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九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内部均衡(Internal Equilibrium)要求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即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在实践中,有些国家的政府也将经济增长和公平分配纳入内部均衡目标。

2.外部均衡(External Equilibrium)是指一国既没有陷入国际收支逆差危机而使得将来无法清偿外债,也没有由于过度的国际收支顺差而使他国陷入这种境地,简言之,就是实现国际收支均衡。

3.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1951年指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放弃了汇率政策工具,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部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部均衡难于兼顾的情形即内外部均衡目标的冲突,这一冲突被称为“米德冲突”。

4.支出变更政策(Expenditure Changing Policies)又称支出调整型政策、支出增减政策或需求调整政策、需求变更政策、需求增减政策,它是指政府通过实施紧缩性或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和国民经济总水平,进而实现内外部均衡。

5.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ies)又称需求转换政策或支出转移政策,它是指在不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需求或支出的方向,即对外国商品和服务与本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结构或支出结构,以实现内外部的均衡。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

6.直接管制(Direct Control)是指政府对经济交易实施的直接行政控制。直接管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支出转换型政策中的直接管制属狭义的直接管制,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是通过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来控制进出口。

7.丁伯根法则(Tinbergen Rule)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52年提出的关于经济政策目标和经济政策工具之间关系的“经济政策理论”被称为“丁伯根原则或法则”。他指出,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政策工具。也就是说,一国所必须使用的有效政策工具数目至少要和所想要达到的独立的政策目标数目一样多。如果目标多于工具,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下才能同时达到所有目标。

8.蒙代尔分配法则(Mundell Assignment Rule)蒙代尔提出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以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政策指派方案,被称为蒙代尔的政策分配法则。

9.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 在20世纪60年代初,弗莱明和蒙代尔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兼得,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目标。这一结论被后人称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Impossible Triangle) ,又称“三元悖论”,或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

10.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又称IS-LM-BP模型或MF模型。该模型说明,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制,货币政策在改变实际产出上极为有力,而财政政策是完全软弱无力的。

11.“斯旺曲线”(Swan Curve)或称“斯旺图形”(Swan Diagram),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于1955年提出。按照斯旺对“丁伯根原则”,将政策工具分为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并试图通过这两个政策工具的相互配合,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的目标。斯旺用二维图形的方式对一国如何通过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配合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进行了分析,“斯旺图形”也由此而得名。

二、填空题

1.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制定者们需要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问题,这两者也通常被称作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2.内部均衡要求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外部均衡就是实现国际收支均衡。3.为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一国可选择的政策工具一般有支出调整型政策工具、

支出转换型政策工具和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融资政策等其他政策工具。

4.支出调整型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

5.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用二维图形的方式对一国如何通过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配合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进行了分析,“斯旺图形”也由此而得名。

6.按照蒙代尔的政策搭配学说,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假定条件下,根据一国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的情况,可以构成不同的财政政策政策和货币政策政策搭配方案。

7.在20世纪60年代初,弗莱明和蒙代尔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兼得,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目标。这一结论被后人称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又称“三元悖论”,或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

8.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又称IS-LM—BP模型。

三、填表题

1.按照蒙代尔的政策搭配学说,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假定条件下,根据一国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的情况,可以构成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方案,见下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2.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在不同汇率制度下、不同资本流动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比较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则(C)

A.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效

2.米德冲突主要分析(A)

A.固定汇率制度下,失业与经常项目逆差并存或通货膨胀与经常项目顺差并存两种经济状况下的政策困境

B.固定汇率制度下,失业与经常项目顺差并存或通货膨胀与经常项目逆差并存两种经济状况下的政策困境

C.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自主性之间的矛盾

D.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自主性之间的矛盾

3.根据斯旺曲线,当一个经济体处于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的经济状况时,应采用的政策搭配是(C)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

C.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D.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4.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制度下,( B )

A.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

5.在一个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通的开放经济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A)

A.产出下降和本币对外升值B.产出上升和本币对外升值

C.产出上升和本币对外贬值D.产出下降和本币对外贬值值

6.为了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了达到几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几种独立、有效的政策。这就是所谓的( A )。

A.丁伯根规则B.米德规则

C.蒙代尔规则D.凯恩斯规则

7.“蒙代尔分配原则”揭示了分配给(A)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而分配给(A )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

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财政政策D.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8.关于支出变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搭配理论的提出者是(D)

A.丁伯根B.米德C.蒙代尔D.斯旺

9.关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理论的提出者是(C)

A.丁伯根B.米德C.蒙代尔D.斯旺

10.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的“不可能三角”是(C )首先使用的。

A.丁伯根B.米德C.克鲁格曼D.斯旺

1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政策指派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如果一国国内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情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方案应该为(A)

A.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紧缩B.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扩张

C.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扩张D.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紧缩

12.根据蒙代尔提出的政策指派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如果一国国内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的情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方案应该为( B )

A.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紧缩B.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扩张

C.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扩张D.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紧缩

13.根据蒙代尔提出的政策指派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如果一国国内经济出现失业、衰退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的情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方案应该为(C)

A.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紧缩B.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扩张

C.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扩张D.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紧缩

14.根据蒙代尔提出的政策指派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如果一国国内经济出现失业、衰退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情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方案应该为( D )

A.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紧缩B.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扩张

C.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扩张D.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紧缩

1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政府只运用开支变更政策,而不同时运用开支转换政策和直接管制,不仅不能同时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而且还会导致这两种平衡之间产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 C )

A.克鲁格曼冲突B.蒙代尔冲突

C.米德冲突D.丁伯根冲突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米德冲突即“二元冲突”是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AB)之间的冲突。

A.内部均衡B.外部均衡

C.财政政策D.货币政策

E.汇率政策

2.支出调整型政策主要包括(AB )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D.科技政策

E.产业政策

3.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CD)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D.直接管制政策

E.产业政策

4.斯旺曲线是关于(DE )搭配的理论。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D.支出变更政策

E.支出转换政策

5.蒙代尔提出的政策指派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是关于(AB )搭配的理论。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D.支出变更政策

E.支出转换政策

6.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是指一国政府不能同时实现下列(BCD )目标。

A.浮动汇率B.固定汇率

C.货币政策独立D.资本自由流动

E.货币局

7.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在不同汇率制度和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AB )的实施效果。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D.支出变更政策

E.支出转换政策

8.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AB )A.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

E.财政政策比较有效

9.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BC)A.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

E.财政政策比较有效

10.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BE )A.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

E.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11.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CD )A.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比较有效D.货币政策比较有效

E.货币政策非常有效

12.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AD )A.财政政策有效B.货币政策有效

C.财政政策比较有效D.货币政策比较有效

E.货币政策非常有效

13.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AE )A.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比较有效D.货币政策比较有效

E.货币政策非常有效

五、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大于国际收支的作用,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

(×)2.蒙代尔提出以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以财政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

(×)3.就经济政策共同的内部均衡目标,一般是指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具体目标。(×)4.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最早提出了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内外部均衡冲突问题。(√)5.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利率上升,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利率下降。(×)6.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工具属于开放经济下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工具。

(√)7.根据斯旺曲线,当一国处于顺差和失业的情况下,应当提高本币汇率和扩大国内支出

(√)8.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一国要维持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必

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自主权的目标,实行货币局制度。

(×)9.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一国要保持本国货币政策自主权和资本自由流动,必须实行固定汇率制。

(×)10.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一国要保持本国货币政策自主权和汇率稳定,必须实行资本自由流动。

六、简答题

1.简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

答:内部均衡要求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即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在实践中,有些国家的政府也将经济增长和公平分配纳入内部政策目标。外部均衡是指一国既没有陷入国际收支逆差危机而使得将来无法清偿外债,也没有由于过度的国际收支顺差而使他国陷入这种境地,简言之,就是实现国际收支均衡。

2.简述支出调整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各包括哪些政策工具?

答:(1)支出调整型政策工具

支出调整型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以及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2)支出转换型政策工具

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直接管制包括对国内经济交易的直接管制和对国际经济交易的直接管制两个方面。狭义的直接管制仅指对国际经济交易的直接管制。很显然,支出转换型政策中的直接管制属狭义的直接管制,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3.简述蒙代尔的政策指派“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答: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只要将这两种政策适当地搭配使用,就可以同时实现内外部同时均衡。所谓政策指派就是指如果每一个政策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实现最佳调控目标。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的含义是指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根据这一原则,蒙代尔区分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影响内外部均衡上的不同效果。蒙代尔进一步认为,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大于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货币政策则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在此基础上,蒙代尔提出了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以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政策指派方案,也被称为蒙代尔的政策搭配学说。

4.简述开放经济下政策选择的“三元悖论”。

答:关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初,弗莱明和蒙代尔认为:

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兼得,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其中

的两个目标。这一结论被后人称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Impossible Triangle) ,又称“三元悖论”,

或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

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可用下图表示。

三角型的顶点表示开放经济的政策制定者希望实现的三个目标,即汇率稳定、货币政策自

主权、资本自由流动。多数国家共同的三个目标最多有两个可以同时实现,同时实现所有三个目

标是困难的或者似乎不太可能。要实现一个目标,就必须放弃其他两个目标中的一个。或者从图

形上看,必须选择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即资本控制、货币局、浮动汇率三种经济政策。三种政

策体系中每一种与其在图上联结的两个目标一致。也就是说,开放经济的政策制定者有三种选择,

要么选择货币局政策与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两个目标而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权目标;要么选择

浮动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自主权、资本自由流动两个目标而放弃汇率稳定目标;要么选择资本控

制政策和货币政策自主权、汇率稳定两个目标而放弃资本自由流动目标。

汇率稳定

货币政策 资本自由

自主权 流动

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

七、论述题

1.试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

答: 当一国政府当局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这一措施可能会同时造成开放经济另

一均衡问题的改善,也可能对另一均衡问题造成干扰或破坏。一般地,我们将前者称为内部均衡

和外部均衡的相互协调,后者为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

(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相互协调。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相互协调表现在:一方面,

在实现内部均衡过程中,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外部均衡的实现。例如,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

收支逆差都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该国政府所采取的稳定价格的措施如实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缩减财政支出规模、增加税收等紧缩性财政政策措施,都可

以起到减少进口、促进出口、阻止资本外流或吸引资本内流,从而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实现国际

收支平衡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实现外部均衡过程中,在客观上也同样有利于实现内部均衡。比

如,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和失业均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该国政府所采取的实行货币的法定贬值、对进口的直接管制、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在减少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充分就业的作用。

(2)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在大多数情况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更多地表现为相互冲突的关系。一方面,在实现内部均衡过程中,常常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比如当一国为实现充分就业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伴随着财政支出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价格水平的上升和利率的下降,出口减少、进口需求和资本外流增加,从而使得经常项目收支、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趋于恶化。另一方面,在实现外部均衡过程中,也常常与内部均衡发生冲突。如当一国因为国际收支顺差过多而实行货币的法定升值、降低进口关税和出口退税率等措施而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的同时,也会造成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如果为稳定汇率而采取外汇缓冲的办法来处理顺差,又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2.画图分析“斯旺曲线”中支出调整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搭配原理。

答:斯旺用二维图形的方式对一国如何通过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配合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进行了分析,“斯旺图形”也由此而得名。

国际竞争力

(外汇汇率)

0 D 本国实际支出

支出调整与支出转换政策搭配的斯旺曲线(图形)

斯旺假设只有充分就业和外贸收支平衡两个目标,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其中充分就业代表内部均衡目标,外贸收支平衡代表外部均衡目标。

在图中,一国国际竞争力用纵轴表示,它取决于汇率与国内价格水平的组合。如果价格水平不变,则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单独决定于汇率,所以此时纵轴也表示(外汇)汇率,代表支出转换政策。本国实际支出用横轴表示,它由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代表支出调整政策。

图中I I曲线的点表示内部均衡。为维持充分就业,本国实际支出的下降需要由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来抵消,也就是说本国实际支出减少,外汇汇率就必须提高;或者为维持充分就业,国际

竞争力的减弱即外汇汇率的下降要由本国实际支出的增加来抵消。因此,I I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在I I曲线右上方的区域表示在既定的本国实际支出水平下外汇汇率偏高,或者在既定的外汇汇率水平下本国实际支出过多,它们都会引起国内价格上涨。所以,I I曲线的右上方为通货膨胀区域。反之,I I曲线的左下方为失业区域。

图中,EE曲线的点表示外部均衡即国际收支平衡。由于进口是本国支出的正函数或者边际进口倾向的作用,为了增加出口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国际竞争力必须随着本国实际支出的增加而提高,也就是说本国实际支出增加的同时外汇汇率必须提高;而国际竞争力或外汇汇率提高了,出口增加了,为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必须通过本国实际支出的增加来增加进口。因此,EE曲线的斜率为正。在EE曲线左上方的区域表示在既定的本国实际支出水平下外汇汇率偏高,或者在既定的外汇汇率水平下本国实际支出偏少,它们都会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形成国际收支顺差。所以,EE曲线的左上方为国际收支顺差区域。反之,EE曲线的右下方为国际收支逆差区域。

显然,在图中,I I曲线和EE曲线的交点Y表示内部和外部的同时均衡,在内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外部也实现了国际收支的平衡。而在I I曲线和EE曲线之外形成的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分别表示逆差和通涨、顺差和通涨、顺差和失业、逆差和失业。

如图14-1所示,假定一个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处于A点,即存在逆差和失业,内、外部均衡目标都没有达到。如果至少在短期内国际竞争力是不变的——因为固定汇率制,也就是说支出转换政策不能使用,只剩下支出调整政策。为

了达到内部均衡,需使本国实际支出增加AN,以补充对应于A点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或外汇汇率水平R上的外国对本国的出口商品需求,但这样做会离对应于A点汇率水平R上的外部均衡点M更远;同样,为了实现外部均衡,需使本国实际支出减少AM,但它会导致失业增加,离对应于A点汇率水平R上的内部均衡点N更远。这就是说,如果只有一个政策工具可供使用,那么达到一个目标,需要在更大的程度上放弃另一个目标。所以斯旺曲线进一步证明了“米德冲突”。

斯旺认为,同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内外部均衡问题,需要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大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如图14-1显示,假定一国经济处于B点,即内部失衡表现为通涨,外部失衡表现为逆差,而且外部失衡比较严重,假设该国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时可以通过提高国际竞争力,即提高外汇汇率,先实现外部均衡,然后再减少本国实际支出,以解决通涨;再通过降低外汇汇率解决国际收支顺差……如此反复,最终到达Y点,实现内外部同时均衡。或者当一国经济处于B点时,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同时使用(虚线表示),也可以同时实现内外部的均衡。

3.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状态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答:(1)资本不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如图下图所示,资本不完全流动时,BP曲线为一条斜线。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到IS’,与LM曲线的交于E’点,国民收入从Y0提高到Y1,利率也由r0上升至r1。由于收入增加和边际进口倾向的作用,经常项目出现逆差。但是由于资本有所流动,利率提高了,会导致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顺差。国际收支最终出现顺差还是逆差,这要看资本流动的程度,或者BP曲线的斜率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LM的斜率。在这里我们假设BP曲线的斜率小于LM 曲线的斜率,或者说资本流动的程度较大,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的顺差额要大于经常项目逆差额,因而国际收支总体上出现顺差(其他两种情况读者可以自己进行分析)。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以后,从长期看会引起本币汇率的上升,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该国中央银行必然要为稳定汇率而进行干预,干预的结果使LM曲线右移至LM’,与BP曲线、IS’曲线交于E”点,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到Y2,利率将从r1下降为r2,但仍高于初始利率水平r1,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所以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扩张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会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国际收支是出现逆差还是顺差、或者继续保持平衡,这要看资本流动的程度;在长期内,利率是进一步上升还是有所下降,国民收入能否继续增加,同样取决于资本流动的程度,但它们都要高于初始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因此,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长期影响是有效的。

利率

r

r

r

0 Y

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2)资本不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下图显示,如一国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LM曲线右移到LM’,与IS曲线暂时交于E’点,国民收入提高到Y1,利率由r0降至r1。国民收入的增加使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因为资本有所流动,利率的下降也会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产生逆差。

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共同逆差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逆差,在长期内会引起本币汇率的下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该国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对汇率进行干预的结果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使利率回升,国民收入减少。因为汇率不发生波动,所以BP曲线不会发生移动,这同样意味着只有国民收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国际收支才能恢复平衡。如图显示,LM曲线又左移至原

来的位置上,与BP曲线、IS曲线重新交于E点,国民收入和利率恢复到原有水平。

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扩张货币政策的效果同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相似,在短期内会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而在长期内,会使利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恢复到初始水平,即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对国民收入、利率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是无效的。

利率

r0

r1

0 Y0 Y1收入Y

图14-11 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

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4.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浮动汇率制度下,在资本完全流动状态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答:(1)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如图,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国民收入和利率都暂时提高了。但收入增加使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同时由于资本完全流动,即使是利率的小幅上升,也会立即引起资本内流,导致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会大于经常项目出现的逆差,在浮动汇率制下,就会引起本币升值,因而使IS曲线又发生左移,直到返回原来的位置,利率水平重新与国际利率水平保持一致,才能使内外部实现共同均衡。这是因为扩张的财政政策通过本币升值对出口产生了完全的挤出效应。

因此,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本币汇率上升,但对收入、利率不产生影响。此时,财政政策在实现内部均衡时是完全无效的。

利率

r1

r0BP

0 Y0 Y1收入Y

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2)资本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如下图,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到LM’,国民收入从Y0提高到Y1,利率由r0降至r1。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经常项目逆差,特别由于资本完全流动,利率下降会立即引起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贬值使IS曲线发生右移,直至三条曲线交于新的均衡点即E” 点。但在新的均衡点上,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利率重新与国际利率水平一致。

利率

r0

r1

0 Y0 Y1Y2收入Y

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因此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币汇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对利率最终不发生影响。此时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

2020年(财务知识)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财务知识)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壹、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投资的利率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货币幻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再贴现政策充分就业 预算盈余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判断题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于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和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8.当政府支出水平既定时,只有实际利率上升,赤字才会产生对投资的挤出效应。()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对政府来说,无论用货币筹资仍是债务筹资,其结果是相同的。()11.于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十分有效。()

12.财政制度内于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IS和LM曲线的交点壹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15.于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于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8.政府主要依靠出售债券来筹款支付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 19.于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20.货币政策的优点之壹是能够均衡地影响总需求的各个方面。() 21.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22.政府预算于长期壹定是平衡的,但于短期不壹定平衡。() 23.于本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普遍要求财政年度收支保持平衡。()24.财政预算的盈余说明壹国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5.失业保障制度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能起自动稳定的作用。() 26.壹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27.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是最灵活的政策。() 28.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是增发钞票。() 2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于什么条件下均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30.于宏观经济政策中,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是威力最大的货币政策。()31.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诱使商业银行增加向中央银行借款。()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 【参考答案】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如图所示,当 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 0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 和均衡收入水平Y 。假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 充分就业和公平。 2、下列不属于自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B 政府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债支出。 3、自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 推迟经济的衰退。 4、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提高公司所得税; D 增加货币发行量。 6、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货币供给 7、通货是指()。 A 铸币、纸币; B 储蓄存款; C 活期存款; D 定期存款。 8、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而不是M1的一部分()。 A 活期存款; B 储蓄存款; C 旅行支票; D 其他支票存款。 9、如果人们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 货币的谨慎需求; C 货币的预防需求; D 以上任何一种。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 B 变得很大; C 不发生变化; D 难以确定。

11、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以通过()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 D、以上都是 12、如果流动性偏好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 C 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影响; 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存在。 13、货币乘数的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A 法定准备金率; B 现金存款比率; C 超额准备率; D 以上都是。 14、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 A 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B 减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C 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D 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15、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 20000货币单位; B 80000货币单位; C 15000货币单位; D 60000货币单位。 16、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 货币谨慎需求; C 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17、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厂发放一笔贷款 C、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D、以上都是 18、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准备金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19、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A、银行保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银行保留的准备金减少 C、银行保留的准备金不变 D、以上情况均可能 20、市场利率提高时,银行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都有可能 21、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准备,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试题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 一、判断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2、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3、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美国官方的货币分类,应归入 M之中。(×) 1 4、大众持有现金的偏好增强,货币创造乘数会下降。(√) 5、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创造乘数也就越大。(×) 6、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 7、如果一个存款者从银行提取了现金,那么,银行的准备率就会下降。(√) 8、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率,那么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 9、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 10、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11、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比实现财政平衡更为重要。(√) 12、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购买政府债券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13、在物价水平不变使,中央银行决定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使得LM曲线向右方移动。(×) 14、当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 响最大(√)。 15、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只会使实际国民收入增加。(√) 16、当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越陡峭时,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二、选择题 1、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D )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2、下列哪一项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D ) A、库存现金; B、贷款; C、证券投资; D、活期存款。 3、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范围?( D )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机厂放一笔贷款; C、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D、以上都是。 4、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D )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 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 C、增加利率以吸引存款; D、收回部分贷款。 5、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B ) A、吸收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适合的贷款对象;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自动稳定器的制度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就税收制度而言,在经济繁荣时期,随着收入的增多,边际税率越高,上缴的税收就越多,税收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再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增速下降,税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随着收入的下降,纳税时按照相对低的税率缴税,导致税收减少幅度大于收入下降幅度,造成个人可支配收入比国民收入下降的慢,可以看做相对地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进而增加消费和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减轻经济萧条。 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两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就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就越大。这一点可以从三部门 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 1-β(1-t) 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就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 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1×1 1-0.8×(1-0.1) =3.57美元,当边际税率增至0.25 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1× 1 1-0.8×(1-0.25) =2.5美元,可见,边际税率 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美,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和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那么,该国的失业率为()。 A.10% B.5% C.11% D.8% 2.使货币创造乘数变大的原因是()。 A.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提高 B.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C.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上升 D.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3.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B.稳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D.政府预算盈余 4.在经济过热时,按照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政府应该()。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货币供给量 C.增加政府财政支出D.减少税收 5.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了()。 A.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上升B.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下降 C.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上升D.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下降 6.所得税率增加将会导致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7.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旨在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B.可以稳定收入,但会导致价格波动 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可以取代财政政策 8.凯恩斯认为,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社会还存在()。 A.非自愿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9.当超额储备率为多少时,货币创造乘数达到最大()。 A.等于法定准备金率B.为负数C.等于零D.趋近于无穷大 10.降低贴现率的政策()。 A.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愿望B.给经济活动降温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D.通常导致政债券价格的下跌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 = C Y ? ? 或MPC= C Y ? ? ,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 消费倾向,APC=C 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 即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 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ΔS,因此, 0<MPC= C Y ? ? <1。可是,平均 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3-5中,当收入低于Y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成的夹角 总大于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C Y >1。 图17-5 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之后的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3.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解答: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大于富者,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十七章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判断题 (×)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0.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二、选择题 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D )。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 经济周期的衡量、、 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被认为是衡量总体GDP 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GDP

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我们由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GDP 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因此,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GDP=C+I+G+NXGDP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GDP 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短期经济繁荣的时 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 增加,失业率上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存在着一种GDP 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 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GDP 一个函数:

实际的百分比变动失业率的变动=3%-2×GDP 1. 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通GDP 常下降。短期中,失业率和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GDP2%过研究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 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GDP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GDP 在核算中,我们知道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GDP GDP 的分析中,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GDP 短期经济的假设、、 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

第14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政策目标

第14章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政策目标 第14章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政策目标 14.1知识要点 1.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 现代货币主义者不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且也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情况“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用随时调整贴现率、买卖政府债券的办法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当局只需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把控制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同预计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这样就可以避免经济的波动和通货膨胀。 2.供应学派“税收楔子” 拉弗认为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了就业机会的多少。而劳动力供求关系受到劳动力的市场报酬和劳动力要素成本的制约。即市场报酬越高,劳动力供给量就越大,而劳动力要素成本即雇佣工人的成本费用越低,雇主对劳动力需求量就越大。拉弗指出,政府课征的税收,就如同一个“楔子”,直接影响着劳动力供求。在没课税以前,雇主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与工人的实际工资相等。但是,政府征税,尤其是征收高税率的工资税,就等于在劳动力供求之间加一个“楔子”,会减少就业机会,因为税收是缴纳给政府的,当提高税率时,不仅减少了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即劳动力市场报酬会有实际下降),而且肯定增加雇佣劳动力的实际成本,这种雇佣成本高于支付给工人的实际工资的分离状况,就是拉弗等供给学派称为的税收的“楔子。3.供应学派“拉弗曲线” 在原点O处税率为零时,将没有税收收入;随着税率增加,税收收入达到最高额ON;当税率为100%时,没有人愚蠢到还要去工作,所以也没有税收收入,因此曲线是两头向下的倒U型。拉弗曲线说明,当税率超过图中E点时,挫伤积极性的影响将大于收入影响。所以尽管税率被提高了,但税收收入却开始下降。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税率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与税收收入呈反比关系,要恢复经济增长势头,扩大税基,就必须降低税率。只有通过降低税率才可以鱼与熊掌兼而得之——收入和国民产量都将增加。 拉弗曲线 4.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5.以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区域性分析 IS—LM模型表明,当政府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时,其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不一定必须是同方向的。根据政策目标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配合方式,如财政和货币的双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主要问题提示: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现在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应该包括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尽量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一般说来,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政策工具都有自己的作用,但也往往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政策,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这也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 现实中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或者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也包括了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 3.财政政策的运用 (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4章宏观经济政策)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政策概论 1.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指经济主体按着确定的经济目标,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采用的各种手段。经济政策的本质就是经济主体、经济目标、各种手段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各种手段居于重要地位,具体包括了广泛的内容,诸如:方针、战略、原则、办法、措施等等,统称经济政策工具。 2.经济政策与经济理论的关系 经济理论是经济政策的基础、前提和根据,经济政策是经济理论的必然结论、运用和现实表现。经济政策是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中间桥梁和纽带,是解决经济矛盾和经济实践中问题的重要手段。经济实践是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经济学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信念,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凯恩斯经济学居统治地位,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一整套需求管理的政策。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在西方先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措施,然后才有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了以凯恩斯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经济政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滞胀现象,新古典综合派既不能解释又不能解决滞胀,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复兴,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对主流经济学提出了批评和指责。于是适应现实的要求,出现与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3.经济政策学 经济政策学属于规范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史或经济学说史上,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一般是分不开的,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或学说体系。即研究经济体系运行的实证理论和对经济体系进行社会评价的规范理论是结合在一起的。 经济政策学除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外,还具有规范性和实用性。规范性表现为不能回避价值或伦理判断,不像宏观经济理论那样研究总量之间关系,而是研究经济运行是好是坏,应该怎样合理运行。实用性表现为,从经济实际的问题出发,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制定经济政策,作用于现实经济活动。 4.经济政策目标 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看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不是仅考虑某一个目标,而是要同时兼顾这些目标。 (1)充分就业 ①充分就业的两种含义 a.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第13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判断 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2.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 小于1。() 3.消费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增量。() 4.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多。() 5.均衡国民收入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6.如果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多的数量,那么,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 7.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小于投资。() 8.投资乘数是大于1 的正数。() 9.税收乘数是大于1 的正数。() 10.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 () 11 .若消费函数为C=,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加1美元收入中消费85美分。()12.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大。 () 13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匸S+(T—G)°() 二、单选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 MPC和MPS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美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 不变 2. 满足储蓄等于投资的均衡点使经济稳定是因为()。 A.在这一点上政府停止干预 B.任何处于均衡外的经济将回到均衡点 C.人们为了有效地使用资源把所有储蓄用于投资 D.以上都正确 3.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 A. B. 1.25C. 4D. 5 4.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A.保持不变 B.增加3美元 C.增加1美元 D.下降4美元 5.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决定于() A.总收入 B.总投资 C.总需求 D.总供给 6. 如果消费曲线是直线,那么,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以上均不对 7.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增加投资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B.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提高 D.国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8.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不能确定 9.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那么增加100亿美元投资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亿美元。 A. 100 B. 200 C. 500 D. 800 1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那么增加100 亿美元的转移支付将导致国民收入增

第四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名词解释 自然失业率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充分就业法定准备金 二、判断是非题: 1、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影响需求,货币政策则是间接影响需求。 2、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为零。 3、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指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 4、政府税收不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 5、当要减少货币供给量时,中央银行应降低再贴现率。 6、当经济衰退时,一国货币当局应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7、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8、在总需求量不足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衰退。 9、货币创造乘数和法定准备率之间具有反向的关系。 10、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手段。 三、选择题 1、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采取的政策有 A 增加政府购买 B 减少政府购买 C 增加政府税收 D 减少政府税收 2、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A 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 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 C 货币供给增加 D 货币供给减少 3、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中央银行 A 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 B 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 C 提高贴现率 D 降低贴现率 4、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对需求进行调节时 A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 B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对总需求发生影响 C 财政政策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D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5、充分就业允许存在的失业有 A 摩擦失业 B 自然失业 C 自愿失业 D 非自愿失业 6、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准备金将会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7、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准备,是因为 A 没有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B 吸收的存款太多 C 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 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8、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下面哪些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 政府转移支出 B 消费支出 C 政府购买 D 出口

宏观经济学第13章练习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 - 第 13 章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 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 W 洋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之时。 B.实际 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 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 C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 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 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 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 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 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 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 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 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 解答: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可 以用公式 MPC = c y 或 MPC =dc dy 表示 ),二 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

宏观经济学 习题集第十七章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判断题(×)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10.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二、选择题 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 3.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4. (A) 5. 当(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P→△m=-h*△r h大,△r则小,△i小,△y 小;△i=d*△r,d大,△i大,△y大。应该选择D,因为题目是需求曲线变得更陡峭,理由是正确的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6. 总需求曲线( D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了解各派经济学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现在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应该包括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尽量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一般说来,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政策工具都有自己的作用,但也往往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政策,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这也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 现实中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或者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也包括了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 三、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机制(略)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 二、内在稳定器 1、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2、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