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理学课堂笔记讲解

药理学课堂笔记讲解

药理学课堂笔记讲解
药理学课堂笔记讲解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人体生命活动中复杂而精细的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神经和体液两大系统进行调节,其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起主导和协调作用,主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对环境变化作出即时反应。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无论它们是否用来治疗CNS疾病,大多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NS的功能,产生各种各样的中枢效应,其中部分作用成为治疗作用,其余的成为不良反应。作用于CNS 的药物主要通过影响中枢突触传导的不同环节(如递质、受体、受体后的信号传导等),从而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神经环路

四、突触与信息传递

第二节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中枢神经递质包括ACh、NE、DA等,也包括P物质、阿片肽等。有人提出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神经激素(neurohormone)等概念。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导致离子通道开放并形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化学物质,其特点是传递信息快、作用强、选择性高。也是由神经元释放,其本身不具有递质活性,大多与G 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后诱发缓慢的突触前或突触后电位,不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但能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及释放后细胞的兴奋性,调制突触后细胞对递质的反应。神经调质的作用慢而持久,但范围广。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一氧化氮、花生四烯酸也是重要的神经调质。神经激素也是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神经肽类。神经激素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远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一般说来,氨基酸是递质,乙酰胆碱和单胺类既是递质,又是调质,主要视作用于何处的受体而定,而肽类少数是递质,多数是调质或神经激素。

一、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脑内神经递质。由于至今仍

未发现高灵敏度的、胎衣性的检测脑内ACh的方法,对脑内ACh的认识远落后于单胺类递质。

(一)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

脑内ACh的合成、贮存、释放、与受体相互作用及其灭活等突触传递过程与外周胆碱能神经元相同。脑内的胆碱能神经元分布上存在着两种类型:⑴句怒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⑵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较集中。

(二)脑内乙酰胆碱受体

绝大多数脑内乙酰胆碱受体是M受体,N受体仅占不到10%。脑内的M或N受体的药理特性与外周相似。M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含有7个跨膜区段。IP3和DG是它们的第二信使分子。

有关脑内N受体的药理特性和功能目前所知甚少。

(三)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

中枢ACh主要涉及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调节。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是老年性痴呆的突出症状。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大多是中枢拟胆碱药。

纹状体是人类调节锥体外系运动的最高级中枢。ACh与多巴胺两系统功能间的平衡失调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则使ACh系统功能相对过强,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相反,则出现亨廷顿(Huntington)舞蹈病的症状。主了前者可使用M受体阻断药,后者可使用M受体激动药。

二、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γ-butylamino acid,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而非均匀的分布在哺乳动物脑内,脑内约有30%左右的突触以GABA为神经递质。外周组织仅含微量GABA。

GABA受体被分为GABA A、GABA B、GABA C三型。

三、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glutamate,Glu)是CNS内主要的兴奋性递质。

四、去甲肾上腺素

五、多巴胺

(一)中枢DA神经系统及其生理功能

(二)DA受体及其亚型

主要分为D1、D2两种类型。

(三)DA受体与神经精神疾病

各种病理因素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A功能减弱均可导致帕金森病,目前临床使用的抗帕金森病药主要是根据此学说研发的,药理作用机制是补充DA 的绝对不足或应用DA受体激动药。

精神分裂症(尤其是I型)则是由中脑-边缘通路和中脑-皮层通路的D2样受体功能亢进所致,因此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大多是DA受体拮抗药。

六、5-羟色胺

5-羟色胺(5-Hydroxytrptamine,5-HT)能神经元与NE神经元的分布相似。脑内5-HT神经元主要在末梢合成5-HT,色氨酸在色氨酸羟化酶的催化下生成5-羟色氨酸,再经脱羧酶的作用成为5-HT。5-HT的突触前膜摄取转运体与NE、DA、GABA和甘氨酸的转运体属同一家族。5-HT转运体是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靶标,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的治疗机制就是抑制5-HT、DA和NE的再摄取。

脑内5-HT具有广泛的功能,参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周期、痛觉、精神情感活动和下丘脑-垂体的神经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七、组胺

八、神经肽

50年代中期已从下丘脑分离纯化出加压素和缩宫素,是最早确定的神经肽(neuropeptides)。随后相继在脑内发现了几十种神经肽,目前所知作为激素发挥作用的神经肽仅占少数部分,大多数神经肽参与突触信息传递。发挥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

CNS功能虽然非常复杂,但就其功能水平而言,不外乎兴奋和抑制。因此可以将作用于CNS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即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药。从整体水平上来看,中枢神经兴奋时,其兴奋性自弱到强表现为欣快、失眠、不安、幻觉、妄想、躁狂、惊厥等;中枢抑制则表现为镇静、抑郁、睡眠、昏迷等。进化程度

高的脑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高,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又比兴奋功能敏感,易受药物影响。延髓的生命中枢则较稳定,只有在极度抑制状态时才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停止。药物可对中枢某种特殊功能产生选择性作用,如镇痛、抗精神病、解热等。

绝大多数中枢药物的作用方式是影响突触化学传递的某一环节,引起相应的功能变化,如影响递质的生成、贮存、释放和灭活过程,激动或阻断受体等。

尚有少数药物只一般的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或膜稳定性。药物的效应除随剂量增加作用加强外,还表现为作用范围的扩大。这类药物无竞争性拮抗药或特效解毒药,此类药物亦称非特异性作用的药物,例如全身麻醉药等。

作用于CNS药物的作用方式与作用于传出神经的药物相似,也按其对递质和受体的作用进行分类。

第十三章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aesthetics)简称全麻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可逆性的引起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和反射消失的药物。临床用于消除疼痛和松弛骨骼肌,辅助进行外科手术。全身麻醉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第一节吸入性麻醉药

吸入性麻醉药(inhalational anaesthetics)是一类发挥性的液体或气体类药物。前者如乙醚、氟烷、异氟烷、恩氟烷等,后者如氧化亚氮。由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麻醉深度可通过对吸入气体中的药物浓度(分压)的调节加以控制,并可来年许维持,满足手术的需要。

【吸入麻醉分期】

1. 第一期镇痛期

2. 第二期兴奋期

第一期、第二期合称为诱导期

3. 外科麻醉期

【作用机制】至今未能完全阐明。早期的类脂质学说认为,全麻药脂溶性较高,能溶入神经细胞膜脂质层,引起细胞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全麻药也易进入细胞内,与细胞的类脂质结合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干扰整个神经细胞的功能,抑制神经细胞除极或影响其递质的释放,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的抑制,从而引起全身麻醉。这一学说的依据是神经细胞(特别是细胞膜)的类脂质丰富,而全麻药的麻醉强度与其脂溶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近的研究证明,全麻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特异性的作用靶点,它们主要是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蛋白。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受体GABA A组成神经元膜上的Cl—通道,绝大多数的全麻药都可与GABA A受体上的一些特殊为点结合,GABA A受体对GABA的敏感性,增加Cl—通道的开放,引起神经细胞膜的超级化,产生中枢抑制作用。如果用点突变的方法删除GABA A受体的某些氨基酸序列则可以取消全麻药对Cl—通道的作用,从而取消其中枢抑制作用。

乙醚、氟烷、异氟烷、恩氟烷氧化亚氮

常用的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aesthetics)有硫喷妥钠、氯胺酮等。

硫喷妥钠: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脂溶性高,静脉注射后几秒钟即可进入脑组织。麻醉作用迅速,无兴奋期。但由于此药物在体内迅速再分布,从脑组织转运到肌肉和脂肪等组织,因而作用维持时间短,脑中的半衰期仅5分钟。临床主要用于诱导麻醉、基础麻醉和脓肿的切开引流。

对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支气管患者禁用。

氯胺酮(ketamine)为中枢兴奋性氨基酸递质NMDA(N-甲基门冬氨酸)受体的特异性阻断药,,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同时又能兴奋脑干及边缘系统。引起意识模糊、短暂性记忆确失及满意的镇痛效果,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常伴有梦幻、肌张力增加、血压上升。此状态又称分离麻醉。

第三节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以上麻醉药物或其他辅助药物,以达到完善的手术中和手术后镇定痛及满意的外科手术条件。目前各种全麻药单独使用都不够理想。为克服其不足,常采用联合用药或辅助其他药物即复合麻醉。

1. 麻醉前给药(premedication)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应用的药物。

2. 基础麻醉(basal anaesthesia)进入手术室之前给予大剂量催眠药。

3. 诱导麻醉(induction of anaesthesia)应用诱导期短的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使迅速进入麻醉期,避免诱导期的不良反应。

4. 合用肌松药

5. 低温麻醉(hypothermal anaesthesia) 合用氯丙嗪

6. 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

7. 神经安定镇痛术(neuroleptanalgesia)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简称局麻药,是一类以适当的浓度应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本类药物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的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可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同时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

【构效关系】常用局麻药在化学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即芳香胺、中间链和胺基团。中间链是由两个以上碳原子组成的酯类或酰胺类。根据中间链的结构,可将常用局麻药分为两类:第一为酯类,属于这一类药物有普鲁卡因、丁卡因等。第二类为酰胺类,属于这一类的药物有利多卡因等。

【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1. 局麻作用局麻药可作用于神经,提高产生神经动作电位所需的阈电位,控制动作电位去极化上升的速度,延长动作电位的不应期,甚至使神经细胞丧失兴奋性及传导性。局麻药的作用与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径大小及神经组织的解剖特点有关。一般规律是神经末梢、神经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对局麻药最为敏感,细神经纤维比粗神经纤维更易被阻断,对无脊髓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低浓度时可显效,对有髓鞘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则需高浓度才能产生作用。

2. 作用机制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神经受刺激时引起膜通透性的改变,产生Na+内流和K+外流。局麻药的作用是阻止这种通透性的改变,使Na+在其作用期间内不能进入细胞。局麻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电压门控性Na+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使传导阻滞,产生局麻作用。本类药物以非解离型(B)进入神经细胞内,以解离型(BH+)作用在神经细胞膜的内表面,与Na+通道的一种或多种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产生Na+通道阻断作用。因此,目前认为,局麻药具亲脂性、非解离型是透入细胞的必要条件,而透入神经后必须转变为解离型带正电的阳离子才能发挥作用。不同局麻药的解离型/非解离型的比例各不相同,例如盐酸普鲁卡因只有2.5%转化为非解离型,而利多卡因则为25%。所以局麻药的解离速率、解离常数(P K a)及体液pH与局麻作用密切相关。局麻药的作用又具有频率和电压依赖性。频率依赖性即使用依赖性(use-dependence),在静息状态及静息膜电位增加的情况下,局麻药的作用较弱,增加电刺激频率则使其局

麻作用明显加强,这可能是由于在细胞内解离型的局麻药只有在Na+通道处于开放状态才能进入其结合位点而产生Na+通道阻断作用。除阻断Na+通道外,局麻药还能与细胞膜蛋白结合阻断K+通道,产生这会总作用常需高浓度,对静息膜电位无明显和持续性影响。

【常用局麻药】

1. 普鲁卡因(procaine),又名奴佛卡因(novocaine)毒性较小,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本药属短效类局麻药,亲脂性低,对奶牛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本药过敏者可用利多卡因代替。

2. 利多卡因(lidocaine)又名赛罗卡因(xylocaine),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局麻药。相同浓度下与普鲁卡因相比,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大等特点,同时无扩张血管及对组织几乎没有刺激性。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属酰胺类,在肝脏被微粒体酶水解失活,但代谢较慢,半衰期为1.5h,此药反复应用后可产生快速耐受性,增加浓度可增加相应毒性反应。中毒来势凶猛,应注意合理用药。本药也可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局部麻醉方法】

1. 表面麻醉(surface anaesthesia)是将穿透性强的局麻药根据需要涂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末梢麻醉。用于眼、鼻等。常用丁卡因。

2.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

3. 传导麻醉

4. 蛛网膜下腔麻醉

5. 硬膜外麻醉

【吸收作用及不良反应】

1. 吸收作用局麻药从用药部位吸收后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的全身作用,实际上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2. 变态反应

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是一类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达到环节过度兴奋和引起近生理性睡眠的药物。镇静催眠药因所使用的剂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小剂量可引起安静和嗜睡状态,表现为镇静作用,随着剂量加大,依次出现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本类药物中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具有明显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第一节苯二氮卓类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Z)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为1,4苯并二氮卓,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有20多种,本节只讨论临床应用较多的几种:地西泮(安定)、氟西泮(氟安定)、氯氮卓、奥沙西泮和三唑仑。按照各药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苯二氮卓类可分为长、中、短效几种类型。

长效:地西泮、氟西泮

中效:氯氮卓、奥沙西

短效:三唑仑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抗焦虑作用小剂量对人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作用发生快而确实,能显著改善患者恐惧、紧张、忧虑、不安、激动和烦躁等焦虑症状。地西泮的抗焦虑作用选择性高,对各种原因导致的焦虑均有效,且可产生暂时记忆缺失,麻醉前给药,可环节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增加其安全性,使患者对手术中的不良刺激在手术后不复记忆。这些作用优于吗啡和氯丙嗪。临床也常用心脏电击复律前给药,多用地西泮静脉注射。

2. 镇静催眠作用随着剂量家大,出现镇静催眠作用。对人的镇静作用温和,能缩短诱导睡眠时间,提高觉醒阈,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持续时间。苯二氮卓类可诱导各类的患者入睡。

3. 抗惊厥、抗癫痫作用有抗惊厥作用,其中地西泮和三唑仑的作用尤为明显,临床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和药物中毒性惊厥。地西泮注射目前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对于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则以硝西泮和氯硝西泮疗效较好。

4.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类药物对去大脑僵直有明显的

肌肉松弛作用。对人类大脑损伤所致肌肉僵直有明显的肌肉松弛作用。

【作用机制】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对苯二氮卓具有高度亲和力、立体特异性和可饱和性的结合位点。而且大多数苯二氮卓药物与苯二氮卓结合位点的亲和力和它们的药理效应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表明它们的中枢作用与苯二氮卓结合位点有关。放射自显影试验证明,苯二氮卓结合位点的分布以皮质最为密,其次为边缘系统和中脑,再次为脑干和脊髓,提示苯二氮卓结合位点的脑内定位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致。深入研究还发现,苯二氮卓结合位点的分布状况与中枢抑制性递质 -氨基丁酸(GABA)的GABA A受体的分布一致。电生理实验证明,苯二氮卓类脑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抑制效应,还能增强GABA与GABA A受体相结合的作用。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主要在肝药酶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多数的代谢产物具有与母体药物相似的活性,而其半衰期更长。苯二氮卓类及其代谢产物最终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活。

【不良反应】头昏、山水、嗜睡、乏力,尤其是长效类。

第二节巴比妥类

巴比妥类(barbiturates)是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巴比妥酸是脲与丙二酸的缩合物。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镇静催眠小剂量可引起安静,缓解焦虑、烦躁不安的状态。中等剂量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和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但这类药物可缩短REMS,改变正常的睡眠时相,久用停药后,REMS时相可“反跳性”的显著延长,伴有多梦,引起睡眠障碍,故临床上镇静催眠多用苯二氮卓类,而少用巴比妥类。

2. 抗惊厥(详见第十六章)

3. 麻醉

第十六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一节抗癫痫药

癫痫是大脑局部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并相周围正常组织扩散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脑疾患,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的运动、感觉功能或精神异常,并伴有脑电图异常。

癫痫的发作类型包括:

局限性发作:1. 单纯性局限性发作 2. 复合性局限性发作(神经运动性发作)全身性发作:1.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2.肌阵挛性发作 3.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4.癫痫持续状态

第二节常用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又称大仑丁(dilantin)。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本品是治疗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但对小发作(失神性发作)无效,有时甚至使病情恶化。

2. 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等中枢神经疼痛综合症。

3. 抗心律失常(见第23章)

实验证明本品不能抑制癫痫病灶异常放电,但可阻止它相正常脑组织扩散。这可能与其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TP)有关。PTP是指反复高频电刺激突触后纤维的反应较未经强直刺激前为强。在癫痫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过程中PTP 也起易化作用,自己了浓度的苯妥英钠选择性的抑制PTP形成,使异常放电的扩散受到阻抑。

本批具有膜稳定作用,可降低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抑制Na+和Ca2+的内流,导致动作电位不易产生。这种作用除与其抗癫痫作用有关外,也是其治疗三叉神经痛等中枢疼痛综合症和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基础。产生膜稳定作用的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阻断电压依从性钠通道使依赖性动作电位不能形成。这也是本品抗惊厥的主要机制。

2. 阻断电压依从性钙通道治疗浓度的苯妥英钠能选择性阻断L型和N型

Ca2+通道,但对哺乳动物丘脑神经元的T型Ca2+通道无阻断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失神性发作无效的原因。

3. 对钙调素激酶系统的影响本品通过抑制钙调素激酶的活性,影响突触传递功能;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的磷酸化过程,使钙离子依赖性释放过程减弱,减少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突触后膜的磷酸化,可减弱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的去极化反应,加上对Ca2+通道的阻断作用,共同产生稳定细胞膜作用。

【不良反应及防治】

1. 与剂量有关的毒性反应

2. 慢性毒性反应

3. 过敏反应

4. 致畸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可被肝药酶代谢,而其本身又是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多种药物的代谢而降低疗效,如:皮质激素、奎尼丁、左旋多巴等。水杨酸、甲磺丁脲可促进本品灭活,使血药浓度降低。

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称为酰氨咪嗪,最出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抗癫痫。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品系广谱抗癫痫药,对多种癫痫的动物模型均有治疗作用,是治疗单纯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同时还有抗复合性局限性发作和小发作的作用。对癫痫并发的精神症状亦有效。治疗神经痛效果优于苯妥英钠。还用于治疗尿崩漏症。

作用机制类似苯妥英钠,治疗浓度时能阻滞Na+通道,抑制癫痫灶及其周围神经元放电。已证实本品能增强GABA在突触后的作用。本品还有很强的抗抑郁作用,对锂盐无效的躁狂、抑郁症有效。

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又名鲁米那,是1921年即用于治疗癫痫的第一个有机化合物,至今仍然以其起效快、疗效好、毒性小和价廉而广泛用于临床。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品既能抑制病灶的异常放电,又能抑制异常放电

的扩散。其抗癫痫作用机制可能和以下作用有关:(1)与突触后膜上的GABA-苯二氮卓大分子受体的一个变构调节单位结合,增加GABA介导的Cl-内流,导致膜超级化,降低膜兴奋性。(2)阻断突触前膜Ca2+的摄取,减少Ca2+依赖性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此外,在较高浓度时也可阻断Na+和Ca2+通道。

本品对大多数惊厥动物模型有效,缺乏选择性。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发作,对单纯的局限性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也有效,对小发作和婴儿痉挛效果差。因其中枢抑制作用明显,均不作为首选药,在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时,临床更倾向于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

扑米酮、乙琥胺、丙戊酸钠、

苯二氮卓类

苯二氮卓类中用于抗癫痫的药物多为生成活性代谢产物的长效类,如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和劳拉西泮。

第三节抗惊厥药

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收缩,多见于小儿高热、子痫、破伤风、癫痫大发作和中枢神经兴奋药中毒。常用抗惊厥药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中的部分药物、水合氯醛以及硫酸镁。

第十七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指一组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组织退行性变形而产生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等。

第一节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

P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多巴胺含量极度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几乎完全脱失,其分布于纹状体的神经末梢退行性变性。在这个经常上提出了“多巴胺”学说,该学说认为,帕金森病是因纹状体内的多巴胺(dopamine,DA)减少或缺乏所导致,其原发因素是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

一、拟多巴胺类药

(一)多巴胺的前体药

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L-DOPA),是由酪氨酸形成儿茶酚胺的中间产物,即多巴的前体。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PD患者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变,酪氨酸羟化酶同步减少,使脑内酪氨酸转化为L-DOPA极度减少,但将L-DOPA转化为多巴胺的能力仍然存在。L-DOPA是多巴胺的前体,过血脑屏障后,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而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类型的PD病人,不论年龄、性别差异和病程长短均适用,但对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无效。用药早期可使80%的PD病人症状每改善,其中20%的病人可恢复正常运动状态。服用后先后改善肌肉强直和运动迟缓,后改善肌肉震颤;其他运动状态如姿态、面部表情,言语、书写、吞咽均可改善。情绪也可好转,但对痴呆症状效果不明显。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本品的疗效逐渐下降,3-5年后疗效已不显著。其原因可能与病程的进展、受体下调及其他补偿机制有关。

【不良反应】

1. 早期反应

(1)胃肠道反应:治疗早期约80%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数周后能耐受。

(2)心血管反应:治疗初期约30%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2. 长期反应

(1)运动过多症

(2)症状波动

(3)精神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

(二)左旋多巴的增效药

1.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药

卡比多巴

苄丝肼

司来吉兰

硝替卡朋

托卡朋和安托卡朋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溴隐亭

利修来得

培高利特

罗匹尼罗和普拉克索

阿扑吗啡

(四)促多巴按释放药

金刚烷胺

二、抗胆碱药

苯海索

苯扎托品

第二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可分为原分性痴呆症和血管性痴呆症,前者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高度相关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

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等一般智力的丧失,但视力、运动能力等则不受影响。AD最具特征的两大病理学变化为细胞外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内纤维缠结。现有的药物治疗基于以下理由:AD主要表现为认知和记忆障碍,而认知和记忆障碍的主要解剖基为海马组织结构的萎缩,功能基础主要胆碱能神经兴奋传递障碍和中枢神经内乙酰胆碱受体变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等。目前采用的比较有特异性的治疗策略是增加中枢胆碱能神经功能,其中胆碱酯酶抑制药效果相对肯定,M受体激动药正在临床试验中。

一、胆碱酯酶抑制药

他克林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本品属于第一代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AchE而增加Ach的含量,它既可抑制血浆中AchE,又可抑制组织中的AchE。本品还可最近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由药物、缺氧、老化引起的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因此他克林对AD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目前最有效的AD治疗药。

多奈哌齐

【药理作用】本品为第二代可逆性AChE抑制药,通过抑制AchE来增加中枢ACh的含量,对丁酰胆碱酯酶无作用。与第一代他克林相比,多奈哌齐对中枢AchE有更高的选择性和专属性,能改善轻度至重度AD病人的认知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

Rigastigmine

又名exelon,属于第三代AChE抑制药,能选择性的抑制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的AchE活性。

加兰他敏

石杉碱甲

二、M受体激动药

第十八章抗精神病药

精神失常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景色怀念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包括精神分裂、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统称为抗精神失常药,也称为精神药物。根据其临床用途,分为抗精神病药或神经安定药、抗躁狂症药、抗抑郁症药物和抗焦虑症药。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显示脱离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将精神分裂症分为I型和II型,前者以阳性症状(幻觉和妄想)为主,后者以阴性症状(情感冷漠、主动性缺乏等)为主。本节叙述的药物大多对I型治疗效果好,对II型则效果差甚至无效。抗精神病药也称做神经安定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其他精神病的躁狂症状也有效。这类药物大多是强效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大多数药物可引起情绪冷漠、精神运动迟缓和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根据化学结构,将抗精神分裂症药分为四类: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及其他。这些抗精神病药物大多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1.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多巴胺受体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曾先后提出过许多假说,但迄今为止,只有中脑-边缘通路和中脑-皮层通路DA系统功能亢进的学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该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中枢DA系统功能亢进所致,许多研究治疗支持该病因学说,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高效抗精神病药物均是强效DA受体拮抗药,且对I 型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认为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而发挥疗效的。值得指出的是,目前临床使用的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并不是选择性的D2亚型受体拮抗药,因此,在发挥疗效时,均不同程度地引起椎体外系的副作用。

2. 阻断5-HT受体一些目前临床常用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和利培酮的抗精神病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5-HT受体而实现的。其中氯氮平是选择性的D4受体拮抗药,对其他的DA受体几乎无亲和力,对M胆碱受体和 肾上腺素受体也有较高的亲和力;利培酮阻断5-HT2受体的作用显著强于其阻断D2

受体。因此,即使长期应用氯氮平和利培酮,也几乎无锥体外系反应发生。

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是吩噻嗪药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

氯丙嗪(又名冬眠灵),主要阻断脑内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这是其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氯丙嗪也能阻断肾上腺素 受体和M胆碱受体,这也是其长期应用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基础。DA拮抗药氯丙嗪虽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但长期应用也可导致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和内分泌改变。尽管氯丙嗪选择性低,但作为第一个精神安定药及抗精神失常药,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称神经安定作用(neuroleptic effect)。氯丙嗪能显著控制活动状态和躁狂状态而又不损伤感觉能力;能显著减少动物自发活动,易诱导入睡,但动物对刺激有良好的觉醒反应;与巴比妥类催眠药不同,加大剂量也不会引起麻醉;氯丙嗪能够减少动物的攻击行为,使之驯服。正常人口服治疗剂量的氯丙嗪后,可出现安静、活动减少、感情淡漠和注意力下降、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答话迟缓而理智正常,在安静环境下易入睡,但易唤醒,醒后神态清楚,随后又易入睡。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丙嗪后,则显现良好的抗精神病作用,能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状态,大剂量连续用药能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减轻思维障碍,使病人恢复理智,情绪安定,生活自理。对抑郁症无效,甚至可使症状加重。

(2)镇吐作用:小剂量时阻断了延髓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大剂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但是氯丙嗪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还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呃逆。

(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解热镇痛药不同,氯丙嗪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能降低正常体温。环境温度越低,其降温作用越明显,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则有协同降温作用;在炎

热天气,氯丙嗪可使体温升高,这是其干扰了机体正常散热机制的结果。

2.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氯丙嗪能够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和M胆碱受体。阻断α受体可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但由于来年许用药可产生耐受性,且有较多副作用,故不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阻断M受体的作用较若,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3.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促使下丘脑分泌多种激素,增加催乳素的释放。还可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试用于巨人症的治疗。

【临床应用】

1. 精神分裂症

2.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3. 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

【不良反应】

1.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中枢抑制症状、M受体阻断症状、和α受体阻断症状。本药局部刺激较强,可用深部肌内注射。

2. 锥体外系反应长期服用氯丙嗪可出现三种反应:⑴帕金森综合症⑵静坐不能⑶急性肌张力障碍

此外,长期服用氯丙嗪还可以引起一种特殊而持久的运动障碍,称为迟发性运动障碍。

3. 精神异常

4. 惊厥与癫痫

5. 过敏反应

6. 心血管与内分泌系统反应

7. 急性中毒

【药物相互作用及禁忌症】

其他吩噻嗪类药物:奋乃静、氟奋乃静及三氟拉嗪。

二、硫杂蒽类

泰尔登氟哌噻吨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氟哌利多

第二节抗躁狂药

抗躁狂药(antiman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上述抗精神病药有经常用来治疗躁狂症,此外一些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抗躁狂也有效。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是碳酸锂,也有枸橼酸盐。

碳酸锂

1949年用于临床,治疗躁狂症。躁狂症的特征是情绪高涨、烦躁不安、活动过度和思维、言语不能自制。用抗精神病药和碳酸锂可以控制和治疗这些症状。

第三节抗抑郁症药

这类药物统称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在结构上与吩噻嗪类有一定的相关性。常用的有米帕明、去甲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在作用机制上,三环类抗抑郁药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药,从而增加突触间隙这两种递质的浓度。

米帕明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正常人服用米帕明(丙米嗪)后出现安静、嗜睡、血压稍降、头晕、目眩,并出现口干、视力模糊等抗胆碱反应,连用数天后这些症状可加重,甚至精神振奋现象,连续2-3周后疗效才显著,使情绪高涨、症状减轻。

目前认为,米帕明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NE、5-HT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另外,米帕明对心肌有奎尼丁样直接抑制效应,故心血管患者慎用。

2.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治疗量的米帕明有明显阻断M胆碱受体的作用,表现为视物模糊、口干、便秘和尿潴留等。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治疗量的米帕明可降低血压,致心律失常,其中心动过速较常见。

【药理作用】治疗抑郁症、治疗遗尿症。

2021青岛大学药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有时间说一下考研相关的东西。 (一)政治 首先就是政治的学习,这门课大家真心没必要报什么辅导班,自己看就完全够了,当然对于那些政治想要拿个80+的童鞋是可以的。我政治是从10月份才开始复习的,只用了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最后是押题卷,考前把试卷别熟就可以了,对于想要60+的童鞋来说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二)英语 英语是很多人的短板,这么多年来产生了很多的悲剧,大家从论坛上也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卡在英语上,不管你的四六级成绩是多少,都要特别注意英语的学习,英语的特点是很难提升,而如果水平真正提高了也不容易下降,同样需要长期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基础是词汇,重点是阅读,核心是语感的训练。 英语单词我从刚开始领到《一本单词》时一直坚持到考前的一刻,而且按照记忆规律要重复多次记忆,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单元可能背一遍要两天,但是背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也许就只要一天了,单词需要不断的重复,稍微放下就会倒退。 英语真题至少5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真题研究透,我使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真题解析。我看过不少牛人的帖子,把英语真题阅读都背过了,阅读40分如果拿到32分以上就算是优秀了。 虽然我没有背过阅读,但是真题的阅读我至少做了七八遍,每做一遍都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剖析,另外做阅读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做对的就不看,也行你是猜的,真题的阅读研究空间十分大,自己一定要按照命题人的思路下去多多训练,不断的研究才行。另外大家也可以去看阅读解析视频,蛋核英语就讲的很不错。 新题型的部分十分重要,做对一个新题型就可以弥补你阅读的错误,个人认为是考察逻辑能力和语感,要注意哪些前后联系的词还有主要意思,这个在后期做一下集中的练习即可。翻译部分占十分,最难拿分的一项,个人觉得把十年真题的翻译做两遍即可。上面这两部分都属于零碎环节,大家可以通过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公众号上的每日练习来进行训练。 至于大小作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最后的一个月猛的背作文,找到适合自己的模板,只有自己动笔写,然后自己修改,对照参考范文找不足之处,学会使用范文中好的句子,我只写真题的作文,把真题作文写好了,足以应对考研作文。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用药后的表现(3′6′9′12′15′) 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1号 2号 3号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药理学笔记图表解1.4(20201101083308)

药理学笔记 第一篇绪言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指药物所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不一致,甚至对机体产生损害的反应。 治疗指数(TI):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LD50/ED50或TI=TD50/ED50 [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TD50:半数中毒量]TI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SI):SI=LD I\ED99 受体与药物结合的两个条件::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I 2、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 能力。 受体药物类型: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激动效应) 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非竞争性] 3、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0

药理学经典习题

药理经典习题 部分总论 一、名词解释 1 副作用 2 后遗效应 3 肝肠循环 4 毒性反应 5 继发反应 6 半衰期 7 成瘾性 8 耐受性 9 受体激动剂 10 受体拮抗剂 11 首过消除 12 药酶诱导剂 13 药酶抑制剂 14 生物利用度 15 特异质反应 16 极量 二填空题 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 2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两方面。 3 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和。 4 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到体内各组织、器官内所产生的、作用称为。 5 凡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且有时可对机体产生不利甚至有害的反应,称为。 6 安全范围是指最小有效量和之间的距离。 7 受体拮抗剂是指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的药物。 8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和排泄。 9 机体排泄药物的途径有肾、肺、胆道以及、唾液腺和汗腺等。 10 大于最小有效量,能使机体产生显著效应又不至于中毒的剂量,称为。 11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方式是:、。 12 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 三判断题 1 选择性较高的药物作用专一性强、活性高,但不良反应相应也多。 2 副作用是用药量过大所引起的。 3 凡是与受体有亲和力的药物均称为受体激动剂。 4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与用药量无关。 5 药物的毒性作用也可因病人对药物的敏感性过高所致。 6 口服的药物大多在小肠吸收。 7 为避免首过消除现象应采取口服给药。 8 LD 50 越大,药物的毒性越大。 9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方式主要是被动转运,其次是主动转运。 10 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是恒比消除。 四选择题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总论 (一)、肾上腺素受体与其效应 α样作用(选择性结合NA 、AD 的受体)——α-R :分为α1-R α2-R β样作用——β-R :分为β1-R 、β2-R 、β3-R α样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α1受体: 瞳孔(开大肌)扩大、汗腺分泌 皮肤、粘膜、内脏、骨骼肌(弱)血管收缩 胃肠、膀胱 括约肌收缩 α2受体: 胰岛(B 细胞)素减少,NA 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 β样作用:兴奋心脏、扩张三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 β1受体: 心脏 兴奋(力、率、传、输)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血糖升高(肝糖原分解) β3受体: 脂肪分解 (二)、胆碱受体与效应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即M -R (M1~M5)——M 样作用 烟碱型胆碱受体: 即N -R ——N 样作用(兴奋骨骼肌) N N (N1)—R :位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 M (N2)—R :位于骨骼肌 M 样作用:抑制心脏兴奋(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 腺体分泌增加 M1: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M2: 心脏抑制 M3: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内脏平滑肌: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 括约肌:胃肠、膀胱舒张、瞳孔括约肌收缩 (三)、多巴胺( DA )受体与效应 中枢DA 受体 外周DA 受体:肾、脑、肠系膜、冠状血管扩张

胆碱受体激动药(拟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的分类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M 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 (一)药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 M 胆碱受体, 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激动M-R ) 1 、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瞳孔括约肌的M 受体,兴奋时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缩瞳(环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即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的作用 较大剂量的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可使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唾液腺) (二)临床应用 PS :用药后数分钟眼压下降,可持续4~8h ,调节痉挛2h 左右消失 2. 虹膜睫状体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 M 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中毒 如:阿托品1-2mg i.h.(皮下注射) 4. 口干症 增加唾液腺分泌,汗腺也会明显增加 (三)不良反应 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p.o.时可出现M 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如流涎、多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心脏停跳 用药须知: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泪点→鼻泪管),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 避光保存

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课堂笔记划重点)

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 A Course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for Medical Purpose 1.导论 医学汉英笔译教学1 医学是发展中的科学 12年前,在医学院开学典礼上院长对新生说:“我们在这里教给你们的东西有一半是错的”。遗憾的是,当时新生难以理解相信这一点。在解剖实验室、在演讲厅、在示教室,向他们展示的是人体怎么活着、怎么工作、怎么死亡的秘密。这就像数学一样,有一种权威和肯定无疑的感觉。 但现在,当年的学生已成为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带教老师,对院长的那句警句有了深切的理解。确实,医学是而且历来是进展中的动态科学。这必然意味着我们对医学的了解是在不断改变的;医学永远不断地在提出、同时又在推翻假设。 从远处看,医学像是一套完美的知识。但在行医的地方靠近观察,可以清楚地发现我们的知识体在迅速成长、不断改变着。医学上的进步就是这样取得的:一次一个答案。 Twelve years ago,during the medical school open-ceremony,the dean said to the freshmen:“Half of what we teach you here is wrong”.Regrettably,it was hard for freshmen to understand and believe at the time.In the anatomy lab,in the lecture hall and in the instruction room,they were being shown the secrets of how the body lives,how it works,how it dies.Like math,it has the feel of authority and certainty. But now,the then-students have become attending doctors and teachers of residents,who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at dean's aphorism.Indeed,medicine is,and always has been,an evolving and dynamic science.And this necessarily means that what we know about medicine is constantly changing;that medicine is forever putting forth,and simultaneously upending,assumptions. From a distance,medicine looks like a complete and beautiful body of knowledge.But here, up close,where medicine is practiced,it's clear that our body of knowledge is growing rapidly, changing constantly.It's the way progress is made in medicine,one answer at a time. 医学汉英笔译教学2 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当代医生的意义 希波克拉底誓言写于约公元前400年,作为医学价值观的一种表述,在西方医学职业经历数百年变化中延续了下来。 希波克拉底誓言对21世纪的医生有何意义呢?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当代医生来说,可能更多在于它所代表的意义,而不在于它所说的内容。从一开始,希波克拉底誓言起的作用是把医生确立为道德群体,并勾画出医学职业特有的义务和责任。 尽管经历了数百年,它的内容有了变化,但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根本作用是要求医学职业首先把自己看成是在从事一项道德事业。

药理简答题答案详解

1、简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2、简述可乐定的降压作用机制 3试述治疗高血压联合应用氢氯噻嗪、肼苯哒嗪和普奈洛尔的优点。 4简述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5.改变心肌的血液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供血 6简述普萘洛尔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7简述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8试述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包括哪类,各举一代表药。 9利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10述高效能和中效能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11比较各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2血的类型及抗贫血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13双香豆素可与哪些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为什么? 14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和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及过量的解救药。 15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局部雾化吸入的主要不良反应。 16简述茶碱类平喘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7平喘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8试述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用途? 19.简述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 20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并各举一代表药物。 21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疗程及适用情况。 2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代谢紊乱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23状腺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4碘化物的不良反应。 25胰岛素主要用于何种糖尿病?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剂型? 26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27格列本脲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8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29抗甲状腺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0试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 3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举例说明 33简述青霉素G的抗菌谱、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34试述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35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及其共同特点有哪些? 36.CCBs(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的分类、代表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1章)。37.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2章) 38.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5章) 39.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26章) 40。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8章) 41.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27章) 42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43.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2章)

药物分析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 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制订的原则。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有:国家药典(中国药典)、局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标准)。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和限度要合理可行。 3、从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4、制剂质量标准与原料药质量标准要有关联性。 总之要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 1、质量标准中药品的名称包括中文和英文名称,中文是按照CADN(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命名的;英文名称原则上按照INN命名原则确定英文名或拉丁文名,再译成中文正式品名。药品名称应明确、简短、发音清晰,全名最好不超过4个音节或四个字母。 2、对属于某一相同药效的药物命名,应采用该类药物的词干。 3.避免采用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 (二)性状 1.外观、臭、味:具有鉴别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内在质量 2.溶解性:药物重要物理性质,在质量标准中用术语表示,药典凡例对术语有明确规定。 3.物理常数: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粘度、相对密度、馏程、凝点、吸收系数、比旋度等 (三)鉴别利用药物分子结构表现出来的特殊化学行为或光谱特征,是鉴别药物真伪的重要依据。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等。 (四)检查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四个方面内容。 1.有效性检查指和疗效相关,但在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中不能有效控制的项目。 2.均一性主要是检查制剂的均匀程度。 3.纯度要求是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查,一般为限量检查,不需要测定其含量。 4安全性检查:在正常用药的情况下,保证用药的安全。 (五)含量测定用规定方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常用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等。使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测定称为“含量测定”,结果一般用含量百分率(%)表示。使用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测定称为“效价测定”,结果一般用效价(国际单位IU)表示。 (六)类别 (七)贮藏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 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 课程要求:听课——考点、重点、难点; 记忆——表格、结构图、顺口溜; 练习——做题目 课前导入: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药效学 第三节药动学 第一节绪言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绪言1.药理学的任务及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熟练掌握 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掌握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药物机体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 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 机体:有机整体; 离体组织器官; 培养的细胞; 病原微生物。 (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新药药理学 新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 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 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 (1)主要药效学; (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 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

(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 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 应。 第二节药效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 用 药物治疗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 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 2.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 (2)受体学说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 竞争性拮抗剂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 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 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药效学 4.影响药效的因 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 异等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 物相互作用 (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 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 广,但不良反应较多。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供自学助考班用)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常用动物捉拿、给药 【目的】1、学习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2、掌握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捉拿、给药方法。 【器材】1ml、5ml、20ml注射器,大、小鼠灌胃针头,4号、6号注射针头,250ml烧杯、鼠笼(或铁丝笼),天平秤、砝码。 【药品】0.9%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大鼠、家兔。 【内容】 一、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 1、蛙和蟾蜍左手握持蛙或蟾蜍,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拇指压住右前肢;右手将双下肢拉直,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将其压住而固定。此法用于淋巴囊注射。毁脑和毁脊髓则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蛙或蟾蜍的头部,拇指和无名指小指握持双下肢,右手持刺针进行操作。 2、小白鼠可采取双手法和单手法两种形式。 双手法: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小白鼠则将前肢固定于粗糙面上。此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与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中。 单手法:小白鼠置于笼盖上,先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鼠尾,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部,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颈部皮肤。 3、大白鼠大白鼠容易激怒咬人,捉持时左手应戴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大鼠,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手掌握住背部和腹部。不要用力过大,切勿捏其颈部,以免窒息致死。 4、家兔用左手抓住颈背部皮肤(抓的面积越大,其吃重点越分散)。将兔提起,以左手托住其臀部,使兔呈坐位。 二、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1、小白鼠给药途径与方法 灌胃(ig):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针头自口角进入口腔,紧贴上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将灌胃针头抽回重插,以防损伤。 常用灌胃量为0.1~0.2ml/10g。 皮下注射(ih):可用腹部、背部、腹股沟的皮下,此处皮肤比较松弛,也可由助手协助。注药量一般为0.1~0.2ml/10g。 肌肉注射(im):一人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和尾巴,另一人持连4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58.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 过速和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常见窦性心动过缓。 59.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口服吸收快,首过效应明显。阻滞心肌 细胞膜慢钙通道,抑制Ca离子内流,主要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等慢 反应细胞。降低心律,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首选,适于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主要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严重心衰、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及低血压等禁用。 60.钙拮抗药硝苯地平:亲脂性强,口服后可迅速吸收,有肝首 过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Ca离子内流。使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 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临床用于防治心绞痛,可单独 用于高血压。不良反应:禁用于心原性休克。低血压及心功能不良 者慎用。 61.钙拮抗药地尔硫卓:口服吸收良好,受肝首过作用影响。为 苯噻嗪类钙拮抗药,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使心收缩力降低;可使窦房结及房室结自律性降低。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对轻 及中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尤适用于老年病人。2度以上房室传 导阻滞、低血压、严重心衰患者及孕妇禁用。 6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药代表药强心苷: 长效:洋地黄毒甙;中效:地高辛;短效:毛花甙C、去乙酰毛 花甙丙、毒毛花甙K.作用机制:强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主要是由于 抑制细胞膜结合的Na,K-ATP酶,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药理作用:增强正性肌力,减慢心律,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慢房室传导,增加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心衰及心房扑动或颤动。

《药理学》常考大题及答案整理(1)

第二章第三章:药效学和药动学 基本上不出大题,但是喜欢出选择题,所以还是要理解一些关键性的概念(比如药效学里头的神马效能,效价强度,治疗指数,激动药和拮抗药啊,药动学里头的ADME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概念等)(还有就是药动学那里的一些公式可以不用理会,考试不考计算)。 总论部分兰姐会讲得比较细,只要大家把她讲的内容掌握就差不多了。 以前考过的大题有: 1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什么意义? (1)效价强度是达到一定效应(通常采用50%全效应)所需剂量,所需剂量越小作用越强,它反映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其意义是效价强度越大时临床用量越小。 (2)效能是药物的最大效应,它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其意义一是表明药物在达到一定剂量时可达到的最大效应,如再增加剂量,效应不会增加;二是效能大的药物能在效能小的药物无效时仍可起效。 2什么是非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是指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它能引起受体够性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同时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即使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有水平。随着此类拮抗药剂量的增加,激动药量效曲线逐渐下降。 3 肝药酶活化剂对合用药物的作用和浓度的影响? 第六章到十一章:传出神经系统药 一般会出简答题,但不会出论述题。 从第七章到十一章的内容都比较重要,但是从历年大题来看以β受体阻断药考得最多,其次是阿托品。总结性表格可以参照博济资料(中山医那边的人写的)或者是兰姐的PPT(貌似更好),但是建议在认真看完课本的基础上再去记忆表格,否则效果不佳。 以前考过的大题有: 1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心血管:阻断心肌β1受体,产生负性肌力、负性节律和负性传导,心输出量、耗氧量降低。阻断外周血管β2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和外周阻力增强,但是由于外周血流量减少,长期用药的综合效应还是降低血压。 支气管:阻断β2受体,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增加呼吸道阻力,可加重或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代谢分泌:抑制脂肪和糖原的分解,出现低血糖。 减少肾血流,增加钠潴留,需要与利尿药联用。 临床应用: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对室性心律失常无效。 高血压:减少心排血量。 青光眼、偏头痛:收缩眼部、脑部血管,减少房水生成,降低压力。 甲亢:控制其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反跳现象:长期使用时突然停药可引起病情恶化,如高血压病人血压骤升,心绞痛患者频繁发作。 心脏抑制和外周血管痉挛: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禁用。 支气管收缩:加重或诱发支气管哮喘。 代谢紊乱:出现低血糖。 注意事项:药物敏感个体差异大,从小剂量开始,不能突然停药。 2普萘洛尔对心脏有哪些作用,可用于哪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3请叙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心脏:兴奋,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正性传导。 平滑肌:血管平滑肌舒张,皮肤潮红。

药理实验指导43252

药理实验指导 总论、链霉素毒性、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 (2)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3)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 (1)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领会实验设计的原理。 (2)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思考,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水、电。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重复性 (2)对照性 (3)随机性 三、药理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技术 (一)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1、首先要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动物 2、选用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实验动物 3、选用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饲养与管理的实验动物 4、必须注意实验动物种类、品系的质量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 5、选用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物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狗。常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所选用的动物必须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的 原则。 蛙和蟾蜍:离体心肌,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肌肉或横纹肌的作用。 小白鼠: 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4.性情温顺, 胆小怕惊。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 系动物。7.喜居于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伏夜动,喜欢啃咬。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的适应性差。9. 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药物效价。

药理学经典简答题

简答题 1. 从受体作用特点比较激动剂、拮抗剂(包括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拮抗剂)和部分激动剂的区别 2. 举例说明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方式 3. 以受体理论阐明匹鲁卡品(毛果芸香碱)、阿托品、毒扁豆碱和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滴眼对眼压、瞳孔和眼调节的作用 4. 简述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5. 从腺体作用、胃肠和血管平滑肌作用以及中枢作用三方面比较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的药理学特点 6. 简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中毒表现和主要抢救药物 7. 阿托品的下列临床应用如成人括瞳、胃肠绞痛、抗休克可被何药最佳替代,为什么? 8. 简述普萘洛尔的临床应用和主要禁忌症 9. 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三方面阐明为什么苯二氮卓类已逐渐取代了巴比妥类 10. 简述苯妥英钠的临床应用 11. 简述吗啡的适应症、主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12. 比较氯丙嗪和阿司匹林的降温特点 13. 比较度冷丁和阿司匹林的镇痛特点 14. 药物可从那些作用途径纠正心律失常 15. 简述左旋多巴、溴隐亭和苯海索(安坦)治疗震颤麻痹的机制 16. 简述强心苷的临床应用 17. 简述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8. 简述硝酸甘油和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依据 19. 简述卡托普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20. 比较速尿和双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包括作用部位、机制、强度) 21. 简述速尿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2. 简述双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3. 比较缩宫素和麦角新碱对子宫的作用和应用

24.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25. 比较地塞米松和阿司匹林抗炎作用特点(包括作用机制、作用环节和作用后果) 26. 简述丙基硫氧嘧啶和大剂量碘合用治疗甲亢危象的药理依据 27. 简述丙基硫氧嘧啶和大剂量碘合用于甲亢手术准备用药的药理依据 28. 简述SMZ+TMP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理依据 29. 简述青霉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 30. 举例并比较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31. 简述氨基糖苷类的共性 32. 以受体理论阐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33. 下列合并用药是否合理?为什么? 1)肼苯哒嗪+普萘洛尔+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 2)甲硝唑+喹碘方治疗阿米巴病 3)氯喹+伯氨喹治疗良性疟疾 4) SD+碳酸氢钠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硫酸亚铁+维生素C治疗缺铁性贫血 6)异烟肼+乙胺丁醇+维生素B6治疗肺结核 7)庆大霉素+甲硝唑治疗盆腔感染 8)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治疗感冒头痛和发热 9)氢氧化铝+三硅酸镁+普鲁苯辛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10)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细菌性心内膜炎 11)地高辛+氯化钾+双氢氯噻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