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走进学习的夏天

走进学习的夏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4149313.html,

走进学习的夏天

作者:胡金波

来源:《江苏教育》2014年第06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对夏天最突出的感觉是炎热,故有赤日炎炎、烈日灼灼、吴牛喘月、流金铄石等词语。夏天虽酷热难耐,但“夏天是花果成熟的季节”。我们“走进学习的夏天”,若要“安享果实成熟的乐趣和快意”,就应时刻不忘“非学无以广才,非学

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努力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上下工夫、见成效。

一、在勤于“博学”上下工夫、见成效

我们常说:教育工作博大精深,教育工作者应博学多才,做好教育工作要博采众长。这里所说的“博”与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异曲同工之妙。博观是学习的基础,约取是提高的关键。我们之所以在工作中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谈问题往往是浅尝辄止,眼界不宽,难得“源头活水”,想办法常常是就事论事,思路不阔,难以“纲举目张”,是因为我们知识局限欠广博,不能触类旁通,知识应用欠精深,不能举一反三。有的同志平时在学习研究上下了不少工夫,但不得要领,“像滤豆浆的布袋”,“像计时的沙漏”,“像吸水的海绵”,而不是“像是宝石矿床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捡纯净宝石”。习近平同志谈到博学时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博从何来?博靠兴趣,无兴趣难以博学;博需苦功,无苦功难近博学;博善约取,无约取难成博学。唐人韩愈,在《原道》中就批评“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的学风。陈寅恪极为推尊王国维,说“先生之学,博矣精矣”。鲁迅曾说:“读书…浏览?是重要的,但光…浏览?不行,……应该在…浏览?的基础上,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擅长的一门或几门。”“博”是教育人之“弓”,“专”是教育人之“箭”。只博不专,弓便无用;只专不博,箭飞不远;既博又专,弓张箭飞,才能准确中的。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如虎添翼,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在勇于“审问”上下工夫、见成效

俗话说,学问学问,一学二问。问是点燃知识之火的燧石,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汉人王充曾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唐人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强调“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问”始于“疑”,无“疑”则无“问”,先“疑”而后“问”。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

么?。”宋人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说得更直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2013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关键是大家较好地坚持了“三问”。一问“我是谁”。明白了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