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吉林省磐石市区水文地质特性及计算

吉林省磐石市区水文地质特性及计算

吉林省磐石市区水文地质特性及计算
吉林省磐石市区水文地质特性及计算

吉林省磐石市区水文地质特性及计算

-----------王晓川

磐石市为饮马河、辉发河、富太河、挡石河等河的发源地,地理坐标东经125°40′~126°40′,北纬42°39′~43°27′。磐石市地处吉林省中南部,吉林市南部,东靠桦甸市,南邻辉南县,西与梅河口市、东丰县、伊通县接壤,北与双阳县、永吉县毗连。全市面积共计39609.8km2,总人口55万,农业人口36万,占总人口的6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本区交通网发达,交通方便。磐石市区面积35km2,人口14万。

磐石市区目前没有地表水厂,是较为贫水城市,目前城市主要以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地,目前有4个水源地,有仙人洞一水源地;城区东北部二水源地;西纸坊村-星光村三水源地;常家村四水源地。

一、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地层

磐石市区属于东北地层区区划的松花江区,吉林—延边分区,吉林小区。区内火成岩、沉积岩较发育。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石炭系、白垩系及第四系。见图1-1。

(1)石炭系

①早石炭世鹿圈屯组(C1l)

下段以海相碳酸盐建造为主,中段以海相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为主,上段以海相陆源碎屑岩建造为主,总厚度约为1800m。其底部被华力西晚期—印支早期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所侵入。该组地层

图1-1 磐石市城区地质图

区内出露零星,主要分布于城区东纸坊的东北部,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板岩、砂岩、结晶灰岩及灰岩。

②中石炭世磨盘山组(C 2m )

该组灰岩出露面积较大,由海相碳酸盐岩及海相陆源碎屑建造组成,总厚度650—870 m ,上段岩性为灰白色质纯大理岩、结晶灰岩,厚度较大,下段岩性为青灰色大理岩、砂岩、板岩组成,厚度较小,

图 5-1 磐石市城区地质图

与下伏鹿圈屯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该组灰岩分布于城区的七个顶子、仙人洞、磨盘山一带,岩溶裂隙发育。由于岩浆岩的侵入切割,该组灰岩分布不连续。

(2)白垩系

早白垩世小南沟组(K1x):出露于城区内的东纸坊—东小甸子一带。该组地层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紫色砾岩,含砾砂岩夹砂岩和细砂岩。砾石呈次圆状,次棱角状,分选差,推测为冲积扇相沉积,厚度大于100 m。

(3)第四系

本区第四系地层分布于城区挡石河及其支流拐子炕河、磐石河等地表水系的河漫滩、阶地及山间洼地内,分布面积较广。该组地层厚5—30 m不等,其厚度由河谷区向山前地带逐渐变薄。

①上更新统(Q3)冲积层:由河漫滩、二级阶地堆积物构成,出露面积较大,集中在山前的河流两岸。岩性为黄土状亚粘土,表层多呈黄色或黄褐色,结构疏松,土体呈蒜瓣状,易碎,耐流水冲刷能力弱。局部地段下伏1—2 m砂砾石层,在山前地带直接覆盖于基岩之上。该层各处厚度不均(10—20 m),河流下游出露的宽度较大,厚度也大,与上游相反。

②全新统(Q4)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漫滩、一级阶地及较大的沟谷中,分布面积较大,其上层为腐植土、粉质粘土及亚粘土,厚度4—10 m,夹有砂砾石以及发育有铁锰结核。其下层为松散砂砾石层夹淤泥质亚粘土,多覆盖在不同时代地层及各期侵入岩体上,堆积厚度10—30 m,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各区的厚度不同。

2、岩浆岩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频繁、规模巨大。依据地质构造—岩浆

演化历史,将本区岩浆岩划分为印支期岩浆岩和燕山期岩浆岩。

(1)中生代印支期(γ51)岩浆岩

该时期岩浆岩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闪长岩为主。该期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挡石河及磐石河上游山区,拐子炕河流域山区。

(2)中生代燕山期(γ52)岩浆岩

岩性以花岗岩类为主,本区出露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城区东部孤顶子—左家东侧一带。岩石类型主要有辉绿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粒石英正长岩。

3、变质岩

区内变质岩主要是石炭纪的粉砂质板岩,砂岩夹大理岩及结晶灰岩,变质作用较弱,基本上保持了原岩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在磨盘子—仙人洞一带,磨盘山组灰岩岩性以大理岩,结晶灰岩为主。本区的变质岩还有热接触变质岩,主要有角岩化粉砂岩,斑点板岩,岩浆侵入灰岩形成的矽卡岩、硅灰岩等。

4、地质构造

磐石市地处辉发河深大断裂的西北、双阳盆地东南地段,处于吉中弧形构造带前弧的南翼,明城倾伏背斜的中段。磐石市断裂构造较发育,中新生代向斜盆地在不同地段发育程度不同,古生代构造层多以单斜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辉发河深大断裂,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与之有关的次级断裂也较发育。

区内规模较大的构造都是区域构造延伸进入本区。

5、水文地质条件

磐石市南郊水源地位于挡石河与拐子炕河流域下游的一级阶地部位。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岩类冲洪积物,岩性主要为中粗砂及

砂砾石,厚度8—12m,埋深一般3—5m,局部仅0.5—1m(如东兴立一带),含水层类型为孔隙潜水,单井涌水量500—1000m3/d,地下水动态为降水入渗—蒸发型,见图5-2。第四系含水层下伏花岗岩风化裂隙带,厚度为10—20m,单井涌水量小于500m3/d,与上覆的孔隙含水层之间无隔水层,二者构成统一的含水岩组。在七个顶子一带,第四系含水层之下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单井涌水量500—1000m3/d,该含水层与上覆的孔隙含水层构成统一的含水岩组。城区水文地质图见图5-3,地下水等水位线图见图5-4。

6、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区内地下水天然条件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及地下径流补给,排泄于河流。风化裂隙含水层、岩溶裂隙含水层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开采条件下,当供水井距河流较近时,能激发河流补给。

本区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好,水力坡度为5‰,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地下径流排泄、向河流排泄及人工开采排泄。

二、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1 km 0 1 km

3

3

m /d

m /d

3

m /d

松散岩类孔隙水

裂隙岩溶水

一、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单井涌水量小于100单井涌水量100—500单井涌水量500—10003

3

m /d

m /d

3

m /d

3

m /d

花岗岩风化裂隙水

3m /d 50

1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二、控制性水点及其它

裂隙岩溶水钻孔单井涌水量小于500单井涌水量500—1000左分子为编号,分母为孔深(m)

右为涌水量( )及降深(m)

单井涌水量小于100单井涌水量小于500以孔隙水为主的钻孔隐伏裂隙岩溶水

逆断层及产状

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界线

隐伏裂隙岩溶水界线

推测断层

图1-2 磐石市城区水文地质图

本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所用资料和参数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吉林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水文资料; 2、柳杨水库的水文监测资料;

3、已有的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及钻探、抽水试验资料;

4、地方打井积累的水文地质资料;

5、磐石市多年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

6、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提交的《磐石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详查阶段)》(2003年4月);

7、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分公司与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共同提交的《吉林省磐石市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2004

年4月)。

8、中国市政东北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磐石市应急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补给量计算

1、大气降水入渗量

Q渗=αFX

其中:α—大气降水入渗系数;

F —大气降水入渗面积;

X —计算区年降水量。

参数选取:大气降水入渗系数α,根据补给区地形、地貌、岩性、植被及前人的经验,综合考虑,取α=0.13;大气降水入渗面积依据地下水的补给范围,确定F=25 km2;大气降水量采用吉林水文水资

源勘测局磐石水文站1958-2004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X=700.7mm。

计算结果大气降水入渗量为

Q渗= 227.53×104m3/a (= 6234 m3/d)

磐石水文站90%频率的降水量为560.1 mm,此时计算的大气降水入渗量为182.03×104m3/a (= 4987 m3/d)。

2、灌溉回渗补给量

农田灌溉水的入渗补给量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存在重复量,所以计算灌溉回渗补给量应为

Q回=ɑ回?q?F - Q重

Q重 = α?X?F

式中:

Q回——灌溉回渗补给量

Q重——降水入渗与灌溉水入渗重复计算量

ɑ回——回渗系数

α——降水入渗系数

X ——灌溉期间降水量(按降水量的65%计算)

q——灌溉定额(750000m3/km2?a即500m3/亩?a) F ——灌溉面积

灌溉回渗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5-1。

表5-1 灌溉回渗补给量计算成果表

即灌溉回渗补给量为15.07×104m3/a ,平均每天413m3。

3、地下水侧向径流流入量

对于南郊水源地,计算区外还有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量。在计算区外,本区上游即水源地的西部及东部等均有地下水的侧向径流流入量,计算公式如下:

Q侧= kIBMT

式中:

Q侧——地下水侧向径流流入量(104m3/a)

k ——流入断面含水层渗透系数(m/d)

I ——流入断面地下水水力坡度

B ——流入断面长度(m)

M ——流入断面含水层厚度(m)

T ——计算时长

地下水侧向径流流入量计算结果见表5-2。

经计算,区外地下水径流流入量为102.26×104m3/a,平均每天2802 m3。

4、开采条件下河水的激发补给量

该项目建成后,目前的所有入河排污口将全部取消,城市工业污水均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与生活污水混合后集中进入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挡石河下游。因此,挡石河无污水排放后可基本恢复自然状态,其水质状况最低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本水源地为傍河取水,地下水开采后,地表水将对本区地下水产生激发补给,故采用断面法计算开采条件下河水的激发补给量。

计算公式:Q河 = KILH

其中:

K —含水层渗透系数,根据开采动态资料,平均为15.7 m/d

I —水力坡度,根据已开采水源地(傍河取水)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求得:I=0.01

L —河流补给段长度

H —补给断面含水层厚度。

计算结果件表5-3。

表5-3 河水激发补给量计算表

经上述计算,开采条件下本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每天10948 m3,即399.62×104m3/a。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公式

8.1 一般规定 8.1.1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必须在分析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选用公式(选用的公式应注明出处)。 8.1.2 本章所列潜水孔的计算公式,当采用观测孔资料时,其使用范围应限制在抽水孔水位下降漏斗坡度小于1/4处。 8.2 渗透系数 8.2.1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抽水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 当Q~s(或Δh2)关系曲线呈直线时, 1)承压水完整孔: (8.2.1-1) 2)承压水非完整孔: 当M>150r,l/M>0.1时: (8.2.1-2)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8.2.1-3)

3)潜水完整孔: (8.2.1-4) 4)潜水非完整孔: 当>150r,l>0.1时: (8.2.1-5)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8.2.1-6)式中K——渗透系数(m/d); Q——出水量(m3/d); s——水位下降值(m); 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m); h——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 l——过滤器的长度(m); r——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m);

R——影响半径(m)。 2 当Q~s(或Δh2)关系曲线呈曲线时,可采用插值法得出Q~s 代数多项式,即: s=a1Q+a2Q2+……a n Qn (8.2.1-7) 式中a1、a2……a n——待定系数。 注:a1宜按均差表求得后,可相应地将公式(8.2.1-1)、(8.2.1-2)、(8.2.1-3)中的 Q/s和公式(8.2.1-4)、(8.2.1-5)、(8.2.1-6)中的以1/a1代换,分别进行计算。 3 当s/Q (或Δh2/Q)~Q关系曲线呈直线时,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a1后,按本条第二款代换,并计算。 8.2.2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若观测孔中的值s(或Δh2)在s(或Δh2)~lgr关系曲线上能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 1 承压水完整孔: (8.2.2-1) 2 潜水完整孔: (8.2.2-2) 式中s1、s2——在s~l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在Δh2~l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2); r1、r2———在s(或Δh2)~lgr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s1、s2(或)的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m)。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

水文水资源综合实习 报告 姓名: 班级:水文10-01 学号: 人员:水文2010级实习队 时间:2012.10.01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 第一篇地质构造填图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地质填图说明书 第二篇水文地质测绘 2.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1.1 气象水文 2.1.2 地形地貌 2.1.3 社会经济 2.1.4 交通位置 2.1.5 区域地层与构造 2.1.6 含水层与隔水层 2.1.7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2 填土区水文地质说明书

2.2.1 水文地质概况 2.2.2 填图区地下水流场分析 2.2.3 填图区水化特征及其分区 2.2.4 填图区灾害、环境、工程地质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及感想 附录一宝泉水库下游河流断面记录表 附录二宝泉水库下游河流断面剖面图 附录三宝泉水库流量计算表 附录四焦作周边地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一览表 附录五实习照片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领域的基本情况,比较全面的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巩固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实践去充分检验和更进一步理解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为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避免学生以后就业时易出现的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还能培养大家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实习性质 本次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综合实习,包括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内容,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实践课程。该次实习属于生产性质的实习。 三、实习阶段 第一阶段:8.20-8.22在学校期间的实习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8.23-9.1在登封的构造地质实习:探勘、拉剖面、地质填图; 第三阶段:9.5-9.7在辉县宝泉水库的水文地质实习; 第四阶段:9.9-9.15在焦作区域内进行的水文实习; 第五阶段:9.16-10.30在室内进行的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等图的绘制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工作。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

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16年最新)

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全国各类煤矿的水文地质观测工。 二、上岗条件 第2条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 第3条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4条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三、安全规定 第5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第6条必须掌握矿井水文地质的观察、分析方法,以及仪器、仪表的定期检校、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第7条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必须经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把关审核。水文地质的观测结果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真实可靠。 第8条严禁在水文地质观测、计算、资料编录、汇总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第9条发现重大水害隐患,必须及时汇报。紧急情况应直接向矿调度室或矿有关领导报告,并做好记录。 第10条对小煤矿、老窑、老空积水区的观测,必须有两人以上,严禁单人进行观测。严禁擅自进入通风不良或空顶区域内观测水情。 四、观测准备 第11条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观测项目及有关规定,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观测方法。 第12条必须备齐观测工具、专用记录簿,并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现场记录应用铅笔填写,以防水浸后造成记录模糊不清。 五、观测 第13条检查地面观测孔,其中的淤积物必须低于观测层底面,导水应畅通,否则要注意用水冲洗或用液体二氧化碳冲洗。

第14条检校观测水位、水压、水量的仪表器具,使之符合精度及安装要求。 第15条备齐原始记录表。 第16条固定观测人员,检查排水设备能力和防水路线。 第17条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需要进行观测。地面水文地质调查与观测的内容要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包括水文气地质点的观测。 第18条对地面气象观测的要求。 1.凡距离气象台(站)较远的矿井,应在设立的气象观测站内进行观测;距离气象台(站)较近的矿井,应在设立的雨量观测站内进行观测。 2. 矿井气象观测项目与气象调查内容相同。观测降水量常用的仪器为自记雨量计。自记雨量记需经常调整自计钟,换自计纸,添加墨水,并应进常观测仪器运转情况。 3.观测降雨量记至0.1mm,不足0.05mm时可不作记载,历时记分。 4.每日降水量以早8时为每日分界,从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为本日的降水量。 5.观测降水量应采用定时分段观测制,非雨季可只分一段,每日8时观测。但降水量大的地区或雨季高峰时则应根据矿区(井)防洪需要规定观测时间。时段及其相应时间见下表: 降雨量观测时间分段表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水文地质划分报告

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混合斜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长:任丛平 总工程师:鲍永胜 技术科长:李乔 编制:李乔 编制时间:2014年7月

目录附图 1、地形地质图1:2000 2、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5000 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4、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5、矿井等水位线图(西区)1:2000 6、水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 附表: 1、地下水位参数表 2011年1—12月水文观测成果表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一、交通位置 明鑫公司混合斜井位于巴里坤县石炭窑煤田(矿区)东部,行政区划属巴里坤县博尔羌吉镇管辖,距巴里坤县城西北93km,距哈密市西北230km。西邻兵团农十三师红山煤矿,东邻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号立井。其中心地理坐标东径92°28′16″,北纬44°07′15″。 巴里坤县城至博尔羌吉镇的二级柏油公路经煤矿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二、地形地貌 石炭窑矿区位于天山东段北侧,属山间盆地型准丘陵地貌,海拔+1600m~+1750m,地势东高西低,中间基本为较平坦戈壁,系第四系洪积、风积型砂砾层,无植被或零星植被,矿区外南部为高山区,北部为低山丘陵区。 三、气象 矿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常年少雨、多风、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28.5℃,一般温差在30℃左右,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199mm,平均蒸发量1716mm,最大积雪深度500mm。年平均风速5.9m/s,最大风速27m/s,最多风向为西风。封冻期由当年的10月上旬至次年的3月底,冻士深度1.5~1.7m。

水文地质钻孔编录表格(全套).doc

钻孔施工报告 项目名称: 孔号: 位置: 坐标: 孔口标高: 施工单位: 机长: 现场技术人员: 钻探时间:自:年月日 至:年月日

目录 1、设计书 2、地质技术予设 3、开孔通知书 4、岩心编录 5、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6、抽水试验结构记录 7、抽水前静止水位观测 8、钻孔抽水试验观测记录 9、钻孔抽水试验恢复水位观测记录 10、钻孔(井)下管记录 11、钻孔(井)下泵记录 12、计算数据及成果 13、钻孔(井)验收书 14、施工小结

设计书 一、施工目的: 二、设计依据: 三、施工现场附近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简况: 四、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五、抽水试验要求: 六、其它: 如出现设计外的其他情况,将由现场指挥部技术组研究相应的处理方案。设计:审核:技术负责:

地质技术予设

开孔通知书 号机台: 根据施工安排,你已移机至号钻孔位置上,该孔设计孔深为 米,经现场技术人员核查,钻机施工位置符合要求,现准许开钻,钻进中请按相关要求施工,并接受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在到达设计孔深后及时报请验收人员进行终孔。 特此通知。 (本通知书一式两份,机台一份,存档一份。) 现场技术人员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机台负责人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 号孔拆装线 开孔通知书 号机台: 根据施工安排,你已移机至号钻孔位置上,该孔设计孔深为 米,经现场技术人员核查,钻机施工位置符合要求,现准许开钻,钻进中请按相关要求施工,并接受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在到达设计孔深后及时报请验收人员进行终孔。 特此通知。 (本通知书一式两份,机台一份,存档一份。) 现场技术人员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机台负责人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

07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入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水文地质参数常通过野外试验、实验室测试及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采用有关理论公式计算求取,或采取数值法反演求参等。 第一节给水度 一、影响给水度的主要因素 给水度(μ)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给水度和饱水带的岩性有关,随排水时间、潜水埋深、水位变化幅度及水质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岩性给水度经验值见表7.l。

二、给水度的确定方法 确定给水度的方法除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参考《地下水动力学》等文献)外,还常用下列方法: 1.根据抽水前后包气带上层天然温度的变化来确定p 值 根据包气带中非饱和流的运移和分带规律知,抽水前包气带内土层的天然湿度分布应如图 7.1中的 Oacd 线所示。抽水后,潜水面由 A 下降到 B (下降水头高度为功),故毛细水带将下移,由aa '段下移到bb '段,此时的土层天然湿度分布线则变为图中的Oacd 。对比抽水前后的两条湿度分布线可知,由于抽水使水位下降,水位变动带将给出一定量的水。根据水均衡原理,抽水前后包气带内湿度之差,应等于潜水位下降Δh 时包气带(主要是毛细水带)所给出之水量(μΔh )即 h W W Z i i n i i ?=-?∑=μ)(121 故给水度为

h W W Z i i n i i ?-?=∑=) (121μ (7.1) 式中:△Z i ——包气带天然湿度测定分段长度(m ); △h ——抽水产生的潜水面下移深度(m ); W 1i ,W 2i ;——抽水前后△Z i 段内的土层天然湿度(%); n ——取样数。 2.根据潜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用有限差分法确定μ值 如果潜水单向流动,隔水层水平,含水层均质,可沿流向布置3个地下水动态观测孔(图7.2),然后根据水位动态观测资料,按下式计算。值: h h t h x t K t 22t 2,2,32t 1,22)2-) (2h h ??++?????= ωμ (7.2) 式中:h 1,t 、h 2,t 、h 3,t ——1、2、3号观测孔t 时刻水位,即含水层水流度(m );

海南岛水文地质

第四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 一、水文地质特征 海南岛赋存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火山岩孔洞裂隙水、碳酸岩类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五大类(图2-9)。 (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四周沿海沙堤沙地、滨海平原和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陵水河、宁远河、望楼河等主要河流中下游河流阶地和出海口地区,分布范围广。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粉砂等,含水层厚度、渗透性、富水性等变化较大。 (二)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 主要分布于琼北承压水盆地和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琼北承压水盆地分布于王五-文教断裂以北、东寨港以西的琼北地区,自上而下分布有8个含水层,岩性为贝壳碎屑岩、贝壳砂砾岩、粉细砂、中粗砂等;各个含水层的水质、富水性变化较大;第1、2、3承压水为常温水,是优质的矿泉水和生活饮用水;第5、6、7、8层承压水是低温热水。琼西南承压水盆地(斜地)主要包括莺歌海-九所自流盆地、崖城自流盆地、三亚自流盆地、藤桥-林旺自流盆地,不同承压水盆地的含水层个数不同,一般为4-5个,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等,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变化较大。

图2-9 海南岛水文地质简图 (三)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北部第四纪火山岩,含水层岩性以微孔状、气孔状玄武岩为主,凝灰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次之。 (四)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 零星分布于儋州市的八一农场、兰洋农场,三亚的大茅、红花,昌江石碌、王下,东方江边等地。三亚大茅、红花凹谷等地为第四系覆盖,其它地区出露于地表。 (五)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海南岛中部山地丘陵区,根据岩类成因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可分为红层(局部层间)裂隙水、层状岩类(网状层状)裂隙水、块状岩类(网状脉状)裂隙水。 二、工程地质特征 (一)岩体工程地质

隆石煤矿水文动态观测系统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水文动态观测系统 2014年元月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 水文动态观测系统 (一)地面水文地质观测 1、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包括水文扬名及地面水文地质点的观测。地面水文地质调划与观测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的要求。 2、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需要进行观测。 3、对地面气象观测的要求: (1)、凡距离气象台(站)较远的矿井,应在设立的气象观测站内进行观测。距离气象台(站)较近的矿井,应在设立的雨量观测站内进行观测。 (2)、矿井气象观测项目,与气象调查内容相同。 4、地表水观测。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容相同。观测时间,一般为每月一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5、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在下列地段网点进行观测: (1)、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含水层。 (2)、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集中迳流带(构造破碎带)。 (3)、可能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 (4)、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 (5)、在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 (6)、人为因素可能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段。 (7)、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

(8)、疏干边界或隔水边处。 6、观测点的布置,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钻孔、井、泉。 7、观测内容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质,对泉水还应观测流量。 8、观测点应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观测点标高每年复测一次,如有变动,应随时补测。 9、观测降水量常用的仪器为直径20厘米的雨量器,或与雨量器口径相匹配的雨量杯。雨量器、自计雨量计应保持清洁。要经常清除盛水器内的淤杂物,擦洗自计雨量计的虹吸管。需每日调整自计钟、换自计纸、添加墨水、观测仪器运转情况。冬季要及时清除储水器内的冰霜,防止仪器冻裂。 观测要求: (1)、观测降雨量记至0.1毫米,不足0.05毫米时可不作记载。历时记至分钟。 (2)、每日降水量以早8时为每日分界,从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为本日的降水量。 (3)、观测降水量应采用定时分段观测制,时段及其相应时间如表: 降雨量观测时间分段表 段数时间(时) 1段8 2段20、8 4段14、20、2、8

综合水文地质编图方法

国家地质总局 综合水文地质图 编图方法与图例 (试行) 地质出版社

第一部分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一)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统一色标)。 (二)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 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 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三)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四)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一般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5米降深值。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在含水层厚度与水位埋深(包括承压水位)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位涌水量(吨/日·米)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标准。 (五)对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可划分以下五

水文地质综合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综合课程实习报告 报告编写人:王继东 专业班级:水文0902 指导教师:孔圣元赵志怀 张志祥陈军峰 实习地点: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镇实习时间: 2012.6.17-2012.7.6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

第二节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5) 第三节实习目的及任务 (6) 第二章气象水文条件 (7) 第一节气象条件 (7) 第二节水文条件 (7) 第三章地层岩性及岩浆岩体 (8) 第一节地层岩性 (8) 第二节岩浆岩体 (13) 第四章地质构造 (15) 第一节概述 (15) 第二节主要地质构造及应力状态分析 (15)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21) 第一节构造发展史 (21) 第二节沉积发展史 (22) 第六章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 (23) 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23) 第二节地质灾害 (24) 第七章结束语 (27)

第二部分图件 1、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剖面图…………………………比例尺:1:1000 2、水峪贯寺沟实测地层柱状图…………………………比例尺:1:500 3、水峪贯教学填图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25000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水峪贯地区位于吕梁山中段太原西山煤田的西南部。以狐偃山主峰为中心,

总面积约3502km ,地处东经''0011252111?- ,北纬''45373737??-。交城县至古交市公路纵贯本区,而古交市和交城县与太原市分别又铁路和公路相接,目前太原市与水峪贯每日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运行,交通十分方便。 本区属吕梁山系,其主峰狐偃山,标高为2207m ,一般高程在1100 m--2000 m 之间,相对高差500 m--900 m ,属中高山区。区内西北部山高林密,东南部地势略低。西冶川自西北向东南流出山区后,经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境于介休城汇入汾河。 附交通图及行政图如下(图1—图3): 图1 山西交通地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8.2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8.2.1目的及任务 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阐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8.2.2要求 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线及各类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线等。 8.2.3内容及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 (1) 主图(1:2.5万或1:5万平面图,并附图例)。 (2) 剖面图。 (3) 辅助图件。 (4) 说明书。 主图反映多种水文地质因素,并有重点地突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基本原则是,立足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考虑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突出地下水资源远景区,兼顾一般水文地质条件。潜水与承压水,松散岩层和基岩的含水岩组皆表现在一张图上。若下伏有主要含水岩组则以隐伏型加以表示,并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控制水点,以便尽可能反映较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主图的主要水文地质内容 (1) 含水岩组的分布。一般是数个含水岩层的集合体,且常处在不同的层位,因而要求以地质时代确定含水岩组的垂向顺序。 (2) 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由于比例尺和研究程度所限,除以水点资料圈定外,少数地区也可以依据类比法确定岩组相对富水性的强弱。研究程度较高,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则应以井(孔)涌水量的大小圈定,其富水程度的指标数则在图例中标明。 (3) 反映含水层的顶底板的埋藏深度,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深层水水位埋深,各类双层含水层结构以及下伏含水层顶板埋深及富水性。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该报告为个人理解,仅作为同学们的参考,切勿照搬!地质现象本就有多解性,活学活用知识才是正解!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 读图提纲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由A-A’和B—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 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100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2.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3—8 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218.0mm;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高达28.7度(8月),最低达1.8度(1月)。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构造和地形对 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岩溶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育不如北部。泉集中分布在北部也证明了上述结论。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P, J2 和Q地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探孔3),其中Q包含潜水,P和J2 包含潜水和承压水;J1与J3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支流总流量为2.7438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 1.5m3/s,泉1、12、13的流量分别为40L/s,1.5L/s, 2.3L/s),增加量很少, 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二、区域地质条件 1.地层:老到新依次是早泥盆纪(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 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石炭纪(C)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AnD片麻岩角度不整合;二叠系(P)纯质石灰岩,大面积

各类水文地质观测台账操作规程

各类水文地质图纸 1.矿井充水性图。 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3.综合水文地质图。 4.水文地质柱状图。 5.水文地质剖面图。 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还应具备主要含水层等水位线图、井上下防治水系统图以及专门水文地质图(如区域水文地质图、岩溶图、地下水化学图)等。 (一)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 (二)气象资料台账; (三)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 (四)钻孔水位、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及河流渗漏台账; (五)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六)矿井突水点台账; (七)井田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账; (八)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

(九)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十)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十一)水源井(孔)资料台账; (十二)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 (十三)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十四)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账; (十五)其他专门项目的资料台账。

煤矿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1160 更新时间:2010-6-30 一、主要危险源 1.在工作面迎头收集资料时,顶、帮破碎没有进行“敲帮问顶”。2.在井下登高作业收集资料时,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3.在探水过程中未按规定操作钻机。 4.对周边老窑进行调查时,误入盲巷或瓦斯、一氧化碳超限的巷道。 二、使用围 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矿井的水文地质观测工。 三、上岗条件 第2条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 第3条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4条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四、安全规定 第5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第6条必须掌握矿井水文地质的观测、分析方法,以及仪器、仪表的定期检校、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第7条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必须经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把关审核。水文地质观测结果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真实可靠。 第8条严禁在水文地质观测、计算、资料编录、总结等工作中弄虚作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在钻孔施工中,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能初步确定含水层的层位、厚度、埋深、水位、透水性、含水性和富水性及钻进过程中碰到的软弱夹层的层位、埋深、岩性等,及时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对于指导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icomines铜钴矿区属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水矿山,钻探过程中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记录工作,十分重要,希望各施工单位引起高度重视! 简易水文观测技术要求 一、观测内容: 1 地下水位(包括初见水位、静止水位)。 2 洗液消耗量的测定(包括是否使用冲洗液,冲洗液类型、消耗量等)。 3 钻具自动下落、孔壁坍塌、掉块、缩径的位置及长度的记录。 4 孔内涌砂、涌水的观测。 5 在记录内要清楚明确的记录下护壁管的深度和管径,统一用mm为单位。在护壁管分次扩孔下置时,要分次记录。 二、具体要求: 1、动水位观测 水位埋深统一换算成地面距水面的高度,深管口测量水位时,量测的水位埋深值要减去井口距地面的距离即得水位埋深值。 (1)要求每班观测水位至少两次,若遇到井内水位异常(如漏水、涌水、因故停钻)需加密观测。在遇有漏水、涌水情况时,要停止钻进,提出岩心后观测初见水位,初见水位观测,每隔2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连续两次水位值相差小于5cm 时,观测方能结束,同时记录每次水位观测的时间和水位。 (2)因故停钻时间超过1小时,要观测一次水位,以后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 2、冲洗液消耗量观测 冲洗液消耗量及性质变化,能反映岩层透水性的大小,也可以间接推测含水层位置及岩性变化,具体要求如下: ○在水池中设定标尺,要求下钻后正常送水10分钟并循环正常时,开始观测和记录水池水位高度,在返水无明显减少时,观测30分钟以上,同时观测水位下降值和时间,并记录循环池面积,一般长方形循环池记录长和宽。为准确观测冲洗液消耗量,循环池尽量挖成规则形状,并最好防渗漏处理。在正常情况下,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当有明显变化时,要增加观测次数。 ○循环池不规则时,要采用水箱(立方米以上)定量加水的方法观测。具体方法可采用:先观测和记录水池的开始水位高度,加入定量水(冲洗液),然后进行观测,当水池中降到开始水位高度时,记录所用的时间和加水量。 ○在循环池可能存在漏水时,除按上述要求观测外,还应观测在停泵情况下,循环池水位的渗透量。具体方法为,先观测初始水位,并记录开始时间,间隔10分钟以上后,观测和记录水位的下降值和间隔时间。 特别注意:在观测期间,不许向水池内添加冲洗液,如果需要补充冲洗液时,要准确记录添加量。 ○当钻孔漏水无返水情况下,冲洗液消耗量观测要求如下; 当孔内不返水时,在送水扫孔后,正常钻进前,加大泵量,直至返水后,稳定5分钟以上,利用前述方法进行观测;当漏水特别严重,最大泵量还不能返水时,记录最大水泵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

一、序言(前言)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三、地质概况 四、水文地质 五、水量评价 六、水质评价 七、结论及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 Ⅱ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一、工作概况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四、矿坑涌水量预测 五、矿区工程地质 六、供水水源方向 七、结论与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 Ⅲ勘察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序言(前言) 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圉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 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进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 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 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问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五,水量评价 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

水文地质图要求

水文地质图要求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应该是指基建和生产矿井必须具备的各类图件的总称。 其中矿井水文地质图包括: 1、矿井充水性图 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4、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5、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6、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7、区域水文地质图 8、矿区岩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 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 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 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 * * * *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1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要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塘、老峒、矸石窝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它。 矿井充水性图应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图:

水文地质观测方法

水文地质观测的任务目的及方法 来源:地大热能2015-07-27 一、地面水文地质观测 一)、进行气象观测,由于矿区距华亭县距气象台(站)小于30 km,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可以不设立气象观测站,仅建立雨量观测站。 二)、地表水观测, 1、汭水河流量的观测,矿副井区汭河上有华亭县建立的水文观测站,汭水河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的观测,直接采用华亭县水文观测站的数据。 2、砚峡沟流量的观测,主要是对流径塌陷区沟内水量的观测,以确定沟内水量是否渗入井下。要在塌陷区上下两端地表稳定地段布置观测站进行观测。 3、在采掘过程中,应当坚持日常观测工作;每月观测1-3次;当雨季或者遇有异常情况时,应当适当增加观测次数。要建立智能自动水位仪观测、记录和传输数据。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 1、对主要穿层石门及开拓巷道,要及时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绘制井筒、石门、巷道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 2、当井巷穿过含水层时,要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的发育与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和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3、遇含水层裂隙时,应当测定其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等,观察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定岩石的裂隙率。测定的面积:较密集裂隙,可取1-2 m2;稀疏裂隙,可取4-10 m2。其计算公式为式中KT--裂隙率,%;A--测定面积,m2;l--裂隙长度,m;b--裂隙宽度,m。 遇断裂构造时,要测定其断距、产状、断层带宽度,观测断裂带充填物成分、胶结程度及导水性等。遇褶曲时,要观测其形态、产状及破碎情况等。遇突水点时,要详细观测记录突水的时间、地点、确切位置,出水层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围岩破坏情况等,并测定涌水量、水温、水质和含砂量等。同时,要观测附近的出水点和观测孔涌水量和水位的变化,并分析突水原因。各主要突水点可以作为动态观测点进行系统观测,并要编制卡片,附平面图和素描图。 4、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工作和水质的监测工作。 要建立完善水文观测系统,在井下主要巷道和出水点处建立永久观测站,实现涌水量数据采集自动化,进行24小时监测;其它巷道和淋水点处建立临时观测站,根据情况随时观测其涌水情况和涌水量;对每次观测的涌水量要填入矿井涌水量观测台帐,并要填绘至矿井充水性图和水文地质图上。对于水质的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丰、枯水期各1次。涌水量出现异常、井下发生突水或者受降水影响矿井的雨季时段,观测频率要适当增加。 对于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或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一般要每日观测1次。对溃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当每隔1-2 h观测1次,以后可适当延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