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新疆高考真题

历史新疆高考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 完颜绍元《天下衙门》一书中写道:“老百姓就用这‘威武富贵贫贱’六个字来形容分曹办事的州县六房书吏。”依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分工,“贫”应该指的是

A.兵房B.礼房C.户房D.工房2.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新文化运动5.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6.“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周恩来总结的是

A.武昌起义的教训B.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C.南昌起义的教训D.秋收起义的教训

8.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D.说明当时中国“左”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

9.一名英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表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C.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闹剧D.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10.“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了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C.多极化趋势

出现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11.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2. 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13.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进步

1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政策创新”是指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15.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16.“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A.重商主义政策B.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干预政策D.计划经济政策

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亚太经合组织等先后建立,这些组织的形成的理念与下面说法相符的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恒也。”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19. 《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的经济发展D.私学的发展

20.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此诗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爱国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

21.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次的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

A.1905年B.1912年C.1936年D.1956年

22. 钱乘旦在《1500年,现代化起步》中说,在近代世界的起点上,人们看到欧洲正在出现巨大的社会变动,看到欧洲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运动,……这些都标志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而动荡的发轫处就在欧洲。这些运动最早开始于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23.在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庙门旁,有一幅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下列能解释这一楹联反映的自然现象的理论是A.“天人感应”的理论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

A. 革命摇篮井冈山

B. 遵义会议旧址

C. 革命圣地延安

D. 西柏坡25.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这里所说的“内部力量”指的是

A. 政治制度

B.经济实力

C. 科技力量

D. 文化创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8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

——孙中山《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

材料三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联邦制”国家形式的原因。(4分)(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及目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新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历史原因有哪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6分)27.(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但在当时它至少解决了横亘在苏联前进道路上的两个最主要问题:一是生存,二是发展。

——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

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臵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郑易平龚成《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图书出版者将自己的小像印在书名页上,例如,明万历年间余象斗是建阳书林著名图书出版业者,他刊刻的《锲三台人芸窗汇爽万锦情林》一书,不仅出现“双峰堂余文台行梓”这样的书坊名,还有他的一幅像,即所谓《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图》,图中余仰止端坐案前,座旁一捧砚女婢,堂下一烹茶小童。

材料二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科学类期刊--《格致汇编》。《格致汇编》在主编傅兰雅的主导下,大致通过四种途径在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流传。具体言之,它多次借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入藏美国与英国的博物馆、图书馆;通过来华使团的文化交流、图书采集活动而进入日本和韩国;通过基督教会的关系,由于传教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密切关注,而进入英国(后辗转澳大利亚)以及奥地利。《格致汇编》还曾在傅兰雅的主动出击下,得到英美多家科学杂志的宣传。

——赵中亚《晚清科学杂志<格致汇编>的异国流传》

材料三(《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2.3%,比2009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增幅为4.4%;报纸阅读率为66.8%,比2009年增加了8.5个百分点,增幅为14.6%;期刊阅读率为46.9%,比2009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增幅为2.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

——吴娜《光明日报》2011年4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说明余象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致汇编》通过那四种途径在各国流传?《格致汇编》的异国之旅有什么意义?(6分)

(3)材料三中的国民阅读调查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29.(14分)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取得的成果。(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4分)(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4分)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B D C C D D B A B C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BAACB BADBC 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8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

26. (1)①美国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美国的州有相当的独立性,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②松散的联盟导致社会动荡加剧,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④统一是人民的共同心愿。(4分)

(2)主要观点: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目的:实现中国统一。(4分)

(3)历史原因:①从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②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③新中国建立标志着屈辱、分裂的历史局面结束;④统一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6分)

27. 要点: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8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8.(1)①为他的书做广告;②用自己的名誉担保所刊刻的书籍品质是有保证的。(4分)(2)传播方式:①参与世界博览会;②通过来华使团的文化交流;③通过基督教会的关系④得到其他国家科学杂志的宣传。意义:西学在进入中国的同时,也曾努力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进步。(6分)

(1)现象:出版业迅速发展,阅读群体扩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形式多样化,数字化阅读方式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4分)

29. (1)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6分)

(2)民主精神的传承;思想的空前解放。(4分)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4分)

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儒学者寄希望于统治者效法先贤,目的就是为了营造自身的理想政治环境,这既是自身的渴望,又是时代的需求。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B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C

【解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生产力。生产力的一个方面就是生产技术,因此产生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产技术的发展。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答案】:B

【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使得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北京,这使得经济发达的南方要为北方的政

治中心提供援助,因此促进了南北的交流。

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亲近西洋文化的人都鄙视,说明传统观念的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是鄙视的。这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答案】:C

【解析】:康有为是维新变法的倡导者,《新学伪经考》主要是批评传统观念,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因此才会被禁。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B

31.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本题最重要的是注意时间,时间明显给出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因此学俄语就是为了外交服务,因此选择A选项。

32.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D

【解析】茶叶的价格下降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是与东方贸易增多的结果;B反映不出实质;A选项材料体现不出;C选项不符史实。

33.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提到人民对工业的贡献,A不选;没有农业对工业的影响,C不选;D选项只考虑了粮食减少,没有考虑出口增多。

35.如果以“两格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答案】:A

【解析】:主线应该是美苏两极格局产生最根本的原因。美苏两方势力此消彼涨,最根本的就是利益关系的变化。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

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答案】:(1)孟子:依法办事是根据身份来决定的,天子没有权阻止法官执行法律,但是可以以儿子的身份违背法律,放弃天子的身份。苏格拉底:法律是正义的,是维护统治和社会的规律,一切要以法律为准绳,即便法律有欠缺。

(2)孟子: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政治上,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混战;文化上百家争鸣兴起,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主张仁爱和礼义。

苏格拉底:处于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城邦体制下的雅典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价值: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思想影响了后世。

【解析】:(1)孟子的主张体现传统的中国式思想,礼义廉耻都很重要,因此在不能违背法律的同时要注意仁义,因此才会有放弃天子地位来救父亲的行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源于民主政治的法治理念,因此不会违背应有的“大义”

(2)本题主要回答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回答背景。对于他们的价值,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价值和对后世的价值来谈。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一:节日逐渐趋向于对传统节日的几年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原因:文化继承的重要性;他国的影响。二:节假日逐渐变多。原因:人权的逐渐完善,民主制度的发展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轴线“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答案】:(1)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普遍官员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官员的强大赋税常常引发农民起义;与其暗地里压榨百姓,不如明确税赋的多少

(2)对官员入不敷出的现象有所缓解;对官员的腐败现象有所约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维护了统治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国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任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任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

【答案】:(1)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人民自居于主人公地位,应以民治民,自己制定规律,自己拥护执行,而不是依靠政府来统治,否则无异于君主专制。

(2)评价:积极方面:对于民主的宣传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在理论方面对民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不足:所谈的想法没有结合具体的中国国情,缺乏理论的实践能力,对于人民群众的真正愿望没有明显的体现,没有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解析】:(1)本题考察分析材料的能力。主要主张就是人民自身当家作主。自己制定宪法自己去履行和维护。

(2)评价要用一分为二的角度来评价,对于积极作用要给予肯定,不足要指出。主要针对他的漏洞来提出不足,更具它的社会意义来提出他的优点。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摩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摩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10分)

【答案】:(1)放射现象被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美国已经率先研制出原子弹;经过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已经物质严重匮乏,条件相当艰苦。

(2)条件:研究理论已经成熟;苏联政府的全力投入;苏联科学家的无私奉献

意义: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维护了苏联自身的国家安全;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快速结束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卑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的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卑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卑斯麦政府相机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3)——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卑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卑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分)

【答案】:(1)德国刚刚统一,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社会动乱,工人运动高涨;对政府的统治造成了威胁,国家面临强大危机

(2)对社会民主党进行镇压,实行恐怖高压政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工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保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评价:政治高压,经济柔和。一刚一柔,双管齐下,对于社会的稳定有最基本的保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高压统治对于德国军国主义产生影响,是德国在二战时期犯下罪行,对德国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