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地位与_拒绝_英_汉_藏语_拒绝_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社会地位与_拒绝_英_汉_藏语_拒绝_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社会地位与_拒绝_英_汉_藏语_拒绝_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社会地位与_拒绝_英_汉_藏语_拒绝_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第13卷第2期2011年3月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Vol.13,No.2March 2011

收稿日期:2010-10-25

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留金发

【2009】3009)。作者简介:刘立(1977-),女,安徽芜湖人,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中介语语用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9-315X (2011)02-0203-05

社会地位与“拒绝”

———英、汉、藏语“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1)

要:描述并分析了藏语的“拒绝”行为,并从社会地位的角度对比了英、汉、藏语“拒绝”言语行为的差

异。认为英、汉、藏语社会地位观念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说话者对“拒绝”策略的选择,指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各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规约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进行。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拒绝策略;附加语;社会地位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Social Status and Refusal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Chinese and Tibetan Refusals

LIU L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China )

Abstract :Tibetan refusals are depicted and analyzed in the paper ,arguing that different concepts of social statu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speakers ’choice of refusal strategies ,so it is important for learners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onventions in target language in the order to have successful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refusal ;refusal strategy ;adjunct ;social status

一、研究现状和意义

“拒绝”即听话人对说话人其他言语行为(如

请求、命令、邀请、建议等)的否定回应[1]

。最早的“拒绝”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Clark 和Schunk 在论文中指出“听话人可以通过道歉、解释等方式缓和自己对说话人所提出的要求的否

定回应。”[2]其中的“道歉、解释等方式”是用以缓

和语气、维护对方和自己的面子的。这些不同的拒绝方式既具有人类社会的共性,也具有文化的相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就包括说话双方社会地位的差别。

社会地位简称“地位”,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系

统中所处的位置[3]

,是人在社会中进行各种活动

的身份标签,常用来表示社会威望和荣誉的高低程度,也泛指财产、权力和权威的拥有情况

[4]

。每

个社会都有一套建立在社会地位之上的人与人之

间的交往规则,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从这一规则。因此,在言语行为研究中,社会地位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这里社会地位主要分为说话双方地位平等、拒绝者地位高和拒绝者地位低三种情况。

至今该领域相继有几十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多篇博士论文

[5-12]

,语种涉及英、汉、日、阿拉

伯、波斯语等。以往研究显示,在同一文化背景下,说话者拒绝地位低的人时很少表达歉意,而拒绝地位高的人时则给出更多解释、提供更多替代方法给对方下台阶

[8,11]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东方

社会文化中人们对阶层、地位等较之西方人更为敏感,东、西方说话者在拒绝不同地位的人的请求时,对拒绝方式的选取有明显差异[6-8,11]。

然而以下两个问题尚未有人涉及:一是对藏语中“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二是结合言语行为对东方文化内部亚文化的对比研究。本文将从社会地位出发研究英、汉、藏语的“拒绝”言语行为,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藏语中“拒绝”策略有哪些;(2)英、汉、藏语“拒绝”策略分布有何不同;(3)这些不同与各语言集团中说话人的社会地位有何联系。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英、汉、藏语中言语行为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

二、藏语的“拒绝”言语行为分析

1.研究设计

首先描述和分析藏语“拒绝”言语行为。测量工具为DCT(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DCT一直被广泛运用于语用学研究。作者和另外两名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6,8,11]设计了DCT藏语问卷,包含以下四个情景,见表1。

表1DCT藏语问卷

序号说话人甲/乙社会地位引起“拒绝”的情景

1.平等邻居借钱

2.甲高于乙妹妹借mp4

3.平等同学请你占座位

4.甲低于乙不认识的老人请你买票

在收集数据时,考虑到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二语教育的普及,作者在de Angelis研究基础上[13],根据藏族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最终通过调查确定研究对象为:平均年龄22岁,未通过汉语水平考试,英语为零起点,学习方式均为课堂学习,生活环境主要为藏语环境的高校理工专业新生36人。随后,研究者发放了DCT问卷,并在第二天收回全部问卷。研究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翻译和编码。翻译是由两名译员同时进行的,一致度达到97.66%。编码体系参照Beebe et al.和He的语义固定式和附加语列表。

2.数据分析

根据Beebe[6]和He[8]的研究,“拒绝”言语包含语义固定式(semantic formulas)和附加语(ad-juncts),前者又被称作“拒绝”策略,构成“拒绝”言语行为的主体;Beebe等将其分为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其中后者包括十二个子类,分别是表达歉意、表达愿望、作出解释、提供替代方法、设置条件、作出承诺、巧妙使用名言警句、陈述个人准则、劝阻说话人甲、表面接受(实则拒绝)、回避话题和部分接受。例如,说话人乙拒绝借给说话人甲2000元钱时说“真的很抱歉。今天这2000元钱我有急用。如果你真的需要的话,明天可以借给你吗?”这个回答采用上述编码方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真的很抱歉”【表达歉意】,“今天这2 000元钱我有急用”【作出解释】,“如果你真的需要的话,明天可以借给你吗?”【提供替代方法+作出承诺】。

附加语(adjuncts)指用于加强或缓和语气的语素、词语或句型,在句中的作用在于减小威胁面子的程度,协助“拒绝”,但是本身不能独立构成“拒绝”。例如,说话人乙拒绝借给说话人甲mp4时说到“这样啊,小妹,我是真的很想帮助你,可是现在都快考试了……”,其中“这样啊”【填充停顿】,“小妹”【称呼语】均属于附加语,它们单独无法完成“拒绝”言语行为,但是却可以缓和语气,协助“拒绝”。

通过对36份DCT藏语问卷的数据统计,各个“拒绝”策略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社会地位变化时藏语“拒绝”言语行为策略分布(以百分比计算)

地位平等拒绝者地位高拒绝者地位低

频率排序频率排序频率排序作出解释32.5132.1132.61表达歉意14.925.7518.62直接拒绝13.2318.9218.62表面接受11.443.864.74替代方法7.9515.1316.33部分接受7.9513.244.74劝阻5.365.7506

402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第13卷

续表

地位平等拒绝者地位高拒绝者地位低频率

排序频率排序频率排序作出承诺3.57082.35设置条件3.571.9706名言警句0818.9206回避081.9706表达愿望08

08

2.35

合计

100

100

100

在使用频率方面,上表显示说话者在不同情

况下选择策略时确实存在很大差异:(1)说话者对地位平等或地位稍高的人更倾向于在拒绝时表达歉意,该策略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4.9%和18.6%;而“表达歉意+作出解释”这一组合出现的频率则高达33.3%,是说话者拒绝地位低的人时使用频率的三倍多,后者仅为10.5%;(2)“巧妙使用名言警句和陈述个人准则”这一策略总体使用频率不高,说话者对地位平等或地位稍高的人均没有使用这一策略,而在拒绝地位低的人时却较多使用这一策略(18.9%),这反映出说话者一般只会教导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

社会地位变化所导致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频率和排序上,在策略的实质内容上也有很大差别。从总体上看,说话者“作出解释”时,在时间、地点及所涉及的人或事上都比较含糊。但当拒绝者地位低时所作出的解释则比较详细,同时拒绝者也更倾向于在解释前后使用称呼语缓和语气,如“爷爷【称呼语】,我和我女朋友也想去看晚会【作出

解释】。”另外,同样是直接拒绝,相对于直接说“不行”或“我拒绝”,表达自己无能为力如“我恐

怕做不好”“我恐怕不行”等则要婉转得多。进一

步分析DCT 问卷发现,说话者在拒绝地位平等以及地位高的人时,主要使用后者;其中,拒绝地位高的人时全部使用后者。而拒绝地位低的人,说话者的表达方式则很多样化,既有直接说“不行”的,也有表达无能为力的,也有表达不情愿的。除语义固定式外,附加语的分布也随着说话双方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变化,拒绝者地位不平等时的出现次数高于地位平等时。

三、英、汉、藏语的“拒绝”言语

行为对比分析

1.“拒绝”言语行为对比

笔者将前期对英、汉语“拒绝”言语研究结果引入进行三语对比,并发现三者之间在总体上虽有相似之处,如拒绝者主要使用作出解释、直接拒绝、表达歉意和替代方法等,但在对策略的选择顺序以及对某个策略的使用频率两个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下面笔者将逐个分析所得数据(如图1、图2和图3),并结合东西方社会地位观念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图1地位平等策略分布

首先,在拒绝地位平等者时,藏语者最常使用的六种策略分别是作出解释、表达歉意、直接拒绝、表面接受、替代方法和部分接受。与英、汉语者相比,除前两个策略相同外,其余均有差异,其中表面接受和部分接受不属于英、汉语者最常使

用的六种策略。而英、汉都使用的回避策略,藏语

者却并未使用。其次,从拒绝策略出现频率方面看,藏、英语者使用直接拒绝的频率均高达13.2%,而汉语者的频率仅为9.1%;汉语者使用替代策略频率为13.4%,相比较而言,英、藏语

5

02第2期刘立:社会地位与

“拒绝”

者的频率分别为6.3%和7.9%,仅有汉语者的

一半

图2拒绝者地位高策略分布

图2显示,藏语者在拒绝地位低的人时前六种最常使用的策略分别为作出解释、直接拒绝、名言警句、替代方法、部分拒绝和表达歉意。而英语者和汉语者六种常用策略中的劝阻和回避均没有

被藏语者使用。在分布频率方面,替代方法和直

接拒绝是三个类别均使用的策略,然而这两个策略在藏语者中分布频率最高,其次是汉语者,最后是英语者,分别为藏语者的1/2和1/3

图3拒绝者地位低策略分布

最后在拒绝地位高的说话者时,藏语者最常

使用的六种策略分别是作出解释、直接拒绝、表达歉意、替代方法、表面接受和部分接受,而英、汉语者较多使用的回避策略却并未出现。藏语者使用策略中排名第3的表达歉意占18.6%,这一频率是英语者使用该策略的两倍之多,是汉语者的4倍。

总之,通过对比藏、汉、英“拒绝”言语行为,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1)藏语者极少使用回避策略,而英、汉语者则较多使用;(2)藏语者使用直接拒绝多于替代方法,和英语者近似,却不同于汉语者;(3)藏、汉语者使用表达歉意和作出解释的频率随着拒绝者地位的变化而变化,拒绝者地位高时使用最少,拒绝者地位低时使用最多,而英语者则不然,拒绝者地位平等时表达歉意最多(是地位不平等时的2.5至3.5倍)。藏语者的回答语气正式,对地位平等者和地位高者都很恭敬,显得彬彬有礼。形成这些差异的社会文化原因主要存在于平等和社会地位观。

2.社会文化原因分析

平等是人类道德构建的精神基础,和西方的

人本中心平等道德观和汉文化中的民本中心平等道德观相比,藏族平等道德观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藏族的平等道德观源于藏传佛教的

“众生平等“的宗教信仰,是一种生命中心的平等道德观,即它的平等普及到包括人在内的其他生命形态,藏民族的天葬不仅体现了众生平等,而且体现了我为万物所用的平等观念

[14]

等级和地位是几乎所有社会的结构特征,但是不同的社会文化确定地位的标准不同,并且地位的重要性也不同。相比较而言,中国社会等级更加分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每个人都要受到各自社会地位的制约,不能越礼、失礼。藏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藏族文化中,严格固守生活秩序、遵循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尊重德高望重、知识丰富的老人是传统美德

[15]

。同时,尊重有修行的高僧是藏文化的

特色所在。与此相反的是,

西方文化不太重视社会地位和等级。在英语文化中,父子、师生、夫妻之间并无明显的尊卑之别。这一差异在结论中的第三点体现的最为明显。

6

02大连民族学院

学报

第13卷

西方人在保持和谐关系和传递信息两者之间,往往先考虑成功传递信息,完成任务,而保持和谐关系、注意面子却被放在其次。与之相反,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双方则更注重面子、求同存异。汉、藏文化的共同处在于均强调“谦逊”“文雅”“贵贱有分,长幼有序”,而不同处在于藏语者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说话时不喜欢转弯抹角、迁延规避,而是淳朴直白,直截了当,很少使用技巧。英、汉、藏语文化的这一不同之处在结论中的第一、二点均有体现。

“拒绝”言语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威胁面子的行为,因此说话人不得不采取其他形式将威胁程度减低。然而,说话人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拒绝策略都受到特定语境的限制,而且与各语言集团的文化规约、价值观紧密相联。这些深层的规约极不易被非本族语者所体会和掌握。有鉴于此,Beebe等研究者认为:“拒绝”对绝大多数非母语者来说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突出难题[8]。作为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各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规约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进行。

参考文献:

[1]CHEN X,YE L,ZHANG Y.Refusing in Chinese[M]∥KASPER G.Technical Report#5:Pragmatics of Chinese

as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5:119-163.

[2]CLARK H H,SCHUNK D H.Polite responses to polite requests[J].Cognition,1980(8):111-143.

[3]BIDDLE B J,THOMAS E J.(eds.)Role theory:Con-cepts and research[M].Huntington,NY:R.R.Krieger,1979:63.

[4]王雪梅.社会学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81.

[5]BARDOVI-HARLIG K,HARTFORD B.Saying‘no’in English:Native and nonnative rejections[M]∥LAW-

RENCE B,YAMUNA K.Pragmatics and Language

Learning2.Urbana-Champaign,IL:University of Illi-

nois,1991:41-58.

[6]BEEBE L,TAKAHASHI T,ULISS-WELTZ R.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s[M]∥SCARCELLA R C,ANDERSON E S,S D KRASHEN.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55-73.

[7]GASS S M,HOUCK N.Interlanguage refusals:A cross -cultural study of Japanese-English[M].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GmbH&Co.KG,1999:1-10.

[8]HE W.Issu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D].Clark University,Masachusetts,1998:1-25.

[9]HUSSEIN A A.The sociolinguistic patterns of native Ar-abic speakers: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rabic as a for-eign language[J].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1995

(6):65-87.

[10]KESHAVARZ M H,ESLAMI Z R,GHAHRAMAN V.Pragmatic transfer and Iranian EFL refusals:A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Persian and English[M]∥K

BARDOVI-HARLIG,J C FELIX-BRASDEFER,A S

OMAR.Pragmatics Language Learning:vol.ii.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6:359-402.

[11]LIAO C,BRESNAHAN M I.A contrastive pragmatic study on American English and Mandarin refusal strate-gies[M]∥K JASZCZOLT,K TURNER.Discourse

Strategies.Oxford:Elsevier Science Ltd,1996:703-

727.

[12]NELSON G L,CARSON J,Al BATAL M.Cross-cul-tural pragmatics:strategy use in Egyptian Arabic and A-merican English refusals[J].Applied Linguistics,2002,23(2):163-189.

[13]DE ANGELIS G.Third or Additional Language Acqui-sition[M].Cromwell Press Ltd:2007.

[14]唐代兴.人间道德:神性原则与世俗规范的统一———读《藏族道德》专论的伦理启示[J].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2004(3):366-368.

[15]尕藏加.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王莉)

702

第2期刘立:社会地位与“拒绝”

汉藏语系包括哪些语言

汉藏语系包括哪些语言? 汉藏语系的语种及分类历来说法不一,比较通行的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分为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或称侗台语族、侗泰语族、台语族等)。 汉语族:各汉语方言 藏缅语族: 藏语支:藏语、(嘉戎语)、门巴语、羌语彝语支: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 景颇语支:独龙语、景颇语(克钦语) 缅语支:缅甸语、阿昌语、(载佤语) 未定:普米语、土家语、珞巴语、怒语 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泰语、壮语、布依语 侗水语支: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伽语) 黎语支:黎语 未定:仡佬语 苗瑶语族: 苗语支:苗语 瑶语支:瑶语、勉语 未定:畲语 苏美尔语是一种孤立语,目前也归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族为汉语族,包括汉语诸方言。其中以官话语支使用人数最多约8亿人,其中又以上江官话诸方言使用者较多。 各种各样的民族禁忌有什么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禁忌。 不知你想了解那一个民族? 提供几个参考: 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 黎族,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 壮族夹菜时忌讳来回挑捡着吃,壮族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外人不得入内。无论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走进家中。给人递茶时,应双手捧杯,忌讳单手递送。高山族的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仫佬族的禁忌有挖煤时不许讲不吉利的话;进门时不能踏门槛。 土家族人的禁忌有禁小孩吃猪蹄子、吃猪尾巴,除夕吃年饭忌泡菜汤等。禁止女孩子吃鱼卵。 忌吃狗肉的是什么民族? 蒙古族:不食自死动物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藏族:忌吃奇蹄类畜肉,最忌吃驴肉、狗肉,一些地方不吃鱼,忌讳捕杀野生动物。 回族:忌食猪、狗、马、驴、骡、猫、鼠、鹰、蛇、乌鸦的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或自死的畜禽,不吃动物的血等满族: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维吾尔族:忌食猪、狗、驴、骡之肉和自死的禽畜肉及动物的血,在南疆地区还忌食马肉和鸽子

英文商务信函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商务信函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研究 姓名:徐冬梅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罗耀光 20080401

英文商务信函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研究 研究生:徐冬梅年级:2005级学科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老师:罗耀光研究方向:语用学 中文摘要 “拒绝”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经常会实施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过去的20年里,拒绝言语行为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重点集中在几个方面,如社会因素对其策略使用的影响,跨文化语境中的拒绝策略使用,以及通过拒绝行为来研究语用迁移。并且大部分研究都局限于以在校大学生实施的日常拒绝行为为研究对象。 在商务交往过程中实施的拒绝言语行为充分体现了其不礼貌(即威胁被拒绝者的面子)及冲突本质。在英文商务信件中表达拒绝信息时写信人要完成两个目标:一是主要目标,传递坏消息,二是次要目标,和读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任何不当的拒绝行为实施都有可能造成(潜在)客户流失,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这类英文商务信件的特点决定了写信人在信件写作过程中必须注重拒绝信息的礼貌传递。 有鉴于此,本文以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为指导,对英文商务信件中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使用进行了专门研究。本文首先对拒绝言语行为,尤其是英文商务信件中的拒绝言语行为,以及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英文商务信件拒绝言语行为中使用的礼貌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应用于英文商务信件拒绝言语行为实施的礼貌策略有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直接策略,每种策略都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在分析的过程中作者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例证。通过对这些策略进行定量分析,作者发现在实施拒绝这一言语行为的时候,使用更频繁的礼貌策略是消极礼貌策略,其次是积极礼貌策略,直接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这一分布与写信人的写作目标有一定的联系。最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有:关注听话人,宣称双方共同点,使用模糊语,表明原因以及非确指。 本研究有助于人们在商务沟通中更好地运用礼貌策略来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指导人们提高该类英文商务信件的写作能力,进而帮助人们进行成功的交际。同时,该研究对于英文商务信件的研究与教学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 商务信函; 礼貌策略

三年级藏语口语

西大滩藏语自编教材 興︽臱纀︽繳舘纀︽繽臥︽繲︽罜繻 三年级藏语口语教材(第一次修改稿) 繻羈︽羢繼︽繿較︽腸﹀老师好 舺繿︽羂繻︽輩繻﹀上课 纉纊︽纊︽興繴纍起立 舺繿︽轤纊︽纈羗﹀上学去 繻胐︽罶繳︽罶纊﹀背书包 繴︽肑︽興︽臱纀︽繳舘纀︽繽臥︽舺繿︽纀︽臫繼﹀我是三年级的学生 繴︽肑︽繻羈︽纋纀︽舺繿︽轤臥︽罸繴纍︽繳聄繳纍︽舺繿︽翽繴︽羆︽舺繿︽纀︽臫繼﹀ 我是天师附小的学生 繴臥︽臮纋︽纊繿︽義纍︽繼︽臰繻﹀我的家在华藏寺 繻胐︽繶︽纋︽聖﹀看书 繻胐︽繶︽纈輄繼﹀读书 舺繿︽繲繴︽輘繳纍﹀扫教室 翴繳︽輳︽軻繳︽聀︽繻胐︽繶︽繻繴︽纆︽膠繳︽臰繻﹀桌子上有书和铅笔 舺繿︽繲繴︽繼繴︽輂︽舺繿︽纀︽臰繻﹀教室里有学生 軘︽纍纀︽軻繳︽輂︽臫︽羈︽纈輬﹀黑板上写字 繻胐︽罶繳︽繼繴︽輂︽繻胐︽繶︽臰繻﹀书包里有书 膠繳︽軔纀︽繼繴︽輂︽翽︽膠繳︽臰繻﹀铅笔盒里有钢笔 輅繴︽腸纊︽繿肐繻︽繻︽軘︽纍纀︽軻繳︽纋︽軲纍﹀坐端正看黑板 罜繻︽纀軻繼︽繽纍︽繻胐︽繶︽纈輄繼﹀大声读课文 繼繼︽繹繼︽羍纍︽舺繿︽羂繻︽纋︽繸繼﹀认真听课

繴纍︽繸︽續︽纇﹀我吃鱼肉 翽︽繼繴︽繼︽繸︽纎︽繵繴︽纀繴︽胑︽臰繻﹀水里有许多鱼 較︽臱繴︽羆︽耡︽纀︽纎︽繵繴︽載﹀今天的天气很热 繼纀︽纀繲纈︽繼︽耡︽纀︽繻繴︽臟︽繿︽臰繻﹀天空中有太阳和月亮 纍︽繳繻繼︽軻繳︽聀︽腵︽纎︽繵繴︽纀繴︽﹀地毯上有很多人 繼繳纍︽纃纋︽繼繴︽輂︽繳臛繳︽繳翭繳︽臰繻﹀森林里有一只豹子 繲繴︽繿︽耡纍︽軻繳︽繼繴︽繼︽腵︽臰繻﹀二层楼上有人 賮︽舊︽繻繴︽纃︽舃︽纀︽肑︽舗纋︽聄繳臫繼﹀苹果和桔子是水果 辵︽繺繴︽繼︽肕纊︽舃繳︽纀繴︽﹀草原上有牛羊 罸︽纋︽軹纊︽纀︽繶︽繳翭繳︽臰繻﹀他有一双筷子 纏︽繾︽纋︽繲︽繽纊︽義繳给爸爸打电话 較︽臱繴︽羆︽繶纊︽繿︽纎︽繵繴︽翾﹀今天的天气特别热 罸︽纃繳︽繼繴︽輂︽羉︽臵︽臰繻﹀蒸笼有馍馍 繻羈︽羢繼︽羍︽舺繿︽羂繻︽纋︽繸繼︽繽﹀听老师的课 繴︽轂︽轂繻︽纀︽纇︽繿纊︽繻繳纈︽﹀我们喜欢吃菜 肒︽腸︽軺︽胐繻︽輸﹀妹妹踢毽子 膕繼︽繲繴︽繼繴︽輂︽繼繻︽繽︽臰繻﹀医院里有病人 轂繴︽繲繴︽繼繴︽輂︽繱︽繵︽耫︽纋︽纈羗到商店买东西 舎繳︽輣︽軻繳︽聀︽臫︽羈︽纈輬﹀纸上写字 舃︽羇︽翽繴︽翽繴︽纏︽纀︽纋︽繻繳纈︽﹀小羊羔喜欢妈妈 辵︽繺繴︽羆︽腷︽聄繳︽纎︽繵繴︽纀轅纍﹀草原上的花非常美 繴臥︽纏︽繾︽繿臞︽繿︽臫繼﹀我的爸爸是工人 羕︽軻繳︽繼︽纏︽罶︽纀轂︽繻纀繳︽臰繻﹀船上有海军叔叔 舺︽纀︽繼繴︽輂︽繴繴︽纋繳︽繻繴︽繲纀︽輣︽臰繻﹀篮子里有香蕉和杏子

藏族民间舞蹈

浅析藏族舞蹈的内涵及它的多元化发展 【摘要】本文探讨了藏族舞蹈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多元文化中的生存发展现状它的创新变化。藏族舞蹈是一种文化表征,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活动,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它是一支具有独特文化和宗教内涵的舞种,对于它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发展变迁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此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以及实地观察得出的结论。论文从藏族舞蹈的文化文内涵谈起,分析了藏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概况,对于特点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它的宗教色彩进行具体阐述,以及分析了藏族舞蹈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将会如何应对考验,怎样才能既不失自己本民族的的特色又适应潮流。 【关键字】藏族,苯教,宗教乐舞,多元化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沉淀下各个民族累积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其中之一便是舞蹈文化,他们总是喜欢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来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在劳动之中或劳作小憩之中以及各项节日之时他们都会歌舞一番,可以说歌舞就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千百年来民间舞蹈是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这些民间舞蹈会受到宗教礼仪、祭祖祁神、年节聚会、生产劳作、婚丧嫁娶等各种民俗现象的影响,所以民间舞蹈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容纳了深远而广泛的文化内涵。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以及通讯交通等的大力改善,各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提高,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都被大力开发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使他们加深了与外界的联系,开阔了视野,他们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先到媒体方式认识和了解最新的信息。当然这些色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的思

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对汉藏语形容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汉藏语形容词研究中汉语形 容词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且研究深入、系统,但非汉形容词研究还不够深入、 全面和系统。 关键词:藏缅语,壮侗语,苗瑶语,汉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一、藏缅语形容词研究现状 藏缅语形容词研究成果本人搜索查询到在1981年至1999年公开发表的专题 论文共有6篇,2000年至2016年公开发表的形容词研究专题论文共查询到10篇,从不同角度对形容词进行研究。 从形容词重叠方式和重叠后表示的意义方面研究的成果有,杨焕典《纳西语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1984)从“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与重叠式 的语法功能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三方面来阐述了纳西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构型方式。提出重叠式的特点是运用增音手段来表示语法意义。王会银《现代藏语拉 萨话形容词重叠形式》(1987)探讨了藏语拉萨话形容词的7种重叠式,即AA 式、AAA式、ABB式、ABAB式、AABB式、ABArkja?式、aBAB式。认为运用好形 容词重叠式能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准确、更严密、更细腻。 从形修名语序方面研究的成果有,戴庆厦《景颇语形修名两种语序对比》(2002)从语序类型学的角度对景颇语“名+形”和“形+名”形修名两种语序作对比,分析出了对两种语序的制约条件主要是语法,此外是语义和语音方面。对两种语 序的性质及其历史演变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景颇语先有“名+形”,而“形+名”是 后起的。戴庆厦,傅爱兰《藏缅语的形修名语序》(2002)用类型学跨语言的比 较法,探讨了1.复合词的形修名与短语的形修名语序。2.“形容词定语和指示词定语、数量定语共同修饰名词时的制约关系。” 李泽然《哈尼语形容词修饰名词的 语序》(2003)从语义与语法角度对哈尼语“名+形”、“形+名”的语序及其特点进 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共时层面的对比,认为目前“名+形”复合词多于“形+名”,但 是“形+名”的结构式未来可能会呈不断增多趋势。 从形容词的语法方面研究的成果有,张济川《藏语形容词级的范畴》(1996)提出了藏语不像英语形容词那样分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级范畴,在藏 语方言中发展不平衡,拉萨藏语形容词的级比其他地区的藏语方言要较发达。作 者认为不平衡性,有助于说明藏语形容词的级范畴是后起的。孙子呷呷《凉山彝 语形容词语法特征解析》(2014)论述了凉山彝语绝大多数形容词是由名词或动 词派生而成的。认为形容词在句中只能作主语、定语和补语。苏连科、苏虹《彝 语形容词的形态及其语法范畴和功能》(2016)认为彝语形容词的形态是一种屈 折形态,其构成方式为附加式和重叠式。提出了两个新观点:“一、是彝语形容词有级范畴;二是倾向于将彝语形容词分成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两个次类。” 此外,还有从形容词其他方面研究的专题论文,如武自立《阿细彝语形容词 的几个特征》(1981)中描写和分析了阿细彝语形容词的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 词根或根词,能够加上附加成分构成一组基本意义相同的形容词,在句法中各有 自己的特点。2.形容词重叠形式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重叠后有表示疑问的、加强的、肯定的。3.轻音形容词带有表示憎恨、鄙视的意义,重音形容词带有爱慕、尊敬、怜恤等意义。李永燧《哈尼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1986)认为在哈 尼语形容词后边加上某些成分,可以使形容词表达的意义生动化,其构成方法是 自身重叠、加后加成分、重叠后加成分。哈尼语形容词生动形式在句中可以作定

学习藏语口语实施方案

马营坡小学藏语口语教学实施措施及管理方案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县教育局的安排,在普通完小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藏语口语课。我校地处马营坡村,是一所六年制普通完全小学。各班少数名族学生很少,由于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学生没有语言基础,开设藏语口语课困难重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马营坡小学藏语口语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内容与时间 (一)教学范围:一、二年级 学习时间及内容:每周安排一节课。学习内容以《天祝县教育局藏文地方课程开发小组编写的《华锐藏语》教材为主,同时学习藏语文日常用语和简单的藏文字母等。 二、方法与措施 (一)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开设藏语口语教学,要将学习日程、学习内容、学习人员等安排到位,纳入正常的教学日程。 (二)是不断完善藏语零起点班教学管理措施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就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藏语学习能力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三)是继续开展“藏语角”及与藏汉双语行管班“一对一结对子,一帮一同进步”活动,并不断丰富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搭建藏语口语锻炼平台,营造藏语学习氛围,不断督促学生学习,及时检验学习情况,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藏语和藏族文化; 三、目标措施

(一)使学生掌握藏文常用词汇,能以藏语进行简单会话;学会藏文拼读方法,校准确读出藏语文基本词汇即简单词句,为下一步学习藏语文打好基础。 (二)采用以藏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教学方式;确保整个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 (三)是建立适合藏语零起点班教学的评价体系,推进藏汉双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藏语零起点学生综合运用藏语的能力; (四)是对学生进行不定期抽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是对小学藏语老师而言,不断地总结教学的得失和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改进和调整藏语口语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生藏语口语能力培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小学生藏语口语的训练决不能急功近利,而必须持之以恒。只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交际氛围,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并适时和适度地加以引导和点拔,口语活动不仅会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获得较大的提高。

IV.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 Acts

Pragmatics-Teaching Plan (5) IV. Indirect Speech Acts 4.1 Primary and 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s 4.2 Inferential Process of Indirect Speech Acts 4.3 Searle’s Researches on Indirect Directives 4.3.1 Six Groups of Indirect Directives 4.3.2 Basic Ideas about Indirect Directives 4.3.2.1 Idiomatic, but not Idioms 4.3.2.2 Coexistence of the Indirect Directive Act and the Literal Illocutionary Act 4.3.3 Interpretation of Indirect Directives in terms of Speech Acts Theory 4.4 Some Problems in Searle’s Pattern of Indirect Speech Analysis 4.5 An Extended Analysis of Indirect Commissives Readings: Searle, J. R. Indirect speech acts [A]. P. Cole & J.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75. Searle, J. R.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Huang Yan. 2009: 4.6 Indirect Speech Acts He Zhaoxiong, 2011: 3.3 Indirect Speech Acts 涂靖. Irony言语行为的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 (4). 丁风. 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J]. 西外学报, 2002, (1): 46-50. 朱晓姝. 中美学生抱怨言语行为的差异研究[J]. 西外学报, 2008, (1): 51-55. 黄永红. 对言语行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5): 33-36. 吴淑琼et al. 英汉批评言语行为策略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 2004, (2): 22-25. 周启强, 白解红. 原型范畴与间接指令[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12): 1-4. 刘森林. 语用策略与言语行为[J]. 外语教学, 2003, (5): 10-15. 赵英玲,李洁芳. 虚假邀请(ostensible invitation)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7).. Isaac, E. A. Ostensible Invitation [J]. Language in Society, 1999, (19) Song Yuan. On the Probing Speech Act in English Talk Shows —A Case Study of Oprah Show [D].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Ethnic Communities, 2010. (英语脱口秀中的打探言语行为研究—以欧普拉脱口秀为个案)

俄语拒绝言语行为分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13488410.html, 俄语拒绝言语行为分类研究 作者:崔丽丽姜群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2期 摘要:拒绝言语行为因为其威胁面子的特征和对语用能力、文化沟通力的高要求逐渐成为跨文化领域的敏感话题。本文以俄罗斯语言学家弗罗尔金娜的隐含研究为理论基础,分析俄语国家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常用策略。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弗罗尔金娜;新闻发布 拒绝言语行为分属言语行为理论,随着请求、建议等言语行为的研究逐步深入,拒绝言语行为也慢慢进入到语言学家们的视线。对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始于Beebe,森山卓郎等语言学家。对于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马月兰、王爱华等。他们对于拒绝语的研究都是在Beebe等人的“语义公式”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扩展研究。俄罗斯语学界对“拒绝”的研究,尤其是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一般是将其与“不同意”的概念相对比或结合进行分析。本文选择俄罗斯语言学家弗罗尔金娜的隐含观点为理论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拒绝言语行为进行研究。 一、弗罗尔金娜的隐含研究 弗罗尔金娜的隐含研究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特色,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都有所创新。 她将隐含分为形式隐含和内容隐含两种,内容隐含又包括意思隐含和非意向性含意。她的研究重点是意思隐含(意思隐含是指规约性程度不同地表达这种或那种意向性意义的各种间接的言语表达式),她将意思隐含分为两大类:语句层次隐含和语篇层次隐含,语句层次隐含在单个语句的范围内就能得到充分解释,而语篇层次隐含在单个语句范围内不能得到充分解释,必须有补充信息。语句层次隐含分为:语义性、主观评价性及常规一语用性意思隐含;语篇层次隐含则分为:语境一文化性、逻辑一情境性及心理一策略意思隐含。① 二、俄语拒绝言语行为 结合弗罗尔金娜的相关理论,笔者从语句层次隐含和语篇层次隐含两个方面分析语料。对于俄语国家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我们参考国内语言学家吴建设对于间接拒绝语的分类,作如下具体分类:在语句层次上的表达策略分为词汇策略、句法策略。在语篇层次上的表达策略分为语境文化策略和逻辑-语用策略。 (一)语句层次的表达策略 1.词汇策略

汉语和泰语虽然同属汉藏语系语言

汉语和泰语虽然同属汉藏语系语言,都是通过词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但二者又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汉语的定语,状语作为修饰语位于中心语之前,而泰语的定语,状语作为修饰语时则必须放在中心语之后.由于汉语和泰语都是有声调的语言,在语音上就产生了许多同音词,多义词等等现象,特别是名词和动词,这些同音多义现象在二者之间又不是一对一的语音,语义对应关系,因而给学习汉语和泰语的人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试着就汉语和泰语中的几个常用动词:"吃","洗","上","下","打"等的语义做初步的比较分析,以求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吃"的意义 汉语"吃"动词的本义是指"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的意思,后边往往要带一个宾语.例如: 吃水果,吃糖,吃药,吃米饭,吃面条,吃饺子,吃肉,吃素,吃荤,吃零食,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吃夜宵,吃小灶,吃斋;每天吃三顿饭;小孩子已经不吃奶了等. 但"吃"动词也由此引申而产生了好几个意义. (一)对象不是真正的食物,而是与"吃"相关的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例如: 吃饭馆吃食堂 1. 吃了一辈子食堂,自己从来没做过饭; 2. 那个饭馆我吃过好几次了; 3. 一直吃食堂; 4. 总吃食堂. 泰语的" "(吃)也可以像汉语的"吃"这么用,但那是将" "(方位词)省略了.例如: (吃) (方位词) (食堂)------- 吃食堂. (吃) (方位词) (饭馆)------- 吃饭馆. (二)表示靠某种事物来生活.例如: 吃利钱吃利息 1. 这种人光吃利息就吃足了. 2. 吃了二十多年的利息.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习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软不吃硬;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吃哑巴亏等

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拒绝”言语行为语用迁移Word版

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陕西教育学院70名英语专业普通专科 学生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访谈,收集统计数据后,作者发现受试者在用英语拒绝他人时,不同程度地受到语用迁移的影响,从而导致语用失误。因此,本文根据这些问题探讨其主要成因,并针对如何提高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提出相应教学方面的建议,以期对专科英语专业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专科英语专业跨文化语用语 用迁移对策 引言 brown & levinson (1989) 指出,“拒绝”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言 语行为(即face-theory acts, ftas)。为了尽量将这种威胁降到 最低,受邀人应该学习一些保护对方面子的拒绝策略。“拒绝”虽 然存在于所有语言中,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和文化都以同样的方式拒绝,因为拒绝策略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beebe, takahashi, & uliz-welts(1990)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拒绝’对于非英语 母语使用者来说是一个难题”。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习得l2的“拒绝”言语行为时,会不同程 度地受到语用迁移的影响。语用迁移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语言和文化语用知识对二语语用信息的理解、产出和学习所施加的影响”(kasper,1992)。从习得的阶段性和语言自身结构来划分,语用迁移分为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文化迁移等。从宏观语用研究的角度划分,有语言语用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两大类。从迁移所产生

的效用和方向性划分,有语用正向迁移、语用负向迁移、语用语内迁移和语用语际迁移。语用迁移研究是二语习得领域一个较新的课题,主要考察二语学习者在实施具体言语行为时受到的来自母语的影响。 许多言语行为都被作为语用迁移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如问候、道歉、邀请等。而关于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并不多见。同时,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语用能力迁移性调查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陕西教育学院70名英语专业普通专科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的语用迁移现象,并分析其原因,针对专科英语专业教学提出相应建议。 研究方法 1.受试 陕西教育学院70名英语专科的大三学生。收回有效问卷67份,他们当中有75%过了英语四级。为了使调查结果有对比性,作者邀请了四位英语母语者填写了另一份问卷调查,此项调查旨在让英语母语使用者对受试者的拒绝进行评判。每份问卷包括67名受试者在四个情景中做出的共268项拒绝,他们每人对这268项拒绝策略逐一进行评判,给出“可接受”,“不可接受”,“完全不可使用”三个评判结果,并对他们给出的评判作以解释和说明。英语母语者是初次来中国旅游的美国人,两男两女,年龄在22 岁~25岁之间。 2.研究工具 话语补全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一直是言语行为

初识藏文

出于便于同修们更好地闻修藏传佛法,尤其是观修种子字,本站利用《安多藏语会话选编》《藏文拼音教材》《拉萨口语读本》学习藏文的书籍整理出一些学识藏文字母的简单的入门资料,提供给大家作学习参考之用。 字母概述 藏文字母通常称,共三十个,每四个字母一组,分七组半;每组开头一个字,可作本组名称的称呼字。如等,单念时,都带有a音。 三十个字母都可作字根(也教基字),藏语叫。字根是构成字的基本的或中心的字母。藏文字以字根为中心,分别可带元音.加字等,加在基字前方的叫前置字(前加),加在基字后方的叫后置字(后加),又在后置字的后面再加字叫又后置字(再后加),加在基字上方的叫头置字(上加),加在基字下方的叫系足字(下加)。 如: 藏文字与字之间有分字点,句末有分句号。藏文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由七个成分组成。如:

七个成分中,7是元音符号,其余的都是辅音字母。1是这个音节的基字,2.3.4.5.6是加在基字的上.下.前.后,以及最后的附加字母。七个成分中基字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其它成分少一个或几个仍可以成音节。 辨认基字: 凡带有上.下加字或元音符号的是基字。如: 两个字母组成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基字。如: 四个字母组成的音节,第二个字母是基字。如: 三个字母组成的音节,如果第三个字母是,而第二个字母是 之一时,第一个字母是基字。如: 。此外,第二个字母是基字。如: 。

辅音字母 藏文始创于公元七世纪左右,是一种拼音文字,自左向右横写,共计三十个字母,四个元音符号。读音在不同的方言地区有一定差别。我们这里标注的国际音标注音基本是根据青海省环海地区藏语音标注,但不一定完全符合标准,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色达地区字母发音,由甲修寺日嘎上师示诵。 (慢读)MP3下载: (快读)MP3下载: 注释:

论藏族儿童在汉文及汉语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论藏族儿童在汉文及汉语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1、藏族儿童在汉字识字中存在的困难(1)汉语学习起步晚,起点低。由于藏族孩子大多来自纯藏族聚居的农牧区,从小在藏语环境中成长,其母语为藏语,家庭交流全用藏语。他们从牙牙学语开始,首先学习的是藏语;后来才慢慢学习汉语,汉语对他们来说是第二语言。在上学前的2-3年中通过学前班或幼儿园的学习,才逐步接触汉语,而更多的儿童没上幼儿园或学前班,对汉语接触更少。这些藏族儿童上学,与普通小学里的汉族和其他会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儿童相比,汉语学习起步晚,起点低。加之学前教育薄弱,对课堂常规,学习方法不了解,自学能力也比较差。(2)语言不通导致的学习障碍。由于语言不通,不懂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少,听不懂讲课内容,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课堂上教师组织教学,对他们没有强烈的吸引力,以致注意力易分散,由于无法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而跟班学习兴趣低,使他们主动参与的愿望无法实现,显得胆怯,缺乏自信和进取心。(3)识字效率低,识字能力有待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第一学段(12年级)的教学重点,并明确提出了识字的质和量的要求。但质和量的实际达标率相应偏低。(4)汉语基础薄弱造成的汉语能力提高得慢。由于藏族儿童入学时,汉语基础薄弱,造成汉语的口头表达能力、组词造句、阅读理解等汉语能力提高较慢,明显跟不上汉族学生。(5)藏语语法规律和习惯对汉语学习的影响。藏族儿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受藏语语法规律和用语习惯的影响,会出现一些倒装词句:如饭吃,字写等病句。这是因为藏语与汉语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的语法规律不同。还有用词不当:我帽子穿了,因为在藏语中衣服和帽子都说穿。上述例子虽然涉及到的是语法现象和用语习惯,但它也是影响汉语学习的一个方面。(6)缺乏语言环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藏族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汉语、汉字,能逐渐与同学老师交流,却回到家中又不能用汉语交流,这样所学的汉语无法巩固。综上所述,藏族儿童识字效率低,识字能力的培养急需加强。 2、藏族儿童学习汉语的对策(1)在生活环境中营造汉语情境,尽可能地提供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机会。藏族儿童从牙牙学语到会说话,完全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说话的。因此,在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里,应尽可能地创设汉语交流的情境。(2)相互交流学习,创设汉语情境。给藏族儿童创设汉语会话情境,让藏族儿童与汉族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以此来积累词汇、发展语言,提高他们的会话能力和识字能力,比如在藏族儿童同桌或座位前后,尽可能懂藏汉双语的同学,让他们用藏汉双语交流,慢慢克服自己的语言障碍,提高汉语会话能力。(3)发挥同伴交流的优势,开展一帮一活动。藏族学生在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汉语进步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和小伙伴一块玩的时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不会汉语的藏族儿童会突破语言不通的障碍,变拘谨为自然大方,他们会大胆地尝试用汉语交流,主动学习小伙伴的语言。以此来发展语言,做到优势互补。因此开展一帮一活动尤其重要。(4)对藏族儿童上课发言的帮助及课堂会话能力的训练。①课堂上专门为藏族儿童设计一些问题,并经常提问。②老师在学习课文或解释词语时,要顾及藏族儿童的理解力,尤其对于抽象难懂的词语,要多讲近义词,多举实例。③利用现实的场景或通过描绘具体情境来引导说语;提高课堂会话能力。以上措施都能帮助藏族儿童更快地适应学习环境,突破语言障碍,而且有利于克服由于语言障碍形成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敢于尝试,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5)加强家访,谈心及个别辅导,促进汉语能力的提高。谈心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多和藏族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生活,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了解学习上的困难。要对他们寄予关心和理解,用谈心架起五彩桥,找到能真正帮助藏族儿童的好方法,以实现提高汉语会话能力的目的。(6)从直观教具,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寻找汉语学习的多元渠道。实物和直观教具的使用,是首选的好方法,因为直观教具,学生看了就明白,明白了就容易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直观、生动的教学带入了课堂,也可以帮助藏族学生学习汉语。(7)以多猜、多记、多问、多用、多读的方式培养自学能力,加强听说训练,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摘要】拒绝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威胁被拒绝者面子的行为。本研究以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理论依据,以Beebe等学者的“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旨在调查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中女性比男性使用较多的间接拒绝策略,而男性比女性使用较多的直接拒绝策略。 【关键词】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0 引言 近年来,言语行为已成为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性别差异对言语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请求、道歉、邀请以及恭维语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性别的人在言语行为的使用上有着不同的模式。 拒绝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但它在本质上是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因此通常要求拒绝者使用礼貌拒绝策略来维护或顾全听话人的面子,表达对听话人的尊敬。国外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有Rubin&Joan (1983)、Takahashi&Beebe(1986)等,国内的研究有马月兰(1999)、姚俊(2003)等。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拒绝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语用和跨文化对比方面,对于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则很少涉足。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情况。 1 理论基础 1.1 Brown &Levinson 的礼貌理论 根据Brown&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希望自己的言行得到肯定和赞同;而消极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干涉和阻碍。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顾全对方的消极面子,才能使社会交际能顺利进行。然而在实际的交往中,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如,命令、警告、提醒等言语行为可能会有损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而反驳、批评等言语行为就可能有损听话人的积极面子。Brown&Levinson认为,为了保全听话者的面子,人们需要采取一些言语策略来减轻这些言语行为带来的面子威胁。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本质上威胁请求者积极面子的行为(Brown&Levinson,1987)。因此,拒绝者为了减少对被拒绝者面子的威胁需要采用礼貌策略来维护对方的面子,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1.2 拒绝言语行为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拒绝信函中的应用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Th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Business English Refusal Letters 姓名马芯 系(部)外语系 专业英语 班级B111231 指导教师韩慈红 2013 年6 月6 日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拒绝信函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自世界村这个概念出现以来,商务英语信函在商业事务中占据了相当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地位。礼貌原则作为商务信函写作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在不同类型的信函中表现各异。而拒绝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言语行为。拒绝类信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务信函,对礼貌有着特殊的要求。 在商务英语信函中表达拒绝信息时写信人要完成两个目标:一是传递坏消息,二是和读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任何不当的拒绝行为实施都有可能造成(潜在)客户流失,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这类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决定了写信人在信件写作过程中必须注重拒绝信息的礼貌传递。 本文以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为指导,对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拒绝信函中的应用进行专门研究。本文首先对商务英语信函,尤其是商务英语拒绝信函,以及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商务英语拒绝信函中使用的礼貌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应用于商务英语拒绝信函中的礼貌策略有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直接策略。 一封讲求礼貌策略的商务拒绝信函不仅可以帮助写信人在传递一个令人沮丧的坏消息时说服客户心平气和地接受被拒绝的理由,还能在商务交往中保持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同时,本研究还对商务英语信函的研究与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拒绝信函,礼貌策略,面子理论

藏语学习心得体会

藏语口语培训个人总结 吉居乡胡斌五个月的藏语口语培训转瞬即逝。在这次难得的学习时间里,我非常感谢县委党校的各位老师对我的耐心培训,此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感悟及收获。2008年1月到康定县工作前,我就对康巴藏语没有任何基础。工作后,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藏语口语,既使学习也是走马观花。通过此次培训不仅让我学到了一定的藏语口语知识,更让我深深地热爱藏族文化。下面就我五个月内的学习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在思想上认识到了学习藏语的重要性。 在基层乡镇工作的我,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藏族群众。根本不会说汉语或只能说少量汉语的群众在找我办事时,他们与我的交流沟通十分困难,我根本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要办的是什么事。哪怕我只是会简单的藏语口语,也会给我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学习藏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在学习效果上,收获很大。 我倍加珍惜这宝贵的五个月脱产学习时间,在培训中认真参加学习,努力做到遵守校纪班规,不迟到、不早退,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下认真复习,背诵每日所学的单词、句子,努力找寻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通过老师们的辛勤教学和 自身努力学习藏语基础知识、词汇和对话,在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同时,到现在达到了独立拼写字母、单词的水平,同时,学习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日常简单对话,能简单地与农牧民群众进行对话交流。 三、在学习中增强了集体观念的意识。 在课余时间,我协助老师组织同学开展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藏语口语对话、学唱藏歌等集体联谊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的藏语口语交流,达到团结、互助、互学,共同提高藏语水平的目标。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对于学习掌握一门语言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培训只是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扎实的学风,将藏语学习贯穿于工作和生活当中,在学中用、用中学,努力将藏语学深、学透,达到熟练对话的水平。同时做到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语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立足本职岗位,加强与农牧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及时传递和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促进基层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为“四个康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3年4月23日篇二: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2014年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班所有学员表达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10日,我有幸和来自六大地区基层法院的参加了国家法官学院西藏分院举行的第一届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培训为期两个月,开设了三十二个课程,从法官思想心理到业务知识,从法官礼仪到廉政教育,从模拟开庭到裁判文书的制作,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是本次培训增加了藏语课程,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受益匪浅,此外学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使封闭式的培训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表达我和全体学员的心声: 首先,学员安排了为期三天的军训,三天的军训端正了我们的思想态度,更新了我们的精神面貌,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进入到培训学习阶段。 其次,培训学习课程包括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实务案例分析到理论讲解,从模拟开庭到裁判文书的制作,从法官道德礼仪到司法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我们预备法官们将在司法实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作者:闫承祥,张晶晶 来源:《丝绸之路》 2015年第16期 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本文的研究得到了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2013 年“甘肃方言亲属称谓词调查研究”项目的资助。本文的写作得到了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 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雒鹏、黄海英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闫承祥张晶晶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天祝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由于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天祝方言亲 属称谓词呈现出混合的特点。在天祝亲属称谓中还体现出“舅权至上”的特点。 [关键词]天祝;汉语方言;亲属称谓 天祝藏族自治县方言(以下简称天祝)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的人们 在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由于天祝独特的人文语言环境,受语言接触影响的程度较深,因此语 言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天祝方言主要包括汉语方言和藏语方言。在汉族聚居区,人们交流往 往用汉语(即天祝话);在藏族人口多的地方交流仍用藏语;在交流、贸易过程中,已有不少 人掌握双语,能用双语交流,一些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交流中仍用藏语进行交流。在此过程 中汉语和藏语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方言词汇,亲属称谓词也不例外。本文将从天祝方言亲属 称谓的实际出发,根据田野调查的内容,以汉族方言为重点,附带藏族方言,主要探讨天祝方 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在天祝方言中,亲属的称谓有两种,即藏语系统的亲属称谓和汉语系统的亲属称谓。而藏 族的汉语亲属系统的称谓是藏语的亲属称谓与汉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一个中介,虽然名称上不同,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汉藏通婚的家庭中使用的亲属称谓难以分出是 属于哪个系统的称谓,是一种混合且混乱的称谓,但能清楚地把亲属关系表达出来。藏语中的 亲属称谓是分血统的,有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总体特点 汉语亲属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及文化渊源,天祝亲属称谓词也是这个大家庭中 的一员。总体而言,其特点体现为:一方面,汉、藏语亲属称谓融为一体,混合使用。如:在 一汉族家庭有孩子称父亲为“阿爸”,称母亲为“妈妈”。在这两个称谓中,前一称谓是藏语 中称父亲的称谓,而后一句则是汉语中对母亲的称谓;在一些汉藏通婚家庭中,亲属称谓呈现 出汉藏亲属称谓共用的特点。另一方面总体上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但也有特殊情况:其一,长幼称谓不对称。在亲属称谓中,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及其配偶时,都会 把比自己大的称之为“排行+哥/姐”,而称比自己小的则直呼其名。其二,父母方关系不对称。在当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中孩子一般都和母亲一方的亲属关系亲近,而和父亲 一方的关系相对疏远。 (二)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具体分析

汉英职业交往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汉英职业交往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拒绝”,无论是发生在日常交际、职业交往、商务谈判还是政治协商中,都是一种需要言者谨慎处理、听者敏感释话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而由于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同一场景中,汉语使用者和英文使用者在实施拒绝和解译拒绝等方面会存在许多差异。关于将拒绝作为一种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和二语习得等方面。然而,大部分的研究存在单纯列举语料、直白描写语料和罗列对比数据等问题,缺乏解释性的研究、系统的言语行为策略分类和高度概括性的总结等。 本研究不是单一文化背景下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而是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出发,试图从多个理论视角,结合抽样语料,考查和探究汉英职业交往中拒绝言语行为的解译模式、策略偏好、及物性选择对比和文化语用原因等。在开篇两章对研究目的、研究背景、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等作简要阐明之后,第三章详述了语料来源。语料的收集和取样也是本研究的特色之一,以往的研究多直接使用语篇补全测试(DCT)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本研究则不仅在问卷设计上大下功夫,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情景调查、试点测试、反馈和面谈、按比例抽样等多种可控的实验方式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从而使其具有普遍性。另外,也利用现代职场剧中相关场景的视频转录方式,收集到另一组视频语料。 为尽量避免随机采样的错误,同样将其按比例抽样,作为对第一组语料的补充,弥补DCT采集语料存在的若干弊端。接着,从四个视角,即“言之解”、“言之行”、“言之法”和“言之因”对汉英语料进行观察、描写和解释,力求在一个更立体的多维平台上研究汉英职业交往中的拒绝言语行为。视角一是从关联理论看“言之解”,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明示——推理过程对间接言语行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关联期待的满足甚至是放弃都是以言语行为得解为目的的。汉英拒绝言语行为关联意义的使用,是解译拒绝的关键。 本研究中的拒绝,可以理解为职场人际交往时,会话互动中产生的针对一方提出的请求、邀请、提供和建议等给出的具有动态语境假设的选择。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观测三类关联意义在汉英拒绝释话中的使用频率,为的是对比汉语使用者和英语使用者在释义拒绝时的认知机制和心理过程,也为的是辅助解释汉英拒绝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原因,更是为了印证“最佳关联”是在不同认知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