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优质课课堂实录-席争光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优质课课堂实录-席争光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优质课课堂实录-席争光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优质课课堂实录-席争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白坡小学席争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举例、大化小、;2、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函数思想、——对应思想;

3、在推导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白坡小学席争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举例、大化小、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等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函数思想、——对应思想等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求简、求真的学科精神。

3、在推导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中,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能自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用字母表示。

教学重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

立。(即:为什么两个长度单位相乘的积求出来的是面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大小不同的扑克牌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我比划,你描述。说说我比的是那个面积单位?(师比划、生描述。)

师: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用来测量面积。

师:操场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生:平方米。

师:课桌面的面积呢?

生:平方分米。

师:橡皮表面的面积呢?

生:平方厘米。

师:你们手中扑克牌的面积呢?

生:平方厘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经验很丰富呀。那你手中扑克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二、自主探索、获得经验:

师:谁试着来估一估?

生:12 平方厘米。

生:15平方厘米。

生:17 平方厘米。

??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准确知道这个扑克牌的面积?

生: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把整个扑克牌铺满,铺多少个 1 平方厘米,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好办法!老师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些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你们能迅速测量出这个长方形扑克牌的面积是多少吗?试试看。

生小组活动。两种情况 1 、全部铺满。2、沿长铺、沿宽铺。师巡回指导

小组展示:

小组一:我们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铺满整个长方形,一共用了15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小组二:我们也是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铺满整个长方形,一共用了18 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8 平方厘米。师:这两个小组用的都是同一种方法,就是用面积单位把整个长方形铺满,是吗?请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小组三: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这样摆的。沿长铺六个 1 平方厘米,沿宽铺4 个 1 平方厘米。我们就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 平方厘米。

师:(惊奇的)咦!你们没有把整个长方形铺满,你们怎么就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 平方厘米呢?

生:因为它一排摆了6 个,一共摆了4 排,就有四六二十四个 1 平方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24 平方厘米。

师:哦,你们虽然没有铺满,(课件演示)但是我们一排摆六个,有四排,就有四个六,是四六二十四个1 平方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24 平方厘米。

师:听完他们的汇报,你们更欣赏哪种方法?

生:第三组的方法更简单。不用摆那么多的面积单位:生:我觉得铺满也挺好的,既清楚又准确。

生:我觉得摆成7 字形,很好,简单。

师:是呀,两种方法都成功的解决了间题,但是数学的学习就要做到求真、求简。你们做到了求真(刚才的小组),你们呢,不仅做到了求真而且还做到了求简。

师:这个小组的。噢我先不让你们看,我先来说说,他们一排摆了5 个,摆了4 排,你们知道他们小组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20 平方厘米。

师:是吗?看看。谁来讲讲道理。

生:因为他们一排摆了 5 个,摆了4 排,就有 4 个 5 ,就是20 平方厘米。

师:还有一个小组,他们的面积是30 平方厘米,你猜猜他

们一排摆几个,摆了几排?

生:一排摆6 个,摆了5 排。

生:一排摆15个,摆了2 排。

生:还可能一排摆30 个,摆了1 排。

师:是呀。可能性还真不少。看看,果然是一排摆6 个,摆了5 排。谁猜对了?

生:欢呼。

师:虽然其他同学没有猜对,但是你们的猜测确实很有道理的。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现在你认为要更快的测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还需要用面积单位把整个长方形铺满吗?生:不需要,我们只要知道一排摆几个,能摆几排就行了。师:多好的经验总结呀。是呀我们只要知道一排摆几个,能够摆几排就可以了。

(板书:一排?个、摆?排)

三:深人探究、理解要义。

师:(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 5 厘米、宽4 厘米,旁边: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大家看这个长方形,你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20 平方厘米。

生:16 平方厘米。

生:15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生:沿长一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4排;生:我估计沿长一排可以摆4个1平方厘米,沿宽可以;生:我估计的是沿长一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沿宽;师:虽然大家估测的结果不同,但是方法却是一样的,;生:先估测沿长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沿宽可以;师:(出示5厘米、4厘米)现在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生:20平方厘米;师:为什么?;生:因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沿长一排可以摆5 个1 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4 排,所以我估计是5 ×4=20 平方厘米。

生:我估计沿长一排可以摆 4 个1 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 4 排,所以面积是16 平方厘米。

生:我估计的是沿长一排可以摆5 个 1 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3 排,面积就是15 平方厘米。

师:虽然大家估测的结果不同,但是方法却是一样的,都是??

生:先估测沿长一排可以摆几个1 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几排。

师:(出示5 厘米、4 厘米)现在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生:20 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的长是5 厘米,就是一排能摆5 个1 平方厘米,宽是4 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4 排,5×4=20 ,所以摆满它需要20 个 1 平方厘米,它的面积就是20 平方厘米。算式是:5×4=20(平方厘米)。

师:(装傻)大家都同意吗?我有一点不明白:你怎么就知道,长5 厘米,就一定一排摆5 个1 平方厘米呢?生:因为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边长是1 厘米。

生:因为1 厘米的长度和1 平方厘米的边长是一样的。生:因为1 平方厘米的边长是1 厘米,1 厘米的长度正好可以摆1 个 1 平方厘米,所以5 厘米就可以摆5 个 1 平方厘米。

师:哦,我似乎有些明白了,(课件演示)5 厘米里面有几个 1 厘米?(生:五个)1 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生一厘米)1 厘米对应着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 1 厘米对应着1 平方厘米。这个1 厘米对应着1 平方厘米,这个1 厘米呢?(生也对应着1 个1 平方厘米)。长是5 厘米,就对应着5 个1 平方厘米。如果长是6 厘米呢?(生:就可以摆6 个一平方厘米。)长是7 厘米呢?(生:就可以摆7 个一平方厘米。)往后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长是几厘米就对应着几平方厘米。

生:长是几厘米就表示一排可以摆几个1 平方厘米。生:长是几就表示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师:解开了,明白了,长是几就能摆几个面积单位,也就是说长是几就表示能一排摆几个面积单位。

师:那宽呢?

生:宽是几厘米也劝立着几平方厘米,也就对应着可以摆几排。

生:宽是1 厘米,就对应1 平方厘米,就表示摆了一排。

宽是2 厘米就对应2 平方厘米,就表示摆了两排。宽是3 厘米就对应3 平方厘米,就表示摆了三排。

师:通过刚才我们这样一研究,我们又有一个重大发现:长是几就表示一排摆几个面积单位,宽是几就表示能摆这样的几排。(板书:发现:长?宽?与上面的一排?几排相连。)师:那现在我们要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就行了?

生:长和宽。

四:迁移类推,求正方形面积。

师:(出示课件:长12 厘米、宽8 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96 平方厘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用12×8=96 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呢?

生:12 表示一排摆了12 个 1 平方厘米,8 就表示能摆这样的8 排,就有8 个12 .听以用12×8=96 来计算。师:出示课件:长10 厘米、宽8 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呢?生:10×8=80平方厘米。

师:道理呢?

生:10 就表示一排摆了10个1 平方厘米,8 就表示能摆这样的8 排,就有8 个10 ,所以用10×8 = 80来计算。

师:由长12 宽8 的长方形到长10宽8的长方形,想想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长变了,宽没有变。

生:面积变了。

生:计算面积的方法没有变。

师:大家说说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师:多好吧。往下想,如果我让长继续变短,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

生:不变的是宽和计算面积的方法,变化的是长和面积。师:(课件演示:边长8 厘米的正方形)这是一个什么形?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生:正方形,8×8=64 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是8×8=64 平方厘米?

生:这个“8”,就表示一排摆了8 个1 平方厘米,这个“8”就表示能摆这样的8 排,就有8 个8 ,所以用8×8=64 来计算。

师:正方形的面积就等于?

生:边长乘边长。

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五、课堂总结、板书课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

生:我知道了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生:我不仅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我还知道长表示一排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就

表示能摆这样的几排。师:说得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来反思一下: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些知识的?

生:答略。

六、练习巩固。

1 、自己动手计算课桌面的面积。

2 、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

3 、扩展练习。

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二、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要有两双眼睛;三、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真”理解;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我在四年级挑;显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结论的获得,而;

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课堂中老师反复的让学生估计长方形的面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估算的价值和意义。课堂中动手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和教室地面的面积,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中小组展示摆面积单位的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比,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求真求简的本质,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美。

二、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要有两双眼睛。一双眼睛远观学生未来。即是一节数学课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怎样的基础;一双眼睛盯着学生现在。即是这节数学课要让学生获得哪些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数学经验包括两个方面: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经验。在本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发展过

程:面积的大小要看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已有)——沿长摆一排、沿宽排一排——长表示一排摆几个、宽表示能摆几排——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经历了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主学习方法经验积累,老师有意的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经验。在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感受到了——对应的数学思想。

三、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真”理解。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我在四年级挑选了两个班(58 人)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l 、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 2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乘宽?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 70 %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5 %的学生回答是周长计算公式。 5 %的学生不知道。对于第二个问题,几乎没有学生知道为什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教过这一章的知识,而且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为什么只有 70 %的学生记得结论?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出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呢?

显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结论的获得,而对于知识获得的过程则显得轻描淡写,知识的意义并没有完全让学生真正理解。所谓的理解指的是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的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程标准)那么对于本节课来说“真”理解就不仅是能够描述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描述出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宽,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边长乘边长。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用摆面积单位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发现:只要沿长摆一排,沿宽摆一排,然后通过讨算,就能得出长方形面积的方法。随后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长 5 厘米,就一定一排摆 5 个 1 平方厘米呢?这是学生理解

中的难点。通过学生之间的“脑力激荡”,结合课件的演示,学生逐步的悟到了:长是几厘米就对应了几个面积单位,长是几厘米就表示一排可以摆几个

1 平方厘米。以此类推,宽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然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变与不变的探讨,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长乘宽的道理。在这种研究、探讨的氛围中,学生自己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又详实的数学活动,反复体验,逐步感悟,获得了对知识意义的理解,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白坡小学席争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举例、大化小、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等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函数思想、——对应思想等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求简、求真的学科精神。

3、在推导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中,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能自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用字母表示。

教学重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建

立。(即:为什么两个长度单位相乘的积求出来的是面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大小不同的扑克牌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我比划,你描述。说说我比的是那个面积单位?(师比划、生描述。)

师: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用来测量面积。

师:操场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生:平方米。

师:课桌面的面积呢?

生:平方分米。

师:橡皮表面的面积呢?

生:平方厘米。

师:你们手中扑克牌的面积呢?

生:平方厘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经验很丰富呀。那你手中扑克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二、自主探索、获得经验:

师:谁试着来估一估?

生:12 平方厘米。

生:15平方厘米。

生:17 平方厘米。

??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准确知道这个扑克牌的面积?

生: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把整个扑克牌铺满,铺多少个 1 平方厘米,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好办法!老师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些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你们能迅速测量出这个长方形扑克牌的面积是多少吗?试试看。

生小组活动。两种情况 1 、全部铺满。2、沿长铺、沿宽铺。师巡回指导小组展示:

小组一:我们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铺满整个长方形,一共用了15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小组二:我们也是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铺满整个长方形,一共用了 18 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 18 平方厘米。师:这两个小组用的都是同一种方法,就是用面积单位把整个长方形铺满,是吗?请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小组三: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这样摆的。沿长铺六个 1 平方厘米,沿宽铺

4 个 1 平方厘米。我们就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24 平方厘米。

师:(惊奇的)咦!你们没有把整个长方形铺满,你们怎么就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24 平方厘米呢?

生:因为它一排摆了 6 个,一共摆了 4 排,就有四六二十四个 1 平方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24 平方厘米。

师:哦,你们虽然没有铺满,(课件演示)但是我们一排摆六个,有四排,就有四个六,是四六二十四个 1 平方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24 平方厘米。

师:听完他们的汇报,你们更欣赏哪种方法?

生:第三组的方法更简单。不用摆那么多的面积单位:生:我觉得铺满也挺好的,既清楚又准确。

生:我觉得摆成 7 字形,很好,简单。

师:是呀,两种方法都成功的解决了间题,但是数学的学习就要做到求真、求简。你们做到了求真(刚才的小组),你们呢,不仅做到了求真而且还做到了求简。

师:这个小组的。噢我先不让你们看,我先来说说,他们一排摆了 5 个,摆了4 排,你们知道他们小组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 20 平方厘米。

师:是吗?看看。谁来讲讲道理。

生:因为他们一排摆了 5 个,摆了 4 排,就有 4 个 5 ,就是 20 平方厘米。

师:还有一个小组,他们的面积是 30 平方厘米,你猜猜他

们生:一排摆 6 个,摆了 5 排。

生:一排摆15个,摆了 2 排。

生:还可能一排摆 30 个,摆了 1 排。

师:是呀。可能性还真不少。看看,果然是一排摆 6 个,摆了 5 排。谁猜对了?

生:欢呼。

师:虽然其他同学没有猜对,但是你们的猜测确实很有道理的。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现在你认为要更快的测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还需要用面积单位把整个长方形铺满吗?生:不需要,我们只要知道一排摆几个,能摆几排就行了。师:多好的经验总结呀。是呀我们只要知道一排摆几个,能够摆几排就可以了。

(板书:一排?个、摆?排)

三:深人探究、理解要义。

师:(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 5 厘米、宽 4 厘米,旁边: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大家看这个长方形,你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20 平方厘米。

生:16 平方厘米。

生:15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生:沿长一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4排;生:我估计沿长一排可以摆4个1平方厘米,沿宽可以;生:我估计的是沿长一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沿宽;师:虽然大家估测的结果不同,但是方法却是一样的,;生:先估测沿长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沿宽可以;师:(出示5厘米、4厘米)现在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生:20平方厘米;师:为什么?;生:因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沿长一排可以摆 5 个 1 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 4 排,所以我估计是5 ×4=20 平方厘米。

生:我估计沿长一排可以摆 4 个 1 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 4 排,所以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

生:我估计的是沿长一排可以摆 5 个 1 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 3 排,面积就是 15 平方厘米。

师:虽然大家估测的结果不同,但是方法却是一样的,都是??

生:先估测沿长一排可以摆几个 1 平方厘米,沿宽可以摆几排。

师:(出示 5 厘米、 4 厘米)现在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生: 20 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的长是 5 厘米,就是一排能摆 5 个 1 平方厘米,宽是 4 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 4 排,5×4=20 ,所以摆满它需要 20 个 1 平方厘米,它的面积就是 20 平方厘米。算式是:5×4=20(平方厘米)。

师:(装傻)大家都同意吗?我有一点不明白:你怎么就知道,长 5 厘米,就一定一排摆 5 个 1 平方厘米呢?生:因为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边长是

1 厘米。

生:因为 1 厘米的长度和 1 平方厘米的边长是一样的。生:因为 1 平方厘米的边长是 1 厘米, 1 厘米的长度正好可以摆 1 个 1 平方厘米,所以 5 厘米就可以摆 5 个 1 平方厘米。

师:哦,我似乎有些明白了,(课件演示)5 厘米里面有几个 1 厘米?(生:五个) 1 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生一厘米) 1 厘米对应着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 1 厘米对应着 1 平方厘米。这个 1 厘米对应着 1 平方厘米,这个 1 厘米呢?(生也对应着 1 个 1 平方厘米)。长是 5 厘米,就对应着 5 个 1 平方厘米。如果长是 6 厘米呢?(生:就可以摆 6 个一平方厘米。)长是 7 厘米呢?(生:就可以摆 7 个一平方厘米。)往后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长是几厘米就对应着几平方厘米。

生:长是几厘米就表示一排可以摆几个 1 平方厘米。生:长是几就表示能摆几个面积单位。

师:解开了,明白了,长是几就能摆几个面积单位,也就是说长是几就表示能一排摆几个面积单位。

师:那宽呢?

生:宽是几厘米也劝立着几平方厘米,也就对应着可以摆几排。

生:宽是 1 厘米,就对应 1 平方厘米,就表示摆了一排。

宽是 2 厘米就对应 2 平方厘米,就表示摆了两排。宽是 3 厘米就对应 3 平方厘米,就表示摆了三排。

师:通过刚才我们这样一研究,我们又有一个重大发现:长是几就表示一排摆几个面积单位,宽是几就表示能摆这样的几排。(板书:发现:长?宽?与上面的一排?几排相连。)师:那现在我们要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就行了?

生:长和宽。

四:迁移类推,求正方形面积。

师:(出示课件:长 12 厘米、宽 8 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 96 平方厘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用12×8=96 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呢?

生: 12 表示一排摆了 12 个 1 平方厘米, 8 就表示能摆这样的 8 排,就有 8 个 12 .听以用12×8=96 来计算。师:出示课件:长 10 厘米、宽8 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呢?

生:10×8=80平方厘米。

师:道理呢?

生: 10 就表示一排摆了 10个1 平方厘米, 8 就表示能摆这样的 8 排,就有 8 个 10 ,所以用10×8 = 80来计算。

师:由长 12 宽 8 的长方形到长10宽8的长方形,想想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长变了,宽没有变。

生:面积变了。

生:计算面积的方法没有变。

师:大家说说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师:多好吧。往下想,如果我让长继续变短,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

生:不变的是宽和计算面积的方法,变化的是长和面积。师:(课件演示: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这是一个什么形?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生:正方形,8×8=64 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是8×8=64 平方厘米?

生:这个“8”,就表示一排摆了 8 个 1 平方厘米,这个“8”就表示能摆这样的 8 排,就有 8 个 8 ,所以用8×8=64 来计算。

师:正方形的面积就等于?

生:边长乘边长。

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五、课堂总结、板书课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

生:我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

生:我知道了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生:我不仅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我还知道长表示一排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就表示能摆这样的几排。师:说得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来反思一下: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些知识的?

生:答略。

六、练习巩固。

1 、自己动手计算课桌面的面积。

2 、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

3 、扩展练习。

教学反思:

一、数学教学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种认识世界、描述刻画生活的工具,进而提升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致力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估计手中扑克牌的大小,并用面积单位测量它的大小。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二、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要有两双眼睛;三、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真”理解;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我在四年级挑;显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结论的获得,而;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课堂中老师反复的让学生估计长方形的面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估算的价值和意义。课堂中动手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和教室地面的面积,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中小组展示摆面积单位的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比,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求真求简的本质,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美。

二、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要有两双眼睛。一双眼睛远观学生未来。即是一节数学课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怎样的基础;一双眼睛盯着学生现在。即是这节数学课要让学生获得哪些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数学经验包括两个方面: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经验。在本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发展过程:面积的大小要看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已有)——沿长摆一排、沿宽排一排——长表示一排摆几个、宽表示能摆几排——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经历了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主学习方法经验积累,老师有意的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经验。在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感受到了——对应的数学思想。

三、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真”理解。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我在四年级挑选了两个班(58 人)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l 、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 2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乘宽?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 70 %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5 %的学生回答是周长计算公式。 5 %的学生不知道。对于第二个问题,几乎没有学生知道为什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教过这一章的知识,而且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为什么只有 70 %的学生记得结论?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出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呢?

显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结论的获得,而对于知识获得的过程则显得轻描淡写,知识的意义并没有完全让学生真正理解。所谓的理解指的是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的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程标准)那么对于本节课来说“真”理解就不仅是能够描述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描述出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

宽,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边长乘边长。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用摆面积单位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发现:只要沿长摆一排,沿宽摆一排,然后通过讨算,就能得出长方形面积的方法。随后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长 5 厘米,就一定一排摆 5 个 1 平方厘米呢?这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通过学生之间的“脑力激荡”,结合课件的演示,学生逐步的悟到了:长是几厘米就对应了几个面积单位,长是几厘米就表示一排可以摆几个

1 平方厘米。以此类推,宽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然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变与不变的探讨,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长乘宽的道理。在这种研究、探讨的氛围中,学生自己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又详实的数学活动,反复体验,逐步感悟,获得了对知识意义的理解,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余映潮-课堂教学实录

余映潮“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是大班上课,有近200名同学。因为同学们坐得比较挤,所以我们喊上下课和答问的时候,就不要站起来了,都坐着!好,上课! 生:老师好!(有少部分同学站起来) 师:同学们好! 师:刚才站起来的同学没能获取我刚才讲话中的信息。老师说的“不需要站起来”这个信息,就没有输入到这些同学的大脑里面。——我们今天复习的内容就是:《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屏显)。什么是信息提取?一般的来讲,就是概括,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把它说得广泛一点呢,还有很多其它形式,诸如要我们用语言、用图形等,把教学设计>文章的内容或文段的内容简要地表达出来。中考信息题应该说是这两年的一个热点,因为“课标”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屏显【课标要求】)(然后屏显【感受题型】1)找出例题1中能反映文段信息的一个句子。 生:我认为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个句子。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认为?为什么不选它后面的一个句子?为什么不选第一个句子?而一定要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取得圆满成功”这个句子呢?请同学们说说理由。理由要充分。 生:第一个句子只说明了意义,没有说明是什么事件;而后面一个句子没有说明这一事件是否成功。 师:坐下,回答得有道理。 师:其实,“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个句子也可以选。但我们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看,要说得更详细、更生动一点,最好的选择还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句(屏显)。它概括了文中所有信息,从发射、起飞、到落地,等等。 师:这一个题目是要求我们找一个句子。再看下一个题目。(屏显【感受题型】2) 师:这一题与上一题要求就不同了,这一题题干要求我们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感受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而且,还要从中感受到一种“速度”,哪一位同学回答? 生:外国建材巨头有意抢占中国建材市场。 师:还有不同的答案吗?“有意”这两个字用得好不好,准不准呢? 生:外国建材商看好中国建材市场。 师:“看好”有没有行动?应该怎样详细、准确地表述? 生:外国建材巨商加速抢占中国建材市场。 师:答得好!请你继续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例题带给我们的信息是,时间快,范围广,所以我说“加速抢占中国市场”。师:很好!我给你的答案加一个“正”字,就是“海外建材市场正加速抢占中国市场”。(屏显)这样我们就用简短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出了这段文字的内容。注意,答案中“其它与之意思相近的表达也同样分”,这里的“意思相近”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语序有点不同,字数多少不同,答题时是一定要紧扣关键信息的。 师:下面,我们来从理性上认识一下“信息提取题”的答题要求(屏显【题型说明】:信息提取题的特点),解答信息提取题,需要我们具备这样的一些知识背景。 师:(屏显【答题方法】题1)题干是“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注意关键词语及反复出现的词语,然后把意思表达出来。 生:世界上的生物正在加速……正在加速灭绝。

书法优质课课堂实录

书法优质课课堂实录 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书法的实用空间越来越小,但它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享了关于书法的课堂实录,欢迎老师们来参考! 小学三年级起,学生开始学习用钢笔书写。从硬笔的角度来看,钢笔与铅笔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在运笔时对笔尖的控制难度更大一些,需要教师在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方面得到规范。这样,既便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又在一程度上提高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目前电视、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现代娱乐方式原因,加上小孩子在幼儿园及小学低段许多没有经过规范的硬笔执笔、书写姿势的训练,近视眼现象越趋严重,教给学生《小学生硬笔书写执笔口诀》《小学生硬笔书写运笔操》有趣有益。 小学生练习刚练习用钢笔书写,在正确的运笔方法指导下,把基本笔画写正确、规范非常重要,尤其是个别难度较大的笔画,通过情趣盎然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汉字的字理特点进行教学,化难为易,形象生动,学生接受起来快而准确,提高了学生书写水平,又增强了对汉字的亲近感。 1.学生喜欢运笔操,初步掌握运笔操的使用方法。 2.掌握书写“中宫”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能留意安排字的大小和位置。

3.突出八种基本笔画中难度较大笔画,提高学生书写基本笔画的准确性。 4.感受汉字的字形美、内涵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引导学生把八种基本笔画写得规范、秀美。 基本笔画中难度较大笔画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掌握书写方法。 一.学习运用执笔口诀和运笔操。 师:同学们好。知道今天我们准备上什么课吗? 生:书法课。 师:今天,我们书法课的课题是“的字真漂亮”。写字要一笔一画交待清楚,有轻有重,笔画有细有粗。读来听听,是不是有些别扭呢? 生:对。 师:是有些别扭。因为我也不知道是谁的字真漂亮。同学们想把字写漂亮吗?那先得让笔和手交朋友。同学们,笔和手是这样交朋友吗? 生:不是。 师:当然不是。这是手和笔两个勾结起来谋杀我呀!那是这样吗?。 生:也不是。 师:对了,这不是写字,这是给别人指路呢。大爷,您

轴对称图形-优质课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前置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后继地位: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核心知识点: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通过用知识的迁移与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找出对称轴,并且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国旗、区旗。想看一看吗? (展示四副国旗或区旗) 师:仔细观察4幅国旗图案,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左右对称。 生2: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分析素材、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师:谁能说一说你怎么知道他们是轴对称图形的? 生1:你是通过观察发现的。 生2:你是通过动手折一折。 师:课前,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国旗的图片,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 生:举手最快的这位同学,从中间对折再展开,发现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所以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蝉》优质课课堂实录

《蝉》优质课课堂实录 小引: 上完了《紫藤萝瀑布》,下课的时候,我补充说,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原名冯钟璞。 有几个孩子很惊讶地说,老师,宗璞是女的吗? 我也很惊讶地说,你们不能从文字风格中感觉出这是个女作家吗? 他们说不能——原来,在我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却是孩子们的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我灵机一动,说,明天我们要学的《短文两篇》,也是两位女作家写的,不如我们明天就以这个为话题,探究一下,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位女作家。 孩子们兴致勃勃的。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本来打算略略带过的,但是,孩子们的兴致勃勃使我改变了主意,我决定把它上成一节探究课。 课堂上,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细细谛听,那都是生命酣畅淋漓的宣泄。这些小小孩们,他们的叽叽喳喳给我提供了多少创意啊!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睛激发了我多少言说的愿望啊!他们如痴如醉的眼神,每每使我在课堂里产生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我是越来越喜欢243班的孩子们了! 一、导入——冰心小诗 诗人,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 师:知道这首小诗的意思吗?

生:不太知道。 师:我也不是很清楚,从字面上来看,大概说的是诗人,能够用幻想创作一个无比快乐的世界,而在现实世界里,他总是失望的吧,因为现实世界不像诗人想象的那么美好和浪漫,而且诗人在现实世界里,也总是郁郁不得志的吧。比如伟大的诗人李白,在现实的世界里,未必就是顺水顺风。我也常常想,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是要写诗呢。年龄大了一点之后,我明白了这是因为这种幻想或者说思想的快乐,足以抵消一切现实的苦痛吧,或者说,有了内心的强大,诗人就有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审美的眼光。诗人,或者说文学家,总是敏感而敏锐的,尤其是女作家。我们接下来进入《蝉》的学习,看看这篇文章如何显示出女性的特色。 生:我来!我来!我来...... 师:大家的准备都很充分啊,但是不能现在就着急回答问题,先读课文。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或许能够把自己的说法更好地完善。 生放声朗读读课文。 二、交流——女性特色 师:现在可以交流了。 生:我找的地方是“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和“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女作家的心思都是细腻的,要是男人,可能不大会注意杜鹃花什么时候开,树下是不是躺着一只病蝉。我从小到大的女作家写的书都是细致的,尤其是观察的时候。 师:我们可以总结为——观察细致。请大家注意“拾得”这个词语,

(完整word版)浅谈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

浅谈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 目前,课堂教学录像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远程教学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方面。课堂教学录像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能充分表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摄制者只有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正确利用拍摄技巧,才能摄制出优秀的课堂教学录像。本文谈谈自己对如何拍好课堂教学录像的体会。 一、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一部好的课堂实录应该是拍摄人员与授课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摄制人员事先应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适当的策划(如机位、景别等),做到心中有数。 机位的安排是课堂教学录像拍摄的重要准备工作。一般课堂实况采用双机位拍摄。2台机子的信号可分别通过视频线输送到切换台进行现场切换。2台机子具体分工为:①号机负责拍学生,如学生听课、做实验、练习、记笔记、回答问题、朗读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同时要注意抓拍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个别学生的瞬间动态(如脸部神态、表情等)。②号机主要拍教师活动,如课堂的全景、教师的中景或近景、板书、投影及演示实验等。 一般情况下,2台机子按照各自的职责拍摄。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应安装导播与摄像人员之间的通话系统,以便两个机位之间的协同配合。 另外,教学软件(课件)的信号,可利用视频转换卡从电脑中将数字信号变换成视频信号,输送到切换台。 二、拍摄技巧 拍摄技巧主要为景别的运用和镜头的运动。 1.景别的运用 课堂教学录像的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远景:是各类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画面内呈现的是开阔的空间或壮观的场面,人物所占的面积极少,基本上呈点状。它适用于外景拍摄,用于介绍环境。 全景:表现的是某一被摄对象(如课堂、人物等)的全貌。主要用于事物全貌的介绍或展示,如课堂的环境、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态等,强调的是课堂的氛围、情景,揭示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此景别在课堂录像的开头、结尾及中间环节都会用到。 中景: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一个场面局部的画面。中景与全景相比,表现的范围缩小了,进一步接近了被摄主体;画面中展示的除了被摄主体外,还有与主体有关的周围环境,此时环境和背景因素起着辅助、陪衬或烘托的作用,并与主体一起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中景主要是用来揭示主体人物的情绪、身份以及动作目的。如用中景拍摄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情景,不但可以表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同时还可显示邻座学生的反应(如表情、动作等)。 近景: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与中景相比,画面表现的空间进一步缩小,内容也更趋单一。它主要是用来表现含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可给人以交流感。如学生回答问题、朗读、做作业、做实验;老师讲课、写板书、做演示实验等。这是课堂录像中最常用的一种景别。 特写:是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对事物细小部位的放大,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和感受,加深记忆。如板书内容、实验现象、师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态等。 2.镜头的运动和运用 摄像机常用的拍摄方式有推、拉、摇、移、跟等几种,恰当地运用镜头,才能达到好的拍摄效果。 摇镜头:所谓摇镜头,就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三脚架上的云台,按某一方向水平或垂直转动摄像机所拍摄到的镜头。其画面效果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绕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其目的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使画面更加开阔,给人完整的印象。如为了强调课堂上学生活动或反映整个课堂气

书法课优质说课稿

书法课优质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竖心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背景: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根。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书法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导致现在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书写水平严重下降,大多不能写出一手漂亮整洁的规范汉字。至此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也多次提出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或意见,书法教学逐渐被受重视。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正确的坐姿与执笔方法。这是基础目标。 (2)、知道写好书法的三个要素:笔画、结构、章法。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技能目标:正确书写竖心旁及带竖心旁的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热爱,初步培养审美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执笔方法。 2 、按笔顺正确书写竖心旁及带有竖心旁的汉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竖心旁及带有竖心旁的汉字。 二、说学生: 我校学生绝大多数为书法初学者,总体基础薄弱;所以需要老师注入更多的精力与科学的教法。 三、说教学法与学法:

书法课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老师讲解、引导,直接示范是最主要的教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最主要以临摹和练习为主。 本节课主要用了形象直观的视频,以毛笔字的笔画形态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硬笔字,让学生清楚的明白笔画形态及用笔的来龙去脉,同时运用田字格让学生清楚的观察老师的示范。 学习书写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体讲解和示范,以及单个指导和示范。学生之间采用互相学习、互相品评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小活动: 活动1【导入】一、视频导入 1、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我国的汉字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甲古文(出示),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播“心”字演变视频) 2、古人认为思考要用心,所以但凡与思考、感情有关的字都有“心”的偏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与“心”有关的偏旁。(播竖心旁视频)(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领悟新知 1、交流竖心旁的书写笔顺,梳理书写要领。 (1)教师示范书写竖心旁,学生观察,交流书写笔顺。 (2)观察竖心旁的笔画组成及笔画间的位置关系。 2、教师示范,学生练写。(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1)教师示范书写竖心旁,学生书空,再练习书写一行,教师巡视辅导。 (2)交流评价。 活动3【讲授】三、教学例字“悟”、“快”、“悦” 1、学会了竖心旁,现在我们来写带有竖心旁的字(出示:悟)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课件出示书写注意事项),师示范讲解。

轴对称再认识(一)课堂实录

轴对称再认识(一) 课堂实录1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并不陌生,对吗? 生:对 师:那我们认识的图形当中就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看你们能不能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课件展示课本21页的图形,逐个展示,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是 师:说完整 生: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觉得自己判断对了吗? 生:对了 师:口说是没有证据的,那你们有没有办法验证呢? 生:有 生:把图形对折 师:好方法,接受你的提议。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8个图形在信封里,待会小组同学拿出8个图形来折一折,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折一折 教师巡视 师:小组同学要互相交流,小组交流结果写下来 师:都讨论完了没有 生:都讨论完了 师:谁愿意来汇报 (学生举手发言) 生:1,2,4,5,7,8 师:大家同意他的答案吗? 生:同意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那每个小组派出2个同学上来说一说,你们刚才是怎么样进行验证的 生:展示对折结果 师:他们讲清楚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生:没有 师:表扬他们 (学生鼓掌)

师: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对折的方法,看图形是不是完全重合 师:对折的方法,对折之后要看什么 (板书:对折—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生:图形是不是完全重合 师:哪里完全重合 生:两边 师: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如果完全重合说明什么 生:是轴对称图形 师:如果没有完全重合呢? 生: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有点疑问,看看3号图形,3号图形,老师觉得这两边是一样的,怎么就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课件展示图3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两边一样,但是折不出来 师:折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对折后,不重合 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不是 师:确定? 生:确定 师:还是用我们的方法来验证下,对折 (课件展示,对折后的效果图) 师:对折后发现,中间部分重合,但是上面部分没有重合。看来同学们还是非常的爱思考 2、找对称轴 师:我们从这8个图形里面找出了6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把6个图形拿出来 师:刚才我们在对折的时候,在图形上面是不是留下了折痕啊 生:是 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我们就把它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同学们想想,是不是每个图形就只有一条对称轴呢? 生:不是 师:我们再请同学们拿出那6个轴对称图形,折一折,看每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 师:好,讨论好了没有 生:好了 师: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你找到了哪个图形的几条对称轴 生汇报,演示(投影展示)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非常棒。我们还是一样的用对折的方法找到了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美丽的颜色》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美丽的颜色》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一、由美导入,走进文本世界 师:同学们好!今天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女(出示相片:年轻的居里夫人拿着装有镭的玻璃瓶),知道这是谁吗? 生1:居里夫人。 师:你怎么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美女是居里夫人呢? 生1:因为她手里拿着镭。 师:观察得很仔细!居里夫人美,镭也美!对于一个人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一些外部的信息,还得要进一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 二、题目切入,体会美丽情感 师:课文都读过了吧?我问问大家,题目是“美丽的颜色”,这个五个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笔标出来。 生5: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 师:对,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一起先把这个部分朗读一下(“玛丽有一天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生齐读。 投影出示: l 玛丽有一天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地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l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镭有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l 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师:第一次对话,先自由朗读,然后分角色读。 学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来读,有请我们的居里夫妇。(生笑) (两位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其余学生读文中的叙述语,两位同学配合默契,语调温柔,充满期待) 师:先采访一下玛丽,你觉得应该念出怎样的情感? 朗读的女生:我感觉应该是“热切的好奇”,满怀期待。 师(转身问男同学):你感受到了玛丽的热情期待吗? 朗读的男同学:感受到了(腼腆的笑)。 (其余学生也笑了) 师:那你刚才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回应你的爱人的呢? 朗读的男同学:也很期待,是理解,感觉很温暖。 师:为什么感觉很温暖呢? 朗读的男同学:感觉好像和我在谈论……(不好意思说) 师:是什么? 朗读的男同学(鼓起勇气):是即将出生的孩子长得怎么样。(生笑)因为这里的“它”加了个引号,就是说“它”是有生命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关注到了标点。是啊!居里夫妇就像在畅想肚子里的孩子长相如何?怎样漂亮?真是一种温暖美好的期待!好的,谁来念念第二次? 生6念。 教师念前面的句子:穿过院子……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营造说话时神秘、宁静的氛围。 师:你读到了什么? 生6:期待。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 二、“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 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生2: 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剪纸艺术动物、植物、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对称的剪纸艺术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剪纸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教师:那老师也来动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看一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呢? 生:心形。 师:打开来看看,猜对的小朋友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你说。 生:它两边是对称的。 师:哦,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还有谁来说一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说。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图形呢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对称呢是创造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你看,不少的动物、植物都有这种对称的形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通过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雨巷》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实录

山东省威海市高中语文优质课第一名 《雨巷》课堂实录 执教:荣成市第二中学赵闽东 记录:荣成市第四中学陈丽华 听课:威海市高中语文教师、荣成二中各学科教师共200人 师:预习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雨巷》和导学案。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把课本合上。这一单元的题目是什么? 生:美的真谛。 师:这边的同学是不是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生:是。 师:咱课前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我们学习要注重纲目,纲举目张。我们看了《雨巷》,没有注意它的题目——美的真谛!我们知道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不知道吧?美的真谛,顾名思义!有点意思了,是吧?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配乐导入):暮春时节,烟雨江南。有道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漫步江南的小巷,你的耳边安静了下来,只有细丝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音。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油纸伞,化身瘦身的江南才子,这节课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品一品那番韵味。下面请大家看一看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师板书:) 师:诗歌是以象传情的文学体裁,它要塑造一个一个的意象。什么是意象? 生:(回答) 师:我们知道,提到一个一个的意象,它在古诗歌中代表着一定的含义。提到月亮,我们说它代表着什么? 生:思乡。高洁,傲骨 师:如果说梅花,梅花代表着什么? 生:高洁,傲骨 师:这首诗,戴望舒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意象?最主要的? 师生:丁香,雨巷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丁香的图片。 (幻灯片出示丁香花的图片) 师:丁香又名紫丁香。它有白色的花,有紫色的花,香气淡雅,十分容易凋谢。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两首词。(幻灯片)看看丁香在古诗文中代表着什么。 生齐读: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摊破浣溪沙 人不见,梦难见,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中丁香千结。 ————毛文锡《更漏子》 师:从这两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丁香在古诗词中一般代表着什么?生:忧愁。 师:对,忧愁、怨愁。因为它是那么的美丽而容易凋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人这种与生俱来的忧愁感,越是美丽的东西越是容易凋谢,越是容易凋谢的东西我们觉得它越美丽。联想一下,你能联想到类似的什么东西? 生:青春。 师:青春?你还没老呢!(笑)非常好! 生:昙花 师:昙花一现,对吧?还有呢? 生:流星 师:流星,彩虹 生:海市蜃楼 师:很多很多。包括早晨起来大家做的那个梦。(笑) 师:就这样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梦一样美丽的姑娘,走在江南的小巷里,大家去过江南的小巷吗? 生:没有 师:(幻灯片)请一个同学起来读一下。请看大屏幕。 生读:这是我生平所见的最动人的小巷。 一条条纵横交错,像埋在衰老肌肤下的血管,深嵌在高高山墙和翘起的屋檐下,掩着一股苍凉之气。很少有阳光直射进巷子里,被摩挲得溜光的青黑石径终年湿濡濡的,似抹了一层油。斑斑苔藓从砖缝

课堂教育教学实录及评析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作者:————————————————————————————————日期: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 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 生2: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 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 ,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生2:王芳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2+81 生3:王芳和爸爸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2+83 生4:王芳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2-8 1

生5: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1 生6:王芳比爸爸少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2 生7: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2+81+8 3 生8:还剩几分之几没吃? 88-83-82-8 1 …… 师:比较以上几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 生:分母都相同。 师: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 生:加法分一类,减法分一类……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评析]本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建模兴趣”和“引出数学问题,培育建模基础”两步的整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分吃蛋糕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主动获取、梳理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本环节经历了“呈现情境——提取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做到了“提出问题情境化”。 (二)引导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 1.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索,经历过程 师:83+8 1 表示什么意义? 生:83+8 1 表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分数加法的意义)

硬笔书法优质课课教学设计

硬笔书法课---整体书写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掌握整体书写格式,欣赏书法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在例字中归纳书写要领,能完成一篇完整的书法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意识和责任感,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掌握汉字基本书写规律,能完成正确落款等步骤。 教学难点: 学生在例字中归纳和总结书写的要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像美丽的浪花,激发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给了我们生活的理想和动力。成为大千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展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图上的刻画让我们感觉不到是文字还是绘画,那是我们的祖先在向别人诠释一个动作,表达一种意思,或者是讲述他一天的经历,或者是宣泄一种情绪? 教师:这就是我国最朴素的文字----象形字 学生小游戏(猜猜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动脑找同学读:汉字书写的的起源 二、讲授新课 那么汉字的发展是怎样的进程呢?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魏晋}可见,我们的祖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摆脱幼稚的书写,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学生读汉字书写的起源(二) 教师总结:汉字书写的形式 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应用最广泛的是楷书和行书(观赏课件) 硬笔书法几个字的5种书写形式,看看那种和我们现代应用最接近? 教师:楷书有书中楷模的意思,作为交流的一种标准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通常称为方块字。便于书写和识读,实用价值最高。 看课件 大家说 :屏幕上是什么字----各种猜测

关雎优质课课堂实录

关雎优质课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歌曲《关雎》,营造一种浓浓的诗意氛围。)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 在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春天。 生:希望。 生:爱情。 师: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 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师: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 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 生:《关雎》。 师:不错,是《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 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师配乐朗读)。 (师读完,掌声响起。)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 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 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 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

课堂教学实录

《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 (引语):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同前往玻璃王国,认识几位新居民,相信大家此行必有收获。 1、播放课件、“随影”入境。 2、揭题生疑,鼓励发问。 (1)导问:看到这个堤题目你已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梳理问题。 a、什么叫做新型玻璃? b、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c、这几种新型玻璃的作用是什么?介绍“新型玻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用笔划。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好,接着读吧。(学生继续读、想、划。然后老师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划得是否准确。)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了。)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 “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笑声。)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

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笑声。)(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学生写了将近15分钟。) 师:大多数同学写好了,有许多人写得很漂亮。 下面,我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写的“自述”。按着顺序来,先请“夹丝网防盗玻璃”来说。谁愿意来?(指名到前边来读。) 师:大家注意听,看他写得怎样。特别注意听老师怎么给他评改的,学点修改文章的方法。(生:(读)“《变色玻璃自述》。我的名字叫‘变色玻璃’,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有人可能不知道我,其实,我早就上世了。”(师插话:“请停一下,把你写的‘上市’的‘市’写在黑板上。”该生在黑板上写了个“世”字,听课者忍不住笑了。老师说:“产品上市的市,是市场的市,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该生恍然大悟,把“世”改为“市”。 师:“对了!我看你又创造出一个好经验。当写作文的时候——全体同学注意蔼—当你写作文的时候,因为太紧张太心慌,没有细考虑,好多字就随便写一个同音字代替了,你看,‘上市’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不能写成‘世’。还有‘再在’、‘像向’、‘已经’的‘已’、‘所以’的‘以’,这些同音字很容易混淆。当你们写作文,要用这些字的时候,别慌,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该用哪个字,只要你稍微地想一想,一般都不会用错的,这是经验。记住了没有? (接着往下读)“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而从外面看室内却看不见。”(师插话:“‘却什么也看不见’,加个‘什么’”)“却什么也看不见,

轴对称 优质课教案

轴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形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纸、剪纸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电化教学。 2、学法:观察猜想、共同探讨、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应用实践。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制作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课件;模具、实物、投影、胶水。 学生准备:剪刀、各种美术颜色、美工刀一把、白纸若干。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师讲故事的过程中播放动画)。在小河边的花丛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采花蜜,忽然!来了一只蜻蜓在它面前飞来飞去,蝴蝶生气地说:“谁在跟我捣乱?”蜻蜓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这时蝴蝶更生气了,说道:“你是蜻蜓,我是蝴蝶,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呢?”于是,蜻蜓就落在了旁边的一片叶子上,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不仅蜻蜓、蝴蝶是一家,有些树叶,还有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和我们是一家呢。” 师:为什么蜻蜓说它们几个是一家呢?(多媒体出示:蜻蜓、蝴蝶和树叶三个图形)。 采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图片,蝴蝶、蜻蜓,树叶,剪纸、,生活中的“喜”字,

浙江省优质课《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绍兴新昌城关中学赵晨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杭州之盛在于西子一湖,大多数人会选择什么季节出行? 生:冬季。 师:大多数人! 生:春季或者夏季。 师:在这样的季节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对于大多数人,会选择一天中什么时间去西湖呢? 生:早上。 师:我们的作者张岱在冬季去西湖。他究竟想要借助表达些什么呢?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会读了吗? 生:会。 师:把我们昨天预习的结果展示给我们的老师。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啊,朗朗书声是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会翻译了吗?“上下一白”的“白”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怎么知道解释为“全”? 生:根据全文的意思。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了解文言词的解释呢?课下注释,根据课下注释的标注来了解个别词的解释。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解释的方法。“一身是胆”的“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由此可以推断,“上下一白”的“一”解释为“全”,这就是推断法。我们再来看个成语“面面俱到”,“俱”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能精确翻译这个句子吗?“拥毳衣炉火”。看到这个句子,你感觉到了天气怎样的状况呢? 生:十分寒冷。 师:从哪个词中能恨明确地感受到“十分”呢? 生:拥。 生:表达出来了,毛皮大衣本来就说明了寒冷,又说道火炉,更能体现了。 生:我觉得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十分寒冷,那应该是紧紧裹着。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这位男生用了一个词语“紧紧裹”,我们再来翻译下。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湖上影子,”人教版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翻译。 师:两个红字“道”、“叶”,写出了景物什么特征? 生:简洁。 生:孤独。 师:影子这个词语确实能够体现出“孤独”,但影子是淡淡的。痕、点、芥、粒又写出了什么呢? 师:你认为可以用什么两次来形容呢? 生:条。丝。抹。 师:我们来看看原文用了什么量词,芥。芥是什么意思? 生:小。 师:既然我们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那我们就直接按照原文来理解。会读了,我们就走进下一个环节,文言要会理解,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浮在海边的只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沉在海面之下。谁来跟我们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对雪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作者把雪当做了自己的象征,突出了自己对洁白的追求。 生:淡淡的孤独与寂寞。 师:你读不懂的有什么呢? 生: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痴”在哪里? 师:不懂的还有吗? 生:前面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提到了“舟子”? 生:在亭上的两个人,作者问的是姓名,可是那两人回答的确实“金陵人”。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痴”字很重要。这个“痴”表现在哪里? 生:在晚上八点左右还独自一个人撑着小船去湖心亭看雪。 师:还有吗? 生:天气很冷,他还是坚持去看雪。 师: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岱对于雪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行为在有一个人眼中可不是痴迷的意思啊,你知道是谁吗? 生:湖上的两个人。 师:他们是怎么认为的? 生:志同道合。 师:在谁的眼中不是痴迷的呢? 生:在船夫眼中。 师:船夫理解张岱吗? 生:不理解。 师:所以在舟子眼中,这是什么呢? 生:痴呆。 师:看起来舟子是不理解张岱的。“独”与后面的舟子的出现是不矛盾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