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疑难问题解答(1)

一、有关负数教学的问题

1. 为什么将负数编排在六年级下册?

负数以往均安排在中学进行教学。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负数,例如,收入与支出、气温的零上和零下、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相反方向的距离等,具备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因此,《标准》将其提前到第二学段开始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负数的认识编排在六年级下册,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标准》对第二学段负数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要求负数参与运算。将该内容编排在六年级下册,避免了引入负数后,在学习运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负数的情况。第二,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即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奠定一定的基础,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联系。

2. 认识负数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加深对正负数的认识。

负数概念对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时,可以先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然后,运用大量实例,例如存入与支出、高于海平面与低于海平面等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

(2)注意正确地理解正号和负号的含义。

数学符号是一种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和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而小学生由于仍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水平,在首次接触新的数学符号时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实质,从而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例如,正数前面的正号负数前面的负号等不科学的表述。这就要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的分析,帮助学生透过形式,切实理解正号、负号的本质意义。

3. 数的大小比较中,是否需要紧密联系具体情境进行比较?

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这两道例题均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例3是学生向相反方向运动的情境,例4是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的情境。那么,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是否仍然需要联系具体情境呢?以例4为例,如果将温度的高低直接对应于数的大小看似颇为牵强,也缺乏推论的依据。其次,即使学生借助温度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能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了,可是如果情境变换为盈亏或上车与下车人数的问题,学生可能很难将已有的经验和结论直接迁移过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可见,借助情境不利于学生从更为一般化的方法和角度比较数的大小。因此,教材中情境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数轴以及在数轴上表示出各个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则应该脱离具体的情境,把数轴上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通过观察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顺序,总结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