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6《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6《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6《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 )。

A.培根,夸美纽斯

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C.培根,康德

D.杜威,卢梭

2.“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3.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

A.孟禄B.杜威C.利托尔诺D.斯宾塞

4.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5.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6.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作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徐特立

7.教育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 )。

A.教育媒介

B.教育内容

C.学生和教师

D.过程与活动

8.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状

D.教育问题

9.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最早见于(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11.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二、多项选择题

1.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狄尔泰

B.梅伊曼

C.利特

D.拉伊

2.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3.下列哪些特征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 )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C.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D.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El益密切

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4.西周时期的教育的典型特征是( )。

A.学在官府B.政教合一C.以僧为师D.以吏为师

三、填空题

1.赫尔巴特的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2.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

四、判断题

1.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 )

2.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规章制度

B.思想观念

C.优秀师资

D.物资设备

3.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的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技

二、判断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2.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3.个体身心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抓关键期

D.扬长避短

4.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区

6.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成熟

E.人的主观能动性

2.学校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 )。

A.有效控制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

B.加速个体发展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E.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3.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三、判断题

1.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

2.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上,荀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

第四章教育目的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 )。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良好习惯和自主意识

C.良好个性和品德

D.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2.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洛克

3.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属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类进行改革的依据。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受教育者 D.教育手段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 )。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6.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萨特

B.孔德

C.卢梭

D.马斯洛

E.涂尔干

三、判断题

1.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

要来确定。( )

2.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5.“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 )教育理念。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

6.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社会教育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基础教育制度

7.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 B.中间型学制

C.双轨制

D.分支型学制

二、填空题

1.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三、判断题

1.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所以又叫强迫教育。( )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第六章学生、教师与师生关系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此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2.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 )。

A.专业人员

B.国家干部

C.公务人员

D.高级技术人员

3.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B.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

D.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4.教师丁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说明教师是( )。

A.组织者 B.管理者 C.研究者 D.示范者

5.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的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的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6.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7.教师职业权利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获取报酬权、管理学生权和( )。

A.管理权

B.名誉权

C.人身权

D.生命健康权

8.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

A.传道者

B.示范者

C.管理者

D.研究者

E.父母与朋友

2.我国法律规定,中小学生的身份是( )。

A.国家公民

B.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C.国家和社会的成年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E.接受教育的成年公民

三、填空题

1.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和长期性。

2.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和。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价值。

四、判断题

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

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

4.教师威信主要靠行政手段来建立。( )

5.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合法权利。( )

第七章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资源性和( )。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2.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 )。

A.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

B.师生共同参与的

C.在学校里进行的

D.学生自愿参加的

3.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团队活动

4.“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

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工作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B.课外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可以互相取代

D.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可以互相补充

第二部分课程和教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课程基本理论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C.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D.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4.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5.课程资源按存在方式区分,可以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C.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D.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6.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课程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 )三种。

A.协作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B.忠实取向、协作取向、创生取向

C.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协作取向D.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7.在课程设计模式中,“泰勒原理”在组织学习经验时提出应遵守三个准则,这三个准则是( )。

A.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B.连续性、探索性、合作性

C.探索性、顺序性、整合性

D.探索性、合作性、整合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最基本标准包括( )。

A.宏观组织与微观组织

B.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

C.逻辑顺序组织与心理顺序组织

D.直观组织与抽象组织

E.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2.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的步骤包括( )。

A.确定学生需要

B.确定教育目标

C.选择教育经验

D.组织教育内容

E.评价教育效果

三、判断题

1.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2.课程资源是物化的。( )

3.虽然教材不是课程资源,但是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设置的要求

C.课程的制定者

D.课程内容的属性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

A.以学牛为本

B.以学校为本

C.以知识为本

D.以成绩为本

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A.以学牛发展为奉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 .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6.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A.加强德育

B.发展智力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健康第一

7.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 )的课程。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8.综合实践活动是南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科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同主要有( )。

①研究性学习②信息技术教育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④劳动与技术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决的学习方法是( )。

A.接受学习

B.研究性学习

C.合作学习

D.网络化学习

10.现代学习方式主要有( )。

①自主学习②合作学习③探究学习④经验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 )。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程序教学

D.掌握学习

12.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3.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下面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4.“小明这学期的期中考试英语成绩得分在班级巾占到第20名。”此句话中运用了( )。

①形成性评价②外部评价③终结性评价④相对评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A.选修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必修课程

16.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国家、省、县三级课程管理

C.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D.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一致的是( )。

A.学习不依赖于学习者从前的经验

B.学习过程是自己对意义的理解过程

C.学习是接受知识

D.学习者在学习中必须建构自己的意义

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均衡性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3.新课程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

A.研究性学习

B.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C.信息技术教育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第八次课程改革巾倡导的学生的学习办式是( )。

A.探究学习

B.合作学习

C.自主学习

D.意义学习

5.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 )。

A.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B.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C.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

D.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

三、填空题

1.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l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在课程结构上,小学阶段以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课程为主,高中阶段以课程为主。

4.在课程结构设置上,要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

5.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是、、。

四、判断题

1.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着课程的管理、评价、监督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正统性。( )

2.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每个校内学牛必须参加的课程。( )

第二章教学基本理论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D.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教师备课时除了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还要( )。

A.阅读参考教材

B.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C.熟悉教科书

D.准备教具

3.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复式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制

4.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为( )。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持续性评价

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复习

D.考试

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

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 )。

A.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B.原则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C.综合性、指导性和灵活性

D.原则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

9.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过程,具有若干环节,其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效果

10.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B.教学目标明确,备课认真,准备充足,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严密,结构紧凑,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D.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板书规范,教态从容自如

11.《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主要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把两个及其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当遵守的要求是( )。

A.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

B.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C.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D.经常检查和批改

E.作业内容要有代表性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和批改作业

D.课外辅导

E.考核和评定学业成绩

3.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有( )。

A.演示时引导学生全神贯注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

B.把演示与讲授、谈话结合起来

C.教具的演示应适时、适当

D.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演示教具

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各种知识的教学过程。下列属于讲授法的有( )。

A.讲读

B.讲述

C.讲演

D.讲评

三、判断题

1.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

2.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 )

3.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 )

4.高考是形成性评价。( )

5.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关系。( )

第三部分德育、师德教育及班主任

第一章德育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介

C.积极的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习惯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何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

3.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能有多种开端顺序

6.实施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班会

D.少先队、共青团活动

7.思想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 )。

A.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教育

B.人生观世界观爱国主义

C.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教育

D.世界观人生观心理教育

8.一些教师针对学生做错了习题而给予他们惩罚,这种做法违背了惩罚的( )原则。

A.尊重性

B.伦理性

C.确定性

D.灵活性

9.“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个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

10.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二、判断题

1.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2.在我国小学里,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

3.对学生的奖励要尽量多用口头表扬的方式。( )

4.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

第二章师德与师德教育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用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2.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

A.师生关系就足父子关系

B.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偏爱

C.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D.教师对学生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子女一样的偏爱

3.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寝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4.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做“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5.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教师应该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其中“经师”与“人师”两个词语的说法是谁提出来的?(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林则徐D.徐特立

6.苏联的( )把“人类灵魂工程师”引用到教育界。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克鲁普斯卡娅

7.“礼仪”一词最早在我国的( )中就已出现,其含义的古今解释不尽相同。

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论语》

二、多项选择题

1.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 )。

A.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

B.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

C.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

D.使学生的品质得到质的飞跃

2.下面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正确的是( )。

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C.为人师表具有较弱的激励性

D.为人师表缺乏可操作性

3.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

A.道德义务的精神件

B.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C.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

D.道德义务的阶级性

4.教师与学生家长应保持的基本关系是( )。

A.社会地位的平等性

B.联系交往的互尊性

C.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D.学生教育上的互不干涉

三、判断题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 )

2.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果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是师德低下的表

现。( )

3.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

4.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5.中华比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教师接受完全是人之常情。( )

6.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

7.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

8.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

9.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

10.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

11.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社会促进功能。( )

四、填空题

1. 、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

3.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齐教、以身作则的人。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有、、、、、。

5.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6.对师德研究颇有见解,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身体力行,曾提出不惜“化泥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7.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作出表率,它要求教师的行为具有榜样性、律己性和内外统一性,不仅在课堂上做到言传身教,还要在理想信念、思想情感、言行举止等方面为学生作出表率;它要求教师严于律己,做学生的榜样和世人的楷模。

第三章班主任工作概述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属于班级管理模式的是( )。

A.随机管理

B.权威管理

C.定性管理

D.目标管理

2.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个别教育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

A.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课内总结和课外总结

D.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

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学术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

D.职称影响力

二、多项选择题

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E.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第四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考点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选择题)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个性倾向是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考点2. 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论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的完成教育工作;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式工作;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考点3.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考点4.心理活动的脑的神经生理机制

脑机能的物质基础——人脑的结构(以大脑为主的整个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脑机能的集中表现——反射活动

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吮吸)条件反射(信号反射)

巴普洛夫——经典性的条件反射理论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通过训练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联系起来建立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斯金纳——操作性的条件反射理论通过训练将奖赏与“随意”反应联系起来建立条件反射的。脑机能的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由条件刺激引起机体的积极反应。

抑制是反应不出现或强度减弱。

考点5.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前科学时期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荀况——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

《黄帝内经》——生理心理学的萌芽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专著。科学心理学时期

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1917年陈大齐教授在北京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考点6.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奥地利)

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性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美国)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或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反对使用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方法,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能作用,是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美国)

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认知心理学——奈瑟尔(美)皮亚杰(瑞士)

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

生理心理学——冯特(德国)

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

A.颞叶B.枕叶 C.布洛卡区D.顶叶

3.就某一问题要求被研究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4.(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二、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为,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和反馈等构成。

5.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6.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包括和。

7.又称为心理活动,简称为心理,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8.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9.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科学,研究对象应该是,研究方法是。

10.“谈梅生津”属于反射。

三、判断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

3.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

4.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

5.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

6.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

第二章认知过程

考点1.注意的概念、分类和品质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分类: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强度。优点不易使个体产生疲劳。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设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体现人的能动作用,但主体易产生疲劳。

3.有意后注意(继有意注意):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与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品质:1.注意的范围(广度):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有关,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扩大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2.注意的紧张性: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高度集中的程度,是注意的强度特征。

3.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注意在某一对象上所能保持时间的长短,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注意的这种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变化现象——注意的起伏。

知觉的双关图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对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分心),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由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所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

4.注意的分配:在进行几种活动时,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

5.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通过控制刺激物的强度、变化、对比、运动和新异性等特点,尽可能发挥其积极的组织作用,消除其消极的干扰作用。

注意演讲技巧

注意板书和课件技巧

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注意教具的使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

注意学生的听课情况

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进行教学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培养间接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并使学生理解其意义

合理地组织注意活动

关注学生身体和精神状况。

3.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引发直接兴趣

提高学生的操作活动水平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名教师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3.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注意的( )。

A.分配

B.转移

C.广度

D.稳定性

4.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称为( )。

A.知觉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注意的品质包括(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深度

三、填空题

1.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和三种。

2.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基本形式。

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擂鼓在侧而耳不闻”表明了注意的功能。

考点2.感觉的概念、感觉分类、感受性及其变化

感觉的概念: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肤)内部感觉(机体——饥饿运动平衡)

感受性:各种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受性(感觉器官感觉适宜刺激的最小的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感受阈限(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

感受性的的变化:

1.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相互作用(感觉补偿)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2.“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嗅觉现象 D.味觉现象

3.某学生缺乏颜色辨别能力,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因素造成的?( )

A.学校 B.社会 C.遗传 D.认知

二、填空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呈关系。

2.视觉是由外界物体所发生的或反射出的作用于而引起的感觉。眼睛是视觉的感觉器官。

3.感受性的高低用来度量。越大,则感受性越低。

三、判断题

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

考点3.知觉的概念、种类及基本特性

概念: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种类:空间、时间、运动

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1.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教学)

2.根据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注意从背景中突出对象,发挥言语指导的作用,加强易被忽视内容的教学,利用多种分析器的协同作用。)

考点4.观察的含义、品质及观察力的培养

含义:思维的知觉,最高级的感知觉水平,是一种为感知特定对象而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必要时需要采用一定方法的高水平的感知觉过程。

品质: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观察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好的观察品质。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点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对于一张普通的X光片照片,一般人看不出端倪,但是外科医生却可以看出病变的程度和病变的位置,这里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3.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 )。

A.一年级

B.二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二、填空题

1.小学生常常在上课铃打过之后很久才来到教室,主要是由于______知觉较差。

2.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种知觉属于______知觉。

考点5.记忆的概念和分类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概念: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三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分类:1.记忆的内容维度:动作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

2.记忆编码方式、存储时间不同: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记忆的意识维度: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注意教学安排的合理化

2.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背景

3.教授记忆策略

考点6.识记的分类和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分类:目的性无意识记、有意识记;理解性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影响因素:识记的目的性,识记材料的意义性,识记材料的数量和位置,识记时的情绪状态

考点7.遗忘的原因和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以及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

原因:衰退理论、干扰理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压抑理论、同化理论

规律:(徳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

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 )。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过目成诵”反映的是人的记忆有很高的( )。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备性

D.准确性

3.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来。这表现的是记忆缺乏( )。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备性

D.准确性

4.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识记是(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5.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印证了遗忘的( )。

A.干扰说

B.消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压抑说

6.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

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动作记忆

7.“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 )。

A.回忆

B.有意再现

C.直接再现

D.间接再现

8.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遗忘内容的百分率最大的时期是( ),因此复习要及时。

A.两天之内

B.一周

C.两周

D.一个月

9.培养小学生意义识记能力的前提是( )。

A.认真理解

B.机械重复

C.大声朗读

D.反复观察

10.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1.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二、填空题

1.记忆的基本过程由、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2. 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3.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对遗忘过程作系统研究的人是。

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环节。

三、判断题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认识过程属于( )。

A.表象 B.思维 C.记忆 D.想象

2.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阿Q这个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想象是( )。

A.无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 D.言语想象

3.下列选择不属于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的是( )。

A.创设情境B.积累表象C.从仿造到创造D.死记硬背

4.小学生想象的特点是( )。

A.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 B.想象逐渐不符合客观现实

C.想象完全符合客观现实 D.想象完全不符合客观现实

二、判断题

幻想是消极的,所以教师应该禁止学生产生幻想。( )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2.教师提出“剪刀的用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是( )。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教学提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 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则、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立法背景,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

【AAA】2018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教育者 B.教育内容 C.学习者 D.教育影响 5.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6.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 B.教师水平 C.父母培养 D.后天学习 8.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10.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D)。 A.传统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孟子 B.荀子 C.曾子 D.朱熹 1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D)。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从(A)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的。 A.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晓庄师范学校 C.农民运动讲习所 D.育才学校 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高尔顿 B.霍尔 C.华生 D.斯金纳 16.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17.下列不属于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的是(D)。 A.修订六经 B.开办私学 C.提倡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D.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1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B)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19.教学目标不包括(A)。 A.教材目标 B.课程目标 C.学科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20.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21.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A)。 A.概念不同 B.对象相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2.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课堂控制 D.课堂管理 23.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A.法人 B.监督人 C.辅导员 D.领导者 24.教师的教学风格有讨论式教学和(A)教学。 A.演讲式 B.学习式 C.探讨式 D.灌输式 25.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C)。 A.课堂规范 B.课堂管理 C.课堂气氛 D.课堂纪律 26.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D)。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学生特点 C.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D.学校的要求 27.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B)。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计划 2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C)。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C)和制度来保障”。 A.教师 B.社会 C.法治 D.道德 3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31.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32.着眼于当今教育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主旨的教育是(B)。 A.高等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特殊教育 33.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A)。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质 D.道德行为 34.“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自我”,这反映哪类智力的任务?(C) A.语言智力 B.人际智力 C.自知智力 D.认识自然的智力 35.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8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C)。 A.80 B.110 C.115 36.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年。 A.1903 B.1913 C.1914 D.1900 3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C)。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39.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教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B)。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40.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36.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年。 A.1903 B.1913 C.1914 3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C)。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39.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教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B)。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40.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46.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B)。 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 47.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动机? (B)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48.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49.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年龄是(C)。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50.动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分为细微型动作技能与(C)型动作技能。 A.连续 B.闭合 C.粗放 D.徒手 51.心理测验的信度大小一般介于多少之间?(B) A.-1与0之间 B.-1与1之间 C.0与1之间 D.0与10之间 5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53.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即进入了(A)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课程 54.在我国,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任务的单位一般是(C)。 A.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B.教育局指定的学校 C.各级教师进修学校 D.高等师范院校 5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6.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 环境 B. 遗传素质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4. 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 教育者 B. 教育内容 C. 学习者 D. 教育影响 5.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6.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 遗传素质 B. 教师水平 C. 父母培养 D. 后天学习 8.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10. 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D)。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 孟子 B. 荀子 C. 曾子 D. 朱熹

1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D)。 A. “教育学的雏形” B. 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从(A)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的。 A. 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 晓庄师范学校 C. 农民运动讲习所 D. 育才学校 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 高尔顿 B. 霍尔 C. 华生 D. 斯金纳 16.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 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 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 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17.下列不属于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的是(D)。 A. 修订六经 B. 开办私学 C. 提倡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D. 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1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B)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19.教学目标不包括(A)。 A. 教材目标 B. 课程目标 C. 学科目标 D. 课堂教学目标 20.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 A. 质量规格 B. 社会价值 C. 发展方向 D. 发展速度 21. 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A)。 A. 概念不同 B. 对象相同 C. 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 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2.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A. 课堂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课堂控制 D. 课堂管理 23.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 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 从事学习的学生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纳认为"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的,因发问而定的"。这一观点表明了教育管理学具有() A.社会性 B.双向多元性 C.权变性 D.应用性 2.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3.一支白粉笔,无论是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主要采用了想象的哪种加工方式()

A.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句话是()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7.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8.从迁移的角度看,"题海战术"最可能的理论基础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关系转换说 D.概括化理论 9.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单选题]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个体通过他人的经验产生了学习,那么就可以说他是在进行() A.顿悟学习 B.潜在学习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选择题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选择题 1、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 2、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是(C) A、掌握教育理论B、具备学科知识素养C、敬业D、良好的教育能力 3、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B)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考试用书D、教科书 4、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B)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5、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B) A、教学方法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6、班风和校风属于教学传播中的(B) A、教育传播系统B、教育传播环境C、教育传播媒体D、教育传播通道 7、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是指学生的(D) A、名誉权B、荣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8、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A ) A、榜样示范法 B、实践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指导教育法 10、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C)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1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C、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3、教学从本质是讲就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教师进行的起始环节是( A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5、中小学的“双基”教育是指(A)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1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A)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18、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进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1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导作用 2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2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D、布鲁纳

2020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六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期末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会上,主任对在这次“无监考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表扬。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2、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3、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 A.有意后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4、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逆向迁移 5、我国现行的学制是()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综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6、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 7、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个性,增进他们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 8、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9、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制约于一定社会的()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哲学、文化传统 D.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1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前提和基础是() A.以解和研究学生 B.培养和组织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 1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的阐述的教育思想是() A.审视教育 B.自然教育 C.和谐教育 D.武士教育 12、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

2020年大邑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大邑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骑车 B、运算 C、游泳 D、唱歌 【答案】B 2、有的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来取悦父母、老师或朋友,体现的是学习动机中的()。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认知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B 3、教育心里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 A、19世纪末20实际初 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答案】B 4、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l2岁 【答案】B 5、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处于()地位。 A、核心

C、从属 D、主导 【答案】D 6、幼儿园中期教育目标是指()。 A、中班的教育目标 B、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C、一周的教育目标 D、一月的教育目标 【答案】B 7、通常人们所说的态度和欣赏属于情感目标的()。 A、反应 B、接受 C、形成价值观念 D、价值体系个性化 【答案】C 8、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答案】D 9、根据一周内和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这样可以()。 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C、合理利用休闲时间 D、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答案】B 10、德育“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班杜拉 D、奥苏伯尔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

温馨提醒: 以下是某些同学对书本上的部分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大家可以看一看,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巩固知识点会有些帮助。 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育是创造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教育的政治功能 为政治培养人才 通过舆论影响政治 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文化功能: 选择 融合 传承 创新 素质教育 思想 政治 品德 心里 身体 科学知识 终身教育的特点 民主性 自主性 连贯性 形式多样性

新教师常见的三个错误 主修某一课程只能提供这么课程的全部容 教育只不过是知识的传递 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累积的过程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专业知识上 问题解决的效率上 关于洞察力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疏导性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方法: 说服法 锻炼法 陶冶法 榜样法 奖惩法 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激发: 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设置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 作业的难度适中,控制动机水平 利用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 奖惩方法,妥善维护部动机 我国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精神: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所在 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2020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十套)

2020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 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十套) 2020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2、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4、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5、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作用的过程。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7、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

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8、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9、幼儿园语言教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0、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1、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2、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13、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1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e7 w: ~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0 {7 U) }, R0 D, U8 n, Z" q' h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o, m) a$ ^8 W& |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5 m# ]6 X( t# _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m2 _( U' \9 `4 Y! q. E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0 {; x3 x7 B6 `% l) `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0 z2 y9 M; O; K3 D1 Q* l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 l4 N, N2 I, z Y e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 r*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6 u+ H' P% m3 l2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 {7 L. c$ {9 l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p1 r0 @8 t9 ?! B; b+ _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8 h2 U* B4 P [8 q/ y* E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E+ }2 K% [0 t% m s( P)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2 s% u+ i$ D7 ]4 M4 L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

2018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 环境 B. 遗传素质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4. 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 教育者 B. 教育内容 C. 学习者 D. 教育影响 5.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6.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 遗传素质 B. 教师水平 C. 父母培养 D. 后天学习 8.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10. 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D)。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 孟子 B. 荀子 C. 曾子 D. 朱熹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整理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几个方 面 1:是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判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国家义务教育的年限? 德国12 英国11年 美法加 10 日本9

德育方法:说服法,陶冶法,榜样法,锻炼法,奖惩法。 说服法要注意的有 1:说服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2:说理要注重差异和时机。 3:说服要具有趣味性。 4:教师要以诚待人。 陶冶法要注意的有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以启发和引导相结合。 榜样法要注意的 1:选好榜样。 2:设法激起学生对榜样的崇敬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锻炼法要注意的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 3:要严格要求。 对技能分类,较典型的观点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操作技能又包括言语技能和体育技能。而认知技能属于心智技能。针对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针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重视学前教育,助于早期智力开发。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改革中等教育机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使用智力测量表对智商进行测试,这种智力评价属于绝对评价。 教师节是哪年成立的?1985年。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学生申诉的范围 4:学生对教师侵犯其合法财产权利可以提出申诉。 5:学生对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利可以提出申诉。 学生申诉的程序,一般步骤是:提出申诉,受理审查,申诉的处理。成功归因理论,介个是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他认为:归因影响到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而这种归因后果影响后续行为的动机,即成就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客观题 1.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以下属于狭义教育范畴的是(B)。 A.母亲指导小孩系鞋带 B.老师在学校教学生英语 C.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国家博物馆 D.青少年崇拜明星偶像 【解析】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它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才出现的教育形式。它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 2.有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合乎他们的要求就受到奖励,否则就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B)。 A.传递 B.选择 C.交流 D.创造 【解析】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 3.战国后期我国产生了一部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至今对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的教育文献,它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说文解字》 【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述。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A)。 A.劳动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里起源说 D.经验类化说 【解析】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6.素质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获得发展,最主要的作用是开发人的潜能。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D)教育。 A.促进性 B.选拔性 C.提高性 D.发展性 【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重在发展潜能、培养个性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英国哲学家(C)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A.杜威 B.夸美纽斯 C.洛克 D.罗素 【解析】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比较大的影响。他还根据“白板说”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西周六艺教育以——为中心()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教育理念()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 5.强调“教育即生活”在中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6.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7.人的发展是指人的——发展() A.身体和心理 B.智力 C.个性 D.社会性 8.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应该() A.抓关键期 B.秩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1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技 11.学校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A物质文化B组织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或观念文化 12. 是社会需求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集中体现。 A义务教育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评价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智力劳动B体力劳动C接受劳动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主观能动性C学校教育D环境教育 15.教师根本任务是() A关心学生学习B教学C教书育人D管理学生 1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关系 A授受B相互促进C民主平等D朋友 17.当今教育改革核心是( ) A教学方法改革B课程改革C教育评价改革D教育结构改革18.以下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 A复杂性B创造性C预期性D长期性 1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 A综合课程B潜在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 20.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主体活动D文化活动 2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与批改、D.学生成绩与检查评定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及答案(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70分) ( A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 C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 C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 C E )4、“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 E )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 是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 ABC )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 A )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 ABC )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 C D )9、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 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CDE )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 法 E、实习作业法 ( BCD )11、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E、机械学习 ( ABCDE )12、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 ABCDE )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原则A、客观性 B、全面性 C、指导性 D、科学 性 E、激励性 ( ABCD)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 有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