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毒学

病毒学

病毒学
病毒学

可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

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缺损病毒:有些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单独感染细胞时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需要其他病毒基因组或病毒基因的辅助活性,否则即使在活细胞内也不能复制。表现为包膜表面缺损、衣壳缺损、病毒酶缺损等。

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脂类的蛋白质传染性颗粒

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与之无关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

顿挫病毒:有些宿主细胞不能全部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必要因子,致使所复制的病毒为不完整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亚颗粒慢病毒感染:潜伏期十年或数十年,而后出现亚急性进行性过程,直至病死

人工主动免疫:将制备的抗原注射入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免疫力的方法

流产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可以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正常装配,或仅产生仅能产生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一步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噬菌斑数为纵坐标,定量描述一群菌体内烈性噬菌体基因重配:在两株基因组分节段的RNA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二者基因组发生互换,产生稳定或不稳定的重配毒株

复活:当一个细胞被多个病毒同时感染,即发生复合感染时,其中若有不能单独启动复制的灭活病毒颗粒存在,灭活病毒与参与复合感染的有活力的病毒间发生重组,或灭活病毒间发生重组,从而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子代病毒,这种现象称为复活

交叉复活:有传染性的病毒与灭活的相关病毒或该病毒的DNA片段共同培养,产生具有灭活病毒特性的活病毒

感染复活:当基因型相同的多个灭活病毒颗粒共同感染同一个细胞时,由于灭活病毒之间发生重组,相互弥补了基因组的缺陷,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体子代病毒,这种现象称为复感染复活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明显。

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中,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胞浆

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染

色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圆形或

不规则团块结构

细胞病变作用(CPE):病毒在细

胞内增殖引起细胞变性、死亡裂

解等细胞损伤

活疫苗:利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

的弱毒株或筛选出的自然弱毒

株所制成的疫苗

灭活疫苗:以含有病毒的材料利

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

其失去感染性或毒性而保留其

免疫原性,接种机体后能产生自

动免疫,预防疫病的疫苗

载体:能与目的基因结合且有完

整的复制转录功能的DNA大分子

中和抗体:具有吸附、穿入作用

的病毒表面抗原所诱生的抗体

交叉复活:有传染性的病毒与灭

活的相关病毒或该病毒的DNA片

段共同培养,产生具有灭活病毒

特性的活病毒。

感染复活:当基因型相同的多个

灭活病毒颗粒共同感染同一个

细胞时,由于灭活病毒之间发生

重组,相互弥补了基因组的缺

陷,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体子代

病毒,这种现象称为复感染复活

补体: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体血

清中一组不耐热具酶活性的球

蛋白

水平传播:病毒在畜禽群个体间

的传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

皮肤粘膜等的传播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胚胎)、产

道、乳汁,病毒由亲代传播给

子代的方式

鸡尾酒疗法:是把蛋白酶抑制剂

与其他多种抗病毒药剂混合使

用,在艾滋病病毒刚侵入人体时

下药,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毒

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抑

制或杀灭艾滋病毒,从而使患者

的发病时间延后数年

干扰现象:两种以上病毒感染同

一机体或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

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干扰素: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

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

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

节等作用的糖蛋白

噬菌体展示技术(PDT)是将外

源蛋白或多肽以融合蛋白的形

式表达并展示在噬菌体表面,保

持特定的空间构象,利用特异性

亲和作用以筛选特异性蛋白或

多肽的一项新技术

亚单位疫苗:利用病毒的一种或

多种亚结构(衣壳或囊膜表面抗

原)制成的疫苗称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苗:或生物技术疫苗

根据基因工程苗研制的技术路

线和疫苗组成的不同,目前可分

为四大类: 基因工程亚单位

苗、基因缺失苗、基因工程活载

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持续性感染形成因素:

①机体免疫功能弱,未能完全清

除病毒②病毒抗原性弱或无,未

刺激机体形成免疫反应③缺损

性干扰颗粒形成,改变病毒感染

过程④病毒逃避机体免疫作用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致病作用

1杀细胞性感染;2稳定状态感

染 3包涵体的形成;4细胞凋亡

5病毒引起细胞转化与肿瘤

病毒的特点

①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

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

细菌滤器(比细菌小的多);②

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是

核酸和蛋白质两种;③每一种病

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

是RNA;④无完整的酶系统,必

须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

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

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

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⑤在

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⑥

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

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

晶;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

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分类原则

1、核酸类型、结构及相对分子

量2、病毒的形状和大小3、病

毒体的形态结构4、病毒体对乙

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5、

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6、病毒

细胞培养特性7、对化学和物理

因子的敏感性8、流行病学特点

核酸的功能

1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2 控制

病毒增殖编码病毒结构蛋白和

功能蛋白 3具有感染性4逆转

录性

病毒蛋白的功能

1)形成保护性的外壳;2)与病

毒的构型有关3)感染细胞多需

要病毒颗粒表面蛋白与细胞表

面受体发生特异的吸附或结合

4)参与核酸的转录、调控、加

工和复制过程5)多数组成病毒

的蛋白或糖蛋白、脂蛋白都具有

抗原性,进入动物机体内能诱导

产生抗体6)特殊功能的病毒蛋

白如:血凝素,能凝集某些动物

的红细胞,称为红细胞凝集作用

病毒保藏的原则:

1)低温条件下保藏,温度愈低

愈好2)根据不同的病毒种类,

采用不同的病毒保藏方法3)在

特定保藏条件下(温度、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保藏之后,一定要

进行活化增殖,同时测定病毒活

力大小,再入库保藏4)在保藏

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传

代,严格按规范操作,避免毒种

相互交叉感染,使病毒不产生变

异,保持病毒遗传稳定性5)必

需开展保藏相关技术的研究,对

各类病毒的最佳保藏条件进行

摸索,为毒种保藏提供科学依据

人工制弱的途径

1通过化学途径:通过化学诱变剂作用使病毒毒力放生变化2通过物理途径:热和干燥及射线可以干扰DNA复制发生变化,引起突变,从而获得弱毒株3通过生物途径:强毒经其钝感动物、细胞、鸡胚反复传代培养及强弱毒株间杂交产生弱毒株,但育成过程一般比较久4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方法

病毒保藏方法

冰箱保藏法。普通冰箱保藏:4—8℃;低温冰箱保藏:-20℃—-40℃;超低温冰箱保藏:-85℃。特点:方便、价格相对较便宜。此法保存要注意停电和冰箱的故障2)液氮保藏方法:-196℃。设备:液氮发生器3)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冻干法)。又称低压冻干法和冰冻干燥法,先将液态的样品冻结成固态,在真空条件下使温度下降,通过直接升华抽去水分,从而使物质脱水干燥,简称冻干法。特点:冻干法保藏是在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使病毒处于休眠状态,它的代谢是相对静止的,因而使病毒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冻干的优点

1因为整个过程在低温真空条件下,能有效保护病毒的生物活性。能有效降低氧分子对病毒的作用。②物质是在冻结状态下升华干燥成海绵状结构,加水后能快速直接回复常态③除去96%以上水分,利于长期保存

病毒的纯化方法;1蚀斑纯化:用高稀释度的病毒液在单层细胞上培养增殖,由于病毒呈现CPE 作用,细胞死亡而在单层细胞上呈现蚀斑,根据蚀斑的大小、形状和色泽等筛选传代,获得纯系病毒2 终点稀释法:将病毒高倍梯度稀释,每个稀释度分别培养,根据培养情况筛选“终点”管,或继续纯化3用感染的细胞纯化:病毒液接种敏感细胞,孵育后,直接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个,培养获得纯化病毒

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1病毒的感染性2合适的感染途径3宿主机体的易感性

病料的采集于验送的原则:

1 采取时机适宜;

2 根据不同病毒感染,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3 低温保存,快速送检(一20℃以下保存)4标本无菌采集与处理(加抗生素,除菌并防止污染)5 采样有代表性,符合统计学要求

朊病毒的蛋白质性质

1对蛋白酶敏感,而对核酸酶不敏感2对氨基酸化学修饰剂敏感而对核酸修饰剂不敏感3对蛋白变性剂敏感4对紫外线照射有强的抗性5耐热理想载体应具备的条件1)能够

在宿主细胞中存在并繁殖,有功

能良好的复制子和启动子,使插

入基因复制和表达2)具有多个

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且切点是

单一的,这样可将多个外源DNA

片段插入其中3)具有容易检测

的筛选标记4)载体DNA的分子

量适当,可容纳较大的外源DNA

片段,又可在受体细胞内扩增较

多的拷贝5)在细胞内稳定性高,

这样可以使重组体可以稳定传

代而不易丢失。

病毒载体的特点1)病毒具有能

够被宿主细胞识别的有效启动

子2)在感染周期中能持续复制;

3)有些病毒具有控制自己复制

的顺式和反式作用因子,能够

在细胞内长时间高拷贝保持外

源基因的复制型质粒4)有些病

毒在复制过程中能高效稳定的

整合到寄主基因组5)病毒的衣

壳蛋白能够识别细胞受体,可将

外源基因高效导入寄主细胞.

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①在新型

疫苗研制方面的应用②在酶抑

制剂筛选中的应用③在医学诊

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④在多肽

药物开发中的应用⑤在肿瘤研

究中的应用⑥在蛋白质相互作

用研究中的应用

干扰素分类来源作用机制特点

干扰素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

要包括IFN-α和IFN-β,Ⅱ型

主要包括IFN-γ,IFN-α由白细

胞产生,IFN-β由成纤维细胞产

生,IFN-γ由T细胞产生作用机

制:在正常情况下,编码干扰素

的基因处于静止状态,干扰素的

产生受到抑制。如有病毒感染或

非病毒性诱生剂作用于细胞,激

活干扰素编码基因,即开始转录

干扰素的mRNA,再转译为干扰素

蛋白。诱生的干扰素很快释放到

细胞外,作用于邻近的未受感染

的细胞膜受体上,使细胞建立抗

病毒状态特点:1.种属特异性2.

广谱性3间接性4发挥作用迅速

抗体对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

⑴中和抗体和病毒表面抗原结

改变,阻止其吸附于敏感细胞。

⑵病毒表面抗原(如流感病毒的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与相应的

抗体(中和抗体或非中和抗体)

结合时,易被吞噬清除。⑶病毒

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后,

激活补体,导致有囊膜的病毒裂

解。⑷感染细胞表面表达的病毒

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或通过

ADCC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使靶

细胞溶解

病毒培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

么优点?

1动物接种,优点:方法简单,

可测定病毒的致病性;可用于无

法通过鸡胚或细胞培养的病毒。

缺点:动物的品质、个体差异性、

体液因素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等

2鸡胚接种:优点:来源充足,

物美价廉。适用于多种病毒。操

作方便无需特殊设备。对接种的

病毒不产生抗体。缺点:可能含

有某些家禽病毒的母源抗体,可

能携带垂直传播的病原提;以及

需要第二知识系统来鉴定病毒

3组织培养:优点:应用广泛,

敏感病毒谱广。缺点:设备技术

要求条件高

干扰现象:两种以上病毒感染同

一机体或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

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干扰现象产生的原因①细胞产

生干扰素,干扰病毒复制②缺损

性干扰颗粒等缺陷病毒竞争、改

变受体。竞争生物合成资源等

干扰意义:1病毒感染有自限性

—阻止、中断发病

2病毒性疫苗使用时注意事项—

同型、异型间干扰

亚病毒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亚病毒是不具有完整结构的一

类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

朊病毒三类。1类病毒,是一类

具有传染性的单链DNA病原体,

特点:①结构简单,只含有RNA

一种成分,只在植物体中发现。

核酸为裸环状,ssRNA。②RNA

可侵染宿主,侵入后可自我复

制,不需辅助病毒。③严格专性

寄生于活细胞内。2朊病毒,不

含核酸和脂类的蛋白质传染性

颗粒。特点:仅有蛋白质,无免

疫性。3拟病毒,是一类包裹在

真病毒颗粒中的类病毒,又称为

类类病毒,壳内病毒或病毒卫

星。特点:①单独没有侵染性,

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进行

侵染和复制,其复制需要辅助病

毒编码的RNA聚合酶,RNA依赖

性②其RNA不具有编码能力,需

要利用辅助病毒的外壳蛋白,并

与辅助病毒基因组RNA一起包裹

在同一病毒粒子内。③拟病毒可

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

细胞介导的抗病毒作用

主要作用细胞内感染的病毒1细

胞毒性T淋巴细胞:由CD8+的和

CD4+的杀伤细胞组成,可识别病

毒感染的靶细胞,通过细胞裂解

和细胞凋亡杀伤靶细胞,受MHC

限制2细胞因子IFN-γ,TNF-

α等多种细胞因子①活化巨噬

细胞和NK细胞②诱发炎症反应

③促进CTL的增殖和分化

病毒学的几个概念:PFUMOITCID50

*** *** 病毒学的几个概念:PFU MOI TCID50 PFU:plaque forming unit ,空斑形成单位。感染性滴度的单位一般表示为PFU/ml 。由于测定pfu 往往重复性较差,因此近些年许多研究又开始采用TCID50 方法来计算病毒的感染单位。因此建议也可使用TCID50 法。 MOI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感染复数。传统的MOI 概念起源于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研究。 其含义是感染时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比值,也就是平均每个细菌感染噬菌体的数量。噬菌体的数量单位为pfu 。一般认为MOI 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其实其隐含的单位是pfu number/cell 。后来MOI 被普遍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研究中,含义是感染时病毒与细胞数量 的比值。 然而,由于病毒的数量单位有不同的表示方式,从而使MOI 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能产生细 胞裂解效应的病毒例如单纯疱疹病毒等习惯上仍用pfu 表示病毒数量,因此其MOI 的含义与传统的概念相同。 传统意义上的MOI 的测定,其原理是基于病毒感染细胞是一种随机事件,遵循Poisson 分布规律,可计算出感染一定比例的培养细胞所需的感染复数(MOI )。其公式为: P = 1- P(0) ,P(0) = e-m 或m = -InP (0)。 其中: P 为被感染细胞的百分率 P(0) 为未被感染细胞的百分率 m 为MOI 值 例如,如果要感染培养皿中99% 的培养细胞,则: P(0) = 1% = 0.01 m = -In(0.01)= 4.6 pfu/cell 。 TCID50 Protocol : 1:制备96 孔板单层细胞 2:将病毒做系列稀释,横向接种单层细胞板,每稀释度重复 3 孔 3:每日观察细胞病变,记录高于50 和低于50%病变孔的病毒稀释度, 4:计算比距,获得TCID50 计算比距: (高于50%的病变率-50%)/(高于50%病变率-小于50%病变率)=比距; 比距与接近50% 病变率的病毒的稀释度的指数相加,就获得了指数。 比如:比色计算或者显微镜观察病毒的TCID50 在10 的负7 和8 次方之间,那么,指数-8 与比距相加,获得的新的指数,就是TCID50 的指数,TCID50=10 的-7.几次方 TCID50 与PFU 换算: PFUs=0.7 ×TCID50 的滴度

高级植物病毒学

高级植物病毒学

高级植物病毒学 第一讲 1.病毒:病毒是一组(一种或一种以上)RNA或DNA核酸模板分子,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外壳内,在合适的寄主细胞内,依赖于寄主蛋白合成体系、细胞物质和能量完成其复制,随着核酸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2.病毒与其他类似生物的区别: ⑴与细胞型寄生物的区别:①在细胞内复制期间没有一个连续的膜将病毒与其寄生分开。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的细胞性寄生物总是以一个连续的双层膜(continuous bilayer membrane)与寄主细胞的细胞质分开 ②病毒中缺少蛋白质合成的系统。 ③病毒的复制是通过先合成许多组分, 随后从组分库中装配出许多病毒粒体(virion或virus particle)。即使最简单的细胞亦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复制。⑵与质粒的区别:①正常的病毒具有粒子形态,其结构是为在细胞外的环境中保护遗传物质而设计的,并且能够促进病毒进入新的寄主细胞。 ②病毒基因组为特定的病毒功能而高度地组织化,对寄主细胞没有已知的价值, 然而质粒的遗传物质通常对其寄主细胞的生存是有用的。 ③病毒能引起寄主生物的病害或细胞的死亡,但是质粒不会。 ⑶与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的区别: ①大小: 一些痘病毒(pox virus)比衣原体的原体更大。 ②基因组的性质和大小: 许多病毒有像细胞一样的双链DNA, 并且一些病毒的DNA比衣原体中的DNA大。 ③DNA 和RNA 的存在 ④病毒和支原体都没有坚硬的细胞包膜。 ⑤在活的寄主细胞外面,病毒与许多类群的专性细胞性寄生物(cellular parasite)如衣原体都不能生长。 ⑥病毒和衣原体中没有产生能量的系统。 ⑦病毒和某些细菌所需的氨基酸等完全依赖于寄主细胞。

病毒学题库

选择题 1、下列那种病毒对高温耐受的是() A、疱疹病毒 B、HIV C、猪瘟病毒 D疯牛病病毒 2、下列不是干扰素作用特点的是() A、作用迅速 B、种属特异性 C、间接作用 D、窄谱性 3、下列哪种病毒免疫后产生的抗体可在体内长时间存在() A、天花病毒 B、新城疫病毒 C、细小病毒 D、犬瘟热病毒 4、RNA病毒突变率远远高于DNA病毒原因是() A、病毒增值快 B、病毒分子量小 C、RNA聚合酶缺乏校正活性 D、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 5、感染病毒的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存在着可着色的斑块结构称:() A、蚀斑 B、空斑 C、包涵体 D、异染颗粒 6、抗体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B、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C、诱导干扰素产生 D、杀伤细胞内病毒 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D) A、细胞死亡 B、细胞转化 C、包涵体形成 D、以上均对 8、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 A、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 B、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 C、影响病毒的装配和抑制病毒的释放 D、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9、诊断流感最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是() A、ELISA 试验 B、中和试验 C、血凝抑制试验 D、PCR试验 10、、目前已在全世界消灭的病毒是() A、HBV B、HIV C、天花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11、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 B、毫米 C、纳米 D、厘米 12、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出芽 B、复制 C、二分裂 D、分枝 1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温度敏感性变异 B、交叉复活 C、表面混合 D、多重复活 14、下列病毒无包膜的是() A、狂犬病病毒 B、腺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15、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A、抑制病毒增值 B、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C、使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 D、免疫调节作用 16、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 A、衣壳 B、壳粒 C、包膜 D、核衣壳 17、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为() A、基因重组 B、突变 C、互补作用 D、表型混合 18、病毒复制完成的标志是() A、病毒的释放 B、吸附 C、入侵 D、转录 19、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D、氨基酸 20、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 DNA和RNA B、 DNA或RNA C、 DNA D、 RNA 21、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衣壳 B、包膜 C、核酸 D、刺突 22、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吸附 B、脱壳 C、扩散 D、复制 23、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 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 C、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D、以上均对 24、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机制是()。

病毒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病的发展简史: A 病毒的发现时期 1.科赫法则内容: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B 病毒的化学时期 C 病毒研究的细胞水平时期 D 分子病毒学的研究时期 亚病毒定义subvirus:只含有核酸或蛋白质的病毒,称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或病毒卫星)、朊病毒。 二、分子病毒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1、双义(ambisense)RNA:即基因组的一部分为正极性,另一部分为负极性。 2、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病毒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及其排列顺序 基因组中开放阅读框架(ORFs)的数量、位置及其功能 病毒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元件、调节元件对病毒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复制的影响 阐明病毒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在病毒复制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细胞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等 (2)病毒表达的调控机理 通过对病毒增强子(enhancer)、启动子(promoter)、衰减子(attnuator)和转座子(transposon)等调控元件的研究,可以阐明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原理。 转座子:用插入序列进行整合的遗传单位(能够重复插入到基因组中许多位点的特殊片段)。衰减子: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减慢、阻止或停止转录 (3)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4)病毒致癌的分子机理 病毒癌基因定义:致癌病的所携带的一段基因,侵染敏感细胞使细胞癌变,转化为癌细胞,生长失去控制,无限分裂增殖。 (5)抗病毒活性物质 1. 抗病毒多肽物质 干扰素是一类能够抑制病毒增殖的重要细胞素。具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还有免疫调节和肿瘤抑制的作用。利用DNA重组技术,可以在大肠杆菌中生产出干扰素 2. 淋巴因子:重组克隆生产的IL-1、IL-2肿瘤坏死因子TNF 3. 反义RNA(antisense RNA) 定义:指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NA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核苷酸顺序可与相应的RNA或DNA互补配对,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受阻。 将反义RNA与其相应的病毒mRNA或DNA杂交,可以使病毒mRNA编码合成蛋白的功能受阻,从而破坏病毒的复制循环。反义技术:利用反义RNA封闭某个基因的技术。

高级植物病毒学

高级植物病毒学 第一讲 1.病毒:病毒是一组(一种或一种以上)RNA或DNA核酸模板分子,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外壳内,在合适的寄主细胞内,依赖于寄主蛋白合成体系、细胞物质和能量完成其复制,随着核酸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2.病毒与其他类似生物的区别: ⑴与细胞型寄生物的区别:①在细胞内复制期间没有一个连续的膜将病毒与其寄生分开。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的细胞性寄生物总是以一个连续的双层膜(continuous bilayer membrane)与寄主细胞的细胞质分开 ②病毒中缺少蛋白质合成的系统。 ③病毒的复制是通过先合成许多组分, 随后从组分库中装配出许多病毒粒体(virion或virus particle)。即使最简单的细胞亦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复制。 ⑵与质粒的区别:①正常的病毒具有粒子形态,其结构是为在细胞外的环境中保护遗传物质而设计的,并且能够促进病毒进入新的寄主细胞。 ②病毒基因组为特定的病毒功能而高度地组织化,对寄主细胞没有已知的价值, 然而质粒的遗传物质通常对其寄主细胞的生存是有用的。 ③病毒能引起寄主生物的病害或细胞的死亡,但是质粒不会。 ⑶与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的区别: ①大小: 一些痘病毒(pox virus)比衣原体的原体更大。 ②基因组的性质和大小: 许多病毒有像细胞一样的双链DNA, 并且一些病毒的DNA比衣原体中的DNA大。 ③DNA 和RNA 的存在 ④病毒和支原体都没有坚硬的细胞包膜。 ⑤在活的寄主细胞外面,病毒与许多类群的专性细胞性寄生物(cellular parasite)如衣原体都不能生长。 ⑥病毒和衣原体中没有产生能量的系统。 ⑦病毒和某些细菌所需的氨基酸等完全依赖于寄主细胞。 3.专著和刊物 《植物病毒学》《植物病毒研究方法》《植物病毒种类的分子鉴定》《Plant Virology》《微生物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Plant Disease、Phytopathology、Molecular Plant Microbe Interactions、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Virus Genes、Archives of Virology、Virus Research、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第二讲 1.类病毒:不具病毒粒体,而是裸露的RNA,能侵染细胞,进行自我复制,称为类病毒。 2.卫星核酸:是指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复制的线状和环状小分子核酸,其核酸序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病检测方法 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还没有1种治疗效果较理想的药剂,对发病植株做到早期诊断及提前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植物病毒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与改进。常用的方法有侵染力测定法、血清学方法、电子显微镜计数和分子生物学法等。 1.4.1侵染力测定法 侵染力测定法是将病毒样本接种在植物上,根据侵染力的大小定量。它的灵敏度在所有定量法中是比较高的,而且是其他定量法的基础。设计一种新的定量法,如果不经过侵染力的验证,将无法判断测定的是病毒或者是具有侵染力的病毒。侵染力测定法包括局部枯斑法、淀粉-碘斑法、系统感染率的测定法等。侵染力测定多用粗汁液来接种,为了避免抑制物质的作用和使半叶枯斑数目控制在一定范围,须用缓冲液稀释接种物。 局部枯斑法1929年F.O.Holmes发现TMV在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接种叶片上引起局部坏死斑点,在一定的病毒浓度范围内,所产生的斑点数目与病毒浓度成正比例。这一发现成为病毒侵染性定量测定的基础(田波,1987)。所有机械传染的病毒都有可能应用局部斑点法,但实际上只有少数病毒具有可用于定量测定的局部斑寄主。一个待测样品所形成的斑点数目除取决于接种物中病毒浓度外,还受试验植物种类、环境条件和接种物中是否含有病毒抑制物质的影响。 淀粉-碘斑法当所研究的病毒没有过敏性枯斑寄主时,采用此法。Holmes(1931)发现TMV接种的烟叶上有时形成明显的黄化斑块,但不能用于计数。将这种接种叶用95%乙醇加热到80℃固定,然后用I2和KI混合液(10克I2,30克KI,1500毫升H2O)染色时,则侵染点处出现淀粉-碘的蓝色反应。当下午采摘叶片,褪色过夜,然后用碘液染色,则侵染点较周围组织着色浅;当采摘叶片前,植株先在黑暗中放几个小时,再用碘液染色,则侵染点组织着色深。这是由于病毒侵染既降低光合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也降低碳水化合物从光合组织中的运出。淀粉-碘染色的强弱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如局部枯斑法可靠,但在标准化条件下仍可用于侵染性的定量测定。 侵染性滴度法当上述方法都不适用时,可采用侵染性滴度法。即把欲测定样品用缓冲液稀释,可用十倍稀释、成倍稀释、半倍稀释或更低稀释。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用大量实验

病毒学题库

病毒学题库 一.填空题(10分) 1.第一个提出病毒概念的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k)。(病毒学之父) 2.病毒的特点有:没有细胞结构、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特殊的繁殖方式、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3.病毒的对称性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复杂对称。 4.病毒的复制过程有:吸附、侵入、脱壳、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 5.肝炎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6.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缺点有:杀虫速度缓慢、病毒特异性强,寄主范围窄。 ★7.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是:法国人Adolf Mayer 。 ★8.病毒的宿主有:微生物、植物、动物。 ★9.病毒的核酸类型有: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双链RNA(dsRNA)、单链RNA(ssRNA)。 ★10.病毒突变体的种类有:条件致死突变体、蚀斑突变体、抗原突变体、共变体、适应新宿主突变体。 ★11.人畜共患的病毒有:流感病毒、狂犬病毒、朊病毒。 ★12.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13.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优点有:对人畜(人体、畜禽、鱼虾等)安全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病毒的宿主特异性高、昆虫病毒使用后效果明显。 二.判断改错题(少了大约11题左右,10对10错,共15分) 1.判断(描述)病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微米→nm或?) 2.病毒分类系统中“种”作为最小的分类单位。(√) 3.病毒的突变只是指自发突变。(×,病毒的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4.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5.HIV核心为两条单链DNA构成的双体结构,并含有反转录酶。(×,DNA→RNA)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7.流感病毒的宿主限制性不是很严格,能跨越种属传播。(√) 8.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病毒极易变异,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甚至爆发流行。(√) 9. 狂犬病只发生在犬和人身上,其他动物很少发生。(×,狂犬病病毒感染所有温血动物)★10.HBsAg阳性,乙肝。()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病毒基因重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遗传物质(核酸)的交换,称为(病毒)基因重组,其子代称为重组体。 ★2.病毒隐码:描述病毒性质的一系列符号。包括核酸的类型、链数、分子量大小,病毒粒子的形状,宿主传播介质等。【有四对符号,包括核酸类型/核酸链数,核酸分子量(×106)/病毒粒子中含核酸的百分率,病毒粒子的外形/病毒被壳的外形,寄主种类/传播介体种类(或传播方式)】 3.缺损病毒:是指基因组上一个或多个病毒自我复制必需基因功能缺乏,它的复制需依赖其它病毒基因或基因组的辅助活性,否则在活的允许细胞内也不能完成复制。有些病毒因基因

病毒学名词解释

1、感染:病毒生存的基本方式 2、毒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一团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包膜,有保护和载体作用 3、螺旋对称壳体:亚基有规律的沿着中心轴呈螺旋状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4、核衣壳:病毒的蛋白质壳体和病毒核酸构成的复合物 5、裸露毒粒:仅有核衣壳构成的病毒颗粒 6、包膜: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包裹的一层脂蛋白膜,是病毒以出芽方式成熟时,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 7、刺突:包膜或核衣壳上的突起 8、裂解量:每个受感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的平均数目 9、隐蔽期:自病毒在受感染细胞内消失至出现新的感染性病毒的时间 10、自外裂解:大量噬菌体在短时间内吸附在同一细胞上,使细胞壁产生许多小孔,引起细胞裂解,但是病毒病没有增殖,这种现象称为自外裂解 11、脱壳:病毒侵入后,包膜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 12、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且引起细胞死亡,形成裂解循环 13、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的噬菌体产生。这一现象称为溶原现象 14、免疫性: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形成的溶源性细菌具有免疫性,其他同类噬菌体虽然也能感染该细胞,但不能导致该细菌裂解,也不能增殖 15、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性 16、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17、株系:同一病毒的不同系或分离物 18、体外诱变剂:对病毒的静态核苷酸进行化学修饰,使其在后面的复制中碱基配对发生改变,导致同型碱基置换或异型碱基颠换,如亚硝酸,羟胺,烷化剂等 19、体内诱变剂:作用于代谢活跃的核苷酸,为碱基类似物或插入剂 20、遗传重组:重组是混合感染中病毒基因组之间的物理作用 21、分子内重组:通过核酸断裂与重接 22、重配:多分体病毒在混合感染中,来源于不同亲本病毒的基因组片段可能重新组合

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申报资料要求的指导原则

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申报资料要求的指导原则 一、概述 病毒感染是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目前已有很多抗病毒药物上市应用,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制药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 物的注册申请也逐渐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根据试验数据撰写的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报告是审评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和上市申请的重要资料。本指导原则旨在 帮助研发抗病毒药物或生物制品(例如:治疗性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的申请人初步了解哪些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数据对于抗病毒药物或生物制品申报临床试验或申请上市是最关键的。 本指导原则主要关注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报告,同时对需要收集和提交的耐药性研究数据提出了建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 ●明确作用机制 ●确定所研究药物特定的抗病毒活性 ●评价所研究药物与其他可能合用的抗病毒药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提供病毒对所研究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研究数据 ●提供所研究药物与已上市的其他相同作用靶点抗病毒药物的交叉耐药性的研究数据 二、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在抗HIV-1药物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因此,本指导原则以抗HIV-1药物为范例,介绍 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尽管不同病毒的检测方法和模型系统有较大的差异,但本指导原则的许多抗HIV药物研发的原则 适用于治疗其他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 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巨细胞病毒及人乳头瘤 病毒等国内常见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病毒学领域研究发展 日新月异,所以,当积累了新的资料或出现相关需求时,我们将对 本指导原则进行修订。 三、非临床病毒学研究 非临床病毒学研究有助于在进行人体试验前评价药物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建议申请人进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在模型系统中的 特定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并提供对药物产生耐药的病毒学数据。此外,临床上常将一种药物与其他已上市的治疗相同适应症的药物联 合使用,因此,最好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 药的抗病毒活性,以便发现所研究药物与其他抗病毒药物之间可能 存在的相互作用(如拮抗、协同、增强、叠加等),尤其应关注负面的 相互作用。 由于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很多,交叉耐药(病毒对一种药物耐 药后,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产生了耐药性)可能会成为临床应用中 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过程中,下列信息显

病毒学术语中英文对照

A single- generation study 单项包括两代(生殖毒性)的研究 Acentric fragment 无着丝点片段Acridine orange 吖啶橙 Active metabolite 活性代谢产物 Additional test 附加试验 Adduct 加合物 ADME 吸引、分布、代谢、排泄 Administration period 给药期 Advers effect 不良反应 Against humanized proteins serum antibodies 抗人源蛋白血清抗体 Aginal smear 阴道涂片 Air righting reflex 空中翻正反射 Alkylating electrophilic cernter 浣化亲电子中心Allele 基因突变产生的遗传因子 Allergic reactions 过敏性反应(变应性反应) Altenative validated test 有效替代试验 Altered growth 生长改变 Ammoniun sulphide staining of the uterus 子宫硫化胺染色 Analogue 类似物(同系物) Analogue series of substance 同系物Analytical method 分析方法 Anaphase 分裂后期 Aneuploidy 非整倍体 Aneuploidy inducer 非整倍体诱导剂 Antigenic specificity 抗原特异性Art and ethical standards 技术和伦理标准Assessment of genotoxicity 遗传毒性评价 AUC 曲线下面积Auditory startle reflex 惊愕反射(听觉惊跳反射) Autoimmune 自身免疫 Autoradiographic assessment 放射自显影评价Autoradiography 放射自显影 Bacterial mutagenicity test 细菌致突变试验 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test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Bacterial strains 菌株 Bacterial test organisms 微生物试验菌 Base pairs 碱基对Base set of strains 基本菌株 Base substitution 碱基置换 Bioanalytical method 生物学分析方法 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 Biological method 生物学意义Biotechnological products 生物技术产品 Biotechnoloty-derived pharmaceuticals 生物技术药物 Body burden 机体负担 Bone marrow cell 骨髓细胞 Bouin's fixation 包氏液固定Breakage of chromatid 染色单体断裂 Brealage of chromosome 染色体断裂 Bridging character 桥梁作用 C(time) 一定剂量、某一时间的浓度 Carcinogen 致癌物质Carcinogenesis 致癌性 Carcinogenic hazard 致癌性危害 Carcinogenicity bioassay 致癌性生物检测 Carcinogenicity potential of chemical 化合物的潜在致癌性 Carcinoginicity (oncogenicity) 致癌(致瘤) Cardiovascular 心血管 Case-by-case 个例 Cell proliferation 细胞增殖 Cell cultures 细胞培养 Cell line 细胞系 Cell membrane lipid 细胞膜脂质层 Cell replication system 细胞复制系统 Cell suspension 细胞悬液 Cell-mediated immunity 细胞介导的免疫 Cellular therapy 细胞治疗 Central nervous systems 中枢神经系统 Cerebral spinal fluid 脑脊液 Chemical nature 化学性质 Chinese hamster V79 cell 中国仓鼠V79细胞Chromatide 染色单体 Chromosomal aberration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al damage 染色体损伤 Chromosomal integrity 染色体完整性 Chronic toxicity testing 慢性毒性试验 Classfical biotransformation studies 经典的生物转化试验 Clastogen 染色体断裂剂 Clastogenic 致染色

病毒学试题

. '.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C.衣壳由壳粒构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 B.风疹病毒 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 B.腺病毒 C.痘类病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B.衣壳 C.包膜 D.神经氨酸酶 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B.二分裂 C.分枝 D.减数分裂 E.芽生 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作用 C.病毒包膜的成分 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 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A.ECHO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 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加强作用 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DNA和RNA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 A.能通过细菌滤器 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 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 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8.无包膜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披膜病毒 C.流感病毒 E.狂犬病病毒 【B型题】 A 衣壳 B 核酸 C 包膜 D 核衣壳 E 壳粒 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B 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A 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D 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E 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C A 裸露20面体对称型 B 裸露螺旋对称型 C 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 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 复合对称型 24.流感病毒是:D 25.肠道病毒是:A 26.噬菌体:E 27.单纯疱疹病毒:C A 有包膜RNA病毒 B 无包膜RNA病毒 C 有包膜DNA病毒 D 无包膜DNA病毒 E 缺陷病毒: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A 29.丁型肝炎病毒:E 30.乙型肝炎病毒:C 31.腺病毒: 32 戊型肝炎病毒:B A 正粘病毒科 B 副粘病毒科 C 披膜病毒科 D 肝DNA病毒科

病毒学的几个概念PFUMOITCID50

病毒学的儿个概念:PFU MOI TCID50 PFU:plaque forming unit,空斑形成单位。感染性滴度的单位一般表示为PFU/ml。由于测定pfu往往重复性较差,因此近些年许多研究又开始米用TCID50方法来计算病毒的感染单 位。因此建议也可使用TCID50法。 MOI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感染复数。传统的MOI概念起源于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研究。 其含义是感染时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比值,也就是平均每个细菌感染噬菌体的数量。噬菌体的数量单位为pfu。一般认为MOI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其实其隐含的单位是pfu number/cell。后来MOI被普遍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研究中,含义是感染时病毒与细胞数量的比值。然而,由于病毒的数量单位有不同的表示方式,从而使MOI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能产生细 胞裂解效应的病毒例如单纯疱疹病毒等习惯上仍用pfu表示病毒数量,因此其MOI的含义 与传统的概念相同。 传统意义上的MOI的测定,其原理是基于病毒感染细胞是一种随机事件,遵循Poisson分布规律,可计算出感染一定比例的培养细胞所需的感染复数( MOI)。其公式为:丁 P = 1- P(0) ,P(0) = e-m 或m = -InP ( 0 )。 其中: P为被感染细胞的百分率 P(0)为未被感染细胞的百分率 m为MOI值 例如,如果要感染培养皿中99%的培养细胞,则: P(0) = 1% = 0.01 m = -In (0.01)= 4.6 pfu/cell 。 TCID50 Protocol : 1 制备96孔板单层细胞 将病毒做系列稀释,横向接种单层细胞板,每稀释度重复 每日观察细胞病变,记录高于50和低于50%病变孔的病毒稀释度, 计算比距,获得TCID50 计算比距: (高于50%的病变率—50%) / (高于50%病变率—小于50 %病变率)=比距;比距与接近50%病变率的病毒的稀释度的指数相加,就获得了指数。 比如:比色计算或者显微镜观察病毒的TCID50在10的负7和8次方之间,那么,指数一8 与比距相加,获得的新的指数,就是TCID50的指数,TCID50=10的-7.几次方 TCID50 与PFU 换算:PFUs = 0.7 >TCID50 的滴度

植物病毒学复习题

植物病毒学复习题 1. 你是怎么认识病毒的害与益的?请举例说明。 2. 目前国内外植物病毒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什么? 3. 病毒的发现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4. 举例说明植物病毒在农业中的地位及其应用前景 5. 以TMV 为例来论述植物病毒胞间转移和长距离移动分别在病毒系统侵染过程的作用方式。 6. 植物病毒的提取过程中,为了浓缩病毒,采取的是聚乙二醇沉淀法,其试述其大致的浓缩原理。 7.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核酸类型有哪些,并分别列举出其代表性的病毒?同时简述马铃薯Y 病毒基因组翻译的多聚蛋白(polyprotein)如何形成10 个功能蛋白体? 8. 植物病毒分类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9. ICVT 第8 次分类报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与以往分类报告比较,新增了哪些科哪些属? 10. 类病毒的定义。试述类病毒与植物病毒的异同点。(提示:基因组结构和病毒粒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所引起症状等方面论述)。 11. 略述植物病毒症状学在病毒诊断上的意义 12. 植物病毒病的外部症状主要有哪些类型,其对应寄主植物的组织病变分别是? 13. 植物病毒病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4. 某地稻田发生大面积黄化,有人说病毒引起,有人说是生理现象,你应根据

哪些原则加以判断?(病毒病与生理病的区别) 15. 在诊断植物病毒病的过程中,应如何灵活应用柯赫法则? 16. 在田间应如何区分植物病毒病与其他侵染性病害?怎样判断植物病毒病和非侵染性病害? 17. 如何利用常用的生物学方法区分TMV/CMV、PVX/PVY? 18. 枯斑寄主、指示寄主、鉴别寄主的主要区别? 19. 如何鉴定病毒与类病毒?简述其依据的原理和方法。 20. 植物病毒病常见的实验诊断方法有哪些,任选其中一种简述其原理及步骤。 21. PCR 的中文全称,并试述PCR 的原理及其在植物正单链RNA 病毒(如:马 铃薯Y 病毒)检测中应用。 22. 试述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间接法的主要实验流程。 23. 试述植物病毒在循回增殖型的传毒蚜虫中的大致循回增殖过程。 24. 抗原、半抗原、抗原决定簇及抗体的各自定义。 25. 如何根据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和传毒特点制定病毒病害控制方案? 26. 影响植物病毒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27. 球形病毒粒体一般具有正二十面体对称结构,试以水稻矮缩病毒(三角剖分数T=13l)的论述对称结构特点。

植物病毒学复习题

精心整理 植物病毒学复习题 1.你是怎么认识病毒的害与益的?请举例说明。 害:病毒危害多种多样:侵害人体,影响人类健康,造成畜、禽等动物的传染疾病;危害农作物使其致病,影响产量和质量。病毒确实有害,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人口城市化,加上气候变暖,环境恶化,更加剧了新兴病毒的发生和原有病毒病毒的一些株系,常传播、危害。举例:据报道,马铃薯卷叶病毒和马铃50-80块茎的产量减对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对生命的起源的认识益1肿瘤病毒:发现逆转录酶,RN 2逆转录病毒的发现和对中心法则的补充的传递,从而修改和补充了中心法则明遗传信息RNA-DN利用病毒制备疫苗3.生物控制:利用昆虫病毒控制害虫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安全性、流行性4. 和持续性,对农林害虫防治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5.环境保护:利用病毒及其制剂开展有害生物的控制,可使环境免受污染; 6.花卉增色:郁金香观赏;。7.病毒基因元件:启动子、35s 目前国内外植物病毒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什么?2.生物3.病毒基因组及基因功能研究;2.病毒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研究;1. 热点:病毒作为载体及载体元件的研究。技术培养抗病品种;4.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前沿: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电子显微镜的进步,对植物病毒

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性都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对植物病毒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 3.病毒的发现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在科学实践中,仅仅有了新的发现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敢不敢 或能不能面对自己发现的事实,做出客观的分析,提出恰当的新概念、新理论,才对科学发展为有益举例说明植物病毒在农业中的地位及其应用前景4利用昆虫病毒控制害虫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安全性、流行性和持续性,对农1利用真菌病毒有可能防治植物真菌性林害虫防治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害。例如:采用粟疫病真菌的病原真菌的真菌病毒进行粟疫病的生物防治;噬菌;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体防治细菌性病害;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 环境保护:利用某些病毒及其制剂开展有害生物的控制,可使环境免受污染。3.花卉增色:有些病毒或其类似病原侵染植物后,能使叶片或花瓣变色,增加观4.香石竹杂色花、紫罗兰杂色花赏价值。如:郁金香杂色花、 (植物病毒在农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病毒式农业生产的大地,揭示病毒的致病本质及其发病规律,从而得以有效的控制。例如:烟草蚀纹花叶病毒可一对烟草的侵染。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自然界直天仙子花叶病毒和PVY的病毒种类及其分布的深入了解,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兴利除害,为现代农业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例来论述植物病毒胞间转移和长距离移动分别在病毒系统侵染过 程的作以TMV5. 用方式。精心整理.

病毒学总结

1、病毒学是以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了解病毒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特征基础上,研究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探寻病毒基因组复制、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从而揭示病毒感染、致病的分子本质,为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以及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其依据的科学。 3、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 4、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罗毕宣布,天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绝迹。 5、第一个病毒的发现: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6、噬菌体(1995-1997)典型的蝌蚪形噬菌体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呈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大小约为80-100nm尾部是一管状结构,由蛋白质组成,呈螺旋形对称 7、病毒命名及分类病毒种的命名由几个有实际意义的词组成,但不应该只是由宿主名加“virus”构成。 已知的细菌病毒种名就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植物病毒种的命名,一般是由宿主名加症状名和“virus”构成。例如:“T4噬菌体属” (T4-like viruses) 8病毒分类原理及其依据原理:强调其分类和命名的稳定性、实用性、认可性和灵活性。 稳定性是指病毒名称及其隶属关系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该尽可能的保留。 实用性是指病毒分类体制应该对病毒学研究领域是有用的。认可性是指病毒分类阶元和名称应该为病毒学研究者乐意接受和使用,所以,认可性也是实用性的必然结果。灵活性是指病毒分类阶元可以依据某些新发现而进行重新修订和再确定。 依据:主要以病毒粒子特性、抗原性质和病毒生物学特性等作为依据。 病毒粒子特性: ①病毒形态:如大小、形状、包膜和包膜突起的有无,衣壳结构及其对称性 ②病毒生理生化和物理性质:如分子量,沉降系数,浮力密度,病毒粒子在不同pH、温度、Mg2+、Mn2+、变性剂、辐射中的稳定性 ③病毒基因组:如基因组大小、核酸类型、单双链、线状或环状,正负链,G+C所占的比

病毒学

可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 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缺损病毒:有些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单独感染细胞时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需要其他病毒基因组或病毒基因的辅助活性,否则即使在活细胞内也不能复制。表现为包膜表面缺损、衣壳缺损、病毒酶缺损等。 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脂类的蛋白质传染性颗粒 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与之无关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 顿挫病毒:有些宿主细胞不能全部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必要因子,致使所复制的病毒为不完整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亚颗粒慢病毒感染:潜伏期十年或数十年,而后出现亚急性进行性过程,直至病死 人工主动免疫:将制备的抗原注射入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免疫力的方法 流产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可以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正常装配,或仅产生仅能产生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一步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噬菌斑数为纵坐标,定量描述一群菌体内烈性噬菌体基因重配:在两株基因组分节段的RNA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二者基因组发生互换,产生稳定或不稳定的重配毒株 复活:当一个细胞被多个病毒同时感染,即发生复合感染时,其中若有不能单独启动复制的灭活病毒颗粒存在,灭活病毒与参与复合感染的有活力的病毒间发生重组,或灭活病毒间发生重组,从而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子代病毒,这种现象称为复活 交叉复活:有传染性的病毒与灭活的相关病毒或该病毒的DNA片段共同培养,产生具有灭活病毒特性的活病毒 感染复活:当基因型相同的多个灭活病毒颗粒共同感染同一个细胞时,由于灭活病毒之间发生重组,相互弥补了基因组的缺陷,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体子代病毒,这种现象称为复感染复活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明显。 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中,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胞浆 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染 色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圆形或 不规则团块结构 细胞病变作用(CPE):病毒在细 胞内增殖引起细胞变性、死亡裂 解等细胞损伤 活疫苗:利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 的弱毒株或筛选出的自然弱毒 株所制成的疫苗 灭活疫苗:以含有病毒的材料利 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 其失去感染性或毒性而保留其 免疫原性,接种机体后能产生自 动免疫,预防疫病的疫苗 载体:能与目的基因结合且有完 整的复制转录功能的DNA大分子 中和抗体:具有吸附、穿入作用 的病毒表面抗原所诱生的抗体 交叉复活:有传染性的病毒与灭 活的相关病毒或该病毒的DNA片 段共同培养,产生具有灭活病毒 特性的活病毒。 感染复活:当基因型相同的多个 灭活病毒颗粒共同感染同一个 细胞时,由于灭活病毒之间发生 重组,相互弥补了基因组的缺 陷,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体子代 病毒,这种现象称为复感染复活 补体: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体血 清中一组不耐热具酶活性的球 蛋白 水平传播:病毒在畜禽群个体间 的传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 皮肤粘膜等的传播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胚胎)、产 道、乳汁,病毒由亲代传播给 子代的方式 鸡尾酒疗法:是把蛋白酶抑制剂 与其他多种抗病毒药剂混合使 用,在艾滋病病毒刚侵入人体时 下药,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毒 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抑 制或杀灭艾滋病毒,从而使患者 的发病时间延后数年 干扰现象:两种以上病毒感染同 一机体或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 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干扰素: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 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 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 节等作用的糖蛋白 噬菌体展示技术(PDT)是将外 源蛋白或多肽以融合蛋白的形 式表达并展示在噬菌体表面,保 持特定的空间构象,利用特异性 亲和作用以筛选特异性蛋白或 多肽的一项新技术 亚单位疫苗:利用病毒的一种或 多种亚结构(衣壳或囊膜表面抗 原)制成的疫苗称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苗:或生物技术疫苗 根据基因工程苗研制的技术路 线和疫苗组成的不同,目前可分 为四大类: 基因工程亚单位 苗、基因缺失苗、基因工程活载 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持续性感染形成因素: ①机体免疫功能弱,未能完全清 除病毒②病毒抗原性弱或无,未 刺激机体形成免疫反应③缺损 性干扰颗粒形成,改变病毒感染 过程④病毒逃避机体免疫作用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致病作用 1杀细胞性感染;2稳定状态感 染 3包涵体的形成;4细胞凋亡 5病毒引起细胞转化与肿瘤 病毒的特点 ①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 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 细菌滤器(比细菌小的多);② 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是 核酸和蛋白质两种;③每一种病 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 是RNA;④无完整的酶系统,必 须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 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 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 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⑤在 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⑥ 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 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 晶;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 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分类原则 1、核酸类型、结构及相对分子 量2、病毒的形状和大小3、病 毒体的形态结构4、病毒体对乙 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5、 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6、病毒 细胞培养特性7、对化学和物理 因子的敏感性8、流行病学特点 核酸的功能 1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2 控制 病毒增殖编码病毒结构蛋白和 功能蛋白 3具有感染性4逆转 录性 病毒蛋白的功能 1)形成保护性的外壳;2)与病 毒的构型有关3)感染细胞多需 要病毒颗粒表面蛋白与细胞表 面受体发生特异的吸附或结合 4)参与核酸的转录、调控、加 工和复制过程5)多数组成病毒 的蛋白或糖蛋白、脂蛋白都具有 抗原性,进入动物机体内能诱导 产生抗体6)特殊功能的病毒蛋 白如:血凝素,能凝集某些动物 的红细胞,称为红细胞凝集作用 病毒保藏的原则: 1)低温条件下保藏,温度愈低 愈好2)根据不同的病毒种类, 采用不同的病毒保藏方法3)在 特定保藏条件下(温度、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保藏之后,一定要 进行活化增殖,同时测定病毒活 力大小,再入库保藏4)在保藏 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传 代,严格按规范操作,避免毒种 相互交叉感染,使病毒不产生变 异,保持病毒遗传稳定性5)必 需开展保藏相关技术的研究,对 各类病毒的最佳保藏条件进行 摸索,为毒种保藏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