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9单元第一课题(1课时)

第9单元第一课题(1课时)

第9单元第一课题(1课时)
第9单元第一课题(1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四,实验准备

药品: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碘单质、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用油、乙醇、汽油、水、洗涤剂、硫酸铜溶液

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灌、温度计、钥匙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七,教学内容

Ⅰ,【引入】

从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引入

Ⅱ,【新授课】【演示实验9-1 修改版】

【提问】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展示硫酸铜溶液。)

2.一种物质仅能溶解一种物质吗?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 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溶液的定义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扩散方式:

离子: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以离子的形式扩散,如NaCl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扩散,如蔗糖 (4)组成:溶质和溶剂 注意:

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溶液为蓝色 FeSO 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浅绿色 Fe 2(SO 4)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乙醇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溶剂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 、溶液的名称:

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若溶剂是水,一般简称某溶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演示实验9-2】

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 【演示实验9-3】

水和乙醇能以任意比例互溶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注:

1.液液形成溶液时,其中一种是水时,不论水的量为多少,水为溶剂。

2.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为溶剂。

3.溶剂是固体、气体的,初高中不考虑。

【演示实验9-4】

4,乳浊液和悬浊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洗涤剂能将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注意:汽油和洗涤剂都能去除衣物上的油污,但它们的原理是不同的。Ⅲ,【课堂小结,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2)基本特征(3)扩散方式(4)组成

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4,乳浊液和悬浊液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2015年月日

《9加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加几》(第二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1、9+5=9+2=9+1= 9+6=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2、提出学习目标(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2、同桌展示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

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3、小结(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生2:算9+7=,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练习十七的第2—7题。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 惠斯通电桥 学院:___________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_________ 学号: 实验地点:___________ 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11周星期4上午10点开始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减小测电阻误差的一般方法 、实验原理: (1) 惠斯通电桥原理 惠斯通电桥就是一种直流单臂电桥,适用于测中值电阻,其原理电路如图 7-4所示。若调节电阻到合适阻值时, 可使检流计 G 中无电流流过,即 B 、D 两点的电位相等,这时称为“电桥平衡”。电桥平衡,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 相当于无BD 这一支路,故电源 E 与电阻R ,、R x 可看成一分压电路;电源和电阻 R 1 上面两式可得 R 2 桥达到平衡。故常将 R 、R 2所在桥臂叫做比例 臂,与R x 、R S 相应的桥臂分别叫做测量臂和比 较臂。 V B C 点为参考,贝y D 点的电位V D 与B 点的电位V B 分别为 R 2 R S R S V D R X 因电桥平V B V D 故解 R 2、R S 可看成另一分压电路。若以 R x 为 E 待测电阻,则有 R>< R X R S 上式叫做电桥的平衡条件,它说明电桥平衡时,四个臂的阻值间成比例关系。如果 1 10,10 1等)并固定不变,然后调节 金使电

(2)电桥的灵敏度

n R S R S 灵敏度S 越大,对电桥平衡的判断就越容易,测量结果也越准确。 此时R s 变为R s ,则有:R x R2 R s ,由上两式得R x . R s R s 三、 实验仪器: 线式电桥板、电阻箱、滑线变阻器、检流计、箱式惠斯通电桥、待测电阻、低压直流电源 四、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将箱式电桥打开平放,调节检流计指零 2. 根据待测电阻(线式电桥测量值或标称值)的大小和 R 3值取满四位有效数字原则,确定比例臂的取值,例如 R 为数千欧的电阻,为保证 4位有效数字,K r 取 3. 调节F 3的值与R <的估计 S _____ S 的表达式 R S R S S-i S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ES R i R 2 R s R x 1 R E % R i R 2R X Rg 2 R x R s R 2 R - R E 2 R R s R x (3) 电桥的测量误差 电桥的测量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标准量具引入的误差, 二是电桥灵敏度引入的误差。为减少误差传递, 可采用交换法。 交换法:在测定R x 之后,保持比例臂 R -、R 2不变,将比较臂 R s 与测量臂R x 的位置对换,再调节 R s 使电桥平衡,设 电桥的灵敏程度定义: R i

《9+ 几》教学设计

《9+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教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算一算:10+1= 10+3= 10+7= 10+4= 10+9= 10+10= 3、想一想: 9+( )=10 9+1+2=? 9+1+6=? 9+1+4=? 9+1+3=? 好,现在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求算法; 1、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哪些比赛项目呢?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 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3、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 <多媒体出示牛奶图>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得?能告诉老师吗?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肇 庆 学 院 肇 庆 学 院 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 学院 普通物理实验 课 实验报告 级 班 组 实验合作者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老师评定 实验题目: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了解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特点。 2.学会用自组电桥和箱式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测出若干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1.桥式电路的基本结构。 电桥的构成包括四个桥臂(比例臂R 2和R 3,比较臂R 4,待测臂R x ),“桥”——平衡指示器(检流计)G 和工作电源E 。在自组电桥线路中还联接有电桥灵敏度调节器R G (滑线变阻器)。 2.电桥平衡的条件。 惠斯通电桥(如图1所示)由四个“桥臂”电阻(R 2、R 3、R 4、和R x )、一个“桥”(b 、d 间所接的灵敏电流计)和一个电源E 组成。b 、d 间接有灵敏电流计G 。当b 、d 两点电位相等时,灵敏电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指针不偏转,此时电桥平衡。所以,电桥平衡的条件是:b 、d 两点电位相等。此时有 U ab =U ad ,U bc =U dc , 由于平衡时0=g I ,所以b 、d 间相当于断路,故有 I 4=I 3 I x =I 2 所以 44R I R I x x = 2233R I R I = 可得 x R R R R 324= 或 43 2R R R R x = 一般把 K R R =3 2称为“倍率”或“比率”,于是 R x =KR 4 要使电桥平衡,一般固定比率K ,调节R 4使电桥达到平衡。 3.自组电桥不等臂误差的消除。 实验中自组电桥的比例臂(R 2和R 3)电阻并非标准电阻,存在较大误差。当取K=1时,实际上R 2与R 3不完全相等,存在较大的不等臂误差,为消除该系统误差,实验可采用交换测量法进行。先按原线路进行测量得到一个R 4值,然后将R 2与R 3的位置互相交换(也可将R x 与R 4的位置交换),按同样方法再测 一次得到一个R ’ 4值,两次测量,电桥平衡后分别有: 43 2R R R R x ?= ' 42 3R R R R x ?= 联立两式得: ' 44R R R x ?= 由上式可知:交换测量后得到的测量值与比例臂阻值无关。 4.电桥灵敏度 电桥灵敏度就是电桥偏离平衡状态时,电桥本身的灵敏感反映程度。在实际测量中,为了便于灵敏度 I 2 I x c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96---98页 教材分析:9加几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9加几”与后 面的8、7加几等,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 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 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认识了11~20各数。 在学习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9加几,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课。 学生在幼儿园学过简单的计算,对于计算9加几的结果大多没问题, 大部分能很快地说出准确的得数。但是问他们是怎么算的,他们却 不会说了;问他们怎么想的,有的小声说是数的,有的干脆说一看 就知道。看来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原来数的方法上学会用“凑十” 的方法表述计算的过程。学生由于思维水平不同,有的学生在表达 时语言不顺畅,有待于提升。所以初次接触,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思维上是一次挑战和提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 9加几的口算。 2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 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是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 3 情感目标: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2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红星小学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 得先过三关,你们有没有信心呢,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教师课件出示相关习题,学生指名口答) 第一关:9+()=10 第二关:7能分成1和几?8能分成1和几?9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3能分成1和几? 第三关:口算 9+1+2= 9+1+3= 9+1+6= 2.师:同学们真棒!顺利闯过了三关,那我们赶快到运动场去看看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1)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2)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指名汇报)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同学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饮料图)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看: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生:还有13盒) (4)你是怎么想的?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生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1,2,3,……,12,13,一共有13盒。 ②接着数,数出结果。9,10,11,12,13,一共有13盒。 ③先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 (5)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强化“凑十法”。 (1)要算一共有多少盒?我们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9+4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9加几,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来摆一摆,学生操作,教师引导: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呢? (3)谁能结合老师的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凑十法”。 3.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从画面收集信息,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2)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6 (3)让学生讲怎样算,得数是多少? (4)全班交流,完成计算。 4.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运动会正在进行的还有哪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2)谁还能提出其他用9加几计算的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整理:踢毽的和赛跑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预习思考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预习思考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预习思考题、分析题参考答案 分享 作者:雪已被分享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为节省大家时间,特从网上搜相关答案供大家参考!(按咱做实验顺序) 2.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预习思考题】 1.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模拟的条件是什么?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理论依据是:对稳恒场而言,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唯一地决定了场的结构或分布,若两种场满足相同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则它们的结构也必然相同,静电场与模拟区域内的稳恒电流场具有形式相同的微分方程,只要使他们满足形式相同的边界条件,则两者必定有相同的场结构。模拟的条件是:稳恒电流场中的电极形状应与被模拟的静电场中的带电体几何形状相同;稳恒电流场中的导电介质是不良导体且电导率分布均匀,并满足σ极>>σ介以保证电流场中的电极(良导体)的表面也近似是一个等势面;模拟所用电极系统与被模拟电极系统的边界条件相同。

2.等势线和电场线之间有何关系? 等势线和电场线处处相互垂直。 3.在测绘电场时,导电微晶边界处的电流是如何流动的?此处的电场线和等势线与边界有什么关系?它们对被测绘的电场有什么影响? 在测绘电场时,导电微晶边界处的电流为0。此处的电场线垂直于边界,而等势线平行于边界。这导致被测绘的电场在近边界处受边界形状影响产生变形,不能表现出电场在无限空间中的分布特性。 【分析讨论题】 1.如果电源电压增大一倍,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电场强度和电势分布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如果电源电压增大一倍,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电场强度增强,电势的分布更为密集。因为边界条件和导电介质都没有变化,所以电场的空间分布形状就不会变化,等势线和电场线的形状也就不会发生变化,但两电极间的电势差增大,等势线的分布就更为密集,相应的电场强度就会增加。 2.在测绘长直同轴圆柱面的电场时,什么因素会使等势线偏离圆形?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9《夜色》 第二课时教案

9 夜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胆、敢”等12个生字和厂子头;会写“色、外”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读懂课文,体会“我”的前后心理变化,尝试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 4.了解省略号表达的内容;并学会用“一……就……”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读好长句子以及带有省略号的句子,深刻体会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是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前后心理变化,尝试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品读课文,体验心情 活动1:品读课文,感受“害怕” 1.出示图片。仔细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图

上的小朋友是什么表情呢?他的周围都有什么?他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害怕、惊恐的表情,周围有玩具娃娃,窗外是漫天星星…… 2.由图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夜晚,他是什么心理?(板书:害怕) 找一找文中“我害怕”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1)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2)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3)“我”看到乌黑的夜色,会想到一些什么呢?指导想象练说并读好省略号。 (4)你有过类似害怕的经历吗?请你用上“一……就……”也来给同学们介绍介绍? 3.这个小朋友一天黑就不敢往外瞧,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原因是什么呢?找一找第一节的哪句话能体现害怕的原因。(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比较与区别:“很小”与“很小很小”代入语境中读: 我从前胆子很小。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小朋友,带着与“我”一样的感受,用你的声音把“我”的胆小读出来吧。重点指导朗读好省略号。 活动2:品读课文,感知“勇敢” 1.出示图片:看,同样是满天星星的背景下,这个小男孩的表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找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高兴、欢笑、

实验3.8 惠斯通电桥

A B C D G R 1 R 2 R s R x E I 1 I 2 3.8 惠斯通电桥 【实验简介】 惠斯通电桥是一种精确测量电阻的装置。 电桥法测电阻的实质是将被测电阻与已知电阻相比较,从而确定待测电阻的阻值。制造高精度的电阻比较容易,因此电桥法测电阻容易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 直流电桥主要分为单臂电桥(又称惠斯通电桥)和双臂电桥(又称开尔文电桥)。 单臂电桥用于测量中值电阻(10Ω-106 Ω),双臂电桥用于测量1Ω以下的低值电阻。 【实验目的】 1.了解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掌握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2.了解电桥的灵敏度,学习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减小系统误差。 【预习思考题】 1. 调电桥平衡的技巧是什么? 2. 使用检流计有哪些注意事项 3. 调节电桥平衡的过程中,如何使用保护开关K 和滑线变阻器r ? 4.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三种? 【实验仪器】 检流计、电阻箱、干电池、滑线变阻器、保护开关、待测电阻、导线、开关。 【实验原理】 1. 电桥的基本原理和平衡条件 惠斯通电桥的基本电路如图 3.8.1所示。电阻1R 、2R 、s R 、x R 组成电桥的四个桥臂,C 、D 两点间接有检流计将两点的电位直接进行比较,当两点电位相等时,检流计G 中无电流通过,我们称电桥达到平衡。这时有 x s R I R I R I R I 212211,== 由上两式得出电桥的平衡条件: 平衡时,若已知1R 、2R 、s R 则可求得: (3.8.1)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x R x 时,首先要调电桥的平衡。本实验中1R 、2R 、s R 均用电阻箱 x s R R R R = 21s x R R R R 1 2= 图3.8.1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pdf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惠斯通电桥 实验名称:惠斯通电桥 学院:眼视光学院专业班级:眼视光151班学生姓名:许春芸学号:6303615024 实验地点:210座位号:30 座实验时间:第8周星期6上午10点10开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减小测电阻误差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惠斯通电桥的电路四个电阻 R1.R2.R3.Rx 连成一个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作电桥的一个臂,对角 A 和 C 加上电源 E,对角 B 和 D 之间连接检流计 G,所谓桥就是指 BD 这条对角线,它的作用就是将桥的两个端点的电势直接进行比较。当 B.D 两点电势相等时,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电桥达到了平衡,这时有:R2/R1=Rx/R3,即*Rx=(R2/R1)R3。若 R1.R2.R3 均已知,则 Rx 可由上式求出。 电桥电路可以这样理解,电源 E.R2.Rx 是一个分压电路,Rx 上的电压为[Rx/(R1+R2)]·E,又 E 和 R1.R3 也是一个分压电路,R3 上的电压等于[R3/(R3+R1)]·E,现在用检流计来比较 Rx 和 R3 的电压,根据电流方向,可以发现哪一个电压更大些。当检流计指零时,说明两电压相等,也就得出*式。 三、实验仪器: 线式电桥板、电阻箱、滑线变阻器、检流计、箱式惠斯通电桥、待测电阻、低压直流电源。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标准电阻 Rn 选择开关选择“单桥”档; 2、工作方式开关选择“单桥”档; 3、电源选择开关选在有效量程里; 4、G 开关选择“G 内接”; 5、根据 Rx 的估计值,选好量成倍率,设置好 R1R2 值和 R3 值,将位值电阻 Rx 接入 Rx 接线端子(注意 Rx 端于上方短接片应接好); 6、打开仪器市电开关、面板指示灯亮; 7、建议选择毫伏表作为仪器检流计,释放“接入”键,量程置“2mV”挡,调节“调零”电位器,将数显表调零。调零后将量程转入 200mV 量程,按下“接入”按键,也可以选择微安表做检流计; 8、调节 R3 各盘电阻,粗平衡后,可以选择 20mV 或 2mV 挡,细调 R3,使电桥平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 9加几(一)

《9加几(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具课件、小棒、口算卡片及答案卡片 导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10+810+9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导学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二)教学例1: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名回答)(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归纳: 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高数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 函数 一、集合与区间 1.集合 一般地说,所谓集合(或简称集)是指具有特定性质的一些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有限集。 由无穷多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数集合也可以称为(数轴上的)点集。区间是用得较多的一类数集。 设a,b 为实数,且a0。开区间),(δδδ+-a a 称为点a 的δ邻域,记作),(δa U ,即}|{),(δδδ+<<-=a x a x a U 。其中a 叫作这个邻域的中心,δ称为这个邻域的半径。 在点a 的领域中去掉中心后,称为点a 的去心邻域,记作),(),(}||0|{),(),,(0 0δδδδδ+?-=<-<=a a a a a x x a U a U 即 二、函数概念 定义:设x 和y 是两个变量,若对于x 的每一个可能的取值,按照某个法则f 都有一个确定的y 的值与之对应,我们称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记为y =)(x f .这里称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自变量x 的所以可能取值的集合称为定义域,记为D(f);因变量y 的相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大声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突破方法:抓住朗读环节,通过听读朗诵、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诵读等环节,再辅以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营造一种豪情激荡的课堂氛围。从不断的诵读中,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作为革命领袖的博大胸襟。同时也自然而然地领会到本诗抒情与写景、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二)难点 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突破方法:还是从诵读入手,设计“你最喜欢读哪句词,怎样读,为什么?”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入文本,在研究朗读技巧的同时,细致揣摩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来达到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的目的,并对鉴赏诗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领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柳宗元,也曾描写过苍莽雪飞的大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一个孤寂死灭、了无生气的世界。在毛泽东的笔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雪的世界呢?被冰雪覆盖的世界不仅没有沉寂,相反,诗人之心激活了历史的灵魂,让雪世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多娇的江山,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壮举啊!同样是写雪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出示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雨中登泰山》教案北京课改版

雨中登泰山 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年月日 教学过程 第 2 页

一、由学生是否游历过名山,名山中有名的“五岳”值得是什么而导入。 二、基础知识 1、作者:李健吾(1906~1982),山西省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戏 剧家、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李健吾有剧作近50部,写有许多有独到见解的文艺评论文章,还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如《莫里哀喜剧》、《高尔基戏剧集》等。他也擅长写散文,他的散文清新质朴,真挚隽永,很有特色。 2、泰山:“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主峰海拔1520多米,泰山素以雄伟、庄严、挺拔、壮观著称。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我国历代有许多帝王都曾来到泰山,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为封禅。郭沫若曾说泰山“自然胜景之外,还有历代文人遗迹。泰山应当说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 3、预习 豁然(huòrán)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崚嶒(léngcéng):高峻突兀的样子。 訇訇(hōnghōng):同“轰轰”形容洪大的声音。 匍匐(púfú):爬行。手足并行。 巉(chán)岩:山势高险的样子。 三、课本研究 1、课文共计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两个自然段,交待作者登泰山的缘由,是全文的总纲,为下文的记叙做了铺垫,也是表现作者“独得之乐”的伏笔。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冒雨登泰山的经过和情景。是全文的主体,展现了雨中泰山的奇景。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抒发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收束全文,并与开头照应,突出文章的中心。 2、认真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这两处引文的作用 答:第一,这两处引文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第1自然段的段意登泰山的缘由。第二,登泰山是的宿愿,几十年多次过而不能登, 使他遗憾,如今有幸攀登,自然就不管下雨与否,这样自然 而然地引出了一篇雨中登泰山的佳作。 ②如何理解过泰山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的。” 这句话的含义。 答:历史博物馆,古今许多名人登过泰山,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也留下了不少诗文,仅课文中提到的就有孔子、郭璞、应 劭、马第伯宋之问、秦始皇等。山上的庙宇牌坊,是古代建筑 群,仅课文中提到的有岱宗坊、王母庙、七真祠、云步桥等。 庙中还有许多雕塑、彩绘等艺术品,如七真祠中的七尊雕像。 山岩上还留下了许多书法石刻,历代书法家的笔迹荟萃,如举 世罕见的大型石刻《金刚经》。山上还到处留有美丽的神话传 说。如虬在湾、洗头盆、白云洞等。第二,作者是一位博学多 闻的学者,他了解中国的历史,知道泰山上有众多象征中国悠 久文化传统的古迹,所以早有意体味一下“登泰山而小天下”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doc

云南农业大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惠斯通电桥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2)掌握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了解电桥灵敏度的概念及其对电桥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滑线式电桥,箱式电桥,检流计,电阻箱,滑动电阻器,待测电阻,电源,开关,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 1.惠斯通电桥的测量原理 如图1所示,由已知阻值的三个电阻R 0、R 1、R 2和一个待测电阻R x 组成一个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为电桥的一个臂,在对角A 、B 之间接入电源E ,对角C 、D 之间接入检流计G 。适当调节R 0、R 1、R 2的阻值,可以使检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即C 、D 两点的电势相等,电桥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态。电桥的平衡条件为 1 002 x R R R KR R = = (1) 式中比例系数K 称为比率或倍率,通常将R1、R2称为比率臂,将R0称为比较臂。

2.电桥的灵敏度 式(1)是在电桥平衡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而电桥是否达到真正的平衡状态,是由检流计指针是否有可察觉的偏转来判断的。检流计的灵敏度是有限的,当指针的偏转小于0.1格时,人眼就很难觉察出来。在电桥平衡时,设某一桥臂的电阻是R ,若我们把R 改变一个微小量ΔR ,电桥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就会有电流流过检流计,如果此电流很小以至于我们未能察觉出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我们就会误认为电桥仍然处于平衡状态。为了定量表示检流计的误差,我们引入电桥灵敏度的概念,它定义为 n S R R ?= ? (2) 式中,ΔR 为电桥平衡后电阻R 的微小改变量,Δn 为电阻R 变化后检流计偏离平衡位置的格数,所以S 表示电桥对桥臂电阻相对不平衡值ΔR /R 的反应能力。 3.滑线式惠斯通电桥 滑线式惠斯通电桥的构造如图2所示。A 、B 、C 是装有接线柱的厚铜片(其电阻可以忽略),A 、B 之间为一根长度为L 、截面积和电阻率都均匀的电阻丝。电阻丝上装有接线柱的滑键可沿电阻丝左右滑动,按下滑键任意触头,此时电阻丝被分成两段,设AD 段的长度为L 1、电阻为R 1,DB 的长度为L 2、电阻为R 2,因此当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时,有 111 000221 x R L L R R R R R L L L = ==- (3) 式中,L 1的长度可以从电阻丝下面所附的米尺上读出,R 0用一个十进制转盘式电阻箱作为标准电阻使用。另外电源E 串联了一个滑线变阻器RE ,对电路起保护、调节作用。为了消除电阻丝不均匀带来的误差,可用交换R 0与R x 的位置重新测量的方法来解决。也就是在测定R x 之后,保持R 1、R 2不变(即D 点的位置不变),将R 0与R x 的位置对调,重新调 节R 0为0R ',使电桥达到平衡,则有 221 000 111 x R L L L R R R R R L L -'''= == (4) 所以 221 000 111 x R L L L R R R R R L L -'''= == (5) 由式(5)可知,Rx 与R1、R2(或L1、L2)无关,它仅取决于R0的准确度。可以证明

小学一年级数学 《9加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加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6-97面的例题,第99面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的运动会场景,并告之只有完成闯关游戏,才能进去观看

第一关填空 9+()=10 9+1+1=( )(轻易闯过) 第二关、数的分解(轻易闯过) 第三关、口算 10+7=( ) 10+2=( ) 9+4=( ) 9+7=( ) (此关没过,引出新知) 2、提出学习目标 ①自主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掌握9加几的各种方法 ②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③完成99页的第1题。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根据课本上的运动会场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 (1)问题与算式展示 生1:有7人跳远,有3人跳绳,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 + 3 = 生2:有3人跳绳,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3 + 6 = 生3:有6人跑步,有7人跳远,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 + 7 = 生4:有7人跳远,有9人踢毽子,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 + 9 =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惠斯通电桥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11周星期4上午10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减小测电阻误差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惠斯通电桥原理 惠斯通电桥就是一种直流单臂电桥,适用于测中值电阻,其原理电路如图7-4所示。若调节电阻到合适阻值时,可使检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即B 、D 两点的电位相等,这时称为“电桥平衡”。电桥平衡,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相当于无BD 这一支路,故电源E 与电阻1R 、x R 可看成一分压电路;电源和电阻2R 、S R 可看成另一分压电路。若 以C 点为参考,则D 点的电位D V 与B 点的电位B V 分别为 因电桥平B D V V =故 解上面两式可得 上式叫做电桥的平衡条件,它说明电桥平衡时,四个臂的阻值间成比例关系。如果x R 为待测电阻,则有 。选取1R 、2R 简单的比例如(1:1, (2) 电桥的灵敏度 电桥的灵敏程度定义: 灵敏度S 越大,对电桥平衡的判断就越容易,测量结果也越准确。 S 的表达式 ()???? ??+++???? ??+++???? ???++++= x s E s x g X g E x s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ES S 21212211 221 (3)电桥的测量误差 X X D S S B R R R E V R R R E V += += 12S X R R R R =21S X R R R R 2 1 = S S R R n S ??= 21S S R R I I n R R n S S S g g S S ?=???? ??????= ??= 1:10,10:1等)并固定不变,然后调节R S 使电桥达到平衡。故常将1R 、2R 所在桥臂叫做比例臂,与x R 、S R 相应的桥臂分别叫做测量臂和比较臂。

高数答案(全集)第一章

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 1某城市有三种报纸A,B,C.该城市中有60%家庭订阅A报,40%的家庭订阅B报,30% 家庭订阅C报,又知有20%的家庭同时订阅A报和B报,有10%的家庭同时订阅A报和C报,有20%的家庭同时订阅B报和C报,有5%的家庭三份报都订阅,试求该城市中有多少家庭一份报也没订。 2从0,1,2,…,9等十个数字中任选出三个不同的数字,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①{三个数字中不含0和5};②{三个数字中含0但不含5};③{三个数字中不含0或5}。 3一口袋中共有5个红球2个白球,从中有放回地取2次,一次取一个球,求: ⑴第一次取得红球,第二次取得白球的概率;⑵红白球各一个的概率; ⑶第二次取得红球的概率。 在无放回的取球方式下,上述各事件的概率各是多少?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业集 2 4 在线段AD 上任取两个点B 、C ,在B 、C 处折断而得三个线段,求这三个线段能构 三角形的概率。 5 已知P (A )=P (B )=P (C )=1/4,P (AB )=0,P (AC )=P (BC )=1/16,求事件A ,B ,C 全不发生的概率。 6 设A ,B 是两事件,且7.0)(,6.0)(==B P A P ,问: (1) 在什么条件下)(AB P 取得最大值,并求此最大值; (2)在什么条件下)(AB P 取得最小值,并求此最小值。

),(B A P ? 8 已知41)(= A P ,31)(=A B P ,21)(=B A P ,求)(B A P ? 9. 已知3.0)(=A P ,4.0)(=B P ,5.0)(=B A P 求)(B A B P ?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

惠斯通电桥实验报告

间接入检流计G 。适当调节R 0、R 1、R 2的阻值,可以使检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即C 、D 两点的电势相等,电桥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态。电桥的平衡条件为 1 002 x R R R KR R = = (1) 式中比例系数K 称为比率或倍率,通常将R1、R2称为比率臂,将R0称为比较臂。 2.电桥的灵敏度 式(1)是在电桥平衡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而电桥是否达到真正的平衡状态,是由检流计指针是否有可察觉的偏转来判断的。检流计的灵敏度是有限的,当指针的偏转小于0.1格时,人眼就很难觉察出来。在电桥平衡时,设某一桥臂的电阻是R ,若我们把R 改变一个微小量ΔR ,电桥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就会有电流流过检流计,如果此电流很小以至于我们未能察觉出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我们就会误认为电桥仍然处于平衡状态。为了定量表示检流计的误差,我们引入电桥灵敏度的概念,它定义为 n S R R ?= ? (2) 式中,ΔR 为电桥平衡后电阻R 的微小改变

量,Δn 为电阻R 变化后检流计偏离平衡位置的格数,所以S 表示电桥对桥臂电阻相对不平衡值ΔR /R 的反应能力。 3.滑线式惠斯通电桥 滑线式惠斯通电桥的构造如图2所示。A 、B 、C 是装有接线柱的厚铜片(其电阻可以忽略),A 、B 之间为一根长度为L 、截面积和电阻率都均匀的电阻丝。电阻丝上装有接线柱的滑键可沿电阻丝左右滑动,按下滑键任意触头,此时电阻丝被分成两段,设AD 段的长度为L 1、电阻为R 1,DB 的长度为L 2、电阻为R 2,因此当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时,有 111 000221 x R L L R R R R R L L L = ==- (3) 式中,L 1的长度可以从电阻丝下面所附的米尺上读出,R 0用一个十进制转盘式电阻箱作为标准电阻使用。另外电源E 串联了一个滑线变阻器RE ,对电路起保护、调节作用。为了消除电阻丝不均匀带来的误差,可用交换R 0与R x 的位置重新测量的方法来解决。也就是在测定R x 之后,保持R 1、R 2不变(即D 点的位置不变),将R 0与R x 的位置对调,重新调节R 0为0 R ',使电桥达 到平衡,则有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课时 9加几》优质教案

第一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学习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后,使学生能够掌握凑十计算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学习9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会把一个数分成1和几。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小棒。 学具准备:学具袋。 教学设想: 主要通过情境图使学生能够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计算算式,并且通过凑十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当中,能够提出并理解并境中问题。】(二)教学例1: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名回答)(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师纳 (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 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主要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找出已知条件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1、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 比如:“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