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

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

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
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各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2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寄望于通过舞蹈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断提高我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的人文感情、浓卓越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2.设计思路 (1)理论讲解与赏析实践相互结合。在引导学生鉴赏舞蹈作品为主的大前提下,适当地指导学生对有舞蹈作品进行有益的探讨,通过实践培养综合的审美能力,同时开展一些辅助活动(了解舞蹈创作的背景,人物传记等)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综合艺术的审美理想,发展、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建构。 (2)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通过舞蹈欣赏的教学,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鉴赏其本质是什么、知道舞蹈鉴赏的过程、舞蹈鉴赏的作用和能力培养;了解舞蹈艺术特征,了解舞蹈艺术在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传情达意方面特殊的表达方式;舞蹈的艺术特征和其他艺术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及提高鉴赏能力。 (3)有效开展网络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功效,积极推进网络课程辅助化教学,逐渐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 ——萍乡语文评课活动中的发言 按:3月6-8日,在萍乡实验学校进行了3天的语文交流活动。期间听课4节,上课2节,一场题为《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一场《把语文还给学生》的讲座。3天内感受友情温暖的同时,感受更多的是精神收获。整理一下当时评课的发言要点,仅留痕迹。 尊敬的文校长、赵校长和庞校长,尊敬的各位同仁,特别是尊敬的放弃过节和周末来交流的各位女同仁,大家好。 结合我对语文的和对语文课的理解,对今天听到的4节语文课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给朋友们有些益处。 首先,我觉得语文评课需要把握三个基本的维度:教学内容、学生发展和教学过程或者叫教学艺术。 这三个维度顺序不能颠倒,也就是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是第一位的,它是体现学科特征和教育指向的重要的点。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失却了语文,当然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可能。第二个维度是教学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或者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最后才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或者教学手段、教学程式,是教学内容由此指向学生发

展的。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却是目前很多语文研究者最关注的一个点,所以语文教学就一直在误区里折腾着。 现在我来谈谈,语文教学的内容确定。 都知道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来评课,我们怎么去界定是否语文教学内容出了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1.上课过程在文本里停留的时间。 2.教学内容中有没有语文知识的落实。 3.教学内容中没有对语文学科情感的提升。 如果一节语文课在文本中停留的时间过短,那是不正常的。 例如今天的语文课,就出现了在文本中停留时间过短的情况。40分钟的课堂,在文本中的时间不到20分钟。那么这短短的不到20分钟怎么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语文中,涵咏出文字的美丽。甚至连文章写了什么都还没懂。几分钟都没有就过去,就开始了拓展延伸,就开始了课堂表演等花样。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课堂延伸都是有机的生成性东西,它不是强加的延伸。它是自然的生成性,这个生成是由课堂延伸出来的课堂的宽度和深度。课堂的表演不是课堂应该设置的环节,它是课堂里需要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文本内容的时候才可以出现的。需要是第一要素,而不是表演是第一要素。表演是服务理解的,而不是表演是体现课堂手段丰富的。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2019-06-1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文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民族和国家才能够真正实现团结和强大。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高校教育要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充实学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更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高校设置语文课程要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学作用,使其能够从社会、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获得基本素养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共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现代大学生生活在较为安逸的环境中,社会实践经验较少,个人的精神文化世界较为局限。将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到高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和丰富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经典文学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文章《都江堰》生动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壮观景象,并通过“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对未来的殷切希望,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提供了精神动力[ 1]。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语文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学作品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在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方面具有更深的造诣,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思维和智慧,增强文学创造能力。

听评课老师必知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听评课老师必知的 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环节 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对大学语文的认识

段富臣E01014383 谈对大学语文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承了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其文化的积淀厚重如斯。而语文,作为中国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代表,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是难以取代的。 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一句话,描写出满足于归隐后自耕自食的悠然情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仿佛眼前见到盎然春意,"日月这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了其里"体现出曹操博大胸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出诗人满怀的相思愁绪。试问天下间,又有哪一种语言文字堪比于斯? 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倡导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教学逐渐兴起。然则近年来,尽管大学语文在部分高校已被设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实

际仍处于尴尬的边缘地位。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鉴赏水平不容乐观。甚至还有人希望取消“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真是糊涂至极。 作为我们的母语,大学语文却频频遭遇冷落的尴尬,汉语处于边缘化的落寞,无法在短期之内就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涉及到各个方面。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高考,都在学习语文课。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课是不得不学的而且很重要的课程,且具有极强的应试目的性,所以小学也好,中学也罢,语文课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快乐。不过,要想解决此问题,“必修必选”也绝非惟一路径和最佳选择,要提高大学语文的课程地位,各高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突出课程特色,保证课程效果,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大学语文将远远不应该定位于为期末考而服务,而应该还原其本质。作为一本语言学科,其人文性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可或缺。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民族凝聚力。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堡垒,尤其是作为人才汇集的重地,倘若连高校都不能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承继,更何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我看大学语文,不但不应该被取消,还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崔允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第1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郭海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广东珠海 519087) [摘要]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问题争议颇多,有“人文论”、“文学论”、“文化论”、“工 具论”等。由于客观存在的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大学语文必须“因材施教”。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应为:面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现状,结合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和把握,也要提升学生对汉语的应用能力与水平。实现这个功能目标,需要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标准等方面入手。[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目标;课程定位;文化素养;实用语文能力[中图分类号]H19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1-0079-05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03-01 郭海军(1964-),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学 “语文”的出现,距今已近七十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学堂,从西方引进教学理念和课程教材,只以当时称作“国文”的课程来教授中国历代古文。 “五四”以后,国文课受到冲击,小学改设“国语”,教材多选用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口语特点鲜明。中学虽仍开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 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语文” 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却因抗战爆发而被迫终止。建国后,叶圣陶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此建议被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采纳并推向全国,自此,“语文”成为中小学的一门主课。而“大学语文”在建国前,则被称作“大一国文”或“大学国文”,20世纪50年代曾短暂恢复。 1980年8月,徐中玉、匡亚明两位先生联合倡议,在全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自此,这门课在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中,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曲折路程,有成就,也有很多未解的难题。由于对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及教学效果等的认识存在太多的差异,使得很多高校把作为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变为选修课,有的甚至停开。一时间,大学语文课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鉴于这种现状,《人 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 媒体在2004年连续发表了有关大学语文课程的文章, 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讨论,进而有关大学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大学语文被国家重视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转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中也提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至此,由于国家法规性文件的硬性规定, 在高等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上已无争论。 然而,大学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如何教?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定位?对于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层次的非中文专业学生,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应不应该有所变化?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特色体现在哪里?所有这些问题,显然需要从大学语文课程自身内部来寻找答案。 一、争议与问题 回顾近些年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颇多争议,大都集中在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认为大学语文应定位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1期2012年3月 Vol.19No.1 Mar.2012

群文阅读评课稿

群文阅读评课稿 群文阅读评课稿 篇一: 群文阅读评课稿do 白云六小201X-201X学年度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研讨课 《诗歌》评课稿 郭娟 上周听了几节群文阅读课,其中一节是毛红玉老师的群文阅读课----- 《诗歌》。 群文阅读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非常时尚的语文教学理念。因为新课标提 出: 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三个学段 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进行大量 的阅读。所以就有了“群文阅读”。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 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 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里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在教 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 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 的教学方法。 听完这堂课,我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第一: 教学思路清晰。 毛老师在这堂课中呈现的是一组诗歌教材,通过导读《我喜欢你》, 补充了《等待》、《打过架那天的夕阳》、《赠汪伦》、《阿贵只有

九岁》四个类似主题的诗歌,以“友情”这一主题为依托,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她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谈话导入——走进文本——学用结合——主题升华。第二: 教学目标明确。 第一个目标,通过这一组文本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种阅读的方法,就是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从文本中找出支撑自己见解的理由,提炼人物形象;第二个目标,通过读文本,体会“友情”这一主题;第三个目标,培养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归纳分析,学法指导。 在阅读完五首诗歌后,毛老师带动学生分析了五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并得出结论: 《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都是用生活中的琐事来烘托情感的,只是一首欢快,一首悲伤。其它三首也有相似的手法,是什么?大家商量一下。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小结: 用象征手法,运用事物来烘托情感。学生学以致用: 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借物抒情。 第 四: 配乐朗诵,感情升华。 学生通过配乐朗诵,让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之中。从孩子们晶莹的眼中让我感受到了纯真。 在这里,我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听课后的感悟:我觉得阅读可以提升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就像毛老师那样,如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 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诗经》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应用技术学院全日制学生 开课学期:秋 学分:2 主讲教师:王家伦 参考教材: 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29次印刷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说明 1.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由于受社会各界对语文胡乱指挥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故借此机会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乃主要任务。 2.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基本为“古汉语教学”,故精选文言作品,主要为“文学作品教学”。 3.各地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大多以“人文”组元,不符合语文、文学本身的规律,故按文学发展自身的规律——文学史组织教学活动。 4.总学时数为36课时。 二、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大致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概貌; 2.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积累一定的优秀文言诗文。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以课堂教授为主,指导学生讨论、背诵为辅。 四、教学内容 第一周先秦文学概貌 第二周氓、湘夫人 第三周秋水、冯谖客孟尝君 第四周汉魏六朝文学概貌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垓下之围、陌上桑 第七周短歌行、饮酒、归园田居 第八周唐文学概貌 第九周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汉江临泛 燕歌行、宣州谢朓楼鉴别校书叔云 第十周秋兴、长恨歌 第十一周始得西山宴游记、锦瑟、过华清宫绝句 第十二周宋文学概貌 第十三周虞美人、八声、鹊桥仙、声声慢 第十四周定风波、水龙吟、念奴娇

第十五周伶官传序、前赤壁赋 第十六周元明清文学概貌 第十七周宝玉挨打 第十八周随堂考试 五、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占30%):以出勤与课堂表现为主。 2.闭卷期末考试(占70%)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六、实施大纲的要求 1.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互补”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总体原则,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4.如能就教学写出小文章者,酌情加分。 七、思考题 1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先秦?先秦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3.最主要的先秦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4.汉魏六朝的大致情况怎样?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5.最主要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6.唐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唐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7.最主要的唐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8.宋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宋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9.最主要的宋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10.元、明、清三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元、明、清三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11.最主要的元、明、清三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八、主要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执笔人:王家伦 2015年 11 月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

初中语文评课标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课标准初探 一、评课标准:(10分) (一)教学基本功 普通话标准; 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范读规范有感情; 能熟练背诵名篇诗文警句; 能写一笔好字和一手好文章; 能设计美观实用的课件; 具有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课堂组织驾驭应变能力强、课堂教学有激情; 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一种希望和爱心; 教态亲切、庄重、自然,一种亲和力。 (二)教学目标(10分) 明确、具体、全面、适度、恰当,便于操作、观察和检测,符合课标和教材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和谐共融,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内容(15分) 概括要点; 局部探究,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体验感情,理解意蕴; 抓住特点,分析手法; 感悟评价,推断想像,拓展延伸; 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以读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准确把握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把握文意,归纳中心; 筛选信息文本的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尊重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迁移拓展; 突出“怎么样”和“为什么”的教学; 总结出本课阅读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有深度、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有广度、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四)教学方法(15分)

结合学情、教法恰当、多样灵活、达到优化; 启发讨论、探究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突出实践、主动获取、培养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法、学习技能、良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10分) 教师的教: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环环相扣,节奏鲜明,阅读教学过程完整。 学生的学:体现愉快的心境,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与伙伴协作学习,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生成对文本新的感悟和创造。 (六)教学手段(10分) 板书设计简要、工整、精巧,布局合理,脉络清楚。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合理、规范、高效,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的优势,效果良好。 (七)教学艺术(10分) 导入新颖,能引趣激情;收束简炼,能促进归纳迁移;提问巧妙,能启迪思维;能体现文学作品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模糊性和多元性;能体现议论文说明文教学的逻辑性、严密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过程有发展有高潮;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八)双边活动(10分) 充分发挥教师教授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的时间;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教学民主,善于与学生沟通,师生间民主、平等、情感双向交流,达到教学共振。 (九)教学效果(10分) 设计的教学目标达到;阅读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达到理想的效果;活化知识、内化方法、优化情意;具有实、精、新、活的特点,具有饱满深沉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评课原则 (一)阅读理解与基础积累相结合原则。 没有基础知识,阅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语文大厦就会根基不牢。 将词语的读音、解释;句子的表达形式和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融入文本理解过程中。 避免只见阅读理解,不见基础渗透。 (二)一元理解与多元理解相结合原则 文本意义已非常明确的文章少搞多元理解。

对大学语文的感受

对大学语文学习的体会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语文,就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我在大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情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句流传千古,永垂不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它采用的是乐府诗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和境界。"鸿雁长飞光不度,鱼光潜跃水成文'”两句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情意无法传达之意. 每一次的上课,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思想。每一次上课,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 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 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 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 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含例证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法、类比法)。 驳论着眼点: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 3. 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议论方式:夹叙夹议、叙后评议。 4. 阅读《诗歌的抒情方法》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辨识:。 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3海底世界_人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3海底世界人教版 一、语文教学定位准确,目标明确。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陆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很好的把握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一开始的复习中,陆老师通过对课文的内容的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文眼“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中心词概括出海底世界的特点,并让学生跟着一起板书并记住这两个词,由此展开对课文的学习。 二、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课堂教学 语文学习重在语言文字;而信息技术则是侧重于听、看,用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如何将语文和信息技术融合,是当前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人认为对于学科教学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辅助教学,切不可喧宾夺主。陆老师在媒体的运用上应该说充分利用其优势,又不过多过滥。 如:抓住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的特点,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视频欣赏,使孩子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孩子心跳与文本的述说产生了共鸣。他们置身于情境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 “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听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边听边想象,一会儿,你要和大家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第二自然段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教师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戴上潜水镜,穿上潜水服,向海底出发。让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声音的演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丰富的,而且清晰地诠释了这几个象声词。 第三自然段的一段录像解说帮助学生更为形象地去了解动物的活动特点。并且没有选择在进入第三自然段的一开始就播放,所以,而是我首先是带领学生去阅读文本,去想象、去感受,然后再放录像,为了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培养其理解感悟能力,录象则是加深其理解。 第四自然段的图片展示同样在学习文本之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植物的色彩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

? ? ?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 中华文化是一个浑然大圆,圆心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中文乃其半径,中文有多长,半径就有多长,圆就画得多大。但就合时顺势而言,中文不但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载体,也是与时并进的高速公路,不但厚载了累积的文化,也能扩大应变的功能。 ——余光中一个人的语文程度,照理在中学时代就应该奠定下基础,如果错过这个机会,至少升大学之后应加以不足。所以《大学语文》一科非常重要。 学习了大学语文,我的收获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慨。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学习了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诗人们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

大学语文说一门课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 基础部郭孔生 一、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地位 大学语文的开设,是从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而且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因此,大学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时代性。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化文明常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强化大学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社会的共通文明精粹来观照大学语文。具体表现在教学某一个经典篇目的过程中,除了文字、文学、传统文化以外,也把现代文明作为考量的价值标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民族国家、个人权利、文化批判、价值分析和理性态度等现代文明的核心概念。 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多年来一直呼唤人文教育的杨叔子说,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和主动发

展的人。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学素质,高雅的审美情趣都对他的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应多开设一些诸如演讲、辩论、口语与表达、文学名著欣赏、诗词欣赏、电影欣赏、中国文化等选修课和讲座,并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出兴趣,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说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率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围绕升学考试转,语文教学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保持着“注释﹢导读”的X文讲解模式,教师绞尽脑汁,学生下足苦功,结果大多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学生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较差。到了大学,语文教学也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节,导致语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在小圈子里跳舞,僵化刻板,沉重压抑,缺乏活力和新鲜感。尽管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整个教学氛围有了极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职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