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知识点整理归纳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三、城市的定义:

经济发展的产物

定义;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现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

?产业构成

?行政管辖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城市布局的变化

?城市与环境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城市发展的差异性

?城市外延扩展的形式(城市二维空间构成):

中心向外圈层式发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与周边卫星城发展

多中心组合

核心城市的城市群

?第三节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

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GDP)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

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

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

发展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

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

的城市等级制度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

?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

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二、田园城市理论

?三、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四、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

影响与雅典宪章(1933)

?五、马丘比丘宪章(1978)

?六、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

规划

?七、有机疏散思想

?八、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九、城市设计研究

?十、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

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

?十一、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

的规划思想

?十二、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

发展

?第三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

法的变

一、当代国内外发展观的演变

与发展

1、经济增长观(二战后)

2 、综合发展观(20世纪70年

代)3 、可持续发展观(20世纪80

年代)4 、全面、协调、可持续、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

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

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单向型否定思维过程中的反馈

作用,封闭型否定了系统外的作

2、由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

的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

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

性的思想方法

三、思想方法的变革对规划工作

的冲击和影响

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

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四节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实

践与展望

?一、实践的回顾与总结

?二、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

的挑战

?城市全球化

?空间市场化

?信息网络化

?全球城市化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

编制程序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作用和任

?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

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

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

?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

?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

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

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

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

和全面安排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的需要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

?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

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

原则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

原则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

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第二节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和工作特点

?一、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

措施

?研究与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

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

技术经济指标

?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

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

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

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

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法

?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

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

和要求

?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

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

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

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第二节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和工作特点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城市规划的综合性

?城市规划法治性、政策性

?城市规划的地方性

?城市规划长期性和经常性

?城市规划的实践性。

?第三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场踏勘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研究

?第四节城市规划的编制

?一、城市规划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全国、省域、市域、县域

?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纲要、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相关规划(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

?概念性规划

?分区规划(大、中城市)

(以上为城市战略性规划、宏观层面)

?详细规划:控制性、修建性

(为战术性规划、微观可操作性层面)

?二、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内容:

论证城市经济与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发展目标

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原则,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任务: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

状态;

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

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

关系;

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内容:

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

城市规划区范围

人口及用地规模,确定用地空间

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位

确定城市对外交通布局及车站、

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

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

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

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

电、燃气、消防等设施发展目标

和布局

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

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

线

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

目标及总体布局

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

治污染措施

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

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

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

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

制范围

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

则、方法和步骤

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村庄、集镇

的各项建设

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

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

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四、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主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

地的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

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

衔接。

?内容:原则上与总体规划相同

?五、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任务:

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

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

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

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

计。

?内容:

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

用地的界线及适建性

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

积率、绿地率及后退红线等控制

指标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

色彩等要求

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

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

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

线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

理规定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

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六、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

?调整: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经

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性变更

?修改: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

中,发现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

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作

出重大变更

?七、城市规划的审批

?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严格的分级

审批制度,以保障城市规划的严

肃性和权威性。

?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

员会审查同意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

?一、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

?构成概念: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

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综合

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

环境联系性

?城市系统的构成:社会系统、经

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

基础设施系统

?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

?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

口系统

?三、城市产业系统(经济系统)

的构成

?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

方法

城市经济产业可分为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城郊区的农、林、

牧、副、渔业、采掘业;

?第二产业:是指制造业加工业;

?第三产业:一、二产业以外的其

它产业

?城市产业:主导产业、配套产业、

服务性产业

?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

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系统的

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五、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生态

及基础设施系统)

?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

评价、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概述

?城市用地的概念

城市用地是规划区范围内赋以

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城市用地指经建设利用的土地,

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可包括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如农田、林地、山地、水面等所占的土地。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土规划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规划过程,具体确定城市用地的规模与范围,划分土地的用途、功能组合以及土地的利用强度等。

?城市用地的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

使用价值:

经济价值

?城市用地的区划

行政区划:指国家行政建制与法律规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系列

用途区划: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功能与性质作出的划分

房地产权属区划:由房产与地产所有权所作的权属土地区划

地价区划:体现土地的区位、环境、现状及使用程度

?城市用地的归属

城市用地的归属:

?采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原则,所有权归国家及集体所有

城市用地的管理:

?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

?城市与自然环境

城市作为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地,所造成生态失衡与恶化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如:水土流失、高强度开发、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污水排放导致水源水资恶化。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主要从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势等方面。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用地评定的要求:提供用地选择

与布局的依据

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

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

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

能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

地。

?三、城市用地的选择

?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建设现状

基础设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环境

文化遗存

社会问题

?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

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开发选址满足空间与环境需要

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估

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

?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

地构成

?一、城市用地的分类:

?有十大类,四十六中类,73小类。

?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

有利于土地的利用与管理

在不同规划方案之间可进行类

便于规划指标的定量与统计

?二、城市用地的构成:

?按照行政隶属的等次,宏观上分

为市区、地区、郊区等;

?按照功能用途的组合,如分为工

业区、居住区、开发区等。

?第四节城市用地(居住、工

业、公共设施、仓储、绿化)

?一、居住用地

?概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

的场所,称为居住用地。

?组成与分类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用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二类

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四类

居住用地。

?指标

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

自然条件、用地标准。

居住用地指标:

?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

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为18.0?a

28.0m2,大中城市不得少于

16.0m2/人

?居住用地规划布置

理论发展

居住用地的选择

?作用: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布局,

居民生活与环境质量、经济与开

发效益等

?居住用地规划布置

?要求:与自然环境、总体布局结

构、商业中心等功能协调;注重

用地自身及周边环境污染影响;

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考虑与

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用地

要结合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原则: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

组成部分,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

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

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

准;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

社区环境

?分布: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

向布置;

?组织与构成:

用地组织为保障居民生活的

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等

用地通常采用分级构成

居住用地的构成(分级)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

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用地的构成

?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

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

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

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

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

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

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

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

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

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

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

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用地的构成分析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二、工业用地

?㈠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1、工业用地自身的要求:

?用地的形状和规模

?地形要求

?水源要求

?能源要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

?工业的特殊要求

?其他要求

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2、交通运输的要求: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公路运输

?连续运输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

?防止废水污染

?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防止噪声干扰

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工业区与居住区距离近便

?二、工业用地

?(二)工业区:组织、组成、规模

?(三)工业用地的布置

1、工业用地的分类:性质、污染程度(分一、二、三类)

2、工业用地在规划建设用地中的比重:

?规划人均工业用地面积在10?a25m2之间(约18m2/人),占建设用地比重15?a25%。

3、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4、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

?布置在城市居住区内的工业(指用地小,基本无污染的)

5、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三种布置形式(平行布置、垂直布置、混合布置)

?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组团式布置;群体组合式布置。

?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

工业地带

组合城市

多功能综合区和带状城市㈣旧城工业布置调整

?三、公共设施用地

?概述

?用地的分类

1、公共设施用地按使用性质分类:

?行政办公类

?商业金融业类

?文化娱乐类

?体育类

?医疗卫生类

?教育科研设计类

?文物古迹类

?其他类

2、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分类?市级:如市政府、博物馆、大剧院、电视台等

?居住区级:如街道办事处、派出

所等

?小区级:如中小学、菜市场等

3、其他分类

?三、公共设施用地用地的指标:

公共设施指标的内容

影响公共设施指标的因素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布局结构

?社区建设与发展

公共设施用地指标确定的方法

?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来

确定(千人指标)

?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

规定来确定

?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

研,按需确定

?公共设施用地的分布规划要求

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配置

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

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

划考虑

根据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

要求进行布置

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

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

留有余地

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分布:用地选择符合自身要求

(如停车、对景等)

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

?城市公共中心系列(等级系列)

?全市性公共中心(如:CBD)

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

合功能与空间环境。

中心地区的交通组织。

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

设标准,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

应。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

心。

?四、仓储用地

?仓库的分类

卫生安全角度分为:一般综合性

仓库、特种仓库

按职能分为:储备仓库、转运仓

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特种

仓库)。

?在城市中的布置

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满足仓储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用地规模

影响仓库用地规模的因素

仓库用地规模的估算

?五、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的含义:

城市绿地是以栽植树木花草和

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

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

用途的场地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有利于环境保护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

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

增加城市经济效益

有利于城市防灾

?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用地指标

城市绿地的分类

?公共性绿地

?专用性绿地

?私有性绿地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公园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居住绿地

?附属绿地

?生态景观绿地

城市绿地的指标

?城市绿地分:人均公共绿地面

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

以人为本,城市景观的基本素材

建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构成

?包含有功能构成、分级构成和形

态构成等方面。

防护绿地与生态绿地

?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

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

?六、城市郊区用地

?城市的郊区

?城市郊区规划

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城市的总体规划就是城市发展

战略的具体安排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

研究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研究

城市的区域发展背景,必须研究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城市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 确

立城市发展的目标。

?一、国土规划

国土规划定义:

?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

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内容:

?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自

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

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和地区组合与

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

济发展要害问题的解决等。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

理,切实保护耕地通知要求:

?°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

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

地质量。各级人民政府控制占用

耕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的要求,

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

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全国、

省级、地级土地利用规划应划定主要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等。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

研究

?三、区域规划

?根据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自然、技术经济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务性设施。从长远的整体利益出发,又要充分兼顾近期、局部的要求,以统筹兼顾,使区域各项建设密切协调,合理布局,形成区域有机整体,为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城镇体系规划

?战略目标:

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深化,空间布局和物质基础的落实。?°发展成为等级优化、类型完备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网络均衡的现代化城市群?±?内容:

“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人口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城镇空间布局

?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

?经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除了战略

目标、城市的发展重大方针、政

策和城市大的空间部署外,一般

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指标进

行分析和预测,主要指标有:经

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城

市的基础设施、环境指标;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任务:是研究确立总体规划的重

大原则,结合城市的经济、社会

发展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根据

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

立城市化地域发展的战略部署。

规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

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

据。

内容: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条

件,原则确定城市发展目标;论

证城市的区域中的地位原则确定

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

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

见;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

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

重大原则问题;实施城市规划的

重要设施。

?三、城市的性质、职能和类型

?城市性质、职能含义:

?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

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

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

主要职能

?职能: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

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承担的

分工(标准定义)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意义: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对城

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确定

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它

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

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

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

经济依据。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本

因素所决定

?城市类型(无统一方法)

我国按人口规模分四类:特大城

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四、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是决定城市发展方向

和用地规模,而城市规模则决定

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

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

地规模来界定。

?城市人口的含义

?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

?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

人口构成有年龄构成、性别构

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产业

与职业构成、文化构成。

?城市的流动人口

?城市人口的变化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

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

净差值。

?自然增长率:通常以一年内城市

人口的自然增减与该城市总人口

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

表示其增长速度。

机械增长:即一定时期,迁入城

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

差值。

?城市人口规模

?第四节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战略意

?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概念

?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和门槛

理论

?第五节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

?国外的结构规划

?远景规划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

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

构成,它是研发城市各项用地之

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

的进程及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

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城市从四大功能(居住、工作、

游憩和交通)向综合服务、社会

再生产、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

社会发展、物资流、资金流、人

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幅射的功

能多元化演化。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城市问题:环境恶化、交通拥塞、

住宅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困扰

城市发展。

?城市问题的滋生原因:由城市规

划不合理和建设发展的不恰当,

也由于功能失控和管理不严造

成。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和发

展进程中的问题。

?我国城市结构优化:结构的调整

(优化)必然促进城市功能的转

换,当前我国城市将面临结构性

的重整。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城市结构由封闭型向开发

型转变推动城市整体变革。

?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

?城市功能是发展的动力因素,结

构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形态是城

市空间形式的表象。

?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

原则

?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

?基本原则:把控制人口、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

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

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

相协调。建设布局规划合理、配

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居住舒

适的人类社区,促使相关领域的

可持续发展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城市必须与其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

?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工业向园区、居住向集镇、耕地向农场?°三集中?±原则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建设部于1990年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GBJ137?a90)

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用地指标。城市单项建设用地按下列范围确定:

各类用地指标:

?居住用地控制在每人18~28m2,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6m2

?工业用地控制在每人9~22m2,特殊情况不得大于26m2

?道路、广场用地控制在每人8~15m2,特殊情况不得小于7m2

?绿地每人不得小于9m2,其中公共绿地不得小于7m2

同时各项主要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符合下列规定:

?居住用地22?a32%

?工业用地15?a25%

?道路、广场用地9?a14%

?绿地8?a15%

?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优化)?社会结构的演化

?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表6-3-2

?第四节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

优化

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性

?城市总体布局是反映城市各项

用地间的内在联系,是城市总体

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建设

和发展的战略部署,关系到城市

各功能的合理组织、建设投资的

经济性及可持续发展性。

?总体布局需做好不同方案比较.

寻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操作

可行的综合方案。

?不同角度做不同方案

?方案比较首先要抓住问题的主

要矛盾,提出可行解决的措施和

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比较的内容

土地及利用

居住用地与工业布局

交通及基础设施

旧城改造及文物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综合评定方案,归纳汇总提高

?

?第五节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

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

环境相结合

?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的关系

?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环境面貌

的关系

?城市景观规划与环境保护、公用

设施、城市管理等方面关系

?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工程设施

与城市景观规划

?自然环境的利用

?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

观规划

?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

?第六节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

布局

?矿业城市

?风景旅游和纪念性城市重点处

理好以下关系:

城市布局要突出风景城市的个

性,维护风景和文物的完整性

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

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的关

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

休、疗养地与纪念性城市的关系

?山地城市

?组团式布局

?带状布局

?有机疏散、分片布局(多中心,

组团式布局?a重庆市)

?港口城市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合理分配

岸线

?合理组织港区各作业区,提高港

口的综合运输能力

?结合港口城市特点,创造良好的

城市总体艺术面貌

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

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二、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

?特征:高效益和高效率(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城市交通的灵魂是速度

?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互相渗

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

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

布局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

关系

?主要的影响: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对城市形

成和发展的影响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之一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对城市规

模的影响

?对工业性质与规模很大影响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交通保证条

?影响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对城市布

局的影响

?影响城市干道的走向

?关系到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

?交通沿线城市的主要景观

?城市的骨架,影响城市用地布置

?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

路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主要特征:

运输对象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

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

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

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

系统要求不同

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

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

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

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

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

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

?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

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道路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

快速及城市环境整洁、宁静、美

观的要求。

道路系统中干道应占一定比例,通常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 )

表示,干道网密度越大,交通联

系也越方便,但密度过大,会造

成城市用地不经济,增加建设投

资。一般干道间距为600?a1000

m ,干道网密度为2?a3Km/Km。?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a45m;

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a40m;

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a15m;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及投资费用

?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的要求

?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城市道路系统可分为主要道路系统和辅助道路系统。

?主要道路系统:由城市干道和交通性的道路形成。主要解决城市中各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间的联系

?辅助道路系统:基本上是城市生活性道路系统,主要解决城市中各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 交通性道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把城市的大部分车流,包括货运

交通及必须进入市区的市际交

通,尽最大可能组织和吸引到交

通干道上来,给生活性干道上增

加安全、宁静,而使交通性干道

上的车流通畅、快速。

?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

横断面的确定

?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的确定

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

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

度的总和。

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

道宽度。

一条车道的宽度视道路等级和

行车速的不同,一般为3.5m左右,

对于快速干道,车道宽度宜宽

些,建议采用3.75?a4m.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有

三种:称一块板,两块板和三块板.

?四、停车场布置

?停车场规模

?停车场的分布与位置选择

停车场的分布与服务半径:

?机动车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

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

?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

?自行车服务半径宜为50-100

m,不得大于200m

?第三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

用地布局

?规划的基本原则:

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设备,

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

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合

理组织对外交通综合运输。

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

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

经济要求。

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

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

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

造便利条件。

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

有计划按比例的共同发展。在布

局上,应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

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第三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

用地布局

?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货运站的位置选择

编组站的士位置选择

?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二、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现代港口作业区布置

?港址选择

?港口与工业的布局关系

?岸线分配

?集疏运组织

?港城的用地功能布局

?第三节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

用地布局

?三、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联结

?站场的位置选择

?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航空港的用地规模

?航空港的位置选择

?航空港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第四节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一、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与

结构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与结构(步

行、自行车、摩托车、小车、公

交)

?城市货运方式与结构(公路、铁

路、水运、航空、管运)

?二、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原则

各类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之间,应

按其联运要求创造方便条件,

以便于组织水、陆、空各种运

输方式的综合运输。

各类对外交通运输的客运部分

应与城市市区靠近。

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性干

道系统密切联系。

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布置与城

区功能布局密切配合,尽量减少

对城市的干扰。

?第四节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三、城市客货运交通综合组织

?城区客运交通组织

公共交通

自行车交通

步行交通

?步行街

?人行天桥或地道

客运交通集散点(枢纽)的布置

?城区货运交通组织

过境交通

出入市区交通

市内货运交通

第八章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第一节城市水源与给水规划

?一、城市水源与水源保护

?城市水资源

?给水水源种类(地上、地下)

?给水水源选择

?给水水源保护

?二、城市给水规划

?取水

?净水

?输配水

?第二节城市排水与防治污染

规划

?一、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

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主要方

以及噪声污染、气味污染、光

干扰、电波干扰等。从城市规划

工作

看,最主要的是水污染问题。?二、排水工程的组成及系统?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系统。

?排水管道:雨水管、污水管。?排水制度:分流制、合流制。 分流制概念及优缺点

合流制概念优缺点

?三、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用地要求

?污水处理厂的内容

?污水处理工艺一般包括沉砂、沉淀、曝气、生物过滤以及消毒等。?污水处理厂的用地选择

?四、固体废物场地的用地要求第八章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第三节城市能源规划

?城市能源结构

?发电厂的位置

?变电站(所)的位置

?电力走廊的位置

?城市燃气系统

?城市燃气的供应方式

?燃气管网在城市中的布置

?燃气厂及各种煤气供应设施在城市中的选择及布置

?城市供热系统

?第四节城市电讯规划

?城市有线电话系统

?城市无线通讯系统

?城市广播电视系统

?第五节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的内容

?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消防规划

?城市减轻震灾规划

?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第六节城市管线工程综合

?一、管线工程综合的重要性与工作内容

?管线工程综合的重要性:解决规划设计中管线工程在空间安排、建造时间和配合发生的矛盾

?管线工程综合的内容:是搜集各

单项工程的现状、规划设计资料,

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它

们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

?二、工程管线的种类

?按

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用水、生活

用水、消防给水管道

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

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

水管道和明沟

电力线路:包括高压输电、高低

压配电、生产、电车用电等线路

电信线路

燃气管道

?-?-?-

?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压力

管线、重力自流管线

?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架空

线、地铺管线、地埋管线

?按工程管线弯曲程度分类:可弯

曲管线、不易弯曲管线

?第六节城市管线工程综合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

的任务与内容

确定各种管线的干管走向,在道

路路段上大致水平排列

分析各种工程管线分布的合理

确定必须而有条件关键点的工

程管线具体位置

提出对各工程管线规划的修改

建议

检查规划范围内各主要工程详

细规划的矛盾

确定各工程管线的平面分布位

确定规划范围内道路横断面和

管线排列位置

初定道路交叉口等控制点工程

管线的标高

提出工程管线基本深埋和覆土

要求

提出对各工程管线规划的修正

意见

?第六节城市管线工程综合

?四、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一

般原则

?各种管线的位置采用统一的城

市坐标、标高系统

?管线综合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竖

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

?管线内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

红线平行

?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

条件下节约用地。

?当规划区分期建设时,干线布置

应全面规划

?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

应按下列避让原则处理:

?第六节城市管线工程综合

?四、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一

般原则

?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

应按下列避让原则处理:

压力管让自流管

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新建的让现有的

?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

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垂

直净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五、管线工程综合的工作阶段

?六、管线工程综合的编制内容

?第七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目的和

工作内容

?目的:将城市用地主要的控制标

高综合考虑,使建筑、道路、排

水的标高相互协调

?基本内容:

结合城市用地选择。

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

控制标高问题

使城市道路的纵坡既能配合地

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

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

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土

方工程,考虑填、挖方平衡

适当地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

环境的立体空间美观要求

?二、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三、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第九章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

编制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为居民创造一个经济合理,满足

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

生、安全、宁静、优美和节能的

居住环境。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

?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

地大小

?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

布置方式

?拟定公共服务措施的内容、规

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

?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

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

泊车量和停泊方式

?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

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

方案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和造价估算

?第二节居住区的组成、类型

与规划结构

?一、居住区的组成

?居住区的组成要素:物质与精神

要素

?居住区的组成内容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居住区的环境组成

内部居住环境

外部居住环境:空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小气候环境

?第二节居住区的组成、类型

与规划结构

?二、居住区的规模

包括人口及用地规模两个方面,影响规模的因素: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第二节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三、居住区的类型

?城市内的居住区

?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按建筑层数分为: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

【低层住宅】——指一层至三层的住宅

【多层住宅】——指四层至六层的住宅

【中高层住宅】——指七层至九层的住宅

【高层住宅】——指十层以上的住宅(含十层)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居民在居住区内活动(经济、商业服务、文教、体育、游憩健身、医疗卫生、社会政治等)的规律

和特点,是影响规划结构的决定

因素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第三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

则、观念和设计要点

?基本原则、观念: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为居民营

造?°居住环境?±。因此,必须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和树

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观

?设计要点

整体性: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灵

经济性

科学性

生态性

地方性与时代性

超前性与灵活性

?第三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使用、卫生、安全、经济、美观

要求

?三、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住宅类型的选择

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现代住宅

按不同的使用对象,分两大类:

供以家庭为居住单位的建筑称为

住宅;供单身居住的建筑称为单

身宿舍或宿舍。

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

?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是房

地产开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分析住宅建

筑经济的主要依据是每平方米建

筑面积的土建造价和平面利用系

数、层高、长度、进深等技术参

数,而用地经济的主要依据是地

价和容积率等。

?住宅层数、进深、长度、层高

合理选择住宅类型

?住宅标准: 面积、质量标准;套

型、套型比;层数的确定

?第三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三、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住宅的规划布置

住宅群体的组合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及其特点:

单元形式:基本式,不等长,

等长,转角,锯齿,曲线,混合

组合形式: 行列、周边、

混合、自由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空间组合是运用建筑空间构图

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

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

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

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群体空间构图手段:对比、韵律

和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

绿化、道路、建筑小品。

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

声的防治

空间--院落与环境组织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单元形式:

?基本式

?不等长拼接等长拼接转角拼

接锯齿拼接曲线拼接混合拼

空间--院落与环境组织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组合形式

?周边布置:建筑物沿街或院落

周边布置的形式

?混合布局:两种形式的结合布

?自由式布置:结合地形、考虑

日照、通风等前提下,自由灵活

的组合

?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

声的防治

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相关的

因素

?日照间距

?自然通风

?住宅朝向

?噪声防治

?消防要求

空间--住宅群体空间组织(日照)

?日照间距

?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

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

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

离。

空间--住宅群体空间组织(日照)

日照距间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

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空间--日照《居住区规划设计规

范》

空间--住宅群体空间组织(通风)

空间--住宅群体空间组织(噪声)

?处理方法

“避”+“隔”(绿化、高差、距离等)

第九章居住区规划

?第三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四、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

地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

内容

使用性质分类:教育,医疗卫生,

商业、服务,文化、体育、金融、

邮电、行政管理、市政公用、其

他。

使用频繁程度分类

按营利与营非利性分类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

算方法

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

面积。计算方法有(千人指标、

千户指标)和(民用建筑综合指

标)等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基本要求:合理的服务半径;人流集中的地段;保持安宁的环境;宜与公共绿地相邻

?居住区(街道)工业的规划布置 工业性质与内容

布置方法

?第三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功能(类型):

?居民上下班、上学内容的通勤性交通;

?居民购物、娱乐、消闲、交往等生活性交通;

?垃圾清运、居民搬家、货物运送、邮件投递等服务性交通

?消防、救护等应急性交通;

道路分级: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第三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应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应≥150m

人行出入口间距宜≤80m 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60m时,应

设不小于4m X 4m的消防车通

道。

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

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

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宜≥75

尽端式道路长度宜≤120m,并

应设面积≥12m X 12m的回车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道路的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

式、尽端式、混合式

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

车混行系统(含人车共存系统)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

?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

?第三节居住区规划设计

?六、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

?绿地的功能:改善小气候、净化

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

杀菌、防病、美化居住环境。

?绿地的组成与标准

绿地系统的组成:公共绿地;附

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

绿地。

绿地的指标:

?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地

率组成。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

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分别达到:

组团不少于0.5 m2/人,小区(含

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

小居与组团)不少于 1.5 m 2/人。

绿地率新区不低于30%,旧区不

低于25%。

?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绿化的树种选择和植物

配置

?七、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

?第四节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

济分析

?一、用地平衡表

?平衡表的作用、内容和用地计算

作用:

?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为

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

?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

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审批设计方案依据之一

内容

各项用地界限划分的技术性规

?居住区用地范围以道路为界,如

属城市干道,则以道路红线为界,

如属居住区干道,则以道路中心

线为界;与其他用地相邻时,以

用地边界线为界。

?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范围的确定

?住宅底层为公共服务设施时用

地范围的确定

?道路用地范围的确定

?公共绿地范围的确定

?第四节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

济分析

?二、技术经济指标

?平均层数

?住宅建筑净密度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

?住宅用地指标

?三、居住区总造价的估算

?居住区的造价构成:地价、建筑

造价、室外市政设施、绿化工程

等。此外,勘察、设计、监理、

营销、广告、利息及各税费。

?地价对建设的总成本,特别是对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综合成本起

着重要作用。

?居住总造价的综合指标,以每平

方米建筑面积的综合造价为主要

指标。

?第四节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

济分析

?四、居住区的定额指标

?用地的定额指标:指居住区的总

用地和各类用地的分项指标,按

人均平方米计算居住用地平衡控

制指标(%)

?建筑面积的定额指标

?造价指标

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m2/人)

?第五节城市旧居住区的再开

?城市旧居住区再开发的原则、特

点和方式

?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和更新

?居住区的整治规划

?旧居住区的改建规划

?旧居住区的调查研究

?旧居住区再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第一节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

与类型

?概念: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

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作用: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

会交往等活动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

规划设计

?构成:由建筑物、道路、广场、

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

?目的: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

有特色的环境

?重点:是城市中心、干道、广场

和公共绿地

?第二节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CBD):城市

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

?四、步行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市场

?第三节城市中心

?一、中心的类型及构成

?城市中心类型

?城市中心的构成

构成:由各类建筑物、活动场地、道路、绿地及设施等

?二、城市中心布局

?三、城市中心的空间组织

?功能与审美的要求

?城市中心建筑空间组织的原则

轴线法则

统一室内外建筑

?四、城市中心实例

?第四节城市广场

?广场作用:供人们的活动空间?广场分类:市场、市民、建筑、纪念性、交道、生活广场等

?不同性质、形状的广场

?广场的规划设计

?广场的面积与比例尺度

广场面积:面积大小形状的确定取决于功能要求、观赏要求及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因素

?广场的空间组织

广场空间组织主要应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及观赏的要求

?广场上建筑物和设施的布置?广场的交通流线组织

?广场的地面铺装与绿化

?城市中原有广场的利用改造

?第五节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与作用?含义:

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对城市环境形态所作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按三维空间的要求考虑建筑与空间

?作用:将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融于一体

?二、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城市设计的内容

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车系统、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及开敝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的类型

?三、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演变

第十一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

护的意义与原则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

历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

意义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与目标

?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

文化意义在城市中具体表现和保

存,确保历

史城镇和城区整体的和谐关

系,并适应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建筑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式

?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

?其他需要保护的建筑

?第三节历史地段的保护

?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保护内容包括建筑、街道、巷弄、

公共和半公共空间、私密和半私

密院落、围墙、门楼、过街楼、

牌坊、植物、铺地和水体等构成

历史地段风貌特色的物质要素。

可归纳为建筑、街道格局、景观

及空间系统

?历史地段的整治与更新

?第四节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

?城市空间格局的保护

?城市布局的调整

?城市外围环境的控制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第五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

保护范围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

?城市外围环境控制区

?第六节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

护的法律制度

?全国性的法律、法规

?地方性法规及规章

?第七节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

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

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一、城市更新的目标

目标是针对解决城市中影响甚

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

导致出现环境不良的原因有:人

口密度增高;建筑物老化;公共

服务设施、公园和休憩设施不足;

卫生状况差;交通混杂;火灾和

疾病发生率高;土地和物业价格

下降;相互有干扰的功能夹杂在

一起。

?二、城市更新的调查分析

?第七节城市更新

?三、城市更新的方式

?重建或再开发

重建或再开发的对换是指建筑

物、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城市

空间等有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

质量全面恶化的地区,这些要素

已无法通过其他方式、使其重新

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

重建是一种为完全的更新方式。

?整建

整建的对象是建筑物和其他市

政设施尚可使用,但由于缺乏维

护而产生设备老化、建筑破损、

环境不佳的地区。

整建的方式比重建需要的时间

短,也可减轻安置居民的压力,

投入的资金也较少,这种方式适

用于需要更新但仍可恢复并无需

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

?维护

?四、城市更新与城讪历史文化遗

产保护

第十二章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一节城市建设环境的构成

与演化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是

编制规划并付诸实施的过程,目

的是确保建成环境能够满足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其特征是以

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建成环境为

对象。实施就是对各项开发活动

进行控制和引导使城市环境达到

规划预期的目标。

?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

城市建成环境可以分为公共、非

公共领域两种基本领域

?城市建成环境的演化

?城市建成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

?第二节城市开发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开发的类型

?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

城市开发活动可分为公共开发

和非公共开发两种基本类型. 以

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为出发点。

公共部门的开发活动应是非营利

性的;如果开发活动是以营利为

目的,则称为商业性开发。非公

共部门的商业性开发活动正在逐

年递增。

?新开发和再开发

新开发是将土地从非城市用途

(如农业用途)转化为城市用途

的开发过程。再开发是城市建成

环境的物质更替过程,往往伴随

着功能转换。

?第二节城市开发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开发的类型

?土地开发和物业开发

土地开发包括道路和市政设施

建设、场地平整和清理,通常称

之为:生地?°转变?±为?°熟

地?±。

我国的许多城市开发区就是采

取了土地开发和物业开发作为两

个阶段的开发模式

?二、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

?城市开发的空间经济特征

1、水平的空间经济特征

?开发强度就是对单位面积的土

地投入多少建设资金,或者是在

单位面积的基地上建造多少面积

的建筑。

?就开发强度而言,随着建筑层数

的增加,单位面积的工程造价(边

际投入量)从递减转为递增,而

单位面积的售价或租金(边际产出量)反而递减。

2、垂直的空间经济特征

?城市开发的时间经济特征

?三、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

?第三节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控制

?一、城市规划体系与开发控制?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三个组成部分。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规划运作体系又可分为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两个阶段。

?也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面: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战略性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开发控制实施性发展规划。

?二、开发控制的运作方式

?开发控制的基本类型

?开发控制的发展趋势

?三、开发控制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控制

?四、我国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体制

?建设项目的审批

?审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

工程规划许可证基本环节,通常称为?°一书两证?±

?建设项目选址管理涉及新建和迁建项目需要使用土地、改建和扩建需要增加土地、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建设项目。

?建设用地管理

?建设项目的用地管理和选址管理的范围是一致的

?建设工程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的审核内容包括: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建

筑间距、建筑退让、基地出入口

和交通组织、停车泊位、基地标

高等。

?违法建设的查处

第十三章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行政权力

与法制建设

?一、城市规划与行政权力

?二、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

?°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应当分别组织编制全国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

±,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编制城市规划。县级人民政府所

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级人民

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赋予了城

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城市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在审批、修改、公布、

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行

政执法方面的种种必要权力。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行政权力

与法制建设

?三、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历史演

进、主要内容和意义

?我国城市法制建设的历史演进

?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意义

保障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

保护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合

法权益

提高规划行政的效率

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的民主化和

科学合理性

?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法律规范的制度

法律规范的执行

法律规范遵守

确立和完善依法行政的监督机

?第二节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

?一、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特征

?是规划行政主体的行为

?是规划行政主体对城市规划进

行管理的行为

?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分类

?三、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内容

?四、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合法的条

?行为的主体合法

?行为的权限合法

?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

?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行政行为符合法定形式

?五、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三节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

应遵循的行政法制原则

?一、行政合法原则

?二、行政合理原则

?三、行政效率原则

?四、行政统一原则

?五、行政公开原则

?第四节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一、我国行政法的法源及效力等

?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