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一、产生背景: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结合的产物,Internet 的出现更是将网络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予以紧密的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运作方式正在被低耗、开放、高效的分布式网络应用所替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随之而来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攻击也愈演愈烈,尤其是DDoS攻击,攻击者利用网络的快速和广泛的互联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措施基本丧失作用,严重威胁着社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网络攻击者大都使用伪造的IP 地址,使被攻击者很难确定攻击的位置,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地防护策略。

这些都使得逆向追踪攻击源的追踪技术成为网络主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最小化攻击的当前效果、威慑潜在的网络攻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DDoS攻击原理:

但是精确定位攻击源并非易事,因为攻击者对远程计算机或网络进行攻击时, 通常采用两种手段来隐藏自己的真实地址: 伪造报文I P源地址和间接攻击。因特网中有许多主机提供代理服务或存在安全漏洞, 这些主机会被攻击者作为“跳板”对目标发动攻击, 从受害主机只能看到“跳板”地址, 而无法获得攻击主机地址。

其攻击模型为:

(attacter) (stepping stone)(zombie) (reflecter) (victim)

图1 网络攻击模型

它涉及到的机器包括攻击者、受害者、跳板、僵尸机器、反射器等。

攻击者(Attacker Host)指发起攻击的真正起点,也是追踪溯源希望发现的目标。

被攻击者(Victim Host)指受到攻击的主机,也是攻击源追踪的起点。

跳板机(Stepping Stone)指已经被攻击者危及,并作为其通信管道和隐藏身份的主机。

僵尸机(Zombie)指已经被攻击者危及,并被其用作发起攻击的主机。

反射器(Reflector)指未被攻击者危及,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攻击。

其中跳板机器和僵尸机器都是攻击者事先已经攻破的主机, 我们统称它们为变换器, 它们负责把攻击数据包做某种变换以掩盖攻击者的行踪, 具体变换如下:

图2

三、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是指确定网络攻击者身份或位置及其中间介质的过程。身份指攻击者名字、帐号或与之有关系的类似信息;位置包括其地理位置或虚拟地址:如IP地址、MAC 地址等。追踪溯源过程还能够提供其他辅助信息,比如攻击路径和攻击时序等。网络管理者可使用追踪溯源技术定位真正的攻击源,以采取多种安全策略和手段,从源头抑制,防止网络攻击带来更大破坏, 并记录攻击过程, 为司法取证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在网络中应用追踪溯源我们可以:

①确定攻击源, 制定实施针对性的防御策略;

②确定攻击源, 采取拦截、隔离等手段, 减轻损害, 保证网络平稳健康的运行;

③确定攻击源, 记录攻击过程, 为司法取证提供有力证据.

1.追踪溯源的困难:

由于当前的TCP/IP协议对IP 包的源地址没有验证机制以及Internet基础设施的无状态性,使得想要追踪数据包的真实起点已不容易,而要查找那些通过多个跳板或反射器等实施攻击的真实源地址就更加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当前主要的网络通信协议(TCP/IP)中没有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认证的措施,使得各种IP 地址伪造技术出现。使得通过利用攻击数据包中源IP地址的追踪方法失效。

(2)Internet已从原来单纯的专业用户网络变为各行各业都可以使用的大众化网络,其结构更为复杂,使攻击者能够利用网络的复杂性逃避追踪。

(3)各种网络基础和应用软件缺乏足够的安全考虑,攻击者通过俘获大量主机资源,发起间接攻击并隐藏自己。

(4)一些新技术在为用户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追踪溯源带来了更大的障碍。虚拟专用网络(VPN)采用的IP隧道技术,使得无法获取数据报文的信息;网络服务供应商(ISP)采用的地址池和地址转换(NAT)技术,使得网络IP 地址不在固定对应特定的用户;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出现更是给追踪溯源提出了实时性的要求,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都使得网络追踪溯源变得更加的困难。

(5)目前追踪溯源技术的实施还得不到法律保障,如追踪溯源技术中,提取IP 报文信息牵扯到个人隐私。这些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手段所能解决的。

2.追踪溯源技术分类:

1)主动询问类

此类方法通过主动询问数据流可能经过的所有路由器,确认其流向路径的机制(Input Debugging)。主动询问是一种比较粗的方法,通过带有Input Debugging功能的路由器进行一级一级(Hop-by-hop)的沿攻击数据流路径查询追踪,多数路由器具有查找符合某种模式报文的输入接口的调试功能,利用路由器的这一功能,在攻击发生后逐跳确定具有攻击特征的数据包来自哪个路由入口,通过反复使用从而可以确定发送攻击包的真实I P,原理示意图及算法流程如图 3 所示。

图3带有input debugging功能路由器的追踪溯源原理及算法流程图

此类方法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已经得到应用,有不少的网络提供商(ISP)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安装更加智能的路由器系统提高追踪效率及能力。

缺点:这种方法是 I P 追踪时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要求追踪路径上所有路由器必须具有输入调试能力,且需要网络管理员或技术人员手工操作,依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 ISP 的高度合作。虽然其追踪结果非常准确,但由于追踪速度很慢且操作复杂、技术含量高,除了军用等特殊需要外,基本不使用。

2)数据监测类

此类方法通过构建覆盖全网络的监测点对网络中数据流进行监测。如各种日志记录技术(Logging)。通过对流经路由器的所有数据包(包括攻击数据包)进行信息存储,一旦发生攻击,由受害端发起查询信息,以此确定攻击路径。此方法需要大量的存储计算资源且需要数据库技术支持,但基于HASH算法的日志类方法则可大大减少存储资源的需求。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检测类追踪溯源原理

另一种思路就是将数据包经过路径的路由器地址信息写入数据报文中,受害者收到攻击数据包后就可以从报文中提取出路径信息,构造出攻击数据的攻击路径,就可以追踪到攻击者,这就是路径记录法。在IP 报文头的 IP 选项里有一项路径记录功能,可以用来记录报文从攻击者到受害者所经过的路径上的各路由器的口地址,路径记录法就是利用该功能来记录路径信息。其报文格式如图5所示,

图5 带路径记录选项的IP报文结构

其中,“选项码”为7,表示路由器在转发报文时,要将自己的IP地址添加到报文中。长度指出IP数据报发送主机预先分配给该IP地址存储区域的大小,指针指向该存储区域内下一个用于存放 IP 地址的位置。如果预先分配的地址区域大小不足以记录下全部路径,IP 协议将放弃记录余下的地址。因为数据报文的IP选项域也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存储路由信息,所以出现了另一种思路:用记录IP地址信息的摘要来节省存储空间。受害者可以根据所收到的攻击数据包的摘要和路由器中保存的摘要重构攻击路径,源路径隔离引擎就是比较成熟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对单个数据包进行很准确的反向跟踪,漏警率为零,且有很好的互操作性。

缺点:是它需要ISP 间的相互合作,对高速路由器存储要求高,并会消耗路由器CPU 资源,影响路由器的流量转发性能。

3)路径重构类

路径重构类是目前研究得比较热的一类方法,是追踪溯源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研究产生了大量技术方法及重构算法,其相关理论也较成熟。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中编入路径信息或者单独发送含有路径信息的数据包,接收端通过收集这些包含路径信息的数据包,并根据一定的路径重构算法实现重构攻击数据包路径的目的。(数据包标记法)

较为著名的有PPM(Probabilistic Packet Marking)、iTrace、DPM(Deterministic Packet Marking) APPM 标记法等。如图6 PPM原理示意图

图6 路径重构类追踪溯源原理

①PPM(Probabilistic Packet Marking)概率包标记法

In PPM, the packet is probabilistically marked in routers with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depending upon the technique). With the low required cost and low volume of marking (typically 1/25), PPM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as a traceback method. PPM uses edge sampling as a marking algorithm which encodes the edges (two nodes) instead of recording the nodes as in node append or encodes each node as in nodes sampling. Encoding of any edge is carried by the XOR of the two IP address resulting in one 32 bit address called the edge-i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quired space for marking, k of non-overlapping fragments were introduced. The k fragments number is a result from dividing the edgeid. When a router chooses to mark a packet, one of the kfragments, randomly, will be injected inside the packet. To lessen the collision that could happen, where different edges could have same fragments value, error detection was added to the algorithm.

There are drawbacks with PPM . PPM covers a local range such as an ISP network where they would have a control to administrate the network. Therefore, it’s difficult to tracebac k any attack’s source from outside the network. Additionally, PPM is susceptible to attack as the victim could be misinformed by receiving fake marking packets from the attacker. In other words, marking information, which will be used by the victim for tracing the attacker‘s source, could be violated. In addition, overwriting the marked massages by the routers on the attack tree would reduce the accuracy.The further the router on the attack path is away from the victim, the high probability for its marked packets to overwritten by a router closer to the victim. Furthermore, PPM increases the overhead and processing in routers because it involves all the routers on the attack path in the marking process. Moreover,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attack tree, large storage is needed to store marked packets in routers. Most of the PPM proposed algorithms have not addressed the storage space problem.

②DPM(Deterministic Packet Marking) 确定性包标记法

I n DPM , the packet is marked by the edge router that it passes through. DPM has the same idea that is using record route option mentioned at to record the routers’ addresses . However, only one IP address will be injected inside the packet. The packet is marked deterministically by the closest interfaces of the edge ingress router. Only the incoming packets will be marked and this mark is not overwritten by a downstream router. Each packet will be marked after it enters the network and this mark will stay the same during the journey inside the network. The scope of DPM covers the entire internet where each edge router should be able to mark the packets. DPM does not involve all of the routers in the attack path in marking. DPM deals with the interfaces in the router as one unit instead dealing with the router as one unit in PPM. It is reported that within 10 packets, the attacker origin can be located .

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实现与前面的方法相比其不需要ISP 配合(需改造路由器或部署特殊设备), 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等

缺点:但该方法虚警率较高, 计算量很大, 对DDos攻击无效, 且鲁棒性差。

[计算机软件在输入错误、磁盘故障、网络过载或有意攻击情况下,能否不死机、不崩溃,就是该软件的鲁棒性。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其它某些性能的特性。]

③ICMP消息法(iTrace)

ICMP消息法引入了一种新的消息“iTrace消息,该消息包含发送该消息的路由器的IP 地址及诱发它的数据包的相关信息,加载了跟踪机制的路由器能够产生这种消息帮助受害主机识别假冒IP源的数据包。但该方法会产生大量额外负载, 影响网络性能并且容易被网络安全策略堵塞, 且来自远端路由器的ICMP 非常有限。目的驱动的iTrace方法( intention -dri ven iTrace )在路由表和数据包转发表中引入了一个“目的位”(intention bit ) 来决定某个特殊的目标是否需要iTrace 跟踪消息,

该方法能精简iTrace 消息提高系统的性能, 几乎不需要对路由选择结构做出改变,。

其缺点是: 由于频繁地更新路由表, 会导致路由选择机制的不稳定性, 并有可能对BGP协议产生改变。

[以上三类技术可用在协作网域追踪溯源当中.]

3.协作网域追踪溯源和非协作网域追踪溯源

当前各种网络追踪溯源技术的有效性都与网络及其网络运营商的密切配合相关, 使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信息或者在其允许下部署相应溯源设备都能较好的完成追踪溯源. 考虑全球互联网空间, 根据网络或网络运营商的配合程度, 我们可以将网络空间分为可控网域和非可控网域. 可控网域是指用户能够通过管理技术或行政命令等手段实施控制的网域, 与之相反非可控网域就是指用户不能上述手段实施管理控制的网域. 由于可控网域与非可控网域为追踪溯源提供的信息与辅助程度截然不同, 据此, 我们将网络追踪溯源分为协作网域追踪溯源和非协作网域追踪溯源.

1)协作网域追踪溯源

①问题描述

考虑网络通信, 终端P1产生网络数据S, 通过R1->R2等一系列中间介质传输到接收端P2, 如下图6所示. 协作网域追踪溯源问题可描述为, 在一个可控的网域中, 给定S, 如何确定P1.

图6 协作网域追踪溯源问题模型

由于追踪溯源在可控网域中, 因此能够通过行政或网络管理等技术手段, 从网络提供商(ISP)那里获取网络拓扑、路由、IP 地址分配等信息; 或者在其允许下部署相应设主动采集或标记网络路径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 还原数据传输信息, 重构其路径, 达到追踪溯源之目的. 目前, 协作网域的追踪溯源技术研究较为成熟, 形成了不同的技术路线, 主要有输入调试、日志、包标记等技术方法。三种方法原理在上面已说明。

在可控网域中, 与网络运营商协作配合, 获取信息数据, 改造网络设备, 部署相应的溯源设备. 通过分析处理能够满足网络追踪溯源要求, 重构攻击路径, 完成追踪溯源.

在实际使用中采用何种协作网域溯源技术, 则需要综合评估网络负载, ISP配合与否等多种因素, 如下表所示, 择优选取.

表1 协作网域追踪溯源技术比较表

2)非协作网域追踪溯源

①问题描述

从协作网域追踪溯源技术可以看到, 网络追踪溯源的主旨思想是对网络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分析, 通过分析实现网络路径的重构. 这些网络数据信息可从两个渠道获取:

(1)与网络营运商协作, 由其直接提供(2)在网络营运商的许可下, 部署相应设备, 按需

采集或记录信息. 显然, 这些手段在协作网域中都能较为容易的实现, 从而有效实施追踪溯源. 然而, 这些有用信息在非协作网域中却难以获得.

在全球互联网空间, 不可能获得每个网域营运商的协作或者被允许部署设备, 全球范围追踪溯源的实施受到极大限制. 而另一方面, 攻击者又总是能够在一个广泛的网络空间中发起大规模的网络攻击, 通过第三方或非可控的网域发起攻击, 如下图7所示(以DDOS为例), 图中的网络区域1、2、3可能属于不同的国家或第三方机构, 由于各种因

素(政治、安全等)限制, 这些网域不提供任何信息, 而导致追踪过程的中断, 不能溯源定位真正的攻击源. 对此, 我们需研究在非可控网域的追踪溯源技术, 满足全球互联网空间的追踪溯源需求.

图7 跨网域攻击模型示意

②基于网络信息主动感知的非协作追踪溯源技术

为了在非可控网域中有效实施追踪溯源, 必先解决非可控网络的信息获取问题, 以支撑非协作网域的追踪溯源. 我们提出基于网络信息主动感知的非协作追踪溯源技术, 通过对非可控网域的信息主动探知获取相应信息, 其功能框图如下所示. 在非可控网域的网络感知为追踪溯源模块提供信息支撑. 比如网络拓扑主动发现能够生成非可控网络的整体拓扑, 从而可实施可控DoS技术追踪, 或者有的放矢的采集监测数据流, 分析网络链路信息等.

图8 网络信息主动感知的追踪溯源原理

网络信息主动感知的非协作追踪溯源技术包含信息探知及溯源两方面的能力,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网络感知、追踪溯源和策略管理. 利用拓扑主动发现、网络扫描、渗透等网络主动感知技术在非协作网域中实施信息获取. 追踪溯源模块对网络感知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重构数据传输路径, 并将分析结果与网络感知和策略管理模块进行交互, 以调整相应系统运作策略和感知内容. 网络感知、追踪溯源、策略管理三个功能模块是相互交织联动的统一体, 通过持续不断的分析处理, 重构非协作网域攻击数据流路径等信息, 实现非协作网域的追踪溯源能力.

a.网络感知

网络感知是一种分布式的架构, 由多个感知节点组成. 综合使用多种技术, 完成扫描、探测和信息收集, 分析汇聚成追踪溯源所需的基础信息. 网络感知与分析评估、追踪溯源交互信息, 根据分析评估和追踪溯源的实际需求, 动态调整其探知内容和目标.

b.追踪溯源

追踪溯源通过特殊的路径重构算法及链路检测等技术对网络感知汇聚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处理, 如网络数据流相关性分析处理. 在网络感知模块获取信息基础上, 可综合采用可控DoS和网络流分析技术, 对攻击行为进行追踪.

可控DoS技术, 是Burch等人在2000年提出的一种用于追踪溯源的链路检测技术. 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需要ISP 的任何配合, 然而其本身却是一种网络攻击. 设计思想是在攻击发生时, 通过对受害端上一级的网络链路进行DOS攻击测试, 如果对某一条链路进行可控DOS时, 受害端的网络攻击数据量明显的减少, 则判定该链路是攻击链路. 如此, 一级一级的回溯, 完成追踪. 网络感知模块可提供非可控网域较为详细的网络拓扑等信息, 因此可以利用可控DoS技术对特定链路进行测试. 网络流分析技术是在非协作网域中主动获取必要数据进行分析检测, 识别网络数据传输链路. 该技术在学术界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如果网络数据传输没有加密, 可通过内容相关分析, 确定网络节点的进出端口. Staniford等人是此类技术的最早提出者。如果网络数据传输采取加密机制保护, 仍可以通过时间信息的相关分析, 确定其链路关系. 通常, 网络攻击跳板间通信都采用加密机制保护, 然而攻击跳板链路通信数据却具有较高的时间相关性. Zhang 等人是时间相关分析技术的最早提出者。

c.策略管理

策略管理负责实时调整网络感知和追踪溯源策略, 根据追踪溯源的具体需求, 对网络感知的精度和内容进行调整, 使其按需提供相应信息.

③一种通用网络追踪溯源技术框架

结合协作与非协作追踪溯源原理, 设计提出一种通用的网络追踪溯源技术框架,由协作网域、非协作网域追踪溯源和溯源控制系统组成,如图8所示

图8 通用的网络追踪溯源技术框架

通过在可控网域部署相应的溯源设备, 完成协作网域的追踪溯源任务. 一旦追踪到可控网域边界, 则根据攻击数据入口信息确定可能的非可控网域, 进而采取网络信息主动感知的追踪溯源技术, 对非可控网域的攻击路径进行分析重构, 从而实现在全球网络空间中的追踪溯源. 协作追踪溯源分系统将包含多种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为补充.

根据具体的攻击行为, 智能选取最优溯源技术及策略完成追踪. 实施非协作追踪溯源时, 需要考虑网络感知(主动拓扑发现、渗透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网络感知说到底, 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网络攻击行为. 因此使用网络主动感知的非协作追踪溯源, 一方面可能被攻击者察觉而采取更为谨慎的措施反制追踪定位, 另一方面还可能因为非可控网域的抵制抗议而牵涉到经济、法律, 甚至国家政治、外交等方面的问题.

四、总结

网络追踪溯源技术是网络对抗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是网络管理、防范网络犯罪的有效方法. 使用追踪溯源可以及时确定网络攻击源, 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御策略, 提高网络主动防御的能力, 威慑潜在的网络攻击行为. 设计通用化的网络追踪溯源技术框架可以在更加广泛的网络空间中应用追踪溯源技术, 更好地维护互联网健康发展.

当前各种网络追踪溯源技术的有效性都与网络及其网络运营商的密切配合相关, 使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信息或者在其允许下部署相应溯源设备都能较好的完成追踪溯源. 考虑全球互联网空间, 根据网络或网络运营商的配合程度, 我们可以将网络空间分为可控网域和非可控网域. 可控网域是指用户能够通过管理技术或行政命令等手段实施控制的网域, 与之相反非可控网域就是指用户不能上述手段实施管理控制的网域. 由于可控网域与非可控网域为追踪溯源提供的信息与辅助程度截然不同, 据此, 我们将网络追踪溯源分为协作网域追踪溯源和非协作网域追踪溯源.

针对攻击者所采用的两种隐藏真实地址的方法, 网络攻击源追踪问题也相应地分成两类, 一类称作I P 源追踪技术( I P traceback ) , 目的是识别发送数据包的真实的I P 地址, 该类技术主要是在一系列路由和网关的帮助下在网络层执行。另一类称作跨越“跳板”的追踪技术( traceback across stepping- stones) , 目的是识别通过“跳板”隐藏身份的真正攻击源。

杭州MES系统产品追溯跟踪管理功能

中国制造业正面临技术升级的关键时刻,无论是机器换人、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还是未来将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目前市场项目实施的关键是:MES系统+车间设备联网。“车间设备联网”是实现工厂“两化融合“的关键,可保证自动化层实时在线数据进入MES/ERP管理层。MES是实现车间级数字化管理的功能软件,MES与AI及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工厂智能制造的技术基础。 杭州,在这座城市中,总是充斥着大量的MES系统}相关信息,但是人们一时难以辨别其真假。 不要被小编的慷慨陈词所打动了,和你们说好做彼此的天使,所以今天不选择套路你们。好了,言归正传,来看看小编送上的MES系统福利是否能打动你吧~ 可追溯性是MES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可追溯数据模型不仅可以完整记录生产过程数据,还可以扩展到质量追溯、采购追溯等方面,对企业制造过程控制和制造过程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车间仓工人将产品放错是很正常的事情。MES追溯管理系统主要是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生产基础数据整理、物料防错管理还有产品整个生产销售流程的追溯管理。预防人为因素造成工艺漏装。 MES防错追溯管理系统主要是使用统一的信息管理方法,在装配线上通过安装一维/二维 条码、RFID等信息载体。华磊迅拓的MES系统软件通过扫描枪的实时扫描和对比,通过一体机或触摸屏识别装配件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将装配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发送到系统记录服务器。 MES防错追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1.生产计划导入 (1)计划管理员制订每条生产线的上线计划,把计划录入防错系统计划导入模板文件; (2)进入防错系统上线计划导入页面,选择上传计划后,系统把计划数据导入用户界面,同时后台并检查计划内容是否正确; (3)确认计划数据无误后确认,防错系统把计划导入系统数据库; (4)可以实现上线批次的顺序、计划数量操作,对于删除和更新的计划,系统记录计划变更日志,在计划追踪查询中给予标注; (5)计划调整时允许多行选择计划的删除功能; (6)提供一个操作软件,安装于办公室PC机,联网运行,由有权限的操作员执行。 2.MES商品质量防错 MES防错系统是检查在装配过程中一些关键步骤或关键操作是否成功完成,包括制造过程中重要零件符合性检查和精确追溯信息的管理,零件追溯实际对生产物流控制提出流程要求和数据要求,通过对追溯物料的状态跟踪来控制质量遏制范围。通过扫描枪读取零件条形码用以检查零件是否和显示的部件相符,以防止错装。指导车间生产,可进行生产流程完工反馈。 系统监控关键件装配,预防人为因素造成工艺漏装。可规范产品作业流程,并严格要求按产品流程作业。解决了门板装配过程中缺少装配作业的问题,做到实时监控、及时反应,立刻解决。这个小编之前还跟大家提过包装称重防错系统,也是一样的道理。 3.MES防差错操作流程 (1)同一台终端设备根据订单类型自动显示不同的装配界面指导装配作业; (2)按照工艺流程要求严格把关装配过程,装配人员只需按照系统提示进行装配,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潜在风险,促使装配过程标准化、透明化; (3)装配数据必须符合装配零件校验规则,系统对每个扫描的零件条码进行验证,若不符合零件校验规则则自动报警提醒并禁止下一步工艺装配; (4)MES系统通过解析关键件、重保件的条码与工序进行匹配,从而实现质量防遗漏、质量防差错、质量数据正、反追溯; (5)完成整个工序过程自动放行并显示下一个订单配置、装配信息。 4.零件校对规则 对装配零件与数据进行有效性较验规则进行设置。可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子零件不同的条码规则(如扶手、装饰条、前门总成、后门总成)在MES系统中配置,配置数据将作为MES对装配过程中的零件进行防差错较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答案

第一章 按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哪几类?广播通信信道子网的拓扑与点到点通信子网的拓扑. 一个计算机网路由哪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 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第二章 2.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介质各有什么特性?如何选择传输介质的特性主要有传输输率(和带宽有关)、传输距离(和衰减有关)、抗干扰能力以及安装的难易和费用的高低等几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综合上述因素进行考虑。如要求传输速率高,可选用电缆;要求价钱便宜,可选用双绞线;要求在不适宜铺设电缆的场合通信,可选用无线传输等。下述的特性比较可以总结出每种传输介质的特点,便于在实际中选择使用。典型的传输速率:光缆100Mbps ,同轴电缆10Mbps ,屏蔽双绞线 16Mbps ,双绞线10Mbps ,无线介质小于10Mbps 。传输距离:光缆几千米,同轴粗缆500 米,同轴细缆185 米,双绞线100 米,无线介质也可达几千米。抗干扰能力:有线介质中光缆抗干扰能力最好,非屏蔽双绞线最差。无线传输介质受外界影响较大,一般抗干扰能力较差。安装:光缆安装最困难,非屏蔽双绞线安装最简单。费用:对有线传输介质,其费用的高低依次为光缆、粗同轴电缆、屏蔽双绞线、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无线传输介质中,卫星传输最昂贵。 4.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2)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的某一电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 平的电压表示何意4 )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

计算机网络论文-----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

浅析计算机网络的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计算机网络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生命力最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摘要:新技术新工艺涌现最多和最猛烈的前沿技术。目前比较热门的关键技术有云计算、软交换以及IMS 等。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软交换、IMS 21 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极大普及,成为了计算机行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在迅速地发展着,对世界、社会和人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计算机网络学术界和技术界对许多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进行着认真刻苦的研究工作。其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技术涵盖了云计算、软交换以及IMS 等。一、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也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所以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云计算就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未来如手机、GPS 等行动装置都可以透过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进一步的云计算不仅只做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未来如分析DNA 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都可以透过这项技术轻易达成。笔者认为,云计算技术具备以下四个显著特征。第一,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大家应该都能体会到,数据保存电脑里实际上并不安全。电脑可能会因为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上的数据无法恢复,而有机会接触私人电脑的不法之徒也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窃取里面的数据。反之,当用户的文档保存在类似Google Docs 的网络服务上,当用户把照片上传到类似Google Picasa Web 的网络相册里,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卷及答案)

xxx学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卷 A卷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总分30分) 1、OSI 模型分为几层 ( D ) A、4 B、5 C、6 D、7 2、在 OSI 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连功能的层是 ( C ) A、传输层 B、应用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3、ISP 是( A ) 的缩写。 A、Intranet 服务提供商 B、Internet 履务提供商 C、Internet 管理 D、Internet 连接 4、TELNET协议使用的端口号是?( D ) A、 7 B、20 C、21 D、23 5、下列哪种协议的目的是从已知 IP 地址获得相应的 MAC地址( C ) A、TELNET B、HTTP C、ARP D、ICMP 6、下列属于私有地址的是( C ) A 、193.168.159.3 B 、100.172.1.98 C 、172.16. 0.1 D 、127.0.0.1 7、以下连网络设备中,工作于网络层的设备是 ( D ) 。 A、调制解调器 B.、以太网交换机 C、集线器 D、路由器 8、 100Base-FX 采用的传输介质是( B ) A、双绞线 B、光纤 C、无线电波 D、同轴电缆 9、广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 C ) A、LAN B、MAN C、WAN D、Internet 10、TCP/IP 网络的体系结构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以下协议中 属于网络层协议的是 ( B ) A、TCP和 ICMP B、IP 和 ARP C、TCP 和 UDP D、ICMP 和 UDP 11、基于 TCP/IP 的互联网服务中, TCP 协议提供端口之间的( A )报文传输服务。 A、可靠的面向连接的 B、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

安全分析--追踪溯源的找人思路

安全分析--追踪溯源的找人思路 导语 一旦发生攻击行为,确定攻击者或者说是责任人一般是定损止损快速恢复业务之后的第二反应。谁要为事件负责?谁该承担责任变成了进一步追查的目标。可是在网络攻击行为中能够查到人或者组织谈何容易,一般能够抓到攻击者或者攻击组织的大约能到30%就很不错了。即使如此,下面还是从几个维度谈谈如何找人。 一、公司或组织内部的异常操作者 一般异常操作者,这里我们指误操作者,不是有意进行的攻击行为,所以不会进行诸如IP隐藏、日志删除等等行为。 1、从内部监控设备或者受攻击设备上面调取日志,查询到IP、根据资产登记情况追溯到个人就可以了。 2、一般异常操作者,可追查到IP但是资产没有归属登记的。可以根据内部相关信息查询。第一观察此IP访问的邮箱、QQ号等互联网账号的相关情况,如果有可以关联到内部人员。 3、查看主机名(与域控通信中一般会有相关信息),或者系统指纹等等,然后根据域控信息查询到姓名或者手机号或者工号,可以完成对应。 4、内网服务器,没有域控的,可以查看那个IP登录了相关联的21、22、23、3389等端口,查到源IP,根据源IP进行上述查询。

二、公司内部的攻击者 如果是公司内部的攻击者,尤其是熟悉内部网络架构的攻击者,对于追溯攻击来源是一种挑战。因为他可能是熟悉安全攻防的专家,又了解内部网络架构,可以抹除痕迹,避开监控等等,但是总有蛛丝马迹留存。 1、收集相关信息,能有多少收集多少,根据一中的方法进行查询。 2、判断攻击方式和手法,例如WEB攻击一般来源于熟悉WEB安全攻防的团队人员,恶意样本攻击很可能来自二进制或者系统安全人员的攻击。然后结合攻击手法是否是熟悉的特征并结合1中的一些信息综合判断。(备注:其实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攻击特征,现在广泛的要求建立攻击者画像就是可以做这个内容)。 三、公司外部的攻击者 这里一般分为两种人: 1、一般白帽子和脚本小子: 这一类攻击者,对自身的防护也不是很强,触发报警或者被日志审计是很正常的,根据IP追踪地理位置;如果是白帽子结合公司SRC的白帽子数据库可以基本确定,如果是脚本小子,可以追查到IP或者地理位置就很不容易了。脚本小子群体数量庞大,没有明显的极具特征的标识,有时候可以通过测试用的ID来搜索一些论坛。社交平台从而发现攻击者。一般而言这类攻击者造成的损失不会太大。 2、针对性攻击者: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1)以单台机为中心的远程联 机系统,构乘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多个主机互联,各主机相互独立,无主从关系的计算机网络;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4)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 3.逻辑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因特网是在原有ARPAnet技术上经过改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 对任何计算机开放,只要遵循TCP/IP 的标准并申请到IP地址,就可以通过信道接入Internet。TCP/IP传输控制协议(TCP)/互联网协议(IP) 5.电话、有线电视和数据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网络(三网合一) 6.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并具有独立计算能力的 计算机系统经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相互联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软件的控制下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的集合。 7.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构成(概念上讲) 8.网络软件可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9.分类: a、按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点一点式网络(星型、树型、网型) b、按分布距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c、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结构 10.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

1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 12.带宽:“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每秒“ 13.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道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14.误码率=传错位数/传输总位数 15.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定、约束与标准 三要素:1)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做出的响应。3)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6.层次 N层向n+1层提供服务,n+1层使用n层提供的服务。 17.层次模型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单位:比特 物理层的作用是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单位:帧 相邻网络节点的信息流动 (3)网络层单位:分组 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选择问题 (4)传输层单位:报文 第一个端对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5)会话层(6)表示层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知识(复习用)

js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谢雨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第二章 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_软件资源共享_和_用户间信息交换_三个方面。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三个阶段。 3.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_______和_______。 4.最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前者是同一时间同时传送多路信号,而后者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5.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运输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_______和_______,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服务。 6.在TCP/IP层次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IP、ICMP、_______及_______。 7.WWW上的每一个网页(Home Page)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称为_______。 8.在网络中有线传输媒体主要包括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9.以太网为了检测和防止冲突而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制。 10.ARP是把计算机的________地址转换成该机的________地址。 11.FTP的中文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 。 12.第一级域的域名中,_______ 表示网络资源;________ 表示政府部门。 13. 从计算机域名到IP地址的翻译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 14. 网络安全包括5个基本因素,即机密性、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等。 第 1 页共5 页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15.网络攻击行为主要有中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以上均不对 2. 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B )。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3. 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A、它的传输速率达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甚至更远 B、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概述

引言 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增加。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入侵技术和频率越来越高的网络入侵行为,对高级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需求日益迫切。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了网络攻击防护措施的最初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溯源面临的问题,然后述了溯源的分类和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多种溯源技术的优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结合的产物,Internet的出现更是将网络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予以紧密的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运作方式正在被低耗、开放、高效的分布式网络应用所替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随之而来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攻击也愈演愈烈,尤其是DDoS攻击,攻击者利用网络的快速和广泛的互联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措施基本丧失作用,严重威胁着社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网络攻击者大都使用伪造的IP地址,使被攻击者很难确定攻击源的位置,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地防护策略。这些都使得逆向追踪攻击源的追踪技术成为网络主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最小化攻击的当前效果、威慑潜在的网络攻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截至2011年6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 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率达19.1%,全球普及率已经达到21.1%。互联网已经拥有足够庞大的用户基础,网上有游戏、聊天、论坛、邮件、商场、新闻等不同的应用和服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业务、社会关系以及服务在网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互联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虚拟社会。现实生活中除了存在道德约束以外,还有法律威慑———违法犯罪活动会被追查,犯罪活动实施者为此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人身自由。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似乎只有类似道德约束的用户自律,却没有法律威慑。网络上大量存在DDoS 攻击、木马、蠕虫、僵尸网络、非授权访问、发送垃圾邮件等恶意行为,但是由于网络匿名传统以及溯源能力的缺失,上述恶意行为即使涉及现实生活的违法犯罪,也很难有效取证和追查,网络犯罪实施者因此有恃无恐,更加猖獗。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在抑制网络健康

产品追溯跟踪解决方案

条码追溯是MES系统和核心模块,也是实现质量控制,提高售后服务品质、加快服务相应速度的最好办法,追溯模块包括了:零件、组件、产成品的批号信息、人员班次、资源/设备状态、不良原因、下一步的执行指导等等,它能监控诸如 WIP (Work-in-Process) 的状态,以及返工,产出率,产量,损耗等等信息,供应商所提供的不良材料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以及反馈。 产品质量追踪就是通过对每批次产品在各加工工序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批号、各加工工序的在线或离线检验数据记录、各批次使用辅料的质量检测记录等信息进行关联查找,为质量分析人员提供手段和方法来追溯每一批次产品在整个生产的各个工序或环节的质量控制状况,重现该批次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从中发现问题,为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 可以通过指定批次号来查找该批次对应各生产工序的生产时间段及所对应的质量信息(各工序的在线或离线质量信息、批次统计信息、趋势图、及原辅料批次信息等),也可通过指定工序时间段来查找在该时间段内的生产批次。 缺陷召回 经系统分析和确认,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或半成品,按照条码批次和相关信息进行统一召回处理,通过MES系统的产品追溯功能,可以实现从最终用户、产成品到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原料采购和供应商等相关信息的追溯,以便对发生质量问题的所有批次产品进行召回处理。 维修换件 售后维修通知单: 通过对售后维修通知单记录服务客户、维修去向、产品型号、条码、维修内容和维修状态等信息; 售后维修记录与处理单: 对维修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具体信息进行登记,如机器条码、维修人、不合格现象、处理结果等,其中部分零件更换后通过更换元件s进行记录,通过售后维修处理单记录该设备的最后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产品及元件条码替换: 对部分关键元器件进行的维修或替换,通过条码替换记录新的条码信息,待设备第二次出现问题后,可通过新的条码标签进行识别,查询出历史的维修记录信息等; 维修记录流水帐: 通过时间段可灵活查询产品维修的所有流水信息,可通过各类组合查询条件,快速的查询某条维修记录信息,双击该信息后系统自动跳转到维修窗口,可以查看历史的所有维修信息; 返修机统计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习题

1.1选择题 1、树型拓扑是(B )的一种变体。 A.总线型拓扑 B. 星型拓扑 C. 环型拓扑 D. 以上都不是 2、TCP/IP中的TCP对应于OSI/RM的(C )。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3、在OSI 模型中,第N层和其上的N+1层的关系是(A )。 A. N层为N+1层服务。 B. N+1层在从N层接受的信息前增加了一个头 C. N层利用N+1层提供的服务 D. 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 4、具有中心结点的网络拓扑属于(B )。 A. 总线型拓扑 B. 星型拓扑 C. 环型拓扑 D. 以上都不是 5、OSI参考模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有(C )。 A.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物理层 B.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C.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D. 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物理层 6、在(C )结构中,一个电缆故障会终止所有的传输。 A. 总线型拓扑 B. 星型拓扑 C. 环型拓扑 D. 以上都不是 7、OSI参考模型是由(D )组织提出的。 A. IEEE B. ANSI C. EIA/TIA D. ISO 8、OSI代表(D )。 A.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 Institute B. Organization for Internet Standards C. Open Standards Institute D.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9、在不划分子网的情况下,IP地址205.140.36.88的(D )表示主机ID。 A. 205 B. 05.140 C. 88 D. 36.88 10、在不划分子网的情况下,IP地址129.66.51.37的(A )表示网络ID。 A.129.66 B.129 C. 192.66.51 D. 37 11、一个B类IP地址最多可以用()来划分子网。 A.8 B. 14 C. 16 D. 22 12、IP地址和它的子网掩码相与后,所得的是此IP地址的(C )。 A. A类地址 B. 主机ID C. 网络ID D.解析地址 1.2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终端,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互相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3、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4、试举例4种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中继器。 5、网络互连设备只实现在物理层之间互连称为中继器和集线器,要在数据链路之间互连称为网桥和交换器,要在网络层之间互连称为路由器,网络以上层次之间的互连称为网关。 6、IP地址是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组成。 7、IP地址190.233.27.13是 B 类地址。 8、B类地址的默认掩码是255.255.0.0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部分计算题及答案参考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部分计算题及答案参考 一.一台机器在TCP/IP中设置如下: IP地址:156.56.97.100 子网掩码:255.255.240.0 问:该主机所在的网络属于哪一类网络?其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划分?划分为几个?该主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以及广播地址? 答:1.由A类网的第1字节范围是1-126,B类网的第1字节范围是128-191,C类网的第1字节范围是192-223可知:156.56.97.100所在的网络属于B类网络。 2.标准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而该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故知网络进行了子网划分。 3.由于子网掩码中的240=(11110000)2 可知:借4位做子网号,故子网划分数目是 24-2=14 4.网络地址:156. 56. 97.100 97=( 01100001)2 ?255.255.240.0 240=(11110000)2 156.56. 96.0 见( 01100000)2=96 既网络地址是156.56. 96.0; 广播地址:96.0= ( 01100000 00000000) 2 ?(1111 11111111)2 ( 01101111 11111111) 2=111.255 既广播地址为:156.56.111.255 二.已知网络中的一台主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了172.31.128.255/18,试计算: 1.该网络中子网数目; 2.该网络中总的主机的数目; 3.该主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号以及广播地址; 4.该子网中可分配IP的起止地址范围。 答: 1.由于172.31.128.255/18网段属B类网络,B类网络标准子网掩码位数是否16位。 故子网借位:18-16=2 则子网数目:22-2=2 2.该网络表示主机的位数是:32-18=14 则总的主机数目是:214-2=16382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概述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概述 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增加。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入侵技术和频率越来越高的网络入侵行为,对高级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需求日益迫切。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了网络攻击防护措施的最初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溯源面临的问题,然后述了溯源的分类和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多种溯源技术的优点。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结 合的产物,Intemet的出现更是将网络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予以紧密的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运作方式正在被低耗、开放、高效的分布式网络应用所替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随之而来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攻击也愈演愈烈,尤其是DDoS攻击,攻击者利用网络的快速和广泛的互联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措施基本丧失作用,严重威胁着社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网络攻击者大都使用伪造的IP地址,使被攻击者很难确定攻击源的位置,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地防护策略。这些都使得逆向追踪攻击源的追踪技术成为网络主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最小化攻击的当前效果、威慑潜在的网络攻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截至2011年6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 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率达19.1%,全球普及率已经达到21.1%。互联网已经拥有足够庞大的用户基础,网上有游戏、聊天、论坛、邮件、商场、新闻等不同的应用和服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业务、社会关系以及服务在网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互联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虚拟社会。现实生活中除了存在道德约束以外,还有法律威慑———违法犯罪活动会被追查,犯罪活动实施者为此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人身自由。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似乎只有类似道德约束的用户自律,却没有法律威慑。网络上大量存在DDoS 攻击、木马、蠕虫、僵尸网络、非授权访问、发送垃圾邮件等恶意行为,但是由于网络匿名传统以及溯源能力的缺失,上述恶意行为即使涉及现实生活的违法犯罪,也很难有效取证和追查,网络犯罪实施者因此有恃无恐,更加猖獗。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在抑制网络健康有序发展,互联网亟需建设溯源能力。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实验大纲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new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50133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学分: 3 学时:48 (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24)(二)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三)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开设学期:第七学期 (五)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现代网络新技术概论》,敖志刚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第1版; 参考书目: 《计算机网络安全(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刘远生,辛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安淑芝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褚建立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 二、课程介绍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课程介绍当前使用广泛并有发展前景的网络新技术,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及新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宽带网络及其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移动互联网及3G通信技术;新一代网络协议IPv6;三网融合技术;互联网应用新技术展望。 (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并熟悉网络技术的相关概念,了解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应用。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网络编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本课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完整地讲授了国际上近几年来高速宽带网络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其知识结构,尽快掌握网络新技术的重要内容,跟踪网络学科的新发展,全面了解网络前沿技术。 (四)采用课程讲授、阅读论文和课堂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调查日常生

计算机网络技术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答案单选题(65题) 填空题(50题) 1.传输层、数据链路层 2.调频、调相 、 、OSPF 6.双绞线、光纤 7.传播 8.频分复用 9.点对点 11.电气特性 13.物理 15.慢启动 16.传输层、网络接口层 17.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 、20

21.透明网桥 22.差错报告、询问 23.静态 27.报文 28.曼彻斯特 30.或传输控制协议 32.星型、环型 33.同步 、 35.单工、半双工 36.源路由网桥 、HFC 38.动态 、 40.环回测试 42.询问 46.香农定理 47.循环冗余检验 48.随机接入 49.存储转发 50.RARP或逆地址解析协议 51. TCP 52. POP3 53. DHCP 5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55. 统一资源定位符 56. TFTP 57. 随机早期检测 58. 1 59. 虚拟专用网

60. 协议 61. 具体 62. 以太网 63. 随机 64. 65 名词解释(20题) 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以太网的协议。 3.端口号:16个比特长,具有本地意义,标识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交互的接口。 4.私有地址:只用于内部,不能用于互联网通信的地址,包括10/8、12和16。 5.地址解析协议: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6.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可变长子网掩码,也称为子网的子网,可以在一个子网中使用不同的掩码。 8.套接字:48个比特长,由IP地址和端口号组合,标识连接的一个端点。 9.服务访问点: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地方,是一个逻辑接口。 10.生成树:生成树把交换机冗余造成的物理环路改造成逻辑无环的树形结构,从而改进交换性能。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用于大型互联网。 :无分类域间路由协议,构成超网,消除了传统的有类地址划分。 13.网络性能:网络性能是衡量计算机网络质量的指标,常见有带宽、时延、吞吐量等。 14.流量控制:匹配计算机网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速率,使得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5.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者链路不致过载。 16.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7. 地址转换协议: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在进出公网和私网而进行的转换过程。18.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19.10BASE-T:10表示数据率10Mbit/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表示双绞线。 20.实体:在数据通信中,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21. 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AS 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22. DNS:域名系统,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域名转换成IP地址。23:Peer-to-Peer:对等连接方式或计算模式,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不区分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RFID技术在食品全程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

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和流行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1]。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跨国界和跨地区流通越来越频繁,各种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呈迅速扩展和蔓延之势[2]。 为了保障消费者健康,减少诸如“疯牛病”等疫病疫情带来的损失,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保证食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强调食品安全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控,欧盟、美国等国相继立法来强制性实行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所谓食品安全追溯制就是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信息加以有效管理,通过对这种信息的监控管理,来实现预警和追溯,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即可以迅速追溯至源头[3]。而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则成为当前各国建立跟踪与追溯体系的最佳选择。 1RFID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通过射频信号同时对多个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且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并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的环境下。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4]。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电子标签根据电源的不同而分为有源电子标签和无源电子标签,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区域后,无源电子标签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被读取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主机进行有关处理;有源电子标签则依靠自带电池供电[5-6]。 2RFID技术在食品全程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进展2.1RFID技术在畜产品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 19世纪80年代,动物标识还只是为了制定牲畜的饲养计划和免疫程序而建立的,直到近几年,才逐渐用于安全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链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消费者很难从食品链的最终环节了解畜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信息。由于疯牛病的出现,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保证及环境保护越来越关注,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动物标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7-8]。 张姝楠1,郭波莉2,潘家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核技术与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RFID技术在食品全程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摘要:简要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功能特性,综述了RFID技术在食品跟踪与追溯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与其他溯源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制约可追溯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RFID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RFID技术;跟踪;追溯;电子标签 APPLICATIONOFRFIDTECHNIQUEINFOODTRACKINGANDTRACING ZHANGShu-nan1,GUOBo-li2,PANJia-rong* (InstituteofAgro-FoodScienceandTechnology,CAAS/KeyLaboratoryofAgricultureNuclearTechnologyandAgo-FoodProcessing,MinistryofAgiculture,Beijing100094,China)Abstract:Inthispaper,theworkprincipleandcharacteristicsofRFIDweresimplyintroduced.Thenthetechni-calresearchadvancementandthedifferentiateandconnectionbetweenRFIDandotherswereexpounded.More-over,thekeyproblemofapplicationanditsapplicationprospectinfoodwasdescribed. Keywords:RFIDtechnique;Tracking;Tracing;Electronictag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污染物溯源技术研究” (2006BAK02A16)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张姝楠(1982-),女(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通讯作者:潘家荣(1964-),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结课论文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结课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论我国IPTV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业班级:计算本11-1班 学号: 321109010126 姓名:王学福 指导教师:贾慧娟 日期:2012-10-28

目录 1. 引言 (3) 2.IPTV概述 (4) 2.1 IPTV的广义定义 (5) 2.2 IPTV实质内涵 (5) 3.IPTV网络组成及结构 (6) 3.1 IPTV网络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6) 3.2 IPTV网络环境需求 (7) 3.4 方案选型 (8) 4.IPTV技术实现 (9) 4.1 IPTV技术原理 (9) 4.2 IPTV涉及的技术 (9) 4.3 IPTV用户的认证方式 (9) 4.4 播出与传输 (10) 4.5 接收终端 (10) 5.IPTV产业全球发展分析 (11) 5.1 IPTV在国外和香港的发展 (11) 5.2 IPTV在国内的发展 (11) 6.运营商建设IPTV系统面临的问题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论我国IPTV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用户在家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1)计算机,(2)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式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的数字电视。因为,传统的和经典的数字电视都具有频分制、定时、单向广播等特点,尽管经典的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只是信号形式的改变,没有触及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IPTV 网络新技术 1.引言 本文主要介绍了对我国TPTV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IPTV作为电视新展现形态的数字新媒体,日益被用户所看重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与全球IPTV快速发展大趋势一样,随着国内运营商IPTV 试商用的地区与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广大消费者对IPTV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在用户规模总量偏小的基础上,我国IPTV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态势,IPTV用户总数已经从2003年的1.8万、2004年的4.6万增长到2007年的120.8万。进入2008年以来,虽然处在电信业产业重组的诸项事宜一度迟迟未落定而造成不利影响的背景下,我国IPTV用户总数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截至第三季度,用户总数已达220万。预计到2008年底,全国IPTV 用户数将突破300万,与上年同比增长将超过1.5倍。 IPTV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印证了电信业的媒体属性。就电视内容本身而言,与传统电视(有线、无线、卫星)相比,IPTV可能并无区别。但是由于网络互动性特征的存在,让IPTV可以更方便地提供诸如视频点播、互动游戏等交互式增值服务。电信重组改变了现有电信运营商的格局,中国电信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