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得多、少得多练习题

多得多、少得多练习题

多得多、少得多练习题
多得多、少得多练习题

1、红玫瑰有54朵黄玫瑰有15朵白玫瑰有17朵

请你根据玫瑰的朵数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填空。

红玫瑰比黄玫瑰();黄玫瑰比红玫

瑰();

黄玫瑰比白玫瑰基础知识

1、红玫瑰有54朵黄玫瑰有15朵白玫瑰有17朵

请你根据玫瑰的朵数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填空。

红玫瑰比黄玫瑰();黄玫瑰比红玫

瑰();

黄玫瑰比白玫瑰();白玫瑰比黄玫瑰();

红玫瑰比白玫瑰();白玫瑰比红玫瑰()。

2、在45 79 19 100 61 50 82 这些数中,

()比82多,61比()少。

()比()多一些,( )比()少一些。()比()多得多,()比()少得多。上面这些数中,()最接近60,()最接近80.

从大到小把这些数排一排。

()﹥()﹥()﹥()﹥()﹥()﹥()

3、个位上比十位上少4的数有()。

4、十位比个位上少4的数有()。

5、把下面的话换个说法。

例:小红比小丽大3岁小丽比小红小3岁。

1)、鸡比鸭少8只

2)、铅笔比水彩笔多9盒

3)、书包比台灯贵20元

6、估一估,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

36+20(得数是十多)62-40(得数是十多)

68-4(得数是十多)54+2(得数是十多)

4+24(得数是十多)78-60(得数

是十多)

7、思考题:猜猜我是几?

(1)我比5多20。我是()(2)35比我多5。我是()

(3)我比78少70.我是()(4)我是60的一半。我是()

(5)两个我合起来是80。我是()(6)48比8多的部分就是我。我是()知识应用: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1、比32小一些的数:34 1 30

2、爷爷今年的年龄比57大,比65小,而且是双数,爷爷可能是()岁:

59 60 66

3、和70最接近的数:80 50 100

4、书包55元,橡皮泥比书包便宜多了,橡皮泥可能是()元:

50 10 45 68元 57元 24元

1)5、小汽车的价钱比飞机便宜一些,小汽车可能要多少钱?

65元?元

38元 42元 63元

6、.台灯的价钱接近40元,台灯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

7、.

把这些草莓都装进纸箱里,装得下吗?□○□=□

8、梨有40个,苹果的个数比梨少得多,苹果可能有多少个?

18个 28个 48个

9、三(5)班有47人去春游,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

40座的 60座的 50座的 30座的

10、小月有42本书。

小红的书比小月少一些。小红可能有多少本书?在正确答案下打“√”。

小方的书比小月多得多。小方可能有多少本书?在正确答案下画“○”。

11本 40本 50本 82本 43本

高中地理 中国民族大家庭 测试题

高中地理中国民族大家庭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方寸邮票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图是我国发行过的几张有关少数民族的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B.图②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泼水节 C.图③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丰收节 D.图④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雪顿节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共有 56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 C.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D.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018年7月16日,老丁驾驶牌号为“苏A419A5”的轿车到内蒙古旅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车牌号发放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与省会组合是() A.浙江省宁波市B.江苏省南京市 C.山东省青岛市D.安徽省淮南市 4.老丁在内蒙古拍摄的那达幕节活动照片是() A.B.

C.D. 我国各民族有不同文化特色,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民俗活动与对应民族关联错误的是() A.泼水节﹣朝鲜族B.丰收节﹣高山族 C.雪顿节﹣藏族D.端午节赛龙舟﹣汉族 6.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 A.东南、西北和东北地区B.东南、东北和中部地区 C.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D.西南、西北和东部地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A.①—壮族—住窑洞,唱信天游B.②—回族—跳孔雀舞,过泼水节 C.③—蒙古族—过那达慕节,赛马、摔跤D.④—维吾尔族—喜欢跳跷跷板8.下列关于民族构成及其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东南 B.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C.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我国存在单一民族的县或者市 9.请判断下列哪条旅游路线可以欣赏到泼水节和傣族舞蹈? A.青海-甘肃包车七日游B.上海、苏州、乌镇、杭州九日游 C.黔东南六日游D.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七天游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特色文化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者多助

(一)2011湛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夫环而攻之环:(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3)委而去之委:(4)寡助之至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参考答案(一)17.(1)包围(2)武器(3)放弃(4)极点 18.C 19.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20.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09山东省临沂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知道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和表达能力。 知识: 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全国设有5个自治区。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习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交往和表达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 2.明确人民币上印有少数民族头像的含义,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 教学难点: 1.民族区域的划分 2.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及依服饰判断民族: 教学用具: 印有少数民族头像的人民币、中国政区图、少数民族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在长期的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世代友好的家庭 (一) 活动一 播放课件一:MTV《爱我中华》,师生共同欣赏并感受各民族团结友好的情景和气氛。师:欢乐的乐曲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你们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吗?生:《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民族,哪些民族人口比较多吗? 生: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人口比较多,占92% ,壮族、满族、朝鲜族、藏族、蒙古族人口也较多。 [设计意图:课前师生共同欣赏一曲深情并茂的《爱我中华》,在欢快气氛的营造中,能较快地引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并以此为话题,自然引出本课的所学内容。]活动二 播放课件二:布达拉宫的图片 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 2师:大家一定知道美丽的西藏,西藏自然风光美丽,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许多没被人们攀登过得冰山雪峰,还有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和独特的藏族文化。大家知道布达拉宫是为谁修建的吗? 学生自由作答。 活动三: 讲故事。 1、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讲(吐蕃与唐朝公主“和亲”的故事) 资料:藏族民间故事中写的是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练习题

《孟子两章》中考习题集锦 2004年四川省遂宁市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M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M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M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M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1 / 10 2005年芜湖市

八年级地理上册《1.4 中国的民族》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4 中国的民族》导学案 (新版)湘教版 【目标导航】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自主学习】 1、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个民族,以族人口最多,占 %,其他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占 %,少数民族中以族人口最多。 2、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民族有哪些? 3、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活动。 4、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是: 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部和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5、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 6、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设立。

7、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我国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合作探究】 探究一: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 1、联系已经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比较我国的民族组成与日本的差异 2、读图 1、15 1、16反映了我国哪些民族的文化特色,完成活动中的连线 3、补充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探究二:读图 1、14“我国民族的分布” 1、①汉族主要分布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 在、、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族,傣族主要分布在____ _____省。 ③_ ____、___ ___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2、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3、完成P17活动 【典例分析】 材料A:当今世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民族冲突和纠纷,如印巴之争、巴以冲突等。反观我国,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主要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着正确的民族政策。材料B: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

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融入民族大家庭习题

课堂小练,问题反馈 1.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总称是() A.炎黄子孙B.中国人民C.中华民族D.各族人民 2.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反映了在我国各民族() A.平等团结和睦 B.文化多彩独特 C.已消除差距 D.之间同步繁荣 3. 中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藏历新年,傣族的泼 水节,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是苦扎扎节,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这说明() 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②它们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这些节日其他民族不能参与④它们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对于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方法是()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 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C.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之所以是一家,其根本原因在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B.我国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各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不同民族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6、中华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 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 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民族 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21教育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想一想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忆一忆请你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民族主要聚居地风俗习惯节日 藏族西藏 蒙古族内蒙古 维吾尔族新疆

得道者多助的练习题

(2004·烟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 ) 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 ③池非不深也 ( ) ④委而去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的重要性,推出了的结论。 2008内江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争一一9 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战必胜矣。 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9、翻译下面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008广西百色市 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13题。 天时不如地利,……战必胜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委:)(去:)②亲戚畔.之(畔:)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多民族的大家庭地理教案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地理教案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地理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地理图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充分利用课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 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2.通过角色扮演、课堂竞赛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三、分析教学任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以后学习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年龄特点上: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知识障碍上: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较少,民族观念不强。 动机和兴趣上:由于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 1.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构成状况。 2.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重点难点突破 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 四、教法、学法和媒体 (一)教学方法

天时不如地利练习题(附答案)精编版

时不如地利》练习 一、填空: 1、孟子,名,时期的思想家。本文选自《》。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文中用“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 “”和“”的观点。 4、孟子用“”“”“”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 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的重要性。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的 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得 道”的重要性。 7、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两个语句: 二、、解释加点字: 1、地利 ..()() ..不如人和 2、七里之郭.()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5、委.而去.之()()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域.民不衣封疆之界() 8、以天下之所顺.() 9、攻亲戚 ..之所畔.()()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环.而攻之() 三、翻译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______ A.三里之城 B.夫环而攻之 C.七里之郭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以下不是判断句的一句句子是_____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A.对偶 B.排比 C.对比 D.比喻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孟子和孔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B.攻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小城却“不胜”,主要是因为“人不和”。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四个双重否定句形成排比,强调了“人和”对于战争的决定性作用。 D.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本文得出的结论是_____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7 中华民族一家亲 -人教部编版(无答案)

1.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了解民族分布的特点。 2.知道我国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3.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 文化繁荣都作出了贡献,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作出了贡献,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导入 播放《爱我中华》进行导入。歌词中提到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指的是什么? 一、走进民族大家庭 在我们这个名族大家庭中,你都知道哪些民族? 总结:我国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喜欢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二、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了解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的名族交流交往的事例,感受名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让学生们知道汉朝时,中原的丝绸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北边疆地区”,侧重说明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棉花、芝麻、大蒜是由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侧重说明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 总结: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尊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发展经济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三、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通过教材第59页的活动园展现的火把节图片和文字资料,去仿写其他少数民族节日,并提醒学生如果想参加这个活动需要注意什么? 教材第60页的正文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想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各民族必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 活动园设计的主题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也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 国家为了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 总结: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感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洽、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教学反思: 豪洋双语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校本作业 主备人:姓名:五年级班 一、填空。 1、在奠定祖国( )、开发祖国( )和维护( )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 2、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表现在( )、( )、( )、( )和( )等方面。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3、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之称。高原空气( ),气候( ),雪山( ),冰川广布。 4、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 )、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5、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 )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 6、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 ),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7、我国各民族在( )上交错杂居,( )上兼收并蓄。( )上相互依存,( )上相互亲近,形成了( ),( ),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二、判断。 1、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2、我们小学生要决定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拒绝做一切不利于各民族团结的事。() 3、汉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其他民族虽然和我们是一家人。但他们只是二流的民族。() 4、各民族的食物各具特色,通过不同的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民族不同的饮食文化。() 5、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勤劳勇敢,充满智慧。()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7、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 8、广西陆地边境地区居住着壮、汉、苗、京等民族。() 四、简答题 1 、查找资料,说说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区?

天时不如地利练习题(附答案 )

《天时不如地利》 二、根据内容填空: 1、孟子,名,时期的思想家。本文选自《》。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文中用“攻而不胜”和“委而去之”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 ”和“ ”的观点。 4、孟子用“ ”“ ”“ ”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 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 ”的重要性。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 四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 ”。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 手法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7、请写出本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至今仍然被人们经常引用的 两个语句: 三、解释加点字: 1、地利不如人和()() 2、七里之郭()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5、委而去之()()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域民不衣封疆之界() 8、以天下之所顺() 9、攻亲戚之所畔()()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环而攻之()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环而攻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寡助之至 D、天下顺之 E、攻亲戚之所畔 五、翻译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答案: 二、1、轲,战国《孟子》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天时、地利、人和人和 5、排比地利不如人和 6、对比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解释加点字: 10、地利不如人和(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得人心,上下团结) 11、七里之郭(指外城墙) 1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这是) 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指内城墙)(护城河) 14、委而去之(抛弃)(离开) 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16、域民不衣封疆之界(限制) 17、天下顺之(服从) 18、攻亲戚之所畔(同“叛”,背叛)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建立威信)(兵器) 11、环而攻之(围)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D ) 环而攻之代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 寡助之至到 天下顺之代词 攻亲戚之所畔去独 五、翻译句子: 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的帮助就少。 2、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地势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只靠锐利的兵器。 3、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4、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作战的地形,有利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

部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导学案

部编版学期九上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导学案 沙井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问题导学精要 课题: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执教者:黄小凌 【学习目标】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各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2.积极维护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政策,支持各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3.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新型的民族关系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原则 【学习重点】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方面的一项政治制度 【学习难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2.请你分别谈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现状,国家制定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二、设问导读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是增进民族、发展社会主义民族 的必由之路。 3、国家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的措施 (1)经济上: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实施__________________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社会上:国家支持民族地区________________,实施积极的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____________,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文化上: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4)公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 三、问题梳理,合作探究 主问题1:“民族大家庭”请阅读第90—92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阅读90页“运用你的经验”谈谈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你是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大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多民族的大家庭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 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教具准备:电脑PPT课件展示 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爱我中华》,引出题目《多民族的大家庭》 3、请同学们拿出一元纸币,对照屏幕上“我爱中国”的蒙、藏、维、哈、朝、彝、 壮七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写法,得出有哪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4、请同学们看这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二、达标活动 (一)56个民族 1、讲解少数民族概念。请同学们读“汉族和其他55个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图”,通过图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2、通过两幅柱状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 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二)民族的分布 1、读图“我国的民族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 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总结: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 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三)民族风俗 1、民族邮票(均有链接,点击各民族的邮票即可观看相应的风俗习惯) 2、将习俗分为四类(主观):传统类、惊险类、残暴类、浪漫类 (1)传统类——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节日期间,划龙舟比赛、“孔明灯”和“放高升”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到 节日最后一天,大家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将活动推向高 潮。(穿插图片讲解) (2)惊险类——爬刀竿、达瓦孜。 (3)残暴类——叼羊。叼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哈萨克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叼羊多用山羊,两岁左右,割去头蹄,紧扎食道。 有的还把羊放在水中浸泡或往羊肚子里灌水,这样比较坚韧,不易扯烂。 叁加叼羊的人事先要组队。每一队中都有冲群叼夺掩护驮遁和追赶阻挡 等分工,而且讲究战略战术。比如一旦夺得羊羔,其他同伴有的前拽绳,有的后抽马背,前拉后推,左右护卫才能冲出重围,它既需要个人娴熟 的技巧,又要集体的密切配合。 (4)浪漫类——姑娘追、风花雪月。姑娘追,哈萨克语叫“克孜库瓦尔”,哈萨克族的马上体育、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配合 图片讲解姑娘追的传说与形式)云南白族少女的头饰蕴含着风花雪月的 含义。风就是指头饰左下边飘逸传神的长须带;花指帽沿上绣着的一排 排美丽的山茶花朵;雪是指帽沿上白色的绒毛;月是指整个头饰的外形, 像一轮弯月。在大理,人们通常把令人神往的四大美景——下关风、上 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说成是大理的“风花雪月”。(配图说明风、花、雪、月各自的特点) (四)民族政策 1、得益于我国少数民族风格各异的风俗习惯,为了将其更健康地传承和发展下 去,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来维持各民族的这份和谐与安宁。 2、我国民族政策(1)各民族一律平等。(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 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一单元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新授课学案(答案卷)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答案卷) 学习目标: 1.初识五十六个民族,并掌握相关基本知识(重点) 2.掌握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较重点); 3.掌握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及分布(重难点); 4.掌握少数民族存在的意义;(较重点) 5.仔细完成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并加以拓展 ..(重难点); 6.制作关于少数民族的小制作(选作)。 情境导入: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五十六个兄弟姐妹吧! 任务(一):认识中华民族 请同学们朗读并简略背诵以下内 容 中华民族歌 中华民族兄弟多,五十六族齐欢歌。 汉壮蒙古维吾尔,藏回朝鲜哈萨克。 苗彝布依鄂伦春,满侗哈尼塔吉克。 瑶白傈僳达斡尔,黎傣土家鄂温克。 东乡仫佬珞巴土,布朗纳西高山畲。 拉祜仡佬水阿昌,撒拉毛南佤锡伯。 普米德昂羌保安,门巴裕固怒景颇。 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兹别克京基诺。 独龙赫哲俄罗斯,团结奋斗建祖国。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让我们继续探究吧! 知识链接:(学习目标2)人口: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的91.59%(习惯上称92%)。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其人口超过1600万人。 另外,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人口超过五百万人。 任务(二):(材料分析) 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少,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二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二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记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我国民族分布的总特点。 (2)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我国民族的分布图和表格,归纳民族分布特点。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3)运用比较法,对比中国与日本。美国等的民族构成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应特别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杜绝大汉族主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快乐点击 1.56个民族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构成,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的人口较多在400万以上;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只有几千人。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边疆地区,汉族多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例如:宁夏是回族的相对集中区,东北是满族的相对集中区,蒙古、藏、维吾尔、壮族4个民族分别集于以它们的命字命名的4个民族自治区。从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例如:上海市以汉族为主,还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北京市居住的少数民族更多。这种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活动(1):联系世界地理已经学习的知识,比较我国与日本、美国的民族构成有何异同?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美国是由世界各国的移民先后移入到美国后形成的美利坚民族。中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热点考点聚集 命题方向 1.考点: 我国民族的数目及分布。

《娘子关前》导学案含答案

娘子关前 【文本导读】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即1938年1月21日至23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末春初,天气十分寒冷。但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卡片】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现当代作家,共产党员。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了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得1979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隘. ( ) ②骡.马( ) ③贫瘠.( ) ④抽屉. ( ) ⑤匍匐..( ) ⑥井陉.县( ) ⑦村妪.( ) ⑧水门汀.( ) ⑨鲜. 文才( ) ⑩聂荣臻. ( ) ?咳嗽..( ) ?褴褛..( ) ?鲜??? 数见不鲜.( )鲜.有耳闻( ) ?模??? 模.样( )模.型( )

?核??? 枣核.儿( )核.武器( ) ?塞??? 活塞.( )塞.外( )阻塞.(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隘( )溢( ) ②??? 辨( )辩( ) ③??? 榴( )溜( )镏( )瘤( ) ④??? 将( )蒋( ) ⑤??? 宣( )渲( )喧( ) ⑥??? 卢( )芦( )庐( )炉( ) 3.近义词辨析 ①暴发·爆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喧闹·喧嚣·喧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镇静·镇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 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节课内容依据的是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所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同一片土地上》第七课第一节。 一、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学生应懂的知识和应尽的义务。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指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接着说明了各族人民在平等、团结、和睦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最后点明本课的落脚点:维护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知识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大家庭。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照片、地图,朗读民族歌谣,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指点迷津”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含义。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简要回顾,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知识采撷”可让学生了解本课涉及的“民族”、“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概念。“活动感受”中的一、二部分加深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以有知识基础上容易理解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是由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还比较肤浅,认知水平还不够,对“统一”的理解还比较困难,尤其是难以全面认识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4.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 )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5.“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6.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7.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二)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1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9.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