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小净距隧道的理解偏差,导致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措施以及造价的偏差。因此,什么是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不同净距的小净距隧道如何分类,不同类型的小净距如何处理,是目前工程师们想知道也是工程建设必须明确的关键问题。

对小净距隧道的认识,可以从广义的角度、施工力学的角度上去定义与认识。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分离式隧道水平净距在布线上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一般要求净距不小于表1限值。规范认为“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表1建议值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

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的合理厚度是能保证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柱的塑性区不重叠,该中岩柱的厚度即为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并认为V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75B,Ⅳ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50B,Ⅲ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30B。广义上可认为隧道净距小于表1限值时均为小净距隧道,但从相邻隧道的空间关系上看,小净距隧道又可分为错台、交叉重叠及平行三种基本型式。

面对目前突破表1净距限值的公路隧道工程越来越多,仅仅依靠这样一个标准来认定小净距隧道,而不考虑隧道的空间关系、不同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大小、施工方法以及爆破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对小净距隧道如何定义与分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初步研究表明,隧道净距在1.5B以上时,小净距隧道一般可采取施工控制措施,而不需特殊加固设汁;而隧道净距在1.5B以下时,应根据不同的围岩和净距,对小净距隧道分类处理。因此,小净距隧道设计首先应确定合理的净距,其次是不同类别的小净距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通过计算发现(图1为中岩柱塑性区随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道净距的减小,中夹岩墙的塑性区范围明显增加,当净距较小时岩墙出现贯通的塑性区。当隧道净距为2m、3m时,岩墙塑性区完全贯通;当两隧道净距增加至12m时,岩墙塑性区与单洞开挖时接近。同时,塑性区的大小与隧道的埋深以及围岩的类别有关。一般来讲,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塑性区加大;随着围岩类别降低,塑性区增加。

理论计算同时表明(图2为中岩柱竖向应力随隧道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

道净距的减小,岩墙中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均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净距的减小,岩墙中的竖向应力急剧增加,应力分布向岩墙中部集中,表现为中部大,两边小;随着净距的增加,应力大小明显减小而趋于单洞的情况,岩墙上应力分布趋于平缓,表现为中部小,两边大。中夹岩墙的竖向应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竖向应力集中系数却逐渐减小而趋于某一固定值。

笔者认为,双洞中岩柱厚度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时,可认为是广义上的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应根据隧道的净距、围岩级别等因素,采取分类设计和施工措施。只有在双洞隧道中岩柱厚度较小,在后行洞施工时会危及到中岩柱稳定情况下,才对中岩柱和隧道衬砌结构采取加强和加固措施。这样的中岩柱确定的双洞小净距隧道认为是力学行为上需要处理的小净距隧道。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岑安岭隧道位于高州市东岸镇山甲村与上垌村一带,设计为小净距隧道,洞室净空11.0×5.0m,隧道净宽:0.75+0.75+2×3.75+1.0+1.0=11.0m;左线起讫桩号为:ZK55+893~ZK56+403,长510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5+892~YK56+400,长508m。进口左右线间距16.59m,出口左右线间距10.52m。洞口设计标高左线98.684m、右线98.702m;出口设计标高左线101.413m、右线101.414m,隧道最大埋深约105.8m,属中隧道。 隧道区地质为白垩系含砂砾岩、寒武系加里东期混合岩、残破积黏性土,局部见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隧道主要围岩类型为Ⅲ、Ⅳ、Ⅴ级,参数见下表: 隧道参数表 2、初步施工方案 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图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隧道出口段通过水平中空注浆锚杆加固中间岩柱,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Ⅴ围岩采用

CD法(单侧壁导坑法)施工、Ⅳ上下台阶法(短台阶法)、Ⅲ全断面法进行暗洞开挖。 岑安岭隧道设计、施工均以新奥法为指导原则,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钢筋网、湿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长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3、小净距隧道施工 (1)隧道洞身开挖施工顺序:测量画开挖轮廓线→布炮眼→钻炮眼→装药→爆破→通风→洒水→出渣→监控量测。 (2)隧道初期支护施工顺序:通风→清理岩面→处理欠挖→初喷砼→打结构锚杆挂钢筋网→安装格栅钢架→打超前锚杆并焊接→喷射砼到设计厚度→围岩量测→反馈、修订支护参数。 (3)隧道二次衬砌施工顺序:监控量测→确定施作二次衬砌→施工准备→涂脱模剂→台车就位→施作止水带→预埋件安装→灌注混凝土→脱模→台车退出→养护。 3.1、临时设施 隧道施工通风采用轴流通风机,通风采用1100mm高强软风管。隧道两端同时掘进,每个洞口均设置4台20 m3电动空压机组成的80 m3空压站,送风管路采用Φ120mm钢管。隧道纵坡排水采用顺坡排水,施工时采用抽水泵机械排水。施工时应注意使排水沟通畅,避免使拱脚浸水。 隧道施工降尘采用水幕降尘和个人带防尘口罩相结合的方式。水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小净距隧道的理解偏差,导致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措施以及造价的偏差。因此,什么是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不同净距的小净距隧道如何分类,不同类型的小净距如何处理,是目前工程师们想知道也是工程建设必须明确的关键问题。 对小净距隧道的认识,可以从广义的角度、施工力学的角度上去定义与认识。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分离式隧道水平净距在布线上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一般要求净距不小于表1限值。规范认为“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表1建议值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 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的合理厚度是能保证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柱的塑性区不重叠,该中岩柱的厚度即为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并认为V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75B,Ⅳ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50B,Ⅲ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30B。广义上可认为隧道净距小于表1限值时均为小净距隧道,但从相邻隧道的空间关系上看,小净距隧道又可分为错台、交叉重叠及平行三种基本型式。 面对目前突破表1净距限值的公路隧道工程越来越多,仅仅依靠这样一个标准来认定小净距隧道,而不考虑隧道的空间关系、不同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大小、施工方法以及爆破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对小净距隧道如何定义与分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初步研究表明,隧道净距在1.5B以上时,小净距隧道一般可采取施工控制措施,而不需特殊加固设汁;而隧道净距在1.5B以下时,应根据不同的围岩和净距,对小净距隧道分类处理。因此,小净距隧道设计首先应确定合理的净距,其次是不同类别的小净距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通过计算发现(图1为中岩柱塑性区随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道净距的减小,中夹岩墙的塑性区范围明显增加,当净距较小时岩墙出现贯通的塑性区。当隧道净距为2m、3m时,岩墙塑性区完全贯通;当两隧道净距增加至12m时,岩墙塑性区与单洞开挖时接近。同时,塑性区的大小与隧道的埋深以及围岩的类别有关。一般来讲,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塑性区加大;随着围岩类别降低,塑性区增加。 理论计算同时表明(图2为中岩柱竖向应力随隧道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

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孙新明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杭州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因隧道间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本文结合温绕高速石鼓岭隧道施工,阐述小净距大断面隧道施工中开挖工法、爆破震动控制、中夹岩柱的保护、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注浆;监控量测 1 工程概况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的石鼓岭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隧道。左线长度404m,右线长度365m,左、右线分别设置半径为R=1250m、R=1350m 的右偏曲线。隧道双洞中轴线间距为24.341m,隧道净宽为14.5m,中夹岩净宽9.84~10.4m,最大开挖断面达到166m2,属于典型的双线、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的岩石条件较差,以砂岩和凝灰岩为主,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节理裂隙发育,易于储水,汇水面积较小,降雨时,沿节理面有滴水或渗水现象,此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该隧道支护、衬砌共分6种类型:Ⅲ级围岩40m(SB3), Ⅳ级及以上围岩729m(SB4长406m、SB4JQ长73m、SB5b长99m、SB5a长57m,SB5JQ长40m),洞门结构54m。 2 开挖工法 2.1 Ⅴ级围岩洞口浅埋段 洞口属于Ⅴ级围岩浅埋段,先行、后行洞均采用双侧壁导坑。隧道施工先掘进洞超前后掘进洞开挖工作面不小于50m,后掘进洞开挖掌子面必须在先掘进洞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 隧道各部施工开挖前应先做好超前支护措施。进洞段采用ф108*6mm长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应注意超前支护与开挖的间隔时间,按照图纸设计浆液分类,间隔时间宜为8h,并根据开挖效果,适当调整时间。 导坑施工时应采用人工开挖或微振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侧壁导坑掌子面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以保证开挖面的稳定。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教案资料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 一、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的经验,隧道施工采取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紧封闭”四句话十二个字。具体说,是指在隧道开挖时,必须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扰动强度、扰动持续时间和扰动范围,以使开挖出的坑道符合成型的要求,因此,能采用机械开挖的就不用钻爆法开挖。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必须先作钻爆设计,严格控制爆炸,尽量采用大断面开挖。选择合理的循环掘进进尺,自稳性差的围岩循环掘进进尺谊用短进尺,支护应紧跟开挖面,以缩短围岩应力松弛时间及开挖面的裸露风化时间等,此称“少扰动”。 “早喷护”是指:对开挖暴露面应及时地进行地质描述和及时施作初期锚喷支护。经初期支护加固,使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而不致变形、坍塌失稳。以达到围岩变形适度而充分发挥围岩地自承能力。必要时可采取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 在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中,应在对围岩周边位移进行的现场监控量测,并及时反馈修正设计参数指导施工或改变施工方法。以规范的量测方法和量测数据及信息反馈,通过对施工中量测数据,对开挖面的地质观察,进行预测和评价围岩与支护的稳定状态,或判断其动态发展趋势,以便根据建立的量测管理基准,及时调整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开挖方法、支护形式,特殊的辅助施工方法)、断面开挖的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

施工安全、坑道稳定,支护衬砌结构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此称“勤量测”。 “紧封闭”是指对易风化的自稳性较差的软弱围岩地段,应使开挖断面及早施作封闭式支护(如喷射混凝土、锚喷混凝土等)防护措施,可以避免围岩因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风化降低强度及稳定性,并可以使支护与围岩进入良好的共同工作状态。 二、隧道浅埋断和洞口段施工方法 1、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 在浅埋和洞口加强地段,进行开挖施工和支护,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应速选择,并应考虑施工效果及工程费用确定。 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通常位于软弱、破碎、自稳时间极短的围岩中,若施工方法和支护的方式和支护的方式不妥当,则极易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有害下沉当地有建筑物时会危及其安全。所以,应采用先支护后开挖或分部开挖等措施,以防止开挖工作失稳或地表有害下沉等。 2、隧道浅埋施工方法和支护方法技术要求 隧道浅埋施工和支护应符合下列技术规定: (1)根据围岩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 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否则,对属于大断面的公路隧道全断面开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 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 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周边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必须采用小直径药卷严格控制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使周边爆破时产生临空面。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央稍靠下部,以使底部岩石破碎,减少飞石。辅助炮眼应交错均匀地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并垂直于开挖面,使得爆破的石蹅块体大小适合装蹅运输。 中夹岩加固 减少对岩柱的破坏,加固中间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建造成功的关键。在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进行中夹岩柱的加固,对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仅需对岩石破碎带部位进行加固。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对岩柱的注浆加固及水平拉杆加固措施。

小净距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隧道工程概况 (2) (1)隧道概况 (2) (2)工程地质 (2) (3)水文地质 (3) 3、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1)评估目标 (3) (2)根线评估过程和方法 (4) 4、风险评估内容 (1)隧道总体风险评估 (4) (2)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7) (3)一般风险源辨识、估测 (8) 1)洞口工程风险源辨识、分析 (9) 2)洞身开挖风险源辨识、分析 (10) 3)洞身衬砌风险源辨识、分析 (11) 4)路面工程风险源辨识、分析 (13) 5)隧道一般风险源估测 (14) (4)重大风险事故辨识、估测 1)重大风险事故评估指标 (17) 2)隧道重大风险事故辨识及估测 (18)

5、对策措施及建议 (22) (1)风险接受准则 (22) (2)一般风险事故控制 (23) (3)重大风险事故控制措施及建议 (24) (4)残留风险估测和控制措 (26) 6、评估结论 (27)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项目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策略:强化风险教育培训;细化风险辨识,量化评估数据,简化控制措施,超前控制。 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工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TB05-2004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7、《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10、《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规范》JTJ026.1-1999 11、《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 10108-2002 三、设计和施工文件 1、《黔恩高速公路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茅草坪隧道、楠木沟隧道施工图》 2、《黔恩高速公路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

隧道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隧道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本标段主要施工内容为:南北岸岸边通道、河中段明开挖通道、两岸道路、北岸过河桥梁、通道附属机电安装、消防设施、智能交通、绿化景观等内容。对施工内容及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后,我单位制定出以下工程重难点。 1、现场施工组织 (1)分析 工程围堰体量大超过65万立方,水上作业多,大型船只超过60艘,通道明开挖,土方开挖量超过60万立方;北岸通道为中信住宅小区道路,南岸为东屿岛永久会址,对通行要求严格;河道内管线分部有温泉管线、市政给水管线、煤气管线等各种管线,管线在河道内埋设有漂管、有拉管、顶管等工艺;严重制约着施工组织。 (2)对策措施 1)以项目现场组织管理为中心,设立精干高效、执行有力、高效运转的项目管理部。 2)要储备足够的技术力量,保证施工过程中有可靠的技术支持; 3)人员、设备、机械配备按照正常需要的1.3倍供应,确保24小时连续作业;材料提前进场,保证汛期、台风季节材料供应正常; 4)在金海岸酒店主楼西侧,通道线路附近增加一条6m宽钢便桥,载重量不小于80吨,利用镇道路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材料物资进入施工现场;提高现场的交通纾解功能。 5)北岸通道具备工作面后,及时进行结构施工,结构外侧预留10m宽施工道路,作为河中段施工物料通道。 6)通道采用放坡开挖,增加二级平台,两侧坡面设置两条临时道路进入基坑底部,作为材料运输通道,围堰顶部设置临时道路,增加交通纾解功能;基坑底部结构外侧预留10m道路 7)与交警部门协调,确保道路畅通;施工现场设立调度中心,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确保施工疏解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8)对取土场、弃土场进行优选,做到路面运输距离最小,路面等级最高,通行能力最强; 2、围堰及沙坝施工 (1)分析 围堰体量大,顶面宽度15m,局部坝底宽度约180m,围堰高度最大约10m;每个坝体的用沙量约30万方;采用膜袋围堰工艺,膜袋短期内加工数量大,船只数量多,配合难度大,上游沙坝距离煤气管线只有20m左右,煤气管线在水面以下2.5m左右,施工风险高; (2)对策措施 1)施工船只做好计划,备足施工船只,按需要量1.3倍安排船只设备计划,统一协调指挥; 2)每艘船只取沙位置进行统一协调,取沙点统一排布,保证抽沙船施工有序; 3)泵船排布顺序、施工顺序安排好计划,平面有序,空间占满,时间上连续; 4)河床清淤后及时安排潜水员探摸,工序衔接做到“无缝连接”;土工格栅、土工布、土工膜安装集中人力、船只设备空间占满,快速施工;膜袋施工分为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耙吸船指定位置取沙卸至沙池,砂泵船负责充填沙袋;24小时连续作业; 5)止水钢板桩采用“机械手”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增加工作面,增加打桩机械,缩短施工时间,接头位置安排注浆作业,确保接头质量; 6)注浆止水措施及时跟进,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钢板桩接缝注浆; 7)现状河床水深浅、暗礁多、对船只航行要求高,对于船只航行路线进行引导,采用绞吸船进行航道疏浚,航道疏浚完成进行标示;采用GPS进行航线定位。 8)上游沙坝施工前,将煤气管线进行探摸、定位;在两岸设置警示标志;施工过程中,耙吸船取沙卸至沙池,绞吸船浮管漂至指定位置,进行绞吸充填沙

公路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研究

公路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确定研究 摘要建立平面应变模型,分析了不同围岩类别、不同埋深下,小净距隧道设置的最小安全净距,即小净距隧道向双连拱隧道过渡的最小距离。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 1 前言 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规定了不同围岩类别情况下双洞轴间距宜不小于(1.5~5)B(B为毛洞最大跨度)。但是目前已修建的小净距隧道净距一般为2~8米,远小于现行规范规定值,规范已经脱离了实际工程。因此,本文用结构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的围岩类别、不同的埋深、不同间距的小净距隧道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以期找到小净距隧道向连拱隧道过渡的最小净距,即小净距隧道修建的最小安全净距。 2 基本假定及计算模型 本文计算模型为线弹性平面应变模型,围岩的变形是各向同性的,岩体的初始应力场仅考虑自重应力,不考虑构造应力,只考虑一次衬砌和二次衬砌,锚杆和钢拱架认为是安全储备,地应力分步释放,开挖释放30%,初期支护完成后释放40%,二次衬砌完成后释放其余30%。围岩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相应参数确定。不计中墙配筋。各类计算参数见表1。不同围岩类别模型的尺寸如表2,Ⅳ类围岩以上只考虑深埋情况。

3 数值模拟分析过程及结构 3.1 Ⅰ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1.1 Ⅰ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8米、16米、14米和12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1数据表明: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2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12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1.2一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3米、11米、10米和9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2数据表明: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9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2Ⅱ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2.1 Ⅱ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二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50米、25米、18米和16米、14米、12米和10七种情况计算分析。图3数据表明: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二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10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2.2 Ⅱ类围岩深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5米、13米、11米和9米、7米五种情况计算分析。图4数据表明: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7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3 Ⅲ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1.1 Ⅲ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2米、10米、8米和6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5数据表明: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6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6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1.2 Ⅲ类围岩深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三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6米、4米、2米和1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由图6可以看出:两洞净距由4米到1米,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增加都较快,其中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由11.7Mpa迅速增大到17.3Mpa,虽然二衬混凝土还没有达到极限抗压强度,但可以说明净距在4米~1米之间时,两洞影响效应显著增大。建议:对于三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介于4米~1米时,小净距效应显著增大,故此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浅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浅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随着现如今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工业的进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实际角度来说,交通的发达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便利情况。由此可见,交通方面的建设项目是十分关键的,相应的建设要点及注意事项也需要相关行业给予高度的重视,保证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在实际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就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做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标签: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要点;注意事项 交通的发展就像一个地区的血管和命脉一样,只有血管的畅通无阻才可以保证血液的流通,向周围组织供血供养。交通的发展影响到全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高速公路的建设就变得十分关键。在建设的过程中,隧道工程又是整体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之一,其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行人车辆的安全,对于人身财产安全的影响十分关键。尤其面对一些丘陵、山脉,开展该类工作时,总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内涵和开展重点,从而更好地不断提升建设有效性和建设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安全投入使用。 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建设特点和施工要点分析 (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建设特点分析 这一项建设工作的实际开展往往具备着一定的难度和困难,其特点较为明显的一点是不可预测因素较多。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使得整体建设工作的开展难度极大程度的提高[1]。在地质探勘这一方面,因现有的技术和相关数据有限,相关工作的实际开展,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也是情理之中的。在前期制定的计划中如果没有较好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对进程和进度过程中的针对性注意事项没有注意的话,很容易造成安全生产问题。由此可见,该类工作的不可抗力的因素和难以预测的因素很多,变化永远要比计划快。同时这样的建设工作往往具备着较强的风险性,从探勘到施工,对于技术和数据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风险性也同比例上涨。如果其技术素养和相关技能没有极大程度的保障的话,在建设过程中总会问题频发,轻则影响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重则会发生生产安全事件。在这基础上,建设隧道地段的建设环境十分恶劣,施工现场往往都是在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地段开展实际工作的。遇到一些恶劣的地质情况,建设工作进展较为困难时,给施工作业人员也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困扰和影响。同时这一系列的建设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现场建设人员往往要长期呆在地下进行操作,作业环境十分恶劣。 (二)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分析 总的来说,该类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具备着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风险和不可预测性难度较大、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的三大特点[2]。正因这一系列的特点,

隧道地下互通分岔部大断面、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隧道地下互通分岔部大断面、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厦门市机场路XXX 标是由万石山隧道出口左右线、钟鼓山隧道A 、B 洞及A 、B 、C 三条匝道等7条隧道组成的地下立交隧道群,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一座地下立交工程,本标段隧道总长度5908.9m ,共设六个分岔部,一个并线段,四个下穿段,十五种隧道净空断面,最大开挖宽度26.4m ,最大开挖高度11.94m 。 从结构设计上分:分岔部分为万石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钟鼓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及并线段三种。第一种是万石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WF 型),由6个扩大断面、一个连拱断面及一个小净距断面组成(如图1所示);第二种是钟鼓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ZF 型),由3个扩大断面及一个小净距断面组成(如图2所示);第三种是钟鼓山隧道A 、B 洞并线段(DK 型),是钟鼓山隧道在南普陀端为避开藏经洞而将A 、B 洞并为四车道隧道,并线段由三个扩大断面、一个连拱断面、一个小净距断面及两个明洞断面组成(如图3所示)。 每个分岔部及并线段所处的位置围岩差异较大,因此从工程地质上分为Ⅱ、Ⅲ级围岩条件下的分岔部,Ⅳ、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分岔部,断层破碎带的分岔部及既有坍方地段的分岔部。 从施工条件上分为新施工分岔部和扩挖分岔部。 53.61m 25m 25m 36.45m 74.79m 63.37m 25m 53m 12m W F 8 WF7WF9 WF6WF5WF4a WF3a WF2b WF1b Z K 12+070.89 Z K 12+095.89 Z K 12+259.26 Z K 12+332.50 Z K 12+320.50 A K 047 0.60K 0+ 416.99 Z K 12+236.294 图1 万石山隧道WF型大断面分岔部平面图示意图 A 匝道 左线出口方向 左线进口方向 =A D K 0+669.89 ZF1ZF2ZF3Z F 6 A K 0+067.3 ADK0+736.378 A K 0+100 25m 17.3m 9.7m 23m 25m 图2 ZF型分岔部大断面平面示意图 A匝道 ZF4ZF5钟鼓山隧道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 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 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周边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必须采用小直径药卷严格控制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使周边爆破时产生临空面。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央稍靠下部,以使底部岩石破碎,减少飞石。辅助炮眼应交错均匀地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并垂直于开挖面,使得爆破的石蹅块体大小适合装蹅运输。 中夹岩加固 减少对岩柱的破坏,加固中间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建造成功的关键。在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进行中夹岩柱的加固,对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 一、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的经验,隧道施工采取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紧封闭”四句话十二个字。具体说,是指在隧道开挖时,必须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扰动强度、扰动持续时间和扰动范围,以使开挖出的坑道符合成型的要求,因此,能采用机械开挖的就不用钻爆法开挖。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必须先作钻爆设计,严格控制爆炸,尽量采用大断面开挖。选择合理的循环掘进进尺,自稳性差的围岩循环掘进进尺谊用短进尺,支护应紧跟开挖面,以缩短围岩应力松弛时间及开挖面的裸露风化时间等,此称“少扰动”。 “早喷护”是指:对开挖暴露面应及时地进行地质描述和及时施作初期锚喷支护。经初期支护加固,使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而不致变形、坍塌失稳。以达到围岩变形适度而充分发挥围岩地自承能力。必要时可采取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 在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中,应在对围岩周边位移进行的现场监控量测,并及时反馈修正设计参数指导施工或改变施工方法。以规范的量测方法和量测数据及信息反馈,通过对施工中量测数据,对开挖面的地质观察,进行预测和评价围岩与支护的稳定状态,或判断其动态发展趋势,以便根据建立的量测管理基准,及时调整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开挖方法、支护形式,特殊的辅助施工方法)、断面开挖的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施工安全、坑道稳

定,支护衬砌结构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此称“勤量测”。“紧封闭”是指对易风化的自稳性较差的软弱围岩地段,应使开挖断面及早施作封闭式支护(如喷射混凝土、锚喷混凝土等)防护措施,可以避免围岩因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风化降低强度及稳定性,并可以使支护与围岩进入良好的共同工作状态。 二、隧道浅埋断和洞口段施工方法 1、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 在浅埋和洞口加强地段,进行开挖施工和支护,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应速选择,并应考虑施工效果及工程费用确定。 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通常位于软弱、破碎、自稳时间极短的围岩中,若施工方法和支护的方式和支护的方式不妥当,则极易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有害下沉当地有建筑物时会危及其安全。所以,应采用先支护后开挖或分部开挖等措施,以防止开挖工作失稳或地表有害下沉等。 2、隧道浅埋施工方法和支护方法技术要求 隧道浅埋施工和支护应符合下列技术规定: (1)根据围岩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 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否则,对属于大断面的公路隧道全断面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很大,会导致周壁围岩出现松动,且支护结构难以及时施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11-15T15:21:36.4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陈如华 [导读] 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前景。 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形式,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的优势。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隧道为例,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前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悦王区间隧道;问题及前景 连拱隧道解决了隧道建设中最小间距要求带来的展线问题,但在施工方面存在难度大、周期长等缺点。小净距隧道是一种介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之间的新型隧道,解决了分离式隧道接线难度大、占地面积广等缺点,还克服了连拱隧道工期长、造价高、难度大的问题,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悦王区间隧道概况 悦王区间隧道即为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及王家庄车场出入段线隧道,此段隧道均为暗挖隧道,且大部分为深埋隧道,只有局部地段为浅埋。悦王区间长度为1611米,而出入线隧道则为一千二百多米,平面布置三个隧道以及一处长达二百四十米的施工通道,施工通道与区间隧道正交。悦王区间隧道工程范围包括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临时通风排水用电、二衬施工等。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原始地貌是构造剥蚀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地质条件稳定,具有0~7.8米厚的覆盖层,下伏基岩岩体比较完整。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总体施工难度不大,施工的重难点主要是小净距隧道施工。表1为悦王区间隧道部分里程段的隧道围岩性质及分级。 表1 2施工工艺技术及应用 2.1开挖 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总体布置为从施工通道进入正线施工后先进行十号线左线隧道的施工,之后再进行王家庄停车场出入线的施工,最后再进行十号线右线隧道的使用,当各个作业面都打开后,进行正常施工。基于工程施工场地的地理条件,该段隧道施工始终遵守“短进尺、弱爆破、多循环、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悦王区间隧道围岩主要是砂岩、砂质泥岩,岩体比较完整,分级在Ⅲ级到Ⅳ级之间,采用钻爆法开挖,并根据掌握的各段隧道断面尺寸、围岩情况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悦王区间隧道施工采用的方法具体情况如下所示。首先,单洞单线隧道:若围岩比较完整,且监测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可控,则选择全断面法;若钻爆法开挖后围岩完整性差,且容易破碎、掉块,同时监测数据不稳定,则选择CRD法。其次,单洞双线隧道:若围岩比较完整,监测数据可控,则选择台阶法;若围岩较不完整,且易破碎、掉块,监测数据稳定性差,则选择CRD法。最后,单洞三线隧道:若围岩比较完整,监测数据在控制范围内,则选择CRD法;若围岩较不完整,且处于容易破碎、掉块的状态,监测数据稳定性较差,则选择双侧壁导坑法。 速调开挖需要考虑开挖方法、开挖次序、断面开挖滞后距离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开挖方法的选择是建立在工程安全性的基础上的,同时还需考虑围岩情况、施工单位能力、施工设备等多种因素。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除了上文提到的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全断面法外,还包括单侧壁导坑法、CD法、预留光爆层法等。已有的小净距隧道工程资料的调查结果显示,台阶法的应用率较高,而全断面法的应用率最低,CD法、CRD法的应用率稍高于全断面法,侧壁导坑法的应用率虽然比台阶法低,但比CD法、CRD法高。 台阶法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施工设备简单、工序组织较易、费用低、适用性强。台阶法与侧壁导坑法组合使用可进行Ⅲ级、Ⅳ级围岩先行洞的开挖;与预留光爆层法组合使用则可用于高级别围岩施工。弧形预留核心土台阶法可用于预加固处理后的Ⅴ级围岩和洞口段套拱加固后破碎围岩的开挖施工。侧壁导坑法的优点是能有效减少开挖跨度,这种施工方法会将开挖断面分成几部分处理,适用于开挖围岩破碎的Ⅳ级、Ⅴ级围岩。采用侧壁导坑法还对中间岩柱加固施工有利。CD法、CRD法的优点是具有中心隔墙,能对地面发挥支撑作用,避免地面出现沉降,这两种施工方法适用于Ⅴ级、Ⅵ级软弱围岩,主要应用于一些对地面沉降控制具有严格要求的小净距隧道施工。对于围岩较完整,且具有较强自稳能力的Ⅰ级、Ⅱ级围岩,建议使用全断面法,这种施工方法具有速度快的优点。高级别围岩对爆破振动影响控制要求较严格,影响范围要求控制在几米的小净距隧道工程中,应选择预留光爆层法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通过超前导洞临空面降低爆破振动对围岩的影响。 在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中,还需要着重考虑两隧道开挖掌子面间滞后距离(Lr)对相邻隧道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已经由许多科研人员对滞后距离对相邻隧道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果:随着Lr的增大,增加的荷载更多的施加于前行洞。因此,为了确保隧道掘进施工的稳定,尤其是被施加更多荷载的前行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应科学的把控滞后距离。避免滞后距离过大导致隧道坍塌,或是滞后距离过小导致显著的叠加效果。中国在Lr方面的计算研究比较少,滞后距离的选择通常以已有工程经验为依据:Ⅵ级围岩的滞后距离应控制在30~40米,Ⅴ级围岩的开挖滞后距离需大于40米。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模型试验可以实现对滞后距离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实现对现场施工的科学指导。 基于小净距隧道布线的特性,一些地形复杂的施工场地经常会碰到浅埋、偏压,错台、交叠的小净距离也不少见。为了优化小净距隧道的工程质量,应科学的确定开挖次序,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空间条件等因素。有限元模拟计算、模型试验、工程实践检验得出了以下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关宝树)

水的问题 对隧道施工和运营后的维养护有重大影响因素之一的就是隧道涌水 隧道施工时发生的涌水不仅对作业环境有影响,也回是障子面不稳定,影响锚喷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在有大量高压涌水的情况下,常常酿成重大事故。事故的发生必然要改变施工方法、增加辅助工法,致使工期拖后、工程费用增加等。 隧道涌水的问题,整理如表所示。 隧道开挖中的涌水问题 自稳性,主要是与构成掌子面地质的力学强度特性有关。在掌子面因渗透压而会出现崩塌流出等现象,使其强度降低。特别是在未固结的围岩中,因初始强度低,伴随涌水会造成掌子面坍塌现象。 在未固结围岩中,如降低水位过度,会出现干燥流沙现象。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其渗透性,在可能的凝聚力的条件下,调整和控制含水比是很重要的。 掌子面有涌水时,涌水易向支护底部集中而妨碍作业,同时使底部围岩劣化,因底部压密而造成支护变异和断面异常等。 侧臂有涌水时,喷混凝土会粘附不良,或不能施工。对一定程度的涌水,可增加速凝剂的添加量,或采用金属网等,提高混凝土的粘附性。因施工后的涌水冲刷,会在衬砌与围岩之间形成空洞等附着不良现象,要十分注意。施工时,将涌水部分集中进行排水是很重要的。 周边涌水是造成施工效率大幅度降低的汇总要原因。涌水一般向隧道坡度低的一侧流动,在逆坡施工时,需要强制排水。在易于泥化的地质条件下,不能利用坡度排水,需要配置组后的水泵。对土法的大量涌水,要增加辅助设备。从竖井或斜井开挖时,要有独立的排水电源,并准备好预备电源。因涌水使路基地层劣化,施工效率降低,重型机械的行走不安全等,这是造成洞内事故的直接原因。必须对洞内排水给予足够注意。 空隙水会降低围岩的内摩擦角,危及掌子面的自稳性,渗透水流也会造成细粒流失的现象。 涌水的冲刷会在喷混凝土的背后造成空洞,而在以后的水的作用下,空洞会逐渐扩大,造成隧道变异和二次衬砌质量降低。二次衬砌施工前,要充分调查漏水地点的背后是否有空洞,必要时,应用砂浆充填和设置导水系统、防水板等。

小净距隧道施工管理细则

小净距隧道施工管理细则 1.总则 1.1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 1.2为给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行为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1.3细则适用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的并行双洞隧道。 1.4本细则针对福建三明~福州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相关围岩情况拟定,只适用于该路段的小净距隧道施工。 1.5本细则重点围绕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等编写,未涉及的各种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042-94)执行。 1.6承包商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本细则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各工序的滞后时间、空间间距、炮眼深度、装药量等提出严格要求,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1.7本细则建议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量测要求等,应当根据施工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场量测资料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 1.8本细则为“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为试行阶段。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施工情况、量测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等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2.施工方法及工序 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小因隧道间净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特对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类别段的施工工序作如下要求: 2.1I、II类围岩段 根据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推荐在I、II类围岩段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施工工序以左洞先开挖制定,当右洞先开挖时,则将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即可。 2.1.1 左洞按下列开挖顺序施工: (1)上台阶1超前支护 (2)上台阶1开挖; (3)上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 (4)中夹岩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 (5)下台阶1超前支护 (6)下台阶1开挖; (7)下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 (8)中夹岩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 (9)上台阶2超前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 (10)上台阶2开挖; (11)上台阶2初期支护; (12)下台阶2 超前支护; (13)下台阶2 开挖; (14)下台阶2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 (15)拆除侧壁临时支护; (16)仰拱回填砼施工; (17)防水层及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2.1.2 2.1.3 工序安排注意事项: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一、全面推广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 根据隧道围岩级别和岩层结构,做好钻爆设计,重点控制好周边眼间距、抵抗线和装 药集中度,并严格按钻爆设计尤其要掌握好施钻精度组织施工。每一循环爆破后,采用激 光断面仪对开挖轮廓线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分析爆破效果,调整优化爆破参数,使周边眼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爆破轮廓圆顺,尽 量减少超过规范的超挖和欠挖。 二、保证隧道衬砌结构内实外光措施 隧道衬砌结构内实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喷混凝土本身密实及喷混凝土层与围岩密贴; 锚杆孔灌浆饱满密实;防水板与喷混凝土层之间及防水板与二次衬砌之间密贴;二次衬砌 混凝土本身密实等。其主要措施有: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湿喷混凝土的配比、湿喷机 的选型和喷射工艺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作。对于设有钢架和钢筋网的地段,除垂 直于岩面施喷外,可以适当斜喷以消除钢架、钢筋与岩面之间的空隙。对于超挖形成的凹 洼部位,也用同级喷混凝土填实找平; 拱部锚杆设计采用中空锚杆,施作时采用与中空锚杆相配表的注浆机向锚孔压注砂浆,直到压满为止;边墙砂浆锚杆,可以水平向下3°方向施钻锚孔至设计位臵,再灌注流动 性适中的砂浆,插入锚杆; 防水板铺设采用无钉铺设工艺,自隧道拱顶向两侧铺放。防水板的环向长度留有余量,吊挂时逐段用木棍顶压检查,防水板是否能接触到喷层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增大富余量。 防水板的材、质要符合强度伸展率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回。这样就可防止由于防水 板余长不足,柔性不够产生的背后空隙出现; 二次衬砌的模筑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搅拌站供料,轮式混凝土运输车运料,混凝土 泵灌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拌合时,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配料搅拌,必要时掺加粉 煤灰或微硅粉,以增加混凝土本身的密实度。拱顶部位灌筑困难容易留下空隙,施灌时从 已灌筑段一端沿纵向斜压灌混凝土,直至封口处,封口部位改用垂直挤压灌注,直至混凝 土泵压不 动为止; 二次衬砌施工时,对于容易产生空隙的部位,尤其是拱顶一定范围须预留压浆孔。二 次衬砌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充填压浆,消除可能出现的空隙; 二次衬砌采用钢模台车灌筑混凝土。台车的模板长度12m,以减少节段缝,模板表面 光滑、接缝严密,档头板按衬砌断面制作。每个循环作业前,指定专人清理模板及节段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