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是在1894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

2、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中国内战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3、新华社1949年3月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4、1955年5月,在全国人大第15次常委会上,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5、“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先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6、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

7、1985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9、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邓小平称赞它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

10、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1、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12、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13、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周恩来。

14、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15、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6、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各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周恩来。

17、“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单选]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1983年。[单选]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2、敌视新中国的美帝国主义所做的阻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事件包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派兵进入台湾,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抛出“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列入其军事保护伞之下;美国至今仍未停止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

3、英国侵占香港通过1842年8月签订的《南京条约》,1860年10月缔结的《北京条约》,1898年6月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4、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标志着“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并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了示范作用。

5、针对台湾局势新情况和新变化,2005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コキントウ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6、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英国强占香港岛是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8、2005年3月4日,コキントウ提出对台工作四条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9、《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它一方面坚持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方面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10、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11、两岸直接“三通”是指通商、通邮、通航。

12、香港回归祖国具有重大意义:

⑴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化民族的百年国耻;⑵“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⑶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⑷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简答题

1、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四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即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不派人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2、简述江泽民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强调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下,举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什么都可以谈。

(4)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3、コキントウ提出的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是什么?

(1)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2)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4)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

4、“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

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5、中共十七大报告是如何阐述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的?

(1)再次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主张,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再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3)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6、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第二,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积极促谈,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解决台湾问题靠自己:发展是硬道理,大陆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同时寄希望于台湾两千三百万同胞。

7、台湾问题的实质及其与香港、澳门问题的区别。

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于中国内占而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国家之间的问题,我们已经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谈判,解决了这些问题,收回来主权。

四、论述题

1、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中

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大意义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2、试述コキントウ在新时期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3、试述コキントウ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第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4、“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它既适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利益,是有关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良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处理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就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意问题,这是一种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好办法,是一个创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下来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一国两制”的构想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正因为如此,当“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一个最佳办法,是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

论祖国的完全统一

论祖国的完全统一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秦王扫六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汉武大帝在前人的 基础上开疆拓土,毕生致力于消灭匈奴;唐宗宋祖时期文化灿烂,唐诗宋词闻名世界;成吉思汗大开大合,横扫欧洲……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辉煌,以至于外界的一切都引不起她的兴趣,当英国意大利磨刀霍霍的开始工业革命,她还是在意兴阑珊,最终开始了中国近百年来最为耻辱的“鸦片战争”,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一统的大地终于割地四方……那么,现在,这头苏醒的狮子,她的首要任务便是——完成中国的完全统一。 ●一、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个民族凭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分裂的民族最终只会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从古至今不知 道有多少曾经辉煌一时的名族灰飞烟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民族的存亡一样适用,攻陷一座城池可能灭亡一个国家,泯灭一种文化才能消亡一个民族,而民族文化最容易消亡的时候便是民族分裂的时候,所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几千年来幅员辽阔的中原大地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 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续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 ●历史表明,只有在我们国土完整的时候人民生活才能平安富足,国家才能兴盛,无论是威震周边的汉 武盛世,还是名传世界的大唐繁华,无一不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而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五代十国,又给了我们无数关于国家分裂的危害的警示。即使是在如今,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国家分裂造成人民痛苦的不少铁证。南北朝鲜的分立其实早已预示了今天朝鲜半岛的南北炮口相向。曾经提出国共两党跨江而治的李宗仁在看到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后也不无后怕的说:“如果美国人全力支持我,使得我得以沿长江和毛泽东划江而分裂中国,中国就会陷入像今天的朝鲜、德国、老挝、越南同样悲惨的局面了南部政府靠美国生存,而北部政府只能也只能仰苏联鼻息,除各树一帜,互相残杀外,二者都无法求得真正之独 ●同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 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朝气蓬勃,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外,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 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毛主席曾经指出,台湾等地必须收复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名世世代代的任务,不能因为任何困难而放弃 ●港澳回归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 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党和政府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一国两制’的高度自治方法,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谐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各民族地区稳定繁荣的重要保障。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祖国的振兴和发展,才保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人民的安康幸福。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 B.推进两岸“三通”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回到“九二共识” 2.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是()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E.“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A.用武力方式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E.力争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三、辨析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4、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与发展。 五、论述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DE 三、辨析题 此观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个国家内一般只能有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新话,是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是传统的单一制,又不是通常的复合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组织形式,即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四、简答题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3、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4、第一,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第二,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习题训练

第十一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 2.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 A.外交问题B.国际政治问题C.内政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 3.“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4.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5.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 A.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B.以武力争取台湾统一 C.防止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D.对付台湾人民 6.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有()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B.立法权、司法权 C.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行政管理权、司法权 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叶剑英 8.首次正式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献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9.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告台湾南同胞书》 10.台湾同胞是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依靠的基本力量。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得到台湾大多数人民的理解与支持。与此相关,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项重要方针和基础性工作是() A.寄希望于两岸谈判 B.寄希望与台湾当局 C.寄希望与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 D.寄希望与台湾人民 1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 A.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D.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12.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 A.1995年7月1 日 B.1996年7月1 日 C.1997年7月1 日 D.1998年7月1 日 13.“一国两制”构想首先用于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台海问题 1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哪个地区问题开始的(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15.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 A.和平统一 B.承认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一国两制 16.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 A.实现两岸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循环 17.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中国政府承诺不使用武力上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享有完全自治权 D.与美国等有关国家共同谈判解决18.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表现在( ) A.拥有行政管理权出 B.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摘要: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举行的“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习总书记在会上回顾了我国过去五年的艰辛奋斗历程,书写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华章。并在报告上着重强调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于实施这一战略决策的决心。 关键字:中华民族统一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引言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以台湾人民和中华儿女为共同核心的民族复兴,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上的系列讲话,明确了对台的发展关系和根本目标,强调了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条件,充分反映了我党和政府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在报告上习总书记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党取得的成就,明确了我党在未来的基本发展方向,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谐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明确指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要进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提供一个内外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所以我党要以和平统一的目的来解决台湾问题,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以台湾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的角度,处理好两岸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交流,为两岸关系和谐发展提供正确方向,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稳定的基础条件。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我党要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基础,贯彻落实以国家统一为目的的方针政策,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完成祖国完全统一这一项艰巨的历史重任。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一章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I: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 西藏问题 2.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 A.外交问题 B. 国际政治问题 C. 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3.“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 A.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4.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5.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 A.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B.以武力争取台湾统一 C.防止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 D.对付台湾人民 6.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有()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B.立法权、司法权 C. 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行政管理权、司法权 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叶剑英 8.首次正式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献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9.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告台湾南同胞书》 10.台湾同胞是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依靠的基本力量。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得到台湾大多数人民的理解与支持。与此相关,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项重要方针和基础性工作是() A.寄希望于两岸谈判 B.寄希望与台湾当局 C.寄希望与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 D.寄希望与台湾人民 二、选择题II: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一国两制”构想() 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 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祖国统一是() A.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和夙愿的集中体现 B.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C.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D.中国封建大一统思想的全面继承 3.“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C. 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回归祖国享有高度自治权。 D. 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 4.我国政府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坚持“一个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完全自治 C.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选题 1.台湾问题实质是(C) A.中国同英国的关系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是在(D) A.20世纪70年代末期 B.20世纪8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20世纪50年代中期 3.从1955年8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C) A.遣返战俘 B.签定“共同防御条约” C.美国从台湾撤兵 D.提出“一纲四目” 4.1963年,周恩来把我们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和思想,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D) A.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B.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C.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 D.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5.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C) A.廖承志 B.邓颖超 C.邓小平 D.叶剑英 6.“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最早提出是为了解决(C) A.澳门问题 B.香港问题

C.台湾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7.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D) A.不承诺使用武力 B.大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C.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谈判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8.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力是(D) A.立法权 B.行政管理权 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9.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部纲领性文件。这篇讲话的题目是(B) A.《告台湾同胞书》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10.为了进一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猖獗活动,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下关于这部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D) A.它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战争法律 B.它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D.中国政府对台大政方针的法律化 11.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关键和核心是(D) A.大陆和台湾统一后实行各自的政治经济制度 B.大陆和台湾实现和平统一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案例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案例呈现: “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创造性构想,首先是从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内政问题。为了谋求这一问题及早解决,早在50年代我党和政府就提了“第三次国共和合作”、“和平解决问题”的设想。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一纲四目”的政策。“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包括: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台湾领导人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部分,由中央拨付;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们的这些积极主张和设想,未能付诸实践。 70年代初到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了《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1976年10月我国结束了长达年的“文化大革命”。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局势的缓和,为我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有利时机。 1979 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提出结束两岸分裂状态,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设想和主张。1981 年9 月30 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具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邓小平指出: “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提出来的, 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两制”是可以允许的, 他们不破坏大陆的制度, 我们也不要破坏它那个制度。关于“一国两制”的概念, 正是从这时(第一次) 开始正式使用的。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同年12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规定。这就为实现“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法律依据。1983年后,邓小平又多次对“一国两制”作了更具体深入的阐述,使这一科学的构想进一步具体化。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这样“一国两制”就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率的基本国策。 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根据宪法规定,设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发展。 1997 年6 月30香港回归,1999 年12 月20 日澳门回归,这样“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由理论变为现实。它们的回归,是中国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和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参考答案)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A 6.A 7.B 8.B 9.C 10.D 11.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CD 4. ABCD 5. ABCD 6.ABCD 三、辨析题 1.答:正确。和平共处原则原指的是国际关系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长期和平相处的问题,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却是用它来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相处问题。 2.答: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中国党和政府始终保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同时

也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国政府一旦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分裂祖国的台独势力就可能任其自流,为所欲为,外国势力也可能会为所欲为地染指台湾问题。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台独势力分裂中国或者长期以拖拒统的意图。 四、简答题 1.答:(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攻武备”的总方略;(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2.答:(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五、论述题 1.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

毛邓三第十二章试题

第十二章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A祖国统一 B一国两制 C一国两政府D“三通” 2.香港澳门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其中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港澳台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最早开始于() A 香港问题 B 西藏问题 C 台湾问题 D 澳门问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 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B 祖国统一 C 大陆坚持社会主义 D 特别行政区权利有限 5.()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15次常委会上第一次提出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刘少奇 6.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 B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D 一个中国 7.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 《告台湾同胞书》 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8.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A 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解决 B 力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C 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 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 9.现阶段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 反对和遏制“台独” B 推进两岸“三通” C 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 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 10.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转变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A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2次会议 B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3次会议 C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4次会议 D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5次会议 二、多选题 1.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完成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是因为 A 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B 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 C 特别行政区要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D 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区别 2.台湾问题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 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C 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 中国内政问题 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A “一中一台” B “两个中国” C “台湾独立” D “外国插手” 4.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 A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 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国家统一 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 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 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 历来被人民所唾弃 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1)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2)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 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 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 符合包括2 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 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第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毛概第十二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 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制定和实施了对台方针政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著追求。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在考虑解决台湾问题时,逐步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1)78年11月—81年8月:萌芽阶段 (2)81年9月—82年9月:正式提出阶段 (3)82年9月——93年:系统化、法制化阶段 (1)1978年11月—1981年8月:萌芽阶段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缅甸同吴奈温总统的会谈中,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充分尊重台湾的现实。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蕴涵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 (2)1981年9月—1982年1月:正式提出阶段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第一次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概念。 (3)1982年1月—1985年:法制化阶段 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即后来被称为的“邓六条”。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试题库——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试题库——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38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23日 一、单项选择题: 1 . 1963 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C) A .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 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2 .“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A ) A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港澳问题 3 .表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成熟的是(B ) A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C .《告台湾同胞书》 D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4. 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间是(D) A、1982年9月 B、1983年7月 C、1984年9月 D、1984年12月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B) A武力统一的提法 B解放台湾的提法 C和平统一的提法 D两党对等谈判的提法 6.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B ) A 完全自治 B 高度自治 C 享有充分的自治权 D 可以有自己独立的防务 7.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D )

A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C “一国两制”构想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 D 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以请国际社会帮助 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A) A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 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 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 D 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9.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必须由( B)治理 A 港澳台人 B 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澳台人 C 中央政府委派的人员 D 港澳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10.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D )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B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 C 1938年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之后 D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二、多项选择题: 1.1982 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指出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基本立场 , 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是 ( ACE) A .主权问题 B .基本法问题 C .采取什么公式管理问题 D .军队问题 E .十五年不出现大波动问题答案 :ACE 2.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 (ABE ) A .行政管理权 B .立法权 C .外交权 D .国际权 E .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为什么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个新思想,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是社会主义学

说和理论的新发展。 一.“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原则性。1986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着共同的血缘、共同的生活习尚、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质,有愿意维系在一起的民族感情,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分割的。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一国两制”构想充分尊重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几十年来,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如果再动干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必将带来更多的伤害和不幸。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中国政府是不会轻易使用武力的。由于台湾和大陆分离的时间比较长,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政治经济制度缺乏了解,他们有久已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所以,邓小平十分强调尊重台湾的现实,尊重台湾同胞的愿望和选择,提出了现行生活方式不变。几十年来,台湾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台湾的政治前途未卜,人心不稳,影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地狭人密,资源匮乏,市场有限。从这种现实出发,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对台湾是十分有利的。台湾可以依托大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经济会发展更快,稳定繁荣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三.一国两制”构想考虑到国际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台湾问题始

毛概-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有2170年的历史。从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由于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侵略,军阀混战,我们的祖国陷入了四分五裂、人民困苦不堪的境地,香港、澳门、台湾被列强占领割据。中华民族为了抵抗侵略,反对压迫,反对分裂,长期以来为了国家的统一、独立,为了民族的富强,进行了不懈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但是,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台湾被国民党当局割据,造成海峡两岸分裂,香港和澳门仍未能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尚未最终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是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愿望,几代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只有实现祖国统一,才能促进政权稳定、民族团结,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才能维护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才有可能发展本国的经济、文化事业。 由于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当今的发展中国家必是新生的、因而有欠成熟的现代民族国家。其中,大多数存在着虽然程度不等、但往往相当严重的国内各不同部族、民族、地域或宗教群体问题间凝聚不足甚或尖锐对立的问题,或者说它们作为法理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还未充分成为社会甚至即使政治意义上完全统一的现代民族。因此,实现自身作为新生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充分巩固和成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国在新世纪的一大目标。仅需考虑到台湾问题和西北西南边疆地区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就不能认为这后半句话是过分的。就台湾问题来说,统一大业完成之后,还有一个在复杂的、多有敌对势力存在的岛内外环境中,为巩固统一而长期努力的过程。由于这一点显然毫无疑义,所以完成统一是一个中长期问题。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洗血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是旧中国的政府不能也不敢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2.影响中国统一台湾的三大因素 中央政府的一贯政策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那台湾人民到底想回归、统一吗?为什么有那么多台湾人民想两岸保持现状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因素影响祖国的统一: 1.是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缺乏文化认同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