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五讲 从传统到现代

第十五讲 从传统到现代

第十五讲  从传统到现代
第十五讲  从传统到现代

第十五讲从传统到现代

一、西学东渐

1、士与中国古代科学

2、西学东渐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来华(广东肇庆)

顺应中国习俗

学术传教:天文历法;数学,《几何原本》;物理学

中国的回应:

广采博纳,徐光启

坚决抗拒

理性审视,方以智

3、新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

最早的留学生:容闳19岁赴耶鲁大学,1855年回国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有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

物质的(洋务运动)——制度的(维新变法)——精神的(五四运动)

二、近代中国文化论战

1、中体西用论

1893郑观应《盛世危言》:中学其本,西学其末

1896沈寿康在《万国公报》发表《匡时策》:夫中西学问,本自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98张之洞《劝学篇》重新强调

2、东方文化派与中国本位文化派

20年代,章太炎、辜鸿铭

30年代,1935,陶希圣等10位教授在上海《文化建设》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3、全盘西化派

胡适提出,后来其口号改为“充分世界化”,其价值在于同时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价值,其缺点在于忽略了文化的民族性

4、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张君劢,梁启超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问题

丁文江,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强调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各有偏颇,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

三、80年代的文化热

现实性、广泛性、深刻性、世界性

主要观点有:

1、西体中用

2、全盘西化

3、儒学复兴——新儒学

4、综合创新:由已故著名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提出,主张以民族文化为本位,广泛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分,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有文化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复兴。

对于中国文化,有大量优秀的精华,当然也伴随一些落后的成分,我们应该关注其优秀的部分,并为我所用,例如:

1、天人合一,和而不同

2、尊道贵生,顺应自然

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4、推己及人,民胞物与

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两化”(武汉大学萧箑父)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

专题十五 导数与函数的最值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专题导数与函数的最值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高频考点解读】 1.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2.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热点题型】 题型一函数的最值与导数 例1、已知a∈R,函数f(x)=a x+ln x-1. (1)当a=1时,求曲线y=f(x)在点(2,f(2))处的切线方程; (2)求f(x)在区间(0,e]上的最小值. 【提分秘籍】

1.极值只能在定义域内部取得,而最值却可以在区间的端点取得,有极值的未必有最值,有最值的未必有极值;极值有可能成为最值,最值只要不在端点必定是极值. 2. 求给定区间上的函数的最值关键是判断函数在此区间上的单调性,但要注意极值点不一定是最值点,还要与端点值比较,对于含参数的函数最值,要注意分类讨论.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 (x )=ax -2 x -3ln x ,其中a 为常数. (1)当函数f (x )的图象在点??? ?23,f ????23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时,求函数f (x )在??? ?32,3上的最小值; (2)若函数f (x )在区间(0,+∞)上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求a 的取值范围; 【热点题型】 题型二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例2、某商场根据调查,估计家电商品从年初(1月)开始的x 个月内累计的需求量p (x )(单位:百件)满足p (x )=x 2 (39x -2x 2+41)(1≤x ≤12且x ∈N *). (1)求第x 个月的需求量f (x )的表达式;

(2)若第x 个月的销售量满足g (x )=???? ? f x -21x 1≤x <7,x ∈N * x 2e x ????13x 2 -10x +967≤x ≤12,x ∈N * (单位:百 件),每件利润q (x )=100e x -6 元,求该商场销售该商品,第几个月的月利润达到最大值,最大 是多少?(e 6取值为403) 【提分秘籍】 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优化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实际问题中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写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y =f (x ),根据实际意义确定定义域; (2)求函数y =f (x )的导数f ′(x ),解方程f ′(x )=0得出定义域内的实根,确定极值点; (3)比较函数在区间端点和极值点处的函数值大小,获得所求的最大(小)值; (4)还原到原实际问题中作答. 【举一反三】 某玩具厂生产一种儿童智力玩具,每个玩具的材料成本为20元,加工费为t 元(t 为常数,且2≤t ≤5),出厂价为x 元(25≤x ≤40).根据市场调查知,日销售量q (单位:个)与e x 成反比,且当每个玩具的出厂价为30元时,日销售量为100个. (1)求该玩具厂的日利润y 元与每个玩具的出厂价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t =5,则每个玩具的出厂价x 为多少元时,该工厂的日利润y 最大?并求最大值.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一)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一) 【内容提要】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标志着视觉性在当代生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本文立足于当代文化情境来思考视觉问题,从“看的方式”的变化去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透过视觉文化从传统向当代形态的转变,剖析了构成“图像时代”之要素的视觉文化的性质的功能,从而把握其内在的文化逻辑。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视觉性更突出地是一个当代问题。所谓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这类说法,标志着视觉性在当代生活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然而,历史地看,视觉文化又不是当代所独有的,可以说它古已有之。因此,立足于当代文化情境来思考视觉文化问题,就有必要考察视觉文化从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的转变,透过这一转变,我们便可把握到当代视觉文化内在的“文化逻辑”。 视觉范式的转变 我以为,考察视觉文化的不同历史形态,就是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用伯格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看的方式”(waysofseeing),亦即我们如何去看并如何理解所看之物的方式。他写道:“我们只会看到我们有意去看的东西。有意去看乃是一种选择行为。其结果是我们所见之物带入了我们的目力所及的范围。”(注:JohnBerger,WaysofSeeing(NewYork:Penguin,1972),p.8.)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选择行为呢?伯格的解释是:“我们看事物的方式受到我们所知的东西或我们所信仰的东西的影响。”(注:JohnBerger,WaysofSeeing(NewYork:Penguin,1972),p.8.)这也就是说,人怎么观看和看到什么实际上是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不存在纯然透明的、天真的和无选择的眼光。如果我们把这个结论与布尔迪厄的一个看法联系起来,便会看到其中的奥秘。布尔迪厄认为,每个时代的文化都会创造出特定的关于艺术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支配着人们看待艺术品甚至艺术家的看法。他指出: 艺术品及价值的生产者不是艺术家,而是作为信仰的空间的生产场,信仰的空间通过生产对艺术家创造能力的信仰,来生产作为偶像的艺术品的价值。因为艺术品要作为有价值的象征物存在,只有被人熟悉或得到承认,也就是在社会意义上被有审美素养和能力的公众作为艺术品加以制度化,审美素养和能力对于了解和认可艺术品是必不可少的,作品科学不仅以作品的物质生产而且以作品价值也就是对作品价值信仰的生产为目标。(注: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页。) 这里,布尔迪厄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单纯地在于它自身,而在于关于艺术品的价值或信仰的生产。因此,对这种价值或信仰的分析才是艺术科学的关键所在。同理,如果把这个原理运用到视觉文化的历史考察中来,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时代的眼光实际上受制于种种关于看的价值或信仰,这些正是伯格“我们所知的东西和我们所信仰的东西”的本义所在。 更进一步,这种带有特定时代和文化的眼光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呢?贡布里希从画家的角度深刻地阐述出来。他认为,“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注: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页。)。画家总是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眼光来看世界,在中国画家那里,梅兰竹菊有独特的人格意义,所谓“四君子”也;这种眼光在西方画家那里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贡布里希认为这是一种“图式”,制约着画家去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即便是同一处风景,不同的画家也会画出不同的景观,因为他们总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假如说画家的眼光还有点神秘难解的话,那么,用库恩的科学哲学的术语来说明便很简单了。库恩认为,科学理论的变革与发展实际上是所谓的“范式”的变化。在他看来,“范式一词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的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注: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第158页。)。这就是说,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往往拥有

2018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五讲导数的应用第五讲导数的应用(一)习题

第五讲 导数的应用(一) 限时规范训练 A 组——高考热点强化练 一、选择题 1.曲线y =e x 在点A 处的切线与直线x +y +3=0垂直,则点A 的坐标为( ) A .(-1,e -1 ) B .(0,1) C .(1,e) D .(0,2) 解析:与直线x +y +3=0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切线的斜率为1,因为y ′=e x ,所以由y ′=e x =1,解得x =0,此时y =e 0 =1,即点A 的坐标为(0,1),选B. 答案:B 2.已知函数f (x )=x 2 +2cos x ,若f ′(x )是f (x )的导函数,则函数f ′(x )在原点附近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因为f ′(x )=2x -2sin x ,[f ′(x )]′=2-2cos x ≥0,所以函数f ′(x )在R 上单调递增,故选A. 答案:A 3.曲线f (x )=x ln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 A.π6 B.π4 C.π3 D.π2 解析:因为f (x )=x ln x ,所以f ′(x )=ln x +1,所以f ′(1)=1,所以曲线f (x )=x ln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π 4 .

答案:B 4.若函数f (x )=2x 3 -3mx 2 +6x 在(2,+∞)上为增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2] C.? ????-∞,52 D.? ????-∞,52 解析:因为f ′(x )=6x 2-6mx +6,当x ∈(2,+∞)时,令f ′(x )≥0,即6x 2 -6mx +6≥0,则m ≤x +1x ,又因为y =x +1x 在(2,+∞)上为增函数,故当x ∈(2,+∞)时,x +1x >52,故m ≤5 2,故选D. 答案:D 5.函数f (x )=12x 2 -ln x 的最小值为( ) A.12 B .1 C .0 D .不存在 解析:f ′(x )=x -1x =x 2 -1 x ,且x >0.令f ′(x )>0,得x >1;令f ′(x )<0,得00, -2+3=-2b 3a ,-2×3=c 3a , f 3=27a +9b +3c -34=-115, 解得a =2. 答案:C 7.(2017·沈阳模拟)已知偶函数f (x )(x ≠0)的导函数为f ′(x ),且满足f (1)=0,当x >0时, xf ′(x )<2f (x ),则使得f (x )>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1) B .(-∞,-1)∪(1,+∞)

导数的应用复习(基础题含答案)

导数及其应用复习(基础篇.含解析) 1. f(x)=x 3 , 0'()f x =6,则x 0= ( ) A.2 B.-2 C.± 2 D.±1 2.函数f(x)=2x 2+1,图象上P(1,3)及邻近上点Q(1+Δx,3+Δy), 则x y ??=( ) A. 4 B. 4Δx C. 4+2Δx D. 2Δx 3.若()()()k x f k x f x f k 2lim ,20000--='→则的值为( ) A .-2 B. 2 C.-1 D. 1 4.曲线y=x 3+x-2在点P 0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 ,则点P 0的坐标是( ) A .(0,1) B.(1,0) C.(-1,-4)或(1,0) D.(-1,-4) 5.函数y=2x 3-3x 2-12x+5在[0,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 ) A .5 , -15 B.5 , 4 C.-4 , -15 D.5 , -16 6.设曲线11x y x += -在点(3,2)处的切线与直线10ax y ++=垂直,则a =( ) A .2 B . 2- C . 12- D. 12 7.设y=x-lnx ,则此函数在区间(0,1)内为( ) A .单调递增, B 、有增有减 C 、单调递减, D 、不确定 8. 已知f(x)=3x ·sinx ,则f’(1)=( ) A . 31+cos1 B. 31sin1+cos1 C. 31sin1-cos1 D.sin1+cos1 9. 抛物线y =(1-2x)2在点x =32 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y =0 B .8x -y -8=0 C . x =1 D . y =0或者8x -y -8=0 10.函数()13 ++=x ax x f 有极值的充要条件是( ) A.0≥a B.a >0 C.0≤a D.a <0

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从传统到现代》第一课时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部分,学生通过《人间生活》、《审美自律》等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中国传统文人画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世纪中国画、年画、油画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演变原因和特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学生发言,由教师做出总结。 二、进入新课:(15分钟) 教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哪些画家的作品?你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派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并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P42~44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社会的变化。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法分析: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故事激趣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启发谈话法,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法,情境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问题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教学目标: 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准备: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师生相互问候。复习并导入课题 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速了生活节奏,必然会反映到视觉艺术领域。回顾 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 品《浴女》引出一段视频《刘海粟——人体风波》,老 师利用多媒体补充了一些知识讲解,在新文化运动中 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那么美术是怎样从传统到现代的呢?刘海粟作品欣赏 学生看后很惊奇,展开了思考, 与此同时,采用人体模特教学 正是“西画东渐”现象的一种体 现,什么是西画?有哪些留洋的 画家? 讨论回答。 师(小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 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

导数的应用练习题及详解

一、导数应用 1. 单调区间:一般地,设函数 )(x f y =在某个区间可导,如果'f )(x 0>,则)(x f 为增函数; 如果'f 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 0)(>'x f 能推出)(x f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3)(x x f =在),(+∞-∞上单调递增,但0)(≥'x f ,∴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㈡ 0)(≠'x f 时,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 0)(='x f 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0)(≠'x f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x f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0)(>'x f 。∴当 0)(≠'x f 时,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㈢ 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 )(x f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0)(≥'x f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0)(≥'x f ,即为0)(>'x f 或0)(='x f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 内恒有 0)(='x f ,则)(x f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㈣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x f y = (1)分析 )(x f y =的定义域; (2)求导数 )(x f y '=' (3)解不等式0)(>'x f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 (4)解不等式 0)(<'x f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 )(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2、求极值、求最值。 用导数判别f (x 0)是极大、极小值的思路: 若0x 满足0)(0='x f , 且在0x 的两侧)(x f 的导数异号,则0x 是)(x f 的极值点,)(0x f 是极值,并且如果)(x f '在0x 两侧满足“左正右负”,则0x 是)(x f 的极大值点,)(0x f 是极大值;如果)(x f '在0x 两侧满足“左负右正”,则0x 是 )(x f 的极小值点,)(0x f 是极小值

第51讲 导数的应用(解析版)

中等已测:2438次 正确率:74.8 % 1.若是函数的极值点,则的极?值为( ) A.B.C.D. 考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 知识点:函数的极?值、极?值、函数极值与导数的关系答案:A 解析:由题可得因为,所以,,故令,解得或,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增,在 单调递减 所以极?值,故选. 中等 已测:2754次正确率:70.2 % 2.函数的图象如图所?,则下列结论成?的是( ) A.B.C.D. 考点:利?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导数判断含参函数的单调性知识点:函数图象与导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答案:A 解析:函数的图象在轴上的截距为正值, . , 且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上单调递减,上单调递增,的解集为,,?均为正数, ,, x =?2f (x )=(x +ax ?1)e 2 x ?1f (x )?1?2e ?35e ?31 f (x ) =(2x +a )e +(x +ax ?1)e =[x +(a +2)x +a ?1]e ′x ?12x ?12x ?1 f (?2)=0′a =?1f (x )=(x ?x ?1)e 2x ?1f (x )=(x +x ?2)e ′2x ?1 f (x ) >0′x 1f (x )(?∞,?2)(1,+∞)(?2,1)f (x )= f (1)=(1?1?1)e =?11?1A f (x )=ax +bx +cx +d 32 a >0, b <0, c >0, d >0a >0,b <0,c <0,d >0a <0,b <0,c >0,d >0a >0,b >0,c >0,d <0 ∵f (x )y ∴d >0∵f (x )=3ax +2bx +c ′2f (x ) =ax +bx +cx +d 32(?∞,x )1(x ,x )12(x ,+∞)2∴f (x )<0′(x ,x )12∴a >0x ,x 12∴ >03a c ? >03a 2b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了解人类发明的一些简单农具的作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培养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学情分析 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孩子们对于农业生产、农具越来越陌生。 我校地处乡村,虽然很多孩子没有使用过农具,却有机会认识农具,可以从长辈们口中了解农具。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课前让孩子们回家调查并体验农具的作用,调查畜力耕作的作用以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名称、用途,让孩子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我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2.物质资料准备: (1)一些简单的农具,如:锄头、镰刀、耙子…… (2)调查、收集农具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畜力耕作的资料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资料。(3)多媒体:牛耕田的情形、现代化农业机械工作的情形。 (4)图片:原始农业生产时期使用的石制农具,西周末年使用的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铁制农具。 三、活动时间:一课时 四、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投影展示石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的图片,并解说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人们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用石头制造的农具,这些农具看起来非常简单,却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徒手劳动的束缚,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到西周末年,聪明的人们将青铜用于制作农具,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确有智慧,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农具是人手的延伸,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了解传统农具是人手的延伸: 1.师:孩子们都回家收集了资料,请孩子们将收集到简单农具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学生分组交流,老师指导。 3.各组派代表汇报: 生A:(出示镰刀)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镰刀,它可以用来割草、割小麦、割水稻。 生B:(出示镐的图片)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农具,它叫镐,比我外婆家的锄头厚,它可以用来刨土,刨土时用手举起镐把,从头顶向下抡,镐头就会深深的插入土中,把土刨松(边

《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一、导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函数()f x 在区间12[,]x x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2121 ()() f x f x x x --。 2. 导数的定义:设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有定义,0(,)x a b ∈,若x ?无限趋近于0时,比值 00()() f x x f x y x x +?-?=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则称函数()f x 在0x x =处可导,并称该常数A 为函数()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函数()f x 在0x x =处的导数的实质是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 3. 求函数导数的基本步骤:(1)求函数的增量00()()y f x x f x ?=+?-;(2)求平均变化率: 00()()f x x f x x +?-?;(3)取极限,当x ?无限趋近与0时,00()() f x x f x x +?-?无限趋 近与一个常数A ,则0()f x A '=. 4. 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 f x =在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y f x =在x 0处的导数,即为曲线()y f x =在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 (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000()()y y f x x x '-=-。 当点00(,)P x y 不在()y f x =上时,求经过点P 的()y f x =的切线方程,可设切点坐标,由切点坐标得到切线方程,再将P 点的坐标代入确定切点。特别地,如果曲线()y f x =在点00(,())x f x 处的切线平行与y 轴,这时导数不存在,根据切线定义,可得切线方程为0x x =。 5. 导数的物理意义: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 是时间t 的函数()S t ,则()V S t '=表示瞬时速度,()a v t '=表示瞬时加速度。 二、导数的运算 1. 常见函数的导数: (1)()kx b k '+=(k , b 为常数); (2)0C '=(C 为常数); (3)()1x '=; (4)2()2x x '=; (5)32()3x x '=; (6)211()x x '=-;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说明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单元题目:土地养育着我们 主题2: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题1:从传统到现代 学生实态: 对于居住在城市里,或者城乡结合处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关于农业生产和从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农具并不是很熟悉,也许在农村的亲戚朋友家里看见过或者使用过。因此,课前老师要布置学生进行观察、收集和调查活动,从农村收集一些常见的劳动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的用途和用法,以及现在和过去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从而体会到家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进步。 教科书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中,第二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第1课。《从传统到现代》一课向学生展示了几件传统的劳动工具和几个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的不同场景,从而是学生初步感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地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书中的图片、学生课前的收集和调查情况,以及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观察、交流、展示、体验等活动,是学会僧对传统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生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感受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变化,感受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乡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生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农具,了解其用途和用法。 2、收集有关农业生产的图片,向农村的亲戚朋友了解过去和现在农业生产的变化。教师准备: 各种农具实物,或有关农业生产和劳动的图片。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发明的各种农具,体会家乡人民的聪明 才智。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通过体验交流,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热爱劳动者、崇敬劳动者 的思想情感。 教学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 现代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愚公移山》,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富春山居图与情感体验吴冠中的形式画法,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育才高级中学张科锋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从传统到现代》一课,为了更好的阐述本课我分了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一、说教材 (一)、《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将前面传统美术进行一段了解和分析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国学国粹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讲解与学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和现代艺术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由于内容和篇幅过多,四十分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若把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讲解难以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能力。所以我将教学设计重新整理整合。分作两个课时进行讲解,本课是以中国美术为主题。以便更好的更系统的讲授与探究学习。主要内容为两点:1、介绍传统在新时代的冲击下产生了新的面貌,以及造成这些面貌的成因。2、中国画在新时代形成了新的面貌,以及在这些变化中中国画永恒不变“笔墨”灵魂。我个人觉得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搬过来,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阳春白雪”式教学难以达到效果。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将知识生活化通俗化。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讲授和体验。使学生在传统与创新上有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生活的变化引申到现代美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中国画精髓“笔墨”的通俗讲解使学生从表及里。提高了自身的美术素养。 2、情感与德育目标:通过对笔墨精神的理解和现代作品附有新面貌的分析。使他们更加的尊重多元文化。增强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现代化社会文化下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的。作品在那些方面有了新的面貌。 (五)、教学难点:中国画在创新的同时,他的不变的艺术灵魂“笔墨”讲解。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学具体验,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探究学习。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现代美术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并对传统“笔墨”深入浅出的演示和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在我看来有效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增加了学案内容。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本节课以探究分析为主,在教具学具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和体验实践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实物激趣法:导课阶段我用“筷子”阐述了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学生更易于接受。因为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非常常见。以生活的经验作为突破

导数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

§1.3 导数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零点等问题,本节课是在前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这个问题属于高考压轴题的范畴,本节主要从“套路”和“模型”的角度出发,体现导数的工具性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导数的基础知识,知道了一些解题的基本思路,但如何利用导数来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完成对压轴题的“破冰”,学生还是无能为力,这是本节课的困难,需要进行不断的引导与强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零点等问题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2)能够利用导数作图,反之可以利用图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导数作为一种工具,是高中数学诸多知识的一个交汇点。通过教师思路上的引导,小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从诸多条件中抽丝剥茧,发现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利用“套路”和“模型”来研究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教学难点】 (1)基本模型的熟悉与应用;(2)问题如何转化成“模型”来处理。 【课时设计】 两个课时,其中一个0.5个课时完成课堂练习,1.5个课时完成后面内容。 【教学策略】 采用练、评、讲的教学方法,利用几何画板、多媒体投影仪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提前印发给学生) 二、列表比较常考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堂完成) 教师:通过以上5个题目我们发现,含对数指数的复合函数出现的频率很高,事实上在高考中考查的也很频繁,下面我们对这几类函数进行单独研究,后期就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下表,小组内部讨论结论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针对高考的热点问题进行练习,先追根溯源,找到构成问题的“基本元素”,再由简到繁,引导学生体会解题思路,有意识去提炼总结,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高一年级美术学科设计人管欣彤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从传统到现代》第一课时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部分,学生通过《人间生活》、《审美自律》等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中国传统文人画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世纪中国画、年画、油画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演变原因和特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学生发言,由教师做出总结。 二、进入新课:(15分钟) 教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哪些画家的作品?你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派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并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P42~44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社会的变化。

专题一 第4讲 导数的简单应用

第4讲 导数的简单应用 [考情分析] 1.导数的计算和几何意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难度较小.2.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多在选择题、填空题靠后的位置考查,难度中等偏上,属综合性问题. 考点一 导数的几何意义与计算 核心提炼 1.导数的运算法则 (1)[f (x )±g (x )]′=f ′(x )±g ′(x ). (2)[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2 (g (x )≠0). 2.导数的几何意义 (1)函数在某点的导数即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2)曲线在某点的切线与曲线过某点的切线不同. (3)切点既在切线上,又在曲线上. 例1 (1)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且满足关系式f (x )=x 2+3xf ′(2)-ln x ,则f ′(2)的值为( ) A.74 B .-74 C.94 D .-94 答案 B 解析 ∵f (x )=x 2+3xf ′(2)-ln x , ∴f ′(x )=2x +3f ′(2)-1x , 令x =2,得f ′(2)=4+3f ′(2)-12 , 解得f ′(2)=-74 . (2)(2019·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在曲线y =ln x 上,且该曲线在点A 处的切线经过点(-e ,-1)(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 答案 (e,1)

解析 设A (x 0,ln x 0),又y ′=1x , 则曲线y =ln x 在点A 处的切线方程为 y -ln x 0=1x 0 (x -x 0), 将(-e ,-1)代入得,-1-ln x 0=1x 0 (-e -x 0), 化简得ln x 0=e x 0 ,解得x 0=e , 则点A 的坐标是(e,1). 易错提醒 求曲线的切线方程要注意“过点P 的切线”与“在点P 处的切线”的差异,过点P 的切线中,点P 不一定是切点,点P 也不一定在已知曲线上,而在点P 处的切线,必以点P 为切点. 跟踪演练1 (1)(2019·全国Ⅲ)已知曲线y =a e x +x ln x 在点(1,a e)处的切线方程为y =2x +b ,则( ) A .a =e ,b =-1 B .a =e ,b =1 C .a =e -1,b =1 D .a =e -1,b =-1 答案 D 解析 因为y ′=a e x +ln x +1,所以y ′|x =1=a e +1, 所以曲线在点(1,a e)处的切线方程为y -a e =(a e +1)(x -1),即y =(a e +1)x -1,所以 ????? a e +1=2,b =-1,解得????? a =e -1, b =-1. (2)直线2x -y +1=0与曲线y =a e x +x 相切,则a 等于( ) A .e B .2e C .1 D .2 答案 C 解析 设切点为(n ,a e n +n ),因为y ′=a e x +1, 所以切线的斜率为a e n +1, 切线方程为y -(a e n +n )=(a e n +1)(x -n ), 即y =(a e n +1)x +a e n (1-n ), 依题意切线方程为y =2x +1,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课本和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教学: 1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5.教师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和《潇湘奇观图》,通过对比分析现代画家的创新 6.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7.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3.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理解现代美术中西合璧的探索。 14.教师总结: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