 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控热点问题,进行适度的深化挖掘,把握住了高考的方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美国、日本、德国三代产业的比重表格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问题。试题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到了考生识图的能力,该类型题目一般比较简单,“数据表格类”的选择题解题技巧是“纵横驰骋看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 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本题以四副西方美术作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美术流派演变 历程的认识,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做此 题的关键是要抓住19世纪以来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再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分析出他们是

2018届高考历史模拟题通史专题汇编:元朝

训练24 元朝训练题 1.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 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 2.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说明() A.官僚政治的工具性 B.三权之间相互牵制 C.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D.家国一体政治特征 3.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4.《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 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5.元朝时,科举制经历了先废除后重建的过程,实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学生按程朱理学的观点答题。 这反映元朝() 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 B.重视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C.削弱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功能 D.致力于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6.从灭南宋之后湖广、江西、江淮、陕西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壤,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战略地位的相当重要 B.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C.实现了地方高度自治 D.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 7.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 A.不符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B.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 C.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 D.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8.“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

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单选题 1.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 薄,则国家之治寡。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 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 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 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 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5.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据此分析叶适() A.主张万物皆理 B.反对空谈性理 C.提倡经世致用 D.否定格物致知 6.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8.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数学著作 B.元朝郭守敬的《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C.氾胜之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D.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9.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10.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不包括()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追求思想自由 D.提倡主权在民 11.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 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 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 12.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1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近代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下列言论搭配错误的是() A.洛克——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