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1参观和旅行

教学内容:

本课学习以“感知·体验”贯穿始末,以“造型·表现”抒发情怀,注重对参观和旅行途中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秀的回想、奇闻趣事的回忆和情感体验的回味,通过以上回想、回忆与回味,抒发对“参观和旅行”的所见、所想与所感,用造型语言表达参观和旅游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同时激发学生,通过参观和旅行感受纷繁的世界,获取新鲜的印象,描绘难忘的情景。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范画若干,示范所用的工具与材料

学生准备:各地参观旅行的照片,水彩颜料、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了解构图与色彩知识,掌握创作技巧,并依据自己的参观和旅行的切身体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构图、色调,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进行造型表现,将参观和旅行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加以描绘。

2.通过回忆、表述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感受参观和旅行中的趣闻轶事,分享快乐;通过直观演示与绘画实践提高造型表达能力,展现参观和旅行的多姿多彩,

3.感受参观和旅行的乐趣与意义,激发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现参观和旅行中美好、难忘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习构图与色彩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构图表现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处理好画中人物和景物的主次关系。

一、导入

1. 以读书的话题导入,请学生简要交流喜欢的书目和感想,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读书使人快乐、使人智慧。

3. 从对书名的揭示引入对徐霞客的简要了解。

二、大胆猜想尝试练笔

1. 以设问的形式调动学生对徐霞客曾经游历过的地方作一个猜想,并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与学识能力,尝试着简要勾画出那里的景致。

2. 从学生的小练笔中初涉徐霞客足迹所到之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三、画作欣赏学习构图

1. 从名家画作的欣赏中领略徐霞客曾经游历过的自然景观的风貌特点,感受山水之美。

引导:从画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你想到了哪里的景致?

提示:如果学生看不出画面山水的地域,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语。

(1)通过张大千的画作让学生感受华山的山势峻峭、雄伟奇险,并从中了解高远的画面构图特点: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比如为了夸大山之高峻或建筑的气势,可以把人物、房屋、树木画得很小;有时也可把峰顶或建筑的顶部推出画外或隐入云层,使人不知其有多高多大。就像古人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提示语:“险”啊,号称第一天险。教师引导学生:表现高大景致的构图特点,并出示竖构图的参考图,引导学生以仰视的角度描绘高大的景致。

(2)从沈周、吴湖帆表现的庐山画作中进一步体会画面的高远。

提示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简要演示山石与瀑布、流水的画法。

(3)从祝大年的绘画作品中感受漓江春色,分析构图的变化。提示语:这可是甲天下的山水呀!

《漓江春色》:漓江的春色在画家的笔下呈现出一种整齐、均衡的美感。

教师引导学生:以较高的视点来表现宽阔的景致,构图特点是: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景致,并出示横构图的参考图。(4)以刘海粟的黄山系列,引导学生在感受画家笔下壮阔雄奇的黄山景致的同时,体会画面的色彩特点,从而品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作品意蕴。

提示语:迎客松,云海

四、点题

1. 同学们有没有参观与旅游的经历呢?

可以请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依据同学出示的照片猜一猜地点,描述景致特点;

也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带的照片,回忆、介绍自己参观和旅行的经历,讲讲途中的趣闻轶事。

2. 小结:这些经历不仅使同学们增长了许多知识、增添了许多乐趣,也给同学们留下了许多印象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富有情趣、意境的“参观和旅行”。(板书课题)

五、创作与表现

1. 交流与探讨

如何根据自己参观、旅游的印象创作一幅画?同座位议一议,大家说一说。

小结:并不是事无巨细地如实描绘就好,而是要重点画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可以“以景为主表现自然、人文景观”,也可以“以人为主描绘风土人情”。

2. 赏析与构思

(1)赏析同龄人的作品,感受画面的色调、表现形式、构图特点,以及人物、景物的层次关系等。

《埃及文物展》画面以人物为主,视角较高,形成俯视的画面效果。

《旅游》画面色彩亮丽、富有层次感,人物较为突出,且在描绘时人物动态活泼、形象可人,整个画面呈现的是快乐和愉悦。

《海边的阳光》高空俯视,展现了宽阔而金灿灿的海滩,描绘了人们或水中嬉戏、或岸边慵懒的情景。

《乡村游》画面以暖色为主,表现了乡村繁荣、热闹的新气象。

《从高空俯瞰大地》以高空俯视的角度表现了山川的壮阔。《夫子庙》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在夫子庙的旅游印象。(2)学生构思创作设想,描述画面构图。

3. 示范与讲解

根据学生的构思,教师示范讲解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创作与表现

(1)画一画

根据自己参观、旅游的印象进行绘画创作;重点画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情景和地方;可以画单幅画,也可以画连环画。

(2)学一学

铅笔淡彩:可以先用软铅笔画好底稿,再涂上轻淡的水彩或水粉色,干后再用软铅笔加工。也可以先涂上水彩或水粉色,再用铅笔添画。

六、评价与回味

1. 通过对自己画作的介绍,表达参观或旅游中难忘有趣的记忆,分享快乐与幸福。

2. 从画面主题、构图、色彩中感受同伴的才能,给予学生赞赏与鼓励。

七、拓展与延伸

1. 手绘旅游日记的赏析与制作。

出示学生制作的简易手绘旅游日记,将自己的参观和旅行的经历以图文并茂的手绘形式记录在8格书上,并在内页贴上照片、添上文字,加以美化。

2. 简要了解我国旅游知识,鼓励学生“爱旅游、爱生活”。反思: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了诸多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明确的针对性与目的性:环节“读一读”从对名著的浅读中帮助学生识别自然、人文景观,了解名家风范,有利于学生人文知识的渗透;环节“猜一猜”调动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历大胆猜测,并用绘画的形式试着表现,以此了解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环节“品一品”引导学生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仰视、平视、俯视的构图特点以及超越自然的色彩语言,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环节“议一议”实际上是要学生结合已有的感性体验和前期学习获得的理性知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预设参观和旅行的画面,在相互间的交流中受到启发、得到促进,并在对同龄人作品的“赏一赏”“学一学”与教师的示范讲解中获得创作方法、提高绘画技能

2学学构图

教学内容: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构图这一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很强,构图的种类也很多,古今中外各个不同的画种其构图形式也有很多的讲究。但是在小学阶段,是这类知识的起始课,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宜简明浅显,不宜复杂深奥。可以构图的几种典型形式为主线展开教学,了解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并尝试在欣赏图画、创作图画时合理地运用,感知构图在画面处理时的重要作用,体验构图带来的艺术美感。

学生情况:

构图知识相对于美术学科中的绘画、手工来说显得要枯燥乏味,小学生也并不喜欢单一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如比一比、裁一裁、连一连等,在比较活泼的环境中适当缓解枯燥的学习压力,激起学习的兴趣。讲解构图的专业知识时,也相应地点到即止,学生以了解知晓为主。教学方式、手段: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可以运用比较法、讲解法、赏析法、实践操作法等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观察、分析,感受绘画作品的构图美,了解构图的意义及其作用。

2:认识常见的构图形式和类型,并能在自己的创作中尝试运用。

3:激发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的追求,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常见的构图形式,体会构图带来的视觉感以及作者想传递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几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赏析作品感知构图

1. 展示三幅图画,观察其不同之处。

师:美丽的风景总是让我们流连忘返,而别致的图画也总是让我们心旷神怡。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幅画,一起来赏一赏、品一品。(PPT分别出示三位同学的作品)

2. 交流三幅画的观后感,喜欢哪一张?理由是什么?

师:这三幅画都是小朋友的纸版画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

小结:三位同学画的都是瓶花,但由于每个人的审美倾向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见到有的图画中物象比较饱满,而有的画面却比较空旷。

3. 猜一猜学习的内容。

师:能猜到今天我们将要学些什么吗?生:画面的大小和位置。

4. 揭示课题:学学构图。

设计意图:通过三位同学作品的展示和比较,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印象,感知相同类型的图画运用了不同的构图方法,可以产生不一般的视觉审美效果。直白式导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构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凸显美术课程的特点,关注到教学的实效性。

二、分析理解掌握构图

1. 什么是构图?(PPT)

师:在绘画时,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对画面内容的大小、位置、疏密、虚实等,作一定的布局和安排,使作品更好表达出创作意图,称为构图。

2. 学习几种常见的图画外观构图形式。

(1)以同一图画不同构图为例。

师:在美术课上,当我们翻开作业本,总是会思考一下是横着画呢还是竖着画?专业画家们在作画时同样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冷冰川叔叔画了一幅风景画,横向的构图,我们感到视野很开阔。如果再把画纸变得更狭长些呢?感觉有没有变化?生:景物离我们更近了。

师:如果变成竖构图呢?同样的风景,感觉是否又有不同了?生:有纵深感,视线更集中。

师:如果把画纸变得再瘦长些呢?或是把画纸变成其他形状的,感觉肯定又会产生变化。

小结:同样的景色,由于不同的构图,可以表达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画面意境。

设计意图:把同一幅图画,通过画面的不同裁切,观察比较不同形态的构图能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使学生对构图的重要作用有一更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2)巩固欣赏,内化知识。

①山水画

这幅《千里江山图》是宋代画家所作。猜猜原作有多长?近12米,有5-6张大画桌这么长呢!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当长长的画卷舒展开来,山峰绵亘、江河旷远,真可谓是千里江山。《溪山行旅图》是另一位宋代画家之作。同样也是山水画,但竖构图的形式让画面产生了怎样的一种气势?生:山峰巍然屹立,给人“高山仰止”之感。

小结:同是山水画,但不同的构图形式,竟然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视觉差异。

②人物画

人物画的构图处理,也同样如此。由于构图形式的不同,两幅儿童人物画传递了作者不同的思想和审美。通常横向的构图会选择左右两边不对称的构图形式,这样处理的画面比较活泼。这幅竖构图的人像画,主体安排在画纸的中间偏上,形式感是对称的还是不对称的?

生:表现了稳定的视觉效果,画面静谧而典雅。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式的观察分析,学习风景画和人物画中运用横构图、竖构图的不同处理方式,感受其画面的不同气势和意境。

3. 学习几种常见的画面构图类型。

师:如何使纷繁复杂的画面内容组成统一完整的作品呢?不同类型的构图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些。

①满构图:画面饱满,在儿童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②S形构图:这幅是曲线构图,你能找到小朋友和大狮子的行走足迹吗?(请学生找一找)

小结:画面有动感。

③三角形构图: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幅三角形构图,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是斜线构图,你认为是哪种构图呢?生:……

事实上,在一幅画中不仅仅只有单一的一种构图形式。比如,这幅画既是三角构图又是斜线的构图形式,只不过其中有一种构图形式显得相对主要些。

4. 连线选择、巩固知识。

师:有三幅儿童画,仔细观察,它们的构图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视觉感受?(PPT)

请2-3个学生来连线选择。

小结:绘画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往往通过外在的视觉作用,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支配作用,引导其视觉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照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明确画面的中心。(PPT这幅画里动物们的目光都朝向主角鳄鱼,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所以构图是强化作品感染力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同时,多样化的构图形式一般都遵循一个相同的法则,即疏和密的对比处理。(PPT这幅画中主体物画的很小,背景空阔,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画面宁静悠远)

设计意图:以“连一连”的学习形式,适当调节一下课堂学习的气氛和节奏,也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三种典型的构图形式,起到一个巩固知识的作用。接着再循序渐进地渗透一些构图的法则,使学生对构图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5. 尝试构图,学以致用。

师:想不想一试身手?老师这有些器皿和水果的图片,我们一起用刚才所学的构图知识,把它们合理地组织在画面中。要求:把盘子和水果这两种物品安排在画面中,互相有联系,可以运用一种典型的构图形式。

请1-2个学生来创意练习,其他学生提提修改意见,指出运用了怎样的构图形式。

6. 小结:构图的外在形式和类型是多样化的,但是反映作者创作的思想和情感的内在表达是一致的。

我国古代有位画家被人们称作“马一角”,原因是他在画画时总喜欢取一角之景,其实间接地反映了画家的内心思绪:感慨当时南宋的残山剩水。挪威画家蒙克在他的《呐喊》中也强烈地表达出挣扎绝望的内心情感: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传递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以及竭力想摆脱困境的恐惧感。

三、练习内化运用构图

作业要求:运用构图知识,有选择地把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合理地组织在画面中,并使画面构图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次练习,虽说用于构图的物品比第一次练习稍稍多了几样,但是有了第一次练习的学习基础便把难度分步化解了。本次练习的时间安排不太长,作业形式为线造型,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构图多做深入的思考。

四、作业展评理解构图

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可以略做点评。

可以找找各自作品中的优点,也可以互相提提改进的建议。五、拓展总结深化构图

今天,我们对于绘画构图的形式和类型做了一个简要的学习和了解。今后我们在绘画表现或去美术馆参观时,不妨用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许你对构图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反思:构图这个学习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有些枯燥。如果讲得比较深奥,更不易被学生接受,也很难激起他们学习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本课的教学定位是欣赏评述的分量多些,操作练习的比重轻些,即以大欣赏小练习的形式呈现。

构图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围绕典型的几种构图形式,深入分析并略加渗透视觉中心、疏密对比等构图法则以及构图中隐含的画家的内心情感。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1)导入时,用作品“比一比”的方式,在比较中发现差异,找到画面大小和位置的不同处理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2)运用画面“截一截”的形式,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同一景物因为不同的构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美感。

(3)在巩固构图知识的环节,运用“摆一摆”的方式,请学生用盆子和水果拼摆出画面构图,在此游戏性的学习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要求。

(4)作业练习有层次。有了“摆一摆”的学习基础,再适当增加一些生活物品进行构图的课堂练习,操作具有明显的递进性。不过,在试教时发现学生用铅笔工具来练习构图时,较容易走进对物品造型的纠结中,而忽略对构图的艺术化思考。后来,绘画时不用橡皮,工具改为勾线笔. 炭笔等,作画明显提速了。

3版面设计

教学内容:

《版面设计》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在校园活动中,学生们经常会参与班级板报的绘制。因此,版面设计非常具有实用意义。教材中收录的板报范例有很多是由学生自己设计与制作的,它可以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启发和借鉴。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版面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图画、边框与文字编排的基本规律,从而在校园的艺术活动中能得到进一步的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教学方式、手段:示范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教师准备:课件、KT板、大头针、学生作品、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作品收集、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目标:感知版面设计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初步了解版面设计的基本原理。

2:通过欣赏、思考、分析、实践等系列化的学习,知晓版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运用形式美等法则,使之设计的版面主题突出、个性鲜明、图文并茂。

3在版面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个体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习版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版面设计的原创性、新颖性与视觉美感的有机融合。

一、合作布展初浅体验

1. 出示上一节课《学学构图》的学生作品,邀请6位学生(分为2组)分别把这些作品陈列在两块KT板上,做一个简易的“学学构图习作展”版面布置。

设计意图:利用上一课的作业布置一个作品展,使前后的美术学习有个互为贯通的效应,也使学生在布置的过程中对版面设计有初浅的感知。

2. 大家一起赏析,交流两组“学学构图习作展”版面设计的视觉感受。

3. 再次邀请其他学生,对版面设计进行细微调整和完善。

4. 小结:都是一些同学们的课堂习作,但不同的排版陈列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这就是版面设计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回版面设计的乐趣。

5. 揭示课题:版面设计。

二、欣赏讨论渗入新知

1. 浏览“剪纸作品展”,比较并感受有设计感的作品展带来的艺术美感。(PPT)对比赏析:

图①随意张贴且显凌乱的剪纸作品布置。

图②剪纸作品摆放整齐、工整且有些呆板。

图③作品布置化了一些心思,但缺少一定的美感。

图④以绿、黄、蓝三种底色把版面分为三部分。一些作品摆放在底边上又把三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整个版面主次分明,整体感强。

图⑤以蒙德里安《构成》为设计蓝本,其中有机地穿插安排了很多的剪纸作品。黑色的直线把版面分割成了大小不一的许多个小块面,红黄黑几个大块面增加了版面的厚重感,五颜六色的剪纸作品如大大小小的点散落在其中。点线面的组合使整个版面井然有序、统一完整又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小结:剪纸作品虽然精美,但是没有合理的展示布置却会使作品黯然失色,影响作品的效果。在生活中,成功的版面设计往往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使其中的内容更加具有欣赏价值。

2. 聊聊自己以往参与的版面设计活动,交流制作心得。

3. 利用多媒体,参观生活中的版面设计。

(PPT)展示学校黑板报、橱窗宣传版面、世博会展览版面、班级评比栏等,了解版面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作用。

4. 分析版面内容的组成部分。

(PPT)引导学生浏览生活中的版面设计,发现版面内容一般是由文字和图画组成的。板书:文与图。

以一个版面为例,具体分析版面中图画与文字的组成。

文字:主题(大而醒目)、小标题、各版块文章内容(小)。图画:报头、插图、尾花、花边。

(PPT)欣赏一组主题板报,了解构成这些版面的基本元素的作用,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依据设计的思路在版面中的运用。《剪纸作品展》没有主题和文字,但是一幅幅剪纸作品已很好地表现了版面的主题。《快乐的海洋》根据版面的需要,用花边来间隔版块,美化版面。除了美化版面之外,尾花和插图还可以用来填补版面的空白。

这些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在每一个版面中都必须具备的。按照设计的意图,可以重点使用某些部分。有一些版面图片多些,有些确实着重于文字。不过,赏心悦目的版面设计一般都会是图文并茂,而且主题突出、版块分明、和谐统一。

5. 分析版面设计的组织形式。

①对称式:《关于味觉的知识》《世博会展览版面》

小结:版面整齐,版块排列有序。

尤其是《关于味觉的知识》这个版面,从主题、小标题、报头至插图,各个部分都以左右对称的形式来安排,版面十分规整。但是,其选择的色彩搭配对比很强烈,大红的嘴巴衬在翠绿的底版上,黄色的边框分割出左右两大版块,打破了对称式排版的沉闷。《世博会展览版面》中的五大版块呈对称式排列,但是主题词和彩虹城市报头呈现了均衡的设计思路,大体对称中融入了局部的活泼灵动,凸显了统一而有变化的版面效果。

②均衡式:《生活中的数字》《一只妖怪》

小结:版面活泼,版块穿插自然。

《生活中的数字》版面中有5个小版块,内容很多。但作者运用了1-5个数字图形变化为版块底色,把看似凌乱的文字和图

画巧妙地串联成整体。报头和主题都很醒目,色彩也十分鲜艳,与学生的审美倾向很吻合。各版块的小标题排列十分随意,横的竖的,但始终是紧紧围绕其版块内容的,随性但不散乱。

6. 欣赏一组版面设计作品,巩固对版面设计中组织形式的理解。

三、尝试练习内化知识

1. 明确练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行我秀”主题版面设计。

布置练习任务,明确设计主题,收集小组成员提供的素材。

设计意图:每小组在课前已收集准备了小组成员的多种作品,有绘画、剪纸、硬笔书法、美文摘抄、才艺表演的靓照等。每一组以这些素材为主题版面设计和制作的内容。教师在课前为每一组准备对开大的色卡纸或铅画纸。

2. 思考版面的设计构思,并请一个小组示范,师生共同完成版面设计的雏形。

(1)甄选小组成员提供的素材,确定几个小版块,列出小标题。

(2)勾画草图,确定主题“我行我秀”的大小和位置,分割版面定出个版块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小标题的位置方向。

(3)在各版块中摆放相应的作品,浏览大体效果并作调整。(4)确定版面设计雏形。

(5)指导分工,认领任务,分头创作。

设计意图:学生创意、教师辅助的师生互动式示范,可最大化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小组的合作过程中成员间的分工或遇到的困难,老师都会及时地指导和化解。包括他们对版面雏形设计的流程,对于其他小组的设计制作都是感性的引领。

3. 集思广益,补充交流版面设计的完成步骤。

(1)明确主题,设计构思

(2)勾画草图,确定版块

(3)分工合作,自主创意

(4)贴画结合,层次分明

4. 学生作业练习,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做指导帮助。

(1)指导学生的小组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职责,画草图、写主题、写小标题等。可以分头写,分头画,然后以剪贴的方式组合大伙的成果。

(2)指导在设计和制作中的小技巧表现。

四、作业展示分享创意

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版面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每个小组还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了一个小有创意的版面布置。

反思:让美术走进学生生活,让美术贴近学生需要。美术新课程的改革使得美术教育趋向更为实效和人文。当学生的认知和需求与本课的版面设计学习目标相贴近时,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班级环境文化布置方面,一般情况是中高年级的班主任较大胆放手让班级学生来完成。但是,由于不是美术专业的缘故,老师往往不会做过多的专业化的指导。因而,学生很需要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汲取。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以班级主题版面设计为中心,渗透版面的构成元素、版面的组织形式、版面的经营法则等知识,在赏、评、练等多层次的学习中,了解版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风景如画(一)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册教材中风景画的第一课,前面学习的构图知识为本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课就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自然景物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城市、乡村、田野、农舍、山坡、草地等等,处处可以入画,通过观察,发现自然风景之美,通过学习,表现自然风景之美。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并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方式、手段:

1. 创设情境,

2. 化难为简,提升创作激情力。

教学目标: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方法,培养赏析风景画的基本能力。

2学会运用基本的构图知识和丰富的绘画手段表现自然风景之美。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风景美。

教学难点:注意画面的层次,适当取舍,画出动人风景画。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世界风景名胜,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光旅游”,

1.(播放九寨沟视频)语文复习课上学习过《九寨沟》这篇课文,你能用美丽的词汇来形容一下刚才所到的风景吗?

2. 板书课题:风景如画(一)

二、欣赏作品探究技法

1. 欣赏风景摄影图片,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思考这些风景美在哪里?

2. 见到这如画的风景,你最想做什么?

(把美景留住,摄影、录像、写诗、画画……)

3. 访问艺术家:

欣赏大师作品,研究这些风景画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

(速写、油画、国画……)学生讨论,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油画,也可以用综合材料来表现。

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处理。

复习近大远小的知识,重点分析景物的层次处理方法。(近景、中景、远景)

优美恬静的色彩;强烈斑斓的色彩——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4. 学会取景:大自然的景物缤纷多彩,选景时既要关注新鲜奇特的景物,也要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做到去粗存精,提炼概括。

5. 取景游戏:在教师的风景图片上运用纸质取景框,进行取景游戏,并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

6. 欣赏几张风景照片和相对应的风景写生画,让学生进一步比较领会构图和取舍景色的方法。

7. 儿童美术馆

欣赏平面绘画作品,分析作品的构图、色调、表现手法。

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思考如何用这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8. 教师示范

步骤:取景——近景——中景——远景——上色——调整。三、创作表现

作业要求:

用喜欢的绘画工具画一幅风景画作品。

注意画面的取景、构图、取舍、层次。

也可以运用剪贴、组合等方法创作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四、作品展示快乐评价

举办“风景画展”相互观摩、评价,进一步激发的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拓展与延生激发兴趣

欣赏运用其他材料和方法表现立体风景画作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1. 用喜欢的绘画工具画一幅风景画作品。

2. 注意画面的取景、构图、取舍、层次。

3. 也可以运用剪贴、组合等方法创作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反思:本节课一开始就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欣赏大量风景图片,感受自然之美,唤起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在方法指导上,结合大师作品及其他范作让学生掌握多种表现方法,并能积极地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自然的美。他们兴趣盎然,作品也充满灵动。在构图指导时,教师精心安排,注意方法的趣味性,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会取景,学会构图,学会用透视方法表现有层次的风景。

5风景如画(二)

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风景写生创作的基础上进行装饰风景画的创作练习,也就是在学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以自己喜欢的风景作品为素材,或结合现有图片进行想象创作,完成一幅夸张变形、色彩丰富的风景装饰画。在欣赏、创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

教学目标:认识装饰性风景画与写生风景画的异同,了解装饰风景画的艺术特征和基本创作方法。

2:运用各种纸质媒材,运用夸张、变形和添画点、线、面的装饰手法变化完成风景装饰画。

3:感受装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创作自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利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搭配设计风景装饰画。

教学难点: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大胆创作突出作品的装饰性。

一、讨论比较导入课题

1. 教师出示上节课学生的风景写生、风景创作画,让学生欣赏。

2. 同时出示上节课的风景画作品和装饰性风景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比较。引导学生对比欣赏,研究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形象、色彩、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3. 通过比较、观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

写生风景画多反映客观现实,描绘景物本身的形体结构;

装饰风景画不拘泥于原有物象,多采用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法,利用点、线、面等元素表现。

二、感受体验自主探究

1. 欣赏大师的作品

用学到的装饰风景画知识欣赏部分艺术大师作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自主探究,尝试仿画

欣赏图片,研究大师的画,总结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方法?

教师给予研究项目指导:着重研究风景画的装饰方法,如夸张、简化、色调装饰的方法。

三、研究发现试画汇报

1. 尝试运用大师的方法用点线面画一张简单的风景装饰画。

2. 欣赏以前学生装饰画作品,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3. 欣赏用彩色纸拼贴的作品,感受不同的创作方法。

4. 你喜欢哪张作品?你想用什么方法创作?

四、构思创作绘画表现

1. 学生拿出自己的写生作品或风景图片按照装饰画特点进行构思,把自己对客观景物的夸张变形手法,色彩的主观处理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 教师重点指导画面构图,装饰手段运用以及景物的取舍。

五、展示与交流

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相互交流欣赏,说说自己的创作体会。

六、课后拓展

1. 组织学生办一次装饰风景画作品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6水墨山水画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展示了各类名家山水画,通过赏析和尝试,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基本的“勾、皴、擦、染、点”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从文化情境中感受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教师准备:毛笔(狼毫、羊毫)、各类纸材(生宣、毛边纸、元书纸等水墨画纸)、调色盘、墨汁、毛毡、笔洗、抹布、镇纸、PPT课件、实物投影仪、作业展板。

学生准备:毛笔、调墨盘、洗笔桶、抹布、毛毡。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掌握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和树木“点叶”多样方法,以及山水小品的表现形式。

2:通过欣赏、讨论、游戏、练习等教学活动,体验水墨山水画欣赏表现的方法。

3: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水墨山水画意境之美提升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以及多种“点叶”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虚实、意境之美。

一、导入揭题

(一)游戏导入

1. PPT课件出示游戏规则:看视频,抢答。

2. PPT课件播放《富春山居图》视频剪辑,学生观察。

3. PPT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抢答。

设置问题:

(1)用一个词语说说看过的感受。

(2)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逐个板书,并将“山”“水”两字突出。)

(3)画面用()工具画的?(毛笔、墨汁……等水墨画工具)

(4)这些画叫做()画?(学生回答时:教师课适时板书“水墨”“画”)

(5)出现过这些“笔墨”吗?(墨线、墨点、墨块,干、湿、浓、淡、焦?)

(教师适时板书“笔墨”技法)

4. 教师小结,并适时板书。

(二)讨论揭题

1. PPT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问题:你认为这样的画叫做水墨风景画还是水墨山水画?说说理由?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大胆表述各自理由)

2. 揭示课题:水墨山水画,并板书。

二、欣赏互动

导语:各位同学!今天咱们也来效仿古人,神游于天地之间,一起感受大自然的丰盈吧。

(一)观察比较

1. PPT课件出示图片和问题

①屏幕上出现了几幅“画”?(一幅,图1是摄影)

②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表现内容相似,都是“自然风光”)

③用一个词语描述观察图1的感受。(逼真……)风景

④用一个词语描述观赏图2的感受。(意境悠远……)

山水

2.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问题。

3. 教师小结,并板书。

(二)讨论发现

1. PPT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

问题:从“风景”到“山水”,画家是怎么做到的呢?

2. PPT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师生互动讨论。

眼:观察、发现(形态)心:感受、提炼(虚实)手:取舍、表现(笔墨)

意境之美

3. 教师小结:画家摄取风景中最精华的部分,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和互动讨论等教学活动。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水墨山水画从观察到表现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三)访问艺术家、儿童美术馆

1. 石涛山水

2. 陈子庄山水

3. 儿童美术馆儿童水墨山水画作品

①PPT课件:出示陈子庄山水及儿童山水画作品,学生欣赏。

②教师小结:同样的山水,各个画家都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呈现不同的意境。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欣赏。第一层面:从摄影作品到石涛山水小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活动,层层递进,体验、探寻画家面对真实风景如何取舍,选取最精华部分,运用虚实表现出富有意境的山水画。第二层面:系列作品(大师作品和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墨山水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呈现不同的意境。

三、示范练笔

导语:我们就从一石一涛,一草一木,开始我们的水墨山水画之旅吧。

(一)山石的画法

1. 教师出示图1,请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山石完成没有?还缺少些什么?有什么小建议?

2.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通过自主发现,找出画山石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出“皴擦”念。

3. 教师示范:山石“皴”的技法。

(示范“皴”法时,提问:如何用笔?墨量、水量多少?教师可以边画边互动。)

4. PPT课件视频演示:播放“山石”的点染的完整过程。

5. 教师小结,归纳方法,并板书。

勾——形象、姿态——湿

皴——纹理、结构——干

擦——毛燥、质感——干

染——色泽、整体感——湿

点——苔草、生机——浓

6. PPT课件出示各种山石以及大师作品中山石细节图欣赏。

7. 教师小结:大师这样画,你能怎样画山石?想一想。(二)树叶的画法(点叶)

1.T课件视频播放:大师及学生山水作品中不同的树和叶。

2. 设置问题,对比欣赏。看看,说说。

问题:看过大师和同学们各不相同的点叶法,你能创造出新的“点叶法”吗?

(三)小练笔(山石、点叶)

1. 学生尝试练笔,教师巡视,选择典型作业展示。

(此环节采用实物投影展示,便于学生观察笔墨细节。)

2. 师生互评,教师小结。

(此环节关注作业中出现小问题。评价时,重点在于找出解决小策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设计了欣赏、示范、练笔、评价等系列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评价”的循环过程,充分体验表现山石和树木的技法以及水墨的无尽变化。

四、作业环节

导语:画过不同山石、树木,咱们热身得也差不多了,下面就

该大展身手了!

(一)作业内容及要求

PPT课件出示作业内容(作业菜单)及作业要求。

作业菜单:

1. 根据练笔的作业进行添画,创作一幅山水小品。

2. 根据大师或小朋友作品,加上自己的想法画一幅山水小品。作业要求:形态、笔墨、虚实、意境。

(二)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如发现共性问题,可以及时互动讨论,或者师生互评。)

(三)作品展示

师生互动,将作品展示于展示区域。

提醒学生注意潮湿宣纸的取和贴,避免破损。)

五、互动评价

(一)评价要求

PPT课件出示评价要求,学生观赏作品。

(1)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哪里最满意?)(2)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3)对哪幅作品有小建议?

(4)有什么小困难?有什么小妙招?

(二)互动评价

师生互动评价作品、交谈感受。

审美和技法的同步提升。

六、总结拓展

如果说“水墨山水画”是一本厚重的书。今天,我们只是一窥封面。以后我们要一起打开封面细细翻看,领略山水之美。

8变脸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单元中一节非常有趣的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让脸上的表情动起来。是一节趣味性很强、能够让学生“玩中学”的课。在玩的同时,教材渗透了传统川剧“变脸”的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式、手段: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启发示范、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

教师准备:收集前一节课的作业,制作成抽拉式范作。三只用于变脸示范的口罩、课件。

教学目标:在上节课观察、表现表情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表现脸部表情变化时五官的特点。

2:通过探究实践掌握让脸变化的方法。能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设计变化的脸。

3:在小组合作探究、创作过程中,激发创意、体验合作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探究,了解让脸部的表情动起来的方法,会用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让自己的脸或画上的脸动起来。教学难点:激发创意,让脸的变化出人意料。

一、玩作业变变更有趣1. 出示上节课作业整理成的翻页作品。瞧,老师手上这件作品,变、变、变,有意思吗?其实,这就是大家上节课的作业,稍微变一变,就能更加精彩。

2. 除了这样变,我们还可以怎样让我们的作业动起来呢?PPT 出示抽拉作业图片。

老师也做了一个这样的抽拉式变脸玩具,想不想上来感受一下?指名上台玩一玩。

3. 今天,我们是做这样的玩具吗?不,这只是告诉大家一个玩作品的方法。今天,我们要体验更有趣的游戏。给我一分钟时间。

教师戴上变脸道具。

二、看我变让你乐起来

1. 教师示范表演变脸小游戏:三层口罩表演“变脸”。

(笑脸)哈哈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玩游戏,真开心呀!

(老虎脸)啊呜!这边有声音?哈,终于找到猎物了。

(惊恐的脸)啊!怪兽啊!救命啊!

别紧张,这只是游戏

2. 好玩吗?想不想一起玩?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表情丰富的脸,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表情游戏——变脸。板书:变脸

三、你来变让脸更精彩

1. 教师提问:刚才我玩的变脸游戏,为什么让你这么兴奋?(脸部表情夸张、变化的脸很有意思)

2. 教师提问:我在刚才的表演中变了哪几张脸?(加上我自己的脸,一共四张脸)

PPT出示四张表情图片:还有一个人也在玩变脸,她变的脸和我变的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为了让我的脸上的表情更加夸张、怪异。我将原来的嘴巴遮住,画上更加奇特的嘴巴。而且设计了四个不一样的表情连续变化,就是为了让脸变得更加有趣。

4. 如果你来玩变脸游戏,你想改变哪个部位?

PPT出示人像图片,出示字幕提示:嘴巴、眼睛、鼻子。 5. 瞧,有些同学已经开始尝试了。你想看哪一组?

(1)(PPT出示学生作品遮挡眼睛)她是怎样变脸的?如果你来改变眼睛,你能变得比她更加奇特吗?

(2)(PPT出示学生作品遮挡嘴巴)瞧,这个男生嫌自己嘴巴的动作不够夸张,干脆做了一张能活动的大嘴。

(3)(PPT出示学生作品侧面遮挡)除了改变正面对我们还可以这样变。你能将这些侧面和你的脸结合起来吗?

(4)(PPT出示杯子图片)一喝水,就变成男士,一放下就变回女士。如果将杯子转一转呢,我们又能变成什么?

只要想到,就能做到,变男变女,变动物,太容易了。

6. 看看桌上的我们收集的材料,我们可以怎样变呢?下面,就请每组同学一起探究“魔幻变脸术”吧。

7.(PPT出示魔幻变脸术)作业要求:(1)四人小组完成一到两件作品。(2)每件至少发生两次变化。

8. 展示评价:

(PPT出示魔幻变脸秀)

(1)每组进行变脸表演,可以一人上台,也可以有助手协助表演。

(2)根据观众掌声和欢呼声判定谁是魔幻变脸秀的“变脸高手”。

(3)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创作时遇到的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

四、变变变生活更奇妙

1. 教师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体验了变脸游戏的乐趣。这个游戏的创意其实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源于中国传统戏剧川剧中的一门绝技——变脸。

2.(PPT播放视频)“变脸”不仅是个游戏,还是川剧中的一门绝技。变脸通过不停变换各种颜色、图案的脸谱,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想法和感情。

3. 传统绝技很精彩,我们虽然技艺不高超,但是,我们创意无限多。瞧,这是一张什么脸?PPT出示人造型脸和组合变脸。

4. 创意无限,就能精彩无限。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呀?“肚皮脸”表演者上台。

5. 教师小结:同学们,世上一切形象中,最吸引眼球的首先是脸。只要我们发挥想象,每个新招都会有意外的发现。课后,你也试试吧。

一、复习导入

1.(PPT出示单张作业照片)展示上节课的表情丰富的脸作业。

2.(PPT出示GIF动画)展示学生作业做成的连续动画。

3. 两次欣赏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4. 揭示课题:变脸

设计意图:通过GIF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变脸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

1. 刚才我们是通过电脑技术,将同学的作品进行连续播放,产生了变脸的动画效果。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作品中的脸变起来?

2. 小组讨论变脸方法

汇报交流变脸的方法

3. 欣赏范例

PPT出示课本中的变脸的图片,并小结方法:抽拉式、翻页式、手偶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变脸的方法。

三、创作加工

1. 作业要求:设计一件变脸作品,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

2.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1. 小组展示变脸作品,介绍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互评。

3. 教师点评。

五、课后拓展

1. 欣赏川剧中变脸的片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课后尝试在自己的脸上进行创作,结合自己的面部表情进行变脸表演。

有表情的面具9

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面具文化、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课,重在启发学生巧妙地运用身边的材料,依物联想,通过画与做的方法表现各种表情丰富的面具,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眼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盒面具、卡纸、油画棒、记号笔、。

学生准备:卡纸、油画棒、记号笔及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面具文化、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

2: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分析面具的设计方法、造型特点、色彩内涵和制作技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表情特征和性格特点上常用夸张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感知能力。

3了解和掌握用纸和废旧材料制作面具的方法。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有表情的面具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究面具的变化。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设计出具有新意、有艺术效果的、有性格特征的面具。

一、游戏导入

师: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叫做“木头人不许动”。老师在说完“木头人不许动”后,请你用一个此刻你最想展现的表情看着同座位,不要动,不要笑,不要露出你的大门牙。“木头人不许动!”

师:大家为什么笑呢?

师:刚刚大家表演了各种表情丰富的脸,可是只能维持一会,想把这些表情丰富的脸留下来吗?用什么办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表情的面具》。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头的好坏是整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创设轻松的教学气氛,以游戏的形式开头,既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关于表情的旧知,也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了解面具

师:你们知道面具是怎么来的吗?

师:看看这些人在干什么?

原来面具最早出现在贵州傩祭仪式中。远古时代,人们认为疾病、瘟疫和死亡是厉鬼在人体内兴妖作怪,于是就戴上比鬼怪更狰狞可恶的面具,来驱除鬼怪。他们跳起动作夸张的舞蹈,向妖魔鬼怪发起攻击,我们把它称为“傩戏”。古老的傩戏已经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师:下面我们来仔细看一下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它们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设计呢?

你们相信这样的面具能够赶走妖魔鬼怪吗?当然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鬼怪,所以傩戏和藏戏这种祭祀现在也很少见了,但面具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被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

师:不仅我们古代有面具,你们看这是来自古代非洲和古代印第安的面具,小组讨论一下,看它们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欣赏中外面具为主,运用课件、提问,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探究、总结,了解面具因不同地域、种族的差异,形成各自的体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认识表情

师:我们想要做出表情丰富的面具,你看看这些表情是随着什么变化而变化的呢?

师:我们具体来看看吧。看这张,是什么表情?五官有什么变化?

再来看看这个表情,大家一起模仿一下这种表情好吗?五官又有什么变化?

师:你觉得眼睛和嘴巴对表情的影响大吗?

师:同座位互相再做一下伤心和生气的表情,看看眼睛和嘴巴有了什么变化?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喜:眉()眼()嘴上()

怒:()眉()眼()紧咬

哀:眉()眼()嘴角()

乐:()眉()眼嘴角()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提问,引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表情如何表现,再通过模仿表情,体验加深印象,总结出表情特征,并使学生加强了解嘴巴和眼睛在表情中的作用。

四、总结做法

师:奖励大家一下,来玩个表情连连看吧。我这有四个表情面具,看看哪个是开心,哪个是生气?另外两个表情是什么样的?

你发现这四个表情面具有什么关联吗?

看一看,同样做的是脸,四个面具在制作五官时使用的材料一样吗?我们可以用生活中丰富的废旧材料,来表现变化的五官。

师:再来看看这些面具是什么样的表情,都用到了哪些废旧材料?用到了哪些方法?

师:欣赏完这么多表情丰富的面具,现在来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做成的?

(1)面具的制作材料有哪些?

(2)采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总结方法:画、剪、折、撕、卷、刻、编。

这些方法分别比较适合做哪种五官?哪种表情?

(3)面具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总结步骤:①构思脸形。

②选择表情。

③选择适当的材料表现表情。

注意思考:①如何使各部位立体?

②注意色彩的搭配。

③粘贴要牢固。

④可以将面具加上带子,戴起来比较方便。师:再来看一看这三个面具,有什么特别之处?都用的是什么材料?

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的蔬菜、水果、日用品等合适的材料来做面具,这样做出来的面具也很有意思。你还想到了哪些?师:下面请你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个有表情的面具,用绳穿起来套在头上,注重材料和方法的运用,突出表情特征。

五、化妆舞会

师:戴上你的面具,我们一起来舞蹈吧!

师:说看你最喜欢哪个面具?它成功在哪里?需要改进吗?六、上网寻找

师:看一看这些面具有什么特别?

球迷的面具是直接用颜料画在了脸上,你也可以试一试。

面具不仅可以戴在脸上,还可以反过来戴在后面,这样也很有意思。

不仅人会有面具,动物也有面具。

fans这是“学习表情”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把对表情的学习融入到了又一个学生普遍喜欢的玩具——面具中。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让学生对这个知识有所了解,然后在这个文化情境中来学习,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特别关注了这一点。本课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面具文化、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眼光,从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面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从祖国和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本课的难点在于巧妙运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前面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已经会用废旧材料制作作品,因此这节课的制作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要做好一个面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展示、观察,让学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带着发现美的眼光,用依物联想和随形联想的方法去寻找、收集身边的物品,发现它们的可利用性,即使是将被丢弃的废物,经过我们的奇思妙想与创造,也会产生奇妙的造型。学生创新的思维被打开,作品也有很多有趣之处。

10画情绪画性格10

教学内容:

本课是运用点、线、面、色进行抽象表现的绘画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点、线、面、色在特定性格、情绪中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从直觉反应到浅度思维的过渡中感知艺术,体验其内在的生命力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式、手段:

1. 游戏代入法:

2. 谈话探究法:

3. 欣赏法

教学目标:感受点、线、面、色表现的潜在意识,通过猜测、讨论、交流与启发,并结合语言与文字描述,提高辨析、审美能力。

2:尝试运用点、线、面、色等多样元素来表现抽象性格。

3感受艺术大师“精神世界”的抽象表现,体验点、线、面、色表现过程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拥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欣赏绘画作品,体验点、线、面、色的丰富变化,感受不同元素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点、线、面、色的感受与组合,个性化地表现抽象的性格。

一、感受与交流

(一)谈话导入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

师:今天的课堂

上,老

师请来了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嘉宾,(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灰太狼图片)他是谁? 师:你了解他吗?请你描述灰太狼的性格特点。

生:有点狡猾,有韧性(我还会回来的),比较温柔(对待红太狼)……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还是很了解灰太狼的。那你们了解自己吗?或者,了解身边的同学吗?请你来说说他(她)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识的艺术造型营造熟悉自然的课堂氛围,以经过艺术加工的典型性格特点,减低学生对性格特征提炼的难度,并以此唤醒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下面表述同学的性格特征做好铺垫。 (二)初步感受 抽象的性格

师:我们以一位同学为例。(每一个问题请你简单说明理由) ①选择一个你认为适合他(她)性格特征的颜色送给他(她)。(理由)

②运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色彩对比与和谐”的知识,为他(她)配一个颜色。(理由)

③加上一些符合他(她)性格的装饰线条。(理由) 师:(询问被举例的同学)他(她)这样描述你的性格,你觉得满意么?有没有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感谢所有敢于大胆表达自我见解的同学,谢谢他们的参与体验,也谢谢他们为我们揭开了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画性格。 板书课题:画性格 二、尝试与体验

(一)引导回忆 感知性格

师:“性格”是一个很奇妙的词语,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人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人们已经运用了多种方式来表现它们了,不知道你们是否留意。

师:在文学词语中,有很多描写性格的词语,你能说说吗? 生:笑里藏刀、热情似火、嫉恶如仇……

师: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连连看”。

(点击课件)①不同的色彩可以给人不同的性格联想

②不同的色调可以给人不同的性格联想

③不同的点、线、面可以给人不同的性格联想

④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不同的性格联想

设计意图:知识的游戏化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将性格的深入认知巧妙地设计到游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即满足了学生愉悦身心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发展身心的需要,使课堂焕发出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达到自由和谐的教育状态。 (二)教师示范 共同探讨

师:真想不到,性格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们邀请几位小助手一起来探讨性格的奥秘。(出示教具动画片《哆啦A 梦》中的小主人公:大雄)

教师示范:以大雄为例,用明快的黄色调表现他的积极乐观,用粉色的大小不等的圆表现他的善良,用小段的波动的线条表现他的调皮……

师:能再给老师提提意见么?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为学生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提供了很好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三)学生练习 初步尝试

师:(出示教具动画片《哆啦A 梦》中的几位小主人公:小夫、静香、胖虎、哆啦A 梦)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挑选一位作为小组的研究对象,探讨一下他(她)的性格特征,并尝试运用点、线、面、色块进行表现。学生初步练习(3分钟),师生适当点评。 三、欣赏与提高

欣赏课件与书本上图片,结合自己的作品,思考与讨论。 ①比较,同样是蓝色调,点线面的表现区别。 ②比较,纯色与灰色调的表现区别。

③比较,大师的作品与自己的作品,有收获吗? 四、创作与表现

学生再次尝试表现,可以表现自己的性格,也可以表现某种特定的性格,或者表现故事人物的性格。 五、展示与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为自己的作品取名,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点 六、拓展与延伸 1. 创作形式的多样

2. 人是有性格的,动物有吗?大自然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学会真实的情感与思想倾诉,体会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第二课时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艺术之间的关联与相通,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情绪、表现情绪。 板书:表现情绪

一、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情绪

师:情绪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主观的感受与体验,例如手舞足蹈表现的是(生:喜)的情绪;咬牙切齿表现的是(生:怒)的情绪;茶饭不思表现的是(生:忧)的情绪;痛

心疾首表现的是(生:悲)的情绪。

1. 从表情上感受情绪。

师:(点击视频)在这些卡通形象的表情上,我们可以形象地感觉到情绪的表达。结合你的认知说一说。

师:其实在我们的脸上也可以再现这些表情,传达情绪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来叙述,请一位同学根据我的叙述内容做出相应的表情,谁能大胆地尝试一下?

叙述内容:天空中我惬意地乘坐着热气球,突然热气球爆炸我跌落下来,幸好地面上有高高蓬松的稻草堆,突然发现草堆上有根长长的针正对着我,幸好我落在了针的边上……

(学生相应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抽象情绪认知的距离,为更深一步地感知情绪、表现情绪铺下前奏。

2. 从音乐中感受情绪。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性格与艺术的很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绪也不例外,拿出你们的练习纸与绘画工具,跟老师做个绘画小练习。(播放压抑、低沉的音乐)请你们认真听音乐,将你自己的感受,快速地用线条、色块表现出来。

(学生练习)

师简单小结:同学们都用线、色表现了对这段音乐的感受,有的同学用了灰色、黑色,下面再做一个小练习,命题画《有乌鸦的麦田》,要把刚才听音乐的感觉也加入其中。

(学生再次练习)

师展示2-3位同学的作品,从构图、创意、表现、融入音乐感受等方面简单评价。

3. 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情绪。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可圈可点,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画家凡·高的《有乌鸦的麦田》,从画面的笔触、色彩与景物的描绘上,谁能说说感觉到什么样的情绪?有丰收的喜悦么?

(教师点击课件,凡·高的《有乌鸦的麦田》,并配上刚才的低沉的音乐荷兰画家凡·高《有乌鸦的麦田》

生:不是,不安、动荡、压抑、恐怖……

师:同学们的感觉非常地敏锐。虽然绘有金色的麦田,却没有丰收的喜悦,相反强烈对比的色调、跳动的笔触、压抑的云层和乱飞的乌鸦无不传递出压迫、反抗和不安的情绪。

二、运用不同的造型元素表现情绪

1. 分析艺术作品中的造型元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色彩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红色让人(兴奋),蓝色让人(沉静),不同的色彩搭配,会引起不同的情趣感应。例如(教师点击课件莫奈的《睡莲》和凡·高的《向日葵》)同样是表现花,色调的选择与笔触的运用不同,传达的情绪情感也不同,你们在这两幅画上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小组讨论)

生:热情与沉静的感觉……

师:(小结)同样是表现花,色调的选择与笔触的运用不同,传达的情绪情感也不同,即使是同样的色调,不一样的纯度和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传达出的情绪也是不同的。(教师点击视频纪念凡·高《星月夜》绘画过程,与课件中米罗的《蓝色之金》)师生:欢快、愉悦、轻松的感觉(随意的圆点、明快的色调),躁动的线条、尖耸的树、漩涡状的夜空等充满了不安……

教师简单介绍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简介,强化情感认识。设计意图:直观性是美术学习活动的特点,通过分层次而典型的图片的欣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渗透性地教给了学生如何审美的方法,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也为学生运用色调、笔触、图形等元素创作奠定基础。

2. 欣赏学生作品,得到启发。

不同的构图、不同的绘画媒材、不同的表现形式等。

3. 尝试有意识地情绪表现。

作业:回忆、选择生活中的场景,结合自己所学,有意识地通过色彩、色调、笔触、构图的运用,以绘画形式表现情绪。三、作品展示与评价拓展

同学们展示作品,互相猜猜作品想表达的是什么情绪,看看和想表达的情绪是否一致。如果意见不同可以进行辩论,比较后看看谁的表达更准确。

拓展:生活中有积极的情绪,也有消极的情绪。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尝试用今天所学的方式把自己或开心、或伤心、或气愤、或后悔的情绪释放出来,还可以尝试用多种媒材与方式来表现情绪。

一、学习内容的衔接与延续

本课中第二课时的学习是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按照教材分析将课程做了系统的安排,在教师的导语中又将之前的学习积累做了交待。从第一课时中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谈话探究,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对生活中的多种艺术形式进行相关的联想表现性格,偏重于直观的感受;而在第二课时中,通过对艺术大师作品的初步认知,对细节、情景的感受,对蕴含情感的浅层体验,再回旋式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后达到情感深层体验,表现出对直观感受的理性认识。这里体现了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的衔接和教学活动纵深挖掘的延续。

二、多种感官的促进与启发

人的感知觉是整体作用下触发思维的。钱钟书在《通感》中描述:“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在本课欣赏大师作品时,充分运用音乐感染,让学生听音乐、画感受、尝体验、找共鸣,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走进美术作品的主观情绪世界。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讲授法,无疑是学生的参与互动、主观感知学习效果更为理想,也更具有生成与发展空间。

11包的世界(一)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包的世界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之一。本课从“画一画包(了解包的基本结构)——设计一款包(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设计力)——动手做包(通过把平面的包变成立体的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包不仅仅只是解决实用的问题,对其外形、色彩、材质、图案、功能等各方面都

有着不同的要求。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设计绘制一款属于自己的包,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

教学方式、手段:直观欣赏法、分步演示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

教师准备:课件、勾线笔。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

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包的世界,培养孩子初步的设计意识。2:在了解包的结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设计一款有特色的包。

3: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分析了解赏析包的世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设计出一款有新意有特点的包。

一、课前准备

收集一款自己最喜欢的包带进教室。

设计意图:从自己喜欢的包入手,孩子兴趣大增。实物的观察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上课的成败特别关键。

二、观察外形初步了解

师: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包,把它拿到你面前,好好观察一下,告诉老师,你喜欢它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指导学生从外形,色彩,结构,功能上去赏析)

总结:听了同学的介绍,老师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包的世界。那么谁来告诉我,包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包是由包身和包带组成。包身的结构是由包的正面,反面,侧面和底部这几部分组成的。(课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实物——包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这个环节很重要,为孩子以后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作业开始初步设计

师:看来我们同学对包都很了解,那好,老师给你们三分钟,看着你带来的包,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把包的外形勾勒出来。学生第一次作业用勾线笔快速勾勒包的外形。

简单的点评后总结:这些包画得再好,因为缺乏细节和色彩还是不美。怎样的包才是漂亮的呢?让我们走进包的世界去学学设计师们的一些关于包的设计。(板书:包的世界)

设计意图:第一次的学生作业,只是简单的勾勒,起到了一个初步了解的作用。

四、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针对不同的人

师:设计师拿到一款关于包的设计,他首先会考虑什么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想请你们看看,这些包都适合谁呢?

游戏:找找合适的包。

师:小朋友一下子就找到了谁该用哪个包,这说明不是所有包都适合每个人,也就是说,设计师们会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款式的包,这是设计的首要条件。

2. 针对不同的用途:师:既然是包,我们还可以再来细化一下,你看这些包在带子上也有区分。有的没有带子,有的有带子,有的是单带,还有的是双带,甚至单带双带都结合在一起了。设计师又是怎么考虑的呢?(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出发)

你们看这些包在材质上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件逐一出示皮、藤、布、木、毛等不同材质的包,设计师除了一些细节上的设计,还会在材质上进行一些变化,甚至还有些特殊材质的包,不同的材质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 针对不同的民族

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民族色彩的包。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这些包一看就跟我们平时的包不一样,带有浓浓的民族风情,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就喜欢买这些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在已是一种风尚。

4. 体现设计师理念的包:

师:你们看,这些包,有简约有复杂,有大气有典雅,从包的设计上我们看出了每个设计师的不同理念。这些包从某种意义来说,也符合了不同层次的顾客的审美。

5. 彰显个性的包

这些包在视觉上吸引着我们的视线,张扬着个性,很多人都很喜欢,特别是年轻人。你们看,这些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生:……

师:想一想设计师是怎么来设计这些包的?

生:从包的外形上来体现。

生:在生活中的某一个东西上产生联想,最后把它加上包的特质就成了一款新颖别致的包了。

师:对,这种方法就叫“移花接木法”。看看,老师是怎么来做的。(课件展示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一系列的课件展示,学生学到了具体的方法,同时也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为作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欣赏学生作品复习巩固

听了老师的介绍,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自己的包有了新的想法,你可以选择多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设计,可以张扬个性,可以体现自己的情感,可以是民族特色的,也可以从生活的实用来考虑,我想,不管是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合理地体现出你自己的理念,你就是最棒的设计师。

师:在你们动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信你们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六、学生第二次作业

可在第一次的作业上进行设计,也可舍弃重新设计。(要求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突出个性)能在旁边简单标注设计的思路和意图就更好了。

七、作业展示

把作业设计贴在展示板上,请同学上台介绍。

八、拓展知识课堂延伸

师:看看这些包,这些包可是都是小朋友根据设计图,然后学习了一些好方法,最后把平面的变成了立体的包,特别有意思,下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他们的好方法,好吗?师:下课。

本节课是包的设计系类单元的第一节课,所以尤为重要。对孩子来说,缺乏观察是他们的弱点,如果教师不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孩子们设计的包一定是缺乏细节不生动的。所以,课的开始留出了很多时间让学生来观察自己带来的包,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为以后的设计打下了基础,他们画出来的包也不再是概念化的东西,有了素材和积累才是上好课的关键。另外时间的把控也很重要,如果用水彩笔和勾线笔来画,花在涂抹颜色上的时间就不少。水粉的特性使得时间大大节约了,孩子们在细节上可以多花点时间去考虑,所以最后作业的呈现也不错。从平面包的设计到立体的制作也是一个难点,本课的成功与否对下次课的制作尤为关键。

12包的世界(二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孩子们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对包的初步感知,本节课着重让孩子把对包的认识从平面演变成立体,通过动手制作一只包来完成对包的整体认识。有一定难度,但是,特别符合中年级学生爱动手的心理,可以充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方式、手段:观察法、演示法、探究法、对比法等等。

教学目标:学会从平面设计到立体制作的过程,制作包的方法。

2:利用废旧的纸袋完成一个包的设计改造和制作。

3:体验制作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学习,掌握一些设计和制作包的技巧。

教学难点:利用废旧的纸袋,完成一个对包的设计和改造,体现创意和想象。

一、教学导入

1.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设计了一款包,无论在造型还是设计的巧妙上,都掌握得不错。我把你们的设计稿拿去给别的班同学欣赏,表扬你们是非常出色的设计师哦。结果,这一表扬啊,他们都不服气,说是最出色的设计师是他们,他们要向你们挑战,因为他们说他们的设计比你们的好,想不想看看他们的包?

生:想。

师:请同学一定要带着问题去看哦,可不能光找茬。

①为什么人家要跟我们挑战?(一定是有原因的,是什么?)

②他们的包有什么特点?(跟我们设计的包相比区别在哪里?)

③你喜欢吗?为什么?(看到喜欢的包一定要说出喜欢的理由)

2. 课件一一展示各种学生制作的包。

师:你们看,他们把包都背在身上了,说说看,他们的包跟我们上节课设计的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他们的包是用各种材料做出来的。

他们的包做得很有特点还可以背在身上展示。

他们的包我很喜欢,因为太有个性了,酷酷的。

……

师:不但你们喜欢,说实话,老师看着也很喜欢哦。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包不再是躺在纸上而是一个立体的可以背在身上的酷酷的包,多有意思啊。难怪他们要挑战,你们能接受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做出比他们的更有意思、更有个性

的包来。

设计意图:一场挑战把孩子们内心的激情点燃了,他们学习的

热情变得高涨,这一点非常可贵,从同龄孩子做的包中,孩子

们看到了许多可以拓展的可能性,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为

下面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包的世界(二)

三、教学新课

1.讲授新知

师:想一想,要做出一只有个性的包来,首先我们要做什么?

生:要做包的身体。

师:关于包身如何制作,在书上都有示意图,可以根据上面的

图示做出包身。但是,老师觉得按那个做可能要花去不少时

间,一节课恐怕时间不够,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个既环保

又省时的好方法,想知道吗?生:想师:看,我手里都是什

么?它们漂亮吗?(师出示各种废旧手提袋)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现有材料来进行包的设计,大大缩短了做

包的时间,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和制作上,也要提

示书上的包的示意图也可以学习利用,给孩子多一点选择的自

由度。

师:这是老师平时收集起来的各种纸袋和手提袋,有的有点破

了,有的有点旧,有的呢样貌不是很美。但是没关系,只要我

们有一双勤劳的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些都是直接可以做包

身的原材料,有了它可以省去我们好多时间。

设计意图:变废为宝,充分合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是新课程倡

导的理念,本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

间。师:有了包身,你们觉得接下来该做什么? 生:设计。

2.学画草图

师:对啊,一个包的设计对包最后的成功呈现有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当然,我们也不需要画得像上节课那样仔细,只需画出

一个小小草图就可以了,就像老师这样。

3. 教师示范(勾勒一张包的小草图)

师:把你的创意和想法向老师一样画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再来

实施会更有效。

我们先来看看别的同学的设计,他们的一些好想法都是值得我

们学习和借鉴的。

设计意图:这里的设计有别于第一课时的设计,小草图只是解

决孩子创意想法和能否实施的问题,不要画得多精致,大概的

想法能表达出即可,还可以及时修改进行调整。

4. 学习运用

①出示一组题材各异的纸包

师:看一看?这些包给你什么启示?(内容很广泛:动

物、风景、人物都可以是我们表现的题材)

②出示一组材质不一样的包

师:在包上除了内容可以不一样,这些包在设计上又有什么值

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呢?

生:都是在包身上用不同的材质进行装饰。

师:对呀,有了这些东西的装饰,有的包变得酷酷的,有的包

变得很新潮,还有的就变成了有装饰感的包。一点小小的改动,让刚才看着旧旧的纸袋换发出新面貌,这一点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啊。

③出示一组在袋口和拎带上有创意的包

师:这组包包在袋口和拎带上有了一些小设计,立刻让这包变得很有新意。

总结:看了他们设计的包包,我想同学们一定也学到了很多好的方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制作中去,这才是最聪明的小朋友哦。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范例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接受多种信息,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为孩子的作业成功与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想一想,你准备从那方面入手,可以先画一个小草图,不要画得多精细,只要把自己的想法用小草图勾出,画的时候还有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做起来才会有针对性。想好了吗?开始。

5. 学生作业

学生根据包型和材料自主设计小草图,教师巡回辅导,及时展示好的想法和创意。

6. 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的小草图,利用废旧的纸袋进行再创造。也可以自主设计和制作。

7. 包袋展示

师:同学们都做好了,老师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自己勇敢地背着包来展示一下,我们把最好的包选出来,跟别的班同学进行PK。把挑战进行到底好不好?

学生分组在音乐声中进行展示,评出最佳创意奖、最酷包型奖。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环境让学生尽情展示,给孩子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会更高涨。

8. 教学拓展

师:不要以为你们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纸袋上,事实上,好多包正是因为有了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变得有意思极了。

①看,这是地球包,把地球背在身上是一件多酷的事啊。

②旅行的时候,背着这款房子的包,是不是有了家的感觉?温暖又幸福。

③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款吉他造型的包,走到哪里都会吸引一路的目光哦。

④⑤这两款都是汽车包,我相信小车迷一定爱死它们了。

⑥最后这款大鲨鱼的包,我想不管谁背上它,一定酷毙了。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巧手为自己设计了一款包,我相信明天的你们会创造出更多的神奇。

设计意图:设计最终都要运用于生活,这个部分的拓展,是为了让每个孩子意识到,今天课堂上学到和运用的知识不仅仅只限这堂课,可以是未来生活中的某一部分,是真实可行的。学习艺术的最终目的,除了提高审美还有就是运用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部分的设计尤其可贵。

作为一节手工制作课其实也不简单,要有设计有制作还要有创意,这些在课堂上都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所以,如何高效地来教学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课的开始就用一场挑战来开场,很快就激起了孩子们好胜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开始教学,可以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接着,用废旧的纸袋来旧貌换新颜也是本课的亮点,有效地节约了时间,还能在一节课上出成果,实在是值得一试的好方法。对孩子来说,通过自己的亲手制作,最后能背在身上展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在展示的基础上进行包的拓展,用真实的包来告知孩子,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玩玩的,通过学习,总有一天,也能把纸袋变成实物。艺术源于生活也要运用在生活中,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能强调面面俱到,好的创意和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草图,帮助他们完成草图上的创意,解决制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

13实物的联想

教学内容:

本课是以学生生活中多种常见的物品,作为联想的契机和出发点,通过视觉接触、欣赏感悟、多维想象、创造表现等步骤,巧妙地利用实物的重组、拼凑、堆积来进行联想,创作出有趣的造型来。这不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也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教学资源。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还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引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式、手段:

1. 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 给予学生更多感悟、联想的机会,通过观察、联想、体验、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实物联想创作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及图片等。

学生准备:实物、双面胶带等。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实物联想的方法及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组合法来进行联想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艺术的角度来感受实物联想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知实物,通过对实物外形进行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挖掘蕴含其中的新形象美。

教学难点:实物联想新形象的表现,以及对新形象的评述如何更具趣味性。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文具盒与手套:同学们看看这两件物品,老师玩一玩变魔术,很快就能把它们变成一件有趣的东西来。

师:看,老师把它们变成什么呀?

生:一只大螃蟹。

师:哦,为什么你们认为这是一只螃蟹呢?

生:因为它与螃蟹很相像,也有八只脚,扁扁的身子,还挥舞着两个大钳子。

师:同学们,像这样把一些实物经过巧妙地组合变化,再加上我们的联想,使它们变成另外一种有趣而有趣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实物的联想”。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实物联想的世界,去感受一下联想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设计意图:首先从游戏导入,学生的视线一下子被实物组合后

的新形象捕捉了,教师的追问为学生思维的快速激变、意象联系提供了通道。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会到艺术创作及艺术享受就如穿衣、吃饭一样,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同时由外形相像,很容易切于联想的内核,使学生在游戏中,领略实物联想的魅力。

二、欣赏大师作品感悟实物联想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毕加索作品《牛头》)

师:在斗牛王国西班牙这个美丽的国度里,诞生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艺术家,他就是毕加索。现在你们从他的这件作品《牛头》中能发现一些什么很特别的东西吗?

生:牛头是由车龙头和车座组合而成的。

师:为什么毕加索把车龙头和车座放在一起,并给它取名叫《牛头》呢?

生:车龙头、车座组合起来很特别,与牛头很像。

师:大师真是别具慧眼呀!看来,根据外形联想,能让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起来,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东西,你是不是也有一双慧眼呢?我们来试试。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儿童对实物联想产生探索的欲望,还会极大地拉近学生与大师的距离。

三、尝试联想拓展思维

师(出示一把榔头):小小榔头一把,头上分成两个叉。摇摇又晃晃,让你想到啥?

生:牛、羊……

师:你能抓住铁锤头上分成两个叉来进行联想。真好!(教师用两个大衣夹夹住铁锤的柄,添上尾巴,装饰成一头牛)

师:羊头上也有角,不过,羊和牛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生:羊还要加上胡子。

师:好,根据你想的,加上胡子。(装饰成一头羊)

师:如果把小铁锤头上分成的两个叉联想成耳朵,它又会变成什么呢?它又有什么特征?

生:可以变成可爱的小兔,兔尾巴可以用毛笔来表现。

师:是啊,抓着特征可以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教师抓住铁锤转动角度,随即又问学生:现在,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生:啄木鸟……

教师抓住铁锤再次转动角度,接着问学生:现在,你还能联想到什么?师小结:根据实物的外形可以引发我们的联想。但同一个事物改变了所处的环境,是否也会引发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呢?让我们一同去探索吧!

设计意图:活泼清新、琅琅上口的儿歌,易于让学生接受,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展开联想做好铺垫。教师的示范应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联想到什么,更在于在联想过程中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引领学生进行多维想象。所以教师的示范既要注重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方法的丰富性与启发性。这样,示范才能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而不囿于先入为主、单一固定的模式。

四、研究分析探索规律

教师拿出一个羽毛球拍,请一位学生上前来协助表演。(教师出示卡片示意学生按内容表演,请大家进行猜测该生在干什么,同时说出羽毛球拍所变成的新形象)生作拉小提琴状,作射击状,作扫地状,作挠痒痒状。

学生猜测:拉小提琴——小提琴,射击——枪,扫地——扫帚,挠痒痒——不求人。

师:同样是一只羽毛球拍,为什么让你产生这么多的联想呢?生:人的动作发生了变化。

生:羽毛球拍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师:是啊,改变物体的方向、位置、环境都能引发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出示PPT)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表演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教师应努力克服以往以讲述为主的弊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去发现方法,揭示规律。

五、动手实践注重创新

师:我们掌握了许多实物联想的方法,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实物联想作品,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积极动脑,利用图片上实物重新组合,使它们变成另外一件有趣的东西,看谁的招儿更妙!

生欣赏作品,并进行联想创造。(出示PPT)

设计意图:作品赏析、创意挑战,更能让学生找到自信和最佳的切入视角。

师请小组讨论:欣赏完作品后,利用身边的材料,你们想做些什么?准备怎样做?请大家想一想!

设计意图:思考讨论,可以引起学生对前面欣赏体验的回忆,想的过程就是思维梳理的过程,使具体实物在学生头脑中迅速转变为一个个新形象。

动手实践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出示PPT)

作业要求:

1. 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件实物作为主体来进行联想,通过与其他实物组合、拼搭,使之变成一件有趣的事物。

2. 也可以动手把自己的构思在纸上画一画,还可以写上一段话!

作业形式:可小组合作也可单独完成。

七、拓展延伸

教师拿出水杯,打开杯盖。

师:现在它在你眼中又能变成什么呢?

生:一只小乌龟……

师:咦,这个杯盖还真像一只小乌龟呢!这让我想起大艺术家罗丹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经过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都练就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相信在今后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一定能享受到实物联想带来的快乐和惊喜。

设计意图:结课犹如画龙点睛。首尾相连、前呼后应,使学生感受到联想的无穷魅力。

反思: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营造了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师生同赏析,共创作,创作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形象,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另外我觉得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物联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示范的丰富性和启发性,不然学生制作出的作品将会千人一面。同时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作为一个欣赏

者和建议者,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自由,我想,这样学生才会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14老师和同学(一)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根据《美术课标》对中高年级段“造型·表现”的要求,学生要初步学习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1.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学习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去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结果。

2. 坚持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能用线造型写生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捕捉人物特征,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感受。

2:通过绘画实践活动,培养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用线造型写生方法描绘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线造型写生画。

一、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1.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中有很多的同学和老师,他们相貌各异,性格也不同,现在,老师这里有几张课前抓拍的同学照片,看清楚了,考察你们眼力的时候到了。你能一眼就认出他们吗?(学生回答)

2.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推断出是这些同学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原来这些同学天天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的外貌特征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认出了他们。那么外貌特征都包括什么呢?根据你们刚才的回答,老师归纳一下,外貌包括脸型、发式、五官、服饰等。

3. 师:依据这些特征我们也能很容易地认出我们的老师。你瞧:老师也来到了我们中间。今天,同学们就用手中的画笔去记录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吧。

板书课题:老师和同学

设计意图:采用“引导——发现”模式,通过游戏活动,快速、形象理解人物“特征”的重要性,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又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1. 师:老师和同学很多,怎样才能抓住他们的外貌特征表现出来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都是怎样表现的。

(1)这是用色彩表现的同学,这是老师。细细看他们,你会发现,由于年龄不同人物面部特征也有变化。同学的脸圆圆的,老师的脸长长的,当我们注意他们的脸部时,发现同学的眼睛长在脸的1/2上面一点点。而老师的眼睛长在脸上的1/2更多一些。

(2)这是用线造型方法表现的不同角度的老师和同学。这是学生,这是老师,小画家运用线的疏密、线的长短、线的轻重,抓住了老师和同学的外貌特征,表现了不同角度的人物外貌,生动、传神。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优秀作品,了解小画家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和情感神态,进一步感知如何表现人物的特点。为学生创作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选择借鉴大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

2. 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们就尝试用线造型的方法画画同学。谁愿意上来当模特。(学生回答,请两位同学上台)让我们一起观察比较他们相貌上有什么不同吧。

观察要注意方法:

(1)看脸型——常见人物脸型有以下几种——国字脸型、由字脸型等,这两位同学你们比较一下他们是哪种脸型。其他的脸型咱班还有吗?找一找。(学生回答)

(2)看五官——人的五官包括哪些?同学们摸一摸,说一说。原来每个人的五官也有很大的区别,说一说这两位同学的五官特点有啥不一样。(学生回答)五官还有基本相同的地方,哪就是五官的位置。

(3)除了五官有区别,还有发式。性别不同,发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男同学发式短短的,女同学的发式比男同学长。如果用线表现,怎样表现?请两位同学上台表现一下。(两名同学上台演示)

(4)点评作业:讲评教学生的现场作品,从外貌特征的表现、线条的运用、画面构图安排的多方面,不失时机地讲解绘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对比观察,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易于掌握特点。学生绘画演示,既形象、生动、有趣,又能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更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师:(第一次作业)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拿起手里的画笔,试着用线描造型的方法,选择前面两位同学中你最感兴趣的相貌练一练。

4. 点评作业:先请小模特自己说一说,谁表现的你你最满意,原因是什么?然后请下面同学说一说。上面的作品哪一张给你一些启发?

设计意图:采用“自学——引导”模式,通过小练笔,帮扶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解决自己在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运用不熟练到掌握方法的一个过程。

三、发展阶段自主探究

1.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初步学会了观察和表现人物的相貌特征的小方法。其实,除了发现他们有各自的相貌特征外,每个老师和同学体态和性格也各不相同。如果你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这个同学顽皮,这个同学沉稳,这个老师豪迈,这个老师温和。

这些不同的性格,小画家手中的画笔是怎样捕捉表现出来的?这个老师好像有点严肃。

这个同学你一看她看书的样子,就猜出她是一位性格活泼的同学。

2. 师:除了性格不同以外,每个人体态也不一样。这两幅画表现出了人物全身,我们称其为“全身像”。画全身像除了要抓住人物的基本外貌特点外,还要考虑头、身材、手、足等全身的关节活动的变化(颈部、腰部、肩关节、腕关节、跨关节、裸关节),同时,还要考虑全身的大致比例和平衡。

四、实践阶段能力提升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整张纸画老师和画你身边的同学,从你最喜欢的地方和最有特点的部位开始吧。要敢想、敢画,要画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作业:

(第二次作业)用绘画线造型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画一张像。可以画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注意突出老师或同学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小提示:

方法一:可以是大致画出全身后,再画脸和手的部位。至于衣服的样式,头发可以画简洁些。

方法二:还可以按照从上向下的顺序表现人物。

方法三:从局部开始刻画的绘画方法。

方法四:在绘画的过程中,当你遇到困难时,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你也可以试着从背部开始,可以不受脸部的困扰,保持手、身体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绘画表现方法,让每位参与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丰富了学生表现的内容,更突出了主题。

五、评价阶段体验成功

1. 师:对照同学的特点,认一认画的是谁,然后听一听他们对你的作品有什么意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介绍自己的作品,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绘画感受,并通过学习评价学会尊重别人的艺术成果,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2. 师:除了以上这些同学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外,其他的同学也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老师和同学,现在,请同学们上台,我们照一个班级大合影。(拍照)

设计意图: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目的是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尊、自信。

六、拓展阶段联系生活

师:同学们,表现老师和同学的绘画作品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欣赏画家和小朋友笔下精彩的画面吧。

(各种形式的作品图片展示)

师。

七、归纳总结完美课堂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不同的面孔在一起,共同过着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用你们善于观察的双眼,灵巧的双手,去发现和捕捉那美好的瞬间吧。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目的是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地观察,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老师和同学的特征。因此,在教学的引入部分,采用“引导——发现”模式,通过“眼力大比拼”游戏活动,快速、形象理解人物“特征”的重要性,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又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在过程学习的环节上,采用“自学——引导”模式,通过小练笔,帮扶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解决自己在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运用不熟练到掌握方法的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评价方式上采用全程式评价方式,及时调控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学生“双基”掌握方面出现的问题,如:特征表现程式化,线条表现不生动、缺少疏密变化,画面构图大小关系不能把握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层次的教学策略。如:现场观察两面特点较为明显的同学,现场鼓励学生示范学生作画,教师不失时机抓住现场学生范画出现的问题点评,引导学生多注意、多分析比较,并在学生第二层次作画中过程中加强薄弱知识点的指导和提升。与此同时,设计大量优秀作品图片的信息输入,也起到了示范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举一反三的方法,强化美术的“审美”功能。

15老师和同学(二)

教学内容:

本节课基于第一课时平面造型的方法表现“老师和同学”的外貌和形态特征,继续巩固观察方法,根据表现“老师和同学”的创作意图,选择媒材,采用画一画、做一做等制作方法,设计表现有特征的立体的“老师和同学”,

教师准备:PPT课件、油画棒、剪刀、立体人物教具一个、照片一张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盒子,准备常用的剪刀、双面胶、彩纸、油画棒、水彩笔、碎布头等多种辅助材料。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用“老师和同学”这个画题,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立体的人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物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各种材质的材料制作立体的老师和同学,在操作中获得美的享受、情的感染,提高设计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画和制作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增进师生了解,培养师生友谊。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制作立体的、表情丰富的“老师和同学”。

教学难点:如何在立体人物作品中抓住“老师和同学”的基本特征,并合理运用多种材料表现。

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你看是谁?(学生回答)我们一眼就看出照片上的人物是老师,老师的形象已经深深地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现在,注意看,我变一个小魔术,就能马上请画面中的老师走出来。(教师演示)出示图

片,你瞧,图片上的老师变成有立体感的了,看起来还真像从画面中走出来一样。那么,细心的同学通过你的观察,你能说出老师刚才用的什么制作方法把一张平面的图片变成有立体感的图片吗?

学生回答:撕一撕、折一折。教师板书

过渡:那么今天我们就在上节课绘画的基础上,用画一画、撕一撕、折一折、贴一贴、剪一剪的方法,合作完成一个有有立体感的老师和同学。

板书课题:老师和同学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熟悉的教师形象,以小魔术的形式,传递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知识信息,知识的感知过程自然,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起到导入课题的作用。

二、欣赏感受激发兴趣

师:立体感的作品最大的优点是能让表现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其他同学创作的立体感的老师和同学。

1. 先照着同学画下来,再卷个纸卷粘在人物的后面,这些同学都站起来了。

2. 画一个跟我们一样高的同学,用绳子和竹竿配合使用,挑起来合个影真有趣。

3. 巧妙运用纸箱和旧衣服的材质与肌理,表现了一个感人的师生场景,你看是怎样做出来的?

4. 用卡纸绘制一个半身像,后面设计一个背景,也很独特。总结:看了这些学生的作品,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知道制作立体人物的方式方法很多,不同的制作方法,产生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觉不同,开拓视野,启迪思维。

三、示范制作探究发展

1.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同学做的作品,非常有趣。你看,能发现它有趣的秘密吗?(学生回答)

秘密一:利用盒子的四面,做四个不同表情生动鲜活的同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画面。

秘密二:“他”还能转动。“他”这一转动,不仅表情在变,服装也在不断地换。(请一位同学上台感受筷子的位置)

2.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到底有什么内设机关,使这个立体的人动起来的呢?先看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有废旧纸盒,有筷子,有画笔、碎布头、彩纸等。想一想,制作时它们都用在作品的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①纸盒是做头部和身体的。

②筷子是连接身体和头部用的。

③画笔、碎布头、彩纸是画同学和装饰美化头部和衣服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层层引导中,发现制作方法,提高探究制作的兴趣。四、体验乐趣自主制作

现在,我们也来试试制作一个立体的老师和同学吧。

作业要求:同学们,让我们四人一小组互相观察,采用画、贴、剪等方法,设计一个造型可爱的、立体的、能转动起来的同学吧!1. 四人一小组互相观察,互相画一画。大体抓住同学相貌特征的同时,突出表情特点。

①请两名同学上台做表情。观察面部表情变化规律,比较一下不同的表情五官有什么变化。

②播放班级里其他同学有表情的脸。总结脸部表情特点,有平静、愤怒、微笑、悲伤等。

2. 四人一小组继续观察,互相再把身体部分画一画,再选择合适的碎布头、彩纸、毛线、等材料,运用剪、贴、缠、粘的方法进行装饰,穿上漂亮的服装,完成身体部分。

3. 把准备好的盒子,一个做头部,一个做身体,再把绘制好的同学形象贴在盒子的四周。然后,把头部和身体用筷子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表情变化特点和规律。分组、分步骤的制作有利于教师更好把握课堂的“节奏”。

五、展示交流师生共评

师(展示作品):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做的怎么样。(1)是否表现出老师和同学的外貌特征?

(2)是否合作表现出老师和同学的不同表情?

(3)装饰材料运用得是否恰到好处?

(4)是否能转动变化表情和服装?

设计意图:自评、互评、集体评,多层次的交流,学会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六、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1. 师:欣赏小朋友用其他材料创作的作品。

(1)用泥巴塑造的老师和同学。

(2)把老师和同学的形象绘制在杯子上面也很有趣。

2.。今天这堂课我们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运用多种材料,合作完成了一件有趣的、立体的老师和同学,也欣赏很多优秀的作品,每一位同学在作品的创作中体验了快乐。让我们把这种快乐的体验带到今后的学习中去吧。

《老师和同学》第二课时是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的课型,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型。这种课型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都比较强,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首先,精讲多练,保证动手时间。教师要惜时如金,妥善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制作。本节课因为制作的作品比较复杂,学生既要画,还要选用各种媒材装饰人物,同时还要用两个盒子拼拼接接,如果仅仅靠传统的教师现场演示讲解,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为了让学生看得明白,学得会,我采用分阶段演示方法。(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制作的步骤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看图观察先对表现的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今天这堂课她们需要做的是什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2)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让一名学生将作品拆一拆,组一组,其他学生观看,在学生重新组装鼓的过程中,比较难以掌握的地方和下一步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适当讲解与点评,这个环节的演示安排能较好地解决制作中的难点。

其次,巧妙处理好绘画和制作的关系。

(1)突出“画”的环节。本节课是绘画和制作相结合的课程,其中画有特征的同学仍然是本课突出的重点,学生必须静下心

仔细观察同学的外貌特征,不能放手让学生不观察随意想想表现,这样就会淡化课题所要表现的“老师和同学”的主题内容,因此,在课程第一个环节的安排上,突出了设计了“人物表情生生对画”“人物服装对画和装饰”的教学环节。一是解决本课立体人物作品本身的需要,二是观察写生人物特征的能力得到了运用和提高。与此同时,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还为下一步作品的“质”和“量”打下坚实基础。 (2)突出“合作”的有效性。由于学生个性心理、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不同,在创作水平上会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强,但见了手工材料却束手无策,乱做一气,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手工作品选材恰当,搭配合适。通过优势互补式的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差异变为一种教学资源,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实践证明情况来看,以上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16船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首先结合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了解船舶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从中体会自然、生活与艺术的密切联系;其次从视觉领域出发,从舟船的主船体、上层建筑、美饰中去看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舟船造型,感受舟船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并通过赏析、探究、梳理等教学环节,磨砺学生的看赏能力与感悟力,以期穿透纷繁的视觉形象,掌握舟船形象的生成规律与文化内涵;最后通过“造型·表现”抒发对舟船文化的认知与感受,并融入自己独到的思想与情感,发挥想象,创造富有个性的舟船形象。

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要了解舟船的起源与基本知识,分析、梳理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饰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舟船的梳理,使学生了解舟船文化,梳理舟船的造型特征与美学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舟船知识的了解,体悟舟船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与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希望通过对大量舟船图片的欣赏,品味舟船所呈现的独特魅力,体会舟船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人类文明的进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舟船的主船体、上层建筑、美饰等造型特征,探究船舶形象的生成规律,利用古文字和舟船的基本形有效指导学生的绘画创作,

一、感知与体验

1. 由甲骨文“舟”字导入,了解三千多年前舟船的形象与结构。

师:今天老师要写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古老文字,看看像什么呢?(教师画一甲骨文“舟”)从哪看出来的? (如果学生猜不出,教师就用蓝色粉笔添加几条波浪线) 师:那,这个船形的古老文字怎么读呢?

师:这样的“舟”字还有很多,老师再写几个。看看,这些“舟”字有什么不同?(角度变了、形象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师:古人造字像画画,几根线条就让我们感受到当时舟船的形象。

设计意图:从古文字中感受古人造字的形象性,并通过这种形象性了解当时舟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各个角度所呈现的舟船形象,是为后续的绘画设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2. 体会舟船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师:这还有,多吧!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几千年前人们怎么会造出这么多的“舟”字?(同座位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探讨,引发学生思考,体会舟船对于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性,这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舟船的作用与意义”更有意义,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3. 小结并点题,板书课题。

师:人类文明发源于江河湖海,船是人们在与水打交道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工具,至今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船》。

二、学习与创作

1. 从船形彩陶壶中感受独木舟的悠久历史,进一步了解古老舟船的造型特征。

师:老师很好奇,这些是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船? 师:据考古研究发现,独木舟大约在七千多年前就已出现,并且在一些出土文物中也能看到当时独木舟的影子。这是六千五百多年前的船形彩陶壶,从侧面的壶身就能感受到当时独木舟的侧面形象——船口平平、两头尖尖。(教师画一侧面独木舟)师:独木舟因为取材容易、制造简单,所以几千年过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课家乡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程序 一、交流 1.课前信息收集: 2.交流感受: a、欣赏家乡的片段。 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3.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二、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教师总结: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 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 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2.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三、创作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四、评价 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 欣赏《家乡好》。 课后通过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第1课家乡美(活动二)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欢迎来家乡做客》 2.(学生自由回答后,赏风景——品特产) 二、设计制作 1.选择旅游景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点——选画。 2.景点介绍:各小组交流资料,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丰富 各景点的知识介绍,然后整理成简单精练的文字——突 出特色。 3.品尝家乡特产和特色小吃。 4.感受家乡的节庆活动。 5.了解家乡名牌产品。 6.老师小结: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物产给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观光、投资办厂、购买物品,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家乡,喜欢家乡,你们愿意为家乡做广告宣传吗? 7.制作宣传刊:8人一组,根据家乡的特点设计并制作宣传刊。比比看。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设计奖或最佳导游奖。 8.步骤方法和要求:根据书上制作步骤图的提示,将表现家乡的画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并结合美丽的图案,合作办一期介绍家乡的宣传刊。 a、用黑色或灰色厚纸托裱作品。 b、配上简单精练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画、剪贴等方法)。 c、标题文字要美观醒目。 9.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互动 各小组在教室四周展示作品: 1.派代表按“风景、建筑、特产、人物”的顺序夸夸家乡。 a、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成立旅游咨询小组。 b、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咨询,也可邀请同学到自己小组咨询。 4.教师小结:我们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通过咨询你最想说什么话?为了明天家乡的更美好,我们该做些什么? 四、深入调查拓展思考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镇平全兴双语实验学校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李乐敏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水墨人物画》word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图1 古代壁画中的人物画图2武侠影片中的人物造型 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教师小结。 (三)访问艺术家——梁楷(笔墨大不同) 1. PPT课件:出示图1、图 2. 3. 设置问题: ( ( 教师小结:同一个画家,表现不同的人物个性, 用不同笔墨。 图1泼墨仙人图图2太白行吟图 三、示范环节 (一)小练笔 1. PPT课件出示:各类人像摄影局部。(如:发型、五官、服装、手部等等) 2. PPT课件出示问题:你能用哪些来“笔墨”表现这些人物?(或者人物的哪些部位)? 3. 学生尝试练笔,自主选择图片中的部分,尝试用笔墨技法表现。教师巡视。

注意:教师在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练笔作业,对于典型作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提问。 4. 教师提问:你有小困难吗?你有小妙招吗? 注意:教师根据练笔反馈生成的问题。适当展示问题作业,让同学们谈一谈,说一说。有其他的笔墨效果,也可以一一展示。以加深笔墨的体会,为后续学习服务。 (二)教师示范 1. PPT课件:出示各类人像摄影完整照片,学生观察。 2. 教师提问:(1)哪幅照片最吸引你? (2)希望老师示范哪个部分? 3. 教师示范:局部的表现技法。(如:脸部刻画、染色小窍门等) 注意:教师示范亦可以针对学生练笔中出现困难较多的部分来示范。 4. 教师出示:完整示范作品,学生观察。 5. PPT课件出示:水墨人物画基本过程:勾线、落墨、染色。 注意:教师说明勾线、落墨、染色三步是常规过程,但有时也不必苛求三个过程,可引导学生回忆欣赏时的干擦、没骨作品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选择教师本人,或者班级学生的照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外貌、个性等,即所谓的“意在笔先”。教师的示范,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帮助解决教学难点。 四、作业环节 (一)PPT课件出示:梯度作业菜单(作业内容)和作业要求 作业菜单: 1. 水墨人物头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2. 水墨人物半身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3. 水墨人物全身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4. 水墨群像(写生、临摹、资料改画) 注意:作业环节,可以提供学生教材以及学案资料(各种典型人物摄影和西方变形人物画作品等)。在资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生动有趣的,适合水墨表现的典型作品。 作业要求:水墨的眼光,生动的笔墨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并针对生成性问题,有针对性指导。 五、展评总结 (一)展示评价

苏教小学美术五上《第5课风景如画二》word教案

五年级美术“风景如画(二)”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风景写生”的基础上进行装饰风景画的创作练习,也就是在学生风景写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以自己写生的风景作品为素材,或结合现有图片进行想像创作,完成一幅夸张、色彩丰富的风景装饰画。在欣赏、创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得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装饰性风景画与写生画的异同,了解风景装饰画的艺术特征。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以风景写生作品或图片为素材,创作一幅夸张变形的装饰性的风景画。 3、感受装饰画的艺魅力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风景画的艺术特征,掌握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和夸张的装饰方法创作生动和谐的装饰风景画。 教学准备: 教师:风景写生画,装饰性风景画等。 学生:风景画写生,水彩,水粉颜料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一组风景写生画作品和装饰性风景作品,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说说,哪一幅作品形象更突出,色彩更丰富,画面更富有想象力。 2、揭示课题。 二、讨论比较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欣赏,研究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形象、色彩、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感受到: 在形象上,写生风景画忠实于描绘景物本身的形体结构,装饰风景画不拘泥于原有物象,多采用夸张、比较、变形的手法,强化景物的特征。 在色彩上,写生风景画多依托依照客观景物本身的色彩作画,装饰风景画不受对象本身的色彩限制,色彩多主观、浓烈、想像大胆、参差分明,多以画面色彩的和谐为目的。 在艺术手法上,写生风景画多反映客观现实,装饰风景画多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强化主观感受。 三、欣赏感受 用学到的装饰风景画知识欣赏部分艺术大师的作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欣赏民间的艺术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格;欣赏以前学生的装饰画作品,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对比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利用生活中的点线面以及和色彩的结合)(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

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喜欢哪些植物?是因为它的形状,它的色彩,还是其他原因?4、请你讲讲植物生长的几个阶段。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 第1课 我栽种的植物 (一)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描述能力。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学生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这需要学生有 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分的生活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课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介绍各种植物资料)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二)设计方案 方案1 课时:l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察。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 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利用生活中的点线面以及和色彩的结合)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试题

六年级美术知识点 2014-1-6 一、填空(25%) 1、我们在画《蔬菜》时,可以选择的几种蔬菜,也可以选的几种蔬菜来画。 2、用线描绘一个物体时,要注意线条的的变化。 3、用水粉色画画时,颜色画得些,表现力就比较。画深的地方时最好不要加,而想把颜色画浅时可以调进。这样画出的水粉画,又有。 4、制作木版画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刀痕去表现物体,是木版画特殊的语言。9、仿生学是指(仿照生物的本领而进行的科学创造)。列举几个仿生学的事例。 5、一个身材匀称的人,全身的高度相当于个头的高度,坐着时大约是个头的高度,蹲着约是个头的高度。 6、古老岩画上的人物,用进行装饰性的处理,显得很有现代感。在画人物装饰画时,我们可以利用的方法。 7、,甚至,都有助于表现人物动态。表现人物动态时,注意人体各个的变化。 8、考古学家把人类历史进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和。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萌芽于,在达到顶峰,战国以后,被所取代。是权力的标志. 二、判断10% ()1、铜是人类认识的第一种金属.中国人在6000年前就掌握了冶炼铜的技术,在长期实践中,他们认识到铜中 加锡、铅,可以增加熔点,增加硬度,易于铸造 成器,这种铜锡和铅的合金本来呈金黄色,生锈后才 呈现清绿色,所以叫青铜。 ()2、实物标识有商业、审美价值。实物标识设计时要注意和商店相吻合,有创意,还要注意色彩鲜艳,明 丽。 ()3、中国木版年画富有装饰性,和剪纸很相似,制作步骤是:制版、画稿、印制。彩色木版年画需要制作 多块版子,进行分色套印。 ()4、门神是木版年画的最早表现形式。 ()5、仿生学是指仿照生物的本领而进行的科学创造。

三、连线20% 风景徐悲鸿 《人像》黑克尔 《工人》门采尔 《画画的男孩》保罗·贺加斯《小姑娘》冷冰川 《农民》何家英 《人像》河北武强木板年画《洗头》毕加索 《一家人》齐特曼 《春耕图》克鲁杨 四、以《有趣的课间活动》为题画一幅画。45% 注意色彩搭配和构图

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美术知识点复习

精品 文档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一课《中国花鸟画》 1.中国画按表现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的题材有植物、动物、昆虫等。 2.工笔画《芙蓉锦鸡图》①作者:宋代赵佶 ②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③构图、用笔、用色 ④题款:瘦金体 3.工笔画《写生珍禽图 》①作者:黄荃 ②时代:五代 ③绘画特色:精微、逼真 4.黄荃、徐熙是五代时期杰出花鸟画家,世称“皇家富贵”和“徐熙野逸”。 5.工笔画《双喜图》①作者:崔白 ②时代:宋代 ③绘画内容:秋野景物,草树坡石 ④绘画特色:把瞬间的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墨分五彩”: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和其他色彩一样表现出丰富的层次。 7.写意画《墨竹图》①作者:宋代文同 ②内容:竹叶四面张开,生机盎然 ③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 8.写意画《墨葡萄图》①作者:明代徐渭 ②内容:水墨葡萄一枝 ③情感抒发: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 坎坷的感触 9.写意画《游鱼》①作者:清代朱耷 ②题款:八大山人 ③情感表达:墨点无多泪点多 10.写意画《丛竹图》①作者: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11.写意画《花卉册》①作者:清代恽寿平 ②绘画特色:没骨法 12.写意画《蟹篓图》作者:齐白石《墨虾》 工笔画《松龄鹤寿图》作者:陈之佛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作品欣赏:①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②《瓶花》:西班牙毕加索素描 ③《静物》:法国马蒂斯

【51页精品】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参观和旅行 课时安排:1课时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假期旅游生活的亲身经历,在回忆、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达、表现和创作欲望。 2、将纷繁的世界、新鲜的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根据自己的参观和旅游的深刻而独特印象,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方法自由大胆地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难点: 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构图方式的趣味性、独特性和合理性,用色彩和线条等手段,充分表达自己想表现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照片,图片,范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愉快的假期开始了,在假期里同学一定参观到了一些不常见到的事物,去过自己不常去的地方。 二、新授: 1、可以选择铅笔淡彩的方法来表现印象深刻的旅行(参观)的经历。(示范) 2、选择最有趣的。 3、用铅笔打草稿,注意构图。 4、在此基础上,涂上水彩或水粉颜色。 5、待色彩干后,还可以用软的黑铅笔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 1、选择你印象深刻的旅行或参观的经历,可以欣赏自己或他人的照片,相互畅谈独特的旅行或参观经历供创作参考。 2、选择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独特场景和内容。 3、在正式创作前,可以多画画小草图以进行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研究。

4 、既可以用单幅画,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 四、评析学生作品 创意是否精彩、巧妙和独特。 画面是否一目了然。 构图是否为自己的创作目的服务 教学反思:

课题妙用纸盒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总第2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变废为宝、变废为美的材料和机会,只要经过自己的想象力就能创造出奇妙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1.对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废旧纸盒进行充分利用,结合纸盒的外形和色彩自由大胆地联想,进行巧妙的构思和创作。 2. 能依物联想并通过合作,运用各类废旧材料和美工工具,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搜集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废纸盒以及各种废旧材料备用。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出示图片欣赏 2、欣赏大师作品 3、欣赏学生作品 二、新授: 1.手工操作运用方法:(切、挖、插、接、剪、贴) 2.注意事项: 使用美工刀、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把刀尖对着他人;不使用时,把刀片收进壳里,把剪刀合拢。 3.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 观察纸盒并试着组合、拼接,研究设计纸盒的造型制作大体形, 4.利用组合、拼接、粘贴等方法制作大体形制作细部 5.利用各类小纸盒或其他材料添加细部进行加工 6.采用色彩绘制或彩纸粘贴等方法对作品进行进一步加工。 三、指导学生练习: 搜集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废纸盒以及各种废旧材料备用。通过加工、粘贴、拼装做出各种造型。 可以用快干胶、胶带纸等来粘接。 利用纸盒的形状进行联想和创作,还可以适当添加其他一些材料来完善作品。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完整

教学设计 课题色彩的对比教研类型造型·表现授课(备)教师张静科目美术授课(备)时间年级五年级教学任务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能在色环上找到对 比色。 过程方法 运用色彩对比的知识进行表现,并能运用三种合适的 方法(改变面积、改变纯度、用分割线)使色彩对比 和谐。 情感态度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教学难点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色彩对比的运用与搭配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1.老师今天和同学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出示一些大家常见的字或词,例如:冷——热,暴雨——细雨……) 2.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中是常见的现象。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 3.出示两张图片,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为什么第学生游戏 观看大自然的图片 生答:对比现象。 学生第一张与第二 张对比识别。 师生互动,激发 兴趣

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中呈180度的两个颜色为对比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找一找: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从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为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看书,观察色相 环,找出相对的颜色 边说边学,自主 学习 三、思维拓展: 怎样能使对比色和谐呢? 1、改变其中一方色彩面积的大小。 2、改变一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3、用金、银、黑、白、灰等色线分隔色 块。 学生动手尝试 四、布置作业: 用对比色创作一幅作品。 要求:可以用油画棒、彩笔等绘画,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贴的方式完成。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先构思,再动手创作。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新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1册

新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11册 苏教版六年级第11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冷色调的画和暖色调的画》教案

第十二课:冷色调的画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与前一课和后一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冷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并创作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画。 冷色调的风景画就是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点。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了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所以对色调的理解不会太难,但要调出一种色调里丰富的层次变化,会有一点困难,故应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辅导。 (二)教学目标 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冷色调的基础上创作冷色调风景画。 ②画出冷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体验自然的静谧、幽深。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冷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揭示色调的概念。 ●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学生将看到的冷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欣赏书本上冷色调的范画。 (4)讨论自己的创作构思。 ●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调出了不同的冷色?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冷色调风景的感受? ●你画的冷色调风景好看吗? 第十三课:暖色调的画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前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和色调的基础上,体会暖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上一课已画了冷色调的风景画,这节课再来创作暖色调的风景画,会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会加深对画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的感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三百六十行(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 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你喜欢的职业呢? 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小组观察、讨论。 (2)小结 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的欣赏 (1)展示完成的作业,师生共赏。 第2课三百六十行(二)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工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三百六十行(二)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2、欣赏范作 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和道具,动作和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和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如果是组合人像,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 用黏土做出你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他们工作时的情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6、作业评价 第3课纸柱造型 教学目标? 情意领域: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认知领域:观察变化的柱子,了解造型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利用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尝试做一根富有变化的柱子。 教学重点: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如剪、卷、翻、刻、折等),主动地探求立体造型的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教具:范作、制作图等。?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刻刀、直尺、胶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通过范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纸柱和一个已加工变化的纸柱,要求同学在简单纸柱上依次仿作变化的部分。? ●教学新授: (1)说说变化的柱子范作中都是采用了哪些造型方法。 (2)课上可以先选择确定一个基本的柱形(可以是圆柱、三角柱、四角柱等)。 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些小图案或者是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再用剪刀、刻刀去剪刻,并尝试用从前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等)来进行翻转,卷曲某些部位,使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3)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发明出一些新的制作方法。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个变化的柱子。 (4)问还有新花样吗集思广益,逐步把原来的简单纸柱变成出乎意料的具有“豪华装饰”的纸柱。

苏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

Unit 1单元知识 单词 1.bear熊 2.forest 森林 3.there(与 be 连用)有 4.house房子 5.soup 汤 6.just right 正合适 7.room 房间 8.hard 硬的 9.soft 柔软的10.afraid 害怕的11.in front of 在前面12.her 她(宾格)13.help 救命14.beside在旁边15.between在中间16.really 真正地17.then 然后18.find 找到,发现19.their 他们的 词组 1. in the forest 在森林里 2. a beautiful house一座漂亮的房子 3. in the house 在房子里 4. hungry and thirsty 又饿又渴 5.some soup一些汤 6. on the table在餐桌上 7. too cold 太冷8. too tired 太累 9. in the room 在房间里10. too hard 太硬 11.too soft 太软12. just right 正合适 13. be afraid 害怕14. three bears三只熊 15. in front of her 在她前面16. a glass of milk 一杯牛奶 17.have a cold得了感冒18.put on your coats穿上你们的外套 19.in China 在中国20.have some cakes吃些蛋糕 21.in the kitchen 在厨房里22.in the fridge 在冰箱里 23.between the windows and the door在窗户和门之间 24.find their cousin 找到他们的表弟25.three bowls of soup 三碗汤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1818527.html,e and say 过来说27.in the glass 在玻璃杯中 28.in Western countries 在西方国家29.in the living room 在客厅里 句型 1.There is a house in the forest在.森林里有一个房子。 2.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在.桌子上有一些汤。 3.There are three bears in front of her在.她前面有三只熊。 4.This soup is too cold.这汤太冷了。 5.Goldilocks is in the forest.金发女孩在森林里。 6.What a beautiful house!=How beautiful the house is!多么漂亮的房子! 7.She is hungry and thirsty她.是又饿又渴。 8.There aren’tany cakes here.=There are no cakes here这.儿没有一些蛋糕。 9.You can have some cakes你.能吃一些蛋糕。 10.Bobby cannot(can’t) see any cakes in the fridge. 波比看不到冰箱里有蛋糕。 Unit2 单词 1.student 学生 2.show around 带参观 3.classroom教室 4.second第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宿豫区仰化中心小学 教学计划 教师:宋美美 学科:美术 班级:五(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年龄多在12岁左右,大部分都比较外向、爱说好动、好奇心强,有自己活动的小圈子。由于受外界和网络的影响多追求时尚,爱耍酷、爱攀比、爱不劳而获。并且爱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变化较大不够稳定,经常为一些小事互相争吵互不相让。自控能力较弱,意志也较薄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一定的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观察力也有所发展,能够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有目的的观察。 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增大,一方面教材内容多了难度增强,另一方面家长、教师对学生主要科目的学习要求更高更全面,对于艺术科目的学习则比较放松,并且由于接触面广视野开阔及体能的发展,其兴趣众多如轮滑、打球、跆拳道、网络游戏、网络聊天…… 同时经过四年多的美术学习,学生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绘画作业水平普遍较好,一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依然很高,但也有一部分兴趣有所转移,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我们都知道苏少版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在以上九册造型·表现领域的统计表中我们更能清楚的看到各个造型系列知识点的统一和提升,整个知识在循序渐进中程螺旋型上升的。 第十册在高年级段的突破作用比较明显,与第十一册和第九册有着密切地联系。所以在把握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中我们更应该先跳出来思考: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存在优势和不足是什么,教师又有什么可以利用的经验和要吸取的教训或要避免的问题;学习之后又要为后面的什么知识打下基础,又需要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延伸什么;在教学目标上又该是如何制定才能体现知识的上升和递进,用哪些具体的词语表述的会更准确更可测;在评价方面又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切合实际的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这样用整体解读方法来梳理教材,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我们的知识传输更加通畅和系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 1 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教学过程: 1 、欣赏: ( 1 )出示课题 ——“ 万绿丛中一点红 ” 。 ( 2 )比较 : 相同的主体 , 不一样的背景 , 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 2 、发现: ( 1 ) 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 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 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 , 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

这就是对比了 . ( 2 )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 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 3 )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 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 4 )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 、实践: ( 1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 2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 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 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教学反思: 第 2

色彩的和谐 教学过程: 1 、引导欣赏: ( 1 )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 2 ) 出示课题 ——“ 色彩的和谐 ” 。 ( 3 )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 、目标发展: ( 1 )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 —— 黄绿 —— 绿 红紫 —— 紫 —— 蓝紫 黄橙 —— 橙 —— 红橙 ( 2 )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 家居图片 B 、 生活图片 C 、 建筑图片

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①回忆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体会它带来的感受。②运用不同绘画材料来表现经历和感受。③完成一幅记忆画。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多种绘画材料,如水彩笔、水彩颜料、国画颜料、水粉颜料及相关用具。 导入:教师假以《拔虫牙》小作者的身份,生动讲述“那次”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注意故事要形象,讲述要真切。 欣赏:出示儿童画《拔虫牙》(放大图),画面与故事对照,欣赏画面是如何表现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的。 讲述与感受:指名(或同桌之间)各讲述一件自己曾经历的难忘事,体验当时感受:欣喜的、惊讶的、孤单的、热闹的等。 师生合作:以某一学生所讲述的难忘故事为容,师生板演合作一幅记忆画。注意:在合作中教师要以儿童心理和稚拙笔法经营画面,着意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到创作中来。 创作表现:在教师的创作启发下,学生各自把印象深刻的事表现成有主题的画面。注意:自由选用不同绘画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欣赏评述:同学互相赏评习作。有没有在习作胆运用了以前所学的美术知识;画面有没有感染人的地方(即表达出习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三课蔬菜(一),(二)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与蔬菜相似的颜色。 2、学习蜡笔涂色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力度。 课前准备:蜡笔、图画纸、示画、各种蔬菜。 教学过程: 1、观察与演示。 (1)请同学们观察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指导语:新鲜的蔬菜营养好,人人吃了身体棒!今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菜? (2)看图片,都有哪些菜?说说这些菜新鲜不新鲜?为什么?师幼总结:新鲜的菜水分多,

颜色鲜艳。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涂色应该有一定的力度,着色均匀。 (3)教师示,在画好的轮廓的边上涂上一圈,再在里面涂满涂浓,才是漂亮新鲜的蔬菜。 2、提出作画的创作要求。 着色均匀、掌握一定的力度。大胆表现丰富画面。 3、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的要点。 (1)画的蔬菜要大,画的品种要多。鼓励同学们大胆画各种图像。 (2)画的蔬菜要新鲜,颜色涂满,涂浓。 4、同学们自由评价同伴作品,引导说出作品的色彩是否准确,涂色是否均匀,鼓励鼓励着色均匀,有力度。 第四课买菜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欣赏图片,提高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2、通过练习说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点: (一)重点:根据图片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二)难点:怎样把买菜的场景现象的具体丰富. (三)训练点:分步仔细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录像,说说这是哪儿?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课堂指导。 1、整体观察。 仔细看图片,说说菜场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部分观察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菜场的菜很多?具体的说一说。 (2)从哪儿又能体现菜场的人很多? 3、看录像回忆上次买菜的情景 4、说说你是怎么买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