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印度的非正式制度对增长方式的影响_兼与中国的比较_杨怡爽

印度的非正式制度对增长方式的影响_兼与中国的比较_杨怡爽

印度的非正式制度对增长方式的影响_兼与中国的比较_杨怡爽
印度的非正式制度对增长方式的影响_兼与中国的比较_杨怡爽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态势比较(龙和象的竞赛)

龙和象的竞赛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态势比较 (草稿) 徐滇庆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一、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2006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许多人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十年之后印度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他们认为:“印度在关键领域正在超过中国,这些领域的成功可能促使印度最终赶上甚至超越中国。”1 世界各国各有所长。印度也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中国相比,印度有着比较完善的市场制度和法制体系,印度的银行系统制度健全,不良贷款率很低。印度的资本市场运转良好,印度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良好,有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公司,例如Infosys Technologies Ltd,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 等。印度有一批很好的工程学院,在IT产业上具有令人羡慕的优势等等。印度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8.2%,在2004年又创造了7.1%的好记录。近年来,印度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可喜可贺。毫无疑问,印度的繁荣对于亚洲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希望印度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尽快摆脱贫穷。 可是,在比较中国和印度着两个大国的经济发展的时候,断言印度将赶上或者超过中国,这个结论却来得有些仓促,缺乏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支持。 如同人们在评论体育竞赛时固然也会谈论运动员身高,速度等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他在竞赛中的表现。脱离竞赛去讨论运动员的长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研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竞争潜力的时候,不仅要知道他们各自的的优点和缺点,更重要的是要观察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表现,要研究竞争格局和他们各自的竞争对手。 二、不同的竞争组别,不同的优势 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至关重要。市场占有率从需求方约束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在西方工业国家中产能远远大于实际的产出,在很多时候,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 1有人举例说,印度有着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有较好的教育,同时,他们又说,印度缺乏就业机会,失业率太高,文盲率太高。显然,这样的叙述自相矛盾。比较准确地说,印度的IT产业员工的素质比较高,不过,充其量也只有10万多员工。对于拥有10亿人口的印度来说,这个比例实在低得可怜。不能以点代面,只见独木不见树林。

中国与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比较研究

中国与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组) 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文献法、比较法 主要理论依据:1、比较教育的主客观基础。比较的主观基础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万事万物的存在及其运动。通过对两国高等教育的时间、空间上的考察,可以对各个方面进行比较。人们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单元及其知识单元的相互作用过程的相似和差异,便是比较教育得以进行的主观基础。通过对中、印两国教育的过去、现在状况的比较分析,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理论的研究任务主要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通过对中、印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描述、解释,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对所能避免的问题和错误加以控制。 3、教育学理论。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教育形态、教育目的、教育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之间具有可比性。 研究思路: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眼前的世界宛如一个活生生的大舞台,国家社会形形色色的生、旦、净、末、丑角,一幕幕地不停上演。我们期盼了解外国的教育,可是,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世界时,映入眼帘的图景却是那样令人眼花缭乱,那样扑朔迷离。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世界教育将何去何从?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两个超级人口大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四大文明古国之二,印度与我国内地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高等教育规模在世界上名列第三,它们有着自己优良的传统,在教育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为教育体系中较有特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建立起了自己庞大而复杂的高等教育体系。 1、区域比较 (1)空间层次:从宏观(如地理位置等)、中观(如教育理 念、教育基础、习惯等)、微观(如各国不同的心理差 异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2)时间维度:从两国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教育状况进行 比较。 2、制度比较 (1)学制:印度的高校分两类:大学(237所,为世界之 最);学院有大学学院和附属学院(10600所),此外还 设有研究生院。印度的大学实行自治,可自行决定课程

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分析 之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和印度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在基本国情上也极为相似。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成为最具吸引外资魅力的国家,但两者利用外资格局具有明显不同。FDI在中国主要流入到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比较两个国家引进外资的现状,中国在流入量上大于印度,但在流入的产业结构和侧重点,及对外资的利用效率上印度都是优于中国的。因此,中国应当借鉴印度的经验,以便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中国印度引进外资比较 引言 在发展国内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参与到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是本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的跨国流动性大大增强。于是,各发展中国家对引进外资方面都采取积极态度,大力支持外商投资,提供优惠政策,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中国与印度也开始把引进外资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途径。 中印两国在历史、地域、社会发展水平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两国在吸引外资的方面却大有不同。中国利用FDI的规模远大于印度,印度近几年在利用外资方面更具有自身特色。中国和印度同位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两国在利用外格局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点,本文就两国引进外资作一个比较分析。 一、中国和印度吸引外资的原因及特点 (一)中印吸引外资的原因 引进外资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国外资本,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就中国引进外资的原因,张静在《中国与印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中指出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使外商看好中国市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持续快速地增长,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而一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能力,正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所能创造的国际直接投资激励结构也在

中国与印度出口竞争力比较

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两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家,在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 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最大的受益国。两国在劳动力、原料等方面的要素禀赋具有相似性,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本文依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6-2010 年的统计数据,从出口竞争力指数( TCI) 、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三方面对中国与印度在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提高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一、中印纺织品出口现状比较 文中从出口规模、产品结构及市场结构三方面比较中印纺织产品的出口现状。其中纺织产品的统计口径采用HS2007 的六位税号, 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 近年来,中印纺织品贸易都发展迅速,2006—2010 年中印两国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48%和9.58%,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规模远远大于印度, 详情见柱状图( 见图1) 。虽然近几年中国与印度的纺织品出口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均有所下降, 但纺织品还是两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 图1

2.中印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十分相似, 表现出竞争性的关系 本文通过计算中印各类纺织产品在纺织品总出口中所占的比例, 来比较中印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如下饼状图所示(见图2、图3) 图2 图3 中国与印度除了在52棉花、57 地毯及其他纺织地板覆盖物、60针织或钩编织物这三类产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他类型的纺织产品的出口份额都很相近。61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62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这两类产品在两国的出口份额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大, 两者合计中国和印度分别为64%和45%, 但印度的出口份额与中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06—2010年两国各类纺织品的出口份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两国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十分相似。因此, 中印出口的纺织产品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表现出竞争性的关系。 本文进一步将这14 类纺织产品按照《纺织服装商品分类》分为纺织原料和制成品, 纺织原料包括50—55 类, 制成品包括56—63类。由下表(见图4)可以看出, 我国在纺织制成品的出口上占有较强优势,在纺织品原料上买有明显优势。

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

中印各方面的比较 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是多大差距,经济上从汇率GDP 比较印度大约是中国的40%,另外,印度的农业占GDP 的28%,中国占12%。而印度粮食产量大约是中国的40%到45%,印度的农业产值从好的方面估计也不会超过中国农业产值的30%,差的估计大约也就20%到25%。中国实际上GDP 应该超过印度至少4倍。工业生产中国占GDP 的56%,印度占5 30%左右。但实际上中国的工业超过印度大约6到8倍。中国在1978年其主要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能源产业都远远超过2000年印度的产量。 在军事上,首先看军事技术。印度的导弹技术大约相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当时中国已经拥有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而印度到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这两项技术的能力。 10 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 事技术领域。因为中国主要精力投入导弹方面,相对航空技术投入少,独立能力比较导弹和航天技术差一些。但是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印度航空工业一直依靠外国的技术援助,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先进战斗机,15 因此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印度装备战斗机比中国先进,但是印度一直没有获得完整的航空技术能力。在开放以后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以后,最近10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这是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因此印度强大的海军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印度的国产军舰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20 动力、武器、雷达以及总体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如核潜艇是印度一直梦寐以求的装备,但外国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无法提供印度技术援助,几十年印度只好干等这毫无办法。中国核潜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现在中国海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欧洲的水平,超过俄罗斯。 一. 在陆军技术方面,印度到现在还不能生产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陆军不想要。 25 进口重炮还要进口炮弹。总之在低技术的陆军武器装备上印度仍然没有自主生产能 力。 二. 总体上看,印度的军事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只是在个别的方面如计算机方面可以自 己生产,当然IC 还要进口。 印度的军事能力,依靠进口装备和技术,印度保持了与中国相当的军事技术装备。但是印30 度的军事力量的发展极度不平衡。中国军费使用上大致装备采购、人员开支、训练和装备维护各占三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员和训练、装备维护的开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军费开支主要是人头费和装备采购费,而训练和装备维护费占比例不和理。海军航母舰队基本上是驻港舰队,空军飞机事故率居高不下,陆军坦克等装备的完好率极低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印度的装备体系非常混乱,表现出缺乏军事管理能力。 35 从历史上看,印度从来是在战争发动前突击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采购弹药和武器零部件来提高装备的完好率和战备率。这样的情况使得印度非常难以应付突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从这种情况来看,印军虽然装备比较先进,但后勤和管理非常落后,印军没有能力进行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从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实力比中国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长期竞争的潜力方面差距更大。40 局部冲突中双方的技术差距不明显。但可以运用的战术方面的差距和后勤能力仍然存在着显著差距。 印度这些年发展很快,尤其是军事方面。但是我认为不必太把印度放在心上。原因如下: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本文摘抄赛迪IT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一文目录纲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更了解印度有所帮助。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上篇国民经济比较篇 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2001年11月26日,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全国军校联合会成立52周年纪念会上说,印度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世界领袖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竞争对手。 一、地理位置与资源环境 (一)地理位置 1.印度:盘踞在南亚次大陆的雄狮,扼印度洋咽喉 2.中国: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国家,有漫长的海岸线 (二)资源与能源 1.印度:印度自然资源潜力大,海洋资源丰富 2.中国:中国能源蕴藏量大,但开发程度较低,人均量少 二、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概况 (一)中国比印度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快,规模总量大 1.1950年印度经济水平比中国高(印度国民收入为美国的 2.3%,中国为美国的1%) 2.1980年两国GDP总量几乎差不多,而且印度还稍领先 3.2001年,印度GDP为4980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一半 (二)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共性 1.人口负担重,经济结构层次低 2.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 (三)中印同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生产水平高于印度 1.印度是农业大国,但生产率水平低,增长速度慢 2.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略高于印度,但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四)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核心 1. 中国和印度共性是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2. 印度30多年来工业平均增长率5.8% 3. 中国从1952年以来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1.5% 三、中印对外经贸情况比较 (一)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占绝对优势 1.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32位;2001年提升至第6位 2.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而印度不到1% (二)对外经济活动能力中国远胜印度 1.2001年中国直接利用外资(FDI)468亿美元 2.印度利用外资不足,2000年利用外资2 3.2亿美元 3.中国外汇储备多,抗国际风险能力强(200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1656亿美元,2001年底突破2000亿美元 4.印度外贸长期处于逆差,积累的外汇极为有限(2001年印度外汇储备约450亿美元

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政治经济文化

中印比较 1.政治 中印政治文化的相似性 中国和印度均被西方称为“崛起国家”,中印的政治文化也伴随着国家崛起而逐步扩大影响。中国和印度新兴经济体身份和特殊文化蕴育的政治文化必然异于西方式的主流政治文化,中印现代政治文化有着多方面的相似之处。 ①中印现代政治文化多元化特点显著。 ②中印政治文化均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中印政治文化的差异性 政治文化对各自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生活习惯,决策思维模式,甚至对国家与民族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际政治斗争中,政治文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或工具,抑或被用来宣传、推行本国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政治文化的差异被认为是引起国家间对立关系和冲突的动因之一。中国和印度基于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外来影响,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化,中印现代政治文化既有相似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对中印两国的政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①中印政治文化结构不同。印度现代政治文化始终处于世俗主义与宗教教派(主 要是印度教)主义的博弈中。中国的现代政治文化从结构上可以概括为“一元指导,多元并存”。 ②中印政治文化本质属性的差异。印度现代政治文化在其形成中近乎全盘接 受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体制上也实行着类似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现代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文化,这是其本质属性和基本政治价值 (一)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 2、人民民主专政 3、社会主义制度 4、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6、民主集中制 7、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8、依法治国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印度政治 印度为联邦国家,实行民主议会制;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协助总统并向总统提供建议,总统根据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或授权从属官员行使行政权利;国会行使立法权’联邦司法权属于以最高法院为主的联邦司法机构.)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2014年5月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经济增长逐步走出低谷,GDP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中国(2014财年增长7.3%,2015财年增长7.6%),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 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三,21世纪的“中国龙”与“印度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为前瞻性开展战略研判,谋划对策,我们从中印两国的发展基础、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共11大类指标)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了上一轮中印竞争中印度落败的原因,梳理了莫迪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中印发展中双方各自的优势、以及竞争与合作的领域,并选取高、中、低三种假设情景对到本世纪中叶两国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得出印度到本世纪中叶难以在经济规模上超越中国,但全球仍将形成中、美、印三个大国角力的新“G3”格局的结论。 一、发展基础对比:中国发展基础总体占优,印度具有特色优势 (一)中国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和更多样的地理条件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是印度的3倍,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中印两国在区位上各有优势,中国是欧亚大陆上唯一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直接为邻的国家,是亚太各地区间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纽带;印度则位于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和印度洋的核心位置,是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和扼守印度洋航线的枢纽。中国的气候与地形条件比印度更具多样性,使得中国同时适于发展内陆与海洋经济,并能够形成全面的产业结构,发挥互补优势;印度气候为南亚地区独有的热带季风气候,更适于发展农业与外向型海洋经济。 (二)中印自然禀赋相当,各具优势 从自然资源看,中印两国水资源与森林资源均较为稀缺,2013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2072.4立方米/人和1130.1立方米/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5左右;森林覆盖率分别为21.9%和23.7%,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左右。得益于多样复杂的地理

真实的中印对比:穷印度让我们中国无地自容

真实的中印对比:穷印度让我们中国无地自容 2011年11月23日07:30华声在线 最近网上有一帖子“印度最新人口12亿,将为1.2亿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这不免让身在教育行业大半生的笔者内心再起波澜。医疗、教育是国民两大基本的人权保障,可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用“国情”来搪塞。中国大陆的国人知情权有限,无关于特权阶层利益的知道的也许比自由的美国人知道的都多,可是一涉及特权阶层利益的想知道点就难了。笔者也不想用臆测的一家之说来娱乐读者。就整理一下被允许国人知道的信息,看看我们的那刀枪不入的国情究竟是什么国情吧! 全民免费医疗,听起来是很难的一件事。中国十三亿人口,似乎根本不现实。是这样吗?印度1947年才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就在1949年通过的宪法中确立了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虽然当时的全民免费医疗还未能完全落实,重大疾病还需要个人负担一部分,可是却规定先看病后补交费用,所以大多数困难患者补交不上的费用,也就都由政府买单了。人家经过与我们“新中国”同样的时间,全民免费医疗已经实至名归了。并且政府办的医院对于所有在印度的人都不收费,无论你是外国人还是印度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都享受免费医疗。我们的以人为本是折腾人,人家的以人为本是服务人。被咱们整天吹嘘的医疗保障政绩,是要国民先得忍着病痛,迟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自筹昂贵的医疗费,没钱就只能等死。筹到钱后也很难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且要被折腾个六门到底去报销。还常常被以没钱为由一推六二五,最终也只能报销实际费用中的一小部分。 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的国人大概不知道让许多国人蔑视的穷印度却已经几十年以前就做到有病先看病,治好病再谈钱,而且困难的国民,实际上还都由政府买单,医疗费用的麻烦都留给政府了。即便如此,人家也没有敢称“人民政府”! 德里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授很为印度这种福利制度感到骄傲,他说:“谁都可能生病,但大部分起初只是得一些小病。如果小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则可有效防止发展成大病,这对于国家来说可以节省更多医疗支出,对于民众来说可以减少对其它相关开支的担忧。从长远来看,是一项小投入大回报的利国利民的好事,最终的结果是人民健康得以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印度独立以来,尽管人均收入在世界上排名仍不靠前,但全国人口预期寿命已增长了一倍,婴儿死亡率也下降了70个百分点。民选政府拼命讨好民众,印度财政部一位官员对记者说:“政府每年用于免费医疗的费用占政府支出的比例很大,但政府为了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一直在尽力而为。再说,政府的钱也是取之于民,现在以这种形式用之于民,也是用得其所。”他认为,人民的健康高于一切,政府应该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不惜代价、不遗余力。这与我们顽固地用“国情”搪塞国民的健康保障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 许多中国特色的阿Q们甚至不惜到印度的犄角旮旯拍些设备简陋的医疗环境来给自己没有医疗保障找借口。笔者有时也比较理解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这样怎么活呀!与印度比我们的国人特色是什么?难道是没有被完全殖民过(中国只是半殖民地)? 印度虽然不太富裕,并且人口众多,但医疗保障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除了国家级医院、邦(省)级医院、地区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乡级医院之外还有各级医疗中心。据统计,印度共有1.2万所医院、2.2万个初级医疗中心、2000多个社区医疗中心和2.7万个诊疗所。固定数量的民众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这些遍布全国的政府医疗机构满足了大多数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印度的医疗体制也与大锅饭时代的中国不同,医疗保障照顾到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即遵循价值规律,又兼顾全体国民的福利体制。印度人认识到,医疗卫生体制如果完全按商业化、市场化运作,难以实现医疗保障的公平,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印度医疗保障制度始终坚持“两手抓”:既扶持政府医院稳定运转,又鼓励私立医院健康发展。政府医院不以营利为优先目的,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很自然地“分流”到条件更好的私立医院。 政府设立的医院条件虽然相对较差,但这种差别是相对的,不是一些国民臆测的简陋得无法保障国民对于医疗保障的需求。距离全印医学院几公里远的私立阿波罗医院看上去就好像一座五星级宾馆,院子里绿草如茵,病房宽敞明亮,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私立医院拥有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很多医生持有英国皇家医学院等著名医学院校颁发的高级资质证书。在高水准的私立医院就诊,当然比公立医院费用高,但按照一般国际标准衡量,价格仍然是相对便宜的。因此常有大批西方国家的患者不远万里到印度求医。 200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印度同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3.41倍,印度以中国三分一的国土,负担与中国相当的人口,以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相同的时间内,都能为十多亿人口免费医疗,免费义务教育,哪怕这些福利再不完善,我们有脸再去找人家的瑕疵么?然而每当有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到教育与医疗问题时,国人的耳旁就时常响起官员们:全民免费义务教育不符合中国国情,全民免费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摘要:自2000年我国政府正式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取得了很大成效,成为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依旧有大的发展空间。文章选取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这一角度,从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简单的对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前景做了预测分析,提出中国对印直接投资不可盲目乐观,两国因政治互信度低以及两国不同的经济体制,法律等制约因素,中国对印直接投资依旧困难重重。 关键词:直接投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前景预测 一、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中印两国的贸易发展迅速、直接投资比例加大 近几年,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更为迅速,从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显著变化。2000年中印的双边贸易额仅仅只有29亿元,而到了2010年,竟翻了20倍之多,突破600亿元。据商务部统计显示,在2012年中印双 边贸易总额为644.72亿元,2013年贸易额达到654.7亿元。

虽说每年相对上年,同比都有所下降,但是中印双边贸易额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两国较好的经贸合作间接反映出,中印两国的相互投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贸易是投资的先导因素,贸易与投资是相互依存、相互伴生的国际经济活动。 (二)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的集中与分散 从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来看,中印两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空间很大。印度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传统国家意义上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即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一般发展规律。印度的基础设施差,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在制造业等实业方面的发展优于印度,并且鉴于和印度的地缘优势,近些年,我国在印度大力发展了工程承包和以钢铁业为主的印度较为落后和缺少的行业领域。 在近几年,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家电等轻工业的比例飙升。除此之外,中国在通讯行业对印度的投资比例也较大。比如中国华为、中兴等通讯行业已经在印度建立起自己的海外市场。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公司计划在印度建立一个全球网络运营中心(GNOC),该中心将努力实现在亚洲和非洲的多个电信运营商网络和无线业务。 二、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有利条件 (一)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印两国宏观经济形势向好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

中国与印度的优劣势比较

在未来竞争中,中国与印度的优劣势比较 姓名:班级:学号: 一、中国主要优势 1、庞大外汇储备和稳定的货币体系,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地方财政体系; 2、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国内消费市场巨大; 3、城市建设兴旺,农村居民生活整体在改善; 4、吸引外资居世界首位,对外开放逐步向内陆省份拓展; 5、在航天、计算机、医药等领域取得快速进步;6对外贸易相对稳定成长,国际合作不断深化;7、西部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和水能资源、北方有丰富的煤炭资源;8、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逐步向经济政治、军事联盟方向发展。 二、中国主要劣势 1、中国受到台湾、西藏、新疆分裂势力的威胁和西方的牵制; 2、贫富分化显著,局部地区社会矛盾尖锐; 3、集成技术和超大规模制造业集成技术体系薄弱; 4、航空工业、先进制造业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5、房地产泡沫威胁经济健康发展,影响了向科技和制造业的投资; 6、一党执政缺乏监督,政务缺乏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造成贪污受贿、公款挥霍; 7、中国缺乏对南海、东海、印度洋的制海权,海军仍薄弱,中国周边国家军事实力都在显著增长对中国构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三、印度主要优势 1、铁矿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2、钢铁、汽车、IT、软件、化学工业已成规模有国际竞争力; 3、距离欧洲和波斯湾比中国日本近,有控制印度洋制海权的前景; 4、在航天、软件、计算机科技领域有突出的成果和产业集群; 5、通用英语的人口众多,与西方经济技术融合有显著优势; 6、是民主国家,不存在严重的国际意识形态冲突对抗; 7、没有邻国构成重大军事威胁,对邻国有比较多的威胁; 8、与阿拉伯国家、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强国和重要经济体都有良好合作关系。 四、印度主要劣势 1、部族宗教种姓势力过强,文化一致性差,通用语言过多过杂; 2、 地主阶级仍存在,束缚劳动力的解放,,农村人口贫困;3、缺乏推进现代化的政党和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体系;4、现代制造业薄弱重工业基础差,装备制造业落后;9、西部地区严重的干旱缺水,贫困人口多;11、国民教育基础差,儿童入学率低,成人识字率也低;12、医疗卫生设施落后,民间缺医少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过高,人均寿命过低。

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比较

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分析 朱林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关键词:古代华夏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文明;文化;科学发展观。 提要:中国和印度拥有极为相仿的历史,在历史上都拥有极为耀眼的文明,都曾引领过世界文明前进的方向。现在两国同样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今两国都走在改革发展不断前进的道路上,但两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对两国历史上和目前改革途中异同点的分析,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两国的发展。曾经文明灿烂耀眼、文化影响深远的两个古老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近代都走向了衰落。两个同样地处大河流域的国家,两个同样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度,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策略与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一、灿烂闪耀的古代文明。 1、古代华夏文明: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勤劳朴实的华夏儿女在长江黄河流域缔造了异常灿烂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主要特征是礼仪道德,华夏文明自炎黄二帝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体制。中国文化中的文字发展独树一帜,自甲骨文开始,便走上了与西方的拼音文字截然不同的道路。古代中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文明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兴起后,经过刀耕火种,石器时代,通过粗浅冶炼得到的铜器见证了第二次人类文明的大发展的独特文明。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过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古代华夏文明在思想文化上也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为我国各种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种思想文化中著名的有“五行说”、“八卦”、“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等,这些思想现在仍受很多人的追捧。古代华夏文明的绚丽灿烂充分展现出了古老华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古代印度文明: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古代印度文明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中不断发展,在不断地吸收发展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灿烂文明。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古代印度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印度河流域发展的古印度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古代华夏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都是异常灿烂的,但两者并不相同。华夏文明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同化性,对于外界文明的融合具有选择的能力。而印度文明本身就是从多种文化里整合出的,印度文化缺少了华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文化在全面遭受外族文化的入侵同化中,都是外族文

中国与印度法律比较

为了保障公民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印度于2005年6月21日正式颁布了《信息权利法》并于当年实施,中国于2007年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两国政府颁布信息公开法律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即公众对知情权的要求和反腐败的压力。两国信息公开法律在信息公开范围、信息公开程序方面有很多大致相同的规定,但在法律本身的地位、法律适用范围、信息公开例外的范围、信息公开保障制度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 就法律本身地位而言,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位阶低于印度的《信息权利法》。印度的《信息权利法》是国会制定的正式法律。中国的属于“条例”,即国务院作为行政机关颁布的行政法规,其级别低于中国的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具有一定的立法权,通常是立法条件不够成熟、国家立法机关没有制定法律但社会又需要相关规范的时候,由国务院先行制定行政法规。 就法律适用范围而言,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适用范围小于印度的《信息权利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纵观整个条例,其适用范围只是“人民政府”,即狭义的政府,国家权力中的行政分支部分,不包括人大、司法以及执政党等公共管理机构。印度的《信息权利法》适用范围是所有的公共管理机构,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机关,政府授权的管理组织以及党派、社会团体等。 就信息公开范围而言,中印有大致相同的规定,也有很多差异。比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行政机关的设置、职能、关系公民切身利益的政府行为等等,中印都有规定。但中印就政府不公开的信息范围规定方式不一样。印度法律采用列举的方式公布了不予公开的信息范围:其公开可能影响到国家主权、安全、战略、科技和经济利益等或导致国防安全的信息;被任何法院和法庭限制发表的信息或者轻蔑法庭的信息;其公开将会破坏议会或者邦立法机构的利益的信息;包含商业机密、交易秘密或知识产权的信息,其公开会损害第三方权益的信息;现有的关于个人信用的信息(除非由政府机构提供担保);从国外政府秘密获取的信息;对个人生命或者生理安全造成危险的、用来帮助安全执法的信息;妨碍对犯罪行为进行调查、逮捕或起诉的信息;内阁公文,包括部长级会议的记录以及政府机构及其部长提出或为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 中国法律没有详细列举不予公开的信息,而是用一句话规定了信息公开的例外——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同时规定了“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关于国家秘密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条规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分别会同外交、

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比较优势

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比较优势 1、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银行结构合理。 印度有运转良好、历史悠久的金融体制。与中国相比,印度的金融体系改革更为全面、速度更快。印度资金的利用效率高于中国。 2、税制比较健全,对外开放优势。 中国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尽快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较少采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民族产业,在关税上调整幅度非常之大。 印度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国,关税问题上,却大量使用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各种例外规定,减缓对外开放的速度。而且,印度还一再使用反倾销等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此外,印度对于外资企业也只是给予国民待遇,并予以适当地限制,直到新世纪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后,才对特区内企业实行了若干优惠措施。 3、教育水平比较高,英语水平较好。 由于印度英语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印度高校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获得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在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前,印度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和大学生的在校人数都明显超过中国。相对来说,印度的国际交流人才多于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都可以看到较多的印度人。 重点发展服务业让印度发挥了它的三大优势——高学历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和流利的英语能力,所以跨国企业在印度设立的研发中心的数量也远远多于中国。 4、印度的科技竞争力更强大,人才优势比较明显。 主要体现在电脑软件产业,制药业。 印度式增长是一种以IT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增长为引导并产生较大的世界影响,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经济增长,相反,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急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资本市场发育比较健全。 印度的资本市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监管制度非常严格。 中国采取了典型的“东亚模式”: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制造业的惊人增长、大量低成本劳动力以及推动出口等。中国的发展基础是高储蓄、普及基础

中国与印度投资情况比较

中国与印度投资情况比较 导读:本文中国与印度投资情况比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FDI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迅速增长,1989年到2001年中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5%。1989年外资企业占中国总出口不足9%,到2002年其份额已占到一半。在某些高科技产业,2000年外资企业占电子电路产品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1%,占手机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6%。2000-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中大约有2/3投到了制造业部门。 相反,在印度,FDI推动印度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除信息产业外)。流入印度制造业的FDI主要是寻求市场型投资。90年代由FDI产生的出口只占印度总出口的3%,即使到现在,FDI占印度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估计也不足10%。 2000-2001年,中国大部分FDI都流入了大范围的制造业。而在印度,多数FDI流向了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产业,以及工程和计算机行业。 表中国和印度部分FDI指标比较,1990,2000-2002年 项目 国家 1990 2000

2002 FDI流入量(100万美元)中国 3,487 40,772 46,846 52,700 印度 379 4,029 6,131 5,518 FDI储量 中国 24762 348346 395192 447892 印度 1,961 29,876

41,525 FDI流入增长率(年度%)中国 2.8 1.1 14.9 12.5 印度 -6.1 16.1 52.2 -10 FDI储量占GDP比重(%)中国 7 32.3 33.2 36.2 印度 0.6 6.5

8.3 FDI流入量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中国 3.5 10.3 10.5 .. 印度 0.5 4 5.8 .. 人均FDI流入量(美元) 中国 3 32 36.5 40.7 印度 0.4 4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的比较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经济让世界的目光重新回到了亚洲,国际社会出现了一股“中印比较热”,但是一样的高速发展的背后,确有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我国和印度在经济结构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以制造业为核心,印度标、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外经济战略等发面进行了比较,进而加深对我国经济与印度经济的了解。 关键词:中国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1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的原因 概括来说,将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进行比较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作为发展中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是最具有可比性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度都属于现代化国家,中国一直把西方发达国家作为自己比较和追赶的对象,“赶英超美”是中国早就确定的战略目标。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稳步发展的势头,某些西方人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对他们造成威胁,因而频频在“中印比较热”上制造新热点、新话题,借以分散中国紧盯西方发达国家的注意力。尽管借中印比较,抬高印度,唱衰中国,难以破坏中国的崛起,但至少会分散一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关注。此外,一些热衷于“中印比比较,找出差距,然后奋力追赶。”《印度时报》在前不久印度独立60周年纪念日发表文章称:印度绝大部分人认为,“印度在亚洲是不能只做配角的,印度未来不仅要在亚洲舞台上充当主角,也要在全球舞台上说一不二。” 2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的比较 在过去较。 2.1.1 GDP及人均GDP方面 在GDP方面,中国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7%以上,但自从90年代后期,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印度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5%-6%左右。在增长速度的持久性问题上,很多人都认为印度可以像中国一样,保持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与中国相比,印度有优势也有劣势。印度的IT产业非常发达,并且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系统和制度基础都比较稳健,这是优势。劣势

中国和印度的道德观念比较

中国和印度的道德观念比较 摘要:在道德危机的背景下,本文对中印道德观进行了比较,希望能够在印度道德文明中汲取精华。在相似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了不同的伦理文化。首先,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的道德内容大多来源于宗教教义,而中国的道德观多来自传统的儒家文化。其次,印度的道德主体相较于中国的道德主体更广泛;道德主体广泛这一特点,极大地影响着印度人民当下的生活状态。第三,印度人的很多道德观念体现出男女地位的及其不平等,而在中国则情况大不一样。第四,印度社会严格按照种姓制度来划分社区,而在中国,各个区域之间则更加奉行平等自由的原则。我们从印度的道德观众虽然看到了一些消极因素,但也看到正是其中“非暴力”和“多元共存”的思想维持着印度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印度教;种姓制度;非暴力;多元共存 这个摘要是今早起来朦胧中一气呵成,如有语句不通的地方,敬请指正修改! 下面这个摘要是一个学长的,你参考下格式: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of Zhejian Agricultural Export Abstract:Zhejiang province is a big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province in our country ,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it good for our province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yside, increase rural employment and farmers’ income. However,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agricultural is one of the most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it brinsg a great loss. In addition, it causes a lot financial loss due to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st, lardely with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First, this artical research the Zhejiang agricultural export, th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and the export countries. Second, we will analysis the season of the high cost, the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ingle market. Last, on expanding the market,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ooperate each part put forward solutions.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problem;strategy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华民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里面有两个关健词,一个是相似原理,这两个国家最近二、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走的道路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不同的方法,它们通向富裕的道路,走向经济发展的道路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么一个题目下,我准备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和印度崛起的世界意义 关于中国和印度崛起的世界意义,我认为可以概括起来有这么五个方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和印度崛起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为解决世界性的贫困提供了新的希望 世界银行联合国“千年反贫困”计划里面寄厚望于中国和印度,为什么?两个人口大国。这两个国家把人口加总在一起大概要占到将近世界人口的40%。所以对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来讲,经济增长而不是收入分配是解决贫困的首要的任务。那么这一点,在最近已经被中国和印度(中国是将近三十年,印度是改革以后的将近二十年时间)的事实得到证明。 我们看一下数据就知道了,中国现在是短短26年的时间,从1979年到现在,已经使得4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这个被联合国认为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贡献。 再来看印度。印度在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它的贫困人口要占到全国总人口的36%。但是在1992年走向市场化改革以后,仅仅8年,它的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就下降了8个百分点,到了28%,然后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二)和平的经济崛起 如果我们把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和发生在15世纪以后的发现新大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后的西方世界去做一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在西方世界经济崛起的时候,西方各国它们的工业化,它们在通向富裕的历史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它们是制造贫困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