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第六组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2.设计任务

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 基本数据为:

直流电动机:,,,,Ω====48.3min /14201.6220a N N N R r n A I V U 电枢电路总电阻Ω=4R , 电枢电路总电感=L 168mH , 电流允许过载倍数λ=1.5,

折算到电动机轴的飞轮惯量Nm GD 88.12=。

晶闸管整流装置放大倍数,40s =K ,滞后时间常数s 0033.0s =T 电流反馈系数β=1.09A V / (N I V 5.1/10≈) 转速反馈系数α=0.007)/10(min/N n V r V ≈ 滤波时间常数取s 02.0s 002.0on oi ==T T ,

V U U U cm im nm

10*

*===;调节器输入电阻Ω=k R 400 3.设计要求

(1)稳态指标:无静差

(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5i ≤σ;采用转速微分负反馈使转速超调量等于0。

目录

第六组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3)

1.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介绍 (3)

1.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4)

1.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6)

1.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8)

1.4.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8)

1.4.2 启动过程分析 (8)

第二章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12)

2.1 调节器的设计原则 (12)

2.2 Ⅰ型系统与Ⅱ型系统的性能比较 (13)

2.3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13)

2.3.1 结构框图的化简和结构的选择 (14)

2.3.2 电流环的设计 (15)

2.4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18)

2.4.1 结构框图的化简和结构的选择 (18)

2.4.2 转速环的设计 (20)

第三章Simulink仿真 (23)

3.1 电流环的仿真设计 (23)

3.2 转速环的仿真设计 (23)

3.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设计 (24)

总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1.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介绍

目前,需要高性能可控电力拖动的领域都采用直流调速系统。它具有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它对于被反馈环的前向通道上的一切扰动作用都能有效的加以抑制。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 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的电流或转矩。

在单闭环系统中,只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I dcr 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如图1-1(a )所示。当电流从最大值降低下来以后,电机转矩也随之减小,因而加速过程必然拖长。

b) 理想的快速起动过程

I dL

I O

I dm

a)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

图1-1 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

I I dm I dcr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希望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如图1-1(b)所示,这时,启动电流成方波形,而转速是线性增长的。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起动过程。

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跳,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最快启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I dm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就能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问题是希望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让它和转速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靠电流负反馈发挥主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双闭环调速系统。这样就能做到既存在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作用又能使它们作用在不同的阶段。

1.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即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做内环;转速环在外面,叫做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该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ASR和ACR一般都采用PI调节器。因为PI调节器作为校正装置既可以保证系统的稳态精度,使系统在稳态运行时得到无静差调速,又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作为控制器时又能兼顾快速响应和消除静差两方面的要求。一般的调速系统要求以稳和准为主,采用PI调节器便能保证系统获得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L

+

-

图中U*n、U n—转速给定电压和转速反馈电压;U*i、U i—电流给定电

压和电流反馈电压;ASR—转速调节器;ACR—电流调节器;TG—测速

发电机;TA—电流互感器;UPE—电力电子变换器

1.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双闭环直流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如图4所示,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静特性的关键是掌握PI 调节器的稳态特征。一般存在两种状况:饱和——输出达到限幅值;不饱和——输出未达到限幅值。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相当与使该调节环开环。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 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

在稳太时总是为零。

实际上,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因此,对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

1.转速调节器不饱和

这时,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稳态时,它们的输入偏差电压都是零,因此,

n U

U n n

n

0?=?==*

αα (1-1)

I U

U d i

i

?==*

β (1-2)

由式(1-1)可得:n U n n 0==*

α

从而得到静特性曲线的CA 段。与此同时,由于ASR 不饱和,U U im i *

*

<可知I I dm d <,这就是说,CA 段特性从理想空载状态的Id=0一直延续到

I I

dm d

=。而I dm 一般都是大于额定电流I dn 的。这就是静特性的运行段,

它是一条水平的特性。

2.转速调节器饱和

这时,ASR 输出达到限幅值U im *

,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转速的变化对系统不再产生影响。双闭环系统变成了一个电流无静差的单电流闭环调节系统。稳态时:

I

U I

dm

im d

=

=*β

(1-3)

其中,最大电流I dm 取决于电 动机的容许过载能力和拖动系统 允许的最大加速度,由上式可得 静特性的AB 段,它是一条垂直 的特性。这样是下垂特性只适合 于n n 0<的情况,因为如果

n n 0>,则U U n n *

>,ASR

将退出饱和状态。 图1-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

特性曲线

1.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1.4.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双闭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以传递函数或零极点模型为基础的系统动态结构图。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如图5

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所示。图中W s ASR)(和W S

(

ACR)

数。为了引出电流反馈,在电动机的动态结构框图中必须把电枢电流I d显露出来。

图1-6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

1.4.2 启动过程分析

设置双闭环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获得接近理想的起动过程,因此在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时,有必要首先探讨它的起动过程。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突加给定电压*

U由静止状态起动时,转速和电

n

流的动态过程示于图1-7。由于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种情况,整个动态过程就分成Ⅰ、Ⅱ、Ⅲ三个阶段。

图1-7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转速和电流波形 第一阶段是电流上升阶段)~0(1t 。当突加给定电压U gn 时,由于电动机的机电惯性较大,电动机还来不及转动(n=0),转速负反馈电压0=U

fn

这时,U U U fn gn n -=?很大,使ASR 的输出突增为U gio ,ACR 的输出为U ko ,可控整流器的输出为U do ,使电枢电流I a 迅速增加。当增加到

I

I

L

a

(负载电流)时,电动机开始转动,以后转速调节器ASR 的输出

很快达到限幅值U gim ,从而使电枢电流达到所对应的最大值I am (在这过程中U U d k ?的下降是由于电流负反馈所引起的),到这时电流负反馈电压与ACR 的给定电压基本上是相等的,即

I

U U am

fi gim β=≈ (1-4)

式中,β——电流反馈系数。

速度调节器ASR 的输出限幅值正是按这个要求来整定的。

第二阶段是恒流升速阶段)~(21t t 。从电流升到最大值I am 开始,到转速升到给定值为止,这是启动过程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ASR 一直是饱和的,转速负反馈不起调节作用,转速环相当于开环状态,系统表现为恒流调节。由于电流I a 保持恒定值I am ,即系统的加速度dt dn 为恒值,所以转速n 按线性规律上升,由n C

R I U e

am

d +∑=

知,U d 也线性增加,

这就要求U k 也要线性增加,故在启动过程中电流调节器是不应该饱和的,晶闸管可控整流环节也不应该饱和。

第三阶段是转速调节阶段)(2以后t 。转速调节器在这个阶段中起作用。开始时转速已经上升到给定值,ASR 的给定电压U gn 与转速负反馈电压

U

fn

相平衡,输入偏差U n ?等于零。但其输出却由于积分作用还维持在

限幅值U gim ,所以电动机仍在以最大电流I am 下加速,使转速超调。超调后,0>U

fn

、0

的给定电压)U gi 才从限幅值降下来,U k 与U d 也随之降了下来,但是,

由于I a 仍大于负载电流I L ,在开始一段

I

I

L

a

时,电动机才开始在负载的阻力下减速,知道稳定(如果系统的

动态品质不够好,可能振荡几次以后才稳定)。在这个阶段中ASR 与ACR 同时发挥作用,由于转速调节器在外环,ASR 处于主导地位,而ACR 的作用则力图使I a 尽快地跟随ASR 输出U gi 的变化。

稳态时,转速等于给定值n g ,电枢电流I a 等于负载电流I L ,ASR 和ACR 的输入偏差电压都为零,但由于积分作用,它们都有恒定的输出电压。ASR 的输出电压为

I

U U L

ft gi β== (1-5)

ACR 的输出电压为

K

R I n c U s

L

g

e

k

∑+=

(1-6)

由上述可知,双闭环调速系统,在启动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内,ASR 处于饱和限幅状态,转速环相当于开路,系统表现为恒电流调节,从而可基本上实现理想过程。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转速响应一定有超调,只有在超调后,转速调节器才能退出饱和,使在稳定运行时ASR 发挥调节作用,从而使在稳态和接近稳态运行中表现为无静差调速。故双闭环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品质。

综上所述,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1)饱和非线形控制:随着ASR 的饱和与不饱和,整个系统处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为不同结构的线形系统,只能采用分段线形化的方法来分析,不能简单的用线形控制理论来笼统的设计这样的控制系统。

(2)转速超调:当转速调节器ASR 采用PI 调节器时,转速必然有超调。转速略有超调一般是容许的,对于完全不允许超调的情况,应采用其他控制方法来抑制超调。

(3)准时间最优控制:在设备允许条件下实现最短时间的控制称作“时间最优控制”,对于电力拖动系统,在电动机允许过载能力限制下的恒流起动,就是时间最优控制。但由于在起动过程Ⅰ、Ⅱ两个阶段中电流不能突变,实际起动过程与理想启动过程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不过这两段时间只占全部起动时间中很小的成分,无伤大局,可称作“准时间最优控制”。采用饱和非线性控制的方法实现准时间最优控制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控制策略,在各种多环控制中得到普遍应用。

第二章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2.1 调节器的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转速发生器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系统采用转速变化率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双闭环电路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1.保证转速在设定后尽快达到稳速状态;

2.保证最优的稳定时间;

3.减小转速超调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转速、电流两个调节器的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建立调节器工程设计方法所遵循的原则是:

1. 概念清楚、易懂;

2. 计算公式简明、好记;

3. 不仅给出参数计算的公式,而且指明参数调整的方向;

4. 能考虑饱和非线性控制的情况,同样给出简明的计算公式;

5. 适用于各种可以简化成典型系统的反馈控制系统。

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参数的工程设计包括确定典型系统、选择调节器类型、计算调节器参数、计算调节器电路参数、校验等内容。在选择调节器结构时,只采用少量的典型系统,它的参数与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都已

事先找到,具体选择参数时只须按现成的公式和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就使设计方法规范化,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

2.2 Ⅰ型系统与Ⅱ型系统的性能比较

许多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n i i

r

m

j j s s K s W S 1

1)

1()

1()(τ

τ

根据)(s W 中积分环节个数的不同,将该控制系统称为0型、Ⅰ型、Ⅱ型……系统。自动控制理论证明,0型系统在稳态时是有差的,而Ⅲ型及Ⅲ型以上的系统很难稳定。因此,通常为了保证稳定性和一定的稳态精度,多用Ⅰ型、Ⅱ型系统,典型的Ⅰ型、Ⅱ型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1()(+=

Ts s K

s W

)

1()

1()(2

++=

Ts s K s W s

τ

一般说来典型Ⅰ型系统在动态跟随性能上可以做到超调小,但抗忧性能差;而典型Ⅱ型系统的超调量相对要大一些而抗扰性能却比较好。基于此,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保持电枢电流在动态过程中不超过允许值,即能否抑制超调是设计电流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一般电流环多设计为Ⅰ型系统,电流调节的设计应以此为限定条件。至于转速环,稳态无静差是最根本的要求,所以转速环通常设计为Ⅱ型系统。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T s 和电流滤波时间常数T oi 一般都比电枢回路电磁T 1小很多,可将前两者近似为一个

惯性环节,取T T oi s i T +=∑。这样,经过小惯性环节的近似处理后,电流环的控制对象是一个双惯性环节,要将其设计成典型Ⅰ型系统,同理,经过小惯性环节的近似处理后,转速环的被控对象形如式(2-1)。如前所述,转速环应设计成Ⅱ型系统,所以转速调节器也就设计成PI 型调节器,如下

式所示: s

s K s W ττ)

1()(+= (2-1)

2.3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2.3.1 结构框图的化简和结构的选择

在按动态性能设计电流环时,可以暂不考虑反电动势变化的动态影响,即?E ≈0。这时,电流环如图2-1所示。

图2-1 电流环的动态结构框图

忽略反电动势对电流环作用的近似条件是:

T

T l

m

ci 1

3

≥ω

式中ωci -------电流环开环频率特性的截止频率。

如果把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两个环节都等效地移到环内,同时把给定信号改成β

)

(s I U *,则电流环便等效成单位负反馈系统。

图2-2 等效成单位负反馈系统

最后,由于T s 和 T o 1一般都比T 1小得多,可以当作小惯性群而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惯性环节,其时间常数为

T T T

o s 11

+=∑

则电流环结构图最终简化成图2-3

图2-3 小惯性环节的近似处理

2.3.2电流环的设计

1. 确定时间常数

(1) 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按表1选取。

表 1

三相零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s T s 0033.0= (2)电流滤波时间常数s T oi 002.0= (3)电流环小时间常数T i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

s T

T T oi

s

i

0053.0002.00033.0=+=+=∑

(4)电磁时间常数s H R L T l 042.04168.0=Ω

== (5)机电时间常数

r V n

R I U

C

N

a

d n

e

min/13998.01420

48

.31.6220?=?-=

-=

A m N C C e m /33671.113998.030

30

?=?=

=

π

π

s R

G C C D T m

e m 10717

.033671

.113998.03754

88.13752

=???=

?=

2. 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5≤σi ,而且

1092.70053

.0042

.0<==

T T i

l

因此,可按典型Ⅰ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选用PI 型,其传递函数为: s

s s i

i i

ACR K W ττ1)(+=

3. 选择电流调节器参数

ACR 超前时间常数:s T l i 042.0==τ 电流开环增益:要求%5≤σi 时,应取5.0=∑T K i

i 【按表2】

表2

因此s

T K i

I 1

34.940053.05.05

.0==

=

于是,ACR 的比例系数为:

3635.040

09.14

042.034.94=???

=?

=K K K s

i

I i R

βτ

4. 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s

K I ci 1

34.94==ω

(1)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T s

ci 31≤ω 现在,

ωci s

s

T >=?=

1

01.1010033.03131,满足近似条件。

(2) 忽略反电动势对电流环影响的条件 T

T L

m

ci 1

3

≥ω ,现在,

ωci L

m

s

T

T <=??

=1

73.440022.010717.0131

3

,满足近似条件。

(3) 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T

T oi

s

ci 1

3

1

ω 现在,

ωci oi

s

s

T

T >=??=

175.129002.00033.01311

3

1,满足近似条件。 5. 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图2-4 PI 型电流调节器

所用运算放大器Ω=K R 400,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 Ω=?==K R K R i i 54.14403635.00 取ΩK 15 F F R

C i

i i μμτ

8.21000000100015042

.0=??=

= 取F μ8.2

F F R

T C oi

oi μμ2.010*********

40002

.0440

=???=

=

取F μ2.0

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指标为:

%5%3.4%<=σ

i

(见表

2),满足设计要求。

2.4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2.4.1 结构框图的化简和结构的选择

电流环经简化后可视作转速环中的一个环节,接入转速环内,电流环等效环节的输入量应为)(*s U i ,因此电流环在转速环中应等效为

111

)()

()(*+≈=s K s W s U s I I

cli i d β

β

用电流环的等效环节代替电流环后,整个转速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便如图2-5所示

和电流环一样,把转速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环节移到环内,同时将给

定信号改成α)(*s U n ,再把时间常数为I K 1和 on T 的两个小惯性环节合

并起来,近似成一个时间常数为的惯性环节,其中

m I

n T K T +=∑1

最后转速环结构简图为图2-6。

图2-6 等效成单位负反馈系统和小惯性的近似处理的转速环结构框图

为了实现转速无静差,在负载扰动作用点前面必须有一个积分环节,

它应该包含在转速调节器 ASR 中,现在在扰动作用点后面已经有了一个

积分环节,因此转速环开环传递函数应共有两个积分环节,所以应该设计成典型 Ⅱ 型系统,这样的系统同时也能满足动态抗扰性能好的要求。

2.4.2转速环的设计

1. 确定时间常数

(1) 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为 s T i

0106.02=∑

(2) 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 on

根据所用测速发电机纹波情况,取s T on 02.0= (3)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T n

∑: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可取

s s s T T

T

on i

n

0306.002.00106.02=+=+∑=∑

2. 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

由于设计要求无静差,转速调解器必须含有积分环节;又根据动态要求,应按典型Ⅱ型设计转速环。故ASR 选用PI 调节器,

其传递函数为:s s s n

n

n

ASR

K W τ

τ1)(+= 3. 选择转速调节器参数

按跟随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取h=5,则ASR 的超前时间常数为:s s h T

n

n 153.00306.05=?=∑=τ

转速开环增益:

s

T h

K

n

N

h 2

2

2

2

2

1

15584

.128215210306

.05=??+=

+=

于是,ASR 的比例系数由式:

45084

.110306

.04007.05210717

.013998.009.1)15(2)1(=???????+=

∑+=

T

T C K n

m e n R h h α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