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霍恩比_综合法_视角的方言英译研究_何丽

霍恩比_综合法_视角的方言英译研究_何丽

霍恩比_综合法_视角的方言英译研究_何丽
霍恩比_综合法_视角的方言英译研究_何丽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反映本族文化的镜子,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指导以实现顺畅的文化交流。翻译目的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以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为例,探究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标签:目的论;文学翻译;《傲慢与偏见》 一、导语 传统的翻译理论大多以原文为中心,把“信”或“原文中心论”作为评价翻译的最高标准,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性,认为译文应该是原文语言符号的转换,尤其对于文学翻译,更要忠实于原文。而翻译目的论则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实践的首要出发点,是评价译文的首要标准。在翻译实践中,翻译目的论更重视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在不同翻译目的的要求下,译者对原文不必“亦步亦趋”,非“信”不可。文学翻译是一个特殊的翻译领域,本文将结合《傲慢与偏见》的英汉译本进行实例分析,探索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 年代后期的德国,由Hans Vermeer提出。翻译目的论包括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是翻译理论史发展的重要变革,表明译者开始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而语言学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不再占主导地位。这种转向得益于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学说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活动。翻译目的论发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翻译观,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准,它认为翻译并不是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具体的、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预期目的是衡量译文是否成功的标准,需要在进行翻译实践之前确定下来,它反映了译文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翻译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多元化,是一种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实用性的解构主义理论模式。 三、《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点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奥斯丁的杰出作品,是一部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长篇佳作。文章以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爱情为主线,揭露了物质在人际关系、婚姻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作品文笔细腻,主题深刻而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奥斯丁通过情感交流、人物对话等方式或讥讽或褒贬地刻画出不同的人物特征。首先,文章语言具有幽默讽刺效果。例如“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从字面来看这句话是在陈述“有钱的单身男子都需要一个妻子”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摘要: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翻译语言学派中原文至上的观念。译文忠实原文不再是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原文只是为译者提供了信息。决定翻译过程和结果的是翻译的预期目的。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译者和译文的重要性都有所提高。本文以詹姆斯?理雅各以及汪榕培的“关雎”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分析两个英译本,以期说明由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结果都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目的;关雎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GuanJ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Abstract: Skopos theory changed the concept of original text being the first priority held by the linguistic schools. Faithfulness is no longer the first concern of the translator. The original text 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the translator. It is the purpose that determines the procedures and result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ed texts is enhanced. In the light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James Legge’s and Wang Rongpei’s English translationsof Guan Ju as examples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vary because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purposes. Key words: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 purpose; Guan Ju

中国典籍外译(DOC)

摘要 本文以《红楼梦》的影响最大的两部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为例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文化信息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杨译本多采用异化的译法,霍译本更倾向于归化的译法。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遵循了不同的指导原则,但他们传递原文中所承载着的文化的使命却是相同的。译者只有深刻理解并有效表达深层文化信息,才能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这也是衡量文学名著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wo part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n contrast to Yang's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Huo’s are more inclined to domestication. Although the translators follow different guiding 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 they convey the same mission of the original culture. Only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ly expressing the deep cultural information, can the task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be accomplished.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literary works. 关键词:《红楼梦》直译音译 Keywords: A story of the stone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ng 一、前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典范之作,凝聚了中国文化,描述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习俗,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重要窗口,因此,《红楼梦》的翻译至关重要。中外许多著名的翻译家都做了不同的尝试。到现在为止反响最大、最能得到学术界认同的《红楼梦》译本是霍克斯翻译的A Story of the Stone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两个版本的翻译都十分精彩,成为研究英译翻译策略的最佳案例。不过两个版本的翻译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翻译的不同代表着某种深层文化的不同,本文试图浅析这种不同的文化因素。 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这些中国的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时候,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霍克斯更多的考虑译入语读者的需要,多采用的意译的方法,也就是翻译理论界的归化的方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化入英语语言文化中,将不同的历史文化高明的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得《红楼梦》更好的被英语读者所接受。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传播。但是霍克斯的翻译方法,毕竟是一个将源语言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归化进入译入语中,有时候就会出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摘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书中详细的描述了清代的茶文化,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从饮茶之人爱喝茶的种类,便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性格,这对通过典籍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笔者从翻译的“动态对等”原则和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杨译和霍译的《红楼梦》中关于茶名称的翻译对比,探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以便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茶文化;英译茶之名;动态对等;翻译目的论 一、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神农时期,茶的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汉代文人提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文化、思想领域又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初现端倪。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茶馆的兴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 二、《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只要一翻开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此书写到茶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为中国小说所罕见,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记录了茶之名,茶之具,茶之水,茶之礼,茶之诗词。从这些角度不仅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茶的研究已经到了相当纯熟的阶段,更可贵的是他是借茶来烘托其中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呈现了清代的茶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这有三种解释。(1)译者的目的(如为了金钱);(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为了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1]。从以上的三种阐释中,我们重点来谈谈译文的交际目的。在这一解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读者在翻译中的核心地位。一部译品能否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因此,译者在翻译前必须明确目的是什么,想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思想,只有在目的明确后,翻译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初衷与反响才能相结合。译者应该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确立翻译的意图,以向读者传播介绍为手段进行翻译。要学会跳出文本的小圈子,站在读者与文化的大圈子中去进行翻译。只有把目的、对象都明确了之后,翻译时便能游刃有余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就是说自己始终起到纽带的作用,是一个传输文化思想与情感的媒介,不要带着要让作品成为经典的功利的思想去翻译,也就是要脱离文本[2]46。 四、茶之名体现人之性

综合法与分析法(公开课教案)

肥东锦弘中学高中部公开课教案设计 2. 2 .1 综合法与分析法 授课时间:2013.4.16下午第一节 地点:高二(15)班 授课人:赵尚平 一.教材分析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在学习了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利用演绎推理来证明问题.本节课是《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两种证明方法的定义和逻辑特点,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优点,进而灵活选择证明方法,规范证明步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演练,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及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及特点.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法与学法:师生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证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上一节学习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就是要证明的,并且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较多的证明数学问题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一节我们将通过熟悉的数学实例,对证明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二) 新 课 讲 授 合情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数学中的两大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思考:已知a ,b >0,求证2222 ()()4a b c b c a abc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以上问题,引出综合法的定义. 证明:因为222,0b c bc a +≥>, 所以22()2a b c abc +≥, 因为222,0c a ac b +≥>, 所以22()2b c a abc +≥. 因此, 2222()()4a b c b c a abc +++≥.

译有所为译者何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

2008年5月第35卷第3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May,2008 V01.35No.3译有‘所为,译者何为?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 刘雅峰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200083)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外宣翻译的实质应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译者只有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和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翻译的功能目的意识、正确的读者意识以及技能意识等,才能做到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真正实现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外宣翻译;译有所为;官方语言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57(2008)03-0140-03 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 古语云:“酒香不怕巷子深”,意即好的酒其香味自然能飘到很远的地方,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购买欲。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对外宣以及外宣翻译而言,这句古语似乎已经失去了效力。外宣的准确含义应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解疑释惑。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积极有效地向外传播,就不会得到世界的认同和理解,甚至遭到敌国的恶意歪曲和攻击,造成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刘建明在《新闻发布概论》j书中谈到“美国记者对中国的了解比以往有所改进,但是美国报纸更多报道的事件缺乏足够的社会背景,往往忽略报道重要的社会趋势。因此,中国的整体形象是被扭曲的,报纸所传播的讯息是消极的。……徐小鸽1994年对美国报纸报道的调查发现,美国报道中国总是持批评态度,并以负面报道居多”[1](P446)。从这种意义而言,外宣及外宣翻译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文化全球化日益突出了外宣翻译的重要地位,无疑为促进外宣翻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给外宣翻译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世界多元文化的 激烈竞争中中国要走向世界,要生存,就必须加强外宣翻译,让世界了解中国。只有这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被全球各国认同,才具有全球化的性质。创造这种文化的国家会作为一个对全球化具有贡献的国家而存在着,但是这种被认同的文化已经属于全球各国所有,不再具有国别性[2](P47)。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常常会使译者陷入困境,那么,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的实质是什么?译者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与作用呢7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绝不是将外宣内容的文本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其实质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是“译有所为”。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至少体现在:翻译目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层面的译入语受众以及不同的时间,把中国文化的精华翻译介绍到世界各国,让全世界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真实地了解中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博大精深。胡庚申教授的“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一套系统的翻译理论,确立了译者的中心地位和译者的主导作用。其翻译方法,可简略地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 收稿日期:20084)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YY015);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刘雅峰(1966一),女,辽宁咯左人,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博士生。?-?——140?-——

中国典籍英译

孝当竭力, 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 羊知跪乳之恩。 岂无远道思亲泪, 不及高堂念子心。 爱日以承欢, 莫待丁兰刻木祀; 椎牛而祭墓, 不如鸡豚逮亲存。 Mere support of your parents is not enough, You should do your utmost to be dutiful. A crow feeds its parents when they are old, A lamb kneels down When sucking milk from its mother, Because it has gratitude to show. Do people travelling far away Not miss their parents? Yet parents at home Worry more about their absent children. Cherish your parents' remaining years And make them happy, Ding Lan's carving of wood portraits For his parents after their death Is not a good example. Killing a bull to offer at your parents' graves Is not as good as serving them chicken and pork Before they are decrepit and old. 兄弟相害, 不如友生; 外御其侮, 莫如弟兄。 有酒有肉多兄弟, 急难何曾见一人。 一回相见一回老, 能得几时为弟兄。 父子和而家不败, 兄弟和而家不分, 乡党和而争讼息, 夫妇和而家道兴。 只缘花底莺声巧, 遂使天边雁影分。

企业外宣翻译国内外研究现状 外宣翻译

企业外宣翻译国内外研究现状外宣翻译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企业外宣翻译国内外研究现状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在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或者是其他外文,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企业外宣翻译国内外研究现状 [外宣翻译研究现状及成因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企业外宣翻译国内外研究现状 [外宣翻译研究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我国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不够完善,存在术语、译名不统一,缺乏系统性研究理论和定位不准确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外宣翻译的特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外宣翻译翻译理论现状成因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要想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塑造国家形象,准确地传达观点,对外宣传一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能促进中国和世界相互理解的外宣翻译的作用日渐凸显。翻译工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沈苏儒,1992:59),提高对外传播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紧迫。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对外影响力与国际地位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较

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严重入超、文化赤字很大。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强势语言的英语和逐渐具有世界性的汉语之间的转换尤其成为当今中国译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国际译联主席毕德说:翻译标识中出现的任何错误,都会很快地引起媒体的关注。传播学家费利克斯格林(Felix Green)说:我坦率地说,你们的对外翻译是失败的,你们的对外宣传没有说服力,有的反而会引起外国人的误解。(刘洪潮,2005:66)。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对外形象。外宣翻译研究在近二十年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相对于文学翻译研究,外宣翻译研究的历史比较短暂,体系不够完善,多数研究仍停留在随感式、经验性总结,缺乏宏观理论视野、微观剖析论证(周锰珍、曾利沙,2006:23)。因此,需要清晰地认识外宣翻译研究的现状,思考其中的问题。 二外宣翻译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分析 1 术语和译名的不统一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外文中译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中文外译一直显得势单力薄。相对于我国经济实力和发展现状而言,外宣翻译研究还十分落后。国内有关对外宣传的书籍屈指可数。对对外宣传的提法也有很多,如:汉英翻译、中译英、汉译外、实用翻译、外事汉英翻译、对外宣传、对外报道等,却未能统一提法。没有固定统一的

中华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传递

中华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传递 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中华典籍被译成英语和其他语言。这一对外传播和翻译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尽可能保持原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又要满足译文受众的理解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重视文化的传递和呈现。《道德经》是中国文学和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在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道德经》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词和句两个层面分析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传递。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所指的范畴极为宽泛,有人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也有人则认为,文化指的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 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准确进行文化传递成为信息传递之外的重要环节,甚至足以衡量译本质量。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曾指出,翻译的本质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如果我们真正想要将一部作品成功由源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对译者而言,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体会作品语言的含义,不然翻译就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转换。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小觑的,往往会引起翻译时一些文化意象的遗失或者歪曲。 在对外传播中华典籍文化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西化思想和西方中心论,导致翻译过程中存在以西方概念解释中华文化典籍中的类似概念的情况,造成了文化传递中的扭曲和误解,影响了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发展。我们只有对典籍英译过程中的文化传递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典籍翻译。 二、《道德经》英译本简介 《道德经》的作者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约5000字,分为《道篇》(前37章)和《德经》(后44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涵盖了哲学、自然、社会等各方面;是除《圣经》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作品之一。 《道德经》的英译不仅仅是将中文译成英语,更是将中华文明传播到西方,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跨度,再加上其艰涩的上古汉语和不易理解的哲学思

目的论视角下英文商标汉译研究Conclusion

目的论视角下英文商标汉译研究Conclus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based on Skopostheorie is a unique, informative, aesthetic, and creative translation that helps companies to establish a good image and facilitates the persuasion of customers to purchase,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composition of English brand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eleology is a very practical theory for guiding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irst of all, compared with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eleology focuses more on target text than on source text,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Because the target text here directly affects the customer, it determin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any's image in the customer's heart. Second, teleology is a very effective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trademark translations. Skopostheorie has three rules, namely, the theory of teleology, the coherent rules between discourses, and the coherent rules in discourse. A good trademark usually conforms to these three principle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hree English trademark translations: attribute association principl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principle and memory principle.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translate a trademark,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ranslators use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creative translation,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For some of the top luxury goods, this is a full transliteration method. For other common trademarks, it is best to translate their meaning.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recommends that translator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loyalty and complete the translation task flexibly and carefully. Of course,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made some translation attemp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theorie, and the situation is not ideal. Therefore, the author's research on teleology needs to be more detailed. References

中国典籍英译的几点认识

第14卷第3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14No.3 2013年9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Sep.2013 20年前要出版一本中国典籍英译的书籍不那么容易,因为中国典籍英译向来是个冷门的学科方向,却在近年来成为翻译界灼手可热的课题,从事翻译者有之、从事评论者有之、从事理论研究者有之、从事教学实践者有之、从事文化交流者有之、显示国家软实力者有之。我本人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转向致力于中国典籍英译的。不过,现在仍有必要对中国典籍英译的目的、做法、现状、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才能在“放眼世界,立足本土”(Be global,act local)精神指导下,把中国典籍英译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为什么要进行中国典籍英译? 浩瀚的中国典籍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共同分享的一笔财富。但是,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长期以来西方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知之甚少,有计划地把中国典籍翻译成为英语是一项基础的工作,需要很多人付出不懈的努力,进行长时间的文化积累。这种文化积累既需要国家层面的规划和扶植,例如《大中华文库》就是成功运行的一个项目,又需要有志者默默无闻的长期耕耘,经过世代的沉淀,建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某些优秀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多次重译,这是完全正常的,一部道家经典《老子》已经有了100多种英译本,得到不同的解读,不仅说明了这部作品在西方国家深受重视,而且说明翻译在思想传播中的作用。 典籍英译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象高铁建设那样短期之内一哄而上。近年来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出现了一股“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声音,出现了一阵汉译英的热潮,甚至出现了我国在世界各国举办“孔子学院”的浪头,其中不乏民族主义的情绪和输出中国观念的期望,往 编者按:汪榕培教授多年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陈香梅教育奖励基金一等奖、辽宁省优秀专家、大连市优秀专家等奖励。现任大连大学特聘教授,兼任苏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校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会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辽宁省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在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方面,汪榕培教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硕果累累,先后完成了《英译老子》、《英译易经》、《英译诗经》、《英译庄子》、《英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英译孔雀东南飞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翻译策略

2011年第4期总第169期 林区教学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No.42011General No.169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翻译策略 王立莉 (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哈尔滨150030) 摘要:简要回顾了翻译目的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依据金融英语的主要特征,针对金融英 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金融英语特征;金融英语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1)04-0066-02 收稿日期:2011-02-2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金融学会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金融外语在黑龙江省金融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立莉(1969-),女,吉林大安人,副教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研究。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和数量的不断 壮大,涉外金融业务也日益增加,由此与对外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金融英语学科也呈蓬勃发展的态势。金融英语的翻译问题也成为一些学者探讨的话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金融英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翻译技法。本文尝试从翻译目的论着手,探讨利用这一翻译理论,为金融英语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目的论的主要内容 德国学者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 )这一理论,它彻底突破了以原文本为中心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理论,奠定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 重要里程碑。Skopos 在希腊语中意为“目的” 。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法则” 。根据目的法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 “目的决定手段”(张美芳,2005)。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 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 ——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 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张美芳,王克非, 2005) 此外,“目的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法则,即目的法则、 语际连贯和语内连贯。语际连贯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 存在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也常被称为对原文的 “忠实”。语内连贯指的是译文在译入语文化及交际情景中应该有的意义,它强调译入语文化以及交际情景。弗米尔认为,语际连贯或忠实应从属于语内连贯,同时二者又都从属于“目的法则”(文军,2006)。在弗米尔看来,翻译中的最高 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 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翻译目的论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译入语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它对翻译采取前瞻的态度,使得译文在完成译语情境中交际功能的同时,又符合各参与方的意愿。同时,翻译目的论是以读者为中心或者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论,因此对金融英语 这种“信息型”功能文本的翻译特别适合。 二、金融英语的特征 金融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近几年逐步从商务英语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宏观经济运作、金融法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信贷、银行会计、外贸等诸多专业,文字种类包 括担保抵押、 往来书信、债券发行、法律文件、通知、公告等,语言表达具有独特的专业语言特点和风格。 1.金融英语的词汇特征 金融英语最显著的特征是专业词汇丰富,专业术语广泛。一是有不少通用英语中的词语出现在金融英语中具有特定的词义;二是有大量的金融英语特有的专业词汇;三是专有名词多;四是缩略语使用频繁;五是金融英语中许多核心词非常活跃,搭配能力强,既常以固定搭配出现,具有搭配的独特性,又频频出现于不同的语域,具有使用的灵活性;六是金融英语中运用专业词语构词法派生的新 词语很多(冯长甫, 2007)。2.金融英语的句式特征金融英语中长句较多,句中常常插入短语、从句等限定、说明成分,形成冗长而复杂的句式结构,有时一个句子就是一个段落。这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在业务信函中不仅能表达复杂的意义,使行文显得严谨,而且使主要信息以词序的形式得到强调,增强了行文的正式程度。例如:O-ver the whole of 2010,GDP in the OECD area expanded by 2.9percent ,significantly up from the sharp decline of 3.5percent recorded in 2009,the OECD report showed ,confir-ming what economists previously predicted that the recovery trend is sure ahead though uncertainties linger in an unbal-anced way.这个句子既有宾语从句、主语从句,又有让步状语从句,还有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结构非常复杂。 3.金融英语的语法特征总的说来,金融英语的语法相对比较简单。时态通常以一般现在时态为主,语态则常用被动语态,这是因为被动语态的使用具有结构紧密、语义准确、表达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在金融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不必指出行为发 — 66—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影片的字幕英译

学号: 毕业论文 题目:目的论视角下中国影片的字幕英译 ——以《花样年华》的字幕翻译为例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s from the Skopostheorie ——A Case Study of “In the Mood for Love” 作者届别2014届 系别外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英语 指导老师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二〇一四年五月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s from the Skopostheorie —A Case Study of “In the Mood for Love” A Thesis Submitted t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pervised by Ms. Zeng Jianping Nanhu College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May, 2014

摘要 电影作为一种有力的传播文化工具,日益影响我们的生活。电影字幕翻译在日益涌入的外文电影和大量的翻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字幕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沟通手段。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字幕翻译进行研究,以《花样年华》为例,对这部影片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论文简要介绍目的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原则基础上,探讨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目的,结合例证通过对具体影片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和缩减法,以供有兴趣的学者在影视字幕翻译领域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翻译功能目的论、字幕翻译、花样年华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Of Studies三个译本的分析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Of Studies三个译本的分 析 【摘要】德国功能翻译派的兴起和翻译目的论的提出,为人们研究翻译作品提供了新视角;对等、转换等传统语言学翻译手法得以补充和完善。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出发,对弗朗西斯?培根的著名散文《Of Studies》的三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文章将在翻译目的、连贯原则以及忠实原则视角下对三个译文版本进行简要对比,并探讨翻译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翻译;目的;翻译目的论 一、引言 长久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发展迅速,历史上也多次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功能派翻译在德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凯瑟琳娜?莱斯提出将功能范畴引入翻译评论的观点,她指出翻译的“对等”应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而不是词和句子的层面,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过程。莱斯认为高质量的译文有几方面综合判定标准,目标语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以及交际功能层面应当等同于原语文本。德国著名学者汉斯?弗米尔将目的论引入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结果的行为。

1984年,弗米尔和莱斯共同出版《普通翻译理论原理》,其中重点指出五条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的翻译目的论原则。第一条,也就是最重要的翻译原则即“决定因素永远是翻译目的”。同时翻译应遵循“连贯原则”与“忠实原则”。在目的论的新视角下,原文和译文、译者和原文、译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将简要阐述目的论的贡献,并从目的论角度对比Of Studies应用最广泛的三个译文,从翻译目的、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视角下简要评价三篇译文。 二、目的论的贡献 “Skopos theory focuses above all 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which determin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at are to be employed in order to produce a functionally adequate results”。第一,相比传统语言学翻译理论,目的论没有拘泥于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而是将翻译目的、翻译的连贯忠实程度放在重要位置;第二,译者主动性更强,对翻译效果的评价标准液呈现多元化趋势。Jeremy Munday总结目的论的突出贡献为:“An importan t advantage of skopos theory is that it allow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same text being translated in different ways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the TT and the commission which is given to the translator ”. 同样的源语文本,会有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的翻译文本。译者会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受众多样的需求采用多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快及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解舆论,观察、感受社会转型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这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兴趣。但是,目前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虽多却缺乏相应的翻译理论依据。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将这些流行语自然得体地翻译出来,向外国友人准确传递其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流传在网民,尤其是年轻的网民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但流传广,影响大,并成为一种时尚。黄涛曾描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 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探析 1.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学派中的重要理论成果。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于 20 世纪 80 年代首先提出,后由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逐步发展完善。目的论有三个基本准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目的准则是指翻译应能在目标语情境文化中,按目标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准则是翻译活动的目的。连贯准则是指译文必须考虑接受者的背景知识和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连贯,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接受者能够理解其意义。忠实准则是指原文和译文中应该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在运用这三条准则时,忠实准则应服从于连贯准则,而忠实准则、连贯准则又服从于目的准则。 2.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根据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翻译目的论准则,在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中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明确汉语网络流行语汉英翻译的首要目的。它并不是给中国人自己看,而是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内涵用英语传递出来,让渴望了解这类语言的外国友人能够领会,实现网络信息的交际目的;二是预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受众反应。应面向目标文化受众,考虑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以确保实现信息传递目的的达成。正如奈达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中,不可千篇一律,否则会陷入错译、胡译和死译;而应在摄取原文核心内涵意义的基础上,根据翻译目的论和目的语文化,灵活运用变译策略,实现转换,使读者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真切性。 四、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1.直译。直译是指在不违背英语习惯用法的前提下,有些网络流行语可以将其指称意义用直译的方法翻译出来,既保留汉语的文化特色,又不致产生误解。 例1:中国梦,译文为the chinese dream。中国梦一词的翻译相对比较容易,可参考美国梦的英文原文the american dream即可。 2.直译加注。不少网络流行语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有些人物名、地名、历史事件等专有名词,如果不加注释,单纯采取直译或音译的方式,外国友人可能不知所云,也就达不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例4:正能量,译文为positive energy。正能量本是天文学领域的专有名词,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走红的正能量在它天文学本义的基础上具有延伸意义,指的是乐观、进取、豁达等一切予以人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的动力和情感。在翻译时该词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positive energy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但是如果不加注释,会使目的语的读者联想到这个词原有的天文学词义,从而造成误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