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种能源排放因子

各种能源排放因子

各种能源排放因子

各种能源排放因子

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论文2篇

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论文2篇 第一篇 1海南省2015—2020年能源消费需求量预测 海南省“十二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的目标,取 11.5%的年均GDP增长速度作为海南省经济增长的高速增长情景,10% 为中速增长情景,8.5%为低速增长情景。年平均人口增长速度为 1.2451%(这是海南省1993—2012年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工业比重约 为23%是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的增长目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92%。把不同情景下2015—2020年海南省国民生 产总值GDP,人口总数P,工业比重i代入协整方程,得到能源消费需 求量的预测值,见表5。 2海南省2015—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预测研究 海南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煤炭、石油为主要地位,煤 炭消费量的比例从2002年的28.9%上升到2012年的36.51%,天然气 消费的比例从2002年的18.2%先上升到2004年的33.92%,后下降到2012年的22.74%,总的来说,各个能源消费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天然 气和电力清洁能源消费量,与海南省是工业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相 符合。本文采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预测2015—2020年海南省能源消 费结构。具体步骤为:首先确定预测的基准年;第二计算转移概率矩阵;第三利用模型预测下一个状态的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对预测结构利用有 规划约束条件调整转移概率矩阵。因为海南省“十二五”规划期间新 能源替代常规能源达到250万t,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2.5%以上,对 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比重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所以对能源消费结构 发展规划实行必要的修正。本文假设石油的发展趋势没改变,天然气 和电力能源的增加由煤炭减少补充。经过修正后,能源消费结构的概 率转移矩阵中,变化的仅仅是煤炭→电力,煤炭→天然气的转移概率,其他的保留概率不变。以2012年作为基准年,利用Mathlab软件计算 得到约束条件下平均转移概率矩阵为。利用表1的数据和平均转移概

!Elsevieri旗下能源类期刊SCI

Elsevieri旗下能源类期刊SCI影响因子(JCR IF)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2011 Impact Factor WAS 14.220 2012 Impact Factor NOW 15.08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 2011 Impact Factor WAS 2.247 2012 Impact Factor NOW 3.432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1 Impact Factor WAS 2.216 2012 Impact Factor NOW 2.775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1 Impact Factor WAS 1.625 2012 Impact Factor NOW

2.221 Impact Factors for all Elsevier journals falling within the Energy & Fuels ISI category, listed by highest Impact Factor Journal title 2012 Impact Factor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5.627 Applied Energy 4.781 Bioresource Technology 4.750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4.675 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 4.63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3.944 Energy 3.651 Combustion and Flame 3.59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3.548 Fuel 3.357 Renewable Energy 2.98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976 Biomass and Bioenergy 2.975 Solar Energy 2.952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2.816 Energy Policy 2.743 Energy and Buildings 2.679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2.374 Geothermics 1.740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1.405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0.842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0.805 Annals of Nuclear Energy0.800 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0.704 Utilities Policy0.680

2012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2012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2012 Baseline Emission Factors for Regional Power Grids in China 为了更准确、方便地开发符合国际CDM 规则以及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重点领域的CDM 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并征询了相关部门和部分指定经营实体(DOE )的意见。上述机构一致认为排放因子数据真实、计算合理、结果可信。现将计算过程及结果公布如下,可供CDM 项目业主、开发商、DOE 等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和计算减排量时参考引用。 一、 区域电网划分 为了便于中国CDM 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区域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 电网名称 覆盖省市 华北区域电网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区域电网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区域电网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华中区域电网 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西北区域电网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南方区域电网 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海南省 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根据“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02.2.1版),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采用步骤3 (a)“简单OM ”方法中选项B ,即根据电力系统中所有电厂的总净上网电量、燃料类型及燃料总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下: y i y i,CO2,y i,y i,y OMsimple,grid,EG )EF NCV (FC EF ∑××= (1) 式中: EF grid,OMsimple,y 是第y 年简单电量边际CO 2排放因子(tCO 2/MWh ); FC i,y 是第y 年项目所在电力系统燃料i 的消耗量(质量或体积单位); NCV 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净热值(能源含量,GJ/质量或体积单位); EF CO2,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CO 2排放因子(tCO 2/GJ );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1.设计电压 及附件的设计必须满足额定电压、雷电冲击电压、操作冲击电压和系统最高电压的要求。其定义如下: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及附件设计和电性试验用的基准电压,用U0/U表示。 U0——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导体和绝缘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为kV; U——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各相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 压有效值,单位为kV。 雷电冲击电压 UP——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雷电冲击电压的峰值,既基本绝缘水平BIL,单位为kV。 操作冲击电压 US——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单位为kV。 系统最高电压 Um——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任何时候和电网上任何点最高相间电压的有效值。它不包括由于故障条件和大负荷的突然切断而造成的电压暂时的变化,单位为kV。 定额电压参数见下表(点击放大)

33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950kV;50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1175kV。 2.导体电阻 导体直流电阻 单位长度电缆的导直流电阻用下式计算: 式中: R'——单位长度电缆导体在θ℃温度下的直流电阻; A——导体截面积,如导体右n根相同直径d的导线扭合而成,A=nπd2/4; ρ20——导体在温度为20℃时的电阻率,对于标准软铜ρ20=Ω˙mm2/m:对于标准硬铝:ρ20=Ω˙mm2/m; 1 α——导体电阻的温度系数(1/℃);对于标准软铜:=℃-1;对于标准硬铝:=℃-1; k1——单根导线加工过程引起金属电阻率的增加所引入的系数。一般为(线径越小,系数越大);具体可见《电线电缆手册》表3-2-2; k2——用多根导线绞合而成的线芯,使单根导线长度增加所引入的系数。对于实心线芯,=1;对于固定敷设电缆紧压多根导线绞合线芯结构,=(200mm2以下)~(240mm2以上) k3——紧压线芯因紧压过程使导线发硬、电阻率增加所引入的系数(约);

CDM关于电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

CDM 关于电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 一、 标准煤的折算 标准煤的定义: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kJ )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 计算方法:按照使用燃料的热值折算成标准煤。计算公式如下: q q G = = 使用 标准标准 使用燃料热值标准煤热值 式中: G 标准:折合成标准煤重量(公斤) q 使用:使用燃料热值(kJ/kg ) ,部分燃料热值列于表1 q 标准:标准煤热值(kJ/kg ) ,我国标准煤热值为29306 kJ/kg 注:各燃料的热值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7》p287 页

二、 电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 1、电厂煤耗估算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选取2006 年全国新建的600MW 机组的最低供电煤耗的前30套机组加权平均值作为商业化最优效率的技术的近似估计,600MW 机组的供电煤耗估计为329.94 gce/kWh ,相当于供电效率37.28%。 燃机电厂(包括燃油与燃气)的商业化最优效率技术确定为200 MW 级联合循环,按2006 年燃机电厂的相关统计,并取实际供电效率最高的燃机电厂作为商业化最优效率的技术的近似估计,燃机电厂的供电煤耗(按热值折算)估计为252 gce/kWh ,相当于供电效率为48.81%。 电厂排放因子计算结果见表2 2、电网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1)、根据清洁能源机制(CDM )方法论中的规定,电网电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y y y OM OM BM BM EF w EF w EF =?+? 式中: y EF :电网基准排放量 y OM EF :电量边际排放因子 y BM EF :容量边际排放因子 OM w BM w :权重系数,默认值为0.5 其中: y OM EF :电量边际排放因子定义为,服务于该电网系统的所有发电厂的按发电量加权平均的单位发电排放因子, 其中排除零或低运行成本的电厂(水电、地热、风电、低成本生物质、核电和太阳能发电)。 y BM EF :容量边际排放因子定义为,对选定的有代表性的一组最近建成的电厂, 可由5个最近建成的电厂为代表或以最近新建的发电机组的前20%为代表, 按其年发电量加权求平均的排放因子。

电力电缆技术参数

电力电缆技术参数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

附录一电力电缆技术参数 附表1-1 油浸纸绝缘铅包电力电缆型号、名称及用途 注 1. 铅包一级外护层(编号11)由沥青复合物和聚氯乙烯护套组成。 2. 铠装一级外护层(编号12)由内垫层、铠装层和外被层组成,其中内垫层由沥青复合物、聚氯乙烯带和浸 渍纸带组成,外被层由沥青复合物和浸渍电缆麻组成。 附表1-2 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A) 注 1. 周围环境温度为25℃。 2. 导线线芯最高允许工作温度:1~3kV为80℃;10kV为60℃。 3. 土壤热阻系数为120℃·cm/W。

附表1-3 1~10kV ZQ、ZQD型三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注生产厂:沈阳电缆厂,郑州电缆厂。 附表1-4 1~10kV ZLQ、ZLQD型三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注生产厂:同附表1-3。 附表1-5 1kV ZQ、ZQD型四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注生产厂:同附表1-3。 附表1-6 1kV ZLQ、ZLQD型四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注生产厂:同附表1-3。 附表1-7 1~10kV ZQ11、ZQD11型三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注生产厂:同附表1-3。 附表1-8 1~10kV ZLQ11、ZLQD11型三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注生产厂:同附表1-3。 附表1-9 1kV ZQ11、ZQD11型四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注生产厂:同附表1-3。 附表1-10 1kV ZLQ11、ZLQD11型四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注生产厂:同附表1-3。 附表1-11 1~35kV ZQ11、ZQD11型单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注生产厂:同附表1-3。 附表1-12 1~35kV ZLQ11、ZLQD11型单芯电力电缆技术数据

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1 NATURE 自然31.434 2 SCIENCE 科学28.103 3 NATURE MATERIAL 自然(材料)23.132 4 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20.571 5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进展18.132 6 NATURE PHYSICS 自然(物理)16.821 7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聚合物科学进展16.819 8 SURFACE SCIENCE REPORTS 表面科学报告12.808 9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材料科学与工程报告12.619 10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应用化学国际版10.879 11 NANO LETTERS 纳米快报10.371 12 ADVANCED MATERIALS 先进材料8.191 13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美国化学会志8.091 14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年度评论7.947 15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7.180 16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先进功能材料6.808 17 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 聚合物科学发展6.802 18 BIOMATERIALS 生物材料6.646 19 SMALL微观?6.525 20 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 表面科学进展5.429 21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化学通信5.34 22 MRS BULLETIN 材料研究学会(美国)公告5.290 23 CHEMISTRY OF MATERIALS 材料化学5.046 24 ADVANCES IN CATALYSIS 先进催化4.812 25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材料化学杂志4.646 26 CARBON 碳4.373 27 CRYSTAL GROWTH & DESIGN 晶体生长与设计4.215 28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电化学通讯 4.194

中国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中国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国际CDM 规则以及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重点领域的CDM 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可作为CDM 项目业主、开发商、指定经营实体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和计算减排量的参考和引用。 一、 区域电网划分 为了便于中国CDM 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由于南方电网下属的海南省为孤立岛屿电网,海南电网的排放因子单独计算。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 电网名称 覆盖省市 华北区域电网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区域电网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区域电网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华中区域电网 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西北区域电网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南方区域电网 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 海南电网 海南省 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根据方法学ACM0002,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采用了“简单OM ”方法,公式如下: ∑∑?=j y j j i j i y j i y simple OM GEN COEF F EF ,,,,,,, (1) 其中: F i ,j, y 是省份j 分别在y 年份消耗的燃料i 的数量(按质量或体积单位); COEF i,j y 是燃料i 的CO 2排放系数(tCO 2/燃料质量或体积单位), 考虑了y 年省份j 所使用燃料(原煤、燃油和燃气)的含碳量和燃料氧化率; GEN j,y 为由省份j 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 CO 2排放系数COEF i 由下式获得: i i CO i i OXID EF NCV COEF ??=,2 (2) 其中: NCV i 为燃料i 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净热值 (能源含量),为国家特定值; OXID i 为燃料的氧化率,为IPCC 缺省值; EF CO2,i 为燃料i 每单位能量的CO 2潜在排放因子, 为IPCC 缺省值。

材料类SCI期刊与影响因子

Nature自然31.434 Science科学28.103 Nature Material自然(材料)23.132 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20.571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进展18.132 Nature Physics自然(物理)16.821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聚合物科学进展16.819 Surface Science Reports表面科学报告12.808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 材料科学与工程报 告 12.619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应用化学国际版10.879 Nano Letters纳米快报10.371 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8.19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美国化学会志8.091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年度评论7.947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7.180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 6.808 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聚合物科学发展 6.802 Biomaterials生物材料 6.646 Small微观? 6.525 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表面科学进展 5.429 Chemical Communications化学通信 5.34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及碳排放参考系数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及碳排放参考系数单位热值含碳量(吨 碳/TJ) 2 6." 3729."5 2 0."1 2 1."1 1 8."9 1 9."5 2 0."2 1 7."2 1 8."2 1

5."3 能源名称 原煤 焦炭 原油 燃料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液化石油气 炼厂干气 油田天然气平均低位发热量20 908 kJ/kg 28 435 kJ/kg 41 816 kJ/kg 41 816 kJ/kg 43 070 kJ/kg 43 070 kJ/kg 42 652 kJ/kg 50 179 kJ/kg 46 055 kJ/kg

38 931 kJ/m3折标准煤系数0.714 3 kgce/kg 0.971 4 kgce/kg 1.428 6 kgce/kg 1.428 6 kgce/kg 1.471 4 kgce/kg 1.471 4 kgce/kg 1.457 1 kgce/kg 1.714 3 kgce/kg 1.571 4 kgce/kg 1.330 0 kgce/m3碳氧化率0.94 0.93 0.98 0.98 0.98 0.98 0.98 0.98 0.98 0.99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1.900 3 kg-co2/kg 2.860 4 kg-co2/kg 3.020 2 kg-co2/kg 3.170 5 kg-co2/kg 2.925 1 kg-co2/kg 3.017 9 kg-co2/kg 3.095 9 kg-co2/kg 3.101 3 kg-co2/kg 3.011 9 kg-co2/kg 2.162 2 kg-co2/m3说明: 1、"低(位)发热量等于29 307千焦(kJ)的燃料,称为1千克标准煤(1 kgce)。 2、上表前两列来源于《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3、上表后两列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发改办气候[2011]1041号) 4、"“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计算方法: 以“原煤”为例 1.9003=20908* 0."00001* 26."37* 0."94*1000* 3."667

2014电气电子类期刊影响因子与分区

jcr imp 分区IEEE WIREL COMMUN 6.524 一区IEEE T IND ELECTRON 6.5 一区IEEE T FUZZY SYST 6.306 一区IEEE T POWER ELECTR 5.726 一区IEEE T PATTERN ANAL 5.694 一区P IEEE 5.466 一区IEEE IND ELECTRON M 5.061 一区PROG QUANT ELECTRON 4.688 一区IEEE SIGNAL PROC MAG 4.481 一区IEEE COMMUN MAG 4.46 一区IEEE T NEUR NET LEAR 4.37 一区IEEE T THZ SCI TECHN 4.342 一区IEEE T SMART GRID 4.334 二区IEEE J SEL AREA COMM 4.138 二区IEEE T SUSTAIN ENERG 3.842 二区IEEE T MED IMAGING 3.799 二区IEEE NETWORK 3.72 二区IEEE-ASME T MECH 3.652 二区IEEE J-STSP 3.629 二区IEEE T POWER SYST 3.53 二区IEEE J SEL TOP QUANT 3.465 二区IEEE T ENERGY CONVER 3.353 二区IEEE T SIGNAL PROCES 3.198 二区IEEE T AUTOMAT CONTR 3.167 二区IEEE T BIOMED CIRC S 3.149 二区AUTOMA TICA 3.132 二区IEEE T IMAGE PROCESS 3.111 二区IEEE J SOLID-ST CIRC 3.106 二区IEEE ELECTR DEVICE L 3.023 二区IEEE T MICROW THEORY 2.943 二区IEEE T GEOSCI REMOTE 2.933 二区J LIGHTW A VE TECHNOL 2.862 二区IEEE J-STARS 2.827 二区IEEE T WIREL COMMUN 2.762 二区IEEE T BROADCAST 2.652 二区INT J ROBUST NONLIN 2.652 二区IEEE T INFORM THEORY 2.65 二区IEEE T VEH TECHNOL 2.642 二区IEEE T AUDIO SPEECH 2.625 二区PATTERN RECOGN 2.584 二区IEEE T CONTR SYST T 2.521 二区IEEE T INTELL TRANSP 2.472 二区IEEE T ANTENN PROPAG 2.459 二区

电力能源排放因子的计算

电力能源排放因子的计算 1. BM计算过程的说明 根据“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第01.1版),BM可按m个样本机组排放因子的发电量加权平均求得,公式如下: ,EGEF,,,,myELmym,EF (1) ,,gridBMyEG,,mym 其中: EF是第y年的BM排放因子(tCO/MWh); grid,BM,y2 /MWh); EF是第m个样本机组在第y年的排放因子(tCO2EL,m,y EG是第m个样本机组在第y年向电网提供的电量,也即上网电量(MWh)。m,y 其中第m个机组的排放因子EF是根据“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的步骤3(a)中的简单OM中的选项B2计算。 EL,m,y 由于现有统计数据中无法从火电中分离出燃煤、燃油和燃气的各种发电技术的容量,因此本计算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首先,利用最近一年的可得能源平衡表数据,计算出发电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对应的CO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的比重;其次,以此比重为权重,以商业化最优效率技术水平对应2 的排放因子为基础,计算出各电网的火电排放因子;最后,用此火电排放因子乘以火电在该电网新增的20%容量中的比重,结果即为该电网的BM排放因子。 具体步骤和公式如下: 步骤1,计算发电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对应的CO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的比重。 2 F,NCV,EF,,,,,,,ijyiyCOijy2,i,COALj,, (2) ,CoalyF,NCV,EF,,,,,,,ijyiyCOijy2,ij F,NCV,EF,,,,,,,ijyiyCOijy2,i,OILj,, (3) ,CoalyF,NCV,EF,,,,,,,ijyiyCOijy2,ij F,NCV,EF,,,,,,,ijyiyCOijy2,i,GASj,, (4) ,CoalyF,NCV,EF,,,,,,,ijyiyCOijy2,ij 其中: F是第j个省份在第y年的燃料i消耗量(质量或体积单位,对于固体和液体燃料为吨,对于气体燃料为立方米); i,j,y 3NCV是燃料i在第y年的净热值(对于固体和液体燃料为GJ/t,对于气体燃料为GJ/m); i,y EF是燃料i的排放因子(tCO/GJ)。 CO2,i,j,y2

生物信息学期刊及影响因子汇总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742,综合:一区,12.124 Nucleic Acid Research 8.808,生物:一区;10.162 Scientific Reports 5.078,综合类:二区,4.259 Methods 3.221,生物,二区,3.802 BMC Systems Biology 2.853,生物:3区,2.003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2.482,医学:3区;2.753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1.670,生物:四区;1.032 Journal of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0.931,生物:四区;0.800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1.833 生物、数学与计算生物学三区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1.786 生物4区数学与计算生物学3区Bioinformatics (IF: 4.328) BMC Bioinformatics (IF: 3.781),生物:三区;2.448 BMC Biology (IF: 4.734),生物:一区;6.779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IF: 4.627),生物:一区;5.134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IF: 1.563),生物:四区;1.032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IF: 5.895),生物:二区,2.542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IF: 1.148),生物:四区;1.246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IF: 1.924),医学:三区;2.753 Molecular Biosystems ( IF: 4.236),生物:三区;2.781 Frontiers in Genetics 4.151 生物二区 Microbial Ecology 3.614 生物:二区,微生物3区

化学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Nature 31.434 Science28.103 Chem Rev 23.592 Nature Materials 23.132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571 Annu Rev Phys Chem 14.688 Mater Today 12.929 Accounts Chem Res 12.176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0.879 Nano Letters 10.371 Nano Today 8.795 Adv Mater8.191 J Am Chem Soc 8.091 Phys Rev Lett 7.18 Adv Funct Mater 6.808 Small 6.525 ACS Nano 5.472 Chem-Eur J 5.454 Chem Commun 5.34 Chem Mater 5.046 J Mater Chem 4.646 Cryst Growth Des 4.215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4.189 Inorg Chem 4.147 Langmuir 4.097 Phys Chem Chem Phys 4.064 Appl PHys Lett 3.726 Nanotechnology 3.446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3.396 Phys Rev B 3.322 J Chem Phys 3.149 Eur J Inorg Chem 2.694 Current Nanoscience 2.437 Aust J Chem 2.405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2.299 J Appl Phys 2.201 Chem Phys Lett 2.169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2.154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1.929 J Sold State Chem 1.91 Appl Phys A 1.884 Inorg Chem Commun 1.854 Mater Res Bull 1.812 Mater Chem Phys 1.799 Mater Chem Phys 1.799 J Cryst Growth 1.757 Mater Lett 1.748

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征求意见稿

附件 1 2016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征求意见稿) 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则的CDM项目和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并征询了相关部门和部分指定经营实体(DOE)的意见。上述机构一致认为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数据真实、计算合理、结果可信。现将计算过程及结果公布如下,可供CDM项目和CCER项目业主、开发商、DOE等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以及计算减排量时参考引用。 一、区域电网划分 为了便于中国CDM和CCER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区域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

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一)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下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EB )颁布的最新版“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05.0版),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采用该计算工具中“简单OM ”方法中选项B ,即根据电力系统中所有电厂的总净上网电量、燃料类型及燃料总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下: y i y i,CO2,y i,y i,y OMsimple,grid,EG )EF NCV (FC EF ∑??= (1) 式中: EF grid,OMsimple,y 是第y 年简单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tCO 2/MWh); FC i,y 是第y 年项目所在电力系统燃料i 的消耗量(质量或体积单位); NCV 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净热值(能源含量,GJ/质量或体积单位); EF CO2,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CO 2排放因子(tCO 2/GJ); EG y 是电力系统第y 年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不包括低成本/必须运行电厂/机组; i 是第y 年电力系统消耗的化石燃料种类; y 是提交PDD 时可获得数据的最近三年(事先计算)。

2016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征求意见稿)Word版

附件1 2016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征求意见稿) 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则的CDM项目和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并征询了相关部门和部分指定经营实体(DOE)的意见。上述机构一致认为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数据真实、计算合理、结果可信。现将计算过程及结果公布如下,可供CDM 项目和CCER项目业主、开发商、DOE等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以及计算减排量时参考引用。 一、区域电网划分 为了便于中国CDM和CCER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区域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

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一)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下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 )颁布的最新版“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05.0版),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采用该计算工具中“简单OM ”方法中选项B ,即根据电力系统中所有电厂的总净上网电量、燃料类型及燃料总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下: y i y i,CO2,y i,y i,y OMsimple,grid,EG )EF NCV (FC EF ??= (1) 式中: EF grid,OMsimple,y 是第y 年简单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tCO 2/MWh); FC i,y 是第y 年项目所在电力系统燃料i 的消耗量(质量或体积单位); NCV 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净热值 (能源含量,GJ/质量或体积单位); EF CO2,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CO 2排放因子(tCO 2/GJ); EG y 是电力系统第y 年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不包括低成本/必须运行电厂/机组;

关于某论文设计是否被SCI、Ei、ISTP等检索以及期刊影响因子地解说

一、为了说明问题更有条理,我先对SCI/EI收录的会议论文进行说明: (1)EI收录主要收录在期刊上发表的国际会议和国际会议论文集。其中会议论文集、专著等。其中IEE/IEEE、SPIE、ASME、ASCE 等学会的国际会议论文集几乎全部收录。 (2)SCI、SSCI主要收录在期刊上发表的国际会议,如国际会议专刊、增刊,并收录在期刊上刊登的国际会议摘要。SCI、SSCI不收录国际会议论文集(图书)。 (3)ISTP、ISSHP主要收录在专著、期刊、报告、增刊及预印本等形式出版的各种一般会议、座谈、研究会和专题讨论会的会议录文献,包括CD-ROM,EI收录的会议ISTP不一定收录。 (4)部分会议会ISTP、ISSHP被同时收录。 二、对近来部分会议声称能被会议出版的说明: 近来有大量的会议声明能够被一些期刊,如AMR《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等期刊正刊出版,并且能够被EI检索,对此,大家要注意了,这里鱼目混杂,要擦亮眼睛注意: (1)AMR《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等这些刊物确实能够被EI检索,因为这几个刊物都是专门接受会议投稿的,也就是专门收录会议论文的,不接受作者的单独投稿。只要能被这个刊物收录可以说就一定能被EI检索,除非你的论文有重大的格式错误,但注意检索类型是CA类型(也就是会议论文)。

(2)论文能否进入这几个刊物,关键就是看你参加的会议是否能够属于刊物的会议列表里,最简单的方法是进入http://www.scientific.net/网站,输入你要查询的会议名称,如果该会议能够在此网站上查的到,才证明你的论文能够被该刊物收录,也就说明你的论文能够被Ei检索。 (3)这几个刊物都是属于瑞士TTP出版公司旗下的刊物,其旗下的刊物还有如下刊物,这些刊物上发表的文章都能被EI检索:MSF>Materials Science Forum KEM>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SSP>Solid State Phenomena DDF>Defect and Diffusion Forum AMM>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AMR>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AST>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NanoR>Journal of Nano Research JBBTE>Journal of Biomimetics, Biomateria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JMNM>Journal of Metastable and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JER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in Africa (4)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关键工程材料》瑞士

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1 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1 NATURE 自然 31.434 2 SCIENCE 科学 28.103 3 NATURE MATERIAL 自然(材料) 23.132 4 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 20.571 5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进展 18.132 6 NATURE PHYSICS 自然(物理) 16.821 7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聚合物科学进展 16.819 8 SURFACE SCIENCE REPORTS 表面科学报告 12.808 9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 材料科学与工程报告 12.619 10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应用化学国际版 10.879 11 NANO LETTERS

纳米快报 10.371 12 ADVANCED MATERIALS 先进材料 8.191 13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美国化学会志 8.091 14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年度评论 7.947 15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 7.180 16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先进功能材料 6.808 17 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 聚合物科学发展 6.802 18 BIOMATERIALS 生物材料 6.646 19 SMALL 微观? 6.525 20 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 表面科学进展 5.429 21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化学通信 5.34 22 MRS BULLETIN

风电排放因子计算过程及原理

风电排放因子计算过程及其原理解读 注:根据2011年9月29日EB63次大会附件19的更新版本(am-tool-07-v2.2.1),风电排放因子的计算应基于“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进行。 ◆电力系统基准线方法学 基准线方法学步骤,主要包括以下6步: 1.确认相关电力系统; 2.选择项目是否包括离网电厂; 3.选择一种方法确定电量边际(OM); 4.根据所选方法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 5.计算容量边际排放因子(BM); 6.计算组合边际排放因子(CM)。 步骤1. 确认相关电力系统 为确定排放因子,首先需要确认项目相关电力系统。如果一个电力系统全部或部分位于附件Ⅰ国家,则可视该电力系统的排放因子为零。 如果东道国DNA对该电力系统项目有描述,则该描述可用。如果该描述不可用,项目参与方要在PDD中对该项目进行假设,并对此假设进行公证。 以电力系统项目作为参考来研究本方法学,由联网系统输入该电力系统的电力称为电力输入,由电力系统输入联网系统的电力称为电力输出。 为确定容量边际排放因子,除最近或将来可能增加的传送量使电力输入显著增加外,计算范围仅限于电力系统内。因此,传送量应被视为容量边际的来源。 为确定电量边际排放因子,选择下面一种方法来确定输入电力的CO2排放因子: 0吨CO2/MWh,或: (a)按照下面步骤4(d)计算输出电网的OM加权平均排放因子; (b)如果条件如下面步骤3中所述,按照步骤4(a)计算输出电网的简单OM排放因子;(c)按照下面步骤4(b)计算输出电网的经调整的OM排放因子。 若有附件Ⅰ国家电网输入的电量,排放因子可视为0 tCO2/MWh。 在计算和检测电力排放因子时,输出的电力不可从产生的总电量中扣除。 步骤2:选择项目系统中是否包含网外电厂(可选择) 项目参与方可从以下2项中选择计算OM和BM排放因子: 选项Ⅰ:计算中仅包含网内电厂。 选项Ⅱ:计算中同时包含网内和网外电厂。 选项Ⅰ仅在本方法学早期版本中适用,选项Ⅱ包含了网内和网外排放因子,它反映了在一些国家网外发电的重要性,部分可被CDM项目取代。选项Ⅱ可用于BM排放因子的计算,也可用于OM排放因子,或者BM和OM排放因子的计算。 若采用选项Ⅱ,离网电厂应按照附件2中的分类方法分类,每个网外电厂类别都应作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