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震结构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

1.断层两侧弹性回跳的方向是相反的,岩层中原先构造运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应变能,在

回弹过程中得以释放,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至地面,使地面随之产生强烈震动,这就是地震(地球内部构造运动产物,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按成因可分为四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按震源深浅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渊地震。(地震时,地下水位愈浅震害愈重)

2.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

震中距-----建筑物到震中之间的距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Km以内,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85%来来自浅源地震【p2】

抗震概念设计-------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往往是构造良好的结构性能的决定因素

3.四种地震波的基本特性:纵波(P波(初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介质质点

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使介质不断压缩与疏松,是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周期较短,振幅较小;

横波(S波(次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是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瑞雷波(R波)-------质点在竖向平面内做与波前进方向相反的椭圆形运动,而在与该平面垂直的水平方向没有震动,在地面上呈滚动形式,随着地面深度增加其振幅急剧减小;

洛夫波(L波)-------在地面内做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的运动,在地面上呈蛇形运动形式,随深度而衰减。

面波(使建筑物即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振幅大,周期长,只能在地表附近传播,比体波衰减慢,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地震波的传播以纵波最快,剪切波次之,面波最慢,剪切波和面波都到达时最为强烈,面波的能量要比体波大

4.震级-------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一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离震中愈近,地震烈度愈高。(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基本烈度-------指未来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一般情况下采用区划(当地)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5.在震中附近,震动最剧烈,破坏最严重地区叫极震区

6.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水准(地震烈度水准:多遇烈度、

基本烈度、罕遇烈度)、两阶段】(p12)

7.《抗震规范》提出了两个阶段设计方法以实现烈度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8.为了合理的选择建筑物场地以达到减轻建筑物震害的目的,《抗震规范》按场地上建筑

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物场地划分为对抗震有利(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不利(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和危险(地震时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的地段

9.在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中,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应大于1.0

10.对于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体系,应着重提高第一道防线中构件的延性

11.未经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在梁柱的节点区,柱与梁相比,震害比较重的构件

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震害重于柱底、角柱震害重于内柱、短柱震害重于一般柱【p99】12.在确定结构体系时,需要在结构的刚度、延性和承载力之间寻求一种较好的匹配关系

【p91】

13.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宜采用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14.场地土是指在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总震害规律:【p15】

㈠在同一地震和同一震中距离时,软弱地基与坚硬地基相比,软弱地基地面的自振周期长,振幅大,震动持续时间长,震害也重;

㈡在软弱地基上,柔性结构最容易遭到破坏,刚性结构则表现较好

㈢在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刚性结构则有的表现较差

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土的类型岩土名称或性状土层剪切速度范围

(m/s)

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V s>500

坚硬土或

岩石

中硬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

500≧V s>250

f ak>20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

250≧V s>140 中软土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f ak≦200

的粘性土和粉土,f ak≧130的填土,可塑黄土

软弱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

V s≦140

土,f ak<130的填土,新近堆积的黄土和流塑黄土

15.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拟静力法(等效荷载法)和直接动力分

析法(时程分析法)

16.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在一定条件下还可采用比较

简单的底部剪力法【p51】

17.单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的计算公式T=2π(k----刚度,m----质量)

18.地震系数k-------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愈大,则

地震烈度愈高)【p34】

动力系数β-------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地震影响系数α-------作用于单质点弹性体系上的水平地震力与结构重力之比

19.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或范围:为简化计算,对高度≦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

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单质点体系的结构【p53】20.竖向地震作用的适用条件:《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

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21.结构抗震设计所考虑的重力荷载,称为重力荷载代表值(恒载+活载(地震发生时,活

载难达到标准值水平,应进行折减))

22.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地震作用γEh(水平)γEv(竖向)

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1.3 0.0

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0.0 1.3

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

作用(水平地震作用为主)

1.3 0.5

23.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属第一阶段抗震设计内容;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

抗震变形验算属第二阶段抗震设计内容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作用:反映了楼层的承载力与该楼层所受弹性地震剪力的相对系数】(p77)

结构薄弱层的确定: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相对愈小,弹塑性位移则相对愈大,我们称这一塑性变形中的楼层为结构的薄弱层或薄弱部位。《抗震规范》建议,

㈠对于ξy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可取在底层,

㈡对于ξy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薄弱层可取在ξy为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

㈢对于单层厂房,薄弱层可取在上柱

结构抗震变形验算的内容?

答:1.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2.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a.结构弹塑性变形的控制与计算

b. 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控制与计算

24.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中,关于抗震墙的布置,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A.抗震墙在结构平的布置应对称均匀

B.抗震墙应沿结构的纵横向布置

C.抗震墙宜与中线重合

D.抗震墙宜布置在两端的外墙

25.平面不规则类型【p84】

不规则类型定义

扭转不规则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

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26.竖向不规则类型【p85】

不规则类型定义

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楼层承载力突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27.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方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改进反弯点法)【p105】

反弯点法适用于层数较少、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的情况,计算比较简单;

D值法近似考虑了框架节点转动对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的影响,比较精确,应用比较广泛。

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p110】

28.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结构的基本周期T1=1.7ψT【课本p105】

29.剪压比-------截面上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以V/βc f c bh0表

示,用以说明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为什么要限制粱剪压比?【p113】

答:梁塑性铰区的截面剪应力大小对梁的延性、耗能及保持梁的刚度和承载力有明显影响。根据反复荷载下配箍率较高的梁剪切试验资料,其极限剪压比平均值约为0.24.当剪压比大于0.3时,即使增加配箍,也容易发生斜压破坏。为了保证梁截面不至于过小,使其不产生过高的主压应力,故要限制粱剪压比

30.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乘积之比值,以N/f c b c h c表示,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控制柱轴压比的目的是控制柱在大偏心范围内的破坏))【p117】

31.看多层砖房构造措施中的“构造柱【课本p148】”和“圈梁【课本p150】”

32.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一般包括抗震计算、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33.《抗震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指标划分

为4类;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度范围把土划分为坚硬土或岩石、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四类【p16】

34.一般情况下,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可取地面至土层的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岩

石表面的距离

35.从地基变形方面考虑,地震作用下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比地基土的静承载力大

36.地震时容易发生场地土液化的土是饱和砂土或粉土

37.对砌体结构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墙体中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及各

墙体的侧移刚度【p143】

38.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应高于对结构整体的延性

要求;对结构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应高于对整个构件的延性要求【p92】39.地震地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结构,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以及强节点弱锚固

的设计原则

40.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一般只需要验算房屋在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墙和

纵墙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剪切强度,同时进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强弱程度验算时,可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p141】

4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弯剪型;框架结构侧移曲线为弯剪型

42.抗震设防结构布置原则(A)

A.合理设置沉降缝

B.增加基础埋深

C.足够的变形能力

D.增大自重

43.当设计基准期为50年,则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这是第一水准烈度。

第二水准烈度大体上相当于现行地震区划圈规定的基本烈度,约为10%,。罕遇地震烈度,超越概率约为2%,可作为第三水准烈度。【参照p12图1.16】

44.不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是(C)

A.正确合理的进行选址

B.结构总体布置

C.承载力验算

D.良好的变形能力设计

二.简答题

45.建筑抗震的设防标准:

《抗震规范》规定:对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设防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当地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当地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一般情况下,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措施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的计算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其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6度时不应降低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除另有规定,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做抗震作用计算

46.什么是《抗震规范》“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p12】

答:㈠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基本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

㈡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包括结构与非结构部分)可能有一定损坏,但不致危机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

㈢在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47.如何进行抗震设计中的二阶段设计?【p12】

答:㈠第一阶段设计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情况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相当于小震)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它荷载效应按一定组合系数进行组合,并对结构构件截面进行承载力验算,对于较高的建筑物还要进行变形验算,以控制其侧向变形不要过大

㈡对于少部分结构,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相当于大震)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发生倒塌),如果有变形过大的薄弱层(或部位),则应修改设计或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使其能够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大震不倒)

48.场地覆盖层厚度如何确定?

答:我国《抗震规范》则规定按下列要求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即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面的距离,但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土层且其下卧岩土层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 时,亦可取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作为覆盖层厚度。若土层中有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49.哪些建筑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验算?

答:㈠砌体房屋;

㈡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不超过8层的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其中软弱粘性土层是指7度、8度、9度时,地基土净承载力的特征值分别小于80kPa、100kPa、120kPa的土层

㈢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50.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或粉土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其土颗粒之间将产生相对位移,

从而使土的颗粒结构有变密的趋势,这时,若孔隙水在短时间内不能排走而受到挤压,则将使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其结果使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如“液体”一样的现象,称为场地土的液化

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㈠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㈡土层的相对密度

㈡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㈣地震烈度和地震时续时间

51.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基运动和结构动力特性都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

㈠改变了地基运动的频谱组成,使得接近结构自振频率的分量获得增加,同时也改变了地基振动的加速度幅值,使其小于临近自由场地的加速度幅值

㈡由于地基的柔性,使得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

㈢由于地基的柔性,有相当一部分地震能量将通过地基土的滞回作用和波的辐射作用逸散至地基,从而使结构的振动衰减。一般地,地基愈柔,结构的振动衰减则愈大。

52.地震作用方向:

㈠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㈡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则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㈢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而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的构件来承担

㈣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㈤不同方向的抗侧力结构的共用构件,如框架结构的角柱,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

53.对于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p81】

㈠场地选择

㈡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㈢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㈣多道抗震防线

㈤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

㈥确定结构整体性

㈦非结构部件处理

54.6度设防的35m高的框架结构,其防震缝的宽度应为(B)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55.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防震缝最小宽度,一般情况下,应符合《抗震规范》所作的如下

规定:【p86】

⑴框架房屋,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当高度超过15m时,6度、

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高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⑵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第⑴条数值的70%,抗震墙房屋可采

用第⑴条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⑶对于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

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 ~100mm

①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②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③各部分结构

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56.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①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

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共同工作,如框架--抗震墙体系是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系统组成;双肢或多肢抗震墙体系由若干个单肢墙分系统组成②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框架---支撑、筒体---框架)

多道抗震防线对抗震结构的必要性:如果建筑物采用的是多重抗侧力体系,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地震袭击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住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可保证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免于倒塌;

(在遇到建筑物基本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相同或接近的情况时,第一道抗侧力防线因共振而破坏,第二道防线接替后,建筑物自振周期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与地震动卓越周期错开,使建筑物的共振现象得以缓解,减轻地震的破坏作用)。【p89】

57.改善构件延性(构件变形时保持强度且不产生破坏的能力即从构件屈服到破坏的变形能

力)的途径:①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②减小杆件轴压比

③应用高强混凝土④应用钢纤维混凝土⑤应用型钢混凝土

58.影响框架梁柱延性因素有哪些?

答:①影响框架梁延性的因素1.纵筋配筋率,2.剪压比,3.跨高比(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4.塑性铰区的箍筋量5.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p114】

②影响框架柱延性的因素1.剪跨比2.轴压比3.纵筋配筋率4.箍筋

59.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

答:⑴结构平面力求简单规则,主要抗侧力构件对称均匀布置,避免地震时引起结构扭转及局部应力集中⑵结构的竖向布置应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避免结构刚度突变

⑶合理地设置变形缝⑷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⑸尽可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p100】

60.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主要震害有哪些?

答: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结构平面或竖向布置不当引起的震害;框架柱、梁或节点的震害;框架砖填充墙的震害;抗震墙的震害【p98】

61.砌体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①使结构抗侧移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短,从而使

作用于整个建筑上的水平地震力增大,增加的幅度可达30%--50%

②改变了结构的地震剪力分布状况。由于砌体填充墙参与抗震,分担了很大一部分水平

地震剪力,反而使框架所承担的楼层地震剪力减小

③由于砌体填充墙具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限制了框架的变形,从而减小了整个结构的

地震侧移幅值

④相对于框架而言,砌体填充墙具有很大的初期刚度,建筑物遭受地震前几个较大加速

度脉冲时,填充墙承担了大部分地震力,并用它自身的变形及墙面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消耗输入建筑物的地震能量。所以,砌体填充墙在这里充当了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主力构件,是框架退居为第二道防线

62.如何确定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抗震等级最高】

答:抗震等级是结构构件抗震设防的标准,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和材料要求【课本P103】

63.框架梁截面设计的原则:①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②梁筋屈服后,塑性

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③妥善地解决梁筋锚固问题【p113】

64.框架柱截面设计的原则:①强柱弱梁{理解},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②在弯曲破坏之

前不发生剪切破坏(强剪弱弯),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③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④

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p115】

65.框架节点抗震设计准则:①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梁、柱)的承载力②多

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③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④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⑤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66.砌体概念设计的内容:⑴建筑平面及结构布置⑵多层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限值⑶多层砌

体房屋高宽比限值⑷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限值⑸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p140】

67.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简图中结构底部固定端标高的做法:【p141】

⑴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基础埋置较浅时,取为基础顶面;

⑵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可取为室外地坪下0.5m处;

⑶当设有整体刚度很大的全地下室时,则取为地下室顶板顶部;

⑷当地下室整体刚度较小或为半地下室时,则应取为地下室室内地坪处。

三.计算题

68.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

震分组为二组,Ⅰ类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度i c=EI c/h=2.6×104kN·m,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课本P36】《答案第3章课件33、34》

69.计算如图所示两层框架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验算其主振型和正交性。各层质量

分别为m1=60t,m2=50t。第一层层间侧移刚度为k1=5×104kN/m,第二层层间刚度为k2=3×104kN/m. 【课本P41】

图a

70.如图所示为3层框架结构,假定其横梁刚度为无限大。各层质量分别为

m1=2561t,m2=2545t,m3=559t。各层刚度分别为k1=5.43×105kN/m,k2=9.03×105kN/m,k3=8.23×105kN/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基本频率及振型【课本P45】

图b

71.如图a所示框架结构,每层的层高为4m,建造在设防烈度为8度的Ⅰ类场地上,该地区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的阻尼比ζ=0.05,试分别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该框架的层间地震剪力【课本P55】

72.重对【课本p126】“自振周期”和“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73.掌握墙体侧移刚度的计算【课本p143----p144】

74.一四层框架结构,底层层高4.2m,其余各层均为3.3m,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均为

7000KN,各层抗侧移刚度D=5×105KN/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计算:

⑴用顶点位移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⑵各楼层的地震剪力

75.已知二层框架结构,一层m1=60t,二层m2=50t,第一振型为=,试用振型的正交性计算

第二振型【参p42】

76.已知二层框架结构建造在设防烈度为8度的Ⅰ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的阻尼比ζ=0.05,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

层间地震剪力。(M1=60t,M2=50t,T1=0.358s,T2=0.156s,δn=0.0986,α1=0.1158画出框架层间剪力图)【参照p56】

(完整版)东南大学抗震结构设计考研复试重点

2012抗震防灾笔试题回忆 大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很简单,记得验算最小地震剪力。 大题2:底部剪力法;需要知道怎么算弯矩,算剪力时记得考虑鞭端效应。 简答题:1.解释隔振和减震的原理; 2.耐火极限; 3.为什么底部框架,上部砖房的结构在汶川地震中底部破坏严重; 4.怎样形成整体破坏机制; 5.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以及他们的关系; 6.简述框架结构中延性原则 判断题:桥梁抗震是根据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来计算的 同样地震烈度,远震中距破坏严重。 地震只有一个烈度,一个震级。 混凝土强度要适中。 为什么砌体结构中,横强要有最小间距? 还考了两题延性,请注意,判断题要说明理由。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1.了解地震震害 震害主要表现为地表破坏、工程结构破坏和次生灾害三种形式。 2.了解地震分类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3.理解地震波、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定义 a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称为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雷波,乐浦波), 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剪切波(横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 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b里氏震级 1935年美国人查尔斯·里克特﹙C.F.Richter﹚给出定义:M=lgA A—标准地震仪记录的距震中100km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微米) M<2,微震,无感觉,只有仪器可观测 2≤M<5,有感地震

5≤M<7,破坏地震 7≤M<8,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M≥8,特大地震 震级M与能量E的关系: M增大一级E增大32倍 c烈度(intensity):表示地震所造成的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地面以上建筑物破坏的程度。或者说地震时在一定点震动的强弱程度。 4.深刻理解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具有规定性和权威性 ◆地区最小单位为县级 ◆依据基本烈度但不一定等于基本烈度 ◆设防烈度为6、7、8、9度 5.理解多遇地震、罕遇地震的定义 6.掌握“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了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7.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a选择有利场地,避免不利场地,不得危险场地修建建筑物。 b地基基础设计注意,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 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 桩基。 c建筑平立面设计要求,力求简单规则、避免刚度突变 d结构体系要求, 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受力明确、传力直接,有多道抗震防线。 e结构构件要求,有较好的延性、加强节点连接及整体性 f非结构构件要求,与主体结构要有可靠连接,避免不当设置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 g施工质量,施工应正确贯彻抗震设计意图,并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h隔震和耗能减震 要点、难点分析: 一、“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 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对于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 第二阶段: 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易倒塌的建筑、有明显薄弱层的建筑,不规则的建筑等)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组合结构文献综述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题目:组合梁与现浇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梁分析对比 学校:辽宁工业大学 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号:100501061 学生姓名:柴高炯 指导老师:田傲霜

摘要:为了分析对比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在设计计算上的异同,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分别为: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弯剪相关性以及裂缝和挠度计算。每一方面又在设计理论、基本假定、判别条件、计算公式和应力应变图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组合梁、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弯剪相关性、裂缝计算和挠度计算 1.受弯承载力 在设计理论上,组合梁和现浇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梁都可视为T形截面梁。但是对于组合梁是通过连接件达到与混凝土板的有效连接,连接件用以抵抗钢梁和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使它们的弯曲变形协调,则在弯矩作用下的截面的应变接近平截面假定,这样,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具有公共中和轴的组合截面;对于现浇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梁,由于是通过一次性整体现浇而成,钢筋混凝土板和梁之间天然连接,协同受力。 在基本假定上,共同的假定有:1)截面应保持不变;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曲线按下列规定取用:当时(上升段) 当时(水平段) 式中,参数、和的取值如下,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有另外两条假定,分别是: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为0.01;纵向钢筋的应力取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其值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组合梁对应的为钢梁的要求。 与钢筋混凝土梁相比,组合梁按照结算方法不同仍有不同的假定,在弹性受弯承载力计算时的基本假定还有:1)在正弯矩作用下,不考虑混凝土板中的钢筋作用;2)中间支座两侧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受拉开裂区段的长度,各为该跨的0.15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土木与水利学院期末试卷(A)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20~20学年第一学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合计题分20 20 48 12 100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

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 C )。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加速度峰值 B.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5.根据《规范》规定,下列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D )。 A.砌体房屋

抗震复习知识点

1.当一个结构在其静平衡位置受到扰动,并做无任何外部动力微烈的振动时,称该结构做自由振动。 2.无阻尼体系完成一个循环的自由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体系的固有振动周期 3.单自由度无阻尼体系自由振动方程 mx:+kx=0 单自由度有阻尼体系自由振动方程 mx:+cx.+kx=0 单自由度无阻尼体系的简谐振动 mx:+kx=p0sinωp t 单自由度有阻尼体系的简谐振动 mx:+cx.+kx=p0sinωp t 4.无阻尼自由振动固有圆频率ω=根号(k/m)有阻尼自由振动中考虑阻尼的圆频率ωD=ω根号(1-ξ2) ωD:考虑阻尼后的圆频率 多自由度体系频率方程 ([k]-ω2[m]){x}=0 5.阻尼常数c是在自由振动的一个循环或强迫谐振的一个循环中能量耗散的一种测度。阻尼比也是体系的一种特性,它取决于体系的质量和刚度。P2 6.阻尼的特性P3 对于ξ的三个值:ξ<1、ξ=1、ξ>1分别讨论 如果c=c cr或者ξ=1,则体系返回到其平衡位置而不再振动; 如果c>c cr或者ξ>1,体系还是不振荡,并以更缓慢的速率回到其平衡位置; 如果c

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

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抗震设防已是工程结构设计面临的迫切任务,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为防止、减少地震给建筑造成的危害,就需要分析研究如何合理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从目前抗震设计现状出发,找出结构安全与经济合理的最佳结合点,找出合理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法。 一、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 1.1 建造场地的选址不正确 当建筑物的建造场地在软土、液化土等土壤分布不均等 场地时,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崩塌和下陷,这是由于地基内土壤存在软弱粘性的土壤和不均匀的土层造成的,特别是在填土的区域,特别是在建筑物建设时如果无法避开土地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应该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和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 1.2 建筑物结构设计不科学 当发生较大的地震灾害时,建筑结构的延性能力的性能十分重要,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结构构件的延性能力能够产生更大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的延性能力主要是通过破坏部分次要的建筑构件来减轻地震对整个建筑结构所造成的破坏,达到对建筑物整体的保护作用。延性构件能够很好的在地震发生时产生非弹性的形变,最大限度地将地震能力转移至自身,其抗震性能和产生的作用甚至高于建筑结构的抗震强度,但是在对于建筑延性构件的设计上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地震灾害发生时,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框架梁往往会最先出现形变,在对建筑起支撑作用的支柱变形出现稍晚。如果在延性框架上的设计缺乏合理,没有正确的选择一个可以受到强力作用的形变构件,建筑结构延性构件还没有发挥其延性就遭到破坏,没有一定的消耗地震发生对建筑结构产生的破坏力,那么就无法保证框架的对地震能量的消耗,从而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

建筑结构选型知识点(全)

建筑结构 第1章概论 1.建筑结构与建筑的关系 强度是建筑的最基本特征,它关系到建筑物保存的完整性和作为一个物体在自然界的生存能力,满足此“强度”所需要的建筑物部分是结构,结构是建筑的的基础,没有结构就没有建筑物。结构以建筑之间的关系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结构是建筑物的基本受力骨架。 2.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 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耐久性、可持续性 3.建筑结构的分类 1.按组成材料 1)木结构 优点:施工周期短;易于扩建和改造;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环保性能好。 缺点:多疵病;易燃;易腐;易虫蛀。 2)砌体结构(包括无筋砌体和配筋砌体等)消防限制,最高七层。 优点:耐久性好;耐火性好;就地取材;施工技术要求低;造价低廉。 缺点:强度低,砂浆与砖石之间的粘接力较弱; 自重大;砌筑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粘土用量大,不利于持续发展。3)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优点:耐久性好;耐火性好;可模性好;整体 性好;可就地取材。 缺点:自重大;抗裂差;施工环节多;施工周 期长;拆除、改造难度大。 4)钢结构 优点:强度高、重量轻;材性好,可靠性高; 工业化程度高,工期短;密封性好;抗震性能 好。 缺点:钢材为非燃烧体,耐热但不耐火;耐腐 蚀性差。 5)组合结构(可分为钢骨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优点:刚度大;防火、防腐性能好;重量轻; 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节约模板 缺点:需要特定的剪力连接件、需要专门焊接 设备与人员、需要二次抗火设计 2.按结构体系 1)混合结构体系—主要承重构件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房屋。主要用于量大面广的多层住宅。 2)排架结构—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成,其屋架与柱顶为铰接,柱与基础顶面为固接。主要用于单层工业厂房中。 3)框架结构—采用梁、柱等杆件组成空间体系作为建筑物承重骨架的结构。 优点:建筑室内空间布置灵活;平面和立面变化丰富。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结课论文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结课论文 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逐年增加和高强度、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的大量生产,我国已进入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新时期,由此便产生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该种结构适应现代结构对“轻型大跨、预制装配、快速施工”的要求在房屋建筑、桥梁、地下建筑、海洋工程、特殊容器等领域得到应用。 组合结构的发展史 国际: 1879年英国的Severn在铁路桥的钢管桥墩中充填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结构 英、美等国在钢梁与钢柱外围包上了混凝土形成组合梁、柱,用以防火。 20世纪初,佚名人士在方钢管中注入混凝土。 1928年日本开始对SRC结构进行研究(即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 1965年英国制定CP117第一部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建筑》 1967年英国制定CP117第二部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 1967年日本制定《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规范》 1984年欧洲规范(EUROCODE-4)草案在英国完成,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完整的组合结构规范。 国内: 50年代我国开始在桥梁工程中采用组合结构 1986年交通部制定《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对组合梁的计算方法及构造做出规定。 1988年《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对组合梁做出规定。 现行标准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28:90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9082-97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 组合结构特点 1、充分利用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材料性能,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抗震性能和动力性能好、构件截面尺寸小、施工快速方便等优点。日本阪神地震表明,组合结构破坏率最低。 2、节省脚手架和模板,便于立体交叉施工,减小现场湿作业量,减轻扰民程度。 3、造价低。若考虑因自重减轻而带来的竖向构件截面尺寸减小、地震作用减小、基础造价降低、施工周期短等因素,组合结构比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造价都要低。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1、结构组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单元2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抗震的基本概念、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点掌握。 2、能够具备砌体结构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抗 震设计要点,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 【知识点】 构造地震;地震波;震级;烈度;抗震设防;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工作任务】 任务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设计】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照片,让学生对抗震设计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为今后识读结构 施工图、胜任施工员岗位打下基础。 21.1地震基本知识 21.1.1 地震 21.1.1.1构造地震 地震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地面强烈运动(见图21-1)。是一种自然现象,依其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地下岩浆迅猛冲出地面时引起的地面运动,称为火山地震。此类地震释放能量小,相对而言,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比较小;

由于石灰岩层地下溶洞或古旧矿坑的大规模崩塌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为塌陷地震。此类地震不仅能量小,数量也小,震源极浅,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较小;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推挤岩层,使某处地下岩层的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面运动,称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破坏性强影响面广,而且频繁发生,约占破坏性地震总量度的95%以上。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仅限于讨论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建筑的设防问题(见图21-2)。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为震源(见图21-3)。这个部位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深度和围的体。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成的曲线叫做等震线。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将构造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大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三种。我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如大地震的断裂岩层深约1lkm,属于浅源地震,发震构造裂缝带总长8km多,展布围30m,穿过市区东南部,这里就是震中,市铁路两侧47km的区域属于极震区。 21.1.1.2 地震波 当地球的岩层突然断裂时,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这种地震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传播地震能量的波就是地震波。总之,地震波的传播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在离震中较远的地方,一般先出现纵波造成房屋的上下颠簸,然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收获与感想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收获 1.组合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有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成的整体并能共同工作的构件称为组合构件,由各种组合构件构成的结构称为组合结构。狭义的组合结构仅包括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组合柱、组合梁、组合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随着大量建筑物的兴建,各种新的结构形式不断涌现,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而且应用前景越来越好。组合结构将不同材料或构件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同时在设计时应将不同材料和构件的性能纳入整体进行考虑,以最有效地发挥各种材料和构件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构性能和综合效益,其具有施工方便、节省材料、经济效果好等优点,因此,组合结构将成为继传统的四大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及砌体结构)以后的第五大结构体系。 组合结构具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和途径,如材料间的粘结力、机械连接件的抗剪抗拔力、构件或材料间的相互约束与支持等。合理运用各种组合方式,可以使各种材料扬长避短,获得一系列性能优越的组合构件或体系。例如,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与混凝土翼板组合,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和钢材抗拉性能好的优点。而钢管混凝土将钢管与混凝土组合,钢管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延性,混凝土对钢管的约束则防止了钢管的屈曲。此外,钢板混凝土剪力墙、钢板混凝土组合井壁等也都使两种或多种结构材料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组合,可以获得更高的性能。 2.组合结构的优缺点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它是一种优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型结构,它分别继承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各自的优点,也克服了两者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体系结构,可充分利用钢和混凝土的特点,按照最佳几何尺寸,组成最优的组合构件,使它具有构件刚度大,防火,防腐性能好,具有较大的抗扭及抗倾覆能力(与钢结构相比),而且具有重量轻,构件延性好,增加净空高度和使用面积,同时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模板(以上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特别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用桥梁结构中,更加体现了它的承载能力和克服结构在施工技术难题的优点。 其缺点是结构需要特定的剪力连接件和专门焊接设备和专门焊接技术人员,与钢结构相比,还有一定量的二次抗火设计(指组合构件,而不是劲性构件),还有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析在施工期间,在混凝土初凝期,当混凝土厚度不够厚时(一般混凝土板厚应大于100mm),易使混凝土出现临时裂缝,特别指高标号混凝土(由于压型钢板阻止混凝土收缩所致)。 下面,我会介绍几种常见的组合结构,和它们的特点。 3.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

结构抗震原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 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面波分瑞利波(R波)和洛夫波(L 波)。 2、场地类别根据什么划分为四类。 按土层一般描述、岩性和厚度、岩性和土力学指标以及地面脉动、波速、 标贯值N、地下水位进行划分的 3、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 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组合方法来确定。 4、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 步进行,分别是(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实验判别)。 5、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有哪些?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6、地震按成因主要分为哪三类。 (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 7、名词解释 (1).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或构件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的组 合值之和 (2).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 (3).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 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4).场地:指建筑物所在地,在平面上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或自然 村的区域范围 (5).地震系数: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6).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7).震中距:建筑物到震中之间的距离 (8).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 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9).地震影响系数: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最大反应加速度与重力 加速度的比值

8、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答: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验算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影响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并通过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三水准的设防目标; 第二阶段设计:验算工程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 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9、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设置圈梁的作用:增加纵横墙体的连接,加强整个房屋的整体性;圈梁可箍住楼盖,增强其整体刚度;减小墙体的自由长度,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可提高房屋的抗剪强度,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减小构造柱计算长度。 10、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 (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 (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11、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 据的地震烈度。取值的标准是基本烈度,就是一个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 在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其具体的取值根据抗震规范 中的抗震设防区划来取值。比如说北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 (武汉理工配套) 考试的具体题型和形式可能会有变化,但知识点应该均在以下内容中。复习不要死记硬背,而应侧重理解。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 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 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 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那一类?答: 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 4. 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 答: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 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 答: 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 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P4答: 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M(地震震级)大于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为十二度,用罗马数字表示。 7. 什么是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什么是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P5答: 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它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的取值:7度--0.10g(0.15g); 8度--0.20g(0.30g);9度--0.40g 8. 不同震中距的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设计规范如何考虑这种影响? 答:宏观地震烈度相同的两个地区,由于它们与震中的距离远近不同,则震害程度明显不同。处于大震级,远震中距下的高柔结构,其震害远大于同样烈度的中小震级、近震中距的建筑物,且反映谱特性不同。 ?为了区别同样烈度下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89《规范》将地震影响分为近震和远震两种情况。01《规范》进一步引入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地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地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地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地平均强烈地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地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地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地点有不同地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地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地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地严重破坏地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地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地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地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地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地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地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地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地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地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地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地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地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地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地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 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地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地固有周期和地震动地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地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地周期成分被较大地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地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地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地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地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地一种动力作用,并且作用时间短,只能使土层产生弹性变形而来不及发生永久变形,其结果

抗震设计方法概述

本学期的“工程结构抗震分析”课程首先介绍了地震与地震震害以及结构抗震分析的必要性和其方法的发展过程,然后简单回顾了一下结构动力学基础,接下来认识了地震波与强震地面运动的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方程,最后重点讲述了几种抗震设计分析方法——反应谱分析法,时程分析法(弹性和弹塑性),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人对强震地面运动特征和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在进行建筑、桥梁以及其它结构物的抗震设计时,一般都要遵循以下五个步骤:抗震设防标准选定、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反应分析、抗震性能验算以及抗震构造设计,其流程如图1 所示。 本文将着眼于图1流程中的第3个步骤, 从我国现行规范中的3种最常用的结构响应分 析方法出发,简单介绍一下其各自的基本概念 和适应范围(具体原理和计算过程在此不再详 述,读者可另查阅相关课本和规范),以及现有 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初学者对结 构抗震设计分析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也作为 本人对本课程的学习总结。 一.3种最常用的结构响应分析方法 1.底部剪力法 定义: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 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 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一种计算方 法。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基本振型主导的规则和 高宽比很小的结构,此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对于 结构剪力的影响有限,而对于倾覆弯矩则几乎 没有什么影响,因此采用简化的方式也可满足 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 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 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 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用它的理念,简化的估算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至少在静力的概念上把握结构的抗震能力,它还是很有用的。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定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用来计算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阶振型对应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对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一般可考虑为计算两种类型的地震作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和考虑平扭藕联效应的地震作用。 反应谱的振型分解组合法常用的有两种:SRSS和CQC。虽然说反应谱法是将并非同一时刻发生的地震峰值响应做组合,仅作为一个随机振动理论意义上的精确,但是从实际上它对于结构峰值响应的捕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般而言,对于那些对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频率稀疏的结构,并且地震此时长,阻尼不太小(工程上一般都可以满足)时,SRSS是精确的,频率稀疏表面上的反应就是结构的振型周期拉的比较开;而对于那些结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作者: ————————————————————————————————日期: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 (武汉理工配套) 考试的具体题型和形式可能会有变化,但知识点应该均在以下内容中。复习不要死记硬背,而应侧重理解。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 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 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那一类?答: 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4.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 答: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 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 答: 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波)。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 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P4答: 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M(地震震级)大于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为十二度,用罗马数字表示。 7. 什么是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什么是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P5答: 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它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的取值:7度--0.10g(0.15g);8度--0.20g(0.30g);9度--0.40g 8. 不同震中距的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设计规范如何考虑这种影响? 答:宏观地震烈度相同的两个地区,由于它们与震中的距离远近不同,则震害程度明显不同。处于大震级,远震中距下的高柔结构,其震害远大于同样烈度的中小震级、近震中距的建筑物,且反映谱特性不同。 ?为了区别同样烈度下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89《规范》将地震影响分为近震和远震两种情况。01《规范》进一步引入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9.抗震设防的目标(基本准则)是什么?P8 答:抗震设防的目标(基本准则)是小震不坏、中震能修、大震不倒。 10.“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具体内容是什么?P9答:

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张拉或其他办法建立预应力的结构。 2.混凝土的徐变: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 3.消压弯矩:由外荷载产生,使构件下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恰好被抵消为零时的弯矩。 4.双筋截面:在拉压区都配置受力钢筋的截面。 5.短暂状况:指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的状况。 6.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控制的正截面的受拉边缘可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1>λ>0。 7.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照规定的标准试件和标准试验方式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基本代表值。(或用试验方法标准描述) 8.可变作用: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 9.配箍率:衡量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箍筋数量的一种指标,v sv sv bS A =ρ 10.张拉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张拉结束锚固时张拉力除以力筋的面积。有锚圈损失的要扣除。 11.换算截面:将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实际截面换算成一种拉压性能相同的假想材料组成的匀质截面。 12.剪跨比:0Vh M m =,实质是反映了梁内正应力与剪应力的相对比值。 13.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合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14.预应力混凝土: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 15.条件屈服强度:对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定义的名义屈服强度,取残余应变为0.2%时的应力作为屈服点。 16.T 梁翼缘的有效宽度:为便于计算,根据等效受力原则,把与梁肋共同工作的翼缘宽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称为翼缘的有效宽度。 17.钢筋混凝土梁的界限破坏:指受拉钢筋屈服的同时受压混凝土压碎的状态。 18.预应力度: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M 0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M s 的比值,0s M M λ= 19.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不受力情况下的自由变形) 20.单向板: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的板,荷载主要沿单向传递。 21.最小配筋率:少筋梁与适筋梁的界限配筋率。 22.有效预应力:扣除预应力损失后,钢筋中实际存余的预应力值。 23.作用效应:结构对多所受作用的反应。 24.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25.抵抗弯矩图:沿梁长各个正截面按实际配置的总受拉钢筋面积能产生的抵抗弯矩的图形,即各表示各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力。 26.后张法:先浇注混凝土,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值,再张拉钢筋,靠锚具来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 27.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构件长细比增大的附加效应使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计算系数。 28.结构的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9.双向板:当板为四边支承,但其长边2l 与短边1l 的比值2 /12≤l l 时,称双向板。板沿两个方向传递弯矩,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30.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考虑再弯矩作用平面内挠度影响的系数称为轴心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31.局部承压:指在构件的表面上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受力状态。 32.材料强度的标准值:设计结构或构件时采用的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值。 33.混凝土的切线模量:过应力应变曲线上某一应力作切线,该切线的斜率即为相应于该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卷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土木工程专业 结构设计原理(本) 试题 2007年7月 一、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在《公桥规》中,所提到的混凝土标号是指( B .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 )。 2.采用两端张拉可减小( C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 )应力损失。 3.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全预应力混凝土相比,具有(A .节省钢材 )优点。 4.临时结构广泛采用的钢结构连接方式为(C .螺栓连接 )。 5.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拉破坏一般发生在(B .剪跨比较大且箍筋数量较少时 )。 6.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不包括( D .耐火性 )。 7.对偏心受压构件,下述( .矩形截面l0/h>8 )情况必须考虑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挠曲对纵向力偏心矩的影响。 8.利用钢材约束,将混凝土由单向受压转变为三向受压的组合结构称为( B .钢管混凝土结构 )。 9.若要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在没有特定条件限制下,最有效的办法是( C 增加梁的高度 ) 10.钢筋混凝土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建立在( C .剪压破坏 )基础上的。 1.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不包括( D .耐火性)。 2.利用钢材约束,将混凝土由单向受压转变为三向受压的组合结构称为(B .钢管混凝土结构 )。 3.若要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在没有特定条件限制下,最有效的办法是 ( C .增加梁的高度 ) 4.( D .“界限破坏’’梁 )的破坏特点是:受拉筋应力达到屈服的同时,受压混凝土压碎而梁立即破坏。 5.计算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时,若满足01038.0bh R Q j ,则 ( D .应增大纵向钢筋数量 )。: 6.钢筋混凝土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建立在(C .剪压破坏 )基础上的。 7.计算偏心受压构件,当( )时,构件确定属于大偏心 受压构件。 8.大小偏心受压钢筋的破坏特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C .受拉钢筋在截面破坏时能否达到抗拉屈服强度 )。 9.临时结构广泛采用的钢结构连接方式为(C .螺栓连接 )。 10.在《公路桥规》中,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梁腹两侧的纵向防裂钢筋布置应(A .上疏下密 11.在《公桥规》中,所提到的混凝土标号是指( D .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 )。 12.当混凝土双向受力时,它的抗压强度随另一方向压应力的增大而(B .增加 )。 13.( C .适筋梁 )的破坏特点是:破坏始自受拉区钢筋的屈服,属于塑性破坏。 14·适筋梁在逐渐加载过程中,当受拉钢筋刚好屈服后,则( B·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一直维持到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 )。 15·元腹筋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主要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这三种破坏的性质是(都属于脆性破坏)。 1.利用钢材约束,将混凝土由单向受压转变为三向受压的组合结构称为(B .钢管混凝土结构 )。 2.普通碳素钢中,含碳量越高,则钢筋的(A .强度越高,延性越低 )。 3.适筋梁在逐渐加载过程中,当受拉钢筋刚好屈服后,则( D .该梁承载力略有所增高,但很快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承载力急剧下降而破坏 )。 4.受弯构件设计时,当e>鼠时应(C .采用双筋梁 )。 5.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拉破坏一般发生在( B .剪跨比较大且箍筋数量较少时 )。A .剪跨比很小时 6.条件相同的元腹筋梁,发生斜压、剪压、斜拉三种破坏形态时,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大致关系是(A .斜压破坏的承载力>剪压破坏的承载力>斜拉破坏的承载力 )。 7.螺旋箍筋柱较普通箍筋柱承载力提高的原因是( C .螺旋筋约束了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 8.大、小偏心受压钢筋的破坏特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C .受拉钢筋在截面破坏时能否达到抗拉屈服强度 )。 9.条件相同的钢筋混凝土轴拉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轴拉构件相比较(C .前者与后者的承载力和抗裂度相同 )。 10.所谓预应力混凝土是指( B .将压力直接施加在构件上 )。 11.减小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盯站的措施是( B .在钢模上张拉预应力钢筋 )。 12.砌体结构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内容包括( D .包括A 、B 、C 全部 )。 13.临时结构广泛采用的钢结构连接方式为(C .螺栓连接 )。 14.钢材的强度和塑性指标是由(A .静力拉伸试验 )获得的。 15.常用的焊接接头有3种形式:对接、搭接和角接,( C .搭接和角接 )连接都采用角焊缝连接。 2.当混凝土双向受力时,它的抗压强度随另一方向压应力的增大而(A .增加 )。 3.(A .适筋梁 )的破坏特点是:破坏始自受拉区钢筋的屈服,属于塑性破坏。 4.适筋梁在逐渐加载过程中,当受拉钢筋刚好屈服后,则( D .该梁承载力略有所增高,但很快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承载力急剧下降而破坏 )。 5.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拉破坏一般发生在( B .剪跨比较大且箍筋数量较少时 )。 6.以下破坏形式属延性破坏的是(A .大偏压破坏 )。 7.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中,属于大偏心破坏形态是(D .偏心矩较大,配筋率不高 )。 8.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全预应力混凝土相比,具有(A .节省钢材 )优点。 9.钢材的疲劳破坏属于(B .脆性断裂 )。 10.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不包括(C .耐火性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