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法学复习试题

环境法学复习试题

环境法学复习试题
环境法学复习试题

1.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2.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3.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全民所有

4.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20世纪70年代

5.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 许可证制度

6.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法定取得

7.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环境基准

8.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9.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1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公安部门

1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1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13.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14.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务院

15.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

16..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

17. 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建立一个新的专门专门环境事务的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18.1969年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油污所造成的民事责任应当由船舶所有人承担

19..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海洋矿藏自然保护区人文遗迹

20..环境与资源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ABCD )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E.技术性原则

2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ABCDE )

A.内水、领海

B.毗连区

C.大陆架

D.专属经济区

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

22.土地违法犯罪的罪名包括( ABE)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B.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E.非法占用耕地罪

23..为规范渔业养殖,防止不合理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我国《渔业法》规定了下列管理(ABCDE)

A.实行渔业限制制度

B.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C.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

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E.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

24.各国负有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管辖范围以外地区”主要是指( ABCDE)

A.公海及其海底

B.南极

C.大气空间

D.外层空间

E.月球

25.论环境民事责任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答: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是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1)环境民事责任中实行无过错责任制,是因为在这些诉讼中除少数事故性污染外,绝大多数污染损害都不是出于污染者故意或过失的,其危害范围相当广泛。

(2)污染企业的经营和获利,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污染环境和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基础上的。

(3)因此不论加害者有无过错,从加害企业的收益中赔偿受害人的损失,符合公平原则。由此,在环境民事责任中,用无过错责任制取代过错责任制已成为很多国家环境立法中的通用原则。

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免除责的条件一般均有法律规定,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具体规定如下:(1)不可抗力;(2)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3)有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26.谈谈我国征收排污费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改革方向。

答:(1)缺陷:

1排污费的性质不明。排污费到底是污染损失的补偿、税收还是对企业的经济性处罚,法律未作出明确规定。

2 收费标准低于污染治理成本,导致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治理污染。

3 收费的计算方法不合理。同一排污口排放两种以上有害物质的,只按照其中收费最高的一种污染物计征排污费,而不是按照

多种污染物质累计收费,使不同的排污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使削减污染物种类的排污者在经济上得不到实惠,从而无法刺激排污者削减污染物。

4 收费的使用不合理。原来将排污费的80%返还给企业治理污染,造成企业费用负担不均,影响污染治理资金有效地发挥作用,

并把治理费用转嫁给了消费者。

(2)改革方向: 1法律应当明确规定排污费所具有的补偿环境损害、使污染者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性质。

2提高收费标准,使收费标准略高于污染治理成本。 3实行多项污染物累计收费。 4对排污费全面实行有偿使

27..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几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终止承包合同? 2年

28.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可行性研究阶段

29.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作用是什么?确定应否让排污者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和责任的根据

30.对于水污染源管理要加强“防”和“治”。“防”是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体现,而“治”是通过什么来体现? 水污染源管理制

31.渔业资源具有: A.流动性 B.洄游性 C.隐蔽性 D.集群性 E.有限性

32.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遵循的原则:

⑴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则。⑵利益兼顾与兴利除害相结合的原则。⑶生活用水优先原则。⑷因地制宜原则。

33.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这就是环境问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物物相关的因果关系的网络。就环境而言,它不是孤立发生的,要找到环境问题的根源和对策,必须考察这些复杂因素之间问题的根源和对策,必须考察这些复杂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联系和制约最为密切的是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这四种因素。

(2)A、环境与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为了保证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为了保证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正常需要,就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养护。

B、环境与人口。环境总是和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

增值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增长过快,会刺激需求和生产,从而破坏人类环境系统的总平衡。

C、环境与发展。发展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

(3)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从生态学的原理来看实际上是人类—环境系统所进行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又是三种再生产,即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自然的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结合和制约的关系。

34.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35.在我国,有权颁布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省级人民政府

36.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37.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固体废物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

行政.调解(常考题)

3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9.. 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缓冲区

40..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倾废需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4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C.制定规划 E.建设项目

42.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的清洁生产措施包括【ABCDE 】

A.改进设计

B.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C.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D.改善管理

E.综合利用

4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的是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B.酸雨控制区

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44..土地资源具有的特征包括 A.固定性 B.整体性 C.生产性 D.有限性 E.不可替代性

45.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应当实行特殊养护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

A.迁徙海洋生物

B.海洋哺乳动物 D.为产卵而进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

46.《生物多样性公约》所指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 A.基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多样性

47.下列不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 A.酸雨 B.海啸 C.核污染 D.温室效应

48.环境法的完备时期为20世纪70年代至今

49.与环境法其他规范相比,环境标准最重要的特征是技术性

50.煤烟型大气污染不包括由( B )引起的污染。A.烟尘B.粉尘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51.《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附件二所列的废弃物,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52..对海洋环境保护做出全面规定的国际条约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53.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一是消除污染费用。二是损害赔偿费用。

54.我国负责对海洋环境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包括 .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55.关于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A.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市、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B.应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C.农村村民不可以在出租、出卖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

D.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须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E.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须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56..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6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62 .现代外国环境法产生阶段的立法特征主要是针对环境污染实行控制立法

63 国务院第一次向全国发出注意环境污染的警告是由下列哪一事件引发的?官厅水库与北京西郊污染

64 基于环境问题自身的特点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首先提出“预期的环境政策”、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是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65 为弥补、恢复、更新自然资源的减少、流失或破坏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的费用是资源补偿费

66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负责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是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67 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6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适用于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69 向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颁发经营许可证的机关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70 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71 .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72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必须由下列哪一机关批准?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

73 依照全国人大的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健康公民每人每年应当义务植树 3-5棵

74 为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征. 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

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分:海洋渔业资源费和内陆渔业资源费两大类。

75 .目前专门规范我国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76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确立的许可证形式城市建设用地许可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许可证

77 有关我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表述.向实施总量控制水域排放重点污染物的企业或单位,必须承担排污量削减任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决定要实施总量控制的水体

78 促进“持续增长”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的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献是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增长的极限》

79 环境污染侵害发生之时,为了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以下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80 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1)确认取得;(2)授予取得;(3)转让取得;(4)开发利用取得。

82 我国首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宪法是.1978年宪法

83 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等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1小时内

84 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85 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境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

86 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

87 与其他行政决策相比,环境行政决策往往具有手段多样性

88 依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必须经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89 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经我国管辖的内水和领海以外的其他海域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事先取得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

90 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重点水污染总量控制区域内的企业排污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应当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

92 依照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决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的机关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93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立法所要控制的对象人工放射性辐射源及其物质以及从事放射性活动的人为活动

94 依照我国《草原法》的规定,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交纳草原植被恢复费

95 依照我国《渔业法》规定,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在禁渔区、禁渔期捕捞,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或者捕捞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96 对违反矿产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开采矿产资源给予的罚款,我国采用比例罚款制

97 国际环境法基本框架形成的阶段是 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时期

98 国际社会为贯彻执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制定的议定书是蒙特利尔议定书

99 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资源税资源补偿费

100.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问题

101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日期是 1989年12月

102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叫做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

3 负责制定和发布国家环境标准的机构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4 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5 一、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

三、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是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所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证据的根据。

7 《环境保护法》第45条规定,环保监管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刑事责任。

8 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9 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进口者对海关将其所进口的货物纳入固体废物管理范围不服的,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0 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水、跑肥、跑土,使土层逐步变薄变瘠的现象是水土流失

11 与其它种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比,具有最高效力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京都议定书》中适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履约机制清洁发展机制

13 .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基金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14 强调保持特定地域的原貌,严禁人为干扰和破坏的特殊区域是自然保护区

15 通过《21世纪议程》的会议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17 关于水土流失预防措施的规定:1、保护和改善植被;2、加强林业管理;3、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关于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规定:1、因地制宜,综合治理;2、鼓励和支持农民治理;3、明确治理责任.

18草原自然保护区:(一)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

1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几类特殊的海洋资源做出了特殊规定,包括迁徙性海洋生物产卵而流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海洋哺乳动物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的规定将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的生态规律是“物物相关”律

22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以维护一定得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就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需要遵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以及关于抽样、分析、试验、监测的方法。

23 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公布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公布

24 我国《森林法》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这一规定中,“费用”的性质属于惩罚性收费

26 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27 可以对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标准的地方国家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8属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是文教科研区医疗区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29.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部门

3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

法律手段的综合性;法律规范的技术性;法的职能的社会性;保护利益的共同性。

32 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程序中,有下列情形的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1)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项目;

(2)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如核设施、绝密工程等; (3)国务院审批的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建设的项目对于环境问题有争议的项目,其报告书(表)提交上一级环保部门审批。

33 狭义的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35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法定取得、天然孳息、开发利用取得。

个人所有权的取得。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是开发利用和继承,而不存在法定取得和强制取得。

36在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主要是征收自然资源费和自然资源税

37 在环境法中首次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日本

38日常生活需要的且购量不超过500克或500毫升(有特殊限量的除外)的零星化学危险物品,可直接向经营企业购买。

39 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40 我国《森林法》规定的林业建设方针为: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41 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和其他若干建议和决议。

4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在环评文件报送审查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 10日

43 国际上关于实现和维持核设施安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核安全公约》

44.目前,对于南极的国际法律管制体制主要是1959年的《南极条约》

45全球性的并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某些机制和平衡的三大问题,即:酸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

46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要尊重和体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物物相关律相生相克律能流物复律负载定额”律时空有宜律

47国家对环境进行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有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48 . 论述我国自然资源费的类型。

答:(1)开发使用费。是在单位或个人直接开发、占用、利用、使用自然资源时所缴纳的费用。(2)补偿费。是为弥补、恢复、更新自然资源的减少、流失或破坏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的费用。例如:育林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费等。(3)保护管理费是为解决培育、维护、管理自然资源的费用支出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征收的一定费用。(4)惩罚性收费是行政管理机关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者不按规定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而让其缴纳的带有制裁性质的费用。例如:耕地闲置费,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

49 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它们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

5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

51 .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为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52 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负载定额”律

53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软法”.一般法律原则

.54环境管理政策第一阶段,早期限制时期第二阶段,治理时期:从20世纪初至60年代进入了公害发展与泛滥时期。第三阶段,综合防治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第四阶段,制定发展与环境的总体战略,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55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指导原则

57 我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即《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

58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应急响应机制后期处置机制

59 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管制的方法和经济刺激方法两大类

60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A.调查公众意见B.咨询专家意见C.座谈会D.论证会E.听证会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D

10、对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称为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2、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阶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是年颁布的。() A、1972 B、1979 C、1989 D、1992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防治固体废物污染规定的管理原则 包括() A、“三化”原则 B、全过程管理原则 C、综合管理原则 D、分类管理原则 4、我国的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A人均占地少B总体质量差 C资源匹配失衡D后备资源不足 5、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适用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 )。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D、责令停业关闭 6、《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环境噪声污染”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 )。 A、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 B、有些远离居住点的工厂产生的超标噪声 C、该噪声对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 D、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7、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A多数地区是煤烟型污染 B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酸雨危害严重 C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高 8、《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9、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A、内水、领海 B、专属经济区 C、毗连区 D、大陆架 10、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渊源主要包括()。 A国际条约B国际惯例 C一般法律原则D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问题: 2、环境法律关系: 3、“三同时”制度:

环境法学案例题

案例及答案 1.养鸡场经营者甲发现:自她所在市某公司在她鸡场附近修建预制板厂以来,小鸡纷纷死亡,产蛋鸡也不再下蛋,经济损失达数万元。同时,其住宅出现裂缝,家人住院。主要原因是各种设备产生的震动和噪声。据环保局监测,其住宅及养鸡场噪声已达80分贝和95分贝。该厂自规划以来,未履行“三同时”手续,也未安装任何消声防震措施。环保局在调解同时,对该厂罚款3万元,并要求补办“三同时”审批手续,审批通过前不得生产。 问:(1)环保局的处罚有无法律依据? 环保局的处罚是有法律依据的。首先,该厂未执行“三同时”规定,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其次,该厂排放噪声及震动等已严重超标,违反了法律规定 (2)该厂若拒不履行调解协议时,甲有何救济? 该调解属于行政调解,不具强制执行力。当该厂拒不履行时,甲可以到法院起诉该预制板厂。当然甲必须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 9..四川省某县一企业建设在农村,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10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该企业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1600元。该企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行政决定。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按照该法第2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我企业只满足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企业的意见,判决撤销环保局的决定。 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正确的。(2分)因为: (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备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2分) (2)责令限期治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限,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属于越权行政。(2分) (3)对不扰民的超标噪声,不应征收排污费。(2分) (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因此噪声对该厂工人造成的危害,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2.2008年,辽宁省某乡岗村群众向市环保局投诉,称自2007年以来,该市矿务局设在该村的排矸场,由矸石自燃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使附近农田果园受到污染损害,要求赔偿损失。市环保局受理了此案。经调查化验发现,排矸场矸石自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附近农作物、果木损害的主要原因。排矸场认为,国家对排矸污染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拒不承担责任。同时主张在煤矿生产中必然环节是排放煤矸石。限于我国煤矸石及煤炭技术水平,可燃物品不可避免地进入矸石,这才导致自燃。它认为属于不可抗力,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1)该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该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虽然国家对排矸污染没有具体规定,但是这不妨碍该场因其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化验结果已经证明该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该场的主张能否成立?这是否属于不可抗而构成免责理由。 该场主张矸石自燃属于不可抗力不能成立,因此不能成为免责事由。我国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矸石自燃虽然无法避免、无法克服,但是可以预见到的;而且自燃造成的损害也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防止 4.甲厂新建投入生产,同时投入运营的还有该厂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厂运营三个月后,认为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营增加了企业成本,遂私自决定不再运营该设施。当地有一农民乙在甲厂投产后,就从甲厂的排污渠中抽水养鱼,以利用污水中的养分。但自从甲厂停止运行污染处理设施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大大增加,乙 鱼塘中的鱼因为养分过多开始大量死亡。乙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厂赔偿损失。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真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将人类环境分成人工环境和() A.生物环境B.生活环境 C.自然环境D.生态环境 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 A.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B.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 C.盗伐林木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3.狭义的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A.人文环境的破坏B.自然环境的破坏 C.大气质量水平的降低D.水体污染 4.我国的取水许可制度,不适用于 ....() A.直接从地下取水的用户B.直接从江河取水的用户 C.直接从湖泊取水的用户D.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 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和() A.以人类为中心B.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 C.以环境为中心D.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中心 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是() A.《里约宣言》B.《21世纪议程》 C.《我们共同的未来》D.《斯德哥尔摩宣言》 7.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和() A.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B.以人为本 C.切实保护环境D.公众参与

8.环境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验收 C.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建设D.同时投资、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9.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中的经济刺激措施有财政援助、税收和() A.征收排污费B.低息贷款 C.征收超额排污费D.政府拨款 10.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A.自然添附B.继受取得 C.原始取得D.传来取得 11.在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主要是征收自然资源费和() A.排污费B.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金 C.自然资源承包费D.自然资源税 12.在环境法中首次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 C.日本D.英国 13.下列行为中,违反我国有关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是() A.押运员让朋友在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舱里搭乘 B.小王向某化工专营店一次购买50克的危险化学物品 C.某五金仓库拒绝保管危险化学物品 D.因科研急需,小李将极少量危险化学品试剂快件托运给小王 14.某厂因事故向一湖泊排放污染物,造成该湖泊中的鱼苗全部死亡。渔民为此向该厂索赔,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其中可得利益是指()A.清除湖泊被污染的费用B.饲养鱼苗所付出的劳务 C.鱼苗成长后的预期收益D.购买鱼苗的费用 15.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来看,“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A.导致水资源枯竭的现象B.导致水中含氧量减少的现象

2015电大《环境法学》试题库(含答案)

电大环境法学《环境法学》形成性练习与检测(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970年日本东京会议第一次提出( A )A、公民环境权概念 B、环境保护的概念 C、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D、公民生存权的概念 ?1982年我国颁布的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是(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B、《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C、《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 D、《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 C ?承担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不以主观上有无过错为前提,这体现了环境法律责任的( B )A、综合性 B、独特性 C、严厉性 D、灵活性?城市作为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其污水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B )A、回灌地下水 B、集中处理C、各排污单位负净化责任 D、排放到郊区 ? D ?大气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入大气中污染物的( C )A、种类 B、性质 C、浓度 D 、密度 ?当前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机构是( C )A、国家计划委员会 B、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国务院环境保护 委员会 ?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D )A、后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B、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环境破坏C、自然环境工环破坏和人境破坏D、自然环境破

坏和环境污染 ?第一次把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规定为全民所有的我国宪法是( A )A、54年宪法 B、75年宪法 C、78年宪法 D、82年宪法 ?对长江、黄河上游林木应加强保护,而对东北大小兴安岭林木可以适度砍伐,这体现了生态学的(D )A、“物物相关”律 B、“负载定额”律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宜、地时制宜”律 ?对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内各项建设作具体安排,属于城市规划中的( D )A、总体规划 B、近期规划 C、远期规划 D、详细规划 ?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其中基础是( C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标准化 ?对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罚款限额享有设定权的是( A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对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所做的处理,当事人不服可提起( B )A、行政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或民事诉讼 D、刑事诉讼 ?G ?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依据是( B )A、民法 B、宪法 C、经济法 D、全国人大决议 ?公民环境权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 A )A、1970年的日本东京会议 B、1972年开罗会议 C、199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D、里约会议 ?固体废物防治法》的首要原则是( C )A、全过程管理原则 B、危险废物分类管理的原则 C、三化原则 D、鼓励集中处臵原

环境法学题库.doc

环境法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调整有关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污染防治法、资源(能源)法、自然保护法、土地法、国土法、区域发展法或城乡规划建设法等。 2协调发展的原则: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环境责任原则: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应当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责任。 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某项人为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采取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编(填)报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的总称。 6“三同时”制度: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7环境资源税费制度:是法律法规对征收税费的对象、范围、标准、计算方法、程序、使用和管理等所作的规定,是环境资源税费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 8排污收费制度:是指有关征收排污费的目的、依据、范围以及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规定的总称 9许可证制度:是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与废止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 10.限期治理制度: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 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是指为了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由政府事先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该预案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的法律规定总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2010-09-03 10:19:07 阅读2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 课程代码:0022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3.环境污染: 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的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4.动植物检疫: 是指为防止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和外来物种的侵入而对特定区域或者进出特定区域的动植物和其他物品实施的调查、检测、检验和监督活动. 5.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在国际法上,国际环境合作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应该并且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二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和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可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包括( D )。 A.太阳 B.人工培育的良种 C.马戏团里的驯兽 D.自然遗迹 2.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 C )年颁布的。 A.1979 B.1982 C.1989 D.1990 3.关于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国际上大多认为不包括( C )。 A.治理污染源费用 B.恢复被污染的环境的费用 C.排污费 D.环境污染受害者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赔偿费用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先产生于( B )。 A.中国三同时制度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5.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哪类许可证?( D )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6.关于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不正确的是( B )。 A.确认取得 B.强制取得 C.授予取得 D.转让取得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09环境法学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把环境为和 。 2、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 分为和两大类。 3、环境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有:、 、、。 4、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唯一选 择。 5、我国的《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家探矿权、采矿权实行 制度。 6、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包括三类:、 、。 7、《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在执行地方标准时,对于地方标准 中未涉及,而国家标准中已有的项目,应 当。 8、《环境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的五类标准是 指:、、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 9、我国自然资源的权属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一是。 10、对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称为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2、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阶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是年颁布的。() A、1972 B、1979 C、1989 D、1992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防治固体废物污染规定的管理原则 包括() A、“三化”原则 B、全过程管理原则 C、综合管理原则 D、分类管理原则 4、我国的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A人均占地少B总体质量差 C资源匹配失衡D后备资源不足 5、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适用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 )。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D、责令停业关闭 6、《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环境噪声污染”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 )。 A、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 B、有些远离居住点的工厂产生的超标噪声 C、该噪声对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干扰 D、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7、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A多数地区是煤烟型污染 B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酸雨危害严重 C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高 8、《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9、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A、内水、领海 B、专属经济区 C、毗连区 D、大陆架 10、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渊源主要包括()。 A国际条约B国际惯例 C一般法律原则D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问题:

环境法学试题

环境法学试题 一、选择题(多选)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有哪些(ABCD) A、广泛性 B、综合性 C、公益性 D、科学技术性 2、、以下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的内容的就是( ABD )。 A、土地利用规划法 B、环境污染防治法 C、环境标准 D、自然保护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哪些(ABCD) A、协调发展的原则 B、预防为主的原则 C、环境责任原则 D、环境民主原则 4、以下哪些就是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ABC)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 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受体 5、在以下情况下,根据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环境污染侵权人能免责的就是(BCD) A、受害人无过失引起 B、不可抗力因素 C、第三者的过失引起 D、受害人自身引起 6、环境犯罪的特点有哪些(ABCD) A、犯罪行为就是直接针对环境资源进行的; B、犯罪后果严重; C、犯罪主体大多为法人; D、环境犯罪大多带有民事责任。 7、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构成要件(ABC) A、行为人的违法行为。 B、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C、行为的危害后果 D、受害人与事故具有因果关系 8、根据违法行为性质、危害后果与主观因素,会有以下哪几种的法律制裁(ABC)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安全责任 9、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ABCD) A、放宽起诉资格 B、实行因果关系推定 C、举证责任倒置 D、延长诉讼时效。 10、以下有关法律效力大小的说明中哪些就是正确的(ACD) A、国家环境法效力高于地方性环境法 B、我国参加与批准的国际环境法效力低于国内环境法效力。 C、特别法效力高于普通法效力 D、新法的效力高于旧法效力。 11、下面属于法律的特点:(ABCD) A行为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B普遍的约束力 C权利与义务 D国家的强制力保证 12、下面属于生态基本规律:(ABCD) A物物相关率 B相生相克率 C能流物复率

2018年4月自考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2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以下要素中不属于环境范畴的是 A.湿地 B.野生动物 C.风景名胜区 D.民俗 2.遵循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体现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是 A.社会性 B. 政策性 C.科学技术性 D.综合性 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以下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不包括 A.检察机关 B.法律规定的具有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权的行政机关 C.法律规定的社会团体 D.个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不适用的领域有 A.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B.渤海 C.太平洋 D.三江源保护区 5.国家禁止销售象牙制品的规定符合的国际公约是 A.1989年巴塞尔公约 B.2015年巴黎协定 C.1963年维也纳公约 D.1973年华盛顿公约 6.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超标排污的,责令限期治理,所处以的罚款是应 缴排污费数额的 A.1倍以上2倍以下 B.2倍 C.2倍以上5倍以下 D.5倍 7.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开展的活动是 A.建设排污口 B.新建供水设施 C.开展旅游经营 D.从事垂钓活动 8. 依法对造成我国海域污染的外籍船舶行使登轮检查权的部门是 A.国务院环保部门 B. 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9.有权划定海洋倾倒区的部门是 A.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环保部门 C.国务院 D.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10.对已经成为固体废物的各种物质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加工使其转化成为二次原料予以再利用的过程是

《环境保护法》知识题库

环境保护法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 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 2.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错) 3. 新环保法规定:一切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错)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 5. 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保护宣传日。(错) 6.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对) 7.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错) 8.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 9.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对) 10.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对) 1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对) 1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对) 13.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对)

201810月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与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的要素是()。 A.张家界自然保护区 B.承德避暑山庄 C.南海 D.创新创业环境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 B.生态系统只由生物组成 C.生态系统垃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 D.生态系统保持着绝对的静态平衡 3、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使用的,根据法律规定有处罚权的部门是()。 A.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 B.建设项目的计划部门 C.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 D.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4、下列关于环境保护法的民亊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侵权责任应当适用民事侵权的过错原则(无过错) 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C.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害,免予承担责任 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5、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关于排污标准制定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也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做规定的项目,只能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质量标准只能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符部门制定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6、国家建立的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不包括()。 A.统一规划 B.共同负责 C.统一标准 D.统一监测 7、某企业违反法律规定,在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但该企业拒不执行,继续排放污染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留 B.情节较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以拘留

环境保护法期末考试要点整理.doc

1.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策:发达国家可以率先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以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污染、破坏和浪费;可以带头开发更洁净、非资源密集型的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在财力和科学技术诸方面支持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除了贫穷之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自然资源和转嫁污染,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对策: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扩大生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要使用清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人口,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3.环境保护的概念:所谓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1)概念: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2)《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环境法学试卷

广州大学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考试卷 课程环境法考试形式(开卷,考查)学院环境学院系环境科学专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 依据《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改行为的法律责任主体是( C )。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 依据《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 《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A )总体。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人文因素 D.经济因 素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C)同意。 A.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5. 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大气污染物是(D)。 A.粉尘和二氧化氮 B.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D.粉尘和 二氧化硫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 7 .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A)控制区。 A.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B.主要一氧化碳排放总量 C.主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D.主要二氧化氮排放总量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应当优先采用(B)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 A.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量少 B.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 C.原料利用效率高,能源利用效率高 D.原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 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A)的煤矿,必须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使煤炭中的含硫分、含灰分达到规定的标准。 A.高硫分、高灰分 B.高硫分、高粉尘 C.低硫分、低灰分 D.低硫分、低粉尘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开采含( C)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 A.高硫分、高粉尘 B.重金属 C.放射性和砷 D.高硫分、高灰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已建成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分、高灰分的煤矿,应当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限期建成配套的(D)设施。 A.除尘 B.脱硫 C.降硫 D.煤炭洗选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B)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污染。 A.放射性气体 B.恶臭气体 C.含硫化物气体 D.氮氧化物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B)的污染防治。 A.湖泊 B.内海 C.水库 D.运河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B)。 A.水土保持评价 B.环境影响评价 C.生态环境治理 D.纳污申报 15.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C)的意见。

(环境管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分×10=20分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我国在()首次提出排污收费。 A、1978年《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年《排污收费暂行办法》 D、2003年《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可以分为()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C、天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人工环境) D、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 3、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机关是()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省级人民政府 C、地方各级环保机构 D、省级环保机构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送审批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 A、5日 B、10日 C、15日 D、20日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是() A、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登记表 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D、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说明 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是() A、蓝色、黄色、橙色、黑色 B、黑色、红色、黄色、蓝色 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D、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7、环境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检查或采取制裁措施的依据是() A、环境行政处理 B、环境行政处罚 C、环境行政许可 D、环境行政强制执行 8、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处理决定()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9、在控制固体废物转移入境的有关法律规定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B、国家限制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C、国家禁止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D、国家并不禁止进口未列入可以用作原料进口的固体废物的目录的固体废物 10、下列关于我国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B、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如属于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则仍适用我国国内法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C、国内环境法的效力优于国际环境条约; D、国际环境条约在我国境内直接适用,不需要国内立法机关将它转换为国内法 二、多项选择题(4分×5=20分备选项中有2—4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全部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清洁生产的“清洁”主要表现在() A、清洁的技术标准 B、清洁的能源 C、清洁的生产过程 D、清洁的产品 2、关于我国环境监测机构的论述正确的是() A、全国环境监测机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置 B、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三级监测站,即国家级、省级、市级监测站 C、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在业务上接受其指导 D、各级监测站是技术事业单位

环境法学试题

环境法学试题 一、选择题(多选)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有哪些(ABCD ) A、广泛性 B、综合性 C、公益性D 、科学技术性 2.、以下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的内容的是(ABD )。 A 、土地利用规划法B、环境污染防治法C、环境标准D、自然保护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哪些(ABCD ) A 、协调发展的原则 B 、预防为主的原则 C、环境责任原则 D 、环境民主原则 4、以下哪些是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ABC )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 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受体 5、在以下情况下,根据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环境污染侵权人能免责的是(BCD ) A 、受害人无过失引起 B 、不可抗力因素 C、第三者的过失引起 D 、受害人自身引起 6、环境犯罪的特点有哪些(ABCD ) A 、犯罪行为是直接针对环境资源进行的;B、犯罪后果严重; C、犯罪主体大多为法人; D、环境犯罪大多带有民事责任。 7、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构成要件(ABC ) A 、行为人的违法行为。 B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C、行为的危害后果D 、受害人与事故具有因果关系 8、根据违法行为性质、危害后果和主观因素,会有以下哪几种的法律制裁(ABC )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 、安全责任 9、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ABCD ) A 、放宽起诉资格 B 、实行因果关系推定 C、举证责任倒置 D 、延长诉讼时效。 10、以下有关法律效力大小的说明中哪些是正确的(ACD ) A、国家环境法效力高于地方性环境法

【自考真题】2018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含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的范畴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等因素 B.自然因素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要素和经人工改造的环境 C.历史遗迹和自然状态不属于环境的范畴 D.城市和乡村不属于环境的范畴 2、以下选项中属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制定的环境法律的是 A.英国的《禁止在伦敦使用露天燃煤炉具的条例》 B.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 C.德国的《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 D.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基本法》 3、以下不属于我国自然保护法律的是 A.《野生动物保护法》 B.《海岛保护法》 C.《自然保护区条例》 D.《水污染防治法》 4、我国现行生效的环境基本法是 A.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 B. 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C.2015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D. 2017年修正的《海洋环境保护法》 5、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所要实现的效益中不包括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边际效益 D.环境效益 6、甲环保部门和乙企业双方在污染物排放是否超标的问题上发生分歧,下列用来判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选项是 A.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企业排放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 7、下列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的是 A.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B.国家各类生态建设和保护规划 C.专项环境保护规划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8、S村和T村分别位于龙潭溪的上下游,分属相邻的两市。两个村子多年来为争水量 发生摩擦械斗,协商不成。以下处理此类水事纠纷的方式是 A.协商处理 B.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C.由上一级政府裁决 D.申请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授权部门调解 9、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属于 A.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B.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C.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D.危害公共安全事件 10、F公司位于国务院划定的二氧化硫控制区,以下选项符合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的是 A.F公司的排放符合标准,即使超过排放总量也不违法 B.由国务院核定F公司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环境法学中期试题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⒈环境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⒉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活动才与环境资源发生了联系,而要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又只能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⒊环境法调整的对象是环境社会关系;环境法保护的客体是环境社会关系所涉及的环境权利。 ⒋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 。 ⒌由GHZB1-1999与GB3838-2002对比,标准提高的一项水质指标是。 ⒍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规定。 ⒎《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保护工作的决定》规定了三项内容:⑴对组成环境的各要素进行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⑵环境污染监测,为执行环境法规提供依据;⑶进行环境科研和服务方面的监测,发展。 ⒏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和。 ⒐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的主体是。污染防治涉及的主体是。 ⒑环境法律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关系得三个特点是, 和。

一.判断正误,正确的表述打“√”,错误的表述打“×”(每题2分,共计20分)。 1.环境社会关系是基于环境媒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随着工业发展和污染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 2.环境法律关系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3.我国环境法尚未形成独立的地位和法律体系。() 4.与其它部门法比较,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国家环境管理机关是必要的一方。() 5.效力体系指由立法机构的级别和立法内容的级序而划分的法律体系的内部结构。()6.我国的国家立法权是统一的,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不等于说我国行使立法权和从事立法活动的机关只能是一个。() 7.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五类,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因此,我国的环境标准有5×3=15项。() 8.“三同时”制度是预防原则在我国环境法中的体现。() 9.我国目前以危害结果作为环境犯罪的制裁依据。() 10.环境行政管理人可承担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二.填空(每题2分,共计50分)。 1. 环境法是通过调整来实现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目标。 2. 我国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 、和。 3. 环境民主原则的内容有、、。 4.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保护人体健康、社会财富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而对 以及对进行某些环境保护工作的所作的规范的总称。 5. 迄今为止,根据《宪法》关于“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我国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法部、自然资源法部;修订后的《刑法》专门规定了,为打击环境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6.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损害环境者付费、受益者补偿是为克服环境资源利用而设立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