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_课件

5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_课件

选择合适的长度

单位

六测量(第五课时)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长度单位吗?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测量下面物品的长度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啊?

铅笔的长

教室的长课桌面的长

蚂蚁的身长

你知道吗?

测量特别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千米,测量特别短的物体的长度用毫米,测量一般物体的长度用米、厘米。

说一说你还知

道哪些?

我的床宽是90

厘米。

我们这儿到北

京大约280多

千米。

数学课本的厚度

大约是5毫米。

议一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千米(km )1米(m )1分米(dm )1厘米(cm )1毫米(mm )

=1000米(m )

=10分米(dm )

=10厘米(cm )

=10毫米(mm )

练一练

1.填空。

3千米=()米

4000=()千米2米=()毫米5米=()厘米12分米=()厘米6厘米=()毫米

3000420050012060

练一练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小江的身高是148()。

(2)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是12()。

(3)一本书的厚度是45()。

(4)北京到广州的空中航线长是1996()。

厘米米毫米千米

练一练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一棵树高()米电视屏幕宽()米

练一练

4.课间休息时,以自己为中心看一看好朋友都在什么

方位,估计一下他们距自己有多远。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统一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 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 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17323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10分钟)教 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 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记 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但是,你 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 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 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教师: 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组长 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 测量时的小错误) 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90。学生2: 长是27。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 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 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

1.统一长度单位

一 统一长度单位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 课件出示:(1)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师: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生1: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4)步测教室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最新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P1—P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具准备。 每组有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各若干个。 2、要求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宽。 3、指导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4、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 5、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级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2)全班同学汇报。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3)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6、看书P1观察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的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曲别针那么长?(5个)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 提问:它们都有5个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

统一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乌市第八小学王冬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 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难点: 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介绍: 在很久很久以前,尺子还没有发明出来。裁缝师傅做衣服时,都是用手来量的,他们把大拇指和中指使劲叉开,之间的距离叫做一扎。他们就用一扎作标准,来量衣服的长度。 讲故事: 有一天,王师傅的裁缝店里来了一名顾客,想要做件上衣。于是王师傅用他的大手量了身长3扎,师傅让小徒弟去做。于是徒弟就根

据这个尺寸,用自己的手在布料上量出了3扎。第二天,顾客一试穿,发现衣服太小了。师傅很生气:“告诉你身长3扎,怎么做成了2扎?”徒弟也想不明白,“怎么回事呢?” 师:同学们,请帮小裁缝想一想:新衣为什么做小了呢?谁来说说?生:是因为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的一扎比徒弟的大,所以同样是3扎,但是徒弟量的就少,所以衣服就做小了。 师:恩,小朋友们真聪明!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测量数学课本的宽。 师:那么我们要量物体的长度时怎么办呢?比如说故事中,裁缝师傅是用手做标准量衣服的,那咱们呢,也可以选一些物品作为我们的标准来量,对不对?好,现在呢,咱们要量这本数学书的宽度,同学们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做标准来量呢? 生:硬币、小方木块、回形针、三角片。 师:还有什么呢? 生:火柴棍 师:火柴棍啊,恩,可以,还有小刀、橡皮,你们的方法可真多!师:那,同学们,下面咱们就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课本的宽吧!好,开始! 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一 统一长度单位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 课件出示:(1)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师: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生1: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4)步测教室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统一长度单位

一、长度单位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 【教材分析】 例1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使学生初步体会测量就是用“单位量”。 教材首先呈现古人用度量巨石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长度必须要用长度单位,同时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充分利用课本和生活中丰富的教学测量标准,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课桌的长,再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深刻体会到,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必须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厘米和米,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和1米的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形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出示例1主题图课件。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 生1:大石头。 生2:地毯。 生3:长方形布。 生4:竹竿。 …… 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 (如果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办,教师可让他们继续观察情境图) 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生4:就是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测量。 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生1:大石头有2个两臂伸直的长度。 生2:长方形布有5拃长。

生3:竹竿有4个脚长。 师:什么东西最长? 生:…… (因为测量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最长)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 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 (1)选定标准。 ①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量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也就是它的这条边有多长(手势比划),那么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作为量的标准呢? ②学生自主选定物品作标准。如硬币、曲别针、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 (2)学生测量操作。 (学生分小组用自己选定的物品作标准量数学教科书的宽,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①用什么物品作标准;②量得的结果) (4)学生思考讨论。 ①我们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为什么量得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②为什么有的人量得的结果又是相同的呢?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得的结果就不同;用相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得的结果就相同)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 (1)师:我们再用我们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其他的长度,比如说文具盒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好吗? (2)学生测量操作。 (学生分小组测量自己选定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①量的什么物品;②量得的结果) 3.比较、思考。 (1)教师质疑:我们进行了两次测量,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次测量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疑问?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疑惑) (2)教师归纳:同学们,你们的比较与思考都非常有意义,正是因为用了不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才使得我们量得的结果各不相同,与事实不符、长短颠倒。所以,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相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 (3)揭示并补充完整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4.(1)师: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选择统一的长度单位。 (2)教师提问:那么你认为选择什么物品作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自己的感受得出用正方体小方块比较合适) (3)组织学生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①用正方体小方块量文具盒的长。 ②用正方体小方块量数学课本的宽。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 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 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 。 教学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协助老师想想能够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尝试探究。 (一)个体学 1、要量一量课桌的长,数学书的宽能够用哪些物品作为单位? 2、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择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二)小组学 1、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班级展示 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四)质疑点拨

1、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实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实行测量。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 曲别针的长是 5 橡皮的长5 它们并不一样长?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能够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实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能够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实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见练习册) 板书设计:(略)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1 7 3 2 3 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 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 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教师: 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 组长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 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90。学生2:长是27。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90厘米,宽42厘米。(56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六、总结: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90厘米,宽42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

二年级上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1.哪种量法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 ()②() ③() 2.找一找、量一量 食指宽约()厘米手掌宽约()厘米一拃长约()厘米3.想一想、填一填。 纸条长()厘米纸条长()厘米 纸条长()厘米剪刀长()厘米4.比一比,在长的那边打√。 ()() 5.比一比 ()最长6.想一想,填一填.

纸条大约长()厘米长()厘米。 课后练习 1.填一填 2.在你的学生直尺上,从刻度15 到刻度20 之间的长度是(),刻度0 到5 是()。 3.判断正误。(请在正确测量的方法下面打“√”)(2 分) 4.下面()的说法是错误的。 5.机器人能通过这座桥?算一算。 认识米 1.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1米=()厘米 2.猜一猜 三位小朋友比身高,小军最高,小红最矮,小刚的身高可能是()厘米。3.填一填 1米= ( )厘米100厘米= ( ) 米5米= ( )厘米200厘米= ( )米4.缠在瓶子上的绳子哪根长些? 课后练习 1.下图中,铅笔长()厘米,火柴长()厘米,小刀长()厘米。 2.填一填 40厘米+60厘米=()厘米=()米1米-30厘米=()厘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米或厘米) 一根黄瓜长约30()一幢大楼高约18() 一座桥长45()一根火柴长约5 ( ) 4.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5 厘米,数()次是1 米。

5.比较长短 90 厘米○1 米60厘米○6米2米○1米50厘米 6.黑板的长大约是()。 A.3米 B.3 厘米 C.30 厘米 7.小敏身高95 厘米,小亮身高1 米。小敏和小亮相比,()。 小敏高 B.小亮高 C.一样高 8.桌子说:“我高78 厘米”,凳子说:“它比我高一些。”凳子高()。 A.30厘米 B.1米 C.70厘米 9.把下列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厘米5米1米5厘米55厘米50米 ()<()<()<()<()10.妈妈买了1 米布,给小兰做裙子用去30 厘米,还剩多少厘米布?

统一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3)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更多免费资源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

统一长度单位课堂实录

《统一长度单位》课堂实录 咸宁市实验小学滑丽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的长度最好用相同的工具来量,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具:1角硬币回形针小方快小刀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身高。 一、激趣引入: 师国庆节到了,聪聪和明明正在准备宣传板报,看多漂亮!(出示没有花边的板报)咦,好象还缺点什么。贴上美丽的花边吧。一会儿,他们就完成一大半了(出示贴了两种花边的板报),聪聪说:我的贴得快。明明说我的贴得快。同学们你们说谁的速度快?(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1:聪聪的速度最快。她贴的花边长些。 生2:明明的速度最快。他贴的花边长些。 生3:一样快。他们贴的花边一样长。 师:到底谁贴的花边长?我也看不出来。你们有什么办法比出花边的长短呢?生:可以用铅笔来量一量 师:你的办法真好!当我们用眼睛不容易看出物体的长短时,就可以找一个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量相同的长度。 师:比如,我们要量着本数学书的宽,(出示数学书,老师带着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宽)也就是这条边有多长,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来量呢? 生1:我找三角片 生2:尺子 师:不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来量呢? 生3:小刀 生4:橡皮 ……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就放在你们桌子上的文具盒里。下面就两人一组,没个同学选取一种物品来量数学书的宽。开始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数学书的宽0 师:都量完了吗?请你上去量给大家看看。(点一生带回形针上展示台来量数学书的宽)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他量怎么样?

统一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学科数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在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中,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体会统一的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统一长度单位。教学难点 估量物体的长度。 主备内容(占3/4) 辅备内容(占1/4)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 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和宽,可以用手比划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测量统一长度 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2、(实物投影出示:数学课本) (1)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2)同学们,别针、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3)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3、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1)分组汇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 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3)小组讨论汇报 (4)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5)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4、小结: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二)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统一长度单位-1.DOC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