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技术规程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目次

前言 (3)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技术规程 (4)

1 范围....................................... (4)

2 术语和定义................................. .. (4)

3 样品采集................ (4)

4 样品分离..................... .. (5)

5 分离菌种的培养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对于厌氧细菌和古菌,在进行取样、分离和培养的各个环节均必须注重这类微生物的特性,采用相适应的方法,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尽可能保持其在原生境的种类和数量,并通过分离和培养将其反映和显示出来,同时取得所需的试验菌种。

本规程规定了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的方法和要求。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的要求及根据样品量的大小所应采取的采样方法;规定了厌氧细菌、古菌样品分离和培养的具体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不同生境中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的采集;以及各类厌氧细菌和古菌的分离培养。

2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 厌氧细菌和古菌 Anaerobic Bacteria and Archaea

厌氧细菌和古菌如梭菌属(Clostridium)、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等,是指要求在没有分子氧条件下才能生活的各种细菌和古菌。本文所指厌氧细菌和古菌为专性厌氧细菌和古菌,

2.2 Hungate厌氧技术 Hungate method

Hungate厌氧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Hungate于1950年发明的一套有效的用于厌氧菌分离和培养的技术,它包括培养基预还原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菌株分离和培养操作技术。利用该技术,许多严格厌氧细菌和古菌的分离、培养获得了成功。

2.3 厌氧手套箱 Anaerobic chamber (glove box)

厌氧手套箱利用预置在箱内的钯催化剂,催化氢气与氧结合生成水,从而达到除去箱内氧气的目的。它包括操作室和交换室两部分。操作室用于厌氧分离、培养,交换室用于操作室内外物品的传递。

3 样品采集

采集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时,应尽可能避免将样品较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尽快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根据放置样品所用容器的不同,可将样品的采集方法分为:厌氧试管法、厌氧罐或厌氧袋法、棉拭子法三种,采集时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法。

3.1 厌氧试管法

3.1.1 仪器和用具

3.1.1.1厌氧试管

带丁基胶塞的可密封的试管、小瓶,或其他容器。可通入无氧气(O

2

)的氮

气(N

2)、二氧化碳气体(CO

2

)、或氮气、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O

2

N 2和H

2

),以置换管内空气,创造厌氧条件。

3.1.1.无菌注射器。

3.1.2 稀释液

常用磷酸盐缓冲液做为稀释液(NaCl 0.85g,Na

2HPO

4

0.25g, NaH

2

PO

4

0.56g,

蒸馏水 100ml)。

3.1.3 取样

对于土壤、污泥等可大量获得的样品,可将样品直接装入灭菌的厌氧试管中,直至装满,塞上胶塞,拧紧螺口胶盖。对于从动物肠道、口腔等部位采集的少量样品,直接将样品迅速装入灭菌的、盛有预还原稀释液的厌氧试管内,立即塞上胶塞,拧紧螺口胶盖。对于液体样品应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样品,取样后立即排除多余空气,将样品注射进灭菌的厌氧试管中。

3.2 厌氧罐或厌氧袋法

3.2.1 仪器和用具

3.2.1.1厌氧罐或厌氧袋

可以密封的容器。利用化学方法,去除容器中的氧气,创造厌氧环境。

3.2.1.2灭菌的平皿、三角瓶或试管

3.2.2 取样

将样品尽快装入灭菌的平皿、三角瓶或试管等器皿中,然后放入厌氧罐或厌氧袋内。

3.2.3 棉拭子法

采取临床样品时常用此法。

3.3.1 仪器和用具

3.3.1.1厌氧试管

同4.1.1.1。

3.3.1.2棉拭子

无菌棉拭子,装在厌氧试管中。

3.3.1.3半固体琼脂培养基

去除氧气的半固体培养基,分装在厌氧试管中。

3.3.2 取样

用棉拭子采样后,直接插入装有半固体培养基的厌氧试管内。

4 样品分离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的分离,通常采用系列稀释滚管法或平皿涂布法。对于样品中含量很少的微生物如光合细菌,应先用富集培养基对其进行富集培养,然后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

4.1 滚管法

4.1.1 仪器和用具

4.1.1.1 厌氧试管

同3.1.1.1。

4.1.1.2振荡器

4.1.1.3无菌注射器、弯头毛细管、乳胶管

4.1.1.4盛有冰块的托盘或滚管机

4.1.1.5显微镜

4.1.2 稀释液

同4.1.2。

4.1.3 滚管分离

4.1.3.1样品稀释

取1g或1mL(混合均匀的液体)样品,置于装有9mL或4.5mL预还原稀释液的厌氧管内,在振荡器上振荡均匀,用无菌注射器取1mL或0.5mL样品稀释液加至另一装9mL或4.5mL的稀释液的试管内。按此操作依次制备成10-1—10-9的样品稀释液,备用。

4.1.3.2滚管

将盛有无氧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至100℃,使琼脂熔化,并保温在50℃左右的水浴中,备用。用无菌注射器取至少3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0.1-0.2mL,加入盛有溶化的预还原培养基的厌氧试管内,将试管平放于盛有冰块的盘中或放在特制的滚管机上迅速滚动,培养基在试管内壁立即凝固成一薄层。适温培养后,在琼脂层内或表面形成菌落。滚管前最好用显微镜观察待分离的样品,了解样品中的细菌或古菌形态类型及其浓度,作为分离样品的参考。

4.1.3.3分离培养

挑取单菌落时,将形成单菌落的试管和一支盛有无菌、厌氧培养液的试管固定在适当的支架上,去掉试管的胶塞,插入灭菌的注射器针头,通入气流速度适当的、无菌的、高纯氮气。将无菌弯头毛细管小心插入形成单菌落的试管内,轻轻吸取预先作好标记的单菌落,转移至盛有厌氧培养液的试管内,塞上胶塞,拧紧螺口胶木盖,适温培养。

形成的菌落需及时进行单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镜检其形态及纯度。如尚未获得纯培养物,需再次稀释、滚管,并再次挑取单菌落,直至获得纯培养物为止。

分离的单菌落也可在厌氧手套箱内挑取。

4.2 平皿涂布法

4.2.1 仪器和用具

4.2.1.1厌氧罐或厌氧手套箱

4.2.1.2玻璃刮刀

4.2.2 涂布分离

根据5.1.3.1中所述方法对样品进行稀释,于厌氧手套箱中,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0.2-0.5mL置于琼脂平板上,用玻璃刮刀涂抹均匀,置于厌氧罐或厌氧手套箱中,适温培养。待形成菌落后,及时在厌氧环境中进行单菌落的挑取和移植。

5 分离菌种的培养

分离得到的厌氧细菌或古菌,应接种在适宜其生长的厌氧培养基中,置于厌氧环境中,适温培养。

5.1 仪器和用具

5.1.1 厌氧试管

同4.1.1.1。

5.1.2 厌氧手套箱、厌氧罐,或厌氧袋

5.1.3 细口圆底烧瓶

5.2 厌氧培养基的制备

5.2.1 制备

采用煮沸法去除培养基中的氧气。将盛有已熔化的培养基(已加入氧化还原电位指示剂—刃天青(Resazurin))的细口圆底烧瓶,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培养基,同时通入纯度为99.99%的高纯氮气,氧气已被完全去除后,培养基从红色变为无色,此时加入规定用量的半胱氨酸。

5.2.2 分装

制备厌氧培养基的同时,将纯度为99.99%的高纯氮气通入空的试管中。去除试管中的氧气。将上述无氧培养基分装进厌氧试管中,塞上胶塞,拧紧胶木盖,灭菌备用。

5.3 厌氧细菌和古菌的培养

将分离得到的厌氧细菌或古菌接种在适宜的厌氧培养基中,直接在厌氧试管中进行培养,或者在可获得厌氧环境的装置中进行培养,如厌氧手套箱、厌氧罐或厌氧袋等。

参考文献

[1] 凌代文, 东秀珠. 1999.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试验方法. 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 1-176

[2] 王祖农等. 1990. 微生物学词典. 北京: 科学出版社

[3] Sutter, V.L.,Citron, D.M.et al. 1980. Wadsworth Anaerobic

Bacteriology Manual, 3rd ed. C.V.Mosby Company.

[4] Holdeman, L.V., Cato, E. P. & Moore, W. E. C. (1977). Anaerobe

Laboratory Manual, 4th edn. Blacksburg, VA: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Hungate厌氧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基配制,并进行分离纯化。

二、实验用具

装有分压表的氮气钢瓶,氢气钢瓶,调压变压器,铜柱和铜柱固定架,高压灭菌锅,厌氧管(15ml),厌氧瓶(50ml),异丁烯橡胶塞、电炉、圆底烧瓶(500ml、1000ml)、各种规格的定量注射器(1ml、2ml,5ml),18#针头,酒精灯,酒精棉等。

三、实验操作

(一)、高纯无氧N2的制备

1、接通电源:把输出电压缓缓从0伏分级升到50~90伏之间(调电压的过程持续大约2-3s

就可以了)。大约20分钟后,铜柱温度能达到350℃左右(输出电压禁止长时间超过90V 以上,否则会导致铜玻璃柱变形直至破裂,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2、待铜柱温度升至350℃左右时,加热套触摸起来比较烫,开启氢气钢瓶并形成气流,使铜

柱内的铜丝还原(反应速率很快,几秒钟见效,还原与否可以从铜丝颜色的变化看到,同时

柱内会产生水蒸气,氧化铜与氢气反应所致;通氢气的时候最好打开窗户,一定熄灭操作台边上所有明火,包括酒精灯和电炉)。

3、待铜丝被氢气还原呈现纯紫铜铮亮色,同时把里面的水蒸气也排出完全后,关闭氢气钢瓶,

压力表指针降为零;打开氮气钢瓶,气流大小以把针头对准操作者手背5cm距离明显感觉到气流为宜,并随时注意气流是否足够。

4、使用完毕后,先关紧氮气钢瓶,使压力表的指示针回至零位,接着关闭电源,使调压变压

器调节指示回至0伏处。

(二)、无氧无菌水的配制

1.将500ml一定浓度的NaCl水溶液(防止稀释时细胞涨破)沿玻璃棒倒入固定在铁架台

上的1000ml圆底烧瓶中(选择合适的圆底烧瓶,水不可太满,否则水沸腾时容易溅出),最好放入几个防爆玻璃珠。向500ml水中加入终浓度为0.001‰的刃天青(resazurin),即加入0.5ml 的1‰刃天青母液(W/V),并加入0.25g半胱氨酸(L-Cysteine)(终浓度0.5‰)。

在烧瓶外壁溶液水平面处划一刻度后,加入适量水(因为蒸发会损失部分水分)。煮沸5-10min (视所加水总量而定),刃天青会根据水中含氧量的下降经历紫色-红色-无色的颜色变化,当溶液变为无色后,再煮沸5min,然后通高纯氮气1-2min(赶走空气)。

2.分装的过程可以不用继续加热,用10ml的定量注射针筒抽进氮气流,再打出(三次以

上)洗气,然后抽取9ml无氧水注入已换气的15ml厌氧管中(抽取注射过程中应迅速利落,与空气接触时间应缩至最短);注入厌氧管后,需要等待通气5s-10s,以置换瓶中空气,在抽出氮气流针头的同时塞紧异丁烯橡胶塞(操作要领:抽出针头时要注意,橡胶塞应该先半扣到瓶口,然后用右手食指揿住,左手捏住通气针头慢慢抽出针头,橡胶塞可能会外翻导致漏气等,此时将针头往瓶内伸,使塞子恢复原样,有时需要反复多次,视塞子大小而定,最后拔出针头,拔出同时立即将塞子塞进管口),最后旋紧盖子。

3.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三)、专性厌氧菌液体培养基配制(以制备1000ml为例)

1、按照配方配制培养基,定容后,加入1ml的1‰刃天青母液(W/V)(终浓度0.001‰),0.4g

的半胱氨酸(L-Cysteine)(终浓度0.4‰),用NaOH或KOH调节pH值(resazurin和半胱氨酸对培养基的pH有影响,应加入后再测pH)。

2、制备高纯氮气,操作过程同(一);将厌氧管固定到铁架台的夹子上并通氮气,在培养基

中加入5% Na2S?9H2O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5‰,用枪吸取适量培养基注入到厌氧管(或厌氧瓶中),通气10-20S,塞上橡胶塞,旋紧盖子。

3、厌氧试管用牛皮筋扎成7支或者10支一捆即可灭菌,121℃湿热灭菌20min。

(四)厌氧菌固体培养基配制

1、同(三)1。

2、取上述培养基注入母液圆底烧瓶中(可以预先在圆底烧瓶外壁用记号笔划上体积刻度),再

加琼脂粉和适量蒸馏水以弥补在煮沸过程中蒸发的损失量。然后煮沸15-20mins,驱除培养基中的溶解氧。(应特别注意:融化的固体培养基在沸腾时容易从烧瓶瓶口溢出引起电炉短路,从而将电炉烧坏),在接近沸腾时要把电炉移开。

3、煮沸10分钟后,开始通高纯氮气;将厌氧管固定到铁架台的夹子上并通氮气,加入5%

Na2S?9H2O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5‰。然后用10ml的定量注射针筒取5ml培养基注入15ml

已换气的厌氧试管中。(注意:因为是固体培养基,注射器活塞处容易被琼脂粘住,使得封

闭性较高,相对来说不易变红,但是也会有少许颜色,不用担心,同样加入少量硫化钠到管

子或者瓶子内即可)。

4、灭菌后的培养基取出来,就进行滚管操作。使灭完菌还未冷却的固体培养基在桌面匀速滚动,

培养基会均匀固定在厌氧管壁上;也可以做成斜面状,但是如果是分菌的话应该是滚管更加

好点,因为接触面积大。最后,管底会留有稍许的冷凝水。

5、注:如果是制备少量固体培养基,也可先在厌氧管中加入终浓度为2%的琼脂后按液体培养

基的配制方法配制。灭好菌后,把琼脂摇匀后滚管或摆斜面。

(五)厌氧菌分离纯化

1、富集培养:用灭菌小铁锹铲取0.5g-2.5g样品至装有20-25ml培养基的厌氧瓶内,充N2 ,塞

紧塞子,然后振荡均匀,一定温度下静置培养。培养几天后进行稀释涂布,方法在“直接涂

布法”中有详细介绍。

2、直接涂布法:

1)样品梯度稀释:取含9ml无氧无菌水的厌氧试管若干支,用无菌1ml定量注射器以10倍稀释法稀释污泥菌悬液至合适浓度(稀释度视样品生长情况而定, 要注意用1ml注射器与18#

针头结合时,1ml注射器的量程已经不准确,经过移液枪的确定,0.7ml刻度处即相当于1ml)。

由于没有经过富集所以样品中含有的菌量较少,直接涂布法中菌悬液的稀释度做到10-2就可

以了;而富集后的菌液为得到单菌落,稀释度一般要做到10-6。

2)涂布:用无菌1ml定量注射器取相应稀释度的污泥菌悬液0.2ml于含4.5ml的固体培养基的厌氧试管中,立即滚管。滚管的要领是:注射器从梯度稀释液转移到滚管之内后,塞紧塞子,将稀释液均匀涂滚于厌氧管壁内,然后再取出塞子,通无氧高氮气体,用无菌注射器与无菌

针头将多余的液体(包括了原来的冷凝水与稀释液)吸出来,可防止过多的水滞留导致滚管

模糊、菌落不清。

3)培养:培养温度以及培养时间看菌的生长来定,有些只要两三天,长的需要十来天,这些可以查其他科技工作者所做的相关属菌株的条件来设定,一般如果条件合适,3天左右会有菌

落长出。

(六)厌氧菌菌落的观察和纯化

1、观察4d培养后,观察厌氧试管内壁上出现菌落;

2、纯化多次涂布滚管,挑单菌落纯化,若在低稀释度下形成了单克隆菌落,那么可以认为其

已经比较纯,也可以做鉴定工作,比如简单染色观察菌落形态是否一致等。

建议:

1.将刃天青配成母液,母液浓度为1‰(W/V),4℃冰箱放置。

2、专性厌氧菌生长于很低的氧化还原电势下,其呼吸链末端电子受体为无机氧化物和有机

氧化物的生物氧化,这是一类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率较低的呼吸形式。

3、刃天青的指示:刃天青在氧化态时呈紫绛色,在完全还原时为无色,它第一步不可逆地

还原为Resorufin, 呈现桃红色,然后再可逆性地还原为无色的二氢Resorufin。如果制备的

培养基呈现桃红色,表明培养基已经被氧化,氧还电位已升高。其还原指示电位为-42mv。

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 ***** ******** ·定义 古细菌(archaeobacteria),(又可叫做古生菌、古菌、古核生物的结构核细胞或原细菌),是一类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的特殊细菌。 ·生存环境及形态 很多古菌是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一些生存在极高的温度(经常100℃以上)下,比如间歇泉或者海底黑烟囱中。还有的生存在很冷的环境或者高盐、强酸或强碱性的水中。然而也有些古菌是嗜中性的,能够在沼泽、废水和土壤中被发现。很多产甲烷的古菌生存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如反刍动物、白蚁或者人类。古菌通常对其它生物无害,且未知有致病古菌 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到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200微米。它们可有各种形状,如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或方形。它们具有多种代谢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盐杆菌可以利用光能制造ATP,尽管古菌不能像其他利用光能的生物一样利用电子链传导实现光合作用。 ·代表性古细菌 极端嗜热菌(themophiles):能生长在90℃以上的高温环境。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的古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0℃,80℃以下即失活;德国的斯梯特()研究组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110℃以上高温中,最适生长温度为98℃,降至84℃即停止生长;美国的. Baross发现一些从火山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嗜热菌的营养范围很广,多为异养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取得能量。 极端嗜盐菌(extremehalophiles):生活在高盐度环境中,盐度可达25%,如死海和盐湖中。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能生活在pH值1以下的环境中,往往也是嗜高温菌,生活在火山地区的酸性热水中,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极端嗜碱菌(alkaliphiles):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碱池中,生活环境pH 值可达以上,最适pH值8~10。 产甲烷菌(metnanogens):是严格厌氧的生物,能利用CO2使H2氧化,生成甲烷,同时释放能量。CO2+4H2→CH4+2H2O+能量 ·嗜热细菌 嗜热细菌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良好地生长。迄今为止已分离出50多种嗜热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有一种最抗热的菌株(Phyolobous fumarii),在105℃繁殖率最高,甚至在高达113℃也能增殖。有人认为嗜热细菌生存的极限温度可能是150℃,若超过这一温度,无论哪种生命形式都不可避免地使维持DNA和其他重要的生命大分子完整性的化学键遭到破坏。 深海极端嗜热和产甲烷细菌,备受人们关注,因为它位于生命进化系统树的根部附近,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弄清世界上最早的细胞是如何生存的问题。PCR 技术中所使用的Taq酶就是从水生嗜热菌)中分离到的。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教学要求 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等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2.熟悉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 产气荚膜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和标本采集。 3.了解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厌氧菌的种类与分类,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教学要点 [学习引导] 1.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和致病机制是什么? 2.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哪些疾病? 3.肉毒梭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可引起哪些疾病? 4.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特性有哪些?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irum)可分为两大类:有芽胞的厌氧梭菌属和无芽胞厌氧菌。前者主要引起外源性创伤感染,后者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革兰染色阳性。芽胞呈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 (2)培养和抵抗力:严格厌氧。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芽胞在100℃ 1小时才被杀死。 2.致病性 (1)致病条件:该菌由伤口侵入人体,局部伤口需具备厌氧条件,即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均易造成厌氧微环境。 (2)致病机制:主要有赖于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①该毒素为神经毒素,当释出菌体时,被细菌蛋白酶裂解为轻链和重链,其中轻链为毒性部分,重链具有结合神经细胞和转运毒素分子的作用;②重链通过其羧基端识别神经肌肉结点处运动神经元外胞质膜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在细胞膜形成的小泡中;③小泡从外周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到达运动神经元细胞体,通过跨突触运动,小泡从运动神经元进入传入神经末梢,从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④然后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轻链为一种锌内肽酶,可裂解储存有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小泡上膜蛋白特异性肽键,使小泡膜蛋白发生改变,从而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 (3)所致疾病:引起破伤风,潜伏期为几天到几周,典型的表现为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临床表现。 3.免疫性自然感染后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获得有效保护的途径是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生物制剂。 4.微生物学检查根据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一般不采集标本培养。 5.防治 (1)一般预防:对伤口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通过对16s rRNA测序发现古菌位于最深的根部

通过对16s rRNA测序发现古菌位于最深的根部(例如,比古生球菌属更深),区别于其他的甲烷菌。按照古菌属进行分类,与相关表达蛋白的比较,将其分成不同的分支。(图2)另外他有有个RNA polyB的基因分支。这个不同的支系区别的显著性是其他的古菌的四倍以上。这种有关菌在系统树图中较远并且比古菌的进化更快。如果这种说明是正确的,这表明其表明这种进化程度与微生物的不连贯。这与近期古菌建树一致,并没有报道16S rRNA 与许多高taxa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快速的进化程度也表明了纳古菌门equitan(看表19)。N. equitant 是一种共生的,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有最短的已知细胞生物体基因组(481kbp),并生存与依赖硫的hyperthermophilic,Ignicoccus有关。(看表14)N. equitant是纳古菌门的一个新的的成员,其属于Crenarchaeota Euryarchaeota的分支。然而,rDNA和蛋白质却给出了矛盾的结果。推测基因减弱的信号关系到vital基因的删除,产生一种寄生的菌种,相当于共生关系的Igicoccus。其基因组显示出大范围的基因重排现象,包括缺少实质的操作子,是许多古菌的特征(看表6和8)。N. equitant有许多的基因与广古菌门的成员相似,通过BLAST比对。N. equitant可能表明一种高提取,和快速进化的广古菌系,与Thermococcale有关(图1)。N. equitant的RNA序列的测序得到了综合的影响因素,与hyperthermophily,共生生物,基因组减弱,和快速进化变化。 古菌的最近的第四个分支成员,初古菌门,在炎热的环境中丰富,但纯分离物并没有培养出来。大多数人推断初古菌门的发现源自宏基因组学的研究。初古菌门的测序工作已经正在进行中了,并且也将公布很多重要的信息关于此界的特点。 许多hyperthermophiles 生长chemolithoautotrophically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的能源。此外,大多数hyperthermophiles(古菌和细菌)有远的分支点,在树枝状图中,多数有短的分支。从这种发现物推出一种假设: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是hyperthermophilic cheolithotroph 并且来着高温的环境,例如海底热液喷口。关于生命的起源很受欢迎,但也有争议的假说令其他的科学家感到兴奋,其有重要的含义关于蕴涵演变和第一个细胞微生物特性;关于这个假说的讨论正火热的进行中。支持hyperthermophile生命起源的理论来自关于生命起源之前FeS表面metabolism进化和从实验中展现出一些反应是化学上可能的假说。然而,许多原因与所用生命的共同起源假说相悖,包括: Hyperthermophiles中rRNA的G+C含量高(平均60%),不考虑基因组G+C含量,(等,许多Sulfolobales目的有~35%)。在Hyperthermophiles的rRNA 高G+C碱基含量导致长分枝(在树枝状图),这是可靠的。 蛋白质的表达不总是支持16S rRNA树,Hyperthermophiles位于基因树的根部。 Hyperthermophiles的进化与温度的影响一致,除了16S rRNA有助于热保护的修饰。例如,tRNA修饰的比例随着最优生长温度而变化。相似地,随温度增加膜脂的环化反应比例。许多Hyperthermophiles也包含显着量的thermoprotiective次级代谢产物,如循环二磷酸和dimyoinositol的磷酸。所有这些修改都需要特定的生物合成途径。它似乎是不可能的,这些修改是在细胞进化的早期阶段和在LUCA时出现的。认为mechanism进化发展反应了Hyperthermophiles变化。 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NAD(P)(H)和ATP)的半衰期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而减少,从而降低这些条件下的生命可能已演变的可能性。 水温高,可能会导致在一个不太受控制的方式来进行反应比低水温,从而使之更难以微生物进化,而不是在炎热低温。

细菌、放线菌及古菌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

细菌、放线菌及古菌在环境工程的应用 细菌、放线菌及古菌在环境工程或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细菌在环境工程或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1)细菌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1、污(废)水生物处理的工作主体是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细菌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法等人工生物处理技术对有机物的降解起主要作用的都是细菌。 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菌胶团。活性污泥的主体细菌来源与土壤、河水、下水道污水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它们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动胶菌属和从毛单细胞属,可占70%。好氧活性污泥的细菌能迅速稳定污(废)水中的有机物,有良好的自我絮凝能力和沉降能力。 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吸附能力很强的菌胶团将废水中的杂质和游离细菌等吸附在其上,形成了活性污泥的絮凝体。作为絮凝体主体骨架的菌胶团细菌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菌胶团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1>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如新生菌胶团颜色浅、无色透明、结构紧密,则说明菌胶团生命力旺盛,吸附和氧化能力强,即再生能力强。 此外,活性污泥中还辅以少量丝状细菌作为骨架而组成结构紧密的大絮体,也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状菌在活性污泥中可交叉穿织在菌胶团之间,或附着在絮凝体的表面。当废水中的丝状细菌的数量超过菌胶团时,会使活性污泥沉降性变差,严重时引起活性污泥的膨胀,使出水水质下降。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生物系统学)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大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速率低)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生理生化)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4、 33)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属名种名加词)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分类,鉴定) 7、如果相似性系数(S )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 AB 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相同,很远) 若S AB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鉴定系统,细菌)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而适于工作和使用。(野外,家庭)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二、选择题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4 )。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2学时 (Anaerobic bacteira) 概述: 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病原菌。可分为两大类:厌氧芽胞梭菌属和无芽胞厌氧菌。 分类与特点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1、分布广数量多自然界多G+体内正常菌群 肠道99.9% 多G-- 种类多破伤风、产气荚膜、肉毒脆弱类、产黑色素类 2、致病性外源性感染,外毒素、酶,内源性感染,致病力 弱,荚膜菌毛酶 特定病,病死率高。非特定病,发生率高。 3、检查诊断形态特异,芽胞形态无特异, 但不作病原菌诊断培养鉴定药敏 4、防治伤口处理,抗毒素、类毒素抗生素、灭滴灵、 增强免疫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状菌 一、破伤风杆菌(C.Tetani) (一)生物学性状:G+ 周鞭毛、鼓槌状芽胞,抵抗力极强,对青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

1.伤口特点:⑴小深⑵脏混合感染⑶缺血坏死 2.致病物质:局部繁殖,毒素入血----破伤风痉挛毒素。 人致死量10-6克。 3.致病机理: 毒素结合运动神经末梢(重链(B链)C端识别并结合神经肌肉结点运动神经元外胞浆膜受体)→内在化作用(胞饮入神经末梢,囊泡逆行向上至运动神经细胞体)→膜的转位(通过跨突触运动囊泡进入传入神经末梢,重链N端介导膜的转位,轻链(A链)释放入胞质→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变性(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的囊泡膜蛋白变性,阻止其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和抑制失调,造成麻痹性痉挛。 临床表现:2天~2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三)免疫性:天然主动免疫差,毒素微量,抗体少。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四)诊断:症状、体征,外伤史,不作病原学检查。(五)防治原则: 1. 预防接种:类毒素或DPT 2. 临床处理原则: ⑴预防:①清创、扩创,H2O2 ②TAT 1500~3000U皮试!联合免疫:TAT+类毒素⑵治疗:①大剂量TAT:10~20万,早期、足量; ②青霉素:杀破伤风及杂菌 ③镇静、解痉药。

细菌、古菌和真菌(主霉菌、酵母菌)的比较

细菌、古菌和真菌(主霉菌、酵母菌)的比较 2013生技基一班刘雨桐 1.细胞构造比较 细菌: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特殊构造有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黏液层)和芽孢。 古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 真菌: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基质和细胞骨架,内质网与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线粒体,叶绿体,液泡,膜边体,几丁质酶体,氢化酶体) 细菌古菌真菌细胞壁有有有 细胞膜有有有 细胞质和细胞器有细胞质无细胞器有细胞质无细胞器有细胞质和众 多细胞器

2. 细胞膜结构与组分的比较 细菌:内外两暗色层间夹着一浅色中间层的一种双层膜结构,20%~30%磷脂、50%~70%蛋白质。其中每个磷脂分子由一个带正电荷且能溶于水的极性头和一个不带电荷不溶于水的非极性端所构成,所有细菌细胞膜上都含磷脂酰甘油。G-细菌中还富含磷脂酰乙醇胺。磷脂双分子中嵌埋着整合蛋白或膜内在蛋白。细胞膜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的重要场所;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是细胞产能基地;是鞭毛基体着生部位。原核细胞膜上一般不含胆固醇等甾醇 。 古菌:细胞膜具有某些独特性和多样性。①其磷脂的亲水头仍由甘油组成,但疏水尾却由长链烃组成,一般为异戊二烯重复单位。②亲水头和疏水尾间由特殊的醚键连接,而其他原核或真核生物是酯键③古菌的细胞膜中存在独特的单分子层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④在甘油分子C3位上,可连接多种与细菌和真核生物细胞膜上不同的基团。⑤细胞膜上含有多种独特脂质。 真菌:与细菌的细胞膜构造和功能十分相似。但其膜上有甾醇,磷脂种类为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在高等真菌中含有的是偶数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在低等真菌中含有奇数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真菌细胞膜上有糖脂,具有细胞间识别受体的功能。真菌上可进行胞吞作用。 甾 磷脂种类 脂肪酸种类 糖电子基因转胞吞 细胞核 无核膜包被完整细胞核 无核膜包被完整细胞核 有核膜包被完整细胞核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9-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习题 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 2.破伤风抗毒素(TAT) 3.厌氧性细菌 二.填空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呈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处理后,消失而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作用机理是。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和。 8.DPT三联疫苗是由、和三种成分组成。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形成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体。 13.破伤风杆菌经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是 .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15.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以最常见 ,临床分离的厌氧菌70%~80%是该菌 . 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和。 三.A型选择题 1.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 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缺陷病毒感染; E.梅毒螺旋体感染 2.以下关于厌氧芽胞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厌氧芽胞杆菌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 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 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 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 3.注射TAT的目的是

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B.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C.杀灭伤口中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4.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白喉杆菌 5.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肉毒杆菌; C.炭疽杆菌; D.分枝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6.疱肉培养基可用来培养 A.枯草杆菌; B.炭疽杆菌; C.百日咳杆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7.肉毒毒素的特点是 A.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B.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C.引起肌肉大块坏死; D.主要经过消化道吸收; E.细菌生活状态下释放 8.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 A.椭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B.椭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C.正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D. 正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E. 椭圆形 ,小于菌体 9.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A.脊髓前脚; B.脊髓后脚; 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D.呕吐中枢; E.血管内皮 10.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A.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B.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与Ab Fc段非特异性结合; E.破坏CD4 T细胞 11.高倍镜下形成"汤勺状"的细菌是 A.白喉杆菌; B.枯草杆菌; C.炭疽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肉毒梭菌 12.肉毒病的感染途径是 A.食用污染食物; B.污染伤口; C.节肢动物叮咬; D.吸入污染的空气; E.接触肉毒患者的用品 13.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无芽胞厌氧菌; C.链球菌; 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14.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15.关于厌氧芽胞杆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均为革兰阳性杆菌; B.都能形成芽胞; C.都能通过伤口感染; D.都是厌氧菌; E.主要分布于土壤

第十一节 厌氧性病原梭菌

第三篇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第十三章病原细菌 第十一节厌氧性病原梭菌 厌氧芽孢杆菌又称梭状芽孢杆菌,多数为腐生菌,少数对人畜致病。如破伤风梭菌、魏氏梭菌、肉毒梭菌等,这类梭菌的主要特性是: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芽孢的大杆菌,芽孢的直径一般大于菌体的宽度,圆形或卵圆形,芽孢的形状及位置有鉴别意义。多数是由于创伤感染而致病,均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有的产生侵袭性酶。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l.tetani)是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动物肠道及粪便中,由粪便污染土壤,机体因创伤感染而引起疾病。 (一)生物学特性本菌为两端钝圆、细长、直或稍弯曲的杆菌,大小为0.5~1.7μm×2.1~18.1μm,长度变化很大。多单在,有时成双,偶有短链。无荚膜,周鞭毛,能运动,动物体内外均能形成圆形芽孢,位于菌体一端,直径比菌体宽度大,似鼓槌状。 本菌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为7.0~7.5。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h后,菌落中心紧密,周围疏松,边缘似羽毛状,整个菌落呈小蜘蛛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轻度溶血。厌气肉肝汤稍浑浊,微变黑,产生气体和发臭。 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孢的抵抗力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60min,5%石炭酸中能存活10~15h,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药物对本菌有抑制作用。 (二)致病性破伤风梭菌主要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为强直性痉挛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动物出现特征性的强直症状;另一种为溶血毒素,可使红细胞崩解。各种动物对破伤风毒素的感受性,以马最易感,猪、牛、羊和犬次之,人很敏感,实验动物中以小鼠和豚鼠感受性最强。 在有氧的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在深而窄的创口内易形成厌氧环境,使细菌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三)微生物学诊断破伤风的临床症状特征,一般不需微生物学诊断。如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创伤部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接种试验。 (四)防治主动免疫预防可用明矾沉淀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则免疫力可持续4年。紧急预防接种或治疗破伤风病畜时,可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其免疫力仅能维持14~21d。 家畜一旦感染发病,及时清创扩创,加强护理,早期足量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并结合对症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二、魏氏梭菌 又称产气荚膜杆菌(Cl.perfringens),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土壤、污水、饲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技术规程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目次 前言 (3)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技术规程 (4) 1 范围....................................... (4) 2 术语和定义................................. .. (4) 3 样品采集................ (4) 4 样品分离..................... .. (5) 5 分离菌种的培养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对于厌氧细菌和古菌,在进行取样、分离和培养的各个环节均必须注重这类微生物的特性,采用相适应的方法,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尽可能保持其在原生境的种类和数量,并通过分离和培养将其反映和显示出来,同时取得所需的试验菌种。 本规程规定了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的方法和要求。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的要求及根据样品量的大小所应采取的采样方法;规定了厌氧细菌、古菌样品分离和培养的具体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不同生境中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的采集;以及各类厌氧细菌和古菌的分离培养。 2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 厌氧细菌和古菌 Anaerobic Bacteria and Archaea 厌氧细菌和古菌如梭菌属(Clostridium)、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等,是指要求在没有分子氧条件下才能生活的各种细菌和古菌。本文所指厌氧细菌和古菌为专性厌氧细菌和古菌, 2.2 Hungate厌氧技术 Hungate method Hungate厌氧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Hungate于1950年发明的一套有效的用于厌氧菌分离和培养的技术,它包括培养基预还原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菌株分离和培养操作技术。利用该技术,许多严格厌氧细菌和古菌的分离、培养获得了成功。 2.3 厌氧手套箱 Anaerobic chamber (glove box) 厌氧手套箱利用预置在箱内的钯催化剂,催化氢气与氧结合生成水,从而达到除去箱内氧气的目的。它包括操作室和交换室两部分。操作室用于厌氧分离、培养,交换室用于操作室内外物品的传递。 3 样品采集 采集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时,应尽可能避免将样品较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尽快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根据放置样品所用容器的不同,可将样品的采集方法分为:厌氧试管法、厌氧罐或厌氧袋法、棉拭子法三种,采集时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法。 3.1 厌氧试管法 3.1.1 仪器和用具 3.1.1.1厌氧试管 带丁基胶塞的可密封的试管、小瓶,或其他容器。可通入无氧气(O 2 )的氮 气(N 2)、二氧化碳气体(CO 2 )、或氮气、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O 2 、 N 2和H 2 ),以置换管内空气,创造厌氧条件。 3.1.1.无菌注射器。 3.1.2 稀释液 常用磷酸盐缓冲液做为稀释液(NaCl 0.85g,Na 2HPO 4 0.25g, NaH 2 PO 4 0.56g, 蒸馏水 100ml)。 3.1.3 取样

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的比较

请根据文献报道(非教材、ppt)列表比较古细菌、细菌和真核生物的不同点 教材和PPT中的不同点: 细胞壁:古细菌细胞壁为蛋白质或假肽聚糖(肽聚糖类似物);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为肽聚糖,还有多糖类物质; 真核生物的细胞壁为多糖或几丁质或无; 细胞膜:古细菌细胞膜含有支链烃以及甘油醚键; 细菌有些有荚膜(多糖类物质)在外表覆盖,且细菌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还有糖类组成; 真菌的细胞膜由直链脂肪酸和甘油分子以醚键相连构成 基因组成:古细菌中有环状DNA分子,类组蛋白结合,存在质粒;有关基因组成操纵子, 有些基因有intron结构; 细菌中环状DNA分子,类组蛋白结合,存在质粒;有关基因组成操纵子 个别基因有intron结构; 真核生物中线状DNA分子,与组蛋白结合;有关基因组成操纵子 基因有intron结构; 特征细菌古细菌真核 膜围细胞器无无有 细胞核无无有 内含子无无有 参考文献中的不同点 特征古细菌细菌真核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主要是二分裂形式)大多为有性生殖,也有无性 生殖(如:酵母菌) 生存环境目前发现的古细菌都生活在极 端的环境中,如(产甲烷菌、 极端嗜盐菌和硫依赖嗜热菌 等)。根据不同种细菌生存环境也不同 (如:厌氧型细菌生活在无氧环 境中,兼性厌氧型细菌在无氧和 有氧环境中均可进行,而需氧性 细菌则必须在有氧环境在才能生 存)。 真核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广 泛,也是根据不同真核生物 的代谢类型而有不同的生存 环境。 形态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0.1到 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 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 200微米。它们可有各种形状, 如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 或方形。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三:球形、杆 形和螺旋形。此外,有的细菌还 有荚膜,鞭毛以及芽孢。但在不 利的生活环境下或菌龄老时会出 现不规则的多形性。 真核生物范围很广,有大有 小,形态各异。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 一、名词解释 l、厌氧性细菌2、梭状芽胞杆菌属3、汹涌发酵4、肉毒毒素5、痉挛毒素6、TA T 二、填空题 l、无芽胞厌氧菌的数量在肠道内比需氧菌──。 2、厌氧芽胞杆菌只有一个属,即──。革兰染色为──菌。主要包括──、──、──。 3、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以──形式而长期存活。 4、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其直径──菌体宽度。 5、破伤风梭菌主要经──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是──。 6、预防破伤风,可接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或接种──进行紧急预防。 7、破伤风的特异性治疗是应用──,注射前必须作──试验。 8、产气荚膜梭菌的芽胞呈──形,位于菌体的──。 9、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是──菌,可以产生为该菌特点之一的──现象。 10、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其产生的α毒素是一种──酶。 11、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是──,可导致肌肉──型麻痹。 12、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其毒性比氰化钾还强──倍。 13、肉毒毒素引起──,主要是出现以──系统为主的症状。 14、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的──,多引起──感染。 15、临床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多伴有──菌、──菌和──菌的混合感染。 16、类杆菌属细菌是一类──菌,革兰染色为──性。 17、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类杆菌主要有──和──。 18、无芽胞厌氧菌引起内源性感染的条件是──、──、──、──。 三、最佳选择题 l、培养时需厌氧环境的细菌是( ) A.绿脓杆菌B.鼠疫杆菌C.变形杆菌D.伤寒沙门菌E.脆弱类杆菌 2、下列各组中均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 A.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B.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C.肉毒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D.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 E.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脆弱类肝菌 3、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 ) A.脆弱类杆菌B.消化链球菌C.丙酸杆菌D.梭状杆菌E.双歧杆菌 4、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 A.链球菌B.大肠杆菌C.变形杆菌D.白色念珠菌E.无芽胞厌氧菌 5、无芽胞厌氧菌引起的感染不包括( ) A.脓肿B.败血症C.组织坏死D.食物中毒E.局部炎症 6、无芽胞厌氧菌正常寄居的部位不包括( ) A.阴道B.尿道C.肠道D.腹腔E.上呼吸道 7、引起牙周脓肿常见的病原菌是( )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表皮葡萄球菌C消化链球菌 D.白色念珠菌E.绿脓杆菌 8、关于破伤风梭菌的叙述,其正确的是( ) A.属于兼性厌氧菌B.为革兰阴性杆菌C.外毒素致病 D.可以引起败血症E.可以引起骨骼肌驰缓性麻痹

医学检验-微生物-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第11章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2.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3.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二.填空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 部位。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呈状。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 处理后,消失而 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 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 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 是,作用机理 是。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 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 和。 8.DPT三联疫苗是由、和三种成分组成。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形成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 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体。1.肠道。 2.顶端,鼓槌。 3.3%甲醛,毒性,抗原性。 4. 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 5.脊髓前角,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6.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7.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8.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9.消化道,肌肉麻痹。 10.次极端,网球拍。 11.双,汹涌发酵。 12.次极端,小。

古细菌介绍

古细菌界 古细菌界一类称为古细菌的有机体,与其他细菌(真细菌)一样不具有明确的细胞核,过去被一起归之于原核生物,以与有核的真核生物相区分。古细菌界分为两种:嗜热细菌、嗜盐细菌。 1977年,美国伊斯诺斯大学进化学家卡尔·伍斯发现,古细菌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都颇有差别,在分类学上似可单... 【分类号】:Q913.84 【DOI】:cnki:ISSN:10003185.0.1995-01-013 1.嗜热细菌 嗜热细菌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良好地生长。迄今为止已分离出50多种嗜热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有一种最抗热的菌株(Phyolobous fumarii),在105℃繁殖率最高,甚至在高达113℃也能增殖。深海极端嗜热和产甲烷细菌,备受人们关注,因为它位于生命进化系统树的根部附近,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弄清世界上最早的细胞是如何生存的问题。有人认为嗜热细菌生存的极限温度可能是150℃,若超过这一温度,无论哪种生命形式都不可避免地使维持DNA和其他重要的生命大分子完整性的化学键遭到破坏。PCR(多聚酶链反应)中所使用的Taq酶就是从T.aquaticus嗜热细菌中分离到。最近又从Pyrococcus furiosus分离一种Pfu聚合酶取代了Taq酶,Pfu酶在100℃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2.嗜盐细菌 它能在极端地盐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在天然地盐湖和太阳蒸发盐池中生存。由渗透势原理可知,高盐溶液中的细胞将失去更多的水分,成为脱水细胞。而嗜盐细菌可产生大量的内溶质或保留从外部取得溶质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如嗜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um)在其细胞质内浓缩了高浓度氯化钾,其中有一种酶只有在高浓度的氯化钾中,才有活性,才能发挥其功能。而与环境中盐类接触的盐杆菌,其细胞质中的蛋白质需要有高浓度的氯化钠才能发挥作用。 所谓古细菌就是远古时代特殊生态环境下生活的细菌,其生活习性和化学组成都很特殊。它适合生活于高温、高盐和缺氧的环境。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细胞膜的脂类与其他任何生物都不一样;RNA聚合酶和核糖体中的一种蛋白质都和真核细胞相似而和原核细胞不同。它们可能是地球形成初期古老细菌的代表,保持了古老的形态,很早就和其他细菌分道扬镳。所以,有人主张把古细菌从原核生物中划出来另立一个古细菌界,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并列为界。

医学检验微生物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医学检验微生物厌氧性细 菌测试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11章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2.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3.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二.填空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部位。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呈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处理后,消失而 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 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 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作用机理 是。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 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 和。 三联疫苗是由、 和三种成分组成。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 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形成 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 体。 1.肠道。 2.顶端,鼓槌。%甲醛,毒性,抗原性。 4. 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 5.脊髓前角,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6.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7.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8.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9.消化道,肌肉麻痹。 10.次极端,网球拍。 11.双,汹涌发酵。 12.次极端,小。 13.破伤风杆菌经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是 .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第十二章 病原性细菌(一)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十二章病原性细菌第一节球菌 教学目标:1.列出常用化脓性球菌名称。 2.叙述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重点、致病因素为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 4 1.简述病原菌致病因素及毒力。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第十二章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30

展示挂图及板图演示葡萄 球菌的形态及致病性。 二、链球菌属30 配合挂图讲解链球菌的形 态和致病性。 三、肺炎链球菌简介。10 四、奈瑟菌属20 (一)脑膜炎奈瑟菌 展示挂图及板图演示其 形态及致病性。 (二)淋病奈瑟菌自学。 五、球菌的微生物学检简单介绍。 查及防治原则 小结:比较五种化脓性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 4 检验及防治。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同小结内容。 预习:第二节肠道杆菌及弧菌属 课后分析 第十二章病原性球菌 第一节球菌 种类: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化脓性球菌: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病原性球菌,因能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化脓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形态:球形大小:直径0.4~1.2um 排列:不规则染色性:G+ 特殊结构:无 2.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1)营养要求不高。 (2)需氧或兼性厌氧。 (3)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4左右。 (4)耐盐性强,能在含10%~15%的NaCl培养基上生长。 (5)生长特性: 普通琼脂平板-中等大小、光滑型菌落,有脂溶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血液琼脂平板-有些可有透明溶血环。 3.抗原构造与分类 (1)抗原构造: 复杂,有30多种,主要有磷壁酸、A蛋白、荚膜多糖等。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葡萄球菌的表面抗原,存在与细胞壁表面。

7厌氧性细菌练习七

练习七厌氧性细菌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 2.气性坏疽 3.肉毒毒素 (二)填空题 1.厌氧芽胞梭菌主要包括、、。 2.破伤风梭菌芽胞呈形,位于菌体一端,大于菌体宽径,似状。 3.破伤风梭菌经感染,其感染条件是伤口具备,通过产生而致病。 4.破伤风痉挛毒素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细胞结合,阻断小泡的锚泊作用, 从而阻止甘氨酸能释放神经介质,使屈肌、伸肌同时强烈收缩,从而发现典型的破伤风症状。 5.接种进行人工自动免疫,用于破伤风的远期预防,注射进行人工被动免疫,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6.产气荚膜梭菌是的主要病原菌,此外,、、菌等也可引起气性坏疽。 7.在已知毒物中毒力最强者是,若污染食物经口食入而引起。 8.在人体正常菌群中的主要成分是,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广泛引起各系统内源性感染,对不敏感,可用抗感染治疗。 (三)单项选择题 1.哪项不是厌氧芽胞梭菌的特点() A.均为革兰阳性杆菌 B.都能形成芽胞 C.都是通过伤口感染 D.均为厌氧菌 E.主要分布于土壤 2.破伤风梭菌的形态特征为() A.鼓槌状 B.分枝状 C.膨大呈棒状 D.网球拍状 E.球杆状 3.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是() A.溶血毒素 B.红疹毒素 C.肠毒素 D.杀白细胞素 E.痉挛毒素 4.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疫苗 5.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目的是() A.解除痉挛 B.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C.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 D.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 E.激活补体溶解破伤风梭菌 6.下列哪项不属于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A.G+菌体粗大 B.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 C.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大于菌体宽径 D.专性厌氧生长 E.能分解糖,产生大量气体 7.能产生细胞毒物质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结核分杆菌 E.幽门螺杆菌 8.肉毒梭菌引起全身感染的表现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9.在正常人肠道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葡萄球菌 D.链球菌 E.无芽胞厌氧菌 10.下列不属于无芽胞厌氧菌感染所致的是() A.局部炎症 B.脓肿 C.组织坏死 D.食物中毒 E.败血症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破伤风梭菌特性的是() , A.为专性厌氧菌 B.能形成芽胞 C.可用灭活疫苗作特异性预防 D.细菌常侵入血流,并经血扩散 E.通过外毒素致病 2.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为() A.水肿杆菌 B.败毒杆菌 C.溶组织杆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肉毒梭菌 3.肉毒梭菌的特点是() A.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有荚膜 B.肉毒毒素的毒性最强 C.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致病 D.肉毒中毒死亡率高 E.肉毒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末稍,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4.芽胞宽于菌体横径的细菌是下述()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炭疽杆菌 E.白喉杆菌 (五)问答题 1.试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致病机制。 2.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包括哪些? 3.简述破伤风的特异性防治原则。 4.比较肉毒梭菌性食物中毒与一般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不同。 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填空题 1.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2.圆鼓槌

原核生物包括古菌和细菌的区别

原核生物包括古菌和细菌,与真核生物的区别综合列于表1-1 。主要差异有 (1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以双螺旋DNA 构成的一条染色体(chromosome) ,仅形成一个核区,没有核膜包围,无核仁,称为原核(nucleoid) 或拟核,无组蛋白与之相结合。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以双螺旋DNA 构成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条染色体群,形成一个真核(nucleolus) ,有一核膜包围,膜上有孔,有核仁,明显有别于周围的细胞质,并有组蛋白与之相结合。而且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携带有自己的DNA ,可自主复制。 (2 )、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质由细胞膜(cell membrane) 包围,并有细胞膜大量褶皱内陷入细胞质中形成中间体或称为间体(mesosome) 。不含其他分化明显的细胞器(organelles) 。真核生物细胞同样由细胞膜包围,但不内陷,内含多种细胞器,如主要进行呼吸能量代谢的线粒体(mitochondria )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chloroplast) 等。各种细胞器有各自的膜包围,细胞器膜与细胞膜之间无直接关系。 (3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都是在核蛋白体上进行,但大小不同,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为70S ,而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为80S ,其细胞器的核蛋白体也为70S 。而且它们各自的亚单位构成也不一样,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是由50S 和30S 的两个亚单位构成,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是由60S 和40S 两个亚单位构成,各亚单位的构成上也有区别。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三域 原核生物中,古菌和细菌在细胞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物质存在方式等方面相类似,因而同属原核生物。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古菌和细菌之间有明显差别,主要表现见表1-1 。从这些差异可见,古菌确是不仅在细胞化学组成上更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不同于同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真核生物的另一类特殊生物类群。古菌(archaea) 、细菌(bacteria) 和真核生物(eucaryoutes) 三域(urkingdoms) 的概念是沃斯(Woese) 及其同事1977 年根据对代表性细菌类群的16S rRNA 碱基序列进行广泛比较后提出的,认为生物界的发育并不是一个由简单的原核生物发育到较完全、较复杂的真核生物的过程,而是明显存在着三个发育不同的基因系统,即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并认为这三个基因系统几乎是同时从某一起点各自发育而来,这一起点即是至今仍不明确的一个原始祖先。这一生物界三域观念已被广泛接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