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

(唐)杜牧

1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评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顗事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许顗的评论是一个既浅薄又粗暴的批评。文学创作讲究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大乔、小乔虽与这次战役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俩决不会被俘;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下东吴的彻底覆亡。如果按照许顗那种意见,将诗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就诗味全无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的生命。因此,杜牧这两句诗不但没有错,反而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上的匠心。

2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

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节的情景。(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4分)

(1)重阳(2)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

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3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山行:在山中漫游。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深秋天气寒冷。

“寒”字是用来点明时令的。

石径斜:指山中石路盘旋。

白云深处:指山林的最深处,远望白云层生。坐:因。

这两句说,我停下车来在山中行走,是因为爱看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鉴赏提示]这是一首优美的景物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景物的感情。诗的前两句写秋山远景,把一幅白云缭绕的景象呈现在读者眼前。而这幅景象却不是冷幽的,在那.白云深处.的深山之中,仍然.有

人家.,有着生活的活力。后两句着力写出一片火红的枫林,分外艳丽。全诗把秋天的景物写得极富生命力,使这首诗具有开朗的意境,成为人们传颂的佳作。(1)本诗前两句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等意象,后两句才是重心

所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

(2)从色彩、气氛上看,前两句疏淡、清冷,后两句,前两句为后两句起了一种作用。

(3)本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但并没有肃杀之气和感伤情调,作者的心情和精神是的,这也是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

(1)枫林晚景(秋色)图

(2)鲜艳、热烈/衬托(映衬、铺垫)

(3)愉悦向上

4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

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旱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金河:河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

秋半:八月是秋季当中的一个月,所以“秋半”指八月。

虏弦开:指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向南侵扰。

这两句说,秋天北方少数民族骑兵拉弓射雁,大雁惊飞,四散哀鸣。

仙掌:西汉长安建章宫有铜铸仙人,伸掌托承露盘。

这里指唐宫殿。

长门:西汉长安宫殿名。

这里也代指唐宫殿。

月明、灯暗:形容环境的凄凉冷落。

孤影过、数声来:形容大雁离散惊飞的凄惶情景。

这两句说,被惊散的孤雁在月明之夜飞过长安宫殿的上空;在宫中暗淡的灯光下,传来几声孤雁的哀鸣。

胡骑:指回纥骑兵。

逐:追、随。

这两句说,南飞的大雁应知回纥等少数民族的猎手到处都是,怎能一个个随着春风回去呢?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水,这里泛指湖南一带。

菰米:一种浅水中生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

莓苔:一种属蔷薇科的植物名。

菰米和莓苔结的籽都是雁的食物。

这两句说,不要厌弃潇湘一带是偏僻人少的地方,那儿水里多长有菰米,岸上多长有莓苔,可以作食物。

[鉴赏提示]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诗风俊爽豪健,明快有力。七言绝句情致绵密,意境深远,最显特色。

这首诗通篇都是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的。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奴隶主贵族向南侵扰,给北方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这时正当大雁开始南飞的时候,所以作者就以《旱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北方人民在回纥骑兵的蹂躏下,逃亡他乡的悲苦。

同时暗寓了对国土被践踏、人民受苦难漠不关心的统治集团谴责的思想感情。

6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是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

记项羽兵败垓下后,“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艤船待,渭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男儿:男子汉大丈夫。

“江东”二句:意思是江东多人才,项羽只要回到江东,完全有与刘邦重新争霸的可能。

[鉴赏提示]杜牧在做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7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秦淮: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向西流经金陵(今

南京市)入长江。

河道相传为秦始皇时开凿,以疏淮河,故名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为互文见义的句式,即“烟”、“月”都笼罩着“水”和“沙”。商女:指卖唱的歌妓。

江:指秦淮河。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传说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词曲

内容淫靡腐朽,哀惋凄伤,被称为亡国之音。

这两句说,秦淮河畔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只知唱歌,还在对岸唱着《玉树后庭花》呢!这是借“商女”来讽刺那些有意买唱亡国之音的淫词艳曲,追求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鉴赏提示]这首诗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抨击了他们只知贪图享乐,不问国家前途的罪行。诗写得凝炼、含蓄。

首联在写景中叙事,渲染出一种凄凉暗淡的气氛。

这种气氛适宜表现商女所唱的靡靡之音。

末联在叙事中有议论,暗指当时最高统治集团腐化堕落,不顾国家安危。

8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杜牧因弟弟眼病急剧扬州禅智寺。

唐制:.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满百日而离职。请简析本诗写景特点以及作者的心境。

抓.蝉躁..秋.,蝉躁从听觉的角度反衬禅智寺的静,秋雨秋风则烘托禅智寺的冷寂;青苔、白鸟从视觉的角度暗示禅智寺的空寂人稀;.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才明暗的角度写静;最后把热闹的扬州与自己只能在禅智寺的静寂中凄凉度日作对比,突出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之情,写景中蕴涵了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9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本诗画面优美,引人入胜,请简析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画面优美,引人入胜: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微雨笼罩,那透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披离的蔷薇、双双戏水的鸳鸯的景物一组合仿佛让人看到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还可从色彩层次、动静角度深入赏析)但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

第三句是作者.志.披露的关键。

.尽日无人看微雨.,隐然还有一个尽日看雨之人,他是何等的百无聊赖;菱叶、浮萍、鸣莺,蔷薇是诗中人在细雨纷纷之下的无奈选择,再加上戏水的对鸳鸯,反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寂寞。

(唐)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清)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

情。

”(1)结合吴乔的评价,从内容和艺术手法角度谈谈“今春花

鸟作边愁”一句特点(2)说明“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

作用。

(1)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转到今春的边愁。

就一般而言,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

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

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这一句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

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

从艺术手法来看,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而来衬

托边愁。

(2)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

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的途中。

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杜荀鹤

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

本诗人哪些方面表现了山中寡妇的艰难生活?(2)造成山中寡妇生活极端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5个字)

(3)这首诗十分感人。从写作上看,其原因是什么?

(1)住的,穿的,吃的,烧的四个

方面。

(2)战争和赋税

(3)真实生动地描写出山中寡妇的贫困痛苦的形象

和生活细节。

(戴叔伦)主张诗歌要有余韵。

他的诗歌,大多是抒发封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

间或写过一些反映社会离乱和民间疾苦的作品。

他的五言律诗描写景物刻画细致,抒发情思宛转尽意。

1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诗的首句用.草漫漫.三字,描写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写了苏溪亭上的景色。暗示一种不能叫人快意的情感。

2 诗的第三、四句用.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抒写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友人的怀念。

2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今浙江县名,在金华市东北,因境内有兰溪而得名。

棹歌:乐府瑟调曲有《棹歌行》,指渔民的船歌。

“凉月”二句:意思是如眉的新月挂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

王逸少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

游。

”(《舆地志》)“兰溪”二句:“三日”,农历三月初三,上

巳日,和“凉月如眉”扣紧。

春日鲤鱼溯水上游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中能听到鱼儿上滩泼剌

声。

[鉴赏提示]这是一首模仿民间船歌,描写兰溪山水秀丽和物产富饶

的诗。

首句是抬头仰望天空,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

的气候。

并描绘出一幅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图。

第二句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

第三、四句写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的情景。

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

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答:仰视低头勾

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

境。

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

勃生机。

3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三闾庙: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

庙址在长沙湘阴县北六十里处。“沅湘”二句:写屈原忧国伤时的悲偾,和沅湘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境内,流入洞庭湖。“日暮”二句:写三闾庙的景色,也写凭吊时的感情,用的都是《楚辞》的典故。[提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屈原的景仰,感情深挚。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是典型的前两句______,三、四句___。

(填表达手法)

2、请欣赏前两句描写的景物特点__。

3、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4、在唐人赠别诗中,大多是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作品,然而本

诗却别具一格。

(谈谈它的艺术风格)1、写景;议论、抒情。

2、日暮黄昏,且又在大雪纷飞,在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

出没寒云。

3、三、四句在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实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4、慷慨悲歌,豪放健美的色彩。

2听张立本女吟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

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

100字左右。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

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

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

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

的内心世界。

3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作者高适是唐朝与岑参齐名的____派诗人。

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①边塞②客居他乡,孤寂思乡的感情③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

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4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

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

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

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贯云石[正官]

小梁州秋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

枯荷叶底鹭鸶藏。

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

新雁两三行。

①.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

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②这首曲子的艺术特色是运用多种观察角度来写景,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①登上夕照山,在雷锋塔上远眺,只见钱塘江秋水浩荡,状若长江,有横流天涯的壮观气势。

②前后描写的景物有十余种之多,但无一比紧扣秋景,全面展示了

杭州秋天的迷人风光。给人创造了一种立体的感觉。观察角度有近视、俯看,又有远眺、仰视,触目之处皆为佳景。

韩愈

1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

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案示例:(1)

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

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

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

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③、争妍斗艳的花卉春夏秋三季是相似的,而.杨花榆荚漫天飞.

却是晚春特有的景色。诗人赞美它们痴迷专情、不耍心机,只有它们表达了与春神缠绵难分、恋恋不舍的真情实感。

(以上三种理解都算对)

另:(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2)诗人用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草树、杨花、榆荚

(2)用拟人的手法写。效果是形象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②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

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3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从艺术特色进行评析:这是一首初春小雨的写景诗,读来清新动人,笔法细腻,耐人寻味,韩愈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十分讲究炼字造句,细致逼真地描绘了早春微雨后的长安景色。如首句一个.润.字非常恰当地形容了春雨下得可贵及时。句末一个.酥.字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令人耳目一新。第二句用对比手法捕捉住青草刚刚萌发时的特征。

4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芳华:芬芳的鲜花。

[鉴赏提示] 韩愈的诗歌,风格多样,俊伟奇崛,形象鲜明,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

这首小诗,构思新巧,独具风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

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加了诗的意趣。

5答张十一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张十一:名署,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做彬州临武令时曾有诗赠韩愈,诗云:“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

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一联翩。

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露里天。

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韩愈写此诗作答。

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

踯躅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开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

炎瘴:南方山林中的湿热空气。古人认为是传染疟疾、瘟疫的病源。

斗:同“陡",是顿时的意思。

霜毛:鬓发。

[鉴赏提示]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写的,诗的前半段写景抒情。第一、二句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人烟稀少,荒僻冷落,这写的是远景。第二联写的是近景,嫩笋争相滋生,羊踯躅随处开放。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第三联说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第四联写得曲折迂回,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这就把激愤的感情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的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这首诗的特点是含蓄深沉。

韩元吉

霜天晓角

题采石娥眉亭①倚天绝壁②,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娥凝黛,愁与恨③,几时极④?暮潮风正急,洒阑闻塞笛⑤。

试问谪仙何处⑥?青山外⑦,远烟碧。

[注]①采石娥眉亭: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处。娥眉亭建立在绝壁上。

②倚天:靠着天空。

③两娥凝黛:把长江两岸东西对峙的梁山比作美人的黛眉。

愁与恨:古代文人往往把美人的娥眉描绘成为含愁凝恨的样子。

④极:穷尽,消失。

⑤塞笛:边笛,边防军队里吹奏的笛声。

当时采石矶就是边防的军事重镇。

⑥谪仙:指李白,唐人称他为谪仙。

他晚年住在当涂,并且死在那里。

⑦青山:在当涂东南,山北麓有李白墓。

[鉴赏提示]这首词虽名为题咏之作,但显然寓有作者对时局的感慨,流露出他对祖国河山和历史的无限热爱,向来被认作是咏采石矶的名篇。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那几句?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以讽刺. 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节,巧借蜡烛达到对时政的讽刺的目的.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古人写诗既注意起句,更重视结句。

请你说话此诗的起句、结句有什么特点?答:起句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婀娜多姿,先全写后细写;结句歌咏春柳,画龙点睛。

2、诗中第三、四句一问一答,出人意料,是全诗的妙处所在,请说出妙在何处?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且意趣盎然。三句提问启下,四句承上答问,而又艺术地对一、二句作了精辟的概括。

宋黄裳

减字木兰花

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

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请你概括写出上片和下片的大意。

2末句.衔得锦标第一归.中.衔.字用得好,请你做适当的分析。[答案]1上片大意:写比赛情景;下片大意:写胜利而归的欢腾景象。2点明龙舟竞渡,更具形象性。

胡令能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

简要分析。

答: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分析:.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①。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②?除非问取黄鹂③,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④。

[注]①无行路:没有地方可供游玩。一说春天没有留下回去的行踪。

②春无踪迹谁知:春天一去无踪,有谁知道它什么地方去了呢

③问取黄鹂:黄鹂鸣于春夏之间,该知道春天的去处。

④飞:一作吹。[鉴赏提示]这首词是一首惜春之作。词人以细腻清新的笔触,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热切而执着的追求。

2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瑶草一何碧①,春入武陵溪②。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③。

我欲穿花寻路,直上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④。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大衣⑤。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⑥。

谪仙何处⑦,无人伴我白螺杯⑧,我为灵芝仙草⑨,不为朱唇丹脸

⑩,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瑶草:仙草,指山里的香草。一何:何其,多么。

②武陵溪: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意。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一带。

③枝上:一作.花上.。

④浩气展红霓:一股豪迈之气和天空里的彩虹相接。

这句写胸怀开阔,舒畅自如。

⑤红露:花上的露水。

⑥金徽:即琴徽,这里指瑶琴。

⑦谪仙:世称李白为谪仙。

这里是作为嗜酒傲世的诗人来提他。

⑧白螺杯:用螺壳做的酒杯。这里代指喝酒。

⑨我为灵芝仙草:作者以山中不同凡俗的香草自比。灵芝,紫芝草。

⑩不为朱唇丹脸:不愿做一个涂脂抹粉、随俗媚世的小人。

[鉴赏提示]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性格及其

出世和人世矛盾的世界观。

3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①,屋居终日似乘船②。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③?戏马台南追两谢④,

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

①万里:指黔州与京城距离之远。黔: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一带。一漏天言当地天气恶劣,连绵阴雨,似乎天整个漏了。

②屋居终日似乘船: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③华颠:即白头。

④.戏马台.句:台为项羽所筑,在今江苏铜山县南,晋时刘裕北征至徐州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于戏马台,赋诗而乐。当时著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鉴赏提示]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这首《定风波》就写于谪居黔州寓所。全词表现作者虽然谪居生活恶劣凄凉,但依然旷达豪爽。虽在贬谪之中,却气岸凌人,风流不减。词的风格清壮疏隽,造语不蹈袭前人,用典而能出新。

4题阳关图二首

1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2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阳关图》是北宋画家、龙眠居士李公麟所作的唐代诗人王维

的诗意图。

1、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结合第二首诗,具体赏析一下。

1、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

两首诗都用了同样的典故,所谓.断肠.是指王维的《渭城曲》又叫《阳关三叠》,末句是用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

2、两首诗是为李龙眠根据王维的《渭城曲》的诗意所作《阳关图》

的题诗。是抒写离别之意。

具体说,第一首是写离别之悲,第二首写离别之物、关情之物的。第二首的第三句第四句.渭城柳色关何事.人是离别,关柳何事,原来是离人将自己的离情加在物上使得那原没有灵性的柳也有了情感。正像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贾岛作诗虽刻意推敲,但他摈弃奇崛、浓艳,追求平淡、朴素,很少用典,更不用华丽的词藻,所以韩愈称他“往造平淡”。

1题李凝

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 :李凝是一个隐士。

“鸟宿”一联:这两句有个传说,据《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下九行《刘公嘉话》: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鼻宿池

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作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新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世遂称斟酌字句、反复考虑为“推敲”。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出”,故称石为云根。

[鉴赏提示] 这首诗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

寻常小事,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缺少邻居作伴。.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联重在叙事、描写,尾联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也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

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

动衬静。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

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生活情趣。

2《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鉴赏提示]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采用以答包含问句的手法,把问句省略了,这样就显得极为简练。其次,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请作具体分析谈谈你的理解。.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需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含问

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之间了。问:这首诗的语

言有何特点?

答: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

3暮过山村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

60 个字。

①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②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③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4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诗中的.剑客.指谁?.剑.比喻什么?

(2)概括说明这首诗的主旨以及主要的表现手法。

(1)剑客.是诗人自比,.剑.喻自己的才华

(2)诗的主旨在于抒发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诗人以剑客自喻,以剑客的口吻抒发自己的情怀,可谓构思奇僻。

2017年度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汇编

2017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唐)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占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③? 【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时贬为舒州司马。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 为睦州司马。③白云:代指刘长卿居处。 12.在内容上写标题直接照应的一项是()(1分)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13.对本诗景物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荒村”句写诗人居处荒凉,夕阳返照之下显得更加凄清。 B.“落叶”句描绘出黄叶翻飞的景象,衬托诗人心境的悲凉。 C.“野桥’联写出雨大桥断、山路难行,巧妙地暗合了标题。 D.“何人”句以“白云”代诗人居所,又隐喻友人志行高洁。 14.皇甫曾写唱和诗云“沧州自有趣,不便哭途穷。”辨析刘诗和皇甫诗表达情感的不同。(4分) (三)(8分) 12 (1分)B 13(3分)D 14(4分)答案示例:刘诗表达了友人不辞辛苦来访的惊喜与感激,“独”字写出了身处荒凉之境的孤寂与失意,尾联抒发与朋友惺惺相惜的感慨;皇甫诗劝慰朋友要乐享山水之趣。评分说明:刘诗情感分析3分皇甫诗情感分析1分 2017年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②。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③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④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沧溟:指江海。③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④丝纶:指垂钓的丝线。 14.“中吕”是这首诗歌的()。(1分) A.曲牌 B.词牌 C.宫调 D.套数 15.分析诗歌画线部分的作用。(3分) 16.诗歌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及表现手法都颇具有矛盾性,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4分) 14.(1分)C 15.(3分)多用比喻,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营造了清朗明丽的意境,讴歌山水的美丽,为后文写弃官归隐作了铺垫。 16.(4分)诗歌塑造了秋天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既表现了渔父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山水的闲适之意,又不期然地表现了隐逸者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体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 2017年金山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题(8分)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朝代】宋代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 15.(1分)从字数上看,这首词是口口 16.(2分)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开头一句先以景起,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的良辰美景。、 B.“抹”字写足了一望无际的荒凉之景,今昔对比的亡国之情于此淋漓出焉。 C.下片起笔以“燕子”为转接之物,化用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表达的情感大相径庭。 D.整首词写春天的景色和西湖的荒凉是实写,而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17.(5分)赏析作品中两处问句在推动词人情感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上海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梳理(诗词鉴赏部分)简略分析

1.诗歌赏析题问答模式例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者请赏析这首诗。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其它、修辞手法三大类。 1、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 情两种。 ①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②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

2015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014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013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2012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释】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 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 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答案】(1)D (2)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解析】【分析】(1)D项,“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 (2)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

2018年上海高三年级一模语文汇编__古诗鉴赏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 【长宁嘉定】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2.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一联 B.二联 C.三联 D.四联 13.这首诗以花喻人,以下对所喻之人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A.落魄才子 B.隐居高士 C.被贬官员 D.山村思妇 14.本诗是怎样表现山花之美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12.(1分)B 13.(2分)B 评分说明:选A给1分 14.(5分)答案示例:首联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颔联侧面烘托,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颈联通过写自己赏花的心理感受来表现山花之美。唯恐风起花落,往往到黄昏都不舍离去,可见山花之美。尾联通过与桃李对比(或化用典故)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 评分说明:“怎样表现”3分(四个点答出任意三个即可);与“怎样表现”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概述2分。 【崇明县】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2.从体裁看,本诗属于。(1分) 13.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越高亢B.轻快自然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 14.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历年高考诗词鉴赏

历年高考诗词鉴赏 (2010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 (2010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2010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010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 年高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卷)柳梢青·送卢梅坡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容具体说明。【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

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卢梅坡,南宋诗人,过在京城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

2020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

2020一模汇编—诗歌鉴赏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岁暮 [南朝宋]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②运往:四季更替。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王维《终南山》 B.孟郊《游子吟》 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辛弃疾《西江月》 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5分) 答案:(三)(8分) 12.B(1分) 13.A(2分) 14.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崇明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 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12.D 13.B 14.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诗歌结尾翻一层,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反衬自己之孤寂。至梦魂难来,更是把借梦团聚的念头也去除,从而把思念再推进一层;结尾两句,由眼前独坐写到故乡守岁,由当下思乡推及希望以梦相聚,拓展了诗歌的时空,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更加深沉。可见,结尾两句确实为妙想之辞。 奉贤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走路的样子 13.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1分) A.《格律诗集》 B.《诗余集粹》 C.《古体诗集》 D.《曲子词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情绪跌宕且曲折 B.记叙和抒情并用 C.文词质朴且率直 D.用典和比喻兼用 15.“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适的生活画面,但在本首诗里却别有滋味,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5分)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及解析

(2015年)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4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徊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013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2017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4:古诗鉴赏

2017年高三二模汇编4:古诗鉴赏 宝山、长宁、金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春日独酌 唐李白 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清新俊逸 B.风骨峥嵘 C.浪漫奔放 D.天然去雕饰 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4分) 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1点1分。写法和情感各2分。“同”2分、“异”2分) 青浦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春日独酌 唐李白 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

一、炼字型 ⒈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 ⒉提问变体: 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②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③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⒋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步骤①分别是“明”和“出”。 步骤②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步骤③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邻邻,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步骤④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二、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 ⒈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⒉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⒋答题模式: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 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4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 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 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4分) 1.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 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 “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 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 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 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 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 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 冠的心情。 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 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 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 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诗歌鉴赏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编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唐多令(宋)刘过① 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重过”点名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 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 “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 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4分) 【参考答案】 12.C(2分) 13.B(2分) 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4分。答到一点给1分) 崇明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秋夜客舍 (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

2005-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2005-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2005年(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 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 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 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答案: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鉴赏中揣摩体味语言的能力。“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 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 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 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答案:(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的手法,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千古长如白练飞“用比喻手法,“白练”写出了瀑布的形状、色彩,“飞”字写出动态之美,“千古”在肘间上拓展和延伸,有较强的表现力。 15.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15.(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鉴赏能力。本题具有引导限制性又有开放灵活性。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能给分。如若同意,可分析徐诗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一、【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共12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11分)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