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一稿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一稿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老子《道德经》对心理健康的指导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1.引言 (3)

2.心理健康的概念 (3)

3.心理健康的标准 (3)

4.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4)

4.1老子指导我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4)

4.2老子指导我们“一心向善,不与人争” (5)

4.3老子指导我们“大智若愚,纯朴自然” (5)

4.4老子指导我们“不妄为,常知足” (6)

4.5老子指导我们“虚,静”的生存智慧 (7)

4.6老子指导我们“天下之至柔”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老子《道德经》对心理健康的指导

摘要:老子之言,广博精微。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其哲学思想深沉而又意蕴丰富,

体现了老子对宇宙视野(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唯物论,以及出世之学、用兵之道、治国之道……)中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认知和透析。本文仅就其代表作《道德经》中所蕴含有助于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指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心理健康

一、引言

从1980年至今,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趋势发展迅速,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我华夏五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当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有人认为老子的哲学思想存在着消极和逃避的成分,那就证明他不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道德经》一书虽然仅有简短五千字,但却是一本百科全书。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的《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黑格尔说:“我们保存了老子的主要著作,在维也纳我曾亲眼阅读”。我说《道德经》就是教人为人处世,保持心理健康的良药。老子告诉我们如何修养身心,维护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2.心理健康的概念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老子认为心理健康就是至善、纯朴自然、不妄为、常知足的一种“柔”态。

当代,心理健康[1]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明确的概念,因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些人睡觉习惯裸睡,在不同的地区对此会有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不同观点。又如同性恋现象,我国精神医学观点认为属于一种心理障碍,但是在某些国家却认为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概念受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传统习惯、道德观念、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会产生不同的内涵。另外,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事实上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谱系。

3.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是与社会进步、发展相关的。人类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影响着人类,人随社会变的社会化服务于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WHO发布了健康的最新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合理有效的对自己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以健康

的身心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重在预防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2]。

老子认为,“善”是为人的难点,做一个善良的人没有私心可以包容别人的人是圣人。老子把圣人比作是孩子,只有回归婴儿纯朴状态中才能达到和气圆滑。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第五十五章都有相关描述。

另一个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水”。水是最柔软的东西,但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水是最弱小的,但也是最强大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看似平静“不争”,但实质上就是最高级形态的争。这种以不争为手段,以争为目的是老子常用的辩证法。当然“无为”才是老子最大的金子招牌。

4.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诸多偏头痛、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可见,心理健康对现代人非常重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20%与成绩最小的20%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智力水平,而是在于心理是否健康。

4.1老子指导我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女性自杀者是男性自杀者的3倍。自杀未遂病人中,96%为服毒自杀。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此外,大约60%自杀前两天有一个急性诱发事件,一般是人际关系矛盾。

我们要善待心灵的花园,不必活得那么累。我们要向那些关爱自己的人表示好意,把所有的诱惑拒绝门外。阴霾的天气总会烟消云散,生命之舟需要轻载,祛除心中嫉妒的毒瘤,生命才是人最大的本钱,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靠智慧穿越生命的迷雾,给予比接受更能令人快乐。每个阶段都有幸福和快乐,我们千万不要把梦想带进坟墓,生命很短暂,岂能有生命去换金钱和那早已凋零的玫瑰花香,懂得工作懂得生活。从现在起做一个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告诉我们要重视身体,珍爱生命,因为我们存在世间的这个“载体”,它会生老病死,所以重视身体的健康就是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帮助。有了身体我们可以更加亲切真实的融入社会文化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庄子也说过:“夫大块载我以

行,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天地给予了我们一个人形状的生命,就是要让我们一生下来就劳动,人生总是要老的,老了就让我们歇息。所以善于活着的人,才能懂得善于死亡。

孩子为什么一生下来就要哭呢?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等着他的就是劳苦一生,不单是身体的劳苦还有心理的痛苦,用上天给予我们的这个“载体”来感悟劳苦的真正意义。有了苦,人们就会向往着甜,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来创造幸福的生活和快乐的人生。诺贝尔也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据史料记载老子、庄子都是长寿之人,这就证明了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我们才可以面对接下来的劳苦和痛苦,去追求幸福生活的保证。

4.2老子指导我们“一心向善,不与人争”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句流行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开始给我的第一感觉很搞笑,细细品味才发现其意思深刻,很有内涵和哲学思想。老子很早就提出了这个观点,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善良的人从来都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收获更多友情更多真诚的心。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第六十八章)不与人争的人,其亲和力很高,在人群中起着领导者的作用,与人沟通和交流中给人和蔼可亲,没有权威的强势,有利于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向,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如果你想做领导可以学学老子的高超智慧的结晶,“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六章)为人和善友爱,谦虚有礼,不与别人相争,以“不争”达到最高境界的争。

为而不争,心存善念,采取这样“不争”的为人处世态度,我们会收获内心的平和,拥有一颗健康和谐的心。

4.3老子指导我们“大智若愚,纯朴自然”

今年春节期间我在家看了央视七套几期《致富经》栏目,对于里面成功人士给我的感受就是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分析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大智若愚。即使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你,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哪怕路再崎岖再曲折,老天都会眷顾哪些肯坚持的“愚人”。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第十九章)老子又说:“绝学,无忧。”(第二十章)那些断绝聪明智巧心思的人,没有过多的忧愁反而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好处。的确,但凡成功人的背后都深藏着智慧的结晶,他们很聪明但从来不自以为聪明。“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七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第三十三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第七十一章)。老子告诫我们人

要有自知之明,做人做事都不要太张扬,保持愚者形象有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内涵实质。老子主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四十五章);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荀子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这些论述都是要求人谨言慎行,做一个真正隐士智者,而不是一个无知草包随大流的人。狂妄自大、自我骄傲的人都是令人厌恶的,所以我们要含蓄,要以“大智若愚”的智慧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做一个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五十五章)。“圣人皆孩之”(第四十九章)。老子告诉人要回归人最原始的赤子心态,那样你就会精力充沛,不会被外物所困扰,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了。做一个智者可以远离纷争,冷静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做什么事对自己和他人有利有弊的。

做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为人低调、谦虚,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有海南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不抱怨不嫉妒,在纷扰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健康纯朴自然的慧心。

4.4老子指导我们“不妄为,常知足”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十大贪官梁冀,赵高,董卓,魏忠贤,严嵩父子,王振,朱勔,噶礼,杨国忠,和珅.其中以和珅最为带表,共贪污8亿两白银,嘉庆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状,赐死。查没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到现在“房哥”“房姐”及以余振东为首的亿元大贪官都落入法网中,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为什么他们身居高位还要贪污那些花不完的钱和物质呢?因为他们心理不平衡了,官越做越大,利益也要随之加码。并且凡是贪官都有有关系网,天塌下来有人顶着。所以他们不害怕,越贪越多,愈贪愈烈。老子告诉我们“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第四十七章)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第四十八章)。虽然我们的知识积累的越来越多,欲望也越来越多,但我们不要用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来达成我们的想法,越是不妄为反而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人可以不自满不断更新完善自己,但不可以不知足,不知道万事皆有“度”。国外有句谚语叫“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圣人,比人多跑两步的是疯子”。国内有句谚语叫“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过犹不及”。“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第三十二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一章)。老子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其成长的规律,我们要顺其自然,知道适可而止、不居功、常知足。历史上就有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范蠡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临时的荣华富贵而去追求生命的解放和自由,张良见证了“前年杀韩信,去年醢彭越”血的代价也认识到该是自己退隐的时候了,同样选择了自由和生的希望。最可悲的就属韩信了,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斐《自由与爱情》同样老子也说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只要我们掌握好“度”

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懂得名与利都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样我们才可以心安理得的保持好的心态和平安的生活。懂得知足的人都是圣人,因为他们的心态很阳光,并且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生活,把名和利都抛在脑后不去刻意满足它。老子认为“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都是满足的。我们要遵循法律和道德给定的区域活动,不要涉及哪些死亡领域,与国家、人民和自己的良心背道而驰。老子忠告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第五十章)又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老子把“不知足”看作是人的最大弊端,把“知足”守住人本性的东西看成是长久安康的关键。现实世界中的诱惑太多,我们要知道安定知足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才能有一颗清明的心,才能看见自己身边的幸福和快乐,让自己的身心达到饱满的状态,过上健康顺心的生活。

4.5老子指导我们“虚,静”的生存智慧

现代社会的进步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方便、快捷、高速的体验,飞机、汽车、地铁、高铁的发明缩短人们往返两地以及多地时间。于是大家生活的节奏也随着火车一样一直在提速,我们生活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心理堆积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了。电话、手机等聊天工具的发展,反而忽略人与人最直接的情感碰撞。大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你争我夺,心早已是千疮百孔、心浮气躁了。老子主张致虚、守静。“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不若守于中”(第五章)。在老子看来社会纷纷扰扰过后,终究还是要回归各自的“虚”和“静”中,人在忙完之后也会回到自己原始的状态中去。保持空心状态,及时清理堆积在心中的“垃圾”,以绝对的静心来看待周遭事物,其实生活一直都是那个样子。我们的眼因我们的心不静不虚而扭曲了事物本真的那面。现代人都要活着,活着就要工作就要挣钱,怎么来保持那份“虚”和“静”呢?心里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定期的做一下清理和维护,和驴友、家人、朋友节假日登山、徒步、远郊,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或是找自己的好朋友宣泄一下自己躁动的心,也可以放声呐喊首选最好是没人的地方或是KTV,总之你爱好的你感兴趣的事都会适当的转移你心理负面的情绪和压力。

保持心灵上的“虚”和“静”,舍掉盲动、乱动,这样我们就能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摆脱欲望名利对人心性的困扰,是自己的心性处于虚静平和的自然状态中。

4.6老子指导我们“天下之至柔”

我想大家从小就听说过“水滴石穿”这个故事。水是最软的东西居然把坚硬的石头都洞穿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呢?水以自身微不足道的力量持之以恒的冲击石头的一点,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可能是10年20年也可能是更长的时间,水终于以点破面滴穿了石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老子告诉我们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做人与做事,遇到难处,时时在想这件事如何解决,却永远解决不了,越想心情越糟糕,最后总爱钻牛角尖,事情处理得还是一塌糊涂。这时最好把一切都抛在脑后,不去想那些繁杂使自己困惑的琐事。使自己处于“无为”的状态中,虚静的心灵会给出你最好的解决办法。就好像是人想找的东西突然之间怎么也找不到了,慢慢的淡忘它,它自己就会出来。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柔”的好处,我们如果处于不好的不理想的人生阶段可以学习老子“天下之至柔”的思想,处于柔弱我们定当不断积累,由量变以求达到质变的过程,那样我们就可以达到“柔之胜刚”的境界了。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没有成功?因为他们没有遵从老子的告诫“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

在人与人之间相处中避免不了要磕磕碰碰,这时我们要学会谦让,时刻铭记“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只有秉承容人之量,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平和的生活才更加适合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心理健康的基础就是珍爱生命,重点在于不争;难点在于大智若愚、纯朴自然;核心是不妄为、常知足;关键在于心如止水、淡定从容还要有天下之至柔的胸怀。生命的线路图有时不是人为能够改变的,坏事也不一定都是坏事。福祸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顺其自然,以前人的智慧来规避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保证我们心态良性的发展。

心理健康不仅是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的目标状态,同样是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完善状态。老子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其智慧的结晶得以保存不单是中国的荣耀同时也是世界的荣耀。老子用自己的智慧留给后人无尽的财富,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很有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2]卢家楣.《心理学(修订版)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老子.《道德经·南华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12)

[4]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34

[5]黄之晖,任俊.《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6月第26卷第3期.

[6]刘茜.老子的健康心理思想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第26卷第129期.

[7]孔焕霞.试论老子“无为”思想中蕴含的积极人生观[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26卷第11期.

[8]张爱菊.老子的健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9]白瀚生.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D]:[硕士学位论文].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0]殷朝.论老子生命哲学.[D]:[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2.

致谢

大学四年转眼间就到了,马上毕业的我感觉自己知识的掌握过于匮乏。在牡丹江师范学院这三年多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和最宝贵的知识、经验,这些珍贵的知识和经验会伴随着我今后人生的拼搏之路。

完成这篇毕业论文,首先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和蔼可亲的导师——周向欣老师。指导我的论文包含了她宝贵的精力,凝聚了她很多的心血和智慧,每回给老师打电话她都在忙碌中,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会帮助我指出论文的欠缺与不足,好让我及时改进。周老师的那份热情、认真、严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是对我今后人生的一种鞭策。我还要感谢在我进行论文开题报告时给我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和良好建议的胡镇江老师、马莉老师等。更应该感谢我的同学兼挚友,你们的帮助让我找回了自信同时也奠定了我写论文的基础。

还要感谢那些无私帮助我的网友们,你们给我收集的资料对我的帮助很大。有朋友帮助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幸福的味道。能认识你们,感觉真好。

谢谢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