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和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

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

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

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篇章,大致内容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内容,形式

楚辞:新诗体,社会文化渊源,代表作家及篇章

离骚:时代背景,情志内容,艺术特点

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的艺术特色

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宋玉的九辫:艺术独创性,悲秋母题

乐府:源流,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思想内容,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名篇分析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后世批评

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的承继关系和异同

概述建安风骨:时代北京,代表作家,基本特征,后世影响

曹植艺术成就:继承与开拓,艺术特色,后世批评

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左思风力

陶渊明:诗风特色,名篇分析,后世影响

谢灵运:艺术风格及其得失

鲍照:艺术风格及成就

永明体:代表作家,艺术上的得失

宫体:代表作家及其得失

庾信人生两阶段诗风转变及其文学史地位

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南北之异,艺术特色,对唐诗的影响

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

唐诗繁荣的时代背景,兴盛原因

初唐四杰的诗风,贡献,后世评价

沈宋与律诗的确立

山水田园诗派之王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盛唐边塞诗派之高岑: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概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李白和杜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后世评价

李杜之争:褒贬,得失,学李和学杜

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历史意义

白居易艺术成就

概述大历十才子及其创作得失

刘禹锡与柳宗元

韩孟中唐奇险诗派作品形式,风格特色

郊寒岛瘦,诗鬼

小李杜:西昆体的得失及其后世影响

欧阳修和王安石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诗

南宋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人

陆游: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时代意义,后世影响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明代诗:台阁三杨,茶陵派,前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

清代诗: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神韵论,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宗唐宗宋,黄遵宪新体诗,梁启超诗界革命

赋作为文体的源流演变情况

主要赋家及其作品: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骈赋与骈文概况

概述词体的别名,结构,体式,历史嬗变等基本知识

花间词与李煜:代表作品,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

概述敦煌曲子词

柳永的意义:慢词

周邦彦的意义:以赋为词

苏轼的词:以诗为词

李清照:女性词家,词别是一家

姜夔于与吴文英

辛弃疾的意义:以文为词

对比分析:柳与周,苏辛,姜吴,秦观与李清照,婉约与豪放

清词:清初三大家,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结构,体制,形式,体裁,概念名词分析

元代散曲作家:关马,酸甜乐府,张可久,张养浩

明清散曲:成就不高,可以略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典籍,简单分类,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色

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司马迁与史记: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结构分类,纪传体,互见法

史记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汉书的成就及其影响

骈文的特点与形成,篇目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要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

晚唐小品文:作家,时代背景,主要内容

宋代诗文运动:领袖,文学主张,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文:兼及文学主张

明文:兼诗,前后七子,李贽童心说,公安派,唐宋派

清文:清初三大家(与诗那三大家不一样)桐城派,阳湖派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戏曲的形成(源流演变)及元杂剧的兴起(时代背景)

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点:重点在概念名词解释

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关汉卿的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时代精神

其他关剧提要

关马郑白代表作

西厢故事的承继和演进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爱情理想,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

其他作品提要: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爱情剧,社会剧

南戏:形成,发展,体制

四大传奇及琵琶记

明传奇概况

汤显祖: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临川四梦提要

牡丹亭: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渊源,时代精神

苏州派简介:李玉

李渔的创作及理论成就

南洪北孔:故事来源,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

花部和雅部

清代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

小说溯源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唐传奇:兴起与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后世影响

话本:产生与体制,篇目提要,侧重名词解释

明代四大小说:章回小说的产生体制,成书,作者,版本,思想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小说批评分析

明代其他小说:历史,神魔,世情

三言二拍简介

聊斋和阅微草堂笔记

儒林外史:作者,思想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

红楼梦:思想内容,主要典型,对传统写法的打破,时代精神,批评理论

清代其他小说提要:狭邪,黑幕,讽刺

诗言志,诗缘情,情志统一

兴观群怨论:孔子,王夫之

庄子的美学思想

文学史对屈原和司马迁的评价:发愤抒情和发愤著书

王充的文学主张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杜甫论诗

陈子昂风骨兴寄论

唐古文运动

唐新乐府运动

江西派诗论

严羽沧浪诗评

王夫之

叶燮

明清戏曲本色论

李渔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小说批评: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详解)

神话是远古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通过任命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恩选集》即: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故事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方面对诸如洪荒灾害,风雨雷电的自然想象无法解释,一方面又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勇于探索并表现出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但这种愿望正能靠幻想来满足,于是就产生了神话,可以说,神话是原始人以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形象化的结果

中国的古代神话丰富多彩但保存下来的不多,按内容大致分类如下: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禹繇治水

氏族神话:黄帝战蚩尤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滥觞,它丰富的素材,浪漫的想象,无不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由此掀开光辉灿烂的第一页

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采诗,献诗,删诗说透露了诗经的作品来源与编定情况笙诗—小雅寸目无辞,共6篇,皆为用笙演奏的通用乐章名

四始—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变风变雅—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变指时世由盛转衰,政纲崩坏,变风变雅犹指那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荒淫暴虐丑行等显示注意诗章,变风变雅承载着诗可以怨的功能,其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后世作家,但在孔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有体现出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特点六义说—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无曰雅,六曰颂,现在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风指各地民间曲调,雅指周王畿所在地曲调,颂指宗庙祭祀配以舞蹈的曲调,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按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总之,六义之中,风雅颂是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楚辞是继诗之后的一种独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新诗体,它是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到汉代概称辞赋

楚辞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

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却以南方地方风俗喜欢,自然景色,地理名物为主要内容,楚辞作者想象丰富,长于抒情,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浪漫主义传统

从表现手法来看,楚辞不但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还将之进一步发展为象征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审美蕴涵

从句式和篇章结构看,楚辞将诗经的四言句式扩展为更富表现力,容量更大的六七言新句式,并间以兮,些等语气词,这成为楚辞体的重要标志

从作者和作品风格看,诗经多为民间集体创作,风格朴素自然,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其作品铺张夸饰,辞藻华丽,感情更为丰沛,形成一种弘博丽雅的风格楚辞的社会文化渊源:

楚地的地方音乐的发达

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楚地巫祝祭祀之风盛行

南北文化的交融和影响

汉代辞赋并称,为其一代之文学,赋最早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后人将之与入乐的诗相区别,不歌而诵谓之赋,赋由此得名,一般认为,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更大,其篇幅长大,铺排宏丽,汪洋恣肆,早期骚体赋还有兮字的广泛运用,故赋可看作是继楚辞之后发展变化而成的新的文学样式

赋的结构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序,说明赋的缘起,概述主旨,本部为赋的主体,它以韵语为主,多罗列名物,堆砌辞藻,终篇为赋的总结,劝百讽一,赋的形式大致有七体和对问体两种,前者以七段文字描写七件事物,对问体则是假设客人向作者质难而作者针对质难辩解,前者以枚乘七发,后者以东方朔答客难为典型赋作

赋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汉强盛时代客观上需要一种润色鸿业的新兴文体,赋体空前的规模给了作家驰骋才情的舞台,也对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中央帝国能够极致的赞美描绘,到了东汉时期,以张衡归田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的出现和南北朝骈赋的盛行,体现着诗赋合流的倾向,而以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为代表的文赋则洗尽了早期辞赋润色鸿业,劝百讽一之弊也有力的扭转了骈体赋形式主义倾向,更多的切入历史,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直至小说这一反映现实人生的最佳文体出现,赋才渐渐式微

乐府最早是西汉一个官署的名称,顾炎武:后人以乐府所采之诗名之曰乐府。后演变为一种诗体,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大系统

乐府诗—特指那些由国家音乐机关所采集整理编定的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进步诗人在向民歌学习的过程中,以其创作实践有丰富了乐府诗,乐府诗的演变与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

两汉乐府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借古题写时事,开创了文人乐府,形成了乐府的两大系统,民歌乐府到南北朝为一变,以吴声歌曲为代表的南北朝民歌几乎都是以爱情为题材,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对唐诗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而文人乐府到唐代李白融合南朝乐府的明转天然和北朝乐府的质朴刚健,将文人古题乐府带上最高峰,但后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向上直承两汉乐府的文学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创新题乐府,向下又深刻影响了白居易所领导的新乐府运动,白氏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的进步文学主张,总之,乐府诗代表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进步传统,它的演变与发展泽溉了历朝累代的诗人,可以说,两汉以降的进步诗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当然,自宋后,词曲也称乐府,如东坡悦服,酸甜乐府,这种混淆仅着眼于音乐性一点,可略而不论。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汉末建安时期所出现的比较优秀的诗歌,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其内容或反映社会之动乱,或抒发其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大抵情辞慷慨,格调刚健遒劲,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均有鲜明特色。后人称这种特色为"建安风骨",唐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即指此而言,李白也对"蓬莱文章建安骨"加以称道。

三国魏后期的一种诗风,以其开始出现于魏齐王芳正始年间,故名。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体》:"正始体,魏年号,嵇[康]、阮[籍]诸公多诗。"又《文心雕龙?明诗》:"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晋武帝太康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他们作品,一般注重炼字析句,追求词藻的华美,渐流于轻绮靡丽,尽失建安风骨。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严羽《沧浪诗话》谓:"元嘉体,宋年号,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诸公之诗。"

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类诗歌,多计究音律对偶,绮丽浮艳。世称齐梁体。

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作者以梁简文帝为首,大都描绘声色。

南朝梁徐、庾二家父子的诗风、文风。《周书?庾信传》:"时[庚]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离为左卫率,离子陵及人信[肩吾子]并为抄撰学士......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但庾信作品的风格后来有所转变。

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一种诗风。陈徐陵编选《玉台新咏》,其自序说:"撰录艳歌,凡为十卷。"所收诗篇,虽有少数质朴刚健之作,但大多文词纤艳。后遂称此种类型的作品为"玉台体"。

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即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1.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据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有些人专事摹仿他们那些互相唱和的长篇排律,和流连光景的短扩篇,当时也都目之为元和体。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

2.指唐代中、后期出现的摹拟元和作家的作品。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

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两人是好在友,诗歌风格亦相近。其作品皆于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元稹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故名。

以唐韩屋《香奁集》为代表的一种诗风。该集中诗多绮丽脂粉之语。后遂称此类型的作品为"香奁体",又名"艳体"。

指宋哲宗元"右"年间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人的诗风。严羽《沧浪诗话》称为"元[右]体"。注:右原为[衣旁加右字]。

明初上层官僚间所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其特征是形式典雅工丽,内容多为粉饰太平和颂统治者功德。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

"韩孟诗派"是以中唐诗人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两人是挚友,诗歌风格相近,都喜欢琢句雕章。他们着力实践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在形式上追求翻空出奇,形成一种奇险怪僻的诗风,具有某些形式主义倾向,但他们的诗对扭转大历以来平庸糜荡的诗风起了一定作用。韩愈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最大特点是"以文为诗",孟郊是另一代表人物,除二人之外,贾岛、卢仝、刘叉等,也都是这一诗派的成员。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文学史家根据作品反映的题材,把盛唐诗坛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称作"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和岑参。其诗派的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也客观的反映了唐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以奋发向上力量。无论从开拓诗歌题材还是艺术上的创新,都取得突出成就,大大促进了盛唐诗歌繁荣。在我国历代诗坛上,其诗派占有一定的地位。

盛唐另一重要诗歌流派,此派诗人以善于描绘田园生活著称,其代表人物为王维和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王、孟等人继承并发展了魏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等优秀的田园山水诗人的传统。此诗派流露出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黑暗官场的厌恶,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并称两大诗派,其艺术技巧较高,得到后人推崇。

五代时西蜀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尊崇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牛峤、牛希济、欧阳炯等人。后蜀赵承祚把这些词人的作品收录成集,取名《花间集》,花间诗派因而得名。温庭筠以浓艳之色彩,华丽之词藻,构成其"香而软"的风格,他精通音律,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作用。

五代时南唐的一个词派。代表人物中有李[王景]、后主李煜和元老冯延巳,南唐君臣终日纵情声色,不图进取,因此,他们的词都有一种颓靡浮艳,香艳的色彩情调。后主李煜的成就较高,广为传诵的[虞美人]感情真挚,格调哀婉,扩展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

宋文学流派。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其中作者,不都是江西人。而与本中同时,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者曾几、陈与义二家,却未列入宗派图内。稍后,杨万里又以曾弦、曾思二家被为"江西续派"。江西诗人论诗,多强调活法,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倡"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每袭用前人诗意而且略改其词,以为工巧,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明代散文流派之一。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首。他们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但应有自己的特点,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拟古主张表示不满。[注]:前七子为明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后七子为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明代戏曲流派之一,也叫格律派,以吴江人沈[王景]为代表。他主张戏曲的语言本色,强调戏曲的音律,并以此为品评戏曲价值的唯一标准。他的主张在当时曾得到不少人支持,其主要作家有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等人,在创作实践上,其"命意多主风世",戏曲内容多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和宿命论。主张语言本色,并努力实践,动摇了当时浮华的文风。

明代戏曲流派之一,因其主要代表是汤显祖,他又是临川人,故名。此派代表作家还有孟称舜、阮大铖、吴炳等人,汤显祖在戏曲创作理论上强调戏曲要以内容为主,很重视戏剧的思想教育。言"予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与吴江派恰巧相反,一是为意可以致曲,一是为曲可以伤意。汤的代表作品[牡丹亭]在整个戏剧史上耸起另一座高峰,虽汤显祖忽视戏曲格律和音乐美的重要性,但其辉煌艺术成就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为戏剧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袁是公安[湖北]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抒发性灵,企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当时很有影响。其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但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名。他们反对拟古,要求抒写灵性,其主张和公安异曲同工,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有浮浅之弊,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矫之,以致流于艰涩。

明末清初的重要的戏曲流派,以李玉为首,包括朱[目崔]、朱佐朝、邱园、毕魏、张大复等。交往密切,常组织带有集体创作性质的写剧活动,又都是苏州人,故名,此派的作品大都能联系社会实际,思想性强。艺术上广泛吸取了各种民间艺术营养,取材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厚,故其剧作不仅是"案头文学",而且是"本色当行"。对一些落后倾向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当时剧坛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明末一个全国性文社组织,领导人是张溥、张采。他们集合南北各地文士三千多人大会

于虎丘,约于1663年成立复社。复社成员正义感强,崇尚气节,关心大众疾苦。以文社形式进行政治和社会活动。复社在文学上主张复古,实际上是要使复古为现实服务。复社中许多作家,像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都写了不少慷慨激昂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由于复社主张抗清,于顺治九年[1752年]被清政府取缔,在文学史上这样大规模的文学组织,与政治这样关系密切的社团还很少见,它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注:明末抗清斗争时,复社成员大多壮烈殉国。

清词流派之一,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重要作家有厉鄂等,其作品多写琐事,记宴游,在艺术性方面,则把宋代词人周邦彦、姜夔的风络、格律和技巧,奉为填词最高境界。

清散文流派。由康熙时方苞所开创,其后刘大魁、姚鼐等以加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但后来桐城派的作家,却都不是桐城人。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其作品略显空洞,但在清代颇有影响。

清代散流派。恽敬、张惠言等所开创。恽为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后继者亦多同县人,故名。他们的渊源,出于桐城派,但对桐城派古文的清规戒律有所不满;作文取法儒家经典,而又参以诸子百家之书,故文风较为恣肆。

清词流派之一,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反对浙西词派的寄兴不高,提出要依据儒家"诗教",尊崇词体,强调寄托,同时又竭力在前人作品中寻求"微言大义",流于穿凿附会。他们的作品,意旨亦较为隐晦。对清末词坛影响颇大。

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个诗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一味模宋代的江西诗派,并流露出不满民主革命的情绪。因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把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称为"同光体",后遂以此作为这一诗派的名称。

中国民族十大金曲

1、【赛马】(二胡独奏 《赛马》由黄怀海于1959年根据蒙古族民歌《红旗歌》创作的二胡曲,表现背景是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的赛马比赛。此曲将一首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反映了作者创作才华和娴熟演奏技巧。 2、【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此曲由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为家喻户晓的《金蛇狂舞》。并曾作为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背景音乐 3、【欢乐的泼水节】(民乐合奏) 《欢乐的泼水节》是由周成龙、张祖豫共同创作的葫芦丝经典曲目。描绘了云南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欢度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听此曲,不由忆起敬爱的周总理当年参加泼水节与民同乐的情景。 4、【彩云追月】(民乐合奏) 《彩云追月》由任光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并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乐名曲。乐曲形象描绘了浩瀚夜空迷人景色。 但尚无经典的也无国家队的民乐合奏MV,遗憾!不过搜集到李云迪和朗朗同奏彩云追月,看一看PK结果谁更牛!。 5、【牧民新歌】(笛子独奏) 《牧民新歌》由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于1966年根据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创作。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MM唐俊乔知名度不高,但其台风抖擞,演技一流,“吹技”绝佳,将中国笛技表现得淋漓尽致,故特作重点推荐。 6、【翠湖春晓】(民乐合奏) 《翠湖春晓》是聂耳以家乡昆明郊外的翠湖风景为背景,根据云南昆明洞经音乐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曲。 聂耳名曲佳作超过此曲的很多,翠湖春晓能入选中国民族十大金曲实属不易。网上搜不到精品MV也在所难免 7、【彝族舞曲】(琵琶独奏) 彝族舞曲由王惠然于1965年以彝家山寨迷人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为背景,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和《烟盒舞》创作的琵琵独奏曲。作品后被改编成古筝、三弦、扬琴、阮独奏曲及管弦乐曲,其中殷飚曾将它改编成吉它独奏曲,成为吉它界名曲。 笔者觉得《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主旋律也源自于此。看来非主流往往能淹没和取代原创的、主流的作品。 8、【春节序曲】(民乐合奏)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 1955年—1956年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9、【喜洋洋】(民乐合奏) 《喜洋洋》是刘明源于1958年根据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改编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此曲是一首雅俗共赏、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轻音乐作品,已成为中国民族轻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搜遍全网找不到国字头演奏的高质量MVc,杯具。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从地域文化差异分析中国竹笛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

2012年第·7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2期 Jul2012 [摘要]]音乐风格是音乐意义产生的基础,音乐的韵味存在于风格之中,由于受地域的原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所影响,他们的艺术风格也就迥然各异了,所以它有多样性,丰富性及特殊性。地域文化 的差异是中国竹笛不同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作 品。中国竹笛南北两派长期存在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中,这种地理上的分界给人类的生产、活动造 成了分隔,因而,在竹笛的演奏风格、音乐作品及音响形态上都体现出相对独立性、差异性。本文 主要探讨地域文化的差异对竹笛音乐风格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地域文化;竹笛;音乐风格;差异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7-0167-02从地域文化差异分析中国竹笛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 田斌1,田宁2 (1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0;2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27) 竹笛,是具有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从古至今, 许多竹笛演奏家都为其艺术文化内涵的发展不断追求和探索,使其在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一颗璀璨、绚丽的明珠。在上世纪50年代,冯子存先生以竹笛独奏的形式首次将其搬上舞台,并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竹笛演奏家,北方代表人物有冯子存、刘管乐等,南方代表人物有陆春龄、赵松庭等,他们的演奏与创作充分体现出南北两派各自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是南北派竹笛音乐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以竹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其南北派的音乐风格,自古便不同,南派婉约、轻柔;北派遒劲、豪放。从人文方面继续深入探究,显而易见,这正是南北方不同地域人们性情差异的表现。南方人的性格细腻、温柔。因此其音乐风格抒情委婉、优美深情。而北方人的性格刚烈、泼辣、热情,所以音乐风格粗犷豪放,热情欢快。人的性情差异造就了音乐风格之差异。 文化的不同形成了颇有差异的音乐风格,这不仅仅是对竹笛而言,对于其他艺术表演方式也同样存在。以我国陕西民歌为例,依秦岭为分界线,使陕北与陕南地区的民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偏向于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地;而陕南民歌则体现出四川、河南等地的音乐风格。由于自然地域的分隔,使得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独立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音乐艺术风格,在表现方式和音响形态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中国竹笛南北派音乐风格的形成中,地域文化的差异是主要因素。 有观点认为:1.地理与自然环境的特点对音乐的形态产生有很大影响。以竹笛曲为例:北派与南派所表现出的笛曲风格特点可比喻为宏伟长城与精致小桥的不同魅力。如北方的笛曲,多用来表现北方人民具有的热情、豁达、豪爽的性格特征;而南方的笛曲,则常常呈现出美丽富饶的水乡人民具有的委婉、细腻与娇柔的性格特征。二者风格差异明显,截然不同。2.人文地理的差异对音乐的形态产生有很大影响。在一个地域内,由于师承关系或对事物共同的审美偏好,常常使得这个地域内的许多音乐家在演奏和创作时,其音乐风格中具有某些共性,可以称之为“群体风格”,即俗话说的“流派”。如欧洲音乐在巴洛克时代,形成了威尼斯乐派、曼海姆乐派等带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流派。在中国,很多民族乐器的演奏都存在流派之分,如琵琶演奏,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南派”与“北派”之分。又如古筝,根据演奏手法和音乐风格处理的不同,分为山东派、河南派、广东派等许多流派。因此,师承关系的延续和群体风格的喜好对竹笛南北流派的形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南北派竹笛音乐风格的形成与体现 南、北笛曲风格的形成是由南、北方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态决定的,并与其当地特有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关系紧密。在我国南方常用的笛子称为“曲笛”,主要用于昆曲伴奏、江南丝竹小合奏以及南方各地乐种的合奏等,因曲笛的音质圆润、音色柔美,故非常适合表现节奏舒缓平稳,旋律委婉抒情,赋予歌唱性的曲调。在北方常用的笛子称为“梆笛”,主要用于内蒙古、山西等地的“二人台”音乐以及河北梆子腔音乐的伴奏,因梆笛的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豪放,所以能充分表现北方乐种热情奔放、跌宕起伏、活泼跳跃的戏剧性音调。 演奏中,南北派竹笛在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上有很大差异。南派在音乐风格上强调音色柔美圆润,旋律流畅呈波浪式起伏,节奏平稳舒缓赋予歌唱性,有如大家闺秀,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在演奏技法上,以气息的控制见长,细微处凝成一线,丝丝入耳;宽广时气息饱满,有如奔腾的河流。颤音、叠音、赠音、打音、倚音等手指技巧大量使用,细腻流畅。北派的音乐风格特点为音调高亢明亮、铿锵有力,旋律跌宕起伏、粗犷豪放,赋予戏剧性,表现出我国北方人民粗犷、朴实、豪爽的性格特征;演奏技法上,以舌的各种吐音使用见长,如单吐、双吐、三吐、花舌、垛音、抹音、划音等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旋律 167 ··

音乐流派分类特征算法

音乐流派分类中特征选择算法研究 甄超郑涛许洁萍 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北京100872 摘 要:在音乐流派的自动分类中引入特征选择环节,不但可以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还可以减少特征向量中的无关和冗余特征,从而提高分类器的工作效率。本文中我们实现了两种全新的特征选择算法,他们的核心思想是在特征选择的过程中考虑特征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每个特征对于分类准确率的贡献度。第一个算法称为基于特征贡献度的特征选择算法(CBFS),该算法通过增减特征的方式计算每个特征对于分类准确率的贡献度,最后选择贡献度比较大的特征作为分类特征子集。第二个算法称为基于特征间相互影响的前向特征选择算法(IBFFS),它是对原始前向特征选择算法的改进。 IBFFS扩大了前向特征选择的搜索空间,尝试了更多的特征组合,而且没有增加时间复杂度。最后,我们使用流派数据集George 2002[1]进行实验,两种算法分别得到了81.66%和80.63%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使用其他特征选择算法所得到的分类准确率,由此验证了这两种新特征选择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特征选择;CBFS;IBFFS; 1.引言 随着互联网上音乐资源的迅速增长,使得用来处理音乐数据库的各种多媒体应用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音乐数据库进行自动分析是音乐信息检索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绝大多数的音乐数据库除了可以根据音乐的名称或者艺术家的名字来建立索引以外,还可以利用音乐的流派信息来建立索引以便于高效的组织海量的音乐数据[2],因为流派是对音乐最为常见的描述信息之一,同时也被人们最为广泛的使用。音乐流派可以被定义为用于识别音乐风格的类别标签。对于互联网上的音乐资源来说,流派信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音乐流派往往是用户为进行音乐检索而输入的关键词,为此音乐网站就可以根据流派信息来组织存储各种音乐资源。此外,绝大多数的音乐网站还可以根据用户对特定音乐流派的偏好程度进行相似歌曲的推荐。 目前,绝大多数的音乐网站都是人工地对音乐进行流派分类。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潘多拉网站聘请音乐专家所进行的“音乐染色体工程(Music Genome Project)”[3]。虽然人工地对音乐进行流派分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这样做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而且不同的音乐流派之间并没有严格的边界进行划分,从而导致不同的音乐专家对于音乐流派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当他们对同一段音乐进行标注时很有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如今互联网上音乐资源规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73098) 联系作者:许洁萍,E-mail:xjiep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5238278.html,

国外主要音乐流派模板

国外主要音乐流派 西欧音乐在古希腊时曾一度兴盛,但到中世纪,音乐被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所垄断,成为他们宣传宗教、麻痹人民、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专业作品大多是教堂用的圣咏曲。到十六、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器乐曲、歌剧相继出现,音乐才开始进入剧场,转向市民。到十八世纪,音乐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作曲家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作品逐渐着重人性的体现和人民生活的反映,创作技法也日趋丰富和精深,遂开始西欧古典音乐黄金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达,乐器也逐步改进和完善,广大群众成为演出的对象,加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音乐艺术获得很大发展。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今天,短短二、三百年间,对世界音乐具有深远影响的大音乐家辈出,闻名世界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名著)也大量产生。在创作思想和音乐风格的先后变化方面,则形成不同的流派。主要有古典乐派"(十八世纪),浪漫乐派(十九世纪),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起至今的现代乐派(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乐派与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具体育乐等形形色色的流派)。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基本上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流派,但也有兼具不同流派的特点或先后进行不伺流派音乐的创作的。即便是同属于一个流派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是各有其民族特点和个人音乐风格特色的。 (一)古典乐派 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其中巴赫主要进行复调音乐写作;亨德尔用主调与复调;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则着重主调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着重主观激情的表现,重视器乐的标题性,他是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浪漫乐派 “浪漫”(Romance)二字是译音,它源于中古时期描写神话、英雄与美人的文艺作品。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常以此为题材。到十八世纪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君主复辟,音乐家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明确的出路,精神苦闷,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也走向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幻想故事为题材,或着重于生活现象的描绘、个人生活感受的细致体现。音乐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心理的刻划,而不象古典主义着重理性。他们认为文艺有共性,廊以提倡诗歌、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性,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而对曲式结构则较灵活。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创造了很多秤体裁形式,如:无言歌、夜曲、叙事曲、小品套曲,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等。他们在创作手法方面则重视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音乐节奏比之古典主义更加复杂而细致,和声手法更加丰富,管弦乐队的编制及配器法到柏辽兹、瓦格纳手中更加发展。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歌剧作曲家韦伯、罗西尼、威尔第等人;同时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

古代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流派、作家、作品 (以诗词为主) 一、流派归类。 1、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2、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4、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5、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6、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7、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8、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9、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0、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1、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12、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13、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含诗词、散文、戏曲、小说等)。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一、《高山流水》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 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 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 《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 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 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 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 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 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 寻找新的“知音”。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 同。 二、《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 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 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 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 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 容弹奏此曲以寄托。据《神奇 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

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 首展景抒怀的琴 曲,又名《雁落平 沙》、《平沙》, 作者传有唐代陈子 昂、宋代毛逊、明 代朱权等,众说不 一。曲谱最早载于 公元1634年(明 末崇祯七年)刊印 的藩王朱常淓纂集 《古音正宗》。此 曲原为四段,在流 传的过程中发展成 六段、七段、八段 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况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中国文学的本原是“道”。 先秦文学的“主流”是《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含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追本溯源→三种基本形式: ①神话传说(开天辟地神话、种族和文明起源传说) ②原始歌谣(原始祭歌、原始劳动歌谣、早期爱情歌谣) ③散文的雏形(殷商时期甲骨卜辞→金文→西周钟鼎铭文→周代散文)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儒家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诸子散文:如论语,庄子 秦汉文学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代表作《谏逐客书》 西汉:①“文景之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汉初文学以总结秦亡教训为主(贾谊《过秦论》)贾谊与晁错(写有《论贵粟疏》等文)的政论文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②汉武帝时期,汉大赋体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司马迁《史记》 ③汉宣帝号称中兴之主,有王褒、张子侨、刘向等辞赋大家 ④汉元帝以后,扬雄《甘泉赋》《长杨赋》等,但汉大赋呈衰落之势 以抒情为主的小赋继续发展,班婕妤《捣素赋》《自悼赋》刘歆《遂初赋》 东汉:“光武中兴”,今文经学的谶纬迷信逐步泛滥→抒发个体情志的作品,文学批判性增强辞赋:赋体文学居主导,汉大赋渐衰,抒情小赋益兴 张衡《归田赋》完成赋体文学革命性的变革 赵壹《刺世疾邪赋》为批判现实的代表作 诗歌:班固《咏史诗》倡其端,秦嘉《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古诗十九首》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质朴直率,意境深婉 叙事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散文:抨击统治集团大力提倡的今文经学,针砭时弊的佳作。如班固创作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汉赋四大家:(西汉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班固,张衡)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烟之蕰:古代十大名曲欣赏 1.高山流水 2.广陵散琴曲 3.平沙落雁 4.梅花三弄 5.十面埋伏 6.夕阳箫鼓 7.渔樵问答 8.胡笳十八拍 9.汉宫秋月 10.阳春白雪一、高山流水 二、广陵散琴曲 三、平沙落雁 四、十面埋伏 五、渔樵问答 六、夕阳箫鼓 七、汉宫秋月 八、梅花三弄 九、阳春白雪 十、胡笳十八拍

1.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荟萃 -背诵版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荟萃 一、文史典籍: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唐尧、虞舜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今山东省),西岳华山(今陕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稷(jì)、黍、麦、菽(shū)、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竹笛简介

竹笛简介 竹笛(意大利语:IL flauto di bambù),汉族乐器名。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基本构造 竹笛构造赵也绘制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是不能吹出声来的。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上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下出音孔:在上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头: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扎线:缠于笛身外面,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镶头: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头。

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

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一、核心内容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1. 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音乐学习内容之一,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对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四个方面内容。 2. 风格 风格是从一系列作品内容与形式中显现出来的总的特色。 3. 流派 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些在思想倾向、美学见解、风格特点等方面基本相似的作曲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音乐派别。一个音乐派别的主要标志是这些音乐作品在创作上有基本相同的特色。例如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等。 4. 音乐风格与流派 音乐风格与流派指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音乐所特有的种类、唱腔、特点、派别和代表人物等。 《课标》中对这部分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下: 1 — 2 年级: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断,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3 — 6 年级: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7 — 9 年级: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5.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意义 感受与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对音乐本值的深入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感受与欣赏教学的重要性。2011 年新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基础。” 6. 感受与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的重要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小学阶段,若想让学生们感受和欣赏到音乐的风格与流派,通过聆听和学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较好的途径。这是因为:民族音乐是指汉族及 55 个少数民族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及音乐形式。它基本上是劳动人民大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作的,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整理而形成的。民间音乐是受城市文化影响最小的那一阶层人民的音乐,是或多或少有着时间和空间限度的音乐,这种音乐是受到音乐的冲动而即兴创作的。民间音乐的影响不只是局限于个别作品中,每个作曲家的创作都孕育于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中。民间音乐从创作、传承、演唱(奏)都融会了人的灵性和大自然的性格,尤其是集体的、长时间的智慧和美的提炼,使得民间音乐成为人类文明的“母体”之一。其曲调有高度的概括性,朴实而真挚,容易在聆听的瞬间就被感动。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特点 , 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是学生感受音乐风格、了解音乐文化、建立良好审美情趣的优秀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一、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7.桐城派: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8.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为“阳湖派”。 9.宋诗派:道光、咸丰之际,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故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学宋”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10.汉魏六朝诗派: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派。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各种拟作层出不穷。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这表明拟古之倡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故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辅纶、高心夔的下世,湘湖诗派亦告式微。 11.湘乡派:桐城派中兴之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由于曾对桐城派的承续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和文风转换对散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派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基。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为其弟子服膺,故形成并兴盛于同治年间的曾氏及其门生弟子被人称为湘乡派。 12.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13.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14.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5.竟陵派: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16.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17.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18.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如下: 01 高山流水(古筝、古琴) 02 广陵散(古琴) 03 平沙落雁(古琴) 04 梅花三弄(古琴) 05 十面埋伏(琵琶) 06 夕阳箫鼓(琵琶) 07 渔樵问答(古琴) 08 胡笳十八拍(古琴) 09 汉宫秋月(古筝) 10 阳春白雪(琵琶)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如下: 01 潇湘水云 02 广陵散 03 高山流水 04 渔樵问答 05 平沙落雁 06 阳春白雪 07 胡笳十八拍 08 阳关三叠 09 梅花三弄 10 醉渔唱晚 对于中国古筝十大名曲,却没有较统一的说法。在我们找到的两张《中国古筝十大名曲》和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的《中国十大古筝名家名曲》中,所列曲目都不相同,有些还是现代的古筝曲。不过有五首古筝名曲是公认的: [color=Navy]01 高山流水 02 渔舟唱晚 03 出水莲 04 寒鸦戏水 05 汉宫秋月 大家仔细看看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其中有两首古筝、三首琵琶,其余都是古琴,谁是中国古典乐器之王,就不言而喻了。二胡甚至没有一首入选,最多只能算半首,是因为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至爱的就是古琴。也许是曲高和寡,懂得古琴、喜欢古琴的不太普遍,但真正代表中国古典音乐最高境界的,就是古琴。美国人曾经在一个探索太空和外星生命的太空探测器中,录制了一张金唱片,收录了人类最有代表性的音乐,其中就收录了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琴曲《流水》,由此可见古琴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地位。 下面让我们欣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如果在线播放不流畅,请下载后欣赏。关于下载:如果你需要下载,可用鼠标对准播放器,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即可看到该首音乐的下载地址。 01 高山流水(古筝、古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本学期我选修了欧洲音乐史,因为我一直对古典音乐有着浓厚的热爱。我综合一个学期以来所学的关于欧洲音乐史的知识和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对这个学期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在这里我从欧洲音乐史中选择了古典主义时期具体阐述一下这一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指欧洲音乐史1750年至1827年左右这70多年的历史阶段。 古典主义时期之前欧洲爆发了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的启蒙运动,它对当时的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采取怀疑或反对的态度,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相信实用性实验知识的效用和相信普遍自然感觉的价值,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后来又经历了狂飙突进运动、德国资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洗礼,欧洲音乐的主题从延续近千年对神的虔诚转移到对理性的崇尚上来,使得古典时期的作品开始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所以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社会文化特质表现为强调人性解放,崇尚英雄主义,追求人权平等。 这一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下七个方面: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5、“通

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以上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类型主要世俗化,专业化,定向化。 在古典主义这一音乐时期不仅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还出现了三个重要的乐派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和许多优秀的音乐家。 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曼海姆乐派在音乐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有(1)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2)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3)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4)在乐队编制上,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柏林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在柏林形成的一个乐派,这个乐派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1)风格比较保守,音乐多采用对位手法,交响曲多为三个乐章。(2)这个乐派的贡献在于强调交响乐中的情感表达,信奉“情感主义”,比曼海姆乐派的音乐更动情。它把奏鸣曲式中呈示部的两个主题真正分开,扩大了展开部的发展,奠定了近代奏鸣曲的基础。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随着“启蒙运动”的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学流派或团体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学流派或团体 导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

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