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千米的认识》(人教)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千米的认识》(人教)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千米的认识》(人教)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千米的认识》(人教)

《千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

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出门打过车么?

生:打过。

师:都是谁带你们打车?谁付车费的啊?

生:略。

师:那同学们知道出租车怎么计费的么?

生:略。

师:排量2.0升以下车型8元/2.5公里,排量2.0升及以上车型9元/2.5公里。超过2.5公里的按排量1.3升以下车型为1.4元/公里;排量1.3升及以上车型为1.6元/公里。“公里”也叫“千米”。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一千米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千米的概念。

二、千米的认识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的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么?

生:400米。

师:多少圈是1000米。

生:两圈半。

师:1000米等于1千米。

例题讲解:

1.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约100()

数学课本约厚5()

学校跑道长200()

成人3小时约行15()

2. 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连接起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活动:圈里有几个 活动目标: 1. 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 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难点: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活动准备: 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 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 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 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 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教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操作课件,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熟记) *知识点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知识点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部分【精讲例题】 例1做手工 小华说:做每面小旗需要4颗小星星小李说:一共有25颗星星小王说:我们三个一起做吧 (1)、如果做4面小旗,还剩下多少颗星星? (2)、如果做8面小旗,还差多少颗星星? (1)第一步:3×5=15(个)(2)第一步:8×5=40(个)第二步:25-15=20(个)第二步:40-25=15(个) 25-3×5列混合算

式:8×5-25 =25-15 =40-25 例2、 买四个皮球一共36元,一辆玩具小汽车19元,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 个皮球一共多少元? 解析:第一步,36÷4=9(元)、、、、、、、一个皮球的价钱(单价)第二步,9+19=28(元)、、、、、、一辆玩具车+一个皮球 综合算式:36÷4+19 或19+36÷4 =9+19 =19+9 =28 (元)=28(元) 答:一共需要28元 例3、计算(79-30)÷7 解析:第一步先算(),得()。第二步算(),得()。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一、基础强化 1,、计算24÷8+2时,应先算(),最后再算() 2、计算24÷(5+3)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3、30减去6的差,除以4得()。 4、7与8的积,比70少多少?列综合算式()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89页~91页,例1~例2的内容及教材94页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播放微课《秋游野餐》,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并思考(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齐答) (设计意图:引导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这也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现在,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抽答)“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一半”。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我们也可以 把其中一份叫做是这个月饼的1 2,而1 2 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们——几分 之一分数中的一位,于是老师引出课题(板书:分数:几分之一)(设计意图:这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

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一):教学例1 活动1.看一看,理解1 2 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flash: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两人一人一半,一半可以 用1 2来表示。(板书写法:1 2 )再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读: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两份,每份是它的1 2,写作:1 2 。 请学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内有两个1 2 ) 活动2.分一分,理解1 4 的含义。 Flash:出示一个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的主题图,提问:其中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抽答) 师讲解: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板书写法:1 4 )再指着板书引 导学生齐读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写作1 4 。 活动3. 涂一涂,归纳分数概念。 让学生动手操作,涂一涂圆的三分之一,涂一涂长方形的五分之一。进行 观察得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像1 2、 1 4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活动4. 撕一撕,强调“平均分”。 师提问:把一张圆形纸片撕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同桌相互交流后,抽答,并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针对回答对的学生,老师演示撕成三份的纸片,再次提问一张圆形纸片撕 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错误,此时,老师再强调讲解要“平均分”) 活动5. 读一读,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以1 3 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集体明确。 (二) :教学例2 活动1:折一折,表示1 4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智力大闯关》林露萍

活动课题:数学《智力大闯关》(数的认识) 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升口头运算能力。 2、积极参与竞赛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1、多张鸭子头饰、 2、多张算式卡片、数字宝宝、 3、登山图1张、苹果树一棵 活动过程: 事先给小朋友带上鸭子和小鸡的头饰、 一、引入: 1、教师与幼儿游戏互动:拍手拍手拍拍手,手举高,手放下,手打开,转个圈,这 是头摇一摇,这是手,摆一摆,这是腰,扭一扭,这是脚踏一踏····· 2、电话想起来了,拿起电话接听:“你好,请问你是谁啊?” 3、“啊?你是羊村的村长啊,怎么了怎么了??” 4、并说:“哇,羊村的村长说他们羊村要举行运动会哦,然后他听说我们大五班的小 朋友跑步很棒,所以打电话来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他们的羊村运动会噢。” 5、教师说:“你们想不想去啊?” 6、学生说:“想” 7、村长可是说了:“要去羊村参加比赛,必须先通过三个关卡,顺利闯关的小朋友才 可以去羊村哦”这三关分别是由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出的。 8、教师说:“你们还有信心闯关吗?” 9、孩子们说“有” 10、好.现在我们分成两队。女孩子一队,男孩子一队,看看哪队的小朋友在闯关 的时候最厉害? 11、准备好了吗? 二、新授与游戏: 第一关:喜羊羊关卡: 1、复习: 我问你答。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看看哪组的小朋友算的算式又快又准? 第二关:沸羊羊关卡: 2、A、终点的苹果树贴有算式题和篮子下面有答案 B、两队小朋友,分别请出一个小朋友绕过障碍物到终点拿算式题,然后再送回 到起点给第二个小朋友,第二个小朋友拿到算式题,从起点开始绕过障碍物,跑到苹果树下拿到答案。看谁做的对,又快,连续请上三队人。做题目多的一队对的多一组为胜。 第三关:懒羊羊关卡: 登山比赛 1、出示登山算式图片,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竖式计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一些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或者直接使用乘法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 60÷3 40÷2 80÷4 90÷3 800÷2 42÷7 72÷8 36÷6 48÷8 24÷6 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提问:说一说刚才这些题目有些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与这节课有关的旧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本节课做准备。 2.师:桃子熟了,两只聪明的猴子要到智慧果园里摘桃子了,看,这有几把果园的钥匙。咱们一起取下来吧。(出示口算题) 8÷2 18÷3 40÷2 44÷4 120÷6 630÷9 3.师:进入了智慧果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黑板上出示:果园图,6篮桃子每篮10个,8个桃子和2只猴子。 说明:桃子和猴子的图片都是可以活动的) 设计意图: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68÷2的算法及算理 1.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2.师: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8÷2。 3.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你喜欢的图形代替桃子画一画,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以下内容为教师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3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 方法2: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3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34个。 方法3:用口算的方法,60÷2=30,8÷2=4,30+4=34 方法4:用竖式来算。(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竖式书写方法) 师: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这两种竖式,哪一种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你能把分桃子的过程和竖式的书写顺序对照起来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出第二种方法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3篮,每篮十个,就在商的十位上写3,第一次分了3×2=6(篮)桃子,整篮的分完了。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在商的个位上写4,第二次分完了4×2=8(个)桃子,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就在竖式的最下面写上0。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随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控,无论学生先出现哪种回答情况,教师都要引导他们“理解算理”;尤其要重点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 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 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 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 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 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 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 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 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 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 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 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四边形公开课教案

1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四边形,找出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 1.通过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卡片。 【学生准备】方格纸、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参考答案】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新授 方法一

师:我们每天都在美丽的校园学习生活,校园里也有许多数学图形,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有哪些图形? (课件出示带有各种图形的校园图) 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 预设生1: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生2:有梯形、圆形、三角形等。 师:在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 方法二 师: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 新知构建 一、探索四边形的特征。 1.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面)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9页,上面有许多的图形。 (1)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并涂上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好看。(老师指定一、两个学生在老师给的纸上涂色) (2)涂完后,同桌交流,说说理由。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如下图)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其他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合合乐》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合合乐》 活动目标 1、理解合式的含义,能根据题意写出5以内的合式。 2、感知数的组成方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8《合合乐》 2、5份包装好的礼物盒、2只袋子,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合式记录图。 活动过程: 一、实物合一合 1、出示两只袋子。这两只袋子里藏着新年礼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拿出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份礼物。 2、一个袋子里装了2份礼物,另一只袋子里装了3份礼物,合起来有几份礼物。 3、2份礼物盒3份礼物合起来的5份。我们还可以怎么把礼物装进袋子,合起来也是5份? 4、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了解多种组合方式。 5、出示合式记录图,引导幼儿用画圆点的方式在方框里将两个袋子里的礼物数量表示出来。 二、圆点分合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如5个正反面的花片、5个方格…… 2、幼儿将操作材料摆成两堆,根据操作的不同结果,幼儿用圆点记录在合式图上。提醒幼儿在记录的时候不要重复。 3、幼儿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5. 4、教师奖5的合式按序排列,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合合乐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 8《合合乐》,引导幼儿理解合号的意义,并能根据图意用圆点或数字来表示合的结果。 2、引导幼儿正确表达图一,为以后学加法作准备。如两只小鸟在树上,又飞来一只小鸟;三条小鱼在缸里,又舀进来一条小鱼;花盆里有3多开放的水仙花,两个花苞;蛋糕上插着4支蜡烛,有插上了一支,等等。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鸟、金鱼、水仙花、蜡烛的图一,发现其中蕴含的组合关系,理解多少和多少合起来是某数。 教学总结: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主要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丰富练习方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分数乘法既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分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所学内容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1.出示复习题。 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计算: 46+46 +46 = 15+15 +15 = 用乘法可以怎样表示? 2.引出课题。 20(5)+20(5)+20(5)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利用 20(5)+20(5)+20(5) 教学分数乘法。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白家寨完全小学陈彩艳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能记住各月的天数,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记住大小月及每月的天数。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2011年年历、2012年年历、一份自制的复试统计表、学生自主预学单、小组活动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节日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2、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时分秒,今天啊我们要来学习一些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我们学习过的时分秒和年月日都是时间单位,所不同的是时分秒是表示较小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是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

已经知道了多少呢,谁来说一下? 学生可能会回答:一年有365天,一个月30天,一年有12个月等等。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性、有顺序地板书。 同学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那么这些数学知识是不是正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在学时分秒的时候,借助了什么工具来学习它。那我们今天来学年月日,我们应该借助什么工具呢? 2、小小的年历,可藏着大学问,下面就让我们火眼金睛看年历。听好老师的要求: (1)观察自己小组的年历,填写自主探索的任务单的统计表中。 (2)仔细观察统计表,及时交流研究,将结论记录在练习纸上。 (3)教师检查统计结果,教师填写在准备好的复试统计表上。 3、小组汇报 统计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说一说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预设:①一年有12个月;(其他小组得到了吗,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②1、3、5、7、8、10、12月有31天;(跟你们发现的一样吗?) ③4、6、9、11月有30天; ④2月有时29天,有时28天; ⑤2月的天数不是固定的…… 4、师生总结 (1)同学们得到了这么多的结论,老师写在黑板上,刚刚有的同学是有的月份是31天,老师记不清了,谁再来说一遍?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些月份都是31天(板书)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导语: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应该怎样写?快来看 看吧!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 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 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 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 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 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 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 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 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

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 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 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数学公开课教案

数学公开课教案

三联永恒学校小学部公开课教案时间2015.5,4 学科数学上课 教师 吴羽希 教材 一年级 下册 第五单元 第4课 课题 拔萝卜 课型 公开课 学段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 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 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 力。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单元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准确的用竖式进行两位数的加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小棒、计数器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根据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和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课件出示谜语) 红红眼睛 白白毛, 长长耳朵短尾巴, 身披一件白皮袄, 走起路来轻轻跳。 2,听音乐(《拔萝卜》) 3、师:今天小白兔和小黑兔要举行一场拔萝卜比赛,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课件出示主题图 秋天到了,地里的萝卜长得又大 又多,兔妈妈带领她的两个兔宝 宝到田野里去拔萝卜。为了调动 孩子们的积极性,兔妈妈决定让 灰兔哥哥和白兔妹妹进行一个拔 萝卜的比赛……我们去看一看他 们比赛的结果吧! 1、看一看 师:我们来看一看灰兔哥哥的成 果如何,(出示灰兔说的话)灰兔 哥哥说…… 男生:我拔了36个萝卜。 师:白兔妹妹说… … 女生:我拔了23个萝卜 从图上看,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 问题? 请学生说一说 (1)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 少个萝卜? (2)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 【设计意图:用谜语和 音乐调用学生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获奖教案

xxxx数学优秀获奖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xx。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 12、9、 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 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植树问题》 胜利街小学詹裂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 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 个。为什么呢?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 1 ,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以后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像今天这样,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多的变成少的,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你学会了吗? 5、验证规律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一起来验证一下.示图:用一条线段表示20 米长的路,每隔5 米栽一棵,一共分了四段,栽了几棵树呢?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多这一棵?演示一一对应。 6、应用规律 这个规律能不能用到100 米的小路上?哪个结果正确呢?谁来解释一下算式的含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公开课 教案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 后 目标:动力系统:对空间方位感兴趣,积极参与操作和游戏活动。 能力系统: 1、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知识系统:认识前后。 准备:一、教师教具 1、熊哥哥、熊妹妹、小袋鼠、小刺猬、大萝卜 2、其他:黑板、磁扣 二、幼儿学具 1、《操作册》第20页 过程:一、导入 有一天,熊哥哥去菜园里拔萝卜,它使了好大的劲,可是萝卜一动也不动。熊哥哥赶忙叫来了熊妹妹一起拔萝卜,熊妹妹抱着熊哥哥的腰,“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 熊妹妹喊来小袋鼠一起拔萝卜,小袋鼠、熊妹妹和熊哥哥一起使劲,“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后面是谁?(小袋鼠) 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 这时小刺猬跑过来帮忙,和它们一起拔萝卜。大家一起“嘿呦、嘿呦”使劲儿拔。 小朋友,小袋鼠的后面是谁?(小刺猬)

小袋鼠的前面是谁?(熊妹妹) 萝卜终于被拔出来了!今天大家能吃到美味的萝卜汤了。 二、主体 1、回顾故事,解析知识点。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谁最先去拔萝卜的?(熊哥哥) 开始时熊哥哥拔出来了吗?(没有) 谁排在熊哥哥后面帮它拔萝卜?(熊妹妹) 熊妹妹来帮忙了,这时萝卜拔出来了吗?(没有) 后来谁排在熊妹妹后面拔萝卜了?(小袋鼠) 小袋鼠过来也没有拔出萝卜,后来谁又来了呢?(小刺猬) 谁排在队伍的最前面?(熊哥哥) 谁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小刺猬) 小刺猬来了以后萝卜拔出来了吗?(拔出来了) 2、幼儿操作和练习。 幼儿自己操作,感知前后。 发《操作册》第20页,引导幼儿操作感知前后。 小朋友,看看《操作册》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和一群小动物)原来是一群小动物乘坐公共汽车去旅游,请你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分别坐在什么位置上?请你贴一贴。 小朋友,请你说一说,小动物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坐的?(老虎坐在上层的最前面,小牛坐在老虎的后面,河马坐在上层的最后面,小狗坐在河马的前面,小兔子坐在下层的最前面,小刺猬坐在小兔子的后面,熊猫坐在下层的最后面,狐狸坐在熊猫的前面。) 三、结束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公开课教案(精华)学习精品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公开 课教案(精华) ? ? ?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9(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9、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假如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同学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和答案。(同学组内交流) 4、同学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同学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