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五节《滑轮及其应用》。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滑轮组”、“功”和“机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在第十三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而在本节课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障碍。

1、由于忽略动滑轮的重力和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力,可能使学生得出的结论和正确结论有差异。

2、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滑轮比较隐蔽,不了解这方面的应用。

据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为:动滑轮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见到的滑轮。

2、能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3、能根据滑轮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滑轮的结构。

2、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两部分。

(二)教学方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预习讨论、学生实验、教师引导总结、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学生采用观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1、首先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预习,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一些基本知识;

2、然后播放flash动画引入新课:(这是不懂滑轮知识的人闹的笑话。)我们今天就学习有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课本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使用这些滑轮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

学生实验:

定滑轮部分

(1)利用定滑轮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升国旗(钩码配重)。(老师引导)升旗的时候我们站在地上,将国旗升到旗杆顶。(学生讨论)如果不用定滑轮

呢? 然后分析定滑轮的特点: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2)将小红旗取下,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然后用测力计拉着使钩码匀

速上升读出示数,同时,小组中的同学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和测力计向

下拉的距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并指出物体升高的高度和绳端下降的高度相等.

动滑轮部分

(3)学生利用钩码和测力计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同时,小组中的同学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钩码和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学生讨论并总结:使用动滑轮省一

半力,但要费一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利用flash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力臂和省力情况。使学生加深对知

识点的理解。

3、检测反馈:(1)关于滑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2)用一个定滑轮将一重物提升2m,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

距离为 m ;如改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的高度,则绳子

自由端拉过的距离为 m 。

(3)如果你想向房顶拉东西,你选择什么滑轮,有什么好处?

4、课堂小结和板书:

(1)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要费一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

方向。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由于以学生动手为主,又利用了flash动画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可以比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滑轮及其应用(提高) 知识讲解

滑轮及其应用(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实质及其作用; 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1.定滑轮: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动滑轮: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要点诠释: (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支点在转轴,力臂为轮子半径的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定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动滑轮的实质是支点在轮边缘,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动滑轮的特点: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 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要点二、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要点诠释: (1)特点: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费距离。 (2)结论: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有n 动 物G G F +=。 (3)段数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重物移动距离h 间的关系:S=nh ;即省力费距离。 要点三、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判断几段绳子的方法: (1)可用画虚线的方法:只有与动滑轮连接的那段绳子才算进去。 (2)观察绳子的固定端: 固定端在定滑轮上,段数是偶数;固定端在动滑轮上,段数是奇数; 简称:“奇动偶定”。 (3)连线情况:定→动,箭头向下;动→定,箭头向上。

人教版八年级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体甲重40N ,物体乙重70N ,如右图所示两物体都静止.此时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力分别为( ). A.0,30N B.0,0 C.30N ,30N D.30N ,110N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3、如图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4、如图3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F 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 F 乙=F 丙 C .F 丙<F 丁 D .一样大 5、图甲、图乙是由相同的 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 B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的3倍 C .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度的2倍 D .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2倍 6、如图1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7、用不同机械将同样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拉力F 最小的是( )

8、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则F1F2和F3的大小关 系是 A.Fl = F2 = F3 B.Fl < F2 < F3 C.Fl > F2 > F3 D.Fl > F2 = F3 10、物体M重100牛,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5米/秒、100牛 B.1米/秒、50牛 C.2米/秒、200牛 D.4米/秒、100牛 11、如图4所示,物体重2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能做匀速直线 运动,则物体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 A. 24N B.20N C.8N D.4N 12、为了将重400 N的物体提到高处,工人师傅用两只滑轮组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至少为( ) A.100 N B.200 N C.133 N D.100 N 13、如图8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 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2N 14、如图2所示,AB质量分别为20 kg和15 kg,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计,用手抓住弹簧测力计外 壳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1,用手抓住A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2,用手抓住B时弹 簧测力计读数是F3,如图秤钩在左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350N F2=150N F3=50N B.F1=200N F2=150N F3=150N C.F1=150N F2=200N F3=350ND.F1=200N F2=150N F3=200N 图2 15、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40N,匀速拉动 物体(摩擦及滑轮重不计),水平拉力应为 A 200N B 20N C 140N D 40N 16、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 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 A.20N 0.4m/s B.20N 0.1 m/s C.5 N 0.4m/s D.5N 0.1 m/s 二、作图题 1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18、站在地面上的人,利用图13中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绕绳方法。(要求图中滑轮都使用) 19、如图4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物体B的重力的示意图和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0、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第25题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说课讲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工作特点及工作原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定、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 定、动滑轮的工作特点(3)定、动滑轮的工作原理;(4)滑轮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工具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变形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2、通过自制教具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得出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3、在对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提高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1、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2、找动滑轮的支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演示:杠杆提水的实验

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动力,发现杠杆已经碰地了,小桶还没有离开井口。 提问:该怎么办呢? 将杠杆向上移动,就能使杠杆继续转动,小桶就会继续被举高。(边讲边做)如果杠杆能够连续转动,小桶就可以被举得更高。(演示) 提问:杠杆要是连续转动起来的话,大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操作:转动红色的等臂杠杆 现象:看到它形成了一个圆。 操作:用自制教具改装。 讲授:像这样改装好的装置就叫做滑轮,滑轮实际上就是杠杆的变形,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但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滑轮。 二.新课教学: 请学生观察:滑轮由哪些部分组成呢?(PPT出现一个滑轮)学生:有轮子(轮子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凹陷(我们把它称为槽。) 教师:轮子会不会转呢?(会) 教师:绕着什么转?(绕着圆心) 教师:也就是绕着通过圆心的轴转动。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同步练习2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一、基础演练 1.如图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_滑轮(填“定”或“动”),使用______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 2.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 为 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重物升高 m。 3. 如图所示,物重5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拉力F为10N.不计绳和滑轮重,物体受到的阻力 N. 4.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的物体时,则F1=,F2=,F3=,F4=。 5.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和绳重,如果物体重力分别是G1和G2,那么G1和G2的关系是()

A .G 1=G 2 B .G 1=2G 2 C .G 1= 2 1G 2 D .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1N ,拉力F 为5N ,则重物G 和弹簧秤读数为( ) A .G 为4N ,弹簧秤读数为5N B .G 为9N ,弹簧秤读数为10N C .G 为10N ,弹簧秤读数为5N D .G 为9N ,弹簧秤读数为5N 7.按图中所给的省力条件,画出各滑轮组绳子穿绕方法。图中G 表示物重,G ′表示动滑轮重,F 表示人对绳子的拉力。 二、智能应用 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最省力的是( )

2.物体甲重40N,物体乙重 70N,如图所示两物体都静止。此时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力分别为() A. 0N、30N B.0N、0N C.30N、30N D.30N、110N 3.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三、拓展提高 1.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 F2, F3, 那么,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2.小明同学利用定滑轮设计了一种拉动窗帘的简易装置(如图8-56)。设计时他采用一根闭合的拉线绕在滑轮上,在右侧拉动这根拉线,就可以实现窗帘的打开与闭合。请你在图上画出这根拉线在滑轮上的绕法以及窗帘细线与拉线的连接。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0.2滑轮及其应用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课型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实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1、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进行实验探究拉力、物重及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间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实验探究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对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去寻求重物所以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关系。最后通过介绍几种升降机械,让学生知道复杂的机械中有许多部件是由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播放学生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录像,观察到了旗杆顶端

是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其作用是什么?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滑轮及其应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以及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关系。 三、自学指导: 定滑轮:_______________叫滑轮,_____________叫定滑轮。 ○1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定滑轮? 动滑轮:______________叫动滑轮。 ○1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动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动滑轮? 滑轮组:____________叫滑轮组

初中物理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含解析)精编版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问题层级图滑轮不会?

目标层级图 滑轮及其应用Lv5.高级运用

一、定滑轮 例1. 如图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例2.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 A.F1最大B.F2最大 C.F3最大D.三个力一样大 例3. 如图所示,分别用滑轮和滑轮组提起重物,其中G1=G2=G3,若不计摩擦力和滑轮重,则() A.F1>F2>F3B.F1<F2<F3 C.F1=F2=F3D.F1=F2>F3 例4. 图中,A装置是滑轮,使用它的目的是。 【过关检测】

1.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 F2<F3B.F1<F2<F3 C.F1>F2>F3D.F1= F2 = F3 2. 学校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样做() A.既省力,也改变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改变离得方向 C.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力的方向 3. 关于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滑轮是动滑轮 B.使用该滑轮能够改变动力的方向 C.使用该滑轮不能省力 D.该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答案: 例题1 D 练习1 (1)动;(2)压强;(3)大于. 例题2 D 练习2 D 例题3 C 练习3 C 例题4 定改变力的方向 练习4 A 二、动滑轮 例1. 动滑轮实质如图所示,物体重400N,滑轮重10N(绳重、摩擦不计),若要匀速提升重物,则自

人教版八年级---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体甲重40N,物体乙重70N,如右图所示 两物体都静止.此时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力分 别为(). A.0,30N B.0,0 C.30N,30N D.30N,110N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3、如图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4、如图3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A.F甲>F乙B.F乙=F丙C.F丙<F 丁D.一样大 5、图甲、图乙是由相同的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 B.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的3倍 C.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度的2倍 D.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2倍 6、如图1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7、用不同机械将同样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拉力F最小的是() 8、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所用拉 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则F1F2和F3的大小关系是 A.Fl = F2 = F3 B.Fl < F2 < F3 C.Fl > F2 > F3 D.Fl > F2 = F3 10、物体M重100牛,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 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5米/秒、100牛 B.1米/秒、50牛 C.2米/秒、200牛 D.4米 /秒、100牛 11、如图4所示,物体重2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 A. 24N B.20N C.8N D.4N 12、为了将重400 N的物体提到高处,工人师傅用两只滑轮组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至少为( )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概述
· “滑轮及其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 “滑轮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机械与人”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在于 怎样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亲自实验来总结归纳出各滑轮的特点, 所需课时为
1 节; ·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既是 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 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 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教师 演示,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以及使用它们的好处,能说明使用它 们的原理和解决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滑轮组”“功” 、 、和“机 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在第九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 过动手实验、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了解使用 它们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 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 建模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1

第九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第九章机械与人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和各自的特点。 ⑵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2. 过程与方法: 自主式与小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滑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 2、难点:确定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的股数。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具: 定滑轮2个、动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200g2个,50g4个、细绳约2米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边说边演示)滑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之一,用它可以把重物提 到高处。滑轮与前面所讲的杠杆有什么联系吗? 什么叫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不一定.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 可以是圆的吗? 可以. (二).新课教学 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 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 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一、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 顶.(图2)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看图3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滑轮及其应用习题精选

滑轮及其应用习题精选 A. 20N , 18N B . 10N , 18N C. 18N , 10N D . 20N,20N 4 .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 力分别为R 、F 2和F 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7、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 1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 9. 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 500牛,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 A . 500 牛 B. 1000 牛 C. 1500 牛 D. 250 牛 填空 一.选择 1 ?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 ? F i 方向的拉力最小 B . F 2方向的拉力最小 C. F 3方向的拉力最小 D .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2 .如图所示,动滑轮重 2 N ,弹簧秤的示数为10N ,则拉力F 和物体的重为 A . F 3v F 1 V F 2 B . F 1V F 2V F 3 C . F 2V F 1V F 3 D . F 3V F 2V F 1 F 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T 乙 图3 ¥ 三.作图 1、 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 G 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 3 ?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 请问这个滑轮是—滑轮 (“动” 出,其中省力的是 图。 1题图 或“定”),它的作用是. 6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 司机按图3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

3题图 4题图 K1 2题图 2、 如图,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 G 提起来,请用笔画线代替绳索,将 它们 连接起来。 3、 请在下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水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4如图6所示,杠杆在力‘1、〔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几的示意图。(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画出作用在压水泵摇柄上力 的力臂-。 -为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 如图10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 动力作用在锤柄上 A 点。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 團10

10.2 滑轮及其应用(第2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第2课时) 授课人:焦村中心学校汪国秋 授课时间:2016/5/16 下午第二节 授课班级:8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滑轮组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承担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绳子的股数。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滑轮组提升物体之应用中承担重物动滑轮总重绳子股数、绳子的绕法。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提问: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如何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滑轮组 二.新课学习 1.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费距离情况 (1)提出问题: 用滑轮组将物体竖直向上提升过程中,所用拉力大小、与物体 重力(滑轮重+物重)的大小关系; 承担物重的绳子末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之间的关系。 (2)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分析和论证 实验结论: ①G n F 1= nh S = ②)动物G G n F +=(1 nh S = 例题(见课件) 2.滑轮组n 的判断 见课件 3.简单滑轮组的组装和设计:奇从动,偶从定,从里向外绕。 师生通过实例图上组装讨论总结得出。 巩固练习(见课件) 三.小结 四 .布置作业 1. 课本P194, 5 2. 物理指导P90-92 3,4,6,7,10,11,12 五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1、 滑轮组: 2、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的股数:n 3、 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摩擦时:①G n F 1= nh S = 不考虑动绳重、摩擦时:②)动物G G n F +=(1 nh S = 4、简单滑轮组绕线:奇从动,偶从定,从里向外绕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滑轮组”的基础。本节的实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从上节课的知识出发,由生活中的滑轮引入,从生活走进物理。 2、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物理走向生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4、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5、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 六、教具 1. 演示实验器材:滑轮模型1个,铁架台2个,米尺2把,绳子2根,钩码2个,单滑轮2个。 2. 学生实验器材:每组有:铁架台1个,米尺1个,钩码3只,绳子1根,单滑轮1个,弹簧测力计1个。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黄翠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厘米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升旗视频。“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

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对,滑轮。”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板: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案例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案例 重庆市九龙坡区渝高中学 一、教材分析 《滑轮及其应用》是(沪科班)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教材的目的在于怎样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亲自实验来总结归纳出各滑轮的特点,所需课时为1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以及教师引导,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以及使用它们的好处,能说明使用它们的原理和解决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功”、和“机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在第九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并了解使用它们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本质。 3、会连接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课堂教学流程: (1)引入:(3min)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机械的使用是普遍的,大家请看桌上的这个玩具吊车,它由那些简单机械组成的呢?(演示吊车转动,以及滑轮滑动) (生:有杠杆,还有滑轮)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杠杆,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九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板书:二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厦门六中唐杰祥一、概述 《滑轮及其应用》是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特点和实质;滑轮组的选择,组装和应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需要1课时。 学生通过第一节杠杆的学习,对简单机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的滑轮其实本质也是杠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要会融会变通,温故而知新。本节课探究的滑轮组绳子段数与力和距离的大小关系的结论将在第三节机械功的概念建立时起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还应该认识到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简单机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 2.在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实质的过程中,体会等效替代、类比、推理等研究方法的应用。 3.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来解决生活问题,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本节重点为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难点: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时,“支点位置”

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学习者是初二年学生,接触物理已经接近两个学期的时间了,对物理的一些学习方法,思想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维。 初始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杠杆的定义、杠杆平衡条件等相关知识,对杠杆的特点、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有了初步了解。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其实并不少见,但学生缺乏对此类现象的深入认识,缺乏本质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也罕有动手组装应用滑轮的生活经历。 信息素养: 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曾经历分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有交流互动,合作分享的经验。对本节课探究过程与方法有一定的基础,有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但是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还不够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需要必要的演示。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少教多学”思想:即在课堂上更多地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启发式教学,确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从直观现象入

滑轮的应用

滑轮的应用 在图书馆电梯间,电梯门打开,男孩和女孩走出来了。 男孩兴奋地说:电梯好快呀!一眨眼的时间就到了第二十层,我还想再玩两趟。 女孩摆摆手说:电梯是公共设施,哪能给你玩! 男孩说:我就想知道电梯是怎样上升下降的。 在书架前,男孩和女孩正在选择书。男孩拍了旁边的女孩说:你看这书上说,电梯利用了滑轮的原理… 女孩说:噢!原来是利用滑轮的原理。 女孩接着说:我看见盖楼房时,那些工人叔叔使用定滑轮向上吊建筑材料。 动画演示: 楼上安装了定滑轮,楼下一名工人正在拉绳子一端,绳子另一端绑的桶里装满水泥,很快被吊到楼顶。 字幕: 滑轮的轴在滑轮转动的过程中不发生位移的是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 男孩皱眉说:原来定滑轮并不省力。 女孩说:动滑轮很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画演示: 男孩问:有没有又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滑轮? 女孩说:当然有办法了,用滑轮组呀!象机械吊车,就是利用滑轮组原理工作的。 动画演示:

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构成滑轮组,经过吊重物实测,又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男孩笑着说:滑轮组果然又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女孩得意地说:长见识了吧!告诉你,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滑轮组,比如升降晾衣架。 动画演示: 女孩把洗好的衣服搭在升降晾衣架上,通过拉绳,升降晾衣架很快就升上去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个升降晾衣架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 男孩想想说:我想起来了,吊车也是利用滑轮组吊重物。 女孩好奇地说:吊车我还不了解,你快说说看! 动画演示: 机械吊车吊起重物,几个定滑轮和几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通过几根绳索缠绕,能够吊起很重的物品。 问题:吊车上的钢缆只能承受5吨拉力,而重物有18吨,请问钢缆怎样绕才能吊起重物。答案: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绕4次,每根钢缆承受的拉力是4.5吨。 女孩拿起开始看的那本书给男孩看:你快看,这书里还有电梯的结构原理。 男孩凑了过去看。 动画演示: 电梯由轿箱、定滑轮、电路控制系统、绳索、配重块等部件组成,其中,配重块是一种平衡体,其质量应选择大约跟电梯厢(包括平均塔载的乘客)的质量相等。这样,当开动电动机时,它只需要供给提升多搭载的乘客上升或少搭载的乘客下降的动力。其余的重力由配重为平衡。 男孩说:哇,滑轮的作用真大呀! 女孩笑着说:是呀!不仅包括电梯、吊车、吊桥、辘轳等,连升旗也是利用滑轮原理。 女孩接着说:我要在这里找几本关于滑轮的书,好好学习一下。 女孩在书架间继续寻找所需书籍,男孩趁她不注意溜进电梯间,女孩皱眉说:嗨!小明真贪玩。

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第2节 滑轮及其应用》word教案 (1)

《滑轮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思想 初中物理教材体现了让学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特点。上一节课杠杆的学习已经充分体现,本节课则依然延续这种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既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本节课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实验探究的结论。接着让学生对滑轮组进行探究,寻找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关系。最后通过升降机以及其它生活图片的介绍,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学生知道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都是由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而且简单机械在高科技领域内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实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 难点组织有序、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的作用。 学具滑轮若干、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刻度尺、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为定滑轮; (2)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上升的滑轮为动滑轮。 那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 定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特点: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接下来教师提问:我们知道杠杆可以是直的可以是弯的,那杠杆能不能是圆的?滑轮可以看作是杠杆吗? 课件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变“瘦”后的情形,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五要素,并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时省一半力,但费了一倍的距离。 分析:我们得出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那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明确可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即滑轮组。 教师出示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细线、钩码等,把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有几种绕线方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得出有以下两种: 教师展示学生设计的两个滑轮组图,并说明:这两个滑轮组都是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不同的只是绳子的一端一个是固定在定滑轮上,一个是固定在动滑轮上。那用它们提升重物时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用桌上的器材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探究。通过FLASH课件引入定滑轮与动滑轮 对于两种滑轮的实质,教师采用让滑轮变“瘦”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接受。 通过个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3) 会根据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诱导 【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定滑轮、钩码、细绳、动滑轮、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吗? 其实它依靠的是旗杆上的滑轮让国旗升到顶上. 什么是滑轮呢?

二、讲授新课 (一)滑轮 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叫做滑轮。 2、滑轮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甲:旗杆上的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就是定滑轮。 乙:滑轮的轴跟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 (二)定滑轮 1、定滑轮 定义: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由图可知:使用定滑轮可以将向下的对绳的作用力转化为绳对重物的向上的拉力,所以说定滑轮可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那么,使用定滑轮能省力吗? 2、实验探究:定滑轮特点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定滑轮、钩码、细绳 (2)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钩码的重力 ②、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定滑轮测量重物 ③、竖直向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重物移动的距离和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3)定滑轮特点视频 (4)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重物移动的距离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cm 重物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cm 6 6 10 10 实验结论 定滑轮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5)定滑轮的实质

初中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

第九章 机械与人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1.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__滑轮(“动”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 ,需要拉力F 或'F ,F 和' F 大小的关系是F 'F (填大于、小于、等于)。 3.如图2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了 。 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中,司机按图3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 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其中省力的是 图。 5.如图4所示,动滑轮重为50 N ,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绳子的拉 力是260N ,则物重是 N ;若重物上升的高度是0.2m ,则绳子自由端下降 m 。 6.如图5所示,当物体A 在滑轮作用下沿水平面匀 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示数为30N ,则测力计乙示数 为 N ,A 受到的摩擦力为 N (测力计 及滑轮重不计)。 7.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 的重物,现用如图6所示 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 ,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F 为______N 。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则物体移动速度为 。 图1 图6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8.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 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7 9、如图8有一动滑轮提升重物,要求在图中标明支点O,画出 F1和F2的力臂L1和L2。 10.如图9所示,每个滑轮(不分大小)重为5N,要提升的重物 重为120N,用来串绕滑轮组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30N。画出能 安全提升重物的滑轮组的绕法。 11.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恒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11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1.5×10-2m3,共悬挂20个水泥块。已知水泥块的密度为2.6×103kg/m3,g取10N/kg。 (1)请指出图中的动滑轮、定滑轮; (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多少? (3)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 图11 图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