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高热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发热的特点及伴随症状,观察皮肤有无

皮疹、出血点、麻疹、瘀斑、黄染等。

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皮肤的温度、湿度及弹性。

护理措施

1、疑似传染病时,先行一般隔离,确诊后按传染病隔离要求隔离。

2、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谵忘、惊厥者,加床栏,防

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

水,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

4、对体温在39度以上者,可实行物理降温。在头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置冰袋,或采用32~36度的温水擦浴(血液病患者除外),或采用冷盐水灌肠。

如患者出现颤抖,应停止降温。

5、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但对原因不明的高热,慎用药物

降温。对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注意药物剂量。

6、高热期间,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

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7、保持衣着及被盖适中。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体温骤降时,应给予保

温,避免直接吹风,防止着凉。

8、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9、及时采集各种标本。

感冒

一、概念、病因病机

(一)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称为感冒。

(二)感冒是因为正气内虚,外感六淫和时行疫毒之邪乘虚而入肺卫,邪正相争而发病。其病机的关键是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二、辨证施护

感冒的护治原则为解表达邪。风寒治以辛温解表;风热治以辛凉解表;暑湿合感当清暑祛湿;时行感冒多属风热重证,除辛凉解表之外,还当佐以清热解毒之品;虚人感冒,应识气、血、阴、阳虚之别,即益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温阳解表,扶正祛邪兼顾。

(一)风寒感冒

症见: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头身酸痛,鼻塞声重,喷嚏频作,咽痒咳嗽,鼻流清涕,痰多稀薄,口不渴,或喜热饮,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护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用荆防败毒散,中药汤剂应趁热服,稍加衣被,取微汗。但勿使大汗淋漓而伤阴亡阳。轻症可自服生姜、葱白、芫荽煎汤,以发汗散寒。遵医嘱对发热、头痛者选用解热镇痛药,也可根据相应的症状选用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对咳嗽严重者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波动情况,高热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若高热不退,要注意全身情况,如神志、皮肤等。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室温宜偏暖,可多加衣被,避免直接吹风,以防加重病情。饮食宜清淡、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可用胡椒粉、姜末葱等辛味发散的调味品,以散寒;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机体每日需要量外,还须根据体温、痰液粘稠度,估计每日水分补充量,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忌生冷,油腻食品。

(二)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口干而渴,或喜冷饮,咽喉肿痛,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脬数。

护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用银翘散,中药汤剂宜温凉服,药后观察出汗、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则为正卫胜邪,可不必尽剂。轻症可自服银翘解毒丸(片)或桑菊感冒片。对于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及时记录。高热者可以用温水擦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药后需观察汗出的情况,勿使大汗淋漓。发热口渴者可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津液,也可食用多汁水果,如西瓜、葡萄、荔枝等。室内宜通风凉爽,但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身痛者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半流质,多补充水分,多吃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煎肥厚食品,戒酒戒烟;保持大便通畅,使邪有出路。(三)暑湿感冒

症见: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胀如裹,肢体酸重,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舌苔腻,脉濡数。

护治宜清暑解表,方用新加香薷饮,病室宜通风凉爽,保持空气新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西瓜、苡仁粥、绿豆汤等,以清热解暑。忌食冷、甜、粘、油炸之食品。头身困重者,可配合刮痧治疗:取夹背两侧、背部胸肋处、上肢肘窝、下肢腘窝等处。

(四)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反复发作,稍有不慎则发病,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护治宜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室内温度以偏暖为宜,患者个人亦应有适当的防寒保暖措施,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适宜,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饮食宜选用温补

而又易消化吸收食物,如山药粥、黄芪粥、红枣、牛奶等。

2.阴虚感冒

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无汗或微汗,头晕心悸,口干不欲饮,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心烦,失眠等,舌质红,苔剥脱或无苔,脉细数。

护治宜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应忌温补之品,忌烟酒辛辣,多食用清补食品如甲鱼,银耳,海参等。服药或要观察汗出情况,一般微汗即可,汗多则耗伤阴液。平时或患病期间,应节制房事,清心寡欲,以免相火妄动,损耗真阴。

咳嗽

一、概念、病因病机

(一)咳嗽是指由于六淫外邪侵袭,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病证。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

(二)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邪自内生,均影响及肺,致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二、辨证施护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见:咳嗽声重,痰白稀薄,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喉痒或咳时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护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三拗汤合止嗽散。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维持合适的温湿度(室温18~20℃,湿度50%~60%),此证型室温宜偏暖,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观察并记录患者痰液的色、量、质。为促进有效排痰,可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说明湿化或雾化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没有体位引流禁忌证时可利用体位引流排痰;若无力咳出粘稠痰,或意识不清排痰困难者,可经患者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进行负压吸痰。对于慢性咳嗽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忌食生冷瓜果、辛辣、腌菜及肥甘厚腻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每天在1500毫升以上,以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药后略加衣被或同时进热饮料,以助药力,注意观察汗出的情况。久咳反复不愈患者,易产生苦闷、忧虑情绪,应做好开导劝解工作,

2.风热犯肺

症见:咳嗽气粗,痰稠而黄,咳痰不爽,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用桑菊饮。痰粘难出,可采用翻身拍背排痰或雾

化等,以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室温不宜过高,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中药汤剂宜温凉服。

3.燥热伤肺

症见: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粘难咯,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塞头痛等表证,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宜疏散外邪,润肺止咳,方用桑杏汤。室内空气宜清新、潮润,扫地时须洒水。饮食宜多用清凉润肺之品,如:梨、荸荠等。忌辛辣温燥之品,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中药汤剂宜武火轻煎少量多次服用。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干咳痰中带血时,注意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痰粘腻或稠厚成块,晨起为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护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多不易咯出者,要及时帮助排痰。病室温度不宜太高,室内空气新鲜,干燥通风,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用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如苡仁粥、山药粥、白扁豆等,忌生冷、油腻及甜食、糯米等滞脾碍胃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2.痰热壅肺

症见:咳嗽气粗,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咯吐血痰,或有热腥味,胸胁胀满,烦渴欲饮,或有身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护治宜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痰多者应注意及时排痰,可采用有效咳嗽、湿化、雾化等帮助排痰。室温宜略低,空气新鲜通风,衣服不宜过暖,汗多者应及时更换衣物。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以助清热化痰。中药汤剂宜凉服。

3.肝火犯肺

症见:咳逆阵作,咳时面赤,胸胁引痛,口苦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症状随情绪波动增减,咽干,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护治宜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方用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强精神护理,避免不良刺激,多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忧郁伤肺。室温宜略低,湿度相对偏高些。饮食宜清淡,可服天冬炖梨汁以泻肝火滋肺阴,减轻咳嗽。中药汤剂宜凉服。

4.肺阴亏耗

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丝,咽痒声哑,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护治宜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方用百合固金汤。干咳痰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室温略低,空气新鲜。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如黑芝麻、

桑椹、银耳等,忌辛辣、酒醇之类。可配食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中药汤剂宜温服。

哮病

一、概念、病因病机

(一)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二)哮病的发生,乃宿痰内伏于肺,复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气道挛急而成。

二、辨证施护

(一)发作期

1.寒哮

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或清稀呈泡沫状,口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晦暗带青,形寒怕冷,或小便清,天冷或受寒易发,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护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重点观察患者神志、面容、出汗、发绀、呼吸困难程度等,监测呼吸音、哮鸣音变化,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异味刺激,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刺激物,如尘螨、花粉及某些致敏食物。此证型室温宜偏暖,注意防寒保暖。提供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进食硬、冷、油煎食物,不宜食用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易过敏食物。饮食宜偏温热,可进食一些温热宣通性食物,如生姜、胡椒等。中药汤剂宜温热服。患者急性发作时常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可加重或诱发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避免不良情绪的重要性,安慰患者,使患者避免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2.热哮

症见:气粗息涌,喉中哮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咯吐不利,烦闷不安,不恶寒,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护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用定喘汤。病室应通风,空气新鲜,衣被适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凡见咯痰不爽,神志恍惚,烦躁,嗜睡者,皆为痰热闭阻,心窍被蒙之兆,应立即吸痰,给氧气吸入,积极救治。有发热者,应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厚味,痰稠厚难咯者应鼓励多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中药汤剂宜偏凉服。

肺胀

一、概念、病因病机

(一)肺胀:是各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咯痰,或伴心慌、烦躁,甚则颜面四肢浮肿,唇舌青紫,面色晦暗,或发生喘脱,昏迷的危候。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

(二)病因病机:久病肺虚;感受外邪;痰挟血瘀。

二、辨证施护

(一)痰浊壅肺

症见:咳喘痰多,痰色白粘或呈泡沫状,兼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时易汗出,形寒怕风,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腻,脉小滑。

护治宜化痰降气,健脾益肺,方用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合六君子汤。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程度,生命体征、全身症状和并发症的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协助和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取坐位,趴伏在床上桌,借此增加辅助吸气肌的效能,促进肺膨胀。指导、教会病情稳定的患者缩唇呼吸,通过腹式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和缩唇呼吸促使气体均匀而缓慢地呼出,以减少肺内残气量,增加肺的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避免患者直接吹风,复受外邪。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饮食宜清淡,忌肥甘辛辣及烟酒,可常服用梨、橘、蜂蜜等清润化痰降气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遵医嘱应用抗炎、止咳、祛痰和平喘等药物,观察疗效和副作用。肺胀患者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表现为心情忧郁、对治疗丧失信心,此时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加强巡视,让患者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等各种减轻焦虑的办法,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

(二)痰热郁肺

症见: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胸满烦躁,或身热微恶寒,有汗或无汗,尿黄便干,口渴,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护治宜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方用越婢加半夏汤合桑白皮汤。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时记录,并注意热型和热势。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避免患者直接吹风,要求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出汗后及时擦干,注意保暖。饮食宜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豆浆、藕粉等。中药汤剂宜温凉服。(三)痰蒙神窍

症见:咳逆喘促,神志恍惚,谵语,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瞤动,抽搐,咳痰不爽,舌质暗红或淡紫,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护治宜涤痰,开窍,熄风,方用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病重、年老者要防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用吸痰

器清除气道内痰液,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定期检查鼻导管及鼻腔是否通畅,以保证有效的供氧。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可服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豁痰开窍醒神。对于此证患者应慎用镇静剂,如安定、巴比妥等。禁用吗啡等呼吸抑制剂。

(四)肺肾气虚

症见:呼吸浅短难续,动则喘促更甚,兼喘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得平卧,声低气怯,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紫暗,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护治宜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用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卧床休息,病室温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定期检查鼻导管及鼻腔是否通畅,以保证有效的供氧。观察给氧后患者缺氧症状改善情况,如口唇、指(趾)甲的颜色。多食用补肾益肺的食品,如沙参百合粥、黄芪党参粥等。中药汤剂宜温热服用。

(五)阳虚水泛

症见:喘咳上气,面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咳痰清稀,脘痞纳少,尿少,怕冷,心悸,腹部胀满或有水,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

护治宜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病室温度适宜,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和病情观察,防止褥疮、喘脱的发生。饮食宜忌盐,多食补肾纳气食物,如人参、蛤蚧、紫河车粉等,忌虾蟹等发物。中药汤剂宜温服。

2013年辩证施护病种目标管理

一、管理目标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色,通过几年来辩证施护病种的病毒历书写。特别是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我院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书写中,从格式.内容如病情评估.计划制定.措施落实.效果评价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渐趋完善。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达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规范要求,除加强学习培训外,特制定目标管理,各种确定的辩证施护病种如下:

内科:感冒.喘证;骨伤科;骨折;肛肠科:混合痔

一.具体要求

1.科室按照规定的病种,每月完成4份以上,并于26日上报。

2.如规定的病种病历缺乏时,可选其他急危重病种书写。

3.责任护士应在48小时内完成病历行(1)(2)部分。

4.按福建省中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书写病历,以蓝黑钢笔书写,字迹清楚.

卷面整洁.各项填写齐全,病情及主证用中医术语或中西医学术语言描述。有简要的辩证分析,有根据病情资料,提出现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有辩证护理措施,有护理记录,有出院护理指导,内容体现护理实施效果,达到

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措施有效.评价及时,体现病情动态及护理效果,合格率90%以上。

5.各科年底有辩证施护经验总结或个案报告,并上交护理部。

6.每季度护理部对病历进行会亮检查,并做好管理。

7.每季度护理业务查房,选择有写辩证施护的病历,结合病历进行点评,不断提高书写水

平。

肝热病

因湿热疫毒之邪侵及中焦,郁蒸肝胆,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致。以腹胀纳差、恶心厌油、右胁疼痛、肝肿大,或有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腹痛等腹部不适症状。

3、有无并发症。

4、疾病认知程度、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5、辨证:湿热交阻证、热毒内陷证、肝郁气滞证、湿邪困脾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1按中医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执行消化道隔离。

1.3急性期卧床休息。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1若黄疸加深,或皮肤出现瘀斑,属病情恶化之兆;若脉微欲绝或散乱、神志恍惚、烦躁不安等,可为欲脱之象。此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2有黄疸、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时,做好抢救准备。

2.3注意生命体征、舌脉的监测。若出现神志异常、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细弱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

3.1遵医嘱给药,按时、按量指导患者服药。

3.2中药宜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温服。

4 饮食护理

4.1饮食宜进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

4.2食欲不振者,给予半流质或全流质饮食,忌肥甘厚味,禁饮酒。

4.3腹水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

4.4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忌硬食;肝昏迷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5 情志护理

5.1肝病多抑郁、易怒,且治疗时间长,故应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做好解释工作,适时给予疏导。

5.2做好家属工作,取得家属支持,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6.1热重于湿者,注意体温变化;高热者,适当采取降温措施;渴者,遵医嘱中药泡水代茶饮。

6.2胸闷腹胀者,遵医嘱艾灸,或中药热熨脐周。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肝病的知识。

2、保持情志乐观,情绪稳定。

3、注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不饮酒。

4、注意休息,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度劳累。

5、加强自身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家庭隔离。

6、肝功能正常者,可配以适度的体育活动,如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感冒

一、概念、病因病机

(一)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称为感冒。

(二)感冒是因为正气内虚,外感六淫和时行疫毒之邪乘虚而入肺卫,邪正相争而发病。其病机的关键是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二、辨证施护

感冒的护治原则为解表达邪。风寒治以辛温解表;风热治以辛凉解表;暑湿合感当清暑祛湿;时行感冒多属风热重证,除辛凉解表之外,还当佐以清热解毒之品;虚人感冒,应识气、血、阴、阳虚之别,即益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温阳解表,扶正祛邪兼顾。

(一)风寒感冒

症见: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头身酸痛,鼻塞声重,喷嚏频作,咽痒咳嗽,鼻流清涕,痰多稀薄,口不渴,或喜热饮,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护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用荆防败毒散,中药汤剂应趁热服,稍加衣被,取微汗。但勿使大汗淋漓而伤阴亡阳。轻症可自服生姜、葱白、芫荽煎汤,以发汗散寒。遵医嘱对发热、头痛者选用解热镇痛药,也可根据相应的症状选用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对咳嗽严重者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波动情况,高热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若高

热不退,要注意全身情况,如神志、皮肤等。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室温宜偏暖,可多加衣被,避免直接吹风,以防加重病情。饮食宜清淡、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可用胡椒粉、姜末葱等辛味发散的调味品,以散寒;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机体每日需要量外,还须根据体温、痰液粘稠度,估计每日水分补充量,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忌生冷,油腻食品。

(二)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口干而渴,或喜冷饮,咽喉肿痛,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脬数。

护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用银翘散,中药汤剂宜温凉服,药后观察出汗、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则为正卫胜邪,可不必尽剂。轻症可自服银翘解毒丸(片)或桑菊感冒片。对于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及时记录。高热者可以用温水擦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药后需观察汗出的情况,勿使大汗淋漓。发热口渴者可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津液,也可食用多汁水果,如西瓜、葡萄、荔枝等。室内宜通风凉爽,但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身痛者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半流质,多补充水分,多吃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煎肥厚食品,戒酒戒烟;保持大便通畅,使邪有出路。(三)暑湿感冒

症见: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胀如裹,肢体酸重,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舌苔腻,脉濡数。

护治宜清暑解表,方用新加香薷饮,病室宜通风凉爽,保持空气新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西瓜、苡仁粥、绿豆汤等,以清热解暑。忌食冷、甜、粘、油炸之食品。头身困重者,可配合刮痧治疗:取夹背两侧、背部胸肋处、上肢肘窝、下肢腘窝等处。

(四)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反复发作,稍有不慎则发病,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护治宜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室内温度以偏暖为宜,患者个人亦应有适当的防寒保暖措施,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适宜,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饮食宜选用温补而又易消化吸收食物,如山药粥、黄芪粥、红枣、牛奶等。

2.阴虚感冒

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无汗或微汗,头晕心悸,口干不欲饮,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心烦,失眠等,舌质红,苔剥脱或无苔,脉细数。

护治宜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应忌温补之品,忌烟酒辛辣,多食用清补食品如甲鱼,银耳,海参等。服药或要观察汗出情况,一般微汗即可,汗多则耗伤阴液。平时或患病期间,应节制房事,清心寡欲,以免相火妄动,损耗真阴。

咳嗽

一、概念、病因病机

(一)咳嗽是指由于六淫外邪侵袭,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病证。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

(二)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邪自内生,均影响及肺,致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二、辨证施护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见:咳嗽声重,痰白稀薄,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喉痒或咳时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护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三拗汤合止嗽散。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维持合适的温湿度(室温18~20℃,湿度50%~60%),此证型室温宜偏暖,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观察并记录患者痰液的色、量、质。为促进有效排痰,可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说明湿化或雾化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没有体位引流禁忌证时可利用体位引流排痰;若无力咳出粘稠痰,或意识不清排痰困难者,可经患者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进行负压吸痰。对于慢性咳嗽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忌食生冷瓜果、辛辣、腌菜及肥甘厚腻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每天在1500毫升以上,以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药后略加衣被或同时进热饮料,以助药力,注意观察汗出的情况。久咳反复不愈患者,易产生苦闷、忧虑情绪,应做好开导劝解工作,

2.风热犯肺

症见:咳嗽气粗,痰稠而黄,咳痰不爽,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用桑菊饮。痰粘难出,可采用翻身拍背排痰或雾化等,以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室温不宜过高,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中药汤剂宜温凉服。

3.燥热伤肺

症见: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粘难咯,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塞头痛等表证,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宜疏散外邪,润肺止咳,方用桑杏汤。室内空气宜清新、潮润,扫地时须洒水。饮食宜多用清凉润肺之品,如:梨、荸荠等。忌辛辣温燥之品,平时可食用

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中药汤剂宜武火轻煎少量多次服用。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干咳痰中带血时,注意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痰粘腻或稠厚成块,晨起为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护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多不易咯出者,要及时帮助排痰。病室温度不宜太高,室内空气新鲜,干燥通风,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用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如苡仁粥、山药粥、白扁豆等,忌生冷、油腻及甜食、糯米等滞脾碍胃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2.痰热壅肺

症见:咳嗽气粗,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咯吐血痰,或有热腥味,胸胁胀满,烦渴欲饮,或有身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护治宜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痰多者应注意及时排痰,可采用有效咳嗽、湿化、雾化等帮助排痰。室温宜略低,空气新鲜通风,衣服不宜过暖,汗多者应及时更换衣物。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可配食枇杷叶粥、鲜芦根粥等,以助清热化痰。中药汤剂宜凉服。

3.肝火犯肺

症见:咳逆阵作,咳时面赤,胸胁引痛,口苦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症状随情绪波动增减,咽干,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护治宜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方用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强精神护理,避免不良刺激,多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忧郁伤肺。室温宜略低,湿度相对偏高些。饮食宜清淡,可服天冬炖梨汁以泻肝火滋肺阴,减轻咳嗽。中药汤剂宜凉服。

4.肺阴亏耗

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丝,咽痒声哑,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护治宜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方用百合固金汤。干咳痰难咯出时,可予雾化吸入稀化痰液,湿润咽喉。室温略低,空气新鲜。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如黑芝麻、桑椹、银耳等,忌辛辣、酒醇之类。可配食补养肺阴之食品,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中药汤剂宜温服。

哮病

一、概念、病因病机

(一)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

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二)哮病的发生,乃宿痰内伏于肺,复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气道挛急而成。

二、辨证施护

(一)发作期

1.寒哮

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或清稀呈泡沫状,口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晦暗带青,形寒怕冷,或小便清,天冷或受寒易发,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护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重点观察患者神志、面容、出汗、发绀、呼吸困难程度等,监测呼吸音、哮鸣音变化,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异味刺激,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刺激物,如尘螨、花粉及某些致敏食物。此证型室温宜偏暖,注意防寒保暖。提供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进食硬、冷、油煎食物,不宜食用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易过敏食物。饮食宜偏温热,可进食一些温热宣通性食物,如生姜、胡椒等。中药汤剂宜温热服。患者急性发作时常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可加重或诱发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避免不良情绪的重要性,安慰患者,使患者避免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2.热哮

症见:气粗息涌,喉中哮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咯吐不利,烦闷不安,不恶寒,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护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用定喘汤。病室应通风,空气新鲜,衣被适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凡见咯痰不爽,神志恍惚,烦躁,嗜睡者,皆为痰热闭阻,心窍被蒙之兆,应立即吸痰,给氧气吸入,积极救治。有发热者,应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厚味,痰稠厚难咯者应鼓励多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中药汤剂宜偏凉服。

肺胀

一、概念、病因病机

(一)肺胀:是各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咯痰,或伴心慌、烦躁,甚则颜面四肢浮肿,唇舌青紫,面色晦暗,或发生喘脱,昏迷的危候。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

(二)病因病机:久病肺虚;感受外邪;痰挟血瘀。

二、辨证施护

(一)痰浊壅肺

症见:咳喘痰多,痰色白粘或呈泡沫状,兼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时易汗出,形寒怕风,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腻,脉小滑。

护治宜化痰降气,健脾益肺,方用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合六君子汤。

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程度,生命体征、全身症状和并发症的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协助和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取坐位,趴伏在床上桌,借此增加辅助吸气肌的效能,促进肺膨胀。指导、教会病情稳定的患者缩唇呼吸,通过腹式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和缩唇呼吸促使气体均匀而缓慢地呼出,以减少肺内残气量,增加肺的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避免患者直接吹风,复受外邪。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饮食宜清淡,忌肥甘辛辣及烟酒,可常服用梨、橘、蜂蜜等清润化痰降气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遵医嘱应用抗炎、止咳、祛痰和平喘等药物,观察疗效和副作用。肺胀患者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表现为心情忧郁、对治疗丧失信心,此时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加强巡视,让患者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等各种减轻焦虑的办法,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

(二)痰热郁肺

症见: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胸满烦躁,或身热微恶寒,有汗或无汗,尿黄便干,口渴,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护治宜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方用越婢加半夏汤合桑白皮汤。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时记录,并注意热型和热势。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避免患者直接吹风,要求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出汗后及时擦干,注意保暖。饮食宜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豆浆、藕粉等。中药汤剂宜温凉服。(三)痰蒙神窍

症见:咳逆喘促,神志恍惚,谵语,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瞤动,抽搐,咳痰不爽,舌质暗红或淡紫,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

护治宜涤痰,开窍,熄风,方用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病重、年老者要防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用吸痰器清除气道内痰液,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定期检查鼻导管及鼻腔是否通畅,以保证有效的供氧。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可服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豁痰开窍醒神。对于此证患者应慎用镇静剂,如安定、巴比妥等。禁用吗啡等呼吸抑制剂。

(四)肺肾气虚

症见:呼吸浅短难续,动则喘促更甚,兼喘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得平卧,声低气怯,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紫暗,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护治宜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用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卧床休息,病室温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定期检查鼻

导管及鼻腔是否通畅,以保证有效的供氧。观察给氧后患者缺氧症状改善情况,如口唇、指(趾)甲的颜色。多食用补肾益肺的食品,如沙参百合粥、黄芪党参粥等。中药汤剂宜温热服用。

(五)阳虚水泛

症见:喘咳上气,面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咳痰清稀,脘痞纳少,尿少,怕冷,心悸,腹部胀满或有水,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

护治宜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病室温度适宜,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和病情观察,防止褥疮、喘脱的发生。饮食宜忌盐,多食补肾纳气食物,如人参、蛤蚧、紫河车粉等,忌虾蟹等发物。中药汤剂宜温服。

积聚辨证施护

(肝硬化代偿期)

辨证施护

1、中医辨证属积聚.湿热内阻型。施护如下:①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室温宜偏低。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荤荠、藕汁、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祛湿,忌油腻、海腥、辛辣等。③中药宜凉服。

⒉中医辨证属积聚.肝脾血瘀型。施护如下:①嘱安心静养,适当活动,

以助气血流。

通②宜清淡饮食,勿食过冷、过热、过硬之品,吞咽缓慢,防止络破出血。③中药汤剂宜温服。

3、中医辨证属积聚.肝郁脾虚型。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②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脾运有序。③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萝卜等理气食物。少食甜食、糖类。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④中药汤剂温服。

4、中医辨证属积聚.脾虚湿盛型。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②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少食甜食、糖类。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③中药汤剂偏温服。④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湿浊易化。

5、中医辨证属积聚.肝肾阴虚型。施护如下:①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进食瘦肉、大枣、母鸡、紫河车、鳖甲等补养气血之物,及辛辣刺激、坚硬之品。③汤药、饮食宜偏温服。

6、中医辨证属积聚.脾肾阳虚型。施护如下:①安置患者于

在向阳温暖病室,安静幽雅,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病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上,病室湿度保持在60%以上。②给予软食,宜进苡仁、山药、扁豆、萝卜等健脾理气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温中之品。少食甜食、糖类。忌生冷、油腻、煎炸、硬固及刺激食品。③中药汤剂浓煎热服。

对症施护

⒈腹胀者

实胀:①给于腹部药棒循经按摩治疗,1日1次。或用艾灸法,②用艾灸法,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呈十字形灸,即上下左右艾灸穴位30分钟以行气消胀。

虚胀:①用艾灸法,采取艾灸关元、神厥、中极穴以理气消胀,②予腹部热敷法以消胀。

⒉肝区疼痛者,用神农化积膏肝区贴敷以镇痛软肝。或用电脑肝病治疗仪穴位治疗以改善肝区疼痛。

痞满辩证施护

(一)按脾胃病科新入院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二)入院1~3天,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做好入院宣教。做好基础护理,

执行各种检查,如:抽血、心电图、B超、X线等,遵医嘱执行治疗,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三)辩证施护

1、情志护理:关心体贴和安慰病人,设法解除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积极

配合治疗,少生气,保持活泼开朗,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2、临证(症)护理:

⑴辩证分型:

①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②肝胃不和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③脾胃虚寒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④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舌苔黄腻,脉滑。

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肢冷便溏,嗳气纳呆,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⑵一般护理

①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病情缓解时进行适当活动。

②注意观察痞满的部位、诱因、伴随症状等。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不排

气或吐血、黑便等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并做好记录。

③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或肛管排气。

(四)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脾虚气滞证:健脾理气中药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中药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中药

4、脾胃湿热证:清热祛湿中药

5、寒热错杂证:辛开苦降中药

(五)辩证选择外治法

1、针灸治疗

①常规针灸疗法:常分虚实进行辨证取穴。实证常取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以毫针刺,采用泻法;常取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关、期门、阳I凌泉等。虚证常取背俞穴、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毫针刺,采用补法,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气海等,并配合灸法。根据临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也可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治疗。

②热敏灸疗法:热敏穴位以腹部、背腰部及小腿为高发区,多出现在公孙、下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区域。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天1次,每次治疗以灸至感传消失为度,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③“万应点灸笔”疗法。适合于16岁以上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操作方法如下:(1)主穴:中脘、足三里、肝俞、胃俞;(2)配穴:上腹胀、早饱配行间、章门,暖气、恶心内关、公孙;(3)方法:采用“万应点灸笔”,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穴位,先以药纸含药的一面平整紧贴穴位,用点燃的点灸笔对准穴位如雀啄之状,一触即起,每穴点灸5~6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1次,最多连续治疗15次。注意事项:(1)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晕灸、灸泡等;(2)做好心理疏通,缓解患者紧张程度,并且帮患者选择舒适体位;(3)做好出现以上意外时的救治准备。

2、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按摩手法常用揉、捏法等。3、外治法

辨证选择温阳散寒、理气和胃、健脾益气等中药穴位敷贴或熏洗治疗。

(六)辩证施膳

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及生冷之品。

②饮食规律,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

③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服用消化道菌制剂时避免与抗生素同服,以免影响效用。

(七)健康指导

①慎起居,适寒温,防六淫,注意腹部保暖。

②节饮食,宜清淡,勿暴饮暴食。

③保持精神愉快,劳逸结合,坚持治疗。

④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肝郁气滞的中医护理

因七情、饮食、寒湿等疾病因素交错夹杂,血瘀、虫积、食积、燥屎、痰凝

的等缚结所致。以腹腔内有可触及、有形可征的包快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在肝、脾。腹部肿瘤、肝脾肿大、内脏下垂、肠梗阻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价

1、包快的部位、大小、性质,以及能否活动、有无压痛、

2、全身营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郁气滞证、食滞痰阻证、气郁血阻证、

气结血瘀证。

二、护理要求

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有无黄疸、膨胀、血证。神昏、水水肿、发热、呕吐等预兆。

3、腹部突然剧痛,伴恶心呕吐,腹部及结块有明显压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吐血或便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头晕心悸、血压下降、脉细弱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和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有营养、易消化、忌食肥腻、煎炸、硬固、辛辣、生冷、醇酒之品。

2、食欲正常者,可给与补益气血及化瘀之品。

五、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使其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遵医嘱给予外贴消徽散结药膏,有助于消积散瘀。

七、健康指导:

1、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

2、饮食上少食肥甘后味及辛辣之品。

神昏护理常规

因多种病证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以神志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神昏临床上有轻重之别,一般分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由轻至重的四个层次。病位在脑。意识障碍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

2.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3.生活方式、排泄状况。

4. 心理社会状况。

5. 辨证热毒内陷证、痰浊内闭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3.2.1.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位。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3)中暑神昏患者,应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有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四肢厥冷者,注意肢体的保暖,严防冻伤、烫伤。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翻身。

(5)遵医嘱留置导尿,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加强口腔、眼睛、皮肤护理。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不能闭目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生。

(7)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遵医嘱设专人护理,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出现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等,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给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

(2)中药汤剂宜温服。

3.饮食护理

(1)要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神昏初期可从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2 一

3 天后仍神昏不醒,可采用鼻饲法供给营养。

(2)鼻饲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汤、果汁、牛奶、豆浆、鸡蛋等。

(3)患者恢复吞咽动作后,改用口服进食。

4.情志护理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与康复氛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5.临症护理

(1)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分泌物。

(2)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3)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4)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5)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

(6)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胧区域或遵医嘱行导尿术。

6.并发症护理

(1)肺炎咳嗽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减少探

视,防止交叉感染。

2)按时翻身叩背,刺激患者咳嗽,使痰液排出。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人, 必要时用吸痰器。

3)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4)每日口腔护理至少2 次,充分保持日腔清洁。

(2)淋证

1)注意多饮水,饮食可多食赤小豆粥、冬瓜汤清热利湿通淋之品,也可用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煎水代茶饮,忌油腻、肥甘、辛

辣之品。

2)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若留置导尿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消毒尿道口2 次,更换尿袋,必要时行膀恍冲洗。

3)观察小便的色、质、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压疮

1)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1 一2 小时翻身一次,在骨突处用红花酒精按摩,并用气圈、海绵垫托扶,保证足够的营养。

2)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床单,并经常用温开水擦洗臀部、背部,女患者要冲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对汗多的患者,出汗后要用毛巾及时将汗擦干,更换汗湿的衣被。

4)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三)辨证施护

1.热毒内陷证

(1)腹满便秘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口服或保留灌肠。

(2)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转向一侧,解开衣领及腰带,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气吸入。

(3)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碰伤、坠床,但不可强按,以免损伤。

(4)针刺或指掐人中、素髎、十宣、涌泉等穴。

(5)高热时每小时测量体温1 次,若体温持续不降,可采用物理降温法降温;若体温骤降,为病情转危,应准备抢救。

(6)汗出过多时应及时擦干,更换湿衣、湿被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

(7)如为时疫瘟病,还应注意隔离防止传染。

2.痰浊内闭证

(1)呕吐的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

(2)若呕吐频繁不止,呈喷射状,且呕吐物为咖啡色或呕血,为病情转危,应准备抢救。

(3)患者癖涎雍盛,喉中痰鸣者,应设法帮助其排痰,以免阻塞气道,影响呼吸。

辩证施护规范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 一、辩证施护 1、风湿痹阻症(姜活胜湿汤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忌进食油腻之品。 ③情志调护:保护患者的心境,减轻其忧虑情绪。 ④中药内服调护:每日一次,水煎取汁200-300ml,分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 宜饭后服。服药期间,应注意休息、局部保暖,以利康复。 ⑤药后观察:应注意观察患者出汗和大便情况。 2、寒湿痹阻症(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应荤素搭配,宜食温热食品。控制膏粱厚味和水盐的摄入。 ③情志调护:保护患者的心境,减轻其忧虑情绪。 ④中药内服调护:水煎剂。每日一剂,每剂煎取200ml。口服,每次温服100ml, 1日2次。汤剂宜温服,药后盖被安卧,休息。 ⑤药后观察:应注意保暖,使微微汗出。观察、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并注 意观察体温、心率、血压等变化。应按医嘱记录饮液量和尿量,以帮助了解服药后的效果。 3、湿热痹阻症(宣痹汤合三妙散或四妙汤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宜食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之品。忌辛辣焦燥助火之食品,少 食粘滑油腻,忌酒。 ③情志调护:保护患者的心境,减轻其忧虑情绪。 ④中药内服调护:服药期间汗出较多应及时擦干汗液,避风寒,保持衣物干燥。 鼓励患者适当饮水,并注意口腔清洁。 ⑤药后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 4、痰瘀痹阻症(身痛逐瘀汤、桃红饮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以清淡、富有营养、含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③情志调护:情志舒畅,以使气机保持通畅,更好发挥药效。 ④中药内服调护:汤剂。每日一剂,用水煎取300ml,每次服150ml,1日2次。 宜温服,服药后,可进行局部按摩,注意保暖。 ⑤药后观察:观察疼痛减轻程度,起效时间以及诸症变化情况。 5、气血两虚证(八珍汤和蠲痹汤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要饮食有节,不可过食肥甘厚味,以免酿痰动风,加重病情。 ③情志调护:劝慰患者增强信心。 ④中药内服调护:每日一剂,每剂煎200-400ml,分2-3次口服。服药同时, 应避风寒、防潮湿。更应避免劳动时汗出当风。劳动或运动后,不可乘热汗出入水洗浴。内衣潮湿应及时更换,并要注意季节、时令对本病的影响。服 药后应复被静卧片刻,有利药效发挥。 ⑤药后观察:应注意观察关节肌肉痛楚之变化,活动之功能、舌脉之动态。 6、肝肾不足证(独活寄生汤或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 ①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阳光充足。 ②饮食调护:忌食生冷、油腻、肥甘厚味。 ③情志调护:劝慰患者增强信心。 ④中药内服调护:成人每次1丸,日服2次,以温开水或加少许黄酒送服本药。 服药期间应注意疼痛局部保暖,防受风寒,以保证疗效。 ⑤药后观察:观察关节活动,腰膝酸软等变化。 二、小针刀护理 1、术前护理: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小针刀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好术前 评估,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并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对小针刀治疗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2、术后护理:术后用无菌棉球按压治疗部位,无菌纱布覆盖针孔,胶布固定。 交代患者24小时内勿洗澡或水浸湿手术部位以防针孔感染。指导患者术后第一天手术部位关节勿过度活动,第二天可做一些轻微的关节伸展运动,以后逐渐增加,以免引起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 三、针灸护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中医 肝胆 辨证施护

肝着辨证施护 (慢性乙型肝炎) 辨证施护 1、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气滞型。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②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不宜操劳,怡养精神,情绪乐观,精神愉快,避免劳倦。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进食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理气健脾食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2、中医辨证属肝着.瘀血阻络型。施护如下:①嘱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通,减少疼痛。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勿食过冷、过热、过硬之品,吞咽缓慢,防止络破出血,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及坚硬之品。③汤药、饮食宜温服。 3、中医辨证属肝着.湿热蕴结型。施护如下:①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室温宜偏低。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荤荠、藕汁、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祛湿,忌油腻、海腥、辛辣等。③中药宜偏凉服。 4、中医辨证属肝着.肝肾阴虚型。施护如下:①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进食瘦肉、大枣、母鸡、紫河车、鳖甲等补养阴血之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③汤药、饮食宜偏温服。 5、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脾虚型。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②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脾运有序。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萝卜等理气食物。少食甜食、糖类。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④中药汤剂偏温服。 6、中医辨证属肝着.脾肾阳虚型。施护如下:①安置患者于 在向阳温暖病室,安静幽雅,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病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上,病室湿度保持在60%以上。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山药、扁豆、萝卜等健脾理气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温中之品。少食甜食、糖类。忌生冷、油腻、煎炸、硬固及刺激食品。③中药汤剂浓煎热服。 7、中医辨证属肝着.正虚邪恋型。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②嘱患者不操劳,怡养精神,消除忧郁、紧张、激动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性以利康复。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平淡食物,苡仁、萝卜、山药、扁豆及柑橘、佛手、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健脾理气之品,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④中药汤剂宜温服。 对症施护 ⑴有胁痛者,①针刺止痛,取穴内关、鸠尾、阳陵泉、太冲。 ②耳针止痛,取胆、交感、十二指肠穴以缓解疼痛症状。③给予神农护肝镇痛膏肝区贴敷。

中医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2021-02 辩证施护简介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 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 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 3.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 护理方法。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 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相同的病机或 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

肛裂辩证施护

肛裂患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肛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肛裂手术的40例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疼痛感情况。结果:中医辩证施护组通过运用中医辩证施护后,40例病人均临床治愈且对护理结果满意。结论:对肛裂手术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辩证施护,使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和连续性及科学性.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有效地降低疼痛感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肛裂;辨证施护;效果观察 肛裂多由热结肠燥或血虚津伤,导致大便秘结,加上排便的暴力努张,损伤了肛管,继而感染所致慢性溃疡。中医文献中又称为脉痔、钧肠痔、裂口痔等,如《诸病源候论·痔病诸候》中诡“肛边生疮,痒而复痛出血者,脉痔也。”清代马培之著Ⅸ马氏痔瘘七十二种》中,已有裂肛痔的记载,说明前人对肛裂已早有认识[1]。肛裂的近代概念是,肛裂为一缺血性溃疡,是因内括约肌痉挛诱发肛后血供严重不足所致[2]。。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采用中医辨证加熏洗的方法治疗肛裂。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40例经肛门指诊及肛门镜检确诊的肛裂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均在21-48岁,平均年龄为32岁;病程时间为3个月-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1.9年。 1.2 方法 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常见诱因、病理和临床症状,让病人了解自己的情况,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病症分型及辩证施护,具体如下: 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分析,本病可以分血热肠燥、阴虚津亏和气滞血瘀三个证型。 1.2.1 血热肠燥型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

精品文档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常见疾病精选--中医辩证施护汇总--精选.docx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 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 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 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 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 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 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 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 【定义】 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 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范围】 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 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 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可食用温性调 味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 时间需要间隔 2 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常见疾病中医辩证施护(精)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 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 【定义】 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 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 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可食用温性调味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辩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辩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主持人:蔡保兰 主讲人:邹慧 2013.4.20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中医护理发展史 ?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孙思邈《千金方》首创葱管导尿术、灌肠等。 ?充实阶段:宋金元的食疗养生、调护 ?成熟阶段:明清李时珍《本草纲目》 ?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发展:1959《中医护理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 中医护理优势 ?理论特色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优势 ?护理操作优势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医护并行没有分家 医家集看病、抓药、煎药、护理于一身。 ?弟子和家属代劳 ?专业的护理人员 ?古老又年轻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辩证施护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 辩证施护 ?辩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辩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1、远用四诊方法收集辩证资料 a、远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b、运用问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c、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d、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知

中医辩证施护示例

患者熊建高,男,61岁。因“发热,头痛,颈胀,关节疼痛12小时”由门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收住入院。 1.病史:患者自诉12小时前于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具体体温不详,右侧头痛,颈胀、不敢转侧,头痛呈持续性掣痛,阵发性加重,并有右上肢疼痛,活动不利,右肩关节疼痛,无法上抬手臂,并右手背及右手指肿胀,屈伸不利,并双侧膝关节疼痛不适,当时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昏迷症状,自予口服安乃近1粒后,无明显好转,关节疼痛加剧,活动受限,遂今至我院门诊要求住院治疗,门诊以“颈椎病”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无咳嗽气促,无腹痛腹泻,无乏力,盗汗,消瘦等症状,体重增减不明显。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在家间断口服尼群地平降血压治疗。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3年。 2.现在症:寒热往来,右侧头痛,颈胀,右肩关节及双膝关节疼痛,右手背及右手指关节肿胀,屈伸不利,饮食可,夜寐欠佳,二便尚可,舌苔厚腻,脉滑. 3.体格检查:T36.8℃,P81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神清,精神欠佳,慢性病容,颈静脉无充盈,右肩上抬受限,右肩关节压痛明显,无红肿,局部皮温不高,右手背及指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双肺呼吸音低,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叩诊心界无扩大,心率81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不肿,双膝关节无红肿,膝关节周围压痛明显,浮髌实验阴性,活动欠灵便,神清,精神欠佳,面色暗,舌苔厚腻,脉滑。 中医诊断:痹病(寒湿阻滞证) 西医诊断:1.发热,关节疼痛查因 2.高血压病1级低危组 3.右侧肩周炎 4.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病辩证依据:患者以头部、颈肩痛为主症,中医诊断为痹病,结合脉诊舌症,辩证为寒湿痹痛。老年患者,肾气渐亏,致肾精亏损。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而发病。舌苔厚腻,脉滑紧则为寒湿侵袭之征.

鼓胀辩证施护

鼓胀(肝硬化失代偿)辩证施护 一、一般护理: 1、环境: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2、起居:起居有时,劳逸有节,适寒温,防外感。 3、饮食:给予清淡食物、多食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高蛋白食物,给予柑橘、扶手、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少食甜食、糖类,忌辛热、生冷、油腻、煎炸、硬固及刺激食品。 4、情志:嘱患者不操劳,怡养精神,消除忧郁、紧张、激动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性以利康复。 5、限水限盐,每天予食钠量在250~500mg,入水量在1000-1500ml/日。 6、用消鼓舒腹敖脐以助逐水消胀。每日1次。 7、用药:合理,告诫病人不应随意服药,以免服药不当而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二、辩证施护 1、气滞湿阻证 辩证: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腹胀叩之如鼓,两胁胀痛,食欲不振,食后作胀,肢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理气利水、祛淤通络、软坚散结。 施护:(1)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病室湿度保持在50~60%。(2)中药汤剂宜偏温服。 2、脾肾阳虚证 辩证:腹大坚满,下肢水肿或肢冷,面色恍白或萎黄,神倦怯寒,脘闷纳呆,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质淡紫,舌苔厚腻或白滑脉沉细弦。 治疗:温阳健脾、益气利水、祛淤软坚。 施护:(1)安置患者于在向阳温暖病室,病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上,病室适度保持在60%以上。(2)中药汤剂浓煎前热服。 3、肝脾血瘀证 辩证:腹大坚满,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黎黑,皮肤可见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口干渴不欲饮,大便色黑,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疗:祛淤通络、软坚利水。 施护:(1)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病室湿度保持在50~60%。(2)嘱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通。(3)中药汤剂宜温服。 4、湿热蕴结型 辩证: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胀痛,身目发黄,发热口渴,心烦,口干而苦渴而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清热解毒、利湿消胀。 施护:(1)安置患者于在向阴凉爽病室,病室温度保持在18℃以下,病室适度

淋症的辩证施护原则

淋症的辩证施护原则 徐文利 实证(包括热淋、血淋、膏淋实证): ①病室宜干燥、凉爽、安静、舒适。 ②观察排尿次数,难易及疼痛程度和尿的性质。热淋尿色黄赤,血淋尿色深色,膏淋尿如膏脂,混浊如米泔;做好尿量及数量记录,发现尿液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验。若排尿疼痛加剧,或出现面色苍白,窘迫难忍、汗出肢冷等,应立即通知医生看视患者。 ③根据临床表现,如尿中有血而排尿进无不适者,则为血尿,非淋证患者,应予以鉴别。 ④注意情志护理,消除肾张及悲观情绪,让患者在排尿时精神放松,可用其他方法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病痛,增加治愈信心。 ⑤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至少应保持1500~2000ml左右,以达清热利湿之效。 ⑥饮食宜偏凉,有滑利渗湿作用之品,以助膀胱气化,清利湿热。如菠菜、空心菜、芹菜、黄花菜、慈菇、茭白、冬瓜等,并可选用莲

藕、荸荠、菱角、雪梨、西瓜等水果。禁忌烟酒,辛辣刺激食品及肥甘厚味。 ⑦如恶寒发热者,应注意保暖,定时测试体温,注意休息,并观察患者有无其它病情变化。 ⑧避免过劳,外感及可能外起淋证复发的因素。 (2)虚证(包括气淋、膏淋之虚证): ①此证多为脾肾亏虚、运化固摄无力。故病室应温暖向阳,衣被适度,避免风寒。 ②鼓励患者酌情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体质,但不可因过劳而相起病情加重。 ③饮食应以补益肝肾,易消化为原则,如牛奶、山药、枸杞子粥、胡桃粥、苡仁大枣粥、芡实茯苓粥、莲子桂圆粥等。禁忌生冷、油腻、硬固、炙煿之品。 (3)石淋证: ①可参照热淋证护理。 ②石淋绞痛发作时,患者出现坐卧不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恶心呕吐、出冷汗,甚至休克。如发生虚脱时,应立即让患者取头低平卧位,测血压,加强保暖措施,并通知医生。

辩证施护观察基本内容与原则的规定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辩证施护观察基本内容与原则的规定 1.观察的基本内容 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 2.舌象与脉象 2.1舌象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来。近年来研究舌象的资料日益增多,重视舌象观察也是中医护理观察的又一特殊手段。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质,亦称“淡红舌、薄白苔”。舌象与脏腑关系一般以: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尖属心、肺;舌旁属肝、胆。由此可观察和推断病证的进展。如肝硬变患者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鲜红光剥,常为肝功能变坏之兆。 2.2 脉象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所组成,与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正常脉象称“常脉”,或“早脉”,常脉一息四至(约68~80次/min),不浮不沉,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但也常因年龄、性别、体质、气候差异而不同。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沉脉主病里证。 辩证施护的原则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

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护

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护 一.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 二.分型的临床表现及临证,饮食,用药的护理: 1.肝阳上亢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1)情志护理,耐心劝慰患者,勿急勿燥,心情舒畅,肝气条达,以除风阳妄动之源。 (2)饮食宜清淡,低盐素食为佳,多食蔬菜水果,如,芹菜,西瓜,梨,豆制品类等。忌食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及辛辣刺激之物。 (3)中药汤剂宜温服。 2.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少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少寐,神倦懒言,纳呆乏味,舌质淡,脉细弱。 (1)应注意休息,以免过劳耗伤气血,室温宜暖,防止外邪乘虚而入。 (2)饮食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如蛋类,瘦肉,猪肝猪血,红枣,山药,黄芪粥,党参粥等健脾益气养血之品。忌食生冷。

(3)中药归脾汤宜温服。 3.肾精不足 临床表现:眩晕目花,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阴虚者,兼有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偏阳虚者,兼有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弱。 (1)应慎房事,劳逸结合,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2)饮食调养,偏肾阴虚者,食疗宜平肝疏风,滋肾养阴,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偏肾阳虚者,以补肾助阳为主,忌食生冷。(3)中药左归丸,温水冲服。 4.痰浊中阻 临床表现: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恶心,体倦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1)适当休息,注意保暖,保持病室湿度。 (2)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忌食油腻和肥甘厚味,生冷,烟酒等物,以防助湿生痰。如西瓜,红小豆,冬瓜,竹笋等,清热利湿之品。 (3)中药汤剂热服,呕吐者应少量頻服。 5.瘀血阻络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1)注意休息,重症者卧床休息。若外伤所致,注意观察血压,瞳孔,呼吸,神志等变化。

中医辩证施护示例

中医辩证施护示例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患者熊建高,男,61岁。因“发热,头痛,颈胀,关节疼痛12小时”由门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收住入院。 1.病史:患者自诉12小时前于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具体体温不详,右侧头痛,颈胀、不敢转侧,头痛呈持续性掣痛,阵发性加重,并有右上肢疼痛,活动不利,右肩关节疼痛,无法上抬手臂,并右手背及右手指肿胀,屈伸不利,并双侧膝关节疼痛不适,当时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昏迷症状,自予口服安乃近1粒后,无明显好转,关节疼痛加剧,活动受限,遂今至我院门诊要求住院治疗,门诊以“颈椎病”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无咳嗽气促,无腹痛腹泻,无乏力,盗汗,消瘦等症状,体重增减不明显。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在家间断口服尼群地平降血压治疗。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3年。 2.现在症:寒热往来,右侧头痛,颈胀,右肩关节及双膝关节疼痛,右手背及右手指关节肿胀,屈伸不利,饮食可,夜寐欠佳,二便尚可,舌苔厚腻,脉滑. 3.体格检查:℃,P81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神清,精神欠佳,慢性病容,颈静脉无充盈,右肩上抬受限,右肩关节压痛明显,无红肿,局部皮温不高,右手背及指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双肺呼吸音低,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叩诊心界无扩大,心率81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不肿,双膝关节无红肿,膝关节周围压痛明显,浮髌实验阴性,活动欠灵便,神清,精神欠佳,面色暗,舌苔厚腻,脉滑。 中医诊断:痹病(寒湿阻滞证) 西医诊断:1.发热,关节疼痛查因 2.高血压病1级低危组 3.右侧肩周炎 4.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辩证施护

崩漏 一、基础护理 1.病室环境 病室宜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 崩漏病人对阴道出血易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应加强精神调摄,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给予安慰、关心,使之消除紧张情绪,达到情绪稳定。血虚肝气旺者,应戒急躁及动怒,以免怒伤肝火,迫血妄行而大崩。 3 .体位与安全 (1)注意勿过度疲劳,劳逸适度。 (2 )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 (3)功能性子宫出血期间不可让病人单独上厕所或外出,以免病人因气血两虚而眩晕跌倒,造成血脉筋骨的损伤。 4. 清洁护理 (1) 卧床不起者,应保持皮肤及床单的清洁、干燥,每日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2)经行之际血室正开,易感外邪,故应保持外阴清洁,加强会阴护理。 5.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鼓励多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2)注意增加补血的食物,如含铁质较多的菠菜、空心菜、蛋类、红枣等食物。崩漏淋漓、日久不净者,可稍用酸性食物。 (3)经期内禁食生冷食物,以免胞宫受寒,诱发子宫收缩而加重出血。 6.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根据医嘱定时准确给药,尤其是使用性激素等类药物时,不得擅自改变剂量、给药时间与方法。同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反应。 7 .排泄护理 经期应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防止逆行感染。清洗会阴部应有专用盆,并应保持清洁。 8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阴道出血的量、颜色、粘稠度、气味及有无组织块状物排出。必要时,保留经垫,以便于估计出血量。

(2)暴崩不止者,观察病人有无头晕,以及神志、舌苔、脉象、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血脱亡阳之先兆或症候。 二、辩证施护 1 .血热内扰证 【证治】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少量血块,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治宜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护理】 (1)病室宜通风凉爽,衣被要适中,不宜过暖。腹痛拒按者,禁用热敷及艾灸。 (2)观察阴道出血的颜色、质、量,以及神志、血压变化。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血 压下降等症状者,须做好输液、输血等抢救准备。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用。观察用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4)饮食以清凉为主,忌辛辣、油腻、燥热之食物。 2. 气不摄血证 【政治】;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薄润,脉细而无力。治宜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护理】 (1)崩漏期出血量多时,应绝对静卧,切勿劳累,以保养正气。 (2)体虚怕冷者,要注意保暖。并加强平时的饮食营养,滋补气血。 (3)气虚引起的崩漏,主要是由于身体虚弱或劳累过度所致,往往会造成阴道出血不止,故这些病人应多食牛肉、蛋类、猪肝等,不宜食螃蟹、田螺等寒性食品,以免损伤脾气,造成气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二加重出血。 3 .肾阳亏虚证 【政治】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舌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治宜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护理】 (1)病室宜向阳。病人应保持心情舒畅,使气血流畅,经络畅通,血归经而行。 (2)病人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阳虚易生外寒,故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要受寒着凉。 (3)饮食宜乘热进食,及时生冷食品。寒冬季节,可选食补肾之品,如鳝鱼、鸡肉、黄鱼等,多食羊肉、狗肉等温补之品。

喘证的辩证施护

喘证的辩证施护 镇江中医院二病区陈燕霞 摘要:喘证是在西医学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临床上可见于如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矽肺以及癔病等,均可按照本篇进行辨证施护。中医辩证分型为虚喘和实喘。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其中实喘分为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虚喘分为肺虚和肾虚。本文就喘证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辩证施护进行阐述。 关键词:喘证辩证施护一般护理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对此类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体质,配合中医特色的辩证施护,取得较好的疗效,使患者的病情尽快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护理 1.1一般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有刺激性粉尘和气体,周围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喘证发作的花草树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鱼虾海鲜之品,鼓励多饮水、拍背,促痰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禁止吸烟、饮酒,保持口腔清洁。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呼吸困难,紫绀明显者,给予适当氧疗。 1.2情志护理:由于病程缠绵、病情易反复,生活质量较低,患者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紧张情绪,应与家属及时沟通,安慰病人,解释病情,消除恐惧心理,建立医患之间信

任感,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辩证施护 2.1风寒袭肺 症状: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治法宣肺散寒。施护及食疗:陈皮8 g ,苏叶9g,杏仁10g ,三药一同煎煮,过滤去渣取汁备用,另粳米60g 加水煮为稀粥,再倒入药汁,再煮5分钟即可。汤药宜温服,药后注意防寒保暖,汗出及时擦干,避免复感外邪,饮食宜温热。 2.2 表寒里热症状:喘促气粗,甚则鼻翼煽动,咳嗽,痰黄粘稠,身热烦躁,汗出,渴饮喜冷,尿黄便秘,苔肺肾两虚薄黄,脉浮数。治法:宣肺泄热施护食疗:鲜芦根45 g,大米30g,洗净鲜芦根,切成3厘米.,加水熬成稀粥即可。嘱其多饮水,拍背协助排痰。 2.3痰热郁肺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色,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泄痰热,施护食疗:桑白皮30g煎水去渣,大米30g、萝卜30g、雪梨半个加水熬粥,饮食宜清淡爽口为佳,忌食辛辣,煎炸等助生热之品,嘱其多饮水。 2.4 痰浊阻肺症状:喘而胸满,咳嗽痰多粘腻色白,

中医辩证施护示例

小时”由门诊以神经根型颈椎12, 患者熊建高,男,61岁。因“发热,头痛,颈胀关节疼痛。入病收住院小时前于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具体体温不详,右侧头痛,颈胀、不患者自诉 1.病史:12敢转侧,头痛呈持续性掣痛,阵发性加重,并有右上肢疼痛,活动不利,右肩关节疼痛,无法上抬四肢抽搐、呕吐、屈伸不利,手臂,并右手背及右手指肿胀,并双侧膝关节疼痛不适,当时无恶心、粒后,无明显好转,关节疼痛加剧,活动受限,遂今至我院门诊要求1 昏迷症状,自予口服安乃近住院治疗,门诊以“颈椎病”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无咳嗽气促,无腹痛腹泻,无乏力,盗汗,消瘦等症状,体重增减不明显。3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5年,在家间断口服尼群地平降血压治疗。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右肩关节及双膝关节疼痛,右手背及右手指关节肿胀,, 2. 现在症:寒热往来,右侧头痛,颈胀. 屈伸不利,饮食可,夜寐欠佳,二便尚可,舌苔厚腻,脉滑神清,精神欠佳,慢性病容,颈静,R20次/分,BP140/80mmHg分℃3.体格检查:T36.8,P81次/脉无充盈,右肩上抬受限,右肩关节压痛明显,无红肿,局部皮温不高,右手背及指关节肿胀,屈腹次81/分,律齐,无杂音,伸不利,双肺呼吸音低,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叩诊心界无扩大,心率双膝关节无红肿,膝关节周围压痛明显,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不肿, 浮髌实验阴性,活动欠灵便,神清,精神欠佳,面色暗,舌苔厚腻,脉滑。痹病(寒湿阻滞证)中医诊断:1. 西医诊断:发热,关节疼痛查因 1高血压病级低危组 2.3.右侧肩周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4. :患者以头部、颈肩痛为主症,中医诊断为痹病,结合脉诊舌症,辩证为寒湿痹痛。辨病辩证依据老年患者,肾气渐亏,致肾精亏损。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而发病。舌苔厚腻,脉滑紧则为寒湿侵袭之征. 中医辨证施护: 1.情志护理 应经常注意患者情志变化,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且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2.生活起居护理 (1)前期:注意卧床休息,制动,防寒保暖,病室的温度宜高,湿度可适当降低。 (2)待病情稳定后:动静结合,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加强适当锻炼,以利气血流通,恢复关节功能,以免造成久痹成萎。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1、辩证施护简介 2、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 3、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 辩证施护简介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 3.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 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