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 用于剖宫产手术体会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 用于剖宫产手术体会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 用于剖宫产手术体会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 用于剖宫产手术体会

大,有时达深层。

1.3 角膜玻璃异物

酒瓶、门窗玻璃破碎后间接溅入,严重时可造成角膜穿通伤。

1.4 角膜普通异物

临床最为常见,一般多由稻壳、灰尘、砂子、尘土和一些不明粘稠物引起。

2 角膜异物取出的注意事项

2.1 麻醉要充分,用2%~4%利多卡因麻醉3次,每次间隔1~2min。

2.2 照明要充分,确感困难者,可借助裂隙灯的帮助。

2.3 取前应对异物的性质、位置、大小、深浅,判断清楚,取时应以中心向外。

2.4 对表层异物者,先用盐水棉签蘸取,对不配合的患者和小儿应采取头固定,眼睑拉钩。

2.5 铁锈异物、化学异物,根据具体情况分批取出。

2.6 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异物取出后要滴注抗生素、涂红霉素眼膏,对继发感染者,应结膜下注射,戴眼罩、定期复检。

(编辑:陈雅君)

(收稿日期:2000-01-15)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 A)

用于剖宫产手术体会

苏立新1,满 心2

(11桦南县人民医院,黑龙江桦南154400;

21牡丹江市水泥厂职工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剖宫产手术主要选用推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阻滞麻醉(CSE A)具有起效迅速,效果确切,灵活性大等优点。本文旨在肯定其用剖宫产手术麻醉的好处。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年龄22~30岁,AS AI-Ⅱ级,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取右侧卧位,选择L2.3用18号针直入法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硬膜外导管4cm,然后选择L3.4用7号腰麻针刺入蛛网膜下腔,并注入0.5%布吡卡因2~3ml,转为平卧位,并根据麻醉阻滞平面和手术需要时间酌情硬膜外腔给药。术毕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氟哌啶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用于术后镇痛。所有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患者均留置导尿管,故未观察尿潴留情况。术后3d随访病人无头痛及切口痛发生。

2 体会

(1)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分离下段腹膜时因骶神经阻滞不全,常不能良好镇痛。腰麻下行剖宫产术,具有起效快,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可靠和对胎儿影响小等优点,但也有因常规用药导致阻滞平面不易控制,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高等缺点。CSE A不但可完全阻滞骶神经,同时可适当减少用药量,使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与硬膜外麻醉相近。(2)术后头痛是腰麻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而CSE A则无头痛发生,或许硬膜外镇痛液对头痛有预防性作用。(3)在腰麻阻滞平面不够的情况下,硬膜外腔注射局麻药,可升高麻醉平面〔1〕,以便于手术顺利进行。(4)CSE A下,术毕硬膜外腔可注入镇痛药,有利于术后镇痛。(5)全组未发现呼吸抑制发生及其它并发症(如恶心、呕吐、搔痒)发生。

参考文献

〔1〕史宏伟,鲍红光,朱建明1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注药升高阻滞平面机制的探讨〔J〕1临床麻醉杂志, 2000,7:364.

(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000-11-18)

甲状腺结核1例

王 静1,李喜彬2

(11兴隆林业局第一医院,黑龙江巴彦151800

21巴彦县兴隆镇医院,黑龙江巴彦151800)

甲状腺结核临床十分罕见,我院于1996-06收治1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34岁,因右颈前无痛性肿物半年入院、无发热,无声音嘶哑。查体:体质略瘦,颈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右叶上极触及-1.5cm×1.0cm质硬肿块,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无压痛,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B超:甲状腺右叶上极实质性肿块。诊断:甲状腺腺瘤。经术前准备,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术中见肿物与甲状腺被膜及胸骨甲状肌有粘连,术中施甲状腺右叶次全切除术,探查左叶腺体未见异常。切除组织质硬,无包膜,无液化及干酪性物质。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甲状腺结核并有钙化。术后抗炎,抗结核治疗,切口一期愈合。随访至今无异常。

2 讨论

甲状腺结核临床罕见,文献记载及病例报道少见。结核菌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甲状腺组织为血运丰富,内分泌器官。此病例分析:①病人颈部淋巴结不肿大,说明从口腔扁桃腺,龋齿浸入可能性不大。②甲状腺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及自体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腺体肿大、质硬、波及双侧,并有疼痛。此病人不表现为此病。③甲状腺癌生长较快,可出现神经压迫或气管压迫症状,该病人无表现。

④该病例主要原因可能为血液进入甲状腺组织而发病,但也可发生任何部位。

(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000-12-05)

肺下叶结核34例的X线分析

潘国军1,刘 纯2,田殿玺3

(11肇州县人民医院,黑龙江肇州151200;

21亚布力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尚志150600;

31兴隆林业局第二医院,黑龙江巴彦150900)

临床上单发肺下叶结核较少见,有的被误诊为肺部炎症、肺脓肿等。为提高肺下叶结核的X线诊断,现将资料较完整的34例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发生右侧肺下叶18例,左侧肺下叶12例。同时波及双侧肺下叶4例。合并胸膜炎者3例。其中有空洞者18例,约占53%。多发生在下叶背段,最大直径约4.7cm。最小直径约0.9cm。

2 主要X线表现

(1)支气管肺炎型8例,为一侧肺下叶呈片状或结节状部分融合,分布较广泛;(2)空洞或空洞播散18例。多为干酪样厚壁空洞,内壁不整,无液平,极少为薄壁空洞。周围有的可

见卫星灶;(3)球形病灶或团块性病灶5例,显示边缘清楚,密度均或不均匀改变;(4)大片状浸润3例,边缘不清,密度较均匀。3 讨论

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本人有以下初步体会:(1)肺下叶发现空洞,有或无支气管播散应结合临床经常想到结核的可能。(2)肺门区或下叶发现团块病灶或球形病灶需认真仔细分析病变密度及边缘,特别要寻找卫星病灶或陈旧性结核病灶。在排除炎症、肿瘤等的前提下,考虑肺下叶结核的可能。(3)一侧肺下叶发现斑片或大片状浸润病灶一般多想到肺部急性炎症,但不可轻易肯定,需在密切结合临床追踪观察1个月以上,病灶无吸收者,要考虑肺下叶结核可能。

本病容易误诊为肺部炎症、肺脓肿、肺肿瘤、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等疾病,但只要能很好认识和掌握肺下叶结核病的特点,在短期(1~2个月)内严密观察,结合临床表现及痰的细菌学检查、血沉等改变是可以鉴别的。

(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001-01-07)

窦性停搏后房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控制心室1例

耿艳英,张聪雅

(尚志市中医院心电中心工作站,黑龙江尚志150600)

患者男性,75岁。临床诊断脑梗死,伴轻度脑萎缩,表现左侧肢体完全瘫痪,语言障碍,既往有心肌梗死(AMI )病史,

心电图(ECCG )表现同一导联内有三种以上不同形态QRS 波群,QRS 波群前的P 波有两种不同形态;一种为直立圆钝P 波,另一种波幅较小,呈正负双相P ′波。

如图所示,以Ⅱ

导为例说明正文

讨论:R 4、5、11、12前P 波直立圆钝,P ~R 间期为0.24s 、

QRS 波群形态为窦性下传,P ~R 间期>0.20s ,说明存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I 0AVB ),而波幅较小,正负双相的P ′波明显不同于前一种P 波,显然不是从窦房结发出,说明窦房结功能受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窦静止。从图中不难看出,R 6、13、14前延缓出现的P 波形态属于后一种,P ′~R 间期明显短于前一种P ~R 间期(窦性)QRS 波群形态基本同于窦性搏动,为窦性停搏后房性逸搏所致。由于逸搏周期不恒定,有时长达1.72s 以上,因而R 1、2、7-9、20-23连续出现的QRS 波群前无P 、

QRS 波群较宽,时间达0.12s 频率在34~40次/min 之间,符合室性逸搏的特点,低位起搏点被迫起搏,以代替窦房结的功能,使心跳不至于停止,起到了生理性保护作用,有时房性和室性激动可同时除极心室而形成室性融合波(R 14、15、19)当房性逸搏出现于室性逸搏后,足够长时间亦可下传心室(R 3、10、17)其余时段内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R 18逸搏周期及QRS 形态与图中常见恒定出现逸搏心律不属同源。结合病史室上性激动下传除极心室时,呈qrS 型及T 波倒置Q ~T 间期长达0.54S ,应考虑陈旧性下壁AMI 所致

综合上述,结合ECG 诊断窦性停搏,房性逸搏,室性逸搏心律及室性融合波是可以肯定的。但窦性本身而言的确存在

I 0AC B 及不完全性房室分离,结合病史考虑双结病变的可能。

(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000-12-26)

糖尿病肾病合并低血糖14例孙丽艳1,于立华2,韩玉龙3

(11塔河县第二医院,黑龙江塔河165200;

21呼玛县三卡医院,黑龙江呼玛165100;31兴隆林业局老干办,黑龙江巴彦151800)

我科自1996~2000年收治糖尿病肾病(DN )共98例,其中14例出现低血糖症状。其特点是:无前驱症状,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中,Ⅱ型糖尿病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6岁。病程10~25年。服用优降糖6例,服达美康2例,服美吡达1例,皮下注射胰岛素2例。Ⅰ型糖尿病2例,均女性,病程20年。注射胰岛素。发病诱因如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尿路感染,降糖药使用不当。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患者除原发病表现外,不同程度的心悸、饥饿、手足颤动、出汗,严重者出现神志不清、昏迷、体温下降、肌张力降低。尿蛋白十~7,尿素氮8.9~53.9mmd/L ,血肌酐179~890mmd/L ,血糖值0.~2.2mmd/L 。1.3 治疗

14例病人低血糖发作时均用50%葡萄糖40~60ml 静注,改用5%葡萄糖静滴,如再发生低血糖改用10%葡萄糖静滴。其中1例女性低血糖反复发作改用氢化可的松100mg 静滴。1.4 结果

1例因肾功能衰竭,放弃治疗;1例昏迷时间较长,死于心脏骤停;其余12例治疗好转后出院。2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常合并低血糖的原因:①药物使用不当是主要原因,长效磺脲类(优降糖)在肾功能减退时降解和排出延迟,药物蓄积,造成低血糖。②肾脏是胰岛素灭活重要场所,肾功能减退时,胰岛素浓度增高,血糖降低。③缺乏前驱症状低血糖,尤其是Ⅰ型糖尿病,α和β细胞同时减少,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减少,难以使血糖增高。

(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000-12-18)

白蛋白抢救酮症酸中毒10例郭 丽1,周 敏2 国秀莲3

(11林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林口157600;

21兴隆林业局医院,黑龙江巴彦150800;

31桃山林业局医院鸡岭林场卫生所,黑龙江铁力1525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 A )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治疗上多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补液及对症治疗。但经补液后许多患者出现水肿,因此我科用白蛋白注射液取得良好疗效。现将1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30~70岁。糖尿病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模版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12月xx日下午 地点:产科病房 参加人员:护士长,护士甲、乙、丙、丁 护士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剖宫产术后相关的知识。首先请甲护士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 护士甲:1床xx,女,25岁,G1P0孕39+5周,胎位不正,臀位。胎心音145次/ 分,无传染病史,无手术史。于今天上午9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 术,安返病房。 护士长:好!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术后一些护理措施。 护士甲: 1?须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未回房前,备好麻醉床,做好接手术病人的准备工作。回病房后与麻醉巡回护士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患者术中情况。 2?术后体位护理。回房后应去枕平卧6h,有呕吐现象应头偏一侧,妥善固定尿袋。 3.皮肤观察及护理。嘱患者早翻身、勤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 4.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血压、呼吸。术后监测血压每小时一次,三次平稳后 改四小时一次。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定时按压子宫,若出血比月经量多,需立即 汇报医生并采取措施。 5?观察宫底高度及切口情况。术后宫底应在平脐或脐下一指,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6?导管护理。妥善处理好各种导管。首先是输液管,观察留置针穿刺部位有无脱落、红肿、渗出。输液卡药物名称、剂量、滴速是否相符,尿管是否通畅,尿色量是否正常。一般手术后24h拔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注意能否自行排尿。当产妇第一次下床,体位应由卧一坐一站慢慢改变,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护士长:护士甲说的非常到位,术后活动我们一定要告诉病人术后活动的注意事项,严防低血压晕厥或虚脱发生。一旦发生虚脱,低血压晕厥我们如何处理? 护士乙:把病人扶到床上,平卧保暖,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护士长:好!刚刚甲护士说的护理措施,护士丙补充一下。 护士丙: 1.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应了解产妇心理,做好宣教。 2?向产妇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1)去枕平卧6h。(2)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要 及时通知医生。(3)婴儿注意保暖,侧卧,防止呕吐出的羊水阻塞呼吸道。(4)6h 后可喝温开水,禁奶、豆浆等产气食物。(5)由于产妇出汗较多,应勤擦洗、勤换 衣物。 3.让宝宝早吸吮。产后30分钟即让宝宝吸吮,喂奶前清洁双手及乳头。 4.术后早活动。术后6h在床上翻身,促进血液循环及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尽早排 气。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与术后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与术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7-18T15:33:37.5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刘玉华 [导读] 剖宫产术后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 554200 摘要:目的对比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与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产妇使用优质术后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常规;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剖宫产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剖宫产率>40%[1]。剖官产过程当中孕妇会出现一定疼痛感,从而出现抑郁以及焦虑等消极情绪,影响产妇的术后泌乳以及康复。因此做好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有重要价值。尤其是随着产妇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2]。我院在剖宫产产妇术后护理过程当中应用优质护理,取得理想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0例,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27.1±1.2岁,其中初产妇105例,经产妇45例;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1±0.5周。所有产妇均属于单胎剖宫产,排除合并有严重妊娠并发症产妇。将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75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以及孕周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产妇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术后护理,剖宫产前2d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以及血糖等方面的检查,同时筛查感染性疾病,确保无影响剖宫产的指征,并做好剖宫产准备。术后为产妇应用头孢曲松钠以及头胞塞噻肟钠预防感染[3]。 1.2.2研究组产妇护理方法。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在产妇术后及时提供护理,充分了解她们的术中状况,以认真的态度同产妇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她们配合护理工作[4]。护理人员要向产妇介绍术后需要注意事项同时说明原因,随时询问她们的疼痛感觉并观察其情绪,鼓励产妇表达心中感受,针对性提供不良情绪的疏导,鼓励她们克服疼痛。通过心理护理确保产妇精神放松,有利于身体恢复以及乳汁分泌。 第二,疼痛护理。在麻醉作用消失之后,护理人员要观察产妇疼痛状况并进行评估。针对产妇的情况采用相应的镇痛方法,例如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分散她们的注意力,或通过轻按产妇伤口附近的皮肤让她们获得舒适感受,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自控泵镇痛以及药物止痛。疼痛护理的措施需要征求产妇的意见,让产妇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5]。 第三,体位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协助产妇处取平卧位休息,6h之后协助产妇进行翻身运动,以产妇的感觉舒适作为原则,调节产妇的具体体位。可以在在产妇的背部以及两腿间垫软枕,从而帮助产妇侧卧位或者翻身,减轻疼痛并保持舒适的体位。 第四,康复锻炼。因手术创伤及母乳喂养,身体能量消耗大,要增加营养,合理安排膳食。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在术后进行翻身以及下床活动,让她们克服疼痛障碍,强化术后的康复锻炼,从而顺利实现产后生理功能恢复。 第五,并发症护理。我们应向剖宫产术后产妇宣教麻醉消失后上下肢肌肉可做收放动作,术后6 h就可在床上多做翻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尿路感染;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护理人员要根据剖宫产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产妇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为产妇介绍并发症对于预后的影响,确保产妇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结论 护理学见舒适定义为没有病痛折磨并且心情愉悦的体验状态,破坏这一状态的因素都会导致舒适。随着护理学理念的转变,找出不舒适的影响因素,并且在避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轻甚至消除产妇的不舒适是护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生活需要他人协助,并且往往会担心母乳喂养、新生儿状况以及切口疤痕等,从而有着比较沉重的心理压力。再加上产妇长时间处于相同的体位,容易出现腰酸背痛,导致焦虑、失眠等,严重情况下甚至拒绝检查与护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安慰产妇,让产妇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以及满足感,照顾关注新生儿,从而最大限度忘记伤口以及宫缩疼痛等,确保产妇处于理想的身心状态。母乳可以说是婴儿的最好饮料与食品,哺乳过程可以增进母子的感情,加速婴儿智力以及心理发育。但是剖宫产术后产妇手术刀口疼痛以及体位不适,会影响到早吸吮以及母乳喂养。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以及乳房护理,早期实现婴儿的有效吸吮,刺激乳汁的分泌,避免产妇乳房胀痛以及婴儿吸吮困难,最终显著改进母乳喂养成功率,让产妇体会到喂奶满足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剖宫产术后还需要帮助产

蛛网膜下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 一、解剖学基础 1、脊柱: (1)由椎骨组成。椎骨的前部就是椎体,后部就是椎弓。椎弓所包围的空腔称为椎孔,所有椎孔上下相连成为椎管,即脊髓所在的部位。 (2)脊柱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坐位时颈、腰曲向前,胸、骶曲向后突出,颈4至胸4之间及腰椎的棘突与地面平行,胸4至胸12棘突斜向地呈叠瓦状。 2、脊膜: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即就是局麻药与神经根发生作用的部位。 3、脊髓:位于脊髓腔内,浸泡于脑脊液中。上起于枕骨大孔,下终止于第1腰椎(小儿则更低一些)。在腰1以下的脊神经分开成为马尾,在此部位进行穿刺时不易损伤脊髓,因马尾浮于脑脊液中,对穿刺针的冲击有一定的避让作用。 4、脑脊液:成人脑脊液为100~150ml,脊髓腔内的脑脊液为25~35ml,pH值为7、4,就是无色透明液体,比重为1、003~1、009,脑脊液压力为0、7~1、7kPa(7~17cmH2O)。 5、韧带:在棘突上面与棘突相连接的韧带称棘上韧带。连接于上下棘突之间的韧带为棘间韧带。棘间韧带的下面,脊髓腔之后部即黄韧带,就是质密、坚实、有弹性的纤维层。穿刺时有突然阻力减小的感觉,即针穿过了黄韧带进入了硬膜外腔。如再向前进针1~2cm就会有针刺破薄纸的感觉,即穿过了蛛网膜,取出针芯会有脑脊液流出,证明已穿刺入蛛网膜下腔。 二、对生理的影响 (一)神经阻滞 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神经的粗细不同,阻滞的先、后及范围亦不同。 2、交感神经最细,阻滞最快,平面也最高;感觉神经次之,阻滞较晚,平面较高;运动神经最粗,阻滞最晚,平面也最低。 3、如阻滞平面超过了胸4,因阻滞了心交感纤维,而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4、在低血容量患者、老年及静脉回流障碍者(妊娠)表现尤甚。 (三)对呼吸的影响

剖宫产术后60例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60例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 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其临床护理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通过为产妇实施全面的剖宫产术后护理,所有60例的生命体征平稳,刀口 愈合良好,没有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给予所有产妇关于新生儿母乳喂 养的指导,确保母乳喂养成功,保护母婴安全。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过程中,积极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尿管护理、疼痛护理、心 理护理等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对于产妇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262-02 难产是临床上产科常见的问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就是剖宫产,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数量逐年上升,若不能及时做好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工作,很容 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对产妇的预后及母乳的喂养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就主要对 我院2013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80例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护理体会予以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 80例,产妇的年龄处于22岁到41岁之间,孕周为35到42周,所有患者都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开展剖宫产术,手术后都应用镇痛泵,并实施母婴同室 管理。 1.2 护理方法 1.2.1 基础护理 手术之后,要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尤其是术后的6到8小时,依 据患者的病情每隔半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要为患者测一次呼吸、脉搏与血压, 并要每天为患者测量4次体温,并做好记录,手术之后的1到2天,由于存在吸 收热,患者的体温通常在38℃左右,如果患者的体温持续升高应该立即通知医生 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另一方面,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 通常情况下,患者术后宫底应该是在脐平,或者是脐以下,如果患者的宫底在脐 上或者是更高,应当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子宫收缩不良,应该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 应的处理[1]。 1.2.2 体位护理 手术之后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若患者存在呕吐反应,应该将患者的头偏向 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并建议患者开展早期的翻身活动,通常情 况下,在手术之后的2到4小时就可以翻身,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对于静脉回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术过24小时之后可以帮助产妇下床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减轻盆腔粘连,帮助体力的恢复,对于排出恶露也具有积极的 作用,还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 用[2]。 1.2.3 饮食护理 通常需要在手术之后禁食6个小时,6个小时之后,患者在进少量水之后,

0.375%低浓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观察

0.375%低浓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7-27T17:12:45.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作者:裴政国马锐[导读] 探讨0.375%低浓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效果 裴政国马锐 (新疆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23)【摘要】目的:探讨0.375%低浓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5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实验组麻醉药物为0.375%低浓度布比卡因,对照组麻醉药物为0.5%布比卡因。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治疗期间血压、心率无显著波动,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恢复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和20.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375%低浓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不会影响麻醉效果,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0.375%低浓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增生症【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150-02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前列腺间质、腺体成分的增生、前列腺增大等[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但也属于有创性操作,需要麻醉干预[2-3]。本文具体探讨了0.375%低浓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在我院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5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80岁;符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蛛网膜下腔麻醉禁忌证者;对布比卡因过敏者;有严重的肾、肝、呼吸系统、心脏者;吸毒者及严重烟酒嗜好者。平均年龄70±2.49岁;平均身高169.22±6.39cm;平均体重68.20±7.29kg;平均手术时间1.34±0.22h;ASA分级:Ⅱ级32例,Ⅲ级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平均手术时间、ASA分级等对比无差异(P>0.05)。 1.2 治疗与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入室后常规连续无创监测血压、心率,开放上肢静脉。取右侧卧位,于第3、4腰椎间隙用16 G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刺入配置的25 G腰麻针,将麻醉药物在内注入蛛网膜下腔。实验组麻醉药物为0.375%低浓度布比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0.375%布比卡因由0.75%布比卡因1ml+患者脑脊液1ml配置而成),对照组麻醉药物为0.5%布比卡因(0.5%布比卡因由0.75%布比卡因1ml+患者脑脊液0.5ml配置而成),注射1.3~1.5ml,麻醉平面小于T10。所有手术均采用硬腰联合阻滞麻醉(均使用驼人有限公司腰硬联合套件),手术体位取用截石位。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恢复时间。(2)记录术中两组出现的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0分析,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数据,以构成比表示计数数据,对比为采用t检验与卡方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 麻醉效果对比 患者完成治疗,治疗期间血压、心率无显著波动,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恢复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由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多为老年,脏器功能衰退,手术耐受力较差,为此也需要更加高效与安全的麻醉方式。蛛网膜下腔麻醉可降低老年手术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当前应用比较多。布比卡因应用的安全性比较好,但是应用浓度对比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治疗期间血压、心率无显著波动,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恢复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研究表明布比卡因具有相对较低的毒性,特别是低浓度应用局麻药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率[4]。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完整可编辑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结合的病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一个护理教学查房,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第一次活体剖宫产术发生在1610年,但由于各种原因产妇于术后25天死亡。经阴道分娩则是自然而且符合生理的分娩途径,产妇分娩后能迅速康复,新生儿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剖宫产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有一定的影响, 孕产妇死亡率,所以不主张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 剖宫产指证 一、难产 (1)头盆不称:指胎儿相对于产妇的骨盆入口过大。 (2)骨产道或软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比如有尾骨骨折过的孕妇;软产道异常,如较严重的阴道发育畸形、瘢痕狭窄等,或妊娠合并直肠或盆腔良、恶性肿瘤梗阻产道者。这些情况下,即使进行会阴切开,估计足月胎儿也不能通过产道。(3)胎儿或胎位异常:比如臀位、横位、异常头位(高直位、额位、颏后位等)不适宜阴式分娩。还有双胎、多胎时的某些情况(双胎第一胎为臀位、横位,或联体双胎等),也不适宜阴式分娩。另外,一些可矫治的胎儿异常,胎儿不能耐受分娩过程,或胎儿某部分异常不能通过产道,宜行剖宫产术。 (4)脐带脱垂:一些胎膜已破的孕妇,胎儿脐带越过胎儿先露部而先脱出于宫颈口外进入阴道,甚至阴道外,称为脐带脱垂。这时,宫颈、胎儿先露部等挤压脐带,胎儿可能迅速发生宫内窘迫,甚至死胎死产。所以一旦发现脐带脱垂,胎心尚存在,应在数分钟内娩出胎儿。 (5)胎儿窘迫:指胎儿宫内缺氧,由此造成胎儿酸中毒,导致神经系统受损,严重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胎儿宫内死亡,是产科常见合并症。这种情况下,如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6)剖宫产史:易发生子宫破裂或先兆子宫破裂。 (7)羊水过少:B超检查最大羊水平面≤2cm,羊水指数≤8cm提示羊水偏少,羊水指数≤5cm为诊断羊水过少的绝对值。分娩期羊水流出量总和<300ml 。 二、妊娠并发症 比如子痫、子痫前期重度、、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三、妊娠合并症 比如某些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某些内外科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等。某些传染病,如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或淋病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 一、适应证 一、适应证 下腹部、盆腔、会阴及下肢手术。 二、禁忌证 1、败血症或穿刺部位局部有感染; 2、脊柱畸形或脊柱局部肿瘤; 3、严重出血或休克; 4、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 5、严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6、重度贫血; 7、病人不能配合或拒绝者; 8、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中; 9、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10、腹内巨大肿瘤及腹水者。 三、麻醉准备:

(1)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肌肉注射(或口服安定10m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 (2)麻醉用品:准备腰椎穿刺针,5ml注射器及针头,2 ml注射器及针头,手套一副,洞巾一块,以及皮肤消毒用品和麻醉药等,上述用品均需灭菌处理。 (3)麻醉用药:(重比重溶液)

四、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1)患者体位:一般侧卧位或坐位(鞍区麻醉)。头部不垫枕,后背部需与床面垂直、与床沿靠齐,以便操作。尽量把腰部向后弯曲,以利于穿刺。 (2)穿刺部位与消毒范围:选择L2~3或L3~4间隙进行穿刺。穿刺前需严格消毒皮肤,消毒范围自肩胛下角至第2骶椎,两侧至腋后线。消毒后铺洞巾。

(3)穿刺技术: ① 直入法:在欲穿刺的两棘突之间以0.5%~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溶液注皮丘及皮下浸润麻醉,腰椎穿刺针刺入方向应保持水平,针尖稍向头侧,缓缓刺入并从阻力变化体会层次,当突破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即所谓“落空感”。继续进针可将硬脊膜及蛛网膜一起穿破,并进入蛛网膜下腔。 ② 侧入法:.在棘突间隙中点外1.5cm处注局麻皮丘,穿刺针经皮丘向中线倾斜,约与皮肤成75度角,对准棘间孔方向刺入,突破黄韧带及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 见脑脊液流出将腰麻药在10~30秒内注入,把穿刺针同注射器一起拔出。 (4)麻醉平面的调节:麻醉平面的调节是将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在极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限制在手术所需要的范围内,从而避免对患者过多的生理扰乱。麻醉平面的调节必须综合考虑麻醉用药剂量、比重、穿刺部位、穿刺时体位、注药时针尖斜口的方向、注药时间以及注药后的体位

剖宫产术后观察和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观察和护理体会 摘要】剖宫产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 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有出血、感染和 损伤周围脏器的危险。因此,加强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D3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32-01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不同,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 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 是产科较大的手术,有出血、感染和损伤周围脏器的危险。同时,剖宫产也 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机状态的有效方法。然而剖宫产毕竟 是较大的手术,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加强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现将对剖宫产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产妇回病房后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 意保暖,防治呼吸道感染。接尿管固定床旁,勿折压,观察尿液性状、颜色,正 确记录尿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打折,漏液。术后6 小时密切观察 产妇呼吸、血压、脉搏、神志、子宫收缩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后1-2 天产妇体温稍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属正常术后吸收热,无需特殊处理,嘱 其多饮水,注意休息即可。如术后持续高热,应考虑是否有切口感染及乳腺炎的 发生,应加强抗生素控制感染。 2.观察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一般情况下产妇术后宫底平脐或脐下。如 宫底脐上或更高,应考虑子宫出血或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影响子宫收缩,要给予正 确处理。可遵医嘱给予静脉点滴缩宫素,按摩子宫,应用止血剂,防止因子宫收 缩乏力而导致阴道大出血的情况。 3.腹部切口护理产妇回病房后即刻置腹带,以减轻切口压力。术后数小时内 切口疼痛最为剧烈,指导产妇学会缓解疼痛的方法:如何,让产妇多看看自己的 小宝宝,让其感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疼痛剧烈时可给予药物止痛,一般术 后24 小时疼痛减轻。疼痛能忍受的将产妇置于舒适体位,产妇咳嗽、恶心、呕 吐时嘱咐其压住伤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坚持无菌换药原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受潮湿摩擦等刺激。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术后体位护理术后多翻身尽早床上活动,剖宫产术大多采用连续硬膜外麻 醉或腰麻术后6-12 小时内去枕平卧位后可取半卧位,协助产妇每2 小时翻身一次,由于手术对肠道的刺激及受麻醉药的影响,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都有不同程度的肠 胀气,因而发生腹胀。多做翻身动作可使麻痹的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更快,尽早排 气而解除腹胀,防止肠粘连,并使腹肌松弛,减轻切口疼痛,同时有利于恶露的 排出,防止恶露淤积宫腔内引起感染,影响子宫复旧。 还可预防褥疮的发生,又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应鼓励产妇咳嗽排痰,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排出。 5.心理护理大部分孕妇对剖宫产缺乏正确认识,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剖宫 产术后产妇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惧怕切口疼痛,对新生儿照顾以及母乳喂养缺乏 经验,使产妇产生心理负担,加上长时间卧床,产妇出现腰酸背痛、焦虑、失眠等,给产妇造成很大心理压力。护士应针对病人的不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措施,主动进行宣教,安慰患者,增加产妇自信心,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和顾虑,

蛛网膜下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 一、解剖学基础 1、脊柱: (1)由椎骨组成。椎骨的前部是椎体,后部是椎弓。椎弓所包围的空腔称为椎孔,所有椎孔上下相连成为椎管,即脊髓所在的部位。 (2)脊柱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坐位时颈、腰曲向前,胸、骶曲向后突出,颈4至胸4之间及腰椎的棘突与地面平行,胸4至胸12棘突斜向地呈叠瓦状。 2、脊膜: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即是局麻药与神经根发生作用的部位。 3、脊髓:位于脊髓腔内,浸泡于脑脊液中。上起于枕骨大孔,下终止于第1腰椎(小儿则更低一些)。在腰1以下的脊神经分开成为马尾,在此部位进行穿刺时不易损伤脊髓,因马尾浮于脑脊液中,对穿刺针的冲击有一定的避让作用。 4、脑脊液:成人脑脊液为100~150ml,脊髓腔内的脑脊液为25~35ml,pH值为7.4,是无色透明液体,比重为1.003~1.009,脑脊液压力为0.7~1.7kPa(7~17cmH2O)。 5、韧带:在棘突上面与棘突相连接的韧带称棘上韧带。连接于上下棘突之间的韧带为棘间韧带。棘间韧带的下面,脊髓腔之后部即黄韧带,是质密、坚实、有弹性的纤维层。穿刺时有突然阻力减小的感觉,即针穿过了黄韧带进入了硬膜外腔。如再向前进针1~2cm就会有针刺破薄纸的感觉,即穿过了蛛网膜,取出针芯会有脑脊液流出,证明已穿刺入蛛网膜下腔。 二、对生理的影响 (一)神经阻滞 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神经的粗细不同,阻滞的先、后及范围亦不同。 2、交感神经最细,阻滞最快,平面也最高;感觉神经次之,阻滞较晚,平面较高;运动神经最粗,阻滞最晚,平面也最低。 3、如阻滞平面超过了胸4,因阻滞了心交感纤维,而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4、在低血容量患者、老年及静脉回流障碍者(妊娠)表现尤甚。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剖宫产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 一、护理 1、剖宫产术后产妇,回室后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观察宫缩、阴道出血量及腹部切口有无渗血,乳房形态及有无初 乳。保持各种管路通畅,调整输液速度。分别于产后30分钟、1 小时、1个半小时、2小时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量。于术后 2小时加测生命体征1次,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若为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术后4小时观察产妇双腿活动情 况,遵医嘱去枕平卧6小时。 3、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但需避免糖、牛奶、豆浆等产气类食 品,根据腹胀情况,手术24小时后可适当给半流质饮食,排气 后进普通饮食。 4、遵医嘱保留尿管,术后3天内每日会阴护理2次。拔出尿管 后协助离床活动,督促自行排尿,注意尿量。 5、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当天鼓励翻身,次日半卧位或坐 位,拔除尿管后鼓励产妇离床活动,学会自我护理。 6、产妇回室后,护士即刻协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三早”。 二、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1] 疼痛与腹部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产妇疼痛的原因及程度。 2、协助产妇取舒适体位,术后6小时可取半卧位。 3、教会产妇有效咳嗽的方法,咳嗽时如为纵切口,轻按切口两 侧,并向中心聚拢腹壁,以减轻切口张力,如为横切口,轻按切 口,以减轻切口处振动。 4、护理操作应轻柔、集中,尽量减少移动产妇,指导产妇正确 翻身、下床的方法。 5、提供切实可行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6、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护理问题2] 舒适改变——腹胀与术中麻醉、肠蠕动减弱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产妇腹胀原因及程度。 2、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3、排气前免糖、产气食品,以防产气过多,可少量多餐进半流 食,促进肠蠕动。 4、轻揉按摩腹部,每晚用温热水足浴15分钟左右。 5、遵医嘱用药或肛管排气等。

剖宫产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护理的效果,探讨剖宫产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100例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h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妇剖宫产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中,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产妇术后状态,缩短术后产妇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改善产妇术后恢复状况。 标签:妇产科;剖宫产;产后护理 在剖宫产手术中,产妇的术后恢复更加重要,使产妇尽快从手术中恢复,对母婴均有极大的好处,能够显著降低剖宫产手术给产妇和婴儿带来的不适。因此进行有效的产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优质的产后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术后状态,有效的保障母婴术后的健康[1]。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100例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将上述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5岁,产妇孕周为37~42w,平均孕周为38.8w;对照组50例,年龄为23~36岁,平均年龄为25.3岁,产妇孕周为36~42w,平均孕周为39.1w。所有产妇无其他合并疾病。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组产妇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措施如下:依照产妇剖宫产手术常规护理标准,严密监视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和生命体征、腹部切口情况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待产妇肛门开始排气后进行,在手术后1d后拔管,适当进行下地活动,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2]。观察组产妇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①加强健康教育,有专业的医护工作者对产妇进行讲解,对产妇进行生产知识接受和心理疏导,讲解产妇在每个阶段的准备和应对、如何与医护工作人员进行配合,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②在剖宫产手术后6h,协助或鼓励产妇进行适量的床上活动,2h左右翻一次身,8h后进行半坐卧位,促进产妇胃肠蠕动,术后6h适当进食流食,禁食糖、油等胀气食物,患者肛门排气后恢复普通进食,同时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合理进食的好处,取得产妇和家属的配合;③手术后12h拔管,拔管前协助产妇进行多次膀胱功能训练,密切注意产妇拔管后排尿情况,帮助产妇排尿和下地活动。④在产妇完成剖宫产手术后,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由于手术以及引流管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的方法综合了蛛网膜下腔阻滞显效快、可靠性高、肌松好、毒性低和硬膜外阻滞的时间可控、可用于术后镇痛等优点,使麻醉和镇痛时在技术和麻醉药品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有些下腹部手术尤其是盆腔手术等要求肌松好、麻醉时间长的手术。其缺点是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专用的穿刺针,偶有硬膜外间隙药物经硬膜外导管自脊麻针孔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麻醉平面较一般硬膜外阻滞广泛。因此,必须具备熟练操作的技术和严密的监测手段。 第一节麻醉前准备 1.术前6~12小时禁食。 2.备好应急抢救器具及药品。 3.术前用药原则与其它麻醉方法相同。 第二节实施方法 侧卧位,取L2~3或L3~4棘突间隙;选专用一次性脊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套针,行常规皮肤消毒,经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于硬膜外穿刺针(Touhy针)背孔置入笔尖式25G腰穿针;刺破蛛网膜后至蛛网膜下腔,见有脑脊液流出,即注入重比重局麻药1.5~2.5ml(常用0.5%布比卡因或1:1:1丁卡因液),退出腰穿针;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向头或尾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留腔内2.5~3cm;退针固定导管,平卧后调整阻滞平面达手术要求。如平面未达手术要求时,可经硬膜外导管给局麻药5ml/次,至平面升至要求为止。术中监测SP、DP、MAP、HR、SpO2、ECG等,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幅度。 第三节注意事项 1.若脊麻针推进几次均不见脑脊液流出,可重行硬膜外间隙穿刺。 2.为避免脊麻针尖折断,退针遇阻力时,应连同硬膜外针一起拔,或旋转180度再试拔,切勿强行拔针。 3.一次脊麻穿刺,硬膜外导管极少能进入脊麻针在硬膜上留下的针孔,但若反复穿刺,进入的可能性增大。如硬膜外穿刺穿破硬脊膜又退至硬膜外间隙,则导管经针孔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性很大,要引起注意。 4.为判断硬膜外导管位置是否正确,除注药前回抽外,可在脊麻平面固定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讲义)

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00044)高旭光 1.概述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整个卒中的5%~10%。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是SAH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0%)。1/10的病人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猝死;其中40%见于后循环的动脉瘤;另有10%~20%的病人到达急诊室时呈昏迷状态或需要辅助呼吸。 囊状动脉瘤最常见于脑底部大动脉的分叉处。前循环大约占85%;后循环占15%。 脑动脉瘤破裂后可导致脑实质损害、脑内血肿、颅内压增高、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和脑梗塞。SAH的严重程度、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对预后影响最大。 2.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腰椎穿刺呈血性;出血引起的脑损害;大型动脉瘤可引起颅内占位症候群;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 Hunt-Hess分级、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分级和CT脑扫描分级可用于判断病情的轻重。 3.SAH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入院时意识水平(昏迷);SAH的间隔时间(<3天);年龄(> 65岁);有过出血或没有认识到警觉性渗漏;入院时有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伴有严重的共存性疾病(如高血压)。 4.诊断CT,CTA,MRA,MRI,DSA。DSA仍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有时因脑动脉瘤被破坏或血栓形成导致造影阴性结果,需要复查。 5.SAH的治疗策略治疗出血本身所致的脑部原发性损伤;采取必要的、相关的一般支持疗法;预防出血带来的继发效应(如脑血管痉挛,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脑积水);治疗导致出血的动脉瘤。 尽管介入栓塞或神经外科夹闭破裂的动脉瘤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但这些绝不是仅有的治疗内容。许多预后不良的病人是因其合并症引起,而不是再出血,比如继发性脑缺血、脑积水、各种全身性疾病和治疗动脉瘤本身的合并症。SAH 病人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相互配合,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NICU、康复科、神经心理科、护理小组、理疗科、语言和职业治疗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参

临床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析

临床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析 【摘要】当前医学技术条件下,剖宫产是临床上针对不能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所采取的一种助产手术。随着现代医学麻醉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针对剖宫产孕妇实施局部麻醉能够有效减轻孕妇腹部开切所造成的手术痛苦,本文结合椎管内麻醉的技术特征,阐述了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应用 现代医学领域中,麻醉是临床医疗手术中为减缓和消除患者手术疼痛所采取的必要措施。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理论的不断提高,关爱人类生殖健康,倡导优生优育,成为当前社会维护妇幼身心保健的重要人文理念。妇产科临床实践中,针对很多不能自然分娩或者高危妊娠孕妇临产时,通常需要实施剖宫产手术方式进行助产,特别是对于分娩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现象的危急型临产孕妇,必须尽量提高剖宫产术前的麻醉效能,缩短孕妇分娩产程时间以保障母婴安全。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在剖宫产临床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妇产科医护水平意义深远。 1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技术特点 当前医学技术条件下,椎管内麻醉是将相关麻醉药剂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来阻断脊神经应激传导功能的一种麻醉方法。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椎管内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置于蛛网膜下腔的导管将适宜浓度和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剂注入人体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暂时阻断或减弱人体脊神经的应激传导功能,麻痹肌体相关部位的痛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达到消除或减弱肌体疼痛效果的麻醉方式。 相对来说,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简单,通过脑脊液回流现象便能有效确定导管深入腔隙位置,便于调节肌体麻醉平面和维持麻醉时效;麻药在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借助脑脊液的进一步扩散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及部分脊髓,阻滞人体部分交感神经纤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致使人体相应区域痛觉降低甚至消失,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有效降低人体心血管疾病风险,减少了脑脊液外漏现象,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和干扰较小;蛛网膜下腔麻醉能够促使局部肌肉保持良好的松弛效果,能够有效避免麻药过量吸收而造成毒性反应,具有麻醉用药剂量小、麻醉作用起效快速,麻醉效果确切等技术特点。随着近年来导管针具的应用,术后实施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效果完善,并发症少、有效性长、可控性好、副作用小,可广泛适宜于患者术后长期镇痛及慢性疼痛治疗。 2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腹产中的应用 医学临床实践中,剖宫产是针对无法正常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临床产妇实施腹壁开切手术取出胎儿及相关附属物的过程。由于手术伤口创面较大,产妇在接受腹壁切口手术之前必须进行相关部位的局部麻醉处理。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2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 科别:妇二科床号:12床住院号2014001985 姓名::*** 性别:女年龄:26民族:汉职业:农民籍贯:甘肃文化程度;初中发病节气:立夏入院方式:步入 入院日期:2014-05-13 手术日期: 2014-05-14 现病史:患者,女,26岁,主因:孕40+2W,无产兆要求入院剖宫分娩,门诊以“孕足月待产 ”收住。入院时见:神志清,精神可,无腹痛腰酸下坠感,无阴道流血流液,食纳可,夜寐安,二便调 。产查胎方位ROA胎心140次/分,肛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于2014-05-14 08;30在“腰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程顺利术中于9:00剖娩一男婴,清理呼吸道后,哭声响亮,面色口唇红润。常规结扎脐带。体重3600克,产妇术程顺利,术毕于10:00安返病室,麻醉清醒,术后予去枕平卧切口至沙袋抗炎缩宫补液等对症处理。产妇切口疼痛可忍,切口敷料整洁无渗出,已虚恭,进食半流食后无腹胀,子宫收缩可,阴道恶露量适少,其子面色口唇红润,吃奶水可,二便调。现产妇术后第六天,神志清,精神可,线已拆,切口愈合良好,食纳可,二便调。 体格检查:T:36.8℃ ,P:96次/分,R:23次/分,BP:118/73mmHg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月经史:15岁初潮,婚育史:26岁结婚,孕1产0。 辅助检查:B超提示:晚孕,单活胎,头位。胎儿双顶径约9.6cm,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妊娠足月西医诊断:1.妊娠40+2W;2.巨大儿? *术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护理问题 产妇1.疼痛与子宫收缩有关 2.焦虑与担心术中疼痛、新生儿性别与期望不符有关。 3.知识缺乏与对产后生活护理不了解 4.潜在并发证脐带脱垂,羊水栓塞。 胎儿1.有受伤的危险与胎儿巨大引起头盆不称有关 2.潜在并发证宫内窘迫,缺氧 三.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1.介绍入院环境,包括责任护士,主管医生 2.告诉患者生产前,宫缩痛是正常的,让其正确对待疼痛。 3.做好术前护理宣教,术前禁食水, 4.保持床单位的整洁,用温水擦洗皮肤,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5.给患者讲解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准备及注意事项。 6.讲解相关知识,消除焦虑心理。 (2)病情观察1.入院后左侧卧位,必要时给与氧气吸入 2.监测胎心,胎动听胎心每日6次,吸氧30分钟每日两次,自数胎动1小时每日3次 3.观察产程进展,如出现阴道流血流液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置。 *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护理问题 产妇1.疼痛与术后切口疼痛子宫收缩有关 2.营养失调与禁食水有关 3.知识缺乏与对术后生活护理不了解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和留置尿管有关 5.有亲子依恋改变的危险与术后疲惫,疼痛和婴儿性别有关。 6.呼吸形态紊乱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7.潜在并发证尿潴留,腹胀,切口感染,乳房胀痛,产后出血 新生儿1.有受伤的危险烫伤 2.潜在并发证窒息,臀红,脐部感染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1、床边接班,产妇被送回病房时,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班,了解术中出血,补液等情况及目前状况。,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双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2、体位,去枕平卧6-8小时,头偏向以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持续沙袋加压切口8小时。手术8小时后取半卧位,以减少炎症及腹胀的发生。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 3疼痛护理:疼痛无法耐受时,遵医嘱於止痛针剂。告知患者,产后应用缩宫素也会导致宫缩痛,是正常现象,有利于子宫复旧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是两种阻滞的联合应用。其优点是麻醉作用起效快、肌肉松弛好、镇痛效果确切;可以满足长时间手术的要求;局麻药的血药浓度比单纯硬膜外阻滞低;保留硬膜外导管可以用于术后镇痛。 【适应证和禁忌证】 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同 【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常取侧卧位。 2、穿刺和注药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一点法穿刺点在腰2-3或以下的椎间隙。先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取一根长腰麻针(24G ,120mm)经硬膜外穿刺针内向前缓慢推进至有硬膜突破感。拔出蛛网膜下腔阻滞针芯,见有清亮脑脊液流出,即将配好的蛛网膜下隙阻滞药物注入蛛网膜下隙。退出蛛网膜下腔阻滞针后,

固定硬膜外导管后,嘱病人仰卧,按蛛网膜下腔阻滞方法调节麻醉平面,直至合适为止。 (3)两点法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适当的硬膜外穿刺点,先行硬膜外阻滞穿刺并置入导管备用。然后在腰2-3或以下椎间隙用笔尖式针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已配好的蛛网膜下腔阻滞药,并按蛛网膜下腔阻滞方法调节平面,直至合适为止。 (4)若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或阻滞时间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可应用硬膜外阻滞来完善。 3、硬膜外注药方法 (1)注药前测试麻醉平面并记录。 (2)先注入实验剂量1.6%-2.0%利多卡因3-5ml,5-10min 再测麻醉平面。 (3)如果麻醉平面异常超过第一次蛛网膜下腔的阻滞平面,且循环明显波动,导管有可能进入蛛网膜下腔,下次给药应按蛛网膜下腔阻滞药量给药。 (4)如果麻醉平面能满足手术要求,但未超过第1次蛛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