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DOC)

国际企业管理期末复习(DOC)

综合练习一(第1、2章)

二、单项选择

1、国际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 )

A.生产的国际化B.市场的国际化C.资本的国际化D.商品的国际化

2、在( )阶段,世界经济呈现出工业与农业的垂直式国际分工。

A.货币资本国际化B.商品资本国际化C.生产资本国际化D.技术资本国际化

3、在( )阶段,世界经济呈现出发达工业国之间在生产上的水平式分工与发达国家与经济落后国家的垂直式分工并存的特点。

A.货币资本国际化B.商品资本国际化C.生产资本国际化D.技术资本国际化

4、当代( )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竞争性、风险性的特点。

A.商品B.技术C.金融D.劳务

5、国际企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C.两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6、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进程是( )

A.商品贸易――资本输出――国际生产

B.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

C.商品进出口――对外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

D.商品输出――劳务输出――资本输出

7、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没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基本上生产同种产品,经营同类业务。这属于()的国际企业。

A.水平型B.垂直型C.混合型D.制造型

8、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实行专业分工,制造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但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和衔接的。这属于()的国际企业。

A.水平型B.垂直型C.混合型D.制造型

9、母公司与子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不仅跨行业,而且互相之间毫不相关,范围非常广泛。这属于()的国际企业。

A.水平型B.垂直型C.混合型D.制造型

10、下列国际企业的经营方式中,享有海外直接管理权的是( )

A.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贸易B.合同性安排

C.间接投资D.直接投资

1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 )的国际化。

A.借贷资本B.生产资本C.股票投资D.债券投资

12、垄断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海默B.尼克博克C.邓宁D.弗农

13、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海默B.尼克博克C.邓宁D.弗农

14、寡占反应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海默B.尼克博克C.邓宁D.弗农

1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海默B.尼克博克C.邓宁D.弗农

16、由国际企业跨国经营的规模经济性所形成的垄断优势,主要来自于( )

A.生产活动B.非生产活动C.管理活动D.销售活动

17、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显著特点是( )

A.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的综合

B.垄断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综合

C.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投资理论的有机结合

D.内部化理论和对外投资理论的有机结合

18、寡占反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国际企业( )投资。

A.内部性B.外部性C.进攻性D.防御性

19、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国际企业( )投资。

A.内部性B.外部性C.进攻性D.防御性

20、寡占行业中,企业应对竞争时风险最小的策略是( )

A.进攻策略B.跟进策略C.领先策略D.补缺策略

2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是( )

A.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B.企业拥有内部化优势

C.企业拥有区位优势D.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资本国际化经历的主要阶段包括( )。

A.商品资本国际化B.货币资本国际化C.劳动力资本国际化

D.生产资本国际化E.技术资本国际化

2、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商品资本国际化阶段具有()的特点。

A.世界经济呈现出工业与农业的垂直式国际分工

B.发达工业国之间在生产上的水平式分工与发达国家与经济落后国家的垂直式分工并存C.资本输出快速增长

D.自由贸易代替了原始积累时代的贸易垄断及其他超经济特权

E.产品、零件和工艺的国际性专业化生产速度加快

3、当代世界市场呈现的基本特征是( )

A.全方位开放B.多极化C.区域集团化

D.多元化E.竞争与垄断并存

4、与国内经营活动相比,国际化经营的特征主要有( )

A.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国际市场

B.通过在国外设立的经营机构来开展活动

C.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要经营方式

D.主要利用国外资源来开展国际化经营

E.企业国际化经营往往是跨行业、多角化的综合经营

5、从分工和组织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国际企业分为( )

A.资源型B.制造型C.混合型

D.水平型E.垂直型

6、下列国际企业的经营方式中,不享有海外直接管理权的是( )

A.商品的进出口贸易B.劳务的进出口贸易C.间接投资

D.直接投资E.合同性安排

7、海默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是( )

A.市场完全B.市场不完全C.区位优势

D.内部化优势E.垄断优势

8、能够使企业拥有垄断优势的市场不完全类型有( )

A.产品市场不完全B.企业规模经济不完全C.要素市场不完全

D.企业外部经济不完全E.政府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

9、下列因素中,能够构成国际企业垄断优势的因素有( )

A.规模经济优势B.资金和货币优势C.技术优势

D.产品优势E.组织管理优势

10、弗农将国际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 )

A.产品开发阶段B.产品引入阶段C.产品成熟阶段D.标准化阶段E.产品衰退阶段11、尼克博克将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为( )

A.内部性投资B.外部性投资C.寡占性投资D.进攻性投资E.防御性投资

12、寡占反应现象的成因是( )

A.寡占企业尽量扩大市场的动机B.寡占企业尽量发挥自身优势的动机

C.寡占企业尽量获取规模经济性的动机D.寡占企业尽量避免不确定性的动机

E.寡占企业尽量减少风险的动机

13、国际企业进行市场内部化的条件是( )

A.企业具有先进的管理技术B.企业具有先进的组织能力

C.企业具有垄断优势D.企业产品需要多阶段的生产过程

E.企业具有区位优势

14、所有权优势是指( )

A.创新能力B.企业规模C.劳动成本

D.管理技能E.资源禀赋

15、区位优势是指()

A.劳动成本B.企业规模C.吸引外资政策

D.市场空间分布E.市场控制能力

综合练习二(第3、4、5章)

1、在间接环境中,对企业国际经营影响最直接的是( )

A.自然环境B.政法环境C.经济环境D.技术环境

2、在经济环境的众多构成因素中,决定居民购买力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阶段B.通货膨胀C.人口数量及就业状况D.收入水平

3、国际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一般来说是( )的。

A.无法消除B.无法避免C.无法分散D.无法转移

4、下列不属于政治风险的是( )

A.本国化B.国有化C.当地化D.有偿征用

5、( )又称为成文法。

A.英美法系B.判例法C.习惯法D.大陆法系

6、东亚国家吸引外国投资最多最快的时期是在其经济发展的( )

A.起飞前夕阶段B.起飞阶段C.成熟阶段D.高消费阶段

7、21世纪企业的环境适应模式是以( )为中心的适应关系。

A.文化信息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D.自然地理

8、国际企业在最初的投资行为中,通常采用以( )为中心的环境适应模式。

A.文化信息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D.自然地理

9、国际企业最基本的全球化战略是( )

A.国际战略联盟B.对外直接投资战略C.产品出口战略D.契约协议战略

10、分包是( )的具体形式。

A.国际战略联盟B.对外直接投资战略C.产品出口战略D.契约协议战略

11、许可证贸易是( )的具体形式。

A.国际战略联盟B.对外直接投资战略C.产品出口战略D.契约协议战略

12、国际企业各种全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是( )的。

A.完全替代B.完全独立C.互补D.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13、生产经营空洞化是实施( )战略所必须应对的严峻问题。

A.许可证贸易B.特许经营C.分包D.战略联盟

14、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德鲁克B.简·霍普兰德C.安绍夫D.明茨伯格

15、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特点是( )

A.企业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B.投资者对所投资企业拥有经营控制权

C.企业在国外获取利润D.投资者对所投资企业拥有控股权

1、企业直接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 )

A.资源来源要素B.技术要素C.产业要素

D.客户要素E.经济要素

2、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将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 )

A.传统社会B.起飞前夕C.起飞阶段

D.成熟阶段E.高消费阶段

3、人口因素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决定着对企业产品的购买量B.为国际企业的促销工作提供了大量机会

C.影响着对企业产品的现实或潜在需求D.决定着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准和消费潜力

E.决定着企业能够获取的劳动力资源状况

4、英美法系又被称为( )

A.普通法B.成文法C.判例法D.习惯法E.国际法

5、从国际企业的纵向成长轨迹看,其全球化战略包括( )

A.产品出口战略B.契约协议战略

C.对外直接投资战略D.国际战略联盟E.跨国并购战略

6、契约协议战略的主要形式有( )

A.间接出口B.许可证贸易C.特许经营

D.跨国收购E.分包

7、许可证贸易的缺点在于( )

A.生产经营空洞化B.控制程度低C.自身生产能力弱化

D.培育竞争对手E.利益平衡很难达到

8、分包的缺点在于( )

A.生产经营空洞化B.控制程度低C.自身生产能力弱化

D.培育竞争对手E.利益平衡很难达到

9、分包的优点在于( )

A.降低成本B.精悍主业C.获得技术竞争优势

D.扩张市场E.控制程度高

10、国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扩张的方式主要有( )

A.创建全新企业B.购并现有企业C.特许经营

D.分包E.连锁经营

11、国际企业在海外独资新建企业的优点是( )

A.自由度大B.主动权大C.营利机会较大

D.可以利用东道国良好的基础设施E.可以享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

12、国际企业在海外独资新建企业的缺点是( )

A.总投资量大B.建设期长C.不确定性和风险大

D.灵活性小E.迅速扩大产品品种

13、国际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优点是( )

A.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国市场

B.并购与“当地化”战略相辅相成

C.并购可以从被“吃”企业的资产价值低估上获取好处

D.并购可以享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

E.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产品种类

14、国际战略联盟的形成条件是( )

A.各自具有某方面的比较优势,具有可互相利用之处

B.具有相近的战略目标

C.各自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希望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D.联盟各方都能获得联盟的协同效应

E.联盟成员都以全球市场为目标

15、当代国际战略联盟的类型主要有( )

A.研究开发战略联盟B.制造生产战略联盟C.联合销售战略联盟

D.市场开发战略联盟E.合资企业战略联盟

16、国际战略联盟的优点有( )

A.提升竞争力B.防止竞争过度C.挑战“大企业病”

D.扩张市场E.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

17、国际战略联盟的缺点有( )

A.战略目标相近的联盟成员难寻觅B.合作难度大

C.难以获得联盟的协同效应D.利益平衡很难达到

E.合作开发的技术被滥用

18、国际企业进行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选择的影响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B.成本C.收益

D.非关税壁垒E.竞争状况

19、国际企业的产品整体策略包括( )

A.直接延伸策略B.间接延伸策略C.产品适应策略D.产品创新策略E.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20、国际企业的定价整体策略包括( )

A.全球统一定价B.随行就市定价C.市场差别定价D.成本差别定价E.新产品定价

21、影响国际企业营销定价的主要因素有( )

A.成本B.市场需求C.市场竞争D.消费者偏好E.政府政策、法令及管制

22、国际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特征主要包括( )

A.非市场性B.目的性C.灵活性

D.计划性E.隐蔽性

23、国际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包括( )

A.减轻关税B.减轻所得税C.减轻预提税

D.加强竞争优势E.对付管制

24、影响国际企业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有( )

A.产品因素B.市场需求因素C.市场竞争因素

D.企业自身因素E.销售习惯因素

综合练习三(第6、7章)

1、国际企业生产系统设计指导思想的核心是( )

A.生产工艺选择B.生产程序选择

C.生产标准化与差异化的选择D.生产辅助系统选择

2、制约国际企业选择生产标准化的最大障碍是( )

A.生产成本差异B.市场容量差异

C.文化差异D.就业状况差异

3、国际企业附属厂的设计多数采用( )

A.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B.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

C.弹性制生产方式D.资本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4、国际企业在海外工厂的( )上是与国内企业工厂设计的本质相同的。

A.技术选择B.工厂规模C.设计任务D.灵活性5、工业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属于( )

A.垂直方向的技术转移B.水平方向的技术转移

C.基础研究成果的转移D.应用研究成果的转移

6、某研究所把生物遗传工程的研究成果转让给某制药公司,使之用于该企业的新药研制开发,这属于( )

A.垂直方向的技术转移B.水平方向的技术转移

C.实用研究成果的转移D.应用研究成果的转移

7、以技术许可证方式进行国际技术转让时,技术使用权限最大的是( )

A.普通使用权B.排他使用权

C.独家使用权D.交叉使用权

8、在技术许可证合同中,( )是最重要的条款。

A.有效期限B.地域范围C.使用权限D.纠纷仲裁9、与普通商品的交易不同,技术的转让是( )的转让。

A.所有权B.使用权C.占有权D.收益权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生产系统标准化设计好处的是()

A、便于控制

B、简化计划工作

C、降低生产成本

D、取得组织、人事和后勤的经济性

11、排他使用权是指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域内()

A、受证方独占使用权

B、受证方和发证方共享使用权

C、受证方和第三方共享使用权

D、仅供本地域内多家受证方使用

12、著名国际经济学家、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在研究国际技术输出动因时提出了( )

A.选择论B.周期论C.N-R制约论D.减少风险论

13、国际企业引进技术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可靠性B.适用性C.先进性D.经济性

14、对国际经营人员考评的中心内容是( )

A.态度考评B.业绩考评C.能力考评D.知识考评

1、国际企业生产标准化思想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 )

A.生产组织的简化和经济B.人事的简化和经济

C.后勤经济D.便于控制E.精简计划工作

2、国际企业实现生产标准化会遇到的障碍有( )

A.市场容量差异B.生产成本差异C.季节性工作习惯差异

D.技术工人社会地位差异E.地方民族自尊差异

3、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厂址国别选择的决定因素包括( )

A.机器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B.能源C.劳动力D.环保费用、税收和运销成本E.政府干预

4、国际技术转移的实施方式可以较笼统地分为( )

A.单纯的技术转让B.复杂的技术转让C.内部的技术转让D.外部的技术转让E.通过贸易或投资方式附带进行的技术转让

5、在许可证合同中,必须对转让技术的( )进行确认。

A.时间期限B.使用权限C.地域范围

D.寿命周期E.纠纷仲裁

6、国际技术引进在选择技术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有()

A、保密性

B、适用性

C、先进性

D、经济性

E、可靠性

7、国际技术引进的主要动因有( )

A.节约费用B.减少风险C.摆脱N-R制约D.追赶先进企业E.合理选择生产方式8、国际技术输出时须综合考虑的因素有( )

A.投资的可能性

B.投资风险与技术泄密风险的比较

C.技术寿命周期长短

D.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的成本比较

E.东道国政府政策和干预程度

9、国际企业对其技术研发活动的管理可采用( )

A.纵向结构B.平行结构C.横向结构D.层级结构E.交叉结构

10、衡量一项引进技术适用性的主要标准有( )

A.目标适用性B.原料适用性C.环境适用性

D.产品适用性E.工艺适用性

11、引进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 )

A.成本B.销售额C.利润D.商誉E.技术

12、引进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直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 )

A.利润B.成本C.技术优势D.商誉E.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13、国际企业人员的来源主要有( )

A.从母公司派驻外人员B.从东道国招聘人员C.从第三国选择人员D.从分公司选派人员E.从大学里选择人才

14、国际企业从东道国招聘人员的好处是( )

A.人事成本低B.有利于在当地建立各种关系

C.任期通常会比较长D.有利于调动当地员工积极性

E.有利于缓和东道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国有化政策压力

15、国际企业从母公司选派人员的缺点是( )

A.人事费用高B.对外派人员素质要求高C.受东道国政策法律影响D.有利于在当地建立各种关系E.外派人员常会盲目推行母公司各种做法16、国际企业从第三国选择人员的缺点是( )

A.人事费用高B.素质要求高C.受东道国政策法律影响

D.流动性大E.较难控制

17、对国际经营人员考评的内容主要有( )

A.态度考评B.业绩考评C.能力考评

D.纪律考评E.知识考评

18、对国际经营人员业绩考评的方法主要有( )

A.综合考评B.专项考评C.比较考评

D.绝对考评E.相对考评

19、对国际经营人员进行考评时的常见误差有( )

A.以偏概全B.宽大倾向C.中间化倾向

D.考评标准不合理E.考评期限太短

20、国际企业中工人参与管理的方式主要有( )

A.工人管理B.共同决策C.少数参与权

D.工作审议会E.工作丰富化

综合练习四(第8、9、10章)

1、( )是国内企业走向国际企业时在组织方面的一种过渡形式。

A.有出口部的分部组织结构B.国际事业部结构

C.自主子公司结构D.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

2、( )比较适合于从事多国性生产不久、产品标准化、技术稳定、地区公布不广的中小型国际企业。

A.自主子公司结构B.国际事业部结构

C.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D.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

3、设立财务部、营销部、生产部,各部负责各自领域内的所有国内外业务属于( )

A.全球性职能型组织结构B.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

C.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D.国际事业部结构

4、( )最适用于母公司规模不大,海外子公司数目较少且分布在邻近国家的情形。

A.有出口分部的组织结构B.母女结构

C.国际事业部结构D.全球性组织结构

5、如果企业产品多样化程度小于10%,而且国际营销比重也有限,那么应该采取( )的组织形式。

A.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B.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

C.国际事业部结构D.母女结构

6、( )适合于规模较小、产品系列不太复杂、顾客需求特征大致相同的国际企业。

A.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B.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

C.全球性职能型组织结构D.全球性矩阵型组织结构

7、国际企业的( )组织控制体制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A.本国中心型B.子公司独立型

C.多元中心型D.全球中心型

8、( )的组织控制体制是指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采用“分权式的计划与集权式的控制”。

A.本国中心型B.子公司独立型

C.多元中心型D.全球中心型

9、( )的组织控制体制是指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采用“分权式的计划与控制”。A.本国中心型B.子公司独立型

C.多元中心型D.全球中心型

10、( )的组织控制体制是指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采用“集权式的计划与控制”。A.本国中心型B.子公司独立型

C.多元中心型D.全球中心型

11、国际企业文化的首要特征是( )

A.传统性B.地域性C.民族性D.渗透性

12、跨文化沟通的主要特点是( )

A.双向性B.差异性C.复杂性D.动态性

1、国际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 )

A.出口阶段的组织结构B.分公司结构C.自主子公司结构D.国际事业部结构E.全球性组织结构

2、国际企业的全球性组织结构具体可分为( )

A.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B.全球性矩阵型组织结构

C.全球性职能型组织结构D.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E.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

3、国际企业在选择其组织结构形式时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有( )

A.企业长远发展战略B.企业经营者思想C.产品多样化程度

D.企业国际营销比重E.竞争者的组织形式

4、国际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民族性和传统性B.渗透性和变革性C.地域性

D.潜意识性E.落差性

5、影响跨文化沟通的主要因素有( )

A.感知B.种族中心主义C.关联程度D.缺乏共感E.成见

6、国际企业文化管理的步骤是( )

A.识别文化差异B.发展共感C.敏感性训练

D.区分关联文化E.建立共同经营观和公司文化

国际企业案例集

分析要求:

1、结合案例内容,结合所提的问题,结合有关理论;

2、明确提出个人观点,并就此观点充分阐明理由。

案例一:对经理的妻子应该严肃处理吗?

热炉定理是一个管理理论,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制定严密、完整、科学的惩罚制度,及时惩罚。其特点:惩罚制度本身具有严密、完整、科学和权威性,而实施过程强调无偏袒、时效性、严密性和警告性。它的理论根据更多的是X理论。

热炉定理在有些企业应用得很有成效。某合资企业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第一次实施时就遇到难题:一位中方女员工由于本人的疏忽,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按规定应该惩罚,但中方主管人员心里战战兢兢,不敢决断,因为那位女员工是外方经理的妻子!在中国文化中,人情重于原则,主管人员觉得实在难以拿经理妻子“开刀”。但如果不处罚,以后员工就不会服从——员工本来就觉得这种铁面无私的规章是摆门面的,如果真的实施起来,会得罪人的。

在人情与原则的冲突中,主管把情况汇报给经理。没想到经理对他汇报这件事感到很惊讶:“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你直接按规章办不就可以了吗?不用请示我了。”主管如释重负地走出了经理办公室。

问题:

1.你认为中方员工在服从方面有哪些特点?

中方员工在服从方面的特点为:往往从道德方面来解释他们与组织的关系,他们对组织具有精神上的义务与忠诚。在雇主与雇员之间这变成了一种责任的契约。员工啊组织看做是他们自己的,组织的成功就是他们的成功。

2.你认为那位犯了错的经理太太会服从处罚吗?为什么?

我认为那位犯了错的经理太太会服从处罚。因为如果她不接受处罚,那以后别的员工犯了错也可以不接受处罚,那经理对公司的管理就非常困难了,她如果从她先生的立场考虑,就应该接受处罚。

3.如果你是中方主管,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我会马上对那位经理太太进行处罚,因为她毕竟是犯了错,这点是非常肯定的。只要是犯了错就应该接受处罚,如果因为她是经理太太就不对她进行处罚,那其他员工会怎么想,这会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章制度不能因人而异,否则就是一张控温。

在处理完毕之后,再向经理汇报。

案例二:丰田公司:敢与竞争对手联合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关系中,出现了两大令人瞩目的趋势:一是各国经济摩擦日益激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另一是国际性合作普遍兴起,造成既竞争又协调的格局。这些现象乍一看是十分矛盾的,其实则不然,各国经济都被卷入世界经济的大潮,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共命运的基础。特别是当今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国际企业不断增多,在企业经营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到广阔的世界范围去寻找技术上或贸易上的优秀伙伴,来共同分担风险,开拓市场,参与竞争。甚至可以说,市场竞争越是激烈,国际合作越是必要。所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国际合作经营观显得尤为重要。在围绕全球市场展开激烈竞争的世界汽车制造厂商中,一再出现国际性业务合作的事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合作便是最为典型的一例。

80年代初,日美贸易呈现一边倒的局面,两国经济摩擦逐步升级。对此美国政府提出要求日本自动限制对美国市场的汽车出口。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等也把握时机,率先打入美国投资设厂,占尽优势。这些都直接威胁着丰田车在美国市场的王牌地位。因此,丰田公司考虑,要实现赢得全球汽车产量10%的战略目标,决不能放弃美国这一潜在的巨大汽车市场。丰田公司决心循序渐进,进军美国。

到美国投资设厂,面临着全新的经营环境,丰田的管理方式在美国是否行得通?公司与全美汽车工会(V AW)的关系如何协调?有许多风险是难以预料的。丰田公司为了吸取美国当地生产和诀窍,制定了先与美国有实力的汽车公司合作生产的计划。从1980年6月开始与美国福特公司商谈合作的可能性。然而,丰田公司与福特公司双方合作生产的车种始终无法达到一致的协议,最终于1981年7月终止交涉。此时,丰田公司面对着要么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要么单独打入美国的艰难选择。

但是就在当年秋季,形势出现了转机。处于困境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主动找丰田公司商议合作事宜。到1983年2月,双方达成协议,各出资50%合办新联汽车公司(NVMMI),生产丰田轿车,年产量20万辆。丰田负责制造,采用丰田的管理技术和规章制度;通用负责销售,汽车使用通用的商标出售。生产地点设在通用公司关闭的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工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世界第一汽车厂商与日本第一汽车厂商这两个汽车巨人成功的携起手来。

在弗里蒙工厂进行大规模技术更新改造期间,丰田公司把预定的340名班组长和各部门负责人,送到日本的工厂去进行为期3周的实习。实习的内容不仅限于小型车的生产技术,而且还包括质量管理、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诀窍、团体协同配合的重要性和世界闻名的“看板方式”的实施办法和效果评价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日本式经营管理的精华。

1984年12月,NVMMI完工投产,日美合作生产正式开始了。丰田公司与全美汽车工会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修订了某些在美国公司里习惯的做法。例如,把通用公司过去的约30种职务种类削减了2/3。这一措施,把单能工制度成功的转变成多能工制度,为在工厂内部实行弹性人员配置打下了基础,当某一车间或工程特别忙时,工厂或车间就可以抽调其他部门的人员去支援。这种充分发挥团体协同配合作用的现象,在过去的单能工时代是完全看不到的。使通用公司和美国其他公司惊讶的是年产20万辆汽车的弗里蒙工厂却只有255名员工。

丰田公司与通用公司这两个竞争对手,通过合办公司进行生产合作,为什么能获得如此成功?恐怕是双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感觉到需要对方的协助。通用公司对美国经营环境比较熟悉,但是却急需日本的小型车来填补市场空白和日本的管理技术来降低成本。丰田公司掌握有成功的小型产品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是却需要有人来引导它进入美国社会的文化背景——这对管理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这便是相互引发优势,即使是对手关系,也能合作成功。

丰田公司在合资经营NVMMI的基础上,于1985年7月决定,从1986年开始在美国肯塔基州乔治城郊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剑桥市独资设厂生产轿车。

问题:

1.丰田与通用两家竞争对手合资办厂的案例与“竞争是你死我活”的“原理”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

不矛盾。现今,各国经济都被卷入师姐经济的大潮,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共命运的基础。特别是当今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国际企业不断增加,在企业经营紫云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到关阔的师姐范围去寻找技术上或贸易上的优秀伙伴,来共同分担风险,开拓市场,参与竞争。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国际合作经营观显得尤为重要。丰田与通用合作,可以提升竞争力,两家共同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的范围经济,同时也扩张的

市场,防止竞争过度,挑战“大企业病”。

2.竞争对手之间能不能实现“双赢”?若能,条件是什么?

能,这就要两家企业组成国际战略联盟。国际战略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际企业间的资源共有,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其实质是以合作代替对抗,是更高级的竞争形式。形成国际战略联盟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1.各自的比较优势。联盟各方企业都具有某个方面的比较优势,具有可相互利用之处。2.相近的战略目标。3.独立的法人资格。4.长期的合作伙伴。5.联盟的协同效应。 6.面向全球的市场导向。

案例三:韩国金星会社的海外投资选择

1.韩国金星会社的当地法人的成立背景

金星会社自创建以来一直处于国内电子产业的领先地位。作为出色的成长产业,它如同顺风扬帆的航船一样,顺利地实现了企业的增长。但是,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由于产品价格跟不上成本价格的上升和由此而引起的企业经营上的压力,特别是随着消费的急剧减少,销售额的增长开始出现了刹车现象。从金星会社情况看:1979年春,由于这时期一直起着招牌作用的经营专家、韩国电子产业界的巨头朴胜澳社长因交通事故突然逝世,使金星会社处于国内外企业环境恶化且又失去最高经营领导者的内忧外患的困境。到1980年末的企业经营连续出现了高达91亿元的巨额经营赤字。

作为克服这种国内不景气的惟一突破口,金星会社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海外市场。特别是为防止开工不足、工人失业等社会问题也不能不集中力量开辟海外市场。为此金星会社开始谋求海外分社网的大幅度扩张与强化。进入1980年后,为加强这一时期曾被忽视了的对中东及对非洲的销售活动,金星会社又在科威特建立了分社,同时还把驻德国和巴拿马的现有分社升格为当地法人,以便集中力量在中东、欧洲及中南美开辟新的需求市场。

另外,从金星会社80年代的大宗产品——彩色电视机的情况看,由于这一时期PLA 及SECAM系统的特许权问题而造成出口受阻,致使电视机的出口市场只局限于美国及中南美国家的NTSC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与庞大的彩电需求市场相比,金星会社的出口量只占其1%的程度。而在输往美国市场的制品中,彩色电视机的利润率为2.5%,是属于比较好的。因此,为了扩大对美国出口,迫切需要加强驻美当地销售法人的组织网络。

此外,这一时期韩国彩电工业的发展与彩电工业国的一般发展类型不同,政府期待这一产业作为出口产业来发展。因此,政府在对彩电工业进行大量投资的同时,又继续坚持不许在国内销售的政策。

在这种状况下,金星会社为大量向美国市场出口彩电而扎扎实实的进行了战略上及措施上的准备工作。正当这时,面对美国70年代中期以来的恶性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低生产率的经济滞胀状况,来自工会、企业界的要求扩大就业,改善贸易收支之压力越来越大,美国政府突然把这一时期只适用于日本的彩电进口限制措施也用于了韩国,开始谋求保护本国产业,减少失业率的途径。这对于这一时期韩国扶持发展起来的彩电工业来讲,不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2.当地法人投资国家的选定

事业的可行性调查是在1979年之后10余次实务人员基础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于1980年末由技术人员和当地工作组(task force team)在美国当地销售法人的间接支持下,选定了投资的国家及投资的地区。在投资对象国家的选定方面,金星会社考虑到了消费市场的规模、彩色电视的播放制式、现有销售网形成程度等,把投资对象国家大体划分为北美、南美、欧洲,欧洲地区是PAL和SECAM的播放形式,南美市场则相对狭小,NTSC制式的消费市场——美国便成为了最合适的投资对象国。

金星会社在1979-1980年期间进行了基础调查后,于1980年未向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端、

人口仅有15万的恒茨比尔市派出了最后调查团,在当地法人GSEI(Gold Star Electronics Incorporated)的支持下,1984年4月,亚拉巴马州政府与金星会社社长在工厂建厂协议书上签了字,金星会社组装彩电的当地法人GSAI(Gold Star Of America Incorporated)终于诞生了。

3.投资地区的选定

金星会社把最终选定为投资国家的北美洲再按地区分别划分成朝阳地区和积雪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并按下述建厂要素分析了投资环境:①与消费了场距离;②部件的筹备;③公用设施:电力、煤气、水边;④劳动力;⑤税收制度;⑥政府的支援;⑦运输问题。

选定适合投资地区的依据:随着美国国内企业状况的恶化,美国各企业向有利地区转移的现象在1970-1977年之间表现得很突出,这样,美国人为寻找工作也开始从称之积雪地带的北部各州大量地向称之为朝阳地区的中部以南的各州转移。

80年代初,这种企业及人口的转移现象依然持续。随着美国贸易保护措施的逐步实施,贸易壁垒越来越高,作为躲避它的方法,外国纷纷通过就地投资而进入美国,而这些外国企业也呈现向有利的朝阳地区集中的倾向。

朝阳地区所给予企业的有利条件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丰富的资源和迅速成长的消费市场是前者;通过立法而在税收及福利制度等方面减少企业的负担,这是后者。其中自然的因素对企业决策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由于朝阳地区有能源资源丰富等自然上的有利条件,所以,即使积雪地区从法律上保证优于朝阳地区的企业条件,也是难以把制企业转移的。

随着企业向朝阳地区持续转移,该地区的人口也急剧增长,从而大大促进了这里的消费市场。到1980年初,这里的购买力已显示出了极大的增长。美国《推销与销售管理》杂志创刊15周年特辑上所刊载的主要城市消费市场增长调查结果也表明,1978-1983年的5年间增长最快的25个城市中有19个是朝阳地区。

投资环境及吸引投资的优惠措施如下:

税收制度。朝阳地区14个州的法人所得税税率平均为4.5%-6%,从该地区想要修改税法、制定更有利吸引企业之优惠措施的倾向来看,未来对该地区的投资不会因税收负担而出现困难,降低法人所得税而吸引企业,尔后通过增加就业来增加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通过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来增加销售税的收入,把这些收入作为法人税的替代税源,由于朝阳地区各州推行了这种税收政策,所以税收方面的投资条件可谓是相当喜人的。

劳动力状况。在朝阳地区内的各州,都有州或市的预算来支持推行所谓职业训练计划,因而可以圆满地向转移来的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种职业的劳动力。另外,由于工会组织比率较低,所以因罢工而引起的企业损失也较少。

能源费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随着企业费用构成中产业能源费用比重的逐渐增加,生产设施向能源费用较低的朝阳地区转移的倾向日益明显。

结果,金星会社因下述理由而首先选定朝阳地区为适合的投资地区。①气候温和,能源费用低廉;②人口增加率高,劳动力丰富,劳务费用低廉;③工会弱,罢工等纠纷的可能性少;④各种税率低。

把东部地区选定为适合投资地区的理由:金星会社在第一次把朝阳地区选定为投资合格地区之后,又将其划分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并在考虑到下述投资环境之后,将东部地区定为投资适宜区域。①与消费市场的距离。从生产工厂与消费市场的距离来看时,由于主要的消费市场是纽约或芝加哥等位于东部城市,所以,朝阳地区内也是东部地区在商业圈的形成方面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②技术的积累与原材料的采购。从整个产业结构来看时,由于东部工业发达,所以,在技术积累和原材料采购方面,东部地区更有利。

最终选定亚拉巴马州为适合投资地区的理由:在位于东部地区及南部地区的各州中,首

先选中了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得等为候选地区,然后又在这些州当中按运输费用、进出口费用、税金、劳动力、工资水平等投资环境要素,对亚拉巴马州、田纳西州、佐治亚州进行了分析,最终在这些州当中选中了吸引企业活动开展得最积极得亚拉巴马州恒次比尔市为最终投资地。

分析要求:

问题:

1.金星公司决策到美国投资办厂生产电视机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金星公司在决策投资办厂生产电视机前,公司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由于产品的成本上升以及社长的逝世,使金星会社处于国内外企业环境恶化且又失去最高经营领导者的内内忧外患的困境。所以,作为克服这种困境的惟一突破口,金星会社只能将注意力转向海外市场。虽然美国有着庞大的彩电需求市场,但金星会社的出口量只占其 1%。且此时,美国政府突然对韩国的彩电进口采取了限制措施,这使得金星公司的投资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为了减少风险,就必须选定正确的投资地。金星公司最终选定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端,人口公有 15 万的恒茨比尔市。它们的依据是:随着美国国内企业状况的恶化美国各企业向有利的地区转移的现象表现的很突出。为了躲避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措施,外国纷纷通过就地投资进入美国,而这些企业也呈现向有利的朝阳地区集中倾向。

这是由于政治法律环境的因素而导致的结果。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下述优点:1.气候温和,能源费用低廉;2.人口增加快,劳动力丰富,劳务费用低廉;3.工会弱,罢工等纠纷的可能性少;4.各种税率低。

2.通过此案例,若你在国外投资时,对选址的原则有什么启示?

通过此案例,若我的国外投资时:1.要先考虑到投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必须政治稳定,东道国不会影响公司的运营,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国际法律环境的影响。2.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是否优越,交通是否畅通,气候是否适宜,投资地区出现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自然资源是否丰富以及已开发的程度。3.要考虑到经济环境,投资地区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的不同,使企业进入该地区或国家可能经国际企业带来的成功机会也是不一样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人口数量及就业状况,当地的收入水平的高低。4.长期的合作伙伴。5.联盟的协同效应。6.面向全球的市场导向。

案例四:卡波特公司派出人员指南修订问题

在亲手经办了若干年的派出工作以后,理查兹作为卡波特公司的人事协调员,编写了一本派出人员指南,它包括了在国外工作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阐述了卡波特公司派出人员的宗旨。理查兹曾对指南修订过一次,但在1972年7月,他根据新出现的一些问题,认为有必要再次修订,其目的是在不损害公司管理目标的前提下使指南更加完善。

(-)公司概况

卡波特公司最早成立于1882年。当时,卡波特创立了他的第一个炭黑厂,1922年,该厂由独资企业演变成卡波特有限公司。它后来与其他两家公司合并,于1960年成立了现在的卡波特公司。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炭黑、二氧化钛、四氯化钛等。它是世界上主要的炭黑供应商。它在英国、法国、前联邦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设立了分厂。卡波特公司还从事能源生产与销售活动。公司拥有2092口油井和天然气,并通过股权安排与阿根廷共同经营248口油气井。卡波特公司的钨铬粘合金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相当大一部分。这种合金主要用于超级合金和超级合金制品、机械(如起重装置、自由冲模等)的生产。

(二)人员派出

随着卡波特公司国外业务的不断扩大,从40年代起,公司就有了人员派往国外工作的问题。到1972年,公司共有35人在海外担任职务。公司派人去海外工作是出于两个目的:

一是解决海外子公司在发展初期缺乏领导的问题。虽然公司认为海外公司应由当地管理人员负责经营,但由公司派人去工作是解决短期无合适当地人选问题的最佳方法,一旦当地经理可以担负起责任,派出人员的任务即告完成,这个过渡期一般为2~5年。二是锻炼公司管理人员。许多经理认为去海外工作一段时间是丰富自己和熟悉卡波特公司的最佳方式。因此,派出人员都是自愿的。当然,人员派出要由管理部门决定。除了本人自愿外,还要考虑他的外语水平、对传统和文化冲击的适应能力以及个人经历等。最后,管理部门还要和人事部门商量,方能做出决定。

选择做出以后,从事协调的人员就要制定出外派经理人员的财务计划。起初,这些经理人员的财务保险计划都是由他们个人完成的,但后来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原则,即1968年制定了派出人员指南。该指南虽经修改,但随着外派人员的增加,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公司日益感到重新修订它的紧迫性。

(三)出现的问题

在过去一年中,许多去国外工作和即将去国外工作的经理向理查兹反映了不少指南中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或者是指南中的不妥之处,例如:

(l)激励。李普曼是技术服务经理,他认为应该通过物质激励诱使他们接受去海外工作的委派。李普曼从波士顿被调往德克萨斯工作,他对此并不感到高兴,因为除了搬迁外,他还要①卖掉房子;②在新地方找房子;③搬运东西;④为两个孩子转学。他认为,既然在国内流动都感到缺乏动力,去海外工作的人就更是如此。

(2)生活费用。哈里森在德克萨斯州一家子公司任经理,那里的生活费用很低。因工作需要,他搬到波士顿,而那里的生活费用很高。他认为,一个人去海外工作,应保证让他在生活条件方面保持不变,而公司在这方面做得是不够的。

(3)住房。格林伍德在海外工作了2年,年薪从20000美元升到25000美元。他每年房租仍是5200美元。原来,公司付其中的1650美元,格林伍德只付3550美元,而增加年薪后,他需支付4113美元,而公司只付1087美元。他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理,因为如果在国内,并不会因增加年薪而增加租金支付。

(4)资本利得税。怀特要从波士顿到意大利工作。因为要去5年,他不得不把房子卖掉。他1962年买房子时用了42000美元,而最近估计为67000美元,但他按法律规定必须对这增值的25000美元缴纳资本利得税。他抱怨说,卡波特公司应该替他纳税。

(5)贬值。阿根廷货币大幅度贬值时,威廉在那里呆了18个月。当比索与美元的比率由4:1变成10:1时,他的房租一下子高出了原来的2.5倍。他处境困难,希望公司帮助他摆脱困境。

(6)收入平衡。公司考虑到哈波在国际贸易法领域颇有造诣,决定让他去西班牙工作。但哈波在国内不仅在卡波特公司领取薪金,而且通过投资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由于公司不对公司收入以外的收入进行补偿,因而,哈波如果去西班牙工作,势必损失严重。出于这种考虑,他拒绝了公司的指派。

(7)纳税平衡。赖鲁最近到英国工作。那里税率高于美国,虽然他的收入由公司补偿,但妻子的损失却无处补偿。这种情况已严重影响了赖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他认为公司应为此给予补助。

(8)教育。汀斯利的女儿刚刚在州立大学读完一年级,因为她父母去巴黎工作,她需支付的学费将由本州学生标准变成外州学生的标准。汀斯利当然不希望因此而增加这笔开支,而要求公司补偿两者的差额。

(四)理查兹的任务

由于来自这些雇员的压力,理查兹必须提出一个更为全面的计划,以解决这些人提出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他的做法不应使公司因此而陷入困境(指因支出太多而引起

的)。因此,解决的办法必须与总体政策保持完全一致。试问:理查兹应如何提出修订意见?

问题:

(1)案例中公司派出人员所提出的八个问题,必须由公司负责解决的是(直接填写问题的序号)1、2、5;可以由公司负责解决也可以由派出人员自己承担的是。

(2)你认为,公司对上题所列出的该由公司负责的问题应分别采取什么对策?

1:提供尽可能多的激励措施,可以为派出人员提供在孩子转学,搬运房子、买卖房子等方面提供物质激励,为他们去国外工作提供便利。2:根据工作地生活水平,给予适当生活补贴,保证派出员工的生活质量,以免影响派出员工的工作效果。5:根据实际汇率比例,给予一定的汇率补贴,解决派出员工消除因汇率波动到来的消极影响。7:给予派出员工配偶一定的税收补偿,排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及生活状况是影响派出员工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公司层面必须要解决。8:同理,也要解决派出员工子女的教育如转学成本、额外学费支付等问题,可以给予派出员工一定的子女教育补偿费,该补偿费可以以额外支付费用的一定标准适当支付。

案例五:“安利”失利中国

美国安利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直销公司,经营业绩连续多年攀高。在全球80多个国家开展直销业务。90年代初,安利进军中国,在中国设立了上海安利(中国)日用品公司。然而这一次,安利却没有取得类似在其他国家的成功。

1997年7月24日上午,上海安利(中国)日用品公司的大厅里乱成一团。刚刚还排成长龙等待退货的直销员迅速演变成“声讨”的人群,人们高声叫骂,甚至狠狠踢着退货柜的挡板,恨不得对经理拳脚相加。

人们的愤怒起因于安利公司的一则新规定:禁止中国传销员再用化妆品的空瓶退货,货品必须在剩1/2以上时才可退货。这一规定在已有38年的安利传销历史未曾有过。在此之前,安利公司的上海直销员们一直遵循着安利的国际惯例:对货品不满意,可用空瓶退货。因此,每天早上,安利的门口都排着上百人的退货队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月24日,就在这一天,安利公司突然改变了直销退货规则。后来迫于直销员们的愤怒,公司最后宣布,24日的空瓶仍可退,但须两个月后才能结算现金。

安利进军上海以来,常常遇到直销员退货的麻烦。有的直销员甚至一次扛8麻袋空瓶,一下子退回8万元。有的直销员则走街串巷回收空瓶。有个个体发廊6兄弟轮流加入直销,轮流退货,全年免费使用安利产品。安利在全球退货率为8%左右,而在上海超额甚多,每天退款多达100万元,还倒贴30万元产品。于是安利公司开始追踪调查直销员是否在进行“恶意退款”。按照安利的规矩,如果直销员恶意退货,安利有权拒绝,不支付现金。

上海人有市场的精明,但安利突如其来的规则也使安利的上海直销员们措手不及。一些直销员说,700元买一个套装加入传销,销售时做示范就要用去大半,没有1/2不给退货,岂不要亏了直销员。也有不少直销员说,直销经验告诉他们,做安利只会赚不会赔。一年一笔生意不做,也可以退回空瓶,白用700元货。至于说1/2以上才退货的规则是否合理,安利(中国)公司则予以回避。美国安利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直销公司,然而一项新规则却使其后院起火,到底是谁之过?

1997年年底中国政府禁止传销。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国内贸易局6月18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体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申请转型经营,现已获得批准。从1998

年7月起,安利(中国)将以大型生产性企业定位,并以店销经营方式(包括自开店铺、雇佣营业代表、批发零售)全面恢复经营,继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贯优质的安利产品。问题:

1、根据案例内容,分析"安利"失利中国的原因。

1)没有对中国市场及消费者心里、行为习惯进行实际分析,教条的运用国际惯例。安利公司没有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更加忽略上海人的精明,导致“恶意退款”事件,使公司退货率居高不下,致使公司利润受损。2)对国际惯例的调整突然,没有完成过渡期的平稳过度。骤然改变国际退货惯例,必然致使直销员心理上不能够接受,以致“声讨”公司,使公司形象受损。3)没有考虑到中国市场的政治风险。案例公司没有考虑到中国政府对传销的态度,致使案例公司必须转变企业定位、经营方式。

2、你认为安利在进军中国之初,是否应对其国际惯例进行调整?请说明原因。

应该对其国际管理进行调整。任何一个通则必须要考虑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这就要求公司在进入目标市场时必须对该市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市场特点,之后根据情况调整国际通用准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立足目标市场。案例中案例公司要想进军中国市场并且取得成功,就必须在调查中国市场的基础上调整国际惯例3、你认为安利在进军中国之初,应采取哪些措施来规避政治风险。

3. 你认为安利在进军中国之初,应采取哪些措施来规避政治风险。

1)向咨询公司寻求帮助,了解中国相关法律体系及条文。2)与中国本国企业进行合营,采取合作、合资的形式,赚取市场利润,规避中国政府没收,关停公司的风险。3)组织团队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宣传公司产品在质量,国际其他市场发展,消费者用户评价等多方面,争取中国政府对安利营销模式的态度转变。

案例六:中化公司的跨国经营

一个国内企业,是否能够到国外去开办企业,这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要有"核心竞争力"。作为我国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先行者之一,中化公司已有40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得中化公司具备了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基本条件。中化公司从1980年4月在日本设立第一个代表处以来,已经在2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二级机构近40个,并且根据业务需要又设立了一大批三级机构。这些机构分布在世界主要经济贸易中心、化工和石油的生产、销售中心,形成了比较广阔的网络。

中化公司海外机构的经营战略分为两个阶段:从1980年至 1987年为第一阶段,海外机构所经营的业务主要是为总公司代理进口与出口。1988年以后开始踏向第二阶段,中化公司的海外机构利用当地的优势和特点,大力开展自营业务、国际化和多功能经营,1990年这三项经营额达20多亿美元。这具体表现为下列三项大转变:

1.由进出口贸易向国际贸易转变

中化公司凭借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信誉,利用广泛的国际市场和客户关系,大胆地采用当今世界通行的各种贸易方式,进行以石油、化肥和橡胶为主的期货、转口和易货贸易。

本着"跟踪市场、建立渠道、锻炼队伍"的原则,中化公司发挥了国际信息快捷、海外机构联网的优势,开拓了以中东迪拜原油、阿曼原油、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部原油为主的持仓买卖、差价买卖、期权和套期保值等业务,同国际上的大石油公司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初步打开了期货贸易的局面。1988年期货销售额占公司营业总额的10%以上,1989年达到30亿美元,占公司营业总额的24%,大大超过国际化经营综合承包方案中这部分贸易战略设想的指标要求。

转口贸易是中化公司从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向国际贸易转变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三年来,中化公司不仅完成了政府间贸易协议项目的转口,而且开展了民间的现货转口,将外国的商品转口到其他国家。目前,转口商品的种类及地区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中化公司还大力开展易货贸易,除传统的不同品种化工品易货贸易外,还进行了原油换化肥、原油换成品油、高频点柴油换低倾点柴油、轻工品换柴油、茶叶换汽油等新开拓的国际易货贸易;还同其他外贸公司合作,共同完成了出口玉米、纺织品、重晶石、化工机械设备等,同时进口等值化肥、柴油、塑料原料等产品。

通过各种国际贸易方式的运用,中化公司改变了传统的进出口贸易旧模式,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形成了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2.商品贸易向多功能经营转变

中化公司除围绕石油、化工产品贸易外,还积极进入生产、航运、金融、服务、咨询、信息、保险、高科技、旅游等多种领域。

向生产领域投资是中化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重点。为了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公司利用贷款和自有资金在国外进行投资。中化公司利用外资在国外进行了多项大型项目的参股和投资。1988年公司购买了美国海岸公司太平洋炼油公司的一半股权,成立了太平洋炼油公司;1989年3月,中化公司利用外资在美国购买了磷矿和磷肥厂,组建了美国农化公司,为我国农业生产增加了新的磷肥资源。为了获得基本的贸易手段,中化公司还引进外资在上海外高桥、舟山、海南等地合资兴建了码头和油罐区,并在海外建立了几个独资、合资的航运公司,所经营的船队达 100多万吨,在国际航线上开展货物运输。结合国际石油贸易和航运业务的开展,中化公司以合资、合作形式举办了加油公司,在新加坡、香港、荷兰和新西兰等地开展海上和陆上加油业务。

结合国内外大中型项目的投资,中化公司还进行借贷、担保和少量外汇交易等金融的业务:开展了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设备、组织签约、负责返销、还款等业务,初步起到了组织协调的功能;为解决国内对化肥、石油物资进口零星急需,在沿海分别建立了分拨中心;为方便公司客户的出访和国内人员的出访,在国内外兴办了酒店和旅游公司;用公司积累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资料和先进的通信手段开展了贸易信息服务。国际广告公司在组织国外展出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国际信誉,在商品贸易向多功能经营转变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3.由中国的对外贸易公司向跨国公司转变

近年来,中化公司在世界主要石油化工市场上相继建立了海外机构,大力扩展了海外业务,使公司在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上开始向跨国公司转变。

目前,中化公司在国外的子公司和各类机构已达62个,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海外机构分别从事贸易、生产、金融、保险、航运、加油等业务。1989年海外企业的营业额已达到37亿美元,跨国经营已有一定的规模,其实体的结构主要是独资的当地法人,也有合资和合作形式的企业。

从跨国公司的营业实绩来看,中化公司的国外资产额、销售额、生产值、盈利额和雇员人数已经超过整个公司的25%。各海外公司作为当地的企业,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自主地进行各种贸易和投资活动,有的海外子公司成功地开展了多功能经营,不仅在海外进行实业投资,而且还回到国内搞外向型生产项目。

中化公司本部已建立起中化国际石油公司、中化国际化工品有限公司、中化塑料有限公司、中化国际仓储运输有限公司、中化国际广告展览公司、中化财务公司、国际石油化工贸易研究所等子公司和机构。已经建立了一个以总公司为核心的综合性、多功能国际化经营的集团企业。

问题:

1、分析中化公司进行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1)中化公司经过几十年的酝酿,已经具备跨国经营的条件,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完成公司的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上更加符合跨国公司盈利目标。中化公司自从跨国经营,“国外资产额、销售额、

生产值、盈利额和雇员人数已经超过整个公司的25%”,事实表明中化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非常正确。3)转变单一的进出口贸易想多方式的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中化公司改变了传统的进出口贸易旧模式,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形成了国际贸易的新格局,转口商品的种类及地区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大。4)实现公司经营功能的转变。中华公司为了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公司利用贷款和自有资金在国外进行投资,表现在和东道国进行合资、合作、或收购东道国企业等方式。2、分析中化公司进行跨国经营的主要方式。

主要方式为:1)单一进出口贸易向多种方式的国际贸易。中华公司凭借在国际市场上良好信誉,利用广泛的国际市场和客户关系,大胆地采用当今世界通行的各种贸易方式,如:以石油、化肥和橡胶为主的期货、转口和易货贸易,以完成公司从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向国际贸易转变。2)以合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国外间接投资。中华公司通过利用自有资金和部门外资在国外进行多项参股和投资,如:“1988年公司购买了美国海岸公司太平洋炼油公司的一半股权,成立了太平洋炼油公司;1989年3月,中化公司利用外资在美国购买了磷矿和磷肥厂,组建了美国农化公司。”并且中化公司还以合资、合作形式举办了加油公司,“在新加坡、香港、荷兰和新西兰等地开展海上和陆上加油业务”。

3)国外直接投资。中化公司通过引进外资在海外建立了多个独资公司,并且利用当地各种优势开展公司业务。4)跨业经营。中化公司不仅专注于自营业务,不仅局限于生产领域,还积极参与“航运、金融、服务、咨询、信息、保险、高科技、旅游等多种领域”,完成了商品贸易想多功能经营的转变,为提升中化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强力支持。

3、談談本案例对你的启示。

1)任何一个国家,若想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都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国际资源,开发国际

市场。做为我国化学工业的排头兵,中化公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因而果断地深化国际化经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一试身手,就是我国与企业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2)中化公司由对外贸易公司转化为跨国经营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应该看到,对外

贸易只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初级形式,而跨国经营则是更为完全的形式,具有更大的深度和力度。开展跨国经营活动,能够更为灵活、有效地利用国外资源、参与国际竞争,是我国大型企业在发展壮大中的必由之路。3)由商品贸易转变为多功能型经营、由进出口贸易转变为国际贸易,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企业潜力,降低经营风险,在国际经营中立于更为主动的地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