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莫雷 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关于教学 2008-12-26

(莫雷 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关于教学 2008-12-26

(莫雷 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关于教学 2008-12-26
(莫雷 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关于教学 2008-12-26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

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

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

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二十四、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3分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1 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分)(1 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1分)

二、教材概括 3 分

1、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 分)

2、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 1

分)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 分)

三、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 3 分

1、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分)

2、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索,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1 分)

3、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1 分)

四、品德心理结构 3 分

1、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1 分)道德情感、(1 分)道德行为(1 分)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五、学习策略 3 分

1、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2 分)和记忆效率(1 分)的一切活动。

六、短时记忆 3 分

1、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分)保持时间大约为 5 秒到 2 分钟。

(1 分)

2、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1 分)

七、遗忘 3 分

1、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1 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1 分)就是遗忘。

2、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0.25 分)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0.25 分)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暂时性遗忘; 25 分)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八、学习 3 分.

1、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 分)

2、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1 分)

3、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1 分)

九、从众 3 分

1、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2 分)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 分)

十、社会学习理论 3 分

1、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2 分)

2、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1 分)

十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3 分

1、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治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1 分)

2、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于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分)

3、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1 分)

十二、教育心理学 3 分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1 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 分)

十三、心理特征 3 分

1、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因而经常表现出的意识特性。

(1 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 分)

2、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的主要标志。 (1 分)

十四、成败归因理论 3 分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动机理论。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2 分)。

2、这一理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1 分)

十五、遗忘的干扰说 3 分

1、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1 分)

2、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 分)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重要原因。(1 分)

十六、自我意识 3 分

1、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和能动性。

(2 分)

2、在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在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在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1 分)

十七、社会助长 3 分

1、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2 分)

2、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1 分)

十八、教学目标 3 分

1、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1 分)

2、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1 分)

3、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1 分)

问答、论述题

一、联系实际,试论述学习迁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研究迁移分类对高校教学有何帮助?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1.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5 分)

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1.5 分)

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5 分)

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1.5 分)

(二)对教学的帮助

1.通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迁移的种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对迁移的认识,从整体上来把握迁移。(2 分)

2.迁移的种类不同,其教学要求的条件也不一样,了解迁移的分类有助于促进对不同类型迁移规律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认识并灵活运用迁移规律,以提高教学成效。 (2 分) (

三)联系本学科实际谈学习迁移。 5分)

二、什么是思维?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思

(一)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2 分)

(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 分)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2 分)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2 分)

三、心智技能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8 分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相继的三个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1 分)

2.原型操作阶段: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1 分)

3.原型内化阶段: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1 分)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 分)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1 分)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1 分)

4.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2 分)

四、根据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 分(开卷) 1.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

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3 分)

2.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3分)

3.让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准确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3 分)

4.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 3分)能联系实际。(8 分)

五、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 分

1、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2 分)

2、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

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3 分)

3、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

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3 分) 六、联系实际,试论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举例)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1.5 分)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1.5 分)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1.5 分)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1.5 分)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5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1 分)

2.主动交往。(1 分)

3.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1 4,自尊善人、自信信人、自助助人。分)(1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吵(1 分)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1.5 分)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1 分)

4.学会批评。(1.5 分)

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8 分

(一)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 分)。

(二)个体心理系统:人类个体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1.5 分)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1.5 分) 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

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1.5 分)

4.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5 分)

八、什么是知识的识记?怎样提高知识的识记效果? 8 分

1、知识的识记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新信息必须与个体已

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获得巩固。(2 分)

2、识记的主要方式有: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系统的信

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进行;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材料,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

式进行加工;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还可借助语言中介编码。(2 分)

3、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材料意义的

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2 分) 合理复习,防止遗忘;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2 分) 九、请结合所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20 (开卷) (一)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界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 S—R 的联结,

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

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指引,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二)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理论(3 分):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

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4 分)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所谓非

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

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4 分)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

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之

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4 分) 能联系实际。(5 分)

十、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0 分(开卷)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8 分)

1.总趋势(2 分) ①我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

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是基本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②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 ,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自我体验最为强烈。③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

2.自我认识(2 分) ①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②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③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有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3.自我体验(2 分) ①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性。②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②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4.自我调控(2 分) ①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2)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7 分)

1.全面认识自我(3 分) 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③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2 分) ①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②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

3。努力完善自我(2 分) ①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⑦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

(三)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5 分)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恰如其分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向学生广泛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娱等等。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宣讲与咨询紧密结合起来。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入学适应、学习、社会适应、恋爱与性心理卫生、择业与求职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十一、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发扬师爱。 20 分(开卷)

(一)教师威信

1、教师威信的涵义。 2 分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2、教师威信的形式。每要点 0.5,共 2.5 分。教师的威信取决于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是威信形成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1)教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对学生威信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3)良好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要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精神。

3、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每要点 0.5 分,共 2 分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二)师爱

1、师爱的涵义。 2 分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心理智慧、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时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2、师爱的特征。每要点 0.5 分,共 2 分。(1)师爱的职业对象性。教师必须热爱学生。(2)师爱的原则性。必须按照培养目标去严格要求每个学生。(3)师爱的广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不偏。

3、师爱的心理功能。每要点 0.5 分,共 2 分。(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能。

4、师爱的表现形式。每要点 0.5 分,共 2 分。(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三)结合所任教学科实际。 6 分

十二、联系实际,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

1、概念(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1 分(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 分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 分

3、学习动机的种类。(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0.5 分(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0.5 分(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0. 5 分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1、概念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况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之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的状态,形成学习地积极性。 1 分

2、策略每要点 1 分,共 5 分。 20 分(开卷)(1)创设问题情况,实施启发性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充分考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每要点 1 分,共 4 分。(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4、联系实际。 5.5 分 8分十三、教学直观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及评分标准:根据直观的对象,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一)实物直观(3 分)

1.概念: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1 分)

2.优点:(1 分) ①实物直观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比较一致,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定向作用较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也能很快地发挥作用。(0.5 分) ②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0.5 分)

3.缺点:(1 分) ①在实际事物中,往往是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混杂在一块,难以突

出本质要素。(0.5 分) ②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 (0.5 分)

(二)模象直观(2.5 分)

1.概念: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图片、幻灯等。(1 分)

2.优点(1 分) ①模象直观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0.5 分) ②它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0.5 分)

3.缺点(0.5 分) 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三)言语直观(2.5 分)

1.概念:言语直观形态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言语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1 分)

2.优点:(1 分) ①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0.5 分) ②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0.5 分) 3.缺点:(0.5 分) 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十四、联系实际,试论述创造性思维包含哪些成分?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5 分:(一)创造性思维的构成成分(4 分)

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1 分)

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1 分)

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1 分)

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1 分)

(二)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6 分)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1 分)

2.“头脑风暴法”(2 分)

3.“戈登技术”(2 分)

4.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应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进行(1 分)

十五、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8 分

(一)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 6 个环节(6 分)

1.明确教学目的(1 分)

2.分析任务(1 分)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1 分)

4。设计课程(1 分)

5.教学(1 分)

6.评定(1 分)

(二)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 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均具有

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十六、试比较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异同,并论述这种理论对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20 分(开卷)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3 分) 皮亚杰认为:

1.儿童在 6 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他们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1 分)

2.儿童在 6—10 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他们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神圣不可更改的,是绝对权威的(1 分)。

3.10 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他们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与他人相互尊重和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1 分)。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6 分)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

阶段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2 分)。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获得奖赏。水平二: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

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

规范(2 分)。

3.“好孩子”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

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律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水平三:后

习俗水平。此时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2 分)。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是由大家商量决定的,也可以由大家商定而改变。

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基于自己的良心所选择的普遍道德原则为导向。

(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相同点和差异点(4 分)

1.相同点(2 分):①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②提出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⑤通过道德判断研究道德发展水平。④柯尔伯格系统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

2.差异点(2 分):①皮亚杰研究对象的年龄一般在 12 岁以下,13 一 14 岁的少年;

柯尔伯格把年龄扩展到 22——28 岁。②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柯

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③皮亚杰认为年龄与道德成长是平行的,以年龄作为划分道德发展的标准;柯尔伯格不以年龄作为划分道德发展水平的标准,而是以道德判断水平作为划分的标准;④皮亚杰认为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对道德发展有

重大影响;柯尔伯格认为要以教育本身来促进道德水平 32 的发展。 (以上内容各答出

2 点即可为满分)

(四)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7 分)

1.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2 分)

2.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2 分)

3.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对青年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2 分)

4.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还应注意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训练。(1 分) 分

析题

一、上课铃声刚刚停止,讲授经济学的贾老师提着书包匆匆走进教室。在宣布上课以后,他说:“我今天因为感冒,有些发烧,所以音量可能受影响,请同学们注意听讲。”他象

往常一样先是讲评作业:“说实话,你们是我遇到的学习风气最差的班级,有的人写作业是三言两语应付老师,有的人是相互抄袭、欺骗自己。某某来了没有?某某某呢?站起来!你们已经两次没交作业了,知道吗?课下找我一下。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更不想教了。” 贾老师正式讲课了,他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他的板书少,语速快,常常有许多学生听不清楚或听不明白,每当这时,贾老师看到一些学生迷惑不解的样子总是问大家:“听明白了吗?懂了吗?”下面都没有回音,于是他又继续讲课。临下课时,他的手机响了,他赶紧关掉,继续说:“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讲----” 下课铃声响了,贾老师对围着他提问的学生说:“对不起,我有急事。”然后匆匆地离开了教室。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贾老师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本题参考分值为每要点 2 分,总结、归纳 2 分。

1、上课应有提前量,以便调整好情绪,不要来的太晚,更不能迟到;

2、声明自己有病,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3、开场白的点名批评影响学生的情绪,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4、“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更不想教了。”属不良暗示;

5、他的板书少,语速快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

6、总是问大家:“听明白了吗?懂了吗?倒不如说“清楚了吗?”把责任留给自己;

7、BP 机(手机)在上课前应当关掉,否则算教学事故;

8、“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讲”有些多余;

9、应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不要来也匆匆,走也匆匆。

二、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

请用所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这段话的涵义(共 20 分)

参考答案:每要点 3 分,共 15 分。联系实际总结归纳 5 分,共 20 分。

1、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 ;

2、应认真分析学生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和自我意识;

3、用教师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他们;

4、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十分必要;

5、只有感情上的相互接纳,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研究材料初步揭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大约发生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在你的教育工作中是否也发现了这种现象,

请你谈谈对这转折时期的看法。

参考答案:本题参考分值为,第 1、2 要点各 5 分,第 3 要点 10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情感、自我调控;

2、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自我认知日趋辨证,自尊心占主导,自我调控更加自觉,是自我意识的转折期;

3、联系自己教学中的实际,谈如何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我们并不对教师说,你们得这样或那样做,但是,我们得对他们说,你们要研究你们想支配的那些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在工作中考虑这些规律和那么想应用这些规律的情况。” 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共

20 分)每个要点各 5 分,共 20 分。

1、研究表明,心理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

2、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

3、应用这些规律的经验。

4、违背这些规律的教训。

五、赵老师是某高校的年轻女教师。今天她穿了一套漂亮艳丽的吊带裙和时髦的拖鞋。她走进教室,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这才发现有不少学生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连上课铃声都未注意到,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 ,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才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便当场要求他们收敛。她讲到重点处,习惯地提高音量,竟然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楚,要求重复。她讲课的内容很丰富,直到下课铃响才结束授课内容,然后布置一些作业。今天是她教学中很平常的一次,就这次教学活动而言,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未运用心理学规律,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共 20 分)

参考答案:每个要点 2 分,共 20 分。

1、她穿的服装,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服装应以庄重、大方、朴素为宜;

2、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学生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因势利导

4、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 ,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应改进。

5、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把握好节奏。

6、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更多的时间干什么了?看讲稿?

7、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力集中,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8、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表现,如说话等,不要当众批评,可静默数秒,或课下教育。

9、她讲到重点处,应当配合板书教学,教学重点应当重复。

10、拖堂不是好习惯,有时会影响其他课程,有时会影响学生生活和休息。课后作业应提前布置,并注意学生的反应。

六、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辩证法,红军小战士刘炽随众听讲。毛泽东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辨,刘不明所以,不久便在台前酣睡起来。旁有红军干部急欲唤醒刘,毛泽东微笑止之。毛泽东在课堂上何以纵刘酣睡?

参考答案:前两点各 5 分,共 10 分。第 3 点 10 分,共 20 分。

1、毛泽东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辨,是毛泽东自身的问题

2、毛泽东微笑止之。是毛泽东师爱的体现。

3、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如何处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简

高等教育心理学 1、 名词解释 1创造力: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东西;创造力指一种创造的能力。 2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教师角色: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5教师期望效应: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容易取得老师期望的效果。又“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 6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7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8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9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0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1品德:即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2品德心理结构: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部分组成。 13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具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复习

第一部分绪论 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J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J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J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L 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J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J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J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第三部分认知学习。 J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J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J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L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L 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L 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L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J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J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J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L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 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对 象是什么?答: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四个方面。 2、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内容体系。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决定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必然是心理学的分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五个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高等学校学习心理、高等学校教学心理、高等学校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与测量。 4、举例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是①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师资水平;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③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5、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就高等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某一问题做一个研究设计。 第二章大学教师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发展 1、什么是角色?教师角色有哪些? 答: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角色有:①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②长者、朋友和管理员。③榜样与模范公民的角色。④学生灵魂的造者。⑤教育科学研究者。 2、简述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答:教师角色的形成主要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3、什么是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如何形成的? 答: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

表现。教师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条件是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威信形成的决定因素;客观条件是指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等。 4、什么是教学效能感?剖析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并说明它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答: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它从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反思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工作的情绪。 4、这次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答:过程:①具体经验阶段②观察与分析阶段③重新概括阶段④积极验证阶段。 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5、教学监控能力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答: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师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并选择适宜而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 6、简述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 答:因素:①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②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③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表现形式:①善于因势利导,即根据学生需要特点,调动积极因素,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②善于随机应变,它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即灵活、艺术地处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③善于对症下药,即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 B.附属驱力 C.欲望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A、没有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标准答案:C 1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33.33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B 12.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33.33分)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标准答案:C 13.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14. 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30分)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三

一. 单选题 1.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D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2.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3.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4.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B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6.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 。 A.120% B.130% C.140% D.150% 7.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8.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D 。 A.平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低谷现象 D.高原现象 9.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0.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11、相同要素说的主要提出者是 D 。 A.贾德 B.苛勒 C.奥兹伯尔 D.桑代克 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 。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13.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15.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B 。 A.生理自我 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6.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C 。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7.个体想象中化人的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A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 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答案:B 2.()?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答案:A 3.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意义识记占优势 B、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保持稳定 C、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D、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熟练 答案:B 4.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D 5.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答案:C 6.下列不属于网络人际交往方式的是()

A、E-mail B、QQ C、短信 D、微信 答案:C . . 7.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答案:D 8.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 9.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 A、可逆性 B、灵活性 C、补偿性 D、发散性 答案:A 10.()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答案:C 11.()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渊博的专业知识 C、先进的教育理念 D、特色的教学能力 答案:B

心理学考试题(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还没对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2.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学派(理论)是(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3. 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4. 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5.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 A. 华生( 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 1856-1939) C. 马斯洛(A. Maslow 1908-1970)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6.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华生( 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 1856-1939) C.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7.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 ). A. 华生( 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 1856-1939) C. 马斯洛(A. Maslow 1908-1970)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8.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 华生( 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 1856-1939) C. 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9.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原则而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此观点出自(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0. 心理变态的原因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所造成的.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要达到自我不再受本我的冲击和超我的压抑而成为一种协调的综合力量.此观点出自( ). A. 行为主义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 D. 认知心理学 11.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