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提问】如何明确区分,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淤汤等等活血化瘀方剂的应用?

【回答】学员lzh112,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三方多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为基础药物,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1、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汤中配有行气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

2、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服。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中配有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大,主治瘀血结于膈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结块者。

3、少腹逐瘀汤

中配有温通下焦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强,主治血瘀少腹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

【处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瘀少腹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

4、通窍活血汤

方中配有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等,故辛香通窍作用较好,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

血府逐瘀汤 【方剂歌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方解】: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 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配方组成】: 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 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 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四物汤 【方剂歌诀】: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方解】: 方中以熟地黄滋肾补血,以养胞宫,用为主药;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故辅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再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畅通之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均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具有补血调血的作用,故用于血虚血滞之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 尤为多用。 【配方组成】: 熟地黄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 【使用方法】: 为粗未,每服三钱,水煎,空腹热服。功效:补血调血。 【功效和作用】: 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血虚证而见舌淡、脉细者。 【临床应用】:

骨折跌打损伤验方

骨折、跌打损伤验方 骨折、跌打损伤验方_雪花_新浪博客编者按: 我收集的这些药方多数是有人用过,确有特效的,可供参考。但我还没有全部用过,如想试用请咨询专业医生,然后再使用。 洪真大居士洪真居士;是佛门高德之士。出自中医世家, 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曾得多位佛、道两教高人真传,穷其一生研究根治一切骨科疾病 临床应用效验如神,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一切骨科疾病。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膝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红喇叭花)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药店加工成粉。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 骨质伤痛药丸: 藏红花、生甘草各15克、当归尾25克、桃仁、川芎、制没

药、五灵脂、土鳖虫、独活、三棱、莪术、秦艽、牛膝、山萸肉、杜仲、黄芪各20克、地龙、肉苁蓉、桑寄生、骨碎补各30克。炮制碾粉做成药丸,每天早、晚饭前半小时各服1次,成人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补骨健髓、活血消瘀,活络镇痛。治腰椎间盘突出、风湿骨痛病、骨质增生均效。 一位民间医生的用药经验 跌打损伤,用杜仲和续断各一两,水酒各半煎服。这是他的拿手活。 止血只需一秒钟 各种伤口流血不停,只要不是伤到动脉,都可以!每年春天的时候,柳树花开的时候,柳絮满天飞舞!记得收集一点放在家中备急用!出现伤口出血,拿出柳絮往上一按,一秒血即止!刀伤药方 生石灰和生大黄比例1:5。生石灰遇潮成粉与大黄同在砂锅炒成红色,即可应用。这个方子已应用四世也。治疗一般的外伤出血撒上包扎即可。止血消炎力大。 立止刀伤出血 鸡毛灰涂患处,立止流血,并不感染。乌鲁木齐市医师任万胜 血流不止:伤口血流不止用猪瘦肉切厚片贴上。无论伤口大小血流不止者立效如神。此急救止血第一仙方也。

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的疗效分析

胸痹之血府逐瘀汤治疗疗效分析 胸痹(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属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病种之一,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我科室在诊疗方案协定外方的形式使用本组方多年,对120例各类胸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具有起效快而可靠,适应各类胸痹(冠心病),又有各重复性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治120例病人,年龄在40-70岁不等,其中男82例,女38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高20余年。 1.2收治标准:依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命名及诊断标准拟定为胸痹(冠心病)的患者。 1.3治疗方法: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冶疗、方药:桃仁、红花、四物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冠心病)疗效确切,当归30g、川芎15g、赤芍12g、生地20g、桃仁15g、红花12g、丹参30g、三七粉8g,每次4g冲服),黄芪20g、太子参2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分服,3周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重者3疗程,临床治愈。另以冠心苏合丸以善其后,胸痛发病时给予丹参滴丸舌下含服,全部停用其它治疗胸痹(冠心病)的西药。 1.4疗效判定标准:冶疗后病人主症消失,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为近期治愈;治疗后病人主症基本消失,随访一年以上偶尔复发但不严重为显效;治疗后病人主症有改善,但随访一年内曾多次复为发好转;治疗的病人主症无改善,停止治疗为无效。 胸痛症状疗效:胸痛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剧烈活动后胸痛偶发,而静止期胸痛完全消失为显效;胸痛发作间期延长,时间缩短为好转,无改变为无效。 心电图疗效: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为治愈;心电图ST-T的基本恢复为显效;心电图ST -T的有所改善为好转。

心衰中药治疗

心衰的治疗: 1心气不足型: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2脾肾阳虚型:咳嗽、气喘、畏寒尿少、面色苍白。 方药:真武汤加减 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真武汤 - 用法 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3气虚血瘀型:口唇青紫、咳嗽气喘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克),川芎一钱 半(克),牛膝三钱(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 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 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 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4痰瘀阻肺型: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 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 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78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患者现在自觉胸口发闷,患者自诉:晚上躺下就开始咳嗽.不能正常 入睡.在他院诊断为心脏衰竭. 请问,对于这样的病情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应给予什么进行治疗. 心衰是由于慢性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 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 本病临床又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合心衰三种。多数右心衰乃左心衰影响到右心所致。其主要 临床是心胸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黯、脉弦滑,常用的,如下。 1、辨证论治: ●心气不足,心阴(血)亏型 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疲乏无力,头晕,心烦,,,,舌质偏红,脉细结代或细数。 治法:益气敛阴,活血利水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方剂名称】:五苓散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歌诀】: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 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血府逐瘀汤加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验举隅

1532  环球中医药2016年12月第9卷第12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cember 2016,Vol.9,No.12 四临床经验四 作者单位:300120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赵锐(硕士研究生)];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王作顺) 作者简介:赵锐(1987-),女,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三研究方向:中医内科三E?mail:1013529494@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2991939.html, 通讯作者:王作顺(1966-),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三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心血管方向三E?mail:tjwzs666@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2991939.html, 血府逐瘀汤加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验举隅 赵锐 王作顺 【摘要】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组以内脏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多为主观感受,组织结构无相应病理变化三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缺乏治疗靶点,效果不甚理想三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本文从 怪病多瘀”入手,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选取3则病案以示其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三同时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病机及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经验方面加以总结,以飨同道三 【关键词】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血府逐瘀汤; 神经官能症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12.032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组以内脏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三其主要特征是人体部分生理功能暂时性失调二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而组织结构并无相应病理变化三临床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二心悸失眠二神疲乏力二记忆力减退二焦虑抑郁二恶心呕吐二呃逆腹胀二腹痛腹泻等症三中医证属 头痛” 心悸” 呃逆” 郁证” 脏躁”等范畴三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往往缺少治疗靶点,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三笔者于长期跟师临床实践中,发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乃慢性病,久治不愈,多有瘀血指征,故从 怪病多瘀”论治,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达到满意效果三现选取3则医案以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思路三1 验案举隅1.1 心悸 患者,女,33岁,2015年4月3日初诊三主诉:心悸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三现病史:2年前惊吓后心悸反复间作,心电图示窦性心律,24小时动态监测二甲状腺功能检测二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三反复服用谷维素二维生素B1二稳心颗粒及中药汤剂,症状时好时坏三刻诊:面色暗滞, 精神萎靡,心慌气短,乏力,动则汗出,渴而不欲饮,自觉双腿肿胀,怕冷三纳寐差,大便秘结,小便可三舌质紫黯,苔薄白水滑,脉弦细略滑三根据患者症状二体征及相关检查,西医拟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三中医诊断:心悸,证属瘀阻心脉二心阳不振;治法:活血化瘀二温补心阳,方用血府逐瘀汤合桂甘龙牡汤加减;处方:桃仁10g二红花10g二赤芍10g二川芎10g二当归10g二牛膝10g二桔梗10g二北柴胡10g二枳壳10g二桂枝10g二炙甘草20g二生龙骨30g二生牡蛎30g二香附10g二紫苏叶10g二天仙藤10g二茯苓15g二生白术30g,7剂,颗粒剂,开水冲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三10日二诊:心悸减轻,汗出减少,夜寐安,双腿肿胀感好转,诉咽部不适,咳嗽咳痰,仍怕冷,舌质黯,苔水滑,脉弦细三故原方基础上去天仙藤二香附,加干姜6g二浙贝母10g二半夏10g二玫瑰花15g,再服7剂三 17日三诊,诸症均有所减轻,效不更方,随证加减,坚持服药3月余,后电话随访,心悸未再复发三 按 ‘医林改错四血府逐瘀所治证目“: 心跳心慌,用归脾二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三”该病患者反复中西医治疗,均疗效不显著三根据四诊合参,本病病位在心,乃瘀血阻络,心阳不足所致,同时兼有肝郁脾虚而致津液运行不畅,故用血府逐瘀汤合桂甘龙牡汤,随证加减三血府逐瘀汤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可理气,桂枝温通心阳,炙甘草重用可补心气以止悸,与桂枝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龙骨二牡蛎生用可潜阳安神,乃止悸要药三佐以香附二紫苏理气宽胸而解郁,天仙藤行气活血,茯苓二生白术健脾祛湿,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温阳复脉,解郁健脾之功三其中生白术重用以升清降浊,对于脾虚便秘者尤为适宜,为临床习惯用药三1.2 顽固性呃逆 患者,女,60岁,2015年5月8日初诊三主诉:顽固性呃逆8个月,伴头痛耳鸣1月余三现病史:8个月前因强烈精神刺激后出现顽固性呃逆,后呃逆常作,胃镜二喉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幽门螺杆菌二胸部X 光片二心脏二肝胆及妇科彩色超声二头部CT 等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三平素善恐易惊,寐差,多恶梦,易醒三刻诊:面黄,呃声连连,烦闷,头痛耳鸣,胸胁苦满,胸闷不适,渴不欲饮,饮入即吐,脘腹胀痛,大便黏腻不爽,小便不利三舌质紫黯,苔黄腻,脉弦滑三西医拟诊断:胃神经官能症;中医诊断:呃逆,证属痰瘀互结;治法:活血祛瘀二理气化痰,方用血府逐瘀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桃仁6g二红花6g二赤芍10g二川芎10g二当归10g二牛膝10g二枳实10g二厚朴20g二北柴胡15g二生龙骨30g二生

血府逐瘀汤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血府逐瘀汤皮肤病运用举隅 刘新峰 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卫生院江苏南通226371 摘要分析总结血府逐瘀汤治疗斑秃,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科病案,可以看出血府逐瘀汤在 皮肤科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皮肤科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青任的《医林改错》,是王青任诸方中应用较广泛的一首名方。该方有枳壳、川穹、桃仁、红花、柴胡、生地、当归、甘草、牛膝、桔梗、赤芍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内科疾病,笔者将之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兹报如下: 斑秃 张某,女,42岁,个体。2006年11月初诊。主诉:头发成片脱落一年未生。患者一年前工作紧张劳累后头发成片脱落,范围不断增大,曾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排除梅毒,扁平苔藓等假性斑秃,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内服金施尔康治疗一月余;无明显效果,故寻求中医治疗。刻下:头部有六块蚕豆至核桃大脱发斑,边缘头发松动,情绪抑郁,胸闷喜叹息,食纳尚可,大便较干,舌暗,苔薄,脉涩。证属气滞血瘀,治当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0g,炒枳壳10g,佛手6g,当归10g,川芎12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5g,熟地15g,牛膝10g,桔梗10g,桑葚20g,制首乌30g,甘草6g。20天后,斑秃处有少许毳毛生出。患者欣喜,继用本方加减治疗一月余。半年后患者又因其它疾病来诊,斑秃处头发已全部长出。 按:斑秃中医属“油风”,多因血虚风燥,发失所养,或因肝肾不足。此患者斑秃一年未愈,情绪抑郁,胸闷叹息,舌暗脉涩,乃气滞血瘀之象,该方行气活血,切中病机,故而得效。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大量研究提示与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遗传,应激有关,表现为良性,非瘢痕性秃发,有很多患者半年内能自愈,也有些超过一年仍未愈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学习生活压力。从药理学研究结果来看;该方能改善微循环,抗缺氧,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减轻变态反应炎性强度,及增强免疫功能,[1]可能是它治疗斑秃的药理学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刘艳.血府逐瘀汤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7):569. 慢性荨麻疹 崔某,男,56岁,退休。2010年12月就诊。主诉:躯干,四肢反复出现风团样皮疹伴痒3年余。3年来患者躯干四肢反复出现风团样皮疹,时发时消,瘙痒明显。大都傍晚发作,以腰、腹、手腕、脚踝等受压部位多见。伴有头昏胸闷,食纳可,二便调。既往有高血压史5年,长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舌淡紫边有瘀斑,脉细涩。专科检查:腰、腹、腕关节附近见成片暗红色风团,红班及抓痕、血痂。此乃风邪久恋,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治当活血化瘀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5g,生黄芪10g,当归10g,川芎10g,炒赤芍15g,柴胡6g,炒枳壳10g,甘草10g,牛膝15g,桔梗10,白鲜皮15g,白蒺藜15g,全蝎3g。服3剂后,风团数减

胸痹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 胸痹就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得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得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曾经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脚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还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讲得就就是胸痹得重证。 在汉代张仲景《金匾要略》正式提出胸痹得名称,并且进行了专门得论述。如该书《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篓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 《圣济总录·胸痹门》指出:“胸痛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或彻背膂、” 到了明代,对胸痹得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例如《症因脉治·胸痛论》指出:“岐骨之上作痛,乃为胸痛、"“内伤胸痛之因,七情六欲,动其心火,刑及肺金;或怫郁气逆,伤其肺道,则痰凝气结;或过饮辛热,伤其上焦,则血积于内,而闷闷胸痛矣”。 在治疗方面,《内经》已经提出了针刺治疗得穴位得方法,虽然未列方药,但《灵枢·五味》篇已有了“心病宜食薤”得记载、《金匮要略》强调以宣痹通阳为主,其所载之方剂,至今在临床上仍有指导意义。《世医得效方·心痛门》提出了用苏合香丸芳香温通得方法“治卒暴心痛”。后世医家总结了前人得经验,又提出了活血化瘀得治疗方法,如《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治心腹诸痛,《医林改错》

十年一剑终开悟:血府逐瘀汤治疗神经官能症

十年一剑终开悟: 血府逐瘀汤治疗神经官能症 作者:贾海忠博士 来自:《中医体悟.父子亲传实录》神经官能症虽然对患者的生命没有什么威胁,但患者自己感觉却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这类疾病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那么从中医角度如何认识?用什么方药?。。。。。。 我常用的有四张方子,一个就是血府逐瘀汤,一个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一个就是甘麦大枣汤,还有一个生脉散。这四张方子往往是合起来化裁使用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血府逐瘀汤,这个是治疗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这些神经症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一个方子。为什么最终集中到这个方子上?在研究《医林改错》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张方子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方子,为什么这么讲呢?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里面列了以下这么多的病症,我们来一个一个回顾。 一个是头痛,各种各样的头痛,如果这个头痛没有表证,没有里证,没有气虚,没有痰饮,忽犯忽好,百方不效(这就说明这种头痛具有明显的戏医特点),用此方一剂而愈。这证明它是一个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而且疗效神奇。 再一个就是胸痛,胸痛也有好多方子,王清任说有忽然胸痛,其他方子皆不应,用此方一付即止。这个胸痛还不好说是什

么胸痛,结合其他适应证,神经性胸痛可 能性最大。你看适应症还有胸不任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胸部不能盖东西,压一点东西就睡不着,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江西巡抚,是一个74岁的人,夜间睡觉的 时候露着胸能睡,盖上一层布都不能睡,说病了7年了,然后用此方五副痊愈,这是个什么病?是个神经功能紊乱,对不对?不可能是其他什么病。连一层布都不能 盖你说是什么病?适应症还有就是胸任重物,说一个女的22岁,夜间睡觉的时候必须让她的侍女坐在她、胸部才能睡,2年了,也是用这个方子三副药就好了。那 么这个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都能治,显然是神经功能紊乱,它可以表现成任何一种形式的,用血府逐瘀汤能治好,而且效果还很好,这些都是顽固性疾病。 还有就是天亮出汗,说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而醒名曰盗汗,治疗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却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汙。用血府逐瘀汤 一两副汗已。他意思是出汗实际上就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无论你是自汗还是盗汗,尤其是盗汗更是这样,均属于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就是食自胸右下,就是吃东两时食物一进咽部就觉得从胸的右边往下咽,而不是从正中这样往下下,那么这种情况也是一种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说此方可效,痊愈难,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的血府逐瘀汤,因其良好的活血化瘀和行气止痛的效果,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多方面的疾病,主治胸中血瘀证,被归于活血化瘀的基础方。 标签: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源自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其方药组成为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9 g、生地9 g、川芎4.5 g、柴胡3 g、枳殼6 g、赤芍6 g、桔梗4.5 g、牛膝9 g、甘草6 g。是治疗胸中血瘀证的代表方。血瘀阻于胸中和上焦,故表现为胸部、头部疼痛的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如针刺,胸部的瘀血影响胃部,胃气上逆故表现为呃逆日久不止,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一片瘀血之象。 1 血府逐瘀汤的源流 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记载的血府逐瘀汤,取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合四逆散(赤芍、柴胡、枳壳、甘草)为主要组成,加牛膝和桔梗而成。桃红四物汤为活血祛瘀补血的基本方,四逆散是疏肝理气和营之主方,标本兼治,桔梗载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方中用药有升有降,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的功效。 2 临床应用 2.1 冠心病 李建超[1]将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等西药治疗,治疗组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治疗组在心肌缺血负荷、ST段压低平均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室间隔厚度等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赵磊[2]将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5%、77.5%,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55%,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2.2 脑血管病 沈涌[3]等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观察组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各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 2.3 糖尿病

血 府 逐 瘀 胶 囊 治 疗 糖 尿 病 肾 病 的 临 床 - 好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科 (上海200021) 侯卫国王琛唐英曹和欣刘恒 摘要: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N)血瘀症的疗效,采用随机的方法将60例早中期DN患者,分为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和科素亚对照组各30例,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脂,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7%(P<0.05);临床血瘀症状明显改善,改善率治疗组84.6%,明显高于对照组58.1%(P<0.05或0.01);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均有改善,但比较P>0.05;治疗组中CCH,TC.FIB,D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上述指标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有效缓解早中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血瘀症状及生化指标,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其作用通过活血化淤,降低血粘度,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瘀症;血府逐瘀胶囊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近10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终末肾脏病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的高血脂、血小板、高黏附和高凝聚引起的血浆黏滞性增加,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肾小球硬化,促进DN的发生和肾功能衰退。同时,临床出现肢体麻木、疼痛、胸闷、腰痛、舌质紫暗、脉象细涩等血瘀症状,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血瘀症的治疗,我们对60例DN血瘀症患者进行血府逐瘀胶囊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入选标准(1)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2)尿蛋白的排泄 率(UAE)>200μg/min或尿蛋白定量>0.5g/24h。(3)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减退。(4)中医血瘀症按1989年血瘀症研究国际会议的血瘀症诊断标准[2]。(5)症状积分标准参中医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2.一般资料60例DN患者均系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4-68 岁,平均(40.21±9.65)岁;病程5-17年,平均(7.92±2.64)年;临床表现水肿者24例;合并高血压者30例;大量蛋白尿(3.5g/24h)者12例;肾功能下降38例,其中CKD4期8例;CKD3期14例;CKD2期16例。全部患者采用分层区组法,分为2组,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30例;西药科素亚对照组30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肾功能等客观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 服用科素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以上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饮食控制,控制血糖于理想水平,选用糖适平,倍欣口服或用胰岛素制剂,对个别高血压患者给予钙通道拮抗剂或可乐定降压药治疗。两组疗程观察期均为8周。 4.观察指标(1)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血瘀症、积分指标。(2)实验室生化指标,尿常规,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常规,肝功能,血脂,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5.统计学方法所有测定数据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1.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蛋白

中成药血府逐瘀丸原来如此有用

中成药血府逐瘀丸原来如此有用! 这是一个神奇的方子,在讲之前,我先多聊两句。 我经常在药店里观察,看到很多中成药躺在柜台里无人问津,我会觉得特别遗憾,其实这些中成药都是按照名方制成,如果会用,效果非常好,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用,所以才鲜有使用者。所以,我们也别怪中成药在日本发展得如何好,我们自己的,还有很多在睡大觉呢! 所以,我会一个个给大家介绍中成药的,今天介绍的,是这个血府逐瘀丸。 此方原方叫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着名的中医王清任创立的,今天有各种中成药制品,比如血府逐瘀胶囊,血府逐瘀片,和血府逐瘀丸等。各位去药店或者网络上可以购买。首先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一兄弟,人到中年,血压升高,感觉头胀头痛。同时心烦胸闷,自我感觉心脏乱跳。当时其他各种杂症比较多,但是他最痛苦的是头痛,他觉得无时无刻不受此折磨,尤其是后颈处,总感觉发硬疼痛。其实他的症状比较杂,所以比较难以分析,但是我看到他的舌头是胖大的,舌质黯,微微有点紫暗。脉弦数。 我只是通过他舌质颜色黯,判断他有瘀血,同时根据脉象判断他肝气不舒,多数的肝气不舒的舌形是尖尖的,但是也有

胖胖,颜色黯淡的,这种舌象多是那种性格闷闷的,爱生闷气的人会如此。 判断清楚后,我推荐给他血府逐瘀丸。他去药店买来,只吃了一天,第二天就告诉我,头痛好了,然后血压逐渐在下降,他大感神奇,后期将继续调理。 那么,此方为何如此有效呢它到底是治疗什么病的呢让我们细细来讲吧。 在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书里,这个方子治疗的疾病或者说是症状有19条,即: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暓(mào)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这些症状或者说是疾病,乱七八糟,咋一看,好像都不挨着。而王清任的叙述更乱,他说这个方子是血府有瘀血,而这个“血府”的概念,他叙述的是有些站不住脚的,他说的血府是:“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虽然王清任很重视解剖,但是,这种说法后世的解剖学人士也是不认可的,所以,根据这个立论,来创立的方子,到底是治疗什么的呢

浅谈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2991939.html, 浅谈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 作者:赵连强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症状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通过辨证分析和典型病例分析及名师经验。结果: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症状改善明显。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症状疗效明显。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府逐瘀汤;血瘀气滞型;头晕;头痛 【中图分类号】R259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79-02 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伴或不伴心血管疾患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对这一疾病依不同临床表现,分属于眩晕、头痛、脉弦等病症中。 1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理 1.1西医认为,高血压主要与患者交感神经活动、RAAS激活、肾脏钠盐含量过稿、血管重塑、胰岛素抵抗等有关[1]。且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患者与其自身年龄、职业、习性、自身 饮食、遗传等诸多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患者动脉发生病变及左心室肥厚,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肾动脉硬化等。 1.2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以眩晕、头痛较为多见,或因于素体阳盛之人;或因于七情所伤,如忧郁、恼怒太过;或因于饮食无节,太过肥甘厚味;或因于忧思劳倦、劳役太过;或因于先天禀赋不足,年老肾虚;或因于久病不愈、房事不节;或因于跌仆坠损、头受外伤,诸种因素,皆可导致眩晕、头痛。虞抟则提倡“淤血致眩”的理论。血瘀气滞,络脉失和,血气不能正常流通疏布,脑失所养,故眩晕时作,日久不愈;因气不通之时症见头痛,痛有定处;故兼见健忘、失寐、心悸、少神,口干。 2 方药 2.1 血府逐瘀汤,本方源自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出自《医林改错》卷上,组成“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水煎服。[2] ”

2017年胸痹诊疗方案

胸痹(冠心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 一、定义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心痛”之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后《灵枢五邪》也有心痛之病名,又有“卒心痛”、“厥心痛”(《素问谬刺论》)、“真心痛”(《素问厥论》) “胸痹”首见于《金贵要略》 后世医家以心痛或胸痹称本病。均指以左胸膺或胸中部发作性憋闷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二、历史沿革 1.《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素问.厥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2.《金贵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胸痹缓急”为本病的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治疗大法,并创栝楼薤白白酒汤等9张方剂,为后世医家所宗法。 3.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提出“胸痹引背时寒,间使主之。”强调针灸治疗。 4.金元时代丰富了治法:组方配伍多以芳香、辛散、温通之品,每与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之品相互为用。 5.明以前医家多将心痛与胃脘痛混为一谈,如《丹溪心法.心脾痛》:“心痛,即胃脘痛”。明.王肯堂《证治准绳》首次对心痛与胃脘痛作了鉴别,并强调用大剂的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

等治疗,开活血化瘀治疗心痛之先河。 6.清.陈念祖《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至今沿用不衰。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寒邪伤阳,胸阳不展, 血行不畅,痹阻胸阳而成胸痹。《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本病常因阳虚感寒而发作,如天气变化、骤遇寒冷而卒发。 2.饮食失调 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健,聚湿生痰,痰浊上犯心胸,阻遏心阳而胸阳不展,气机不畅致心脉痹阻为胸痹。痰浊痹阻,痰阻血瘀,痰瘀互结。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湿热内蕴,湿郁成痰,热郁化火,痰火犯于心胸。 3.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聚生痰浊。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气滞痰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因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故七情太过,是致病的常见原因。 4.劳倦内伤

血府逐瘀汤方义及应用。

血府逐瘀汤方义及应用。 血府逐瘀汤方义及应用。(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2242人已访问血府逐瘀汤(原方) 【来源】《医林改错》卷上。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一,【实验研究】1.改善微循环,抗休克《中成药研究》1988(7):29,对微循环作用的观察表明,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并可防止由于微循环紊乱而致的血压急剧下降。证明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应。2.凝血作用和抗凝作用《浙江中医杂志》1981(10):428,本方静脉制剂在试管内有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凝固时间,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复活肝脏清除

能力。 方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主要适应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

血府逐瘀胶囊说明书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血府逐瘀胶囊说明书,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血府逐瘀胶囊说明书 血府逐瘀胶囊(宏仁堂)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下面是我们整理的,欢迎阅读。 血府逐瘀胶囊商品介绍 通用名:血府逐瘀胶囊 生产厂家: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2020223 药品规格:0.4g*24粒*15盒 药品价格:¥378元 【通用名称】血府逐瘀胶囊 【商品名称】血府逐瘀胶囊 【拼音全码】XueFuZhuYuJiaoNang(HongHuaPai) 【主要成份】柴胡、赤芍、川芎、当归、地黄、甘草、红花、桔梗、牛膝、桃仁(炒)、枳壳(麸炒)。

【性状】血府逐瘀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味辛、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规格型号】0.4g*24s*15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粒,一日2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忌食辛冷食物。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贮藏】密闭,防潮。 【包装】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每板12粒,每盒装2板,15盒。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2020223 【生产企业】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血府逐瘀胶囊(宏仁堂)的功效与作用血府逐瘀胶囊(宏仁堂)

骨科常用药方

[配方]桃仁9 红花6牛膝 6当归12白芍6川芎12乳香 5没药 5薏苡仁9 茯苓12 泽泻12 桂枝6 白术12(黄芪12)三七8血竭2骨碎补10麦冬10甘草6 四物汤:补血、养血;当归(10g) 川芎(8g) 白芍(12g) 熟地(12g) 桃红四物汤:当归 15g、川芎 10g 白芍 10g 熟地 15g、桃仁 9g (打碎)、红花 10g 四君子汤;补气。益气健脾。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四逆散:调和肝脾。只烧干柴。解:只(枳实),烧(芍药),干(炙甘草),柴(柴胡)。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各9g 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3g 甘草6g桔梗4.5g 川芎4.5g牛膝9g 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半两(15g)瓜蒌根,当归各三钱(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各 6g),大黄酒浸,一两(30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5g) [配方]苏木、当归、三棱、川椒各10g,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续断、天仙藤各15g。 [用法]将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20--40分钟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先以蒸汽熏蒸患处,稍温,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每剂药用2天。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接骨续损。适用于四肢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者。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 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0 克、川芎 8 克、桃仁 9 克、红花 6 克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乃为其诸多祛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中所治症目最多的一方,方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怀牛膝共11位药组成,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怀牛膝、当归能活血化瘀,同时怀牛膝又能祛瘀通经引血下行,当归又能补血养血,配合生地凉血清热使瘀去而不伤正,方中又佐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桔梗开宣肺气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于胸中血府,桔梗与枳壳相配又能调理胸中气机升降,诸气药旨在气通血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证。王清任本人用此方治疗头痛、胸痛、胸不任物、天亮出汗、灯笼病等多种症候。 王清任对气血理论的发挥及其临床应用可谓淋漓尽致,然对血府之瘀血在其《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中仍然慨叹:“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初随刘保和临诊过程中,见其用此方疗于多种疑难病症,疗效甚佳,他运用此方有以下指征:患者觉平素周身沉困而重,休息特别是睡眠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疼痛,伴或不伴剑突下压痛;脉涩滞不畅,尤以右寸涩象明显;发病开始时向前反推5年,多有外伤病史。 刘保和验案举隅: 验案1:牙痛 任某,男,50岁,2009年8月12日初诊。患者自觉满口牙痛,左侧甚,痛窜至耳根,痛时按之加重,且觉木、胀。有糖尿病史5~6年,一直服用西医降糖药,面色黧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不畅。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询问病史,知5年前在厕所安装灯泡时从凳子上摔倒,当时疼痛难耐。 处方:血府逐瘀胶囊一盒,按说明书服用,并嘱30分钟以后来看效果。病人服药后20分钟即来曰:“牙已不疼。” 按语:《活法机要·坠损》提出:“治登高坠下,重物撞打,箭镞刀伤,心腹胸中停积郁血不散,以上、中、下三焦分之。”患者从高处摔倒,致瘀停胸胁,又因摔倒时惊恐,肾亦受损,故可判断其病位在中、下二焦。而且糖尿病乃土之有余,土盛则克水,久则水亏。肾又主骨,齿为骨之余,肾水亏虚,且上行之路亦被瘀血阻滞,因而牙失荣而痛乃作。面色黧黑亦乃肾水不能上承所致。故用血府逐瘀汤活血、疏通肾经,使肾水能达于上而使牙痛除。然其糖尿病已久,非一朝一夕所能凑效,当需缓图。 验案2:头痛 严某,男,26岁,军人,2009年3月22日初诊。患者头痛,自2008年11月份部队“拉练”之后出现,喜按后脑,两眼发困,两耳发热,纳可,寐可,二便正常,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询问病史,知5 年前因训练,鼻子受过外伤,鼻骨骨裂2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