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历史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创新(2)

谈历史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创新(2)

谈历史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创新(2)
谈历史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创新(2)

谈历史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创新

摘要:新形势下的历史课教学目标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总括起来讲,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繁琐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行为。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历史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字:创新观念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语言”活动。传统的历史课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本人认为,新形势下的历史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总括起来讲,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繁琐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行为。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历史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人才。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这样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历史课学习的兴趣,极大地影响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历史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这已成为目前历史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面临困境的历史教师若不改革课堂教学,历史课的实效

将难以落实,历史教师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要使历史课真正受学生欢迎,历史教师除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进行历史课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从何入手呢?

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对历史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制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不要板着脸走进教室,应面带微笑,保持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积极向上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和学习氛围,这点我感受颇深。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感兴趣是很困难。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那应怎样才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对待学生就应与对待自己的子女,弟妹一样可蔼可亲、可爱、可敬,要亲近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智力发育适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更不能对他们有偏见,从心底里瞧不起他们。因此,平时我也注意了这一点。比如说,课间时间,我都会以朋友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聊天、谈心,聆听他们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情况,尽所能帮他们排优解难,接近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对自己的畏怕、顾虑,经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我的,许多学生课间都爱找我聊天,有一些心事或生活中碰到什么事或问题也会找我谈心,找我帮助、解惑。所以,我相信,教师只要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一般不会居高临下地训学生,而是尽量用谈心、交换意见,鼓励改正的方式代替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觉得这种做法效果还不错。我认为老师如果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也会赢得学生对你的理解、支持。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心理学家验证,人总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鼓励。孩子的身心毕竟是稚弱的,倘若总是加以指责,势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反之,稍加以鼓励,他们会为此兴奋不已,增强自信心,更加努力,发奋图张,不断发展进步。俗话说得好:“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的进步需要老师的欣赏、鼓励、表扬,学生才能从中得到幸福喜悦的滋味。所以,在教学中,我总会有意地给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提些难度稍低的问题,让他们尝到能回答问题的甜头,从而建立了他们应有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进入了良性的循环。那怕是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我也会用鼓励的语言,肯定的眼光给他们树立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励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进步。比如,七年级(6)班有位男同学,虽说非常主动回答问题,但有时回答的问题根本牛头不对马嘴,同学们常会说他,他也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但我经常鼓励他、表扬他、使他兴趣不减,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赢得了同学们不由自主的掌声。

教学过程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使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所以,我上课会很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通俗易懂的事例来教学,或让学生自己来举例,谈认识、体会,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习兴趣很高。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在七年级(3)班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唐都长安及玄奘鉴真的有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时一位从未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男同学第一个就把手高高地举起来了。大家鼓掌鼓励,我也很高兴,而这位同学讲述时是手舞足蹈的,很开心,我们也分享了他的快乐。因此,我觉得只要你把教学内容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 我们以倡导创新思维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是一潭死水,唯有创新才是出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知识本身并不能改变命运,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技能才能改变命运,而知识到技能转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可是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上至大中专院校下至中小学校都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所有学校的教师都是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所有学校的学生也都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使孩子们完全丧失了创新的能力,当然孩子们在走出校门后就很难在社会和工作中有大的作为。 当我们的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向后,按说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观念也应跟着转向,可事实却不是这样,过去的“精英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毕竟有限,因此国家有能力为他们安排好一切,甚至是终身的,现在不同了,“大众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每年几百万啊,国家早已无能力安排,因此只能让市场来安排,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需要创新型人才,可我们的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是根本不具备创新素质的人,除了在学校能学习会考试外,谁具备了创新能力?要知道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率达百分之二十多,可我们的大学生呢,创业率不到百分之一,为什么创业这么低?关键是不知道在哪一方面去创业,根本找不到新路子,因此大都选择了去打工。那么,“大众化”后我们的学生出路何在?答案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如果还抱着过去的陈旧观念,考大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有好生活,这条路基本上走不通了,因此才有了清华生毕业后去卖猪肉,北大毕业生去种菜,这些看起来“丢人现眼”的事,其实这正是市场所逼出来的。 仅有知识是不够的,知识必须和创新相结合,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走向成功并能把知识转化成巨大的财富;目前的学校教育依然在走传统教育的老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潜力,使学生们变成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根本不关心孩子走出校门之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根本不关心孩子所学的知识如何才能变成财富,导致学历越高就业压力越大的局面,高考状元在街头流浪,硕士研究生无业等诸多现象难道还不引起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思考吗?因为孩子们到了社会上分数不再是衡量成功的标志,业绩才是成功的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考文理科状元一共137名,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名高考状元能成为社会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为什么这些高考状元在考场上成绩如此辉煌,而在社会上却默默无闻呢?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中国经济风云人物马云不是高考状元,而是毕业于普通的杭州师范学院,可他却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身价百亿,他的淘宝网更是让众多平民在网上实现了创业的梦想,这一切都得益于马云的创新思维,家长朋友们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更应关注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如何才能获得成功与财富,而这一点家长们却很少考虑,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说,我们不能再学书考书,决不能再培养考试机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感慨地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在培养人才,我很担忧。这才有了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的战略宏图,这是教育的真正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必须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抓起,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只重视了对孩子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思维是根,知识是叶,根深方能叶茂,没有先进的思维方法,知识再多也是死知识,根本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在同一思维水平上,谁比谁强不了多少!著名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时和同学们一起做老师出的数学题:1+2+3+......+100=?时,他根本不动笔,只是思考就很快得出了答案,而其他的孩子还在努力计算着,在这里高斯运用的就是创新思维,其他的孩子就是在用常规思维,自然就很逊色。可见,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让孩子们接受思维培训,不仅会提高学习成绩,更能让孩子们在社会竞争中能把所学知识变成巨大的财富,从而获得更大成功!!我们的学校和家长一直很重视课本知识的教育,使孩子拥有了一定量的知识作基础,这是很好的,但却忽视了对孩子们创新思维的训练,在拥有同等知识的情况下,孩子的创新思维越先进,成绩就越好,在社会上的业绩就越大,就越接近成功。

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方法

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方法 摘要: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结合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研修方式、德育教育、教师管理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提出新的工作思路。 一、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新研修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创新德育理念,提高德育实效 四、创新管理理念,增强教师幸福感 内容: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转向创新发展。只有高度重视和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2002年新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教学在升学和素质教育的夹缝里寻找着自己的出路,教学管理工作繁杂而且责任重大,一方面要承担升学率的压力,学生、家长、政府主管部门、社会舆论都非常关注高中升学率和实际录取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十余年来,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你真正进入校园,却发现学校不大,有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教师多数还是以考为纲,填鸭式教学,可以说教师士气依然低迷,学生负担仍旧沉重。因此,只有创新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一、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有感情、有激情、有热情的高效课堂。当今社会环境变化很大,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现在的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那种盲目接受,绝对俯首帖耳的学生已经不多见。如果教学活动没有感情、激情和热情,就不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也会抵触的心态来上课,以懈怠的态度对待学习,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就会做很多无用功,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 学校要筹划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行高效课堂。具体操作方法是,规范教学流程,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规范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如教师讲授时间、学生探究活动时间,课堂练习时间等。探索实验“五个一”激情课堂,即在一堂新授课上要有一次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真正与学生的社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次学生探究活动、一次深度思维、头脑风暴(给学生一次深度思考的机会),一次师生共鸣的课堂教学高潮(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解决疑问实现,也可以通过思想教育实现)、一次欢声笑语。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形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一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开展激情课堂教学竞赛和评课活动,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将激情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下去。 提高教学效率,讲、训、练三个环节相结合。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对考试范围内知识点进行梳理、汇编,确定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为难、中、易三个程度)。组织学科教师搜集整理习题,针对每个知识点形成点对点习题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习题。 二、创新研修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创新管理)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能力

(创新管理)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能力

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能力 袁准① 科学发展呼唤科学领导。没有科学领导,就没有科学发展。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各种长期、复杂、严峻问题的考验,要实现科学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壹、创新发展理念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需要创新发展理念。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来见,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我国社会结构变迁日益受到国际因素的干预和影响,从而给政治和经济社会带来了若干不稳定的因素和难以预测的风险。党只有不断完善发展理念,才能够进壹步提高驾驭国内外局势、全面治理内政、外交、军事各项事宜的能力,以及不断抵御风险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国际政治格局的形势来见,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于曲折中发展。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依然存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俩种制度的斗争依然存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面对这些不安定的因素,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的安全,就成为壹个巨大的挑战摆于我们面前。这就要求党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改善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提高中国这“壹极”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世界文化格局变迁的形势来见,文化的相 ①袁准: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

互交融日趋明显。全球化的进程绝不只限于经济,它同时也会对各国的文化整合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近年来,无论是东方文化仍是西方文化,伊斯兰文化仍是美洲印第安文化,于全球化浪潮中均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且于和其他文化的沟通和融合中寻求新的发展,以缓和各种矛盾。因此,党既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又要于文化的相互交融中,保持对壹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积极主动地吸收和接受,同时防止、抵御西方消极文化糟粕;既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又要不断融合西方文化的精华;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又要代表壹切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其次,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壹是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壹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且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逐步扫清了障碍。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且没有结束,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存于的某种“胶着”状态需要打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面临国内外壹系列新的挑战。当前,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深化改革、完善经济体制更是任重道远。二是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得到了普遍的增强,于不同的阶级阶层之间形成了许多新的利益代表组织。这就要求我们党于新时期的发展理念能够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民主

浅议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理念

浅议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理念 发表时间:2018-11-15T21:36:45.473Z 来源:《未来教育家》第10期作者:谢学军 [导读] 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才能培养出更具时代特色的职业技术人才。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第五小学谢学军 330200 【摘要】: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已成历史。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已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才能培养出更具时代特色的职业技术人才。 一、转换角色,势在必行 语文学习的阶段性非常明显,如从小学到初中,重点是传授知识而不是能力,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的主体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而学生的自主意识是相对薄弱的。也就是说,学生只需接受,无需有多少见解和思想。而在高中阶段,重点已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非常明显,而老师的主体意识相对?薄,因此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学生自己,老师充其量是引导者。所以,既然中职语文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老师就要把注意力从知识的讲解上转移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不能再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如果教师总是从作者介绍、段落分析、概括中心到艺术特色,面面俱到,一一道来,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毫无兴趣,这样很难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颠倒了主次关系。作为主体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哪有不厌之理?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 二、揣摩句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内容和中心。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他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学这一句时可通过比较,讨论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着美妙幸福的幻想,但结局却是悲惨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练习造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因此,在造句训练时,必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造句中的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句子成份。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对小学生讲述句子万分,但要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到不同的位置上,造出不同意思的句子,实际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了不同成份。例如用“顽强不屈”造句。作主语:顽强不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作谓语:方志敏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作定语:先烈们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二是句子内容。例如教学《养花》一文,让学生用“关切”造句,可以用感情上的关怀这一意思来造句,如: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关切着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可以用态度上的亲切这一意思来造句,如:老师关切地问我:你的身体好些吗?三是句子形式。句子形式从语气方面考虑,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从感性色彩方面考虑可以分为褒义和贬义。例如;用“骄傲”造句就可造出不同感性色彩,不同结构的句子。 四、开展语文活动,互惠双赢 把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融入到社会大课堂之中,由“封闭型”转变成“开放型”,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 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有单项和综合之分,可以分散进行,也可以集中进行,在形式上可以走出去,请进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进行。学生可参与的社会语文活动很多,比如:节日征文、普通话比赛、文艺汇演、参观读书屋、游览书市??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接触了社会,体验了生活,丰富了语文知识,积累了写作素材,同时也检验和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水平。在活动中,每个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也可以检测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也便于制定下次活动的计划,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通过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成就感,使之受到锻炼。这样,语文课活跃起来了,学生喜欢了,语文教学质量也就有保证了。 无数的实践表明,把语文课当作活动课,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积极而广泛地开展语文活动,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是喜闻乐见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应付考试也是不成问题的。 以上就是我仅就“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而阐述的四点管窥之见。我认为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方设法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更具时代特色的新型的职业技术人才。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日常工作,每天都在做,因此很容易让人形成思维定势。但墨守成规的管理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更谈不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只有坚持创新才有突破、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要以创新的理念为引领,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开展教学工作。“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坚持高标准,力争高效率,实现高质量。采取静态的制度管理和动态的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探索出“动”与“静”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创新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成为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 1.全员参与教学研究与管理,营造支持教学工作的氛围 教学不单是教研部门的事,而是各部门的工作均要服从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党政领导都要重视教学工作、要经常研究教学工作,领导承包教研组,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教研组,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2.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管理体系 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治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导处要加大平时教学工作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教学工作实施情况作为对教

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工作。 3.创新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动静结合管理 在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章可循、有矩可守。学校要破旧立新,进一步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动静结合管理,从而优化教学秩序,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静态管理方面,就是用“不说话”的制度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一是严格执行“不说话”的课表:在安排课表时,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各种课程及课节量,要求老师不准占课、不准送课,一些易被挤占的科目(如信息、体育、音美等),还要求班干部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登记,定期汇总,对挤占的课节要求补上。这样大大改变了过去只重主科不重副科的偏斜认识;二是严格执行“不说话”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对教师执行的各项内容都重新进行详细的规定。例如备课(改变书写备课簿的传统模式,实行“活页备课”即批注+卡片式备课),上课(践行新课改精神,构建实施“三三制”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渗透最新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体现自身教学特色)、作业批改(拓新作业形式、如教师作业本、学生错题集、自选作业本,倡导新的批改评价方法)、辅导(延伸辅导内容、改革特殊学生辅导方式)等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三是制定下达“不说话”的质量目标。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校制定各年级各科质量目标及奖惩制度,对各级各科优秀率、及格率、提高率都做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毕业班专门制定《毕业班管理办法》、《毕业班质量奖励办法》,落实了教学质量分析

转变观念创新管理

转变观念创新管理 转变教育观念管理创新是学校特色教育的前提。 首先要实现了从“小美术”到“大教育”,从“小而稳”到”大而强”的观念转变。把壮大规模,提高质量,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发展中显特色的办学思想,把美术特色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突破口来抓,争取办学效益最大化,办学模式最优化。 其次,消除文化课教师与美术课教师的隔阂,特别是部分文化课教师头脑里“美术是辅课”的本位观念,为美术特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本着“学科无主次,教育是合力”的思想,宣传美术教师的地位与贡献。同时组织文化课教师现场观摩美术课,让文化课教师了解美术教师的劳动,通过及时疏导,相互沟通,两部分教师学会了换位思考,形成了合力。 再次,纠正学生的“画画不务正业,比不上学文化课有出息”的错误人才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的优秀作品上墙悬挂,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与热情。另外,还必须吸引优秀美术生源,把观念转变工作做到社会上、学生毕业学校中去。使美术班从小到大,办学结构与模式从兴趣小组到美术特色班;从独立办学转向与大学联合办学等跨越。实现教育的良性互动和数量与质量的齐头并进。

美术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一支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教育的关键。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请名师教师上课,以老带新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老师提高到名校的进修机会,组织教师参观各类画展,定期外出参观学习、写生和美术教师个人作品汇报展等活动。开阔美术教师的教学和创作视野。还可以聘请艺术名家作为美术导师、兼职教授,实行一个导师带一个美术教师的导师带徒制。通过专家教授的定期讲学指导、教材教法指点和作品辅导等多种形式,使美术教师水平迅速成长。 特色学校中,立足教学,科研兴校是学校特色教育的根本。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要求教师从“苦干型向科教型”转化。形成一套有较高科学性的课程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有合适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初步形成了美术教育的独特课程体系。编印了校“美术教育大纲”和“美术实习大纲”,开设了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工艺设计、书法、摄影、美术史.论等美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为进一步增强艺术教育的辐射力和穿透力,学校要抓住特色做文章,以美术特色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加强美术特色教育全方位实施的教育活动。通过,:寝室,我心爱的家园”设计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公寓的布置和设计更富有艺术气息,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生活品味;通过与当地公安、交警、环

创新教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学习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上好创新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个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实也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份。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氛围,真正在教学中建立“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箴言“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应该象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不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性,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认真诚恳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感心,以情得情,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只用在这样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彻底的放松,兴趣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才敢于提出自己所思之问题来,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转变教学态度,不能总是抱着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的主体和学的主

体的问题,要改变把分数作为唯一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要因材施教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每个教师都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保持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与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调节心态,完善人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所以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十首要条件。 三、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创新思维时空 在学习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个字你想怎么记”、“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之类的问题。 设计练习题时要设计出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例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再编儿歌,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哪怕只编一句,老师要给予肯定。短短几分钟,就编出了“日字进门惜时间”、“口字进门问问题”、“马字进门别乱闯”、“耳字进门听新闻”等儿歌,学生兴趣很浓,鼓励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巧识生字种记忆生字的学习生中

学校教学管理创新三题

学校教学管理创新三题 邹绍宁天津市实验小学一、关于教研创新关注课堂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幵展行动研究,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新形势下,校本教研是架设在新理念、科研成果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 教师应研究如何将新理念和科研成果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研究如何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上来。 一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研传统教研的方式是教师以听为主,被动接受,而新课改条件下校本教研的新内涵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根据这T新内涵,我校提出了教师主动参与式教研,即以典型课例为线索,以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研、自我领悟、自我建构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传统的研究课的活动程序大致是听课T评课,主讲者为了追求完美,千 方百计把课上得无懈可击,其实,研究课并非样板课。 传统的研究课活动的评课,大家往往只谈优点,不讲缺点,更不研讨问题。 其实,研究课活动的生命在于研究。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变评课为议课,不再将研究课活动的重心放在对主讲教师的评价上,而将重心转移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上。 这里所说的问题,可能是大家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一定是主讲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 大家通过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课才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我们的研究课教研活动,既重视有充分准备的观摩研讨,又重视随堂昕课和日常研讨既重视他评、互评,又重视自我评价看自己的课堂实录,自我分析、评价、反思,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应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个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我校正着手制订创建学习型学校三年规划,努力使教师率先踏入学习 型社会,进入终身学习的轨道。 我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十六大文件,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身在重大问题面前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紧要关头从容应对的能力,在困难挫折面前迎接挑战的能力,在不利因素面前谋求发展创新的能力。 我校还要求全体在岗教师2004 年能熟练操作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现代教学辅助媒体,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2005 年在岗教师100达到大学本科学历。 我校将建立单位、个人共同分担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投入机制 培训经费支出达到市区规定标准并根据学校经济效益情况和物价指数逐年增

管理理念转变与思维创新

《管理理念转变与思维创新》 课程时间:2天 课程对象:中高层管理人员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管理思维转变 第1章天变了——自杀重生,他杀淘汰 1.企业的核心成长力在于变革; 2.企业持续增长取决于强大的变革领导力; 3.为什么传统管理逐渐不奏效了? 4.工业时代管理付出了惨重代价; 5.回归本源,重返领导; 6.变革领导的7大心法。 第2章互联网给传统企业的4个预警 1.过去的成功——案例:柯达之死; 2.路径的依赖——案例:诺基亚之困境; 3.增长的放缓——案例: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4.结构的变化——案例:福特、通用、丰田和大众成功路径。 第3章互联网时代领导思维的转变 1.互联网时代,领导者的七个挑战; 2.赢取挑战的四个转变; 3.互联网思维下领导者的四个特质; 4.互联网时代的执行力建设; 5.互联网时代的效率之道。 第4章根植工匠文化构筑核心优势

1.我国进入匠品绝杀时代; 2.何谓工匠精神? 3.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 4.工匠精神的基本要义; 5.工匠精神之魂“守破离”; 6.企业经营之工匠精神; 7.莫停留在“工匠精神”的浪漫上; 8.需要顶层设计的力量; 9.提升工匠的“地位”; 10.如何“栽培”工匠; 11.匠心领导者的推动。 第二部分、思维创新 第5章正确理解创新与创新思维 1.讨论:创新的涵义、本质、条件分别是什么? 2.创新思维=好奇+兴趣+质疑+探索; 3.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4.读书不破,岂能有神; 5.人有点“二”的精神; 6.劳动之兽与创造之人; 7.影响创新的六把枷锁——不同的枷锁用不同的钥匙; 8.如何跳出从众心理、定势思维与经验主义? 9.如何强化创新的意识? 第6章创新思维的支点 1.“换条路走”——不要总是走老路; 2.“突破经验”——可能是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 3.“混乱无序”——循规蹈矩是创新的大敌; 4.“深度挖掘”——创新能力与思维深度成正比; 5.“直觉思维”——常人的思维世界是有形的,智者的思维世界是无形的; 6.“善用优势”——认识自身的优势并善用大脑;

创新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如何运用课标教材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并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显得尤其重要。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下面一些做法: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数学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我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把“用教材教”落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六年级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我马上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1.乙队

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3. 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学生顺利完成后,我又将问题改为:1. 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3.甲单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单独修还需几天?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并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二、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百分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口答:4是5的几分之几?5是4的几分之几?5比4 多几分之几?4比5少几分之几?通过回答,我把题中的几分之几都变为百分之几,就成为今天的例题,我进一步问同学们如何把分数化为百分数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的引入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6400789.html, 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王倩雯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比之以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尤其新课改以后,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竞相涌现,这给广大教师带来很多新思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在当今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形势下,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是每一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主要就该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能给各位小学数学教师同行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能力尚显稚嫩,再加上小学数学这门科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总会遇到诸多困难,如:对知识概念理解不清楚、解题效率低下等。基于这种现状,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充分理解并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采取一些辅助性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为此,各位教师不妨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在本小节之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直接理解为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感环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该方法重在“情感”二字,即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要知道,人都是感情动物,因此,学生如能对教师的教学情境产生感情,势必能对其学习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举个例子,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常常会感到有些为难,追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普遍偏弱,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教学模块的知识,教师不妨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首先,让学生回家以后去收集一些纸盒,比如鞋盒、牛奶盒等;之后,等到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要把这些纸盒带到教室里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剪刀将纸盒剪开(要沿着纸盒的棱线去剪),并要求学生将剪开的纸盒平铺在桌面上。最后,教师开始提问:“各位同学,请大家数一数自己剪开的纸盒总共有几面?这些面都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表面积?如何计算最简单?”学生通过回忆剪纸盒的过程,很快便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且学生通过剪纸盒,不仅加强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认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尽管新课改已经推行多年,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依然习惯于运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来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其自主探究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此外,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枯燥,加之数学本

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理念

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理念 隋中民 1、减轻学生负担,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重视教学常规的培养,精心备课、上课、辅导,精选习题,分层布置作业培养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考核机制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实现科学育人,促进教学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改革课堂教学,开展改革实验,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培养特点,重视综合心智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科研兴教,争创优质教学品牌。 (1)推进课程改革,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开设有 创新、有价值的校本课程。(有自编教材、有教学大纲、有课程管 理与课题管理班子、有实验基地与推广步骤、有可喜成果的高水准 的校本课程)。 (2)利用北师大教育优势组建贴近中考高考、贴近课堂教学的科研 队伍,并以此为龙头,形成拳头产品。 (3)着力锻造名优教师,着力形成优势学科,发现和培养特长学 生。 (4)以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推进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启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增强教学竞争力与吸引力。(6)积极推进课题研究,以科研指导教研。 4、努力创新,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力争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创办精品名校,以省市级重点名校为参照系,按照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设施一流的标准,建设具备多方面可持续发展条件的、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校,全市著名的中华名校。创办精品名校的深远意义在于:第一,通过它可以树立起学校别具特色、别具优势、别具魅力的教育品牌;第二,通过名校效应,整合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本市教育事业作贡献。

教学理念及思路的解读

(转)语文课程标准对比解读(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部分) 、 一、新旧课标有关“基本理念”的原文对比与解读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1版: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011版: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解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在2011版课标中明显加强了。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 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能力的培养。另一种倾向的基本特点是,过份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无休止的做题、操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新旧课标“基本理念”比较中,我们注意到了新课标中的几个关键字眼:激发;引导;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这里再一次强调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作用,只有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学才能有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全员性,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全员提高;二是全面性,

教育综合论文 学校教学管理创新

教育综合论文学校教学管理创新三题 一、关于教研创新 关注课堂教学, 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开展行动研究, 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 校本教研是架设在新理念、科研成果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应研究如何将新理念和科研成果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研究如何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上来。 (一)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研 传统教研的方式是教师以听为主, 被动接受, 而新课改条件下校本教研的新内涵是“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根据这→新内涵, 我校提出了“教师主动参与式教研”,即以典型课例为线索, 以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 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 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研、自我领悟、自我建构的积极性, 使教师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传统的研究课的活动程序大致是“听课→评课”,主讲者为了追求完美, 千方百计把课上得无懈可击, 其实, 研究课并非样板课。 传统的研究课活动的评课, 大家往往只谈优点, 不讲缺点, 更不研讨问题。其实, 研究课活动的生命在于研究。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我们变“评课”为“议课”,不再将研究课活动的重心放在对主讲教师的评价上, 而将重心转移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这里所说的“问题”,可能是大家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不一定是主讲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通过研讨,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课才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我们的研究课教研活动, 既重视有充分准备的观摩研讨, 又重视随堂昕课和日常研讨: 既重视他评、互评, 又重视自我评价(看自己的课堂实录, 自我分析、评价、反思),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应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我校正着手制订“创建学习型学校三年规划”,努力使教师率先踏入学习型社会, 进入终身学习的轨道。 我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十六大文件,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 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自身在重大问题面前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紧要关头从容应对的能力, 在困难挫折面前迎接挑战的能力, 在不利因素面前谋求发展创新的能力。 我校还要求全体在岗教师2004 年能熟练操作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现代教学辅助媒体,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2005 年在岗教师100% 达到大学本科学历。我校将建立单位、个人共同分担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投入机制。培训经费支出达到市区规定标准并根据学校经济效益情况和物价指数逐年增加。学校鼓励教师积极进修, 学费按一定比例报销, 对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学费全额报销, 对取得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或研究生学位者, 学校将予以奖励。 学校将充分发挥“读书堂”、“电子备课室”的功能, 加大订阅教育报刊和购置图书资料的力度, 加大订购多媒体课件、试题库资料、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的力度, 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意义上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再学习的需要,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环境, 促进教师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关于备课创新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 用课改的新理念来透视与改变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意义和内涵。 那么, 面对新课程, 教师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 备课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这是因为,“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 更应是课堂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 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放教学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备课, 可以用“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察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 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 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 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总之, 在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想着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课堂就会在真情

转变观念创新方法

转变观念创新方法 --------校长领导力如何提升 2014年11月5日,带着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嘱托,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的困惑,对教育未来的美好憧憬,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乡镇中心学校校长湖北大学第二期培训班学习,虽说培训学习还没有结束,虽说学习紧张劳累,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收获。特别是聆听保定学院王全乐教授的《学校领导如何引领教师转变学生管理观念,创新学生管理方法》讲座,体会较深、受益匪浅。具体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观念决定态度,观念决定行为,观念决定成败。王教授用生动的案例《一个班主任的三次班会》让我感受到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导致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陈旧,方法落伍。回想自己平时的工作,真有“对号入座”的感觉。在自己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每天觉得很忙,忙里忙外,学校应酬、各种检查、处理周边关系等等,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与教师交流、与学生沟通;没有时间走进课堂听课;没有时间看书学习,每一种工作都由学校各部门去负责完成。其实不然,这就是观念没有转变,思想意识不到位,作为校长首先要做教育教学的参与者,不管平时多忙,一定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脱离教学第一线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中是没有发言权的。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一位好教师不一定是一个好校长,但一个好校长一定要是一个好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优于其他教师的教学业绩来说话,以先进

的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全校教师,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变“人治”为“法治”。过去的学校管理基本上是校长说了算,班级管理班主任一言堂,没有科学、合理、规范的制度来约束,这样的管理不固定、太累、人情化太多。王教授用风趣的案例《分粥》来讲述了科学的管理靠“法治”,而不是“人治”。因为法治标准固定,体现人人平等。这种模式也正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体现。 三、学校和班级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以及奖惩机制。法治的关键是制度的完善、度量、合理。自己平时在学校工作中虽然也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但是制度的建设都是校委会几个人制定的,也许在有些教师看来是属于“不平等条约”,这就是制度的合理、适当、以及制度是否有“梯度”。有了完善的制度,没有严格有效检查监督机制和适度的奖惩机制,照样难以落到实处。这一点我觉得深有感触,平时在执行检查的过程中,有的学校领导能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但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得罪人、讲人情,执行的尺度就没有了标准,结果这样的制度就在教师们的反对中“流产”啦!另外,我认为学校和班级的奖惩机制必须有,但要适度;有了奖惩机制,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机制不适度、差距过大,也会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培训班即将结束了,但我想再在一起交流学习、再在一起沟通了解,这种集中授课和外出考察学习的方式,是联系实际研讨、参观、考察借鉴,实践总结提高的模式,是十分符合校长们的特点和需求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