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发展概观

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发展概观

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发展概观

徐向春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数码媒体系,广州从化510990)

摘要:不同时期的历史小说,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需求。建国以来,随着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各

种文化思想的碰撞,作家们的创作理念和历史观不断改变,中国当代各时期的历史小说的创作,出现了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文化历史小说以及架空历史小说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在题材选择、创作方法和美学风貌上各有不同。通过对这几种历史小说形态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出在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背景下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历史小说;历史观;文化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2010)05-0116-04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第25卷第5期2010年10月

Vol.25No.5Oct.2010

收稿日期:2010-05-12

作者简介:徐向春(1974-),男,湖南耒阳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历史小说”顾名思义,是描写历史的小说,它以小说为文体,以历史事件、人物或历史社会形态为写作题材,于时代变迁中勾勒人生兴衰与世情百态。作为一个有着“以史为鉴”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小说源远流长,无论是历代统治阶级、文人士子还是市井小民,对历史题材的各种文学作品都是喜闻乐见的。古典历史小说名著如《三国演义》等长久不衰,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当代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是在对新中国的颂歌声中拉开了大幕,尽管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各个时期都成就斐然。以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为例,六届29部获奖作品(含两部荣誉奖作品),传统历史题材小说共有7部,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有

6部,历史题材小说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历史小说,在传叙一个民族历史的同时也在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好的历史小说,其内容不仅仅是历史事件和情境的复现,更应该是文化上的传承和哲学上的反思,是诗(文学)、史(历史)、思(哲学)的有机融合,纵观当代的历史小说创作,由于各时期文化背景和作家历史观的差异,或壮美激昂、或自由感伤、或温情典雅,或兼而有之,呈现出了不同的美学风貌。

一、充满真情“颂歌”的革命历史小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对新中国的歌颂,对革命英雄的歌颂,对革命历史的追思既是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情感需要,也是当时国家文艺宣

传战线的根本任务,革命历史小说一时大兴。按照洪子诚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界定,“革命历史题材”的概念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但“革命历史小说”这一称谓则是80年代之后开始被一些研究者使用的。所谓的“革命历史小说”就是说这一文学史概念中所指称着的“历史”具有“既定”的性质,“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1]。主要代表性作品有《红旗谱》、《红岩》、《红日》、《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等,这些小说虽略有风格上的差异,但从总体上讲,描写的都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塑造出了一大批那个历史时期的英雄形象,其作者大都是他笔下历史的参与者或者见证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支配他们进行创作的历史观和创作理念无疑是无产阶级文化和阶级斗争观念,对革命历史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发自内心的忠诚和信心,对革命英雄发自内心的赞美,真可谓是“一颗红心,满腔热血”。《红旗谱》的作者梁斌就很明确提出:“我认为对于中国农民英雄典型的塑造,应该越完善越好,越理想越好!”[2]他们的作品人物存在着明显的善恶二元对立,而且充满革命必胜的信心。这些小说的创作可以说是“思”在“史”先———

无论是对哪段历史的描写,定然是能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的。故这个时期的历史小说大多有着程式化、公式化、类型化的特点,人物形象脸谱化、概念

第25卷第5期徐向春: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发展概观

化,故事情节简单化、同质化。然而由于这些作品都被作者注入了强烈的情感,而且这类作品大多都能很好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充分尊重中国人民的审美习惯,自其问世之日起,其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由于对当时流行文学中存在的内容贫弱、笔调轻浮等弊端的反思,国内还出现了一拨“重读红色经典”的热潮,大量的革命历史小说被人们翻出,重新受到了大众的热捧,相当多的作品被重新出版或改编成影视作品,更出现了新的革命历史题材经典之作如《历史的天空》、《亮剑》等,让老一辈的人重新缅怀革命历史的同时也使年轻一代接受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但无须讳言,这类小说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更多的是属于时代的、阶级的,作家个人的思想在极大的程度上被淡化甚至消失了,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革命历史小说对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所秉承的历史观和创作理念,在直到文革结束的三十余年里,几乎对所有题材的历史小说创作都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如姚雪垠先生在这个时期开始创作的非革命题材历史巨著《李自成》虽然在题材上有所不同,在历史观和创作理念上也沿用了革命历史主义小说的一系列方法。“革命历史小说”也许存在着某些片面和不足,但革命历史题材永远不会“过时”,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它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

二、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新历史小说”

“文革”结束后,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涌入,革命历史小说创作日渐衰微,传统历史小说的创作却也并未获得太大的发展。历史小说的作家们对革命历史小说和传统历史主义的创作观进行了颠覆性的反思,出现了绵延至今的“新历史主义”创作风潮,涌现出一批备受关注的作品,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梁》、格非的《迷舟》、叶兆言的《夜泊秦淮》、苏童的《妻妾成群》等,这些小说大多是以民国为背景,“壁垒分明地与传统历史小说僵滞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和拘泥的实证色彩划清了界限”[3],在对历史的“自由”书写中流露出淡淡的感伤情绪。

由于更多地接受了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新写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研究者们认为新历史主义是新写实主义在历史小说领域的表现。确实,两者之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主人公由英雄圣贤转为平民大众,叙事视角由阶级斗争转为社会政治经济变革,而其中最突出一点,即是将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主体性和偶然性因素张扬到极至。“它往往以一种被视为“野史”、“谬误”的视点切入对象,却让人们吃惊地发现了历史老人自身的复杂本相”[3]。与传统历史小说相比,新历史小说挣脱了史书的束缚,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坚持对生命本身的关注,以中国史书忽视的下层人民的生活为视点,通过对普通的“人”的剖析,对复杂人性进行深刻的揭示。它拆散神圣形象中的英雄情结,将“英雄”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活物,同时也对历史进程中多少起到了点作用的一些“普通人”进行了激活,使他们不再仅仅只是会说话的背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笔下的历史显得更为真实。“作家将革命历史作为遥远的依稀模糊的写作背景,人物距离革命或远或近,参与革命与否完全不再是人物形象必须做出的选择。”[4]

以《红旗谱》和《白鹿原》为对比,如果说革命历史小说是人们在推翻封建文化乃至传统文化,建设无产阶级新文化背景下的代表作品,那么新历史小说则是人们对无产阶级新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困惑和反思的探索之作。革命历史小说作者的目的是在于描写英雄主义史话,新历史小说的作家们则更重于对历史的真实性进行还原,并在历史文本的还原中表达自己对文化人格主义理想的追求。当然新历史小说“在艺术表现上虽然表现出卓越的天资,却也同时出现如神道迷信、夸张过度、时序错乱、俚俗艳情、颠倒史实等大忌”[5],他们对阶级论支配下文学创作中个人意识缺失的情况进行了反拨,但在向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的同时,也对封建文化负面特质的甄别却略有不够;张扬自己创作个性的同时,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化中反经典化的倾向似乎也缺乏足够的反思。

三、以清朝历史小说为代表的文化历史小说

在新历史主义日趋式微的今日,历史小说的创作却并没有停滞不前。经过了中西不同文化形态的碰撞,作家们开始再反思中国文化的“根”,经过了民族传统文化、“阶级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我们迎来了建国后本个相对来说最自由也值得特别珍惜的时代。”[6]在对传统历史的书写中,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历史小说正在蓬勃的生长。其作品也具备了无产阶级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某些元素,但更注重对传统文化思想特别是儒家文化思想的探究,在作品的艺术结构和艺术手法上也增加了更多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因素,其作品不仅内容博大且文化信息异常丰富,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温情而典雅的美学风貌。

这种历史小说大多取材于清朝或者明末清初时期,如凌力的《少年天子》、唐浩明的《曾国藩》、《杨度》、

117

2010年10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之洞》,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刘斯奋的《白门柳》等。由于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留给后人研究的史料无疑最为丰富,信息时代的到来,又使得这些史料能更大限度的被人们所了解。这批作家在历史上和文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也有着更为开放的历史观和兼容并包的创作理念,他们能将历史考据与文采风流较好地结合起来,并贯之以人性的内涵,为我们展示时代发展的宏伟全景,举凡历史、人物、经济、文化、宗教等等,从宫庭到市井无所不写无所不包。其小说既注重描绘历史情境的真实,又能够兼顾故事情节的生动,而且作品中蕴含着信息量极大的传统文化内容。作品没有“刻意去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由于史料的详细,对作品的社会文化生活的描写极为精细,其作品也获得了更强的艺术真实性。

相对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这种历史小说更能体现出与传统历史小说的一脉相承,是一种“扬弃”。如对传统历史小说所表现的“清官文化”,文化历史小说的作家们重新解读,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尊重老百姓审美趣味的同时,也更符合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新历史小说”的内容多是写普通人,但其受众却以文学爱好者居多,而此类小说虽然内容大多是写帝王将相,但由于故事性强,又能尊重大众口味,其作品反而更受普通读者喜欢,不少作品都成功的改编成电视剧,在影视行业掀起了一股“清宫风”,使历史小说的创作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学术界兴起“新儒学”、“新国学”的研究热潮,文化历史小说更是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土壤和空间。

四、非历史的“架空历史小说”

国内架空历史小说的出现,归因于上世纪末香港作家黄易的小说《寻秦记》的问世,随着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而大兴。以2009年12月31日为期,仅起点中文网就有上传自己原创作品的作者十几万人。其中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其写作的作家作者数以千计,其内容涵盖了历史上任何朝代,甚至新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时期。该网站原创的历史类小说共有11322部,其中架空类历史小说就有7026部。不少影响较大的作品如酒徒的《明》、赤虎的《商业三国》、阿越的《新宋》、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等都已经有实体书出版。

架空历史小说是一种假设的历史小说,是作者的幻想和历史的真实相结合的一种“伪历史”的小说。单论其情节内容,与其说是历史小说,不如说是反历史的奇幻小说。架空历史小说中用的最多的一个概念是“穿越”,即具有现代意识和先进知识理念的主角因不可抗力来到历史上的某一个时代或者作者根据真实历史模拟的某一虚幻历史时代,与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发生互动,并常以一己之力改变该历史的发展和结局,通过主角“改变”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重大事件“缺憾”的同时表达了年轻的作者们的民族复兴意识和自由民主意识,对祖国强大的渴望和追求,当然也夹杂着一些个人享乐主义和封建男权主义意识等非积极的因素。架空历史小说的主角是非历史的,但其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却又大多是真实的。“‘架空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历史’,但要想做到真正的‘架空历史’、‘改变历史’,作者必须知道真正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历史真相。……因此,作者在展开历史架空之前,必须对历史知识作严格的考证和辨析,并且向读者展示既定的历史发展如何,才能展开自己的虚构和想象。”[7]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人人看书”变成了“人人写书”的时代,面对如此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网络架空历史小说对历史知识、传统文化和现代民主意识的普及和传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尽管作家水平和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但由于网络的普及以及接受的便利,很多年轻的读者是在阅读架空小说的过程中重新完成了对民族历史的认识和再认识。网络架空历史小说,在不自觉中已经开始成为影响年轻人民族史观的利器。

作为一种新的小说模式,架空历史小说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鲁迅《故事新编》中“思辩叙事”的主题模式和情节模式,通过一些现代生活细节和现代意识的介入,消解了历史的时间距离感,从而获得了一种新的自由度。“真正的历史消隐了,虚构的历史成为作者与读者关注的对象,这不仅消解了历史本身的庄严肃穆,而且将历史还原为无数人的具体的命运,直观的纠缠在主角的情节进展中。”[8]尽管这种“历史”是不严肃、苍白甚至谬误的,但作为作者、读者共同关注的对象,真实的历史与假设的历史都成为了小说中的第一主题甚至替代了主角本身。架空历史小说创作上能明显的看到西方奇幻小说、后现代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其创作者和阅读者都以年轻人为主,这些年轻的作者们对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探讨虽然仍显幼稚,但却能挣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借助于史料和大胆合理的想象,表达出新一代年轻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这些恰恰是读者们在严肃正统的传统历史小说中无法获得的。然而由于互联网源于西方,“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以英语为主的网络语言的优势,在通常的传播文化信息和控制舆论导向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将他

118

第25卷第5期

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倾销给别的国家和地区。在西方的这种强势文化面前,绝大部分网民会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西方文化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这种唯西方马头是瞻的倾向,既使本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遭到空前的危机和挑战,给文化和文明的延续带来负面影响,也必然带来当代人价值标准的迷茫和精神方面的困惑与危机”[9]。网络架空历史小说的年轻作者们,常常在张扬民族意识的同时却不自觉地成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帮手,其作品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消解和颠覆,对物质享受和个人主义的追求是值得人们警惕的。同时,由于今天的网络文学已经高度商业化,为了获得更多的读者,不少作品都出现“媚俗”的倾向,这也在客观降低了架空历史小说的文化品格。

五、结语

纵观当代60年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思潮一直在争夺其在中国文学中的话语权,三者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一直没有停止。前三十年文化环境的封闭和大一统的文化规范,国门打开后文化的四面来风和八方有雨,各个时期、各种文学观念都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不同的变化,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美学风貌。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历史小说作家的历史观和创作理念不断改变,历史小说中对人的价值、历史的偶然性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等因素的客观思考不断加强。从重客观规律性的揭示而转化为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描写,作家的角色由先知者转化为讲述者,读者也从接受者变成了思考者,历史小说的内容不断得到了拓展,内涵也不断的得到了提升,其文化载体的功能不断地被加强。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需要从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养分,这也是中国历史小说不断发展的重大机遇。

参考文献:

[1]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M].香港: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6:2.

[2]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G]//红旗谱附录.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2004:477.

[3]吴培显.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

—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22.

[4]韩旭.文学创作中的知性反思意识——

—当下创作对新历史小说的承传[J].故乡,2006,(10):5.

[5]卢小雅.颠覆与重生——

—中国现当代历史小说[J].中国图书商报,2006-04-28.

[6]李运抟.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旅程[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1:17.

[7]许道军.历史小说类型概念及叙事模式[J].时代文学,2008,

(11):179-181.

[8]陶大.架空——

—乌托邦式的历史幻想[EB/OL].(2009-8-9)[2010-4-17].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16326132.html,/Book Reader/1321098246 05162.aspx.

[9]郑正平.论网络文化对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EB/OL].(2007-

1-17)[2010-4-17].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16326132.html,/thesis/2007/ 16202.html.

责任编校:梁雁

徐向春: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发展概观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Novel

XU Xiang-chun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510990,China) Abstract:Historical novels of different periods reflect the real social demands of different periods.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C,writers creation concepts and concept of history have constantly changed along with the influence of all kinds of thought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ures from China and the West.The creation of historical novel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contemporary China appear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specific forms,such as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ical novel,the new historical novel,the cultural historical novel,and different creative methods and aesthetics.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se kinds of historical novel forms,and we can see the creation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novel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es.

Key words:historical novel;concept of history;culture

11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