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

孝义职教中心教学设计(首页)

天然放射现象总课时数

课型新课

V63\64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

过程

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知

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

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体机

孝义职教中心教学设计(联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学习

提问,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 ? 放射性

元素?

老师讲解: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

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教师提问:那这些射线到底是什么呢?

这就激发着人们去寻求答案:

播放ppt

把放射源放入由铅做

成的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发现射线如图所示:

课本227页图

思考与讨论: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现象?②如果射线,射线都是

带电粒子流的话,根据图判断,他们

分别带什么电荷。③如果不用磁场

判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三种射

线的带电性质?

点评:给出实验现象,设置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

观察,分析,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

合作式学习的能力用多种方案解

决一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散

性思维。

教师:我们已经研究了这三种射线的带

电性质,那么这些射线还有哪些性质

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填写表格。

学生看书,进行总结。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回答:(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ra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以及实验方案。

①射线分成三束,射线在磁场中发生偏转,是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洛伦兹力,说明其中的两束射线是带电粒子。②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射线是正电荷,射线是负电荷。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要受电场力作用,可以加一偏转电场,也能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

教师:(帮助小结)

验发现:元素具有放射性是由原子核本

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

或化学状态无关。不管该元素是以单

质的形式存在,还是和其他元素形成

化合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或者升

高它的温度,它都具有放射性。②

三种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粒子,能量

很高,都来自于原子核内部,这也使

我们认识到原子核蕴藏有巨大的核

能,原子核内也有其复杂的结构。

课堂小结 :

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用表格的形式总结三

种射线的本质特点。学生看书,进行总结。

①实验发现:元素具有放射性是由原子核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不管该元素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或者升高它的温度,它都具有放射性。②三种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粒子,能量很高,都来自于原子核内部,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原子核蕴藏有巨大的核能,

学生讨论总结,个别回答: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天人然放射现象,什么是放射性元素,三种射线的特征和本质。

孝义职教中心教学设计(尾页)

课堂教学流程图

一.复习&引入(问题情景呈现,导入新课

播放投影1)

二、新课教学(投影,阅读,讨论小结)

三.课堂讨论与小结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效果检测、小结提升环节齐全。

板书设计一.天然然放射现象,二.放射性元素,

三.种射线的特征和本质。

课后小记学生

记实

结合物理学史知识,使用ppt插入了图片,学生容易接受

教师

感悟

教学中必须结合生活实例和物理学史知识,开拓思路,以调动学生积

极性为主。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高二级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指导教师:朱正瑞牛选民 参加班级:高二五班 参加人数:70人 一、课题名称: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二、课题背景说明: 近年来,电磁辐射成为了人们经常关注的物理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更多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来自太阳、地球的热辐射,宇宙射线、雷电等。人工辐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雷达、通信基站,还有工业、科学、医疗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设备。电磁辐射现象对现代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以及了解如何减小有害辐射的伤害。 四、课题内容: 1.有益辐射现象。 2.有害辐射现象。 3.有害辐射带来了什么。 4.如何减小有害辐射带来的伤害。 五、课题研究方法: 建立合作小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资料和上网下载网络资料进行学习,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到相关家庭、单位或部门了解电磁辐射现象,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小组合作讨

论,最后得出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个半月) (1)第1周:查询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料,学习电磁辐射益处与害处。(2)第2周:调查生活与生产中的电磁辐射现象。 (3)第3周:制定减小有害辐射的方案。 (4)第4周:撰写学习心得、研究报告,制作宣传板报。 (5)第50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搜集学习性资料:第一研究小组组长:刘晓玲张永福 (2)调查与访问:第二研究小组组长:王亚娟王建成 (3)整理分析资料:第三研究小组组长:吴玲贺新元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书籍、网络、计算机、照相机等。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九、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完成之后,需要对每个同学在本次课题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取得的收获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评价过程为: 1.个人总结 参加课题活动的每个学生对本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整体介绍和评价。

陕西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 5.1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结构同步训练

陕西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 5.1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高一下·琼山期末)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 A . 电子 B . 中子 C . 质子 D . 原子核 2. (2分) (2017高二下·金凤期末) 卢瑟福预想到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有中子的事实依据是() A . 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B . 原子核的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整数倍 C . 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或少一些 D .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3. (2分)恒星的前身是() A . 宇宙的微粒 B . 星团 C . 行星 D . 星际云或星际云中的某块星云 4. (2分) (2017高二下·巨鹿期中)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其原因是() A . 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电子会对α粒子有引力的作用

B .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 .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 . 原子是可再分的 5. (2分) (2017高三上·普宁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C . 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D . 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 6. (2分)(2017·银川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的原子核 C . 一束光照射某种金属,其频率低于该金属的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D . 氢原子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7. (2分)(2017·新化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 .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 .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 .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8. (2分) (2017高二下·江津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高中物理《天然放射现象》知识及题型归纳

《天然放射现象》知识及题型归纳 天然放射现象是高考常考点。对该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三种射线的特性及鉴别;(2)半衰期的理解及应用;(3)衰变规律及应用 一、三种射线的特性及鉴别 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 如⑴、⑵图所示,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都是β比α的偏转大,γ不偏转;区别是:在磁场中偏转轨迹是圆弧,在电场中偏转轨迹是抛物线。⑶图中γ肯定打在O点;如果α也打在O点,则β必打在O点下方;如果β也打在O点,则α必打在O点下方。 例1、如图所示,R为放射源,虚线范围内有垂直于纸面的磁声B,LL’为厚纸板,MN为荧光屏,今在屏上P点处发现亮斑,则到达P点处的放射性物质微粒和虚线范围内B 的方向分别为()

A.a粒子,B垂直于纸面向外 B.a粒子,B垂直于纸面向内 C.β粒子,B垂直于纸面向外 D.β粒子,B垂直于纸面向内 解析:由于a粒子贯穿本领很弱,只能穿透几厘米空气,因此穿透厚纸板到达屏上P 点处不可能是a粒子;由于粒子不带电,穿过B区域不会发生偏转,因此到达P点处的 也不可能是γ粒子;由此可知,到达P点处的必然是β粒子。又由于β粒子带的是负电,因此用左手定则便可判断B的方向应该是垂直于纸面向内。所以应选D。 二、半衰期的理解及应用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2)意义:反映了核衰变过程的统计快慢程度。 (3)特征:只由核本身的因素所决定,而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4)理解:搞清了对半衰期的如下错误认识,也就正确地理解了半衰期的真正含义。第一种错误认识是:N0(大量)个放射性元素的核,经过一个半衰期T,衰变了一半,再经过一个半衰期T,全部衰变完。第二种错误认识是:若有4个放射性元素的核,经过一个半衰期T,将衰变2个。事实上,N0(大量)个某种放射性元素的核,经过时间t后剩下的 这种核的个数为,而对于少量的核(如4个),是无法确定其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这实质上就是“半衰期反映了核衰变过程的统计快慢程度”的含义。 例2、关于半衰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单质中长 B.升高温度可以使半衰期缩短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1克 解析: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故A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种统计规律,半衰期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原子核来说,是无意义的。故C错。因此,正确答案只有D。

天然放射现象

二、天然放射现象 目的要求 复习元素的放射性。 知识要点 1.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 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 如⑴、⑵图所示,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都是β比α的偏转大,γ不偏转;区别是:在磁场中偏转轨迹是圆弧,在电场中偏转轨迹是抛物线。⑶图中γ肯定打在O 点;如果α也打在O 点,则β必打在O 点下方;如果β也打在 O 点,则 α必打在O 点下方。 3.氢原子中的电子云(以下新教材适用) 对于宏观质点,只要知道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受力情况,就可以应用牛顿定律确定该质点运动的轨道,算出它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对电子等微观粒子,牛顿定律已不再适用,因此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玻尔理论中说的“电子轨道”实际上也是没有意义的。更加彻底的量子理论认为,我们只能知道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各点出现的概率的大小。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下,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一片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4.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 普通光源(如白炽灯)发光时,灯丝中的每个原子在什么时候发光,原子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发出的光向哪个方向传播,都是不确定的。 激光是同种原子在同样的两个能级间发生跃迁生成的,其特性是:⑴是相干光。(由于是相干光,所以和无线电波一样可以调制,因此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光纤通信就是激光和光导纤维结合的产物。)⑵平行度好。(传播很远距离之后仍能保持一定强度,因此可以用来精确测距。激光雷达不仅能测距,还能根据多普勒效应测出目标的速度,对目标进行跟踪。还能用于在VCD 或计算机光盘上读写数据。)⑶亮度高。能在极小的空间和极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可⑴ ⑵ ⑶

高二物理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

B 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 一、教学任务分析 1896年汤姆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并非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本节“天然放射性现象”进一步揭示原子核是可分的,本节容是学生认识物质结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部分学生深入学习“放射性衰变”的基础。 为了研究射线的性质,需要借助电场,为此学生要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运动。因为要探讨射线粒子的电离作用,所以学生要知道电离的概念。教材对探测放射线的仪器及实验“用G-M传感器探测γ射线”作了简单介绍,不作教学要求,教材中“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是拓展型课程中的选学容,也不属本设计的教学容。 本设计首先通过复习提问,引入课题,其次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讨论,得到关于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基本知识。再次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及教师讲解,梳理出三种射线的本质及其基本特点;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倾听,使学生了解放射性的几种应用。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使学生领略居里夫人的风采。 利用放射性在诊病治疗、工业探伤等方面的应用和防护的知识,可使学生感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介绍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迹,可使学生领略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境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然放射现象。 (2)知道α、β、γ射线的本质和基本特性。 (3)知道射线的基本应用与防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α、β、γ射线感受利用电场来研究微观粒子的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放射性在诊病治疗、工业探伤等方面的应用和放射线的防护,感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了解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迹,领略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物理电磁场知识点

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2)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3)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关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1)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互相转化,互相激励,交替产生,由发生区域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均发生变化,电磁波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λf,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3.00×10 8 m/s.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20XX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电磁感应,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1. 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ΔΦ≠0.(2)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回路不闭合,则只有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 2.磁通量(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定义 式:Φ=BS.如果面积S与B不垂直,应以B乘以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即Φ=BS′,国际单位:Wb 求磁通量时应该是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净条数.任何一个面都有正、反两个面;磁感线从面的正方向穿入时,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正.反之,磁通量为负.所求磁通量为正、反两面穿入的磁感线的代数和. 3. 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而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此种情况用右手定则判定比用楞次定律判定简便. (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3)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感应电流总是阻碍产生它的那个原因,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②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表达式 E=nΔΦ/Δt 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E=BLvsinθ.当B、L、v三者两两垂直时,感应电动势E=BLv.(1)两个公式的选用方法E=nΔΦ/Δt 计算的是在Δt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只有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恒定不变时,它算出的才是瞬时电动势.E=BLvsinθ中的v若为瞬时速度,则算出的就是瞬时电动势:若v为平均速度,算出的就是平均电动势.(2)公式的变形 ①当线圈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线圈的面积S保持不变,只是磁场的磁感强度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SΔB/Δt . ②如果磁感强度不变,而线圈面积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bδs/Δt . 5.自感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教案

第三节天然放射现象衰变 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 (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 (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在复习过程中,适当介绍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与唯物史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衰变规律; (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用力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白血病(放射病)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

的现象. 2. 天然放射线的性质. 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α粒子是氦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α粒子,贯穿本领最弱;而γ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 3. 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 4.衰变规律. (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 电荷数守恒; (2)说明:γ衰变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α+γ,β+γ,没有α+β+γ这种模式! (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 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

高中物理放射性衰变小测题

高中物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射线比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B.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的聚变 C.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重核的裂变 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BC)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B.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 C.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衰变和10次衰变 3、放射性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变成别的元素,同时伴随核能的释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D) A.、、三种射线都是电磁波 B.在、、三种射线中电离能力最弱的是射线 C.太阳辐射的能量是由轻核聚变产生的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 4、目前,核反应产生的核能主要来源于U的裂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核子 B.U的一种可能的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核反应方程为 ,说明U是由Ba和Kr组成的 C.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D.若一个铀核在裂变前后的质量亏损为,则其释放的核能为 5、8.放射性同位素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约5730年。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还剩余1/8,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A) A.5730×3年 B.5730×4年 C.5730×6年 D.5730×8年 6、一个氡核22286Rn衰变成钋核21884Po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22286Rn衰变成21884Po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B) A.0.25g,a粒子 B.0.75g,a粒子 C.0.25g,β粒子 D.0.75g,β粒子 7、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U衰变成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6次α衰变 B.三种放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 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为中子时产生的 D.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β射线穿透本领比γ射线强 8、下列四个方程中,属于衰变的是(B) A. B.

高二物理选修_3-2知识点总结(全)

选修3-2知识点 56.电磁感应现象Ⅰ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只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是1831年法拉第发现的。 57.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Ⅱ 1、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回路所围面积中的磁通量变化,因此研究磁通量的变化是关键,由磁通量的广义公式中φθ=B S ·sin (θ是B 与S 的夹角)看,磁通量的变化?φ可由面积的变化?S 引起;可由磁感应强度B 的变化?B 引起;可由B 与S 的夹角θ的变化?θ引起;也可由B 、S 、θ中的两个量的变化,或三个量的同时变化引起。 2、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以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这是初中学过的,其本质也是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3、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5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Ⅱ ①电磁感应规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 ε=BLv ——当长L 的导线,以速度v ,在匀强磁场B 中,垂直切割磁感线,其两端间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ε。 如图所示。设产生的感应电流强度为I ,MN 间电动势为ε,则MN 受向左的安培力F BIL =,要保持MN 以v 匀速向右运动,所施外力F F BIL '==,当行进位移为S 时,外力功 W BI L S BILv t ==···。t 为所用时间。 而在t 时间内,电流做功W I t '=··ε,据能量转化关系, W W '=,则I t BILv t ···ε=。 ∴ε=BIv ,M 点电势高,N 点电势低。 此公式使用条件是B I v 、、方向相互垂直,如不垂直,则向垂直方向作投影。 εφ=n t · ??, 公式 εφ=n t ??/。注意: 1)该式普遍适用于求平均感应电动势。2)ε只与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φ/t 有关, 而与磁通的产生、磁通的大小及变化方式、电路是否闭合、电路的结构与材料等因素无关。 公式二: εθ=Blv sin 。要注意: 1)该式通常用于导体切割磁感线时, 且导线与磁感线互相垂直(l ⊥B )。2)θ为v 与B 的夹角。l 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即l 为导体实际长度在垂直于B 方向上的投影)。 公式εφ =n t ??中涉及到磁通量的变化量?φ的计算, 对?φ的计算, 一般遇到有两种情况: 1)回路与 磁场垂直的面积S 不变, 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 由??φ=BS , 此时ε=n B t S ??, 此式中的 ??B t 叫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 若 ??B t 是恒定的, 即磁场变化是均匀的, 那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恒定电动势。2)磁感应强度B 不变, 回路与磁场垂直的面积发生变化, 则??φ=B S ·, 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

高二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知识复习提纲

高三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磁感应(人教版)第四章:电磁感应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实验探究,通过亲身实验,理解法拉第是如何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进而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及大小,通过实验认识自感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援在深刻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的物理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电流的磁效应: 把一根导线平行地放在磁场上方,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了偏转,就好像磁针受到磁铁的作用一样。这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个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磁效应现象: 磁铁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铁会对通电导线产生力的作用,使导体棒 偏转。电流和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有相互平行而且距离较近的两条导线, 当导线中分别通以方向相同和方向相反的电流时,观察到发生的现象是: 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

●电磁感应发现的意义: ①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宣告了电磁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 ②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找到了磁生电的条件,开辟了人类的电器化时代。 ③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体现了自然规律的和谐的对称美。 ●对电磁感应的理解: 电和磁有着必然的联系,电能生磁,磁也一定能够生电,但磁生电是有条件的,只有变化的磁场或相对位置的变化才能产生感应电流,磁生电表现为磁场的“变化”和“运动”。 引起电流的原因概括为五类: ①变化的电流。 ②变化的磁场。 ③运动的恒定电流。 ④运动的磁场。 ⑤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磁通量: 闭合电路的面积与垂直穿过它的磁感应强度的乘积叫磁通量,即Φ,θ为磁感线与线圈平面的夹角。 对磁通量Φ的说明: 虽然闭合电路的面积与垂直穿过它的磁感应强度的乘积叫磁通量,但是当磁场与闭合电路的面积不垂直时,磁感应强度也有垂直闭合电路的分量磁感应强度垂直闭合电路面积的分量。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一是电路闭合。 二是磁通量变化。 ●楞次定律: 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的理解: ①感应电流的磁场不一定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只是在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大时两者才相反;在磁通量减小时,两者是同样。 ②“阻碍”并不是“阻止”如原磁通量要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只能“阻碍”其增加,而不能阻止其增加,即原磁通量还是要增加。 ③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给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只是给定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间存在“阻碍”关系,要注意区分这两个磁场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①明确所研究的闭合回路。 ②判断原磁场方向。 ③判断闭合回路内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 ④依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利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根据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判断出感应电流方向。 ●右手定则: 内容: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进入,并使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这时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天然放射现象、核反应和核能

学案正标题 一、考纲要求 1.掌握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等知识. 2.会书写核反应方程,并能根据质能方程求解核能问题. 二、知识梳理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两者统称为核子. (2)原子核常用表示,X为元素符号,上角标A表示核的质量数,下角标Z表示核的电荷 数(原子序数). (3)同位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2.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某些元素自发放射某些射线的现象称为天然放射现象,这些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三种射线的本质: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γ射线是光子. 3.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可分为α衰变、β衰变,并伴随着γ射线放出.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①利用射线: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应用于工业、探伤、农业、医疗等. ②作示踪原子. 4.核反应、核力与核能 (1)核反应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核力 ①概念: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②核力特点 a.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b.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c.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3)质量亏损 ①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②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 (4)结合能:克服核力束缚,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需要的能量,或若干个核子在核力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需要的能量. 5.核裂变和核聚变 (1)重核裂变 ①定义:使重核分裂成几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的核反应. ②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一种典型的反应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三个中子,核反应方程为:

高中物理史实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贝克勒尔: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2、居里夫妇:研究天然放射现象。 3、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4、密立根:油滴实验,侧得了电子的电荷量,提出了电荷量子化 5、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用α粒子轰击N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6、查德威克: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7、巴耳末系:H原子光谱中可见光部分规律。 8、波尔原子理论:解释H原子光谱图 二、波粒二象性 1、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 2、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并圆满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3、康普顿:康普顿效应,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 4、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三、力 1、牛顿: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2、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3、卡文迪许: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4、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四、电与磁 1、焦耳: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2、库仑: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3、欧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4、奥斯特: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5、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6、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7、楞次: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最新6第六节:天然放射现象汇总

6第六节:天然放射 现象

第六节天然放射现象 白景曦 (西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 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能够自发的放出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能够放出α粒子、β粒子和γ粒子而变成新的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衰变。衰变遵循的规律是: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发生衰变的原因是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衰变的快慢用半衰期来描述,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压力、温度和其他元素的化合无关。放射性的应用主要有: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利用放射性元素做示踪原子。放射性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加厚的保护层。 关键词:天然放射现象衰变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教学设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引言 复习: 1.原子核由什么组成?什么是核子?什么是核力? 2.原子核的表示方法什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能发生变化吗?如果能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有哪些?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天然放射现象。新课教学: 一、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

1896年法国物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实验室无意把磷光物质放在包有黑纸的照相底片上,后来在使用这包照相底片时,发现照相底片已经感光,这一定是某种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穿透黑纸式照相底片感光——思维敏捷的贝克勒尔抓住这一意外“事件”进一步探讨,发现了放射现象。揭开了探索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放射性极强的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 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物质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有些元素,也具有放射性。 2.放射线的研究 阅读课文P64、P67,并回答:研究三种射线的方法、三种射线的组成、性质。 小结: (1)研究三种射线的方法:利用电场和磁场、乳胶照相、威尔逊云室、气泡室、盖革—弥勒计数器等。 (2)三种射线的组成、性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天然放射现象,α、β、γ射线

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 分离三种射线的方法及辨别三种射线的方法: (1)根据三种射线的性质和特点,可利用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来分离三种射线。 定性地来讲:用匀强电场分离时,α射线偏离较小,β射线偏离较大,γ射线不偏离;用匀强磁场分离时,α射线偏转半径较大,β射线偏转半径较小,γ射线不偏转定量地来讲:(1)不论在电场还是磁场中,γ射线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不发生偏转。(2)在匀强电场中,α粒子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类平抛运动,且在同样的条件下,β粒子的偏移大。

(2)如图所示,粒子在电场力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可表示为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与α粒子偏移之比 (3)在匀强磁场中,α粒子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的轨道半径小,偏转大。 如图所示,粒子的轨道半径可表示为所以,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与α粒子轨道半径之比 要辨别三种射线时,根据上述径迹特点,即使电场和磁场方向未知,也可以一下就看出射线的种类。在电场或磁场的方向已知时,可由轨迹的弯曲方向判定电场力或洛伦兹力的方向,进而判定粒子的电性,从而确定射线的种类。 核力: 概念: 组成原子核的相邻核子间的一种特殊作用力 特点: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之内。核力在大于时表现为吸引力,且随距离增大而减小,超过核力急剧下降几乎消失;而在距离小于时,核力表现为斥力,因此核子不会融合在一起 (3)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备注: ①因为核子间存在非常强的核力,所以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②在原子核内,除核力外还存在一种弱力,弱力是引起原子核发生β衰变的原因,弱力也是短程力。其力程比强力更短,为10-18m,作用强度则比电磁力小 α、β、γ射线 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较:

动量守恒定律原子物理14.4天然放射现象、核反应、核能解读

1.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53I)β衰变的方程是() A.13153I→12751Sb+42He B.13153I→13154Xe+0-1e C.13153I→13053I+10n D.13153I→13052Te+11H 解析:β衰变释放出电子0-1e,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进一步确定选项B正确.答案:B 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解析:α射线是α衰变时射出的由氦原子核组成的高速粒子流,故选项A错误.β射线是发生β衰变时从原子核内部射出的高速电子流,故选项B错误.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故选项C错误.物质的放射性由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决定,与物质是以单质形式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也不受温度、压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故选项D正确.答案:D 3.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β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 B.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能量 C.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 D.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解析:β射线由高速电子流组成,选项A错误.γ射线为高频电磁波,光子能量远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选项B错误.碘131半衰期小,说明衰变快,选项C错误.铯133和铯137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选项D正确. 答案:D 4.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若把放射性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②密封于铅盒中;③与轻核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则() A.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B.措施②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C.措施③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D.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由其原子核内部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所以A、B、

宁夏回族自治区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 5.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同步训练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 5.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高二下·重庆期中) 分别用α、β、γ三种射线照射放在干燥空气中的带正电的验电器,则() A . 用α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带电荷量将增加 B . 用β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电荷量将先减少后增加 C . 用γ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带电荷量将不变 D . 用三种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电荷都将消失 2. (2分) (2017高二下·鄞州期末)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照相机镜头表面的镀膜是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 B . 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 C . 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D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3. (2分)(2017·西宁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B . 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C . 重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要比轻核聚变时多 D . 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阴极射线和β射线本质上都是电子流,都来自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B . 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C .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让人们不知道原子核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 . 公安机关对2014年5月初南京丢失铱﹣192放射源的4名责任人采取强制措施是因为该放射源放出大剂量的射线会污染环境和危害生命. 5. (2分)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 A .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能量 B .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 C .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 .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 6. (2分) (2017高二下·包头期中) 关于天然放射线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γ射线就是中子流 B . α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性 C .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D . 电离本领最强的是γ射线 7. (2分)如图所示,无磁场时,电视显像管中的水平向右运动的电子束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要使电子束在竖直方向向上偏转打在P点,则管颈处偏转线圈所提供的磁场方向应该是() A . 垂直纸面向外 B . 水平向右 C . 垂直纸面向里 D . 竖直向上

高二物理第三章《自感现象涡流》知识点

高二物理第三章《自感现象涡流》知识点 高二物理第三章《自感现象涡流》知识点 1、电磁炉原理: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 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原理如图所示,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 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 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 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概述 电磁炉按感应线圈中的电流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两大类,相比较高频电磁灶受热效率高,比较省电。 按样式分类,可以分以下三种。 台式电磁炉:分为单头和双头两种,具有摆放方便、可移动性强等优点。因为价格低较受欢迎。 埋入式电磁炉:是将整个电磁炉放入橱柜面内,然后在台面上挖个洞,使灶面与橱柜台面成一个平面。业内专家认为这种安装方法

只求美观,但不科学,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把电磁炉当做火锅,埋 入式炒菜并不方便。 嵌入式电磁炉:可适应不同锅具的需要,不再对锅具有特殊要求。 3、涡流,涡流,就是旋涡一样的电流。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教科版高中物理总复习巩固练习 天然放射性现象、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 北京卷)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 A 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则( ) A.轨迹 1 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轨迹 2 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 1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轨迹 2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2、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 与中子数N 关系的是图( ) (A ) (B ) (C ) (D ) 3、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 ) x+73Li →2y y+147N → x+178O y+94Be →z+12 6C x 、y 和z 是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 是 A. α粒子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4、(2015 北京卷)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 A. H O He N 1 117842147+→+ B. He Th U 4 223490238 92+→ C. n He H H 1 0423121+→+ D. e Pa Th 01-2349123490 +→ 5、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 53I )β衰变的方程是 A .131127453512I Sb He →+ B .1311310 53541I Xe e -→+ C .131130153530I I n →+ D .1311301 53521I Te H →+ 6、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若把放射性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②密封于铅盒中;③与轻核元 素结合成化合物.则( ) A.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B.措施②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C.措施③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D.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天然放射现象教学目的1知道天然放射现象2说出三种射线的特点

天然放射现象 教学目的:1、知道天然放射现象 2、说出三种射线的特点 3、说明α衰变、β衰变的规律,会写衰变方程。 4、知道半衰期的概念 教学重点:(1 (2)※半衰期及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原子 原子核、电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二)新授 1、天然放射现象: 物质放射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1896年法 贝克勒耳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居里·夫妇发现钋P O 和镭R a 。 2、三种射线的本质及特性: (将射线放入强磁场中的 研究) α射线:氦核流速度约为光速的 1/10。贯穿本领最小,但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很容易使空气电离,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作用也很强; 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速度接近光速,贯穿本领很强。很容易穿透黑纸,甚至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它的电离作用比较弱。 γ射线:为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性质非常象X射线,只是它的贯穿本领比X射线大的多,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它的电离作用却很小。 3、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常见的衰变有两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β衰变,γ射线是随着α射线或β射线的放出而产生的。 例:e H Th U 42234 90238 92+→(α衰变) e P Th a 0123491234 90 -+→(β衰变) 衰变规律:α衰变:e M Z M Z H Y X 4242+→-- β衰变: e Y X M Z M Z 011-++→ 1、 核反应遵从的规律 ①质量数守恒 ②电荷数守恒 2、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半衰 期。半衰期与放射性元素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只由核的内部因素决定, 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 (三)小结:天然放射现象的本质是核的衰变,核衰变时遵从衰变规律,且有半衰期。要记 住各种射线的本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