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曲式分析教案

曲式分析教案

曲式分析教案
曲式分析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讲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曲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二、教学重点:

曲式的定义、概述。

曲式结构的基本术语概念。

三、教学难点:

主题、结构单位,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五、教学时数:

8课时

六、教学内容提纲:

一、构成音乐作品的要素及其作用

从音乐发展史上来看,在极其多样的音响世界中,不是任何音响都能用来构成音乐。音乐作品与世间一切事物一样,均由各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有旋律、调式、和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织体等。这些要素互相有规律、有方法的结合在一起才形成音乐的结构形式,才使音乐有无尽的表现力。

在表现一定的内容时,乐音所必须的时间条件是:节奏、节拍和速度;所必须的发声条件是:音区、力度、表情法和音色;这些条件使乐音在横向结合中产生出单音线条,在纵向结合中产生和声与织体,从而为音乐的表现提供了各种可能性。而具有某种音乐特定组织形式的音响体系,则使乐音具有了某种调的属性。以上所列举的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种手段的实施,都必须与其它若干手段结合起来。

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在一定时间过程中有规律的组合形式的音乐结构形式就称之为曲式。

不同的组合规则和方法产生不同的音乐曲式结构,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欧洲传统音乐产生出以下几种主要的曲式结构:一部性曲式(又称乐段)、二部性曲式、三部性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此外,还有多种曲式的综合形态。要认识了解音乐的“曲式”就要先对这些要素有初步的了解。

旋律,就是常说的曲调,是单线条运动的乐音。旋律在音乐中很重要,它作为音乐的主题时,其特征是简练,有个性,艺术形象鲜明,是整个音乐生长、发展的种子。在民间单声部歌曲中,旋律就是全部音响,它与歌词共同塑造音乐艺术形象。

调式,最直接、最简明的解释就是某大调、某小调,例如G大调,就是以G音为主音构成的大调式。在传统音乐中“调”是音乐最基础、最本质的条件,作曲家创作时,都在“调”的基础上来构思。在实际音乐中,每首音乐作品的完结,调式都一定要完全终止。调式的变化,一定会引起音乐其他方面的变化、发展。

和声,简单说,和声是在调式基础上的两音以上同时发响的乐音。在多声音乐中,和声是音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和声有自己的规律与特点,传统和声的三种功能属性:主功能、下属功能、属功能。在音乐的结构形式和音乐的发展变化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和声与调式是

不能分开的,特别是在多声音乐中,和弦的进行与变化是与调的开始、变化、终止(结束)分不开的。

节奏,就是音乐的律动,一般主要指节拍,就是通常说的拍子,还有就是指音之间时间的长短。因此,也就存在着只有节奏变化没有音高变化的音乐,如打击乐独奏。但只有音高而没有节奏变化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如长时间的警报。

音色,即声音的色彩,由于声音产生的原因不同。如乐器的声音、人的声音、高音区声音、低音区声音,不同来源的声音有各自不同的音的色彩。声音的色彩对音乐情感和美感的表达都有很直接的影响。

速度,是指音乐律动的快慢。音乐中的不同速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起到很好的作用,速度的变化能帮助人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力度,即音响的强弱。力度的变化产生各种不同的强弱音响,有助于音乐表达情感,增加音乐的感染力。

织体,构成音乐作品的音高和节奏有机而具体的组织形态称织体,与音乐的结构,音乐的表现有直接的关系。

二、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不同的组合规则和方法产生不同的音乐曲式结构。音乐的曲式结构是内几个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其中基本的部分是:呈示部分、发展部分、再现部分。此外,还有引子部分、连接部分、结尾部分,这些不同的部分相互对比,衬托,补充。

三、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呈示部分,主要音乐最开始出现的部分,往往音乐的主题就在这一部分首次出现。主题也就是主导乐思,主题乐思的面貌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它的构成,可以是单一材料的,也可能是包含对比材料的。

发展部分,一般指音乐的中间部分,即中段或中部。

再现部分,一般指音乐发展过后,重复或变化重复呈示部分响音乐。

引子部分,在呈示部分之前的独立而短小的结构,它主要是为了自然地引出呈示部分的音乐。

连接部分,在基本结构之间起连接作用的部分。

结尾部分,在乐曲基本部分完全结束以后出现的补充性独立结构。在小型乐曲后面它可能形成小结尾,在大型乐曲后面它可能形成尾声。

基本术语概念:

主题、结构单位、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一首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能够作为整体结构的最小曲式是乐段,由乐段作为整体结构的曲式,就是一段式,也是最小的结构单位,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及乐汇,只是结构单位内部的组成部分,不能表现独立完整的乐意而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它们是结构单位内部的组成部分。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如果在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主题或若干主题)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或若干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这些段落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

包含转调的乐曲的调性安排,称为调性布局。乐曲中常有一个主要调性,在乐曲中居稳定地位,乐曲常由主要调性开始,并在主要调性上结束。从属调性的出现,总是形成曲式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

T(主调)——D(属方向调)——S(下属方向调)——T(主调)

在具体作品中,调性布局往往比较复杂,但大致会符合这一规律。现代作品的无调性音乐,由于摈弃调性的结构,当然不存在调性布局的问题,无调性音乐有它自身的结构规律与法则。

一个音乐结构单位可以运用补充或扩充的手法来延长其长度。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补充是在一个结构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之后发生的,补充通常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如最后的乐句或终止式),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补充可长可短,较长的补充可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结尾段落。

所谓扩充,就是在本可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使该结构的长度扩展。更为常见的扩充是通过阻碍终止的和声手法来造成的。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音乐发展的常见方法(合头换尾、模进等)

第二讲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音乐的陈述类型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音乐的陈述类型。

二、教学重点:

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音乐的陈述类型。

三、教学难点:

曲式结构中音乐发展的一般常见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

音响及谱例分析

教学时数:

10课时

一、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基本的结构原则大致可归纳为下面五种:

呼应原则:它在结构上的特点就是的明显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有共同的与不同因素,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附,对立而又统一,从而造成音乐的运动,这就是呼应原则的本质。成双性的是呼应(性)原则的特点,在结构上体现为二分性的布局。

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A——B—A图示来表示,即主题(呈示)——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也可称之为再现原则。典型曲式是三段曲式及三部曲式,三部性几乎是构架任何大型曲式的基石。

起承转合原则: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三部性

起承转合

呼应呼应

呼应

起——乐思的最初呈示;承——起的重复或引伸,巩固陈述的内容;转——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形成对比;合——向起承进行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的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起承转合原则在带再现的二段曲式中,得到最为典型的体现。

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变奏原则。以变奏原则构成的曲式,就是变奏曲式,变奏所据的母体,称之为主题,一首变奏曲通常含一个主题,有时也可能用两个主题,构成双重变奏曲。变奏结构既可作为独立乐曲的整体结构,也可作为复杂曲式的次级结构,或将变奏分散间插在某一曲式中而构成分散变奏结构。

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它各次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或由原材料派生演变)构成的对比部分,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回旋原则。这种结构源于民间歌舞形式,其本源,可以说是呼应原则的一种特殊体现样式,其图式可表示为:ABACAD……或ABCBDB……

多次重现的部分称为“盖部”,对比变化的部分称为“插部”,叠部至少出现3次并至少有两个不相同的插部。

二、曲式结构中音乐发展的一般常见方法

一首完整响音乐作品,必须由音乐最初的表达,之后的变化发展,最后的统

一结束这样一个过程来完成。变化发展的过程是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变化来推动音乐,这是音乐结构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重复——完全或基本完全地再现前面的音乐。

1,《军队和老百姓》,为分析方便,此例仅列举旋律而将歌词删去,重复是这首歌曲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

变化重复——在基本重复前面音乐时,加有变化。

2,《我爱北京天安门》,此例用“合头换尾”的重复方法。

此外,还有换头合尾的重复、装饰性重复、改变节奏的重复、改变演奏方法的重复等等。

模进——又称移位重复,将前面音乐移在另一个音高位置上重复出现。

3,《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

分裂——将音乐的一个决断,以层层剥离的形式逐渐减少其音高,剩下音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部分。

此方法多用于民间乐曲。此外,还有旋律的音程关系缩小或者扩大的方法。4,《蒙古小夜曲》中间部分,此例为缩小音程,还有扩大音程的例子如《怒吼吧!黄河》的开始部分。5,《怒吼吧!黄河》。

调变化——主要指转调、高调、调式交替等方法在音乐中的运用。

变化和声——主要指在多声音乐中,不同功能、不同色彩和声的运用与变化。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常常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展开音乐、发展音乐结构。6,《保卫黄河》,此例运用重复,自由移位(自由模进),合头换尾重复、扩大、缩小音程等方法。

三、音乐的陈述类型

音乐的陈述类型,最概括的分类,可分为稳定的陈述类型与非稳定的陈述类型两大类。其中稳定类型可分为呈示型与结束型;非稳定型分为展开型与过渡型两类。

稳定型陈述的特点:乐思材料较简单、统一、完整。调性与和声单纯、明确,无论离调或转调,总以一个主要调性的确立为中心。结构规整,匀称。

呈示型—→开放,向不稳定功能转化

稳定型╱╲结束型—→收拢,强化主要调性主功能(终止重复或主持续)

非稳定型陈述的特点:乐思材料片断化,零碎。调性与和声是不稳定功能,体现在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避免主和弦或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结构不规整,结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展开型—→对基本材料加工发展非稳定型╱╲过渡型—→承上启下,完成不同段落之间的转接布置作业:

第二章一段曲式

第三讲定义和基本特征

乐段的内部结构

一段式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一段曲式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掌握乐段的内部结构,从而掌握一段式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

一段式的基本特征,一段式的常见类型。

三、教学难点

复乐段,一部性曲式结构的扩充、补充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及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

板书、谱例分析、听辨音响。

教学时数:10课时

六、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一、一段曲式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由乐段组成的曲式,称一段曲式(One-part form)。

由于乐段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因此从长度、调、和声布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结构基本长度,一般单拍子最低不少于8小节;调、和声布局相对完整,一般有半终止和最后完全终止的和声布局,表现出调性的完满、稳定;旋律音调和音乐形象基本完整。

7,陕北民歌《牵牛花开羊跑青》,上例是一部性曲式构成的独立完整的歌曲,D微调,第4节一个半终止,落在宫音上,最后结束在主音微音上,全曲8节,旋律非常完整。另外,计算小节数时,一般算强拍不算弱拍。

二、乐段的内部结构

一部性曲式的内部又包含有小的结构,可以划分出乐句、乐节、动机等小结构。

动机——一般由两个以上乐音组成,最少含有一个强拍,节奏简洁鲜明。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

见教材谱例8,莫扎特奏鸣曲OP.12第三乐章主题音调开始部分和谱例9,陕北民歌《走西口》。乐节——比乐句小,一定节奏型态的音构成。其长度单位最低不小于2小节;尾部一定要有相对的长音或休止符来标志。9和教材谱例19,东北民歌《摇篮曲》,谱例20。

三、一部性曲式的常见类型

两句式类:这是一部性曲式中最常见的典型结构。在调、和声方面,要求第一句是半终止(结束在调式主音除外的骨干音或下属、属功能和弦),第二句是完全终止(结束在强拍上的调式主音或原位主和弦)10,陕北民歌《秋收》,上例第二句是新材料,可用a b来表

示两句的关系。7,《牵牛儿开花羊跑青》中第二句是第一句合头换尾的变化重复,可用aa1表示两句的关系。同样的例子还可举教材例28,《内蒙民歌小曲七首》(草原情歌),还有教材谱例31内蒙民歌《嘎达梅林》,例32《绣金匾》,例34《摇篮曲》,山西民歌《绣荷包》。

三句式类:以三个乐句组成的一部性曲式,有的用单一材料发展而成,要用a a1 a2来表示,有的用两种材料对比的方法构成a b a1或a a1 b或a b b1表示或a b c表示。

11,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上例由一种材料发展为三句,第二句是第一句合头换尾的重复,第三句是第二句换头合尾的重复,可用a a1 a2来表示三句间的关系,调式为D羽调式。

可用于a a1 a2结构的例子还有教材谱例35,青海民歌《水红花令》。

a b c结构的有教材谱例41,《陕北民歌》;

a b a 的有教材例39,《红色娘子军连歌》及例40,巴托克《献给孩子们》(二)。

a b b1有教材谱例38,《新疆舞曲》,谱例37,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 NO.3第一乐章。

a a1 b的有教材例36,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49 NO.2。

四句式类:是常见的乐段类型,可分为各包含两个乐句的上下两片,具有典型的二分性呼应关系的特点。平行结构——上片重复下片对比结构——上片不重复下片

起承转合结构——承起承转合关系12,刘庄钢琴《变奏曲》主题旋律(《沂蒙山小调》),上例是四乐句构成的一部性曲式结构,前两句用了相同的材料,第四句用第三句的材料发展而成。有的教材将上例划分到两句式类,在此分析的四句式根据其拍子,由于是复拍子,因此两小节一乐句(相当于对2/4拍的四小节),音乐也达到了乐句结的要求。

见例谱13,《茉莉花》,此例为微调式,共有四个乐句,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连成一气。14,《无锡景》,此例共有四个乐句,每四个小节为一个乐句,四个乐句的落音分别为do、sol、mi、do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写成旋律。15 《二月里来》,上例有四个乐句,一、二乐句音乐素材大体相同,三、四乐句加入切分音型,前半部分具有微调式特点,后半部分回到五声宫调式。16,《孟姜女》,此例调式为五声微调式,四句的落音分别为“2 5 6 5”,属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每一句的旋律大多为级进。

多句式类:一般指四乐句以上构成的一部性曲式,在这样的结构里,各乐句的旋律材料运用较多样较复杂。17,《妹妹找歌泪花流》,上例除尾声外共有五句,其中衬字演唱的第四句是五小节,其他都是四小节,旋律材料的安排,第四句明显是新材料,其余乐句之间旋律材料有关系,但不是明显的重复或变化重复。18,《小河淌水》,上例是由五个乐句组成的山歌,基本的两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一、第三乐句相同,第二、第五乐句相同,第四乐句是内部扩充乐句,主要是为了加强语气。1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采用A宫调式,采用多乐句的一部曲式结构。前两句为全曲的主题,从第三句起,旋律进行强调了羽调式的特征音,使旋律具有羽调色彩。最后两句是歌曲的高潮,其旋律是开头两句的变化再现。20,《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是多乐句的一部曲式结构。前八小节,是两个相互对称的乐句,第三、第四乐句,节奏宽广,旋律舒展,最后一句(五句)达到高潮。一句式类:这种乐段往往采用衍展的手法,其内部结构密不可分,连贯绵延,一气呵成。见教材谱例26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 NO.3第一乐章,内部没有和声半终止,只有四个2小节的乐节,不能划分乐句,8小节的和声实际上是一个联合终止式的序进:SⅡ56——DDⅦ7——K46 ——D7——I 。另外一个例子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 NO.2第二乐章,教材例27。

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份量,又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的次级结构为单乐段,其次级结构(两个或两个以上)必须满足单乐段的条件,这些单乐段之间应是同头变尾的联合关系。复乐段中各单乐段的终止关系,通常是前(一个或数个)乐段落在开放或转调终止上,最后乐段收拢在主调的完全终止。

一部性曲式结构的扩充、补充

扩充——在一部性曲式内,乐句之间常见到后乐句比前乐句有所增长,这种增长如果在调式未完全终止之前进行,就称之为扩充。

教材例21,第二句在第一句基础上增长了两小节,这就是结构的扩充。

补充——一部性曲式在调式完全稳定的终止之后,再出现的句式就称之为补充。例17基本歌曲共五个乐句,其后补充的旋律是用“啊,呣,啦”三个衬字演唱的十四小节的尾声。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第四讲乐段的调性及和声终止

从属部分及乐段的反复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

引导学生掌握、了解乐段的从属部分及乐段的反复。

二、教学重点:

收拢性结构和开放性结构。

三、教学难点:

开放乐段,转调乐段。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及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

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一、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

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单一调性结构——呈示性

转调结构

╱╲

转调返回原调

开放或过渡

乐段结束时的和声终止

╱╲

收拢性(结束于主调完全终止)开放性(在主调半终止或从属调性上结束)

浸入终止:段落中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浸入终止。浸入终止必定是在多声部结构中发生的,即在前段落音的同时,在另一声部重叠新段旋律的起音。

二、从属部分及乐段的反复

乐段的从属部分指乐段作外部扩展所附加的结构部分,如前奏、尾声、间奏,它们是乐段的外部扩展,不会改变乐段的基本结构性质。

第三章二段曲式

第五讲定义和基本特征

二段式的第一部分

二段式的第二部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段曲式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段式的两部分。

二、教学重点:

二段式的基本特征,

二段式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三、教学难点:

二段式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及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听辨音响。

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二段曲式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段曲式这两个乐段在音乐材料上不相同,第二段与第一段有适度的对比,这样的曲式用符号AB来表示。单二部性曲式可以成为独立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是大型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黄自《玫瑰三愿》,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有8小节(4小节前奏除外),共分两句。第一句4小节结束在E大调调式音阶的二级音,第二句4小节结束在E大调主音上,完成了一部曲式调与结构的安排。第二段共16小节,有4个乐句,第一句结束在E调下属音上,第二句结束在调式音阶的三级音上,第三句结束在调式音的六级音上,最后一句结束在E 大调主音上,终止非常稳定完成了第二段,这首二部曲式的歌曲在旋律、内部结构上两段对比是很鲜明的,但调式是统一的,歌词表达的内容是统一的。

《可怜的秋香》,歌曲原为独唱歌曲,后被改编为儿童歌舞曲。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段带有叙述的特点,第二段的出现是与第一段联在一起的,音阶渐渐上行,第二段也是歌曲的点题部分。

二段式例子还有教材谱例56、57以及教材谱例26、27。

第六讲二段式的分类

二段式的比例及从属部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单二部性曲式;

引导学生了解二段式的比例及从属部分。

二、教学重点:

不同类型的单二部性曲式。

三、教学难点:

带再现的单二部性曲式,无再现的单二部性曲式。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

教学时数:4课时

六、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一、二段式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单二部性曲式)

单二部性曲式的第二段有不同的形式,这就构成了单二部的不同种类。基本的有两类,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二部性曲式,另一种是无再现的单二部性曲式。

有再现单二部性曲式:有再现单二部性曲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二段开始的乐句与第一段对比,而在最后一句重复第一段最后乐句,如果以每段两句为例就能形成如下关系:

段A B 或A B

句a b c b1 a a1 b a2

《八月挂花遍地开》,此例属于有再现单二部性曲式,第一乐段(A)宫调8小节,有两个乐句,第一句停在调式的五级音上是半终止,第二句结束在调式主音,全段完全稳定。第二段保持宫调式2/4拍,第一句是新材料,并停在调式二级音上与前面形成对比,第二句完全重复第一段的第二句构成如下关系:

段A B

句a b c b

贝多芬《欢乐颂主题旋律》,此例采用D大调4/4拍子,A段共8小节,第一句停在音阶的二级音上,第二句4小节完整终止在调式主音上,B段第一句用新材料,并结束在调式居音上与前面形成对比,第二句4小节是完全重复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形成如下关系:

段A B

句a a1 b a1

《游击队歌》,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的每个乐句均是在弱拍及歌曲的最低音开始,除起音外,第一段的旋律基本上是上下级进的进行,第二段(B)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后半部分的音调与前一段一样,B前半部分音乐从节奏变化、旋律进行、调式色彩都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最后,乐曲再现了第一段的后两个乐句。

段A(l-8)B(9-l6)

句a a1 b a1

《卖布谣》,此例采用6E宫调试,5/4拍,为二部曲式结构,以五声音阶旋律为基础,A段以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音调,巧妙地配以五拍子,B段用了西洋的关系小调以及五度关系大调(属调),最后一句,以逐渐下行的音调,结束在主音上。

无再现单二部性曲式:无再现单二部件曲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二段没有明显重复第一段的句式,两段之间主要是对比关系。也就是说,二段式第二部分(后半),没有第一段材料再现。引申型——单一主题

无再现二段式

并列型——新主题

《松花江上》,此例结构为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

A B 尾声

1-20 21-52 53-61

A段可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可看作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B段转入关系小调(g),A段与B段在调性上有对比。

《桑塔·露齐亚》,结构为单二部曲式,曲调进行运用模进的手法。

结构图如下:

A B

1-8 9-16

《我的太阳》,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图如下:

A B

1-18 17-32

A段旋律有下行倾向,B段转入高音区,音调变得宽广,并在旋律中出现了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两段均结束于调式主音上。

《故乡的亲人》,A段由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B段旋律转入属调,在色彩上形成对比,最后自然地再现第一段的第二乐句,整个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A B

1-8 9-16

《渴望春天》,A段由两个相同材料变化重复的句子组成。整个作品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相交替进行,B段前半部分出现向属调的离调,后半部分材料是A段前半部分材料的变化重复。作品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如下:

A B

a b c b1

l-4 5-8 9-12 13-16

二、二段式的比例及从属部分

二段式的整体结构比例,一般以两个部分呈等长或大致相当的比例的情况为多见。独立的二段式可能附加前奏、尾声或连接(间奏),从属部分在保持结构的统一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三段曲式

第七讲定义及基本特征

三段式的呈示段、三段式的中段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三段曲式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段式的呈示段及中段。

二、教学重点:

三段式的基本特征,三段式的呈示段。

三、教学难点:

三段式的中段。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及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

六、教学时数:

6课时

七、教学内容提纲:

三段曲式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按照呈示——对比——再现的规律组合而成的曲式为三部性曲式(Three part form)。一般用ABA来表示结构关系。

三段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a b a (a1),仅是在数量上由三个乐段组成而不体现三部性结构原则的曲式,不称其为三段曲式:a a1 a2(变奏曲式)

不含再现的三段联合a b c(多段并列式)

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见教材谱例75,开始有7小节是前奏,歌词开始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乐段结构A,然后是4小节间奏,中间部分旋律、节奏、调式、歌词内容、音乐情绪……等都与前段形成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体现三部性原则,结构图为A B A1。

三段式的呈示段

三段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在调性方面可以是单一调性收拢(主调主和

弦结束)或开放(从属和弦结束较为常见)结构的,也可以是转调结构的。

三段式的中段及三段式的分类

引伸型——由呈示段材料加以变化、展开。

并置型——以新主题材料写成,也称双主题中段。

综合型——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

中段可以是一个常规的乐段,但也可以是一个相当于乐段的段落。中段的规模一般不小于呈示段,它的结束部分常常是开放性的,以主调属和声形式“属准备”的情况非常多见。

引伸型中段的例子可见教材谱例68、69、70、71、72、73,另外有歌曲《我爱你中国》(谱例从略),结构图为:

引子A B A 尾声

1-16 17-24 25-32 33-45 46-54

引子以大幅度上下起伏的旋律,引出以三连音为主的长大间奏,使引子的情绪得以延伸。A 段由四个对称的乐句组成,B段保持A段基本音型,加大了旋律的起伏,再现部是A段的变化再现,是以同一主题旋律为基础的发展式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并置型中段的例子除教材中的谱例74、75、76、77、78外,还有歌曲《黄水谣》、《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谱例从略)等。

综合型中段的例子分析教材中树79、80,回声乐作品较少出现此种情况,故不再加以举例分析,何况综合型中段并非三段式的典型类型,并不多见。

其他特殊类型的中段有两种情况:一是中段很短小,不是一个乐段的分量,而只有一个乐句(教材谱例81);另一是中段可能超出一个乐段的分量,有时三段式的中段可能包含两个乐段(教材谱例82、83)。

中段的规模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它可能与第一部分的长度相等,更多情况是中段的规模大于曲式第一部分。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第八讲三段式的分类

三段式的再现段

三段式的从属部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段曲式的中段及三段式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三段式的再现段

二、教学重点:

三段式的中段,三段式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

引中型中段、并置型中段、综合型中段。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及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一、三段式的再现段

三段式的再现段要分为两种写法,一是“不变化的再现”,另一种是“变化的再现”。凡是再现段的写法,在曲调、和声、调性、调式、织体、内部结构及体裁特性等方面无大变动,而仅是某些方面作必要的更动的,仍可归入不变化再现的类别。

变化的再现段最常见的手法是变奏,变奏涉及的方面有:曲调装饰加花(或简化),改变旋律的调式,改变和声的配置,改变织体或配器写法,增添复调声部及综合中段材料等。分析教材谱例82、83、84、85、86。

二、三段式的从属部分

除呈示段、中段及再现段外,三段式还可以附加有引子、结尾、补充或连接(间奏)等从属部分。

课后小结: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与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区分,主要看以下两方面:

1、假如再现的部分是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结构,即再现曲式第一部分的全部,则一定是单三部曲式,单二部曲式中的再现部分不可能是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结构。

2、假如再现部分是乐句(不够乐段规模的乐句),则大多是单二部曲式,但还必须看中间部分的规模如何,如果中间部分是乐句(不够乐段规模的乐句)而且大致相当于曲式第一部分长度的一半左右,则肯定是单二部曲式;如中间部分与第一部分等长或相近,则问题决定于中间部分音乐的性质,中间部分音乐的独立性越强则越倾向于单三部曲式。如还难以确定,就属于单二部、单三部中间型曲式。

布置作业:

课题第五章三部曲式(一、二)

第九讲定义及基本特征

三部曲式的中部及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三部曲式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三部曲式的中部及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

二、教学重点:

三部曲式的定义、基本特征,三部曲式的中部、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

三、教学难点:

三部曲式的中部、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

板书、谱例分析

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三部曲式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三部曲式与三段曲式一样,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它是三段曲式的扩大形式,三部曲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或至少其中一个部分)的结构为大于乐段的曲式,这是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主要区别。用图式ABA表示(Compound binary form)。

复三部曲式指的是有再现的三部性结构,没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一般不存在,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形成这种形式的可能,只是说它没有形成的典型曲式。

A首部B中部A再现部

单二部曲式单二部曲式首部的重复

或单三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或变化重复

或乐段结构

呈示性中部:(三声中部)

三声中部:复三部曲式中具有规范结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的中间部分称三声中部(Trio)。这个称呼是从巴罗克时期保存下来的。三声中部主题的特点通常比较平静和稳重,结构比较方整,没有不稳定的展开,与第一部分相比较为端庄、质朴,较少活跃变化的急速发展。流动的、精力充沛的第一部分和平静的、从容不迫的三声中部相对比的情况是常见的。三声中部还有“大调部分”(Maggiore)、“小调部分”(Minors)、“交替部分”(Alternativo)、“第二小步舞”(MennetⅡ)、“第二帕斯比叶”(PassepiedⅡ)、“摩塞特”(Musette)等名称。三声中部常常在主题上和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偶尔也可以遇到三声中部以第一部分主题为基础的复三部曲式,但由于其他方面的对比,两端部分仍有显然不同的性格。

三声中部并不一定要和第一部分形成调性或调式的对比,但有调性或调式对比是较典型的,常用的调大致如下:

l、大调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

a.同主音小调b.VI级小调(平行小调)c.下属大调

2、小调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

a.同主音大调b.VI级大调c.V级大调d.Ⅶ级大调

呈示型中部的例子分析教材谱例87、88、89。

展开型中部:展开型中部也称为插部。展开型中部通常具有不稳定的陈述特征,结构不具有独立的完整性,内部的段落界限较不分明,调性与和声也常呈动力(型)性和开放性形态。插部常用于抒情慢乐章的复三部曲式和有一定程序戏剧性的复三部曲式。

三声中部是呈示性的部分,而插部则是展开性的部分,这是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点,插部的特征是:

l、和声调性不稳定,即和声变化频繁,或因强调不稳定和弦而加强了紧张度,调性动荡不定,在最不稳定的情况下,整个插部没有一个中心调。

2、结构不稳定、不完整,主题材料分裂为乐句、乐节或动机而展开,不构成乐段、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完整的结构。

展开型中部的例子分析教材谱例90。

插部和两端部分在主题上的对比,也和三声中部与两端部分的打扮一样,所不同的是,在以三声中部为中部的复三部曲式中,两端部分与中部的对比通常是动与静的对比,而在以插部为中部的复三部曲式中,则通常是静与动的对比。另外,也像三声中部一样,和第一部分同主题的插部是不典型的。三部曲式的中部除了上述呈示型与展开型两种类型外,也可能遇到将两种写法加以综合的现象,但较为罕见。三部曲式有时也可能有规模很大的包容两个甚至两个以上联结在一起的并列中部,形成所谓集合型中部(合成型中部),这些部分或是新的主题,或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展开,各部分相对独立,保持着相互对比的关系。

三部曲式有时也可能有规模很大的包容两个甚至两个以上联结在一起的并列中部,形成所谓集合型中部(合成性中部),可举例分析例91。

课后小节:总结三段曲式(单三部)和三部曲式的异同。

布置作业:分析复三部曲式谱例(见作业)

课题第五章三部曲式(三、四)

第十讲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

三部曲式中的从属部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三部曲式的首部及再现部,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三部曲式中的从属部分。

二、教学重点:

三部曲式的首部、再现部。

三、教学难点:

首部为乐段结构的三部曲式、假再现。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

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一、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

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典型结构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偶尔也可能由复乐段或较扩展的乐段构成。

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与单三部中的情况一样,既可以原样再现也可以变化再现。较简单的变化再现除了在旋律、和声及织体等方面加以装饰变化外,增减其结构规模也是常见的。

静止的再现部(原样再现)对于包含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较为典型;变化的再现部对于包含插部的复三部曲式较为典型,因为音乐形象在插部内往往有较大的发展,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发展,发展的结果促使再现部发生变化是很自然的。

变化的再现部有以下几种类型:

紧缩的再现部——是指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即原是二部或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在再现部中紧缩为乐段。

装饰变奏的再现部——这种再现部比起第一部分来,只是旋律装饰的更为丰富,也就是说,主要是织体起了变化,主题的性格在实质上是不改变的,因而发展的动力不大。

变形的再现部——这种再现部因速度、节拍、调式、织体等的改变,使主题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题的变形方式是十分多样的,如: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抒情性的变成戏剧性的,谐谑性的变成悲剧性的,幽默恬静的变成凯旋式的等。

综合性的再现部——是指再现部在再现第一部分主题的同时,不仅可能综合复三部曲式中部的织体,还困难综合中部的主题。

复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具体分析教材谱例92,马思聪《思乡曲》、谱例93,德沃夏克《幽默曲》(再现部缩减)。另外,谱例94作为复三部曲式再现部的例子来分析(再现部作很大变化)。

二、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三部曲式中常见的从属部分有引子、连接及结尾等。其中结尾的作用常常显得较为重要,因为它往往具有概括的性质,对全曲出现过的主要材料进行综合,具体谱例将对教材谱例95作分析。

较为长大的结尾,一方面对整个曲式的对比材料加以综合概括,另一方面其功能在于肯定主要调性。因此通常总是用结束型的陈述方式,强调主调的主和弦,或用主持续音贯穿,原来在从属调性上陈述的中部材料在结尾中也通常要统一在主调上。

假再现:指主题的再现与主调调性的再现不同时出现的现象。有两种不同处理的可能:1、曲式的再现部是主题先于主调的调性再现。2、曲式的再现部是主调的调性先主题再现,主题随后进入。

假再现的特征是:曲式第一部分主题的开始片断在从属调性上出现,但紧接着是主题的同一片断及其完整的后面部分在主调上出现,这是真正的再现部,而前者却是假再现。主题的再现和主调的调性的再现不同时再现则是:在再现部的位置上以从属调性出现主题的较完整部分或片断,转入原调后这些已先现的部分或片断不再重复。

假再现在任何有再现的曲式中都有可能遇到,它是先现于正式再现部分之前的一个从属成分。其特征是主题片段在从属调性上先现,篇幅可长可短,但不形成完整的结构,随后才是正式的再现部分的完整陈述。假再现作为一个从属部分,其作用是对正式再现部分的预示,因而具有连接、过渡的功能,在曲式上通常可以划归连接部分。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课题第六章变奏曲式(一、二、三)

第十一讲定义和基本特征

固定低音和固定旋律伴奏

装饰(严格)变奏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变奏曲式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固定低音和固定旋律变奏。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装饰(严格)变奏。

二、教学重点:

变奏曲式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

固定低音和固定旋律变奏,装饰(严格)变奏。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及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

六、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一、变奏曲式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V ariation form)。变奏曲式中最初陈述的并作为尔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按顺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其结构图式为:

A(主题)+ A1 + A2 + A3 + A4……

如在绪论中所讲的,变奏是发展音乐的重要手法之一,从动机、乐节、乐句、乐段以至于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都可以变化反复,构成变奏。

在变奏曲式中也并不仅仅使用变奏手法,其他各种手法和结构原则也可能用到,特别是在自由变奏的类型之中。

变奏的类型取决于主题变化的特点。严格变奏是主题基本成分没有实质性变化的变奏;自由变奏是将主题的任何成分(甚至主题的个别因素)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固定变奏是独特的变奏形式,即始终不变地重复的是主题的低音或旋律,而变化其织体,其中又可分为固定低音(basso ostinato)变奏和固定高音(soprano ostinato)变奏。除了单主题的变奏以外,还有包含两个主题的变奏,称为二重变奏或双主题变奏。

变奏曲式起源于民间音乐中的即兴变奏手法,在民间音乐中,当某一乐曲或其中某一段落连续反复演奏、演唱时,在旋律、节奏或伴奏等等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方面,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样,就构成一个基本曲调连续变化反复的形式。

从结构上来看,变奏曲由开始陈述的基本主题及其紧接着的一系列变化反复组合而成。一个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或一个独立乐句的基本主题开始陈述后,紧接着一系列的变化反复使基本主题得到多方面的展开,或在单一展开后进一步转化为不同形象的对比,但在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特别是旋律方面,仍同开始陈述的主题保持一定的关系,是变奏曲式的主要特点。

变奏曲同时又是一种音乐体裁,从体裁上来分析,变奏曲是具有即兴特性的乐曲;从曲式来讲,变奏曲具有基本主题变化反复的结构;但是,变奏曲不如其他某些音乐体裁那样,以名称就能说明某一形象意义的一定范围。因此,某些乐曲虽是变奏曲式的结构,但不用变奏曲的名称,而是另用其他具有一定形象意义的体裁名称,如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叙事曲、狂想曲、幻想曲等等,或以其他标题为名。所以,在许多乐曲中,变奏曲式常作为某一独立乐曲、某一乐章或某一乐曲中某一部分的曲式结构,而不是一种体裁。

乐段或单二部曲式,是变奏曲式中常用的主题结构。根据一系列变奏同开始的基本主题比较,变奏曲式大致有四种类型:“固定低音”、“固定高音”、“严格变奏”和“自由变奏”。有时某一乐曲兼具两种类型,但以严格变奏为主,或以自由变奏为主,总以某一类型为主。

二、固定低音和固定旋律变奏

“固定低音”类型的变奏曲式,是以一个结构短小的基本主题(一个乐句或乐段)为固定不变的低音,在反复中保持其原型,上面声部则不断变化。固定低音变奏分析教材谱例96。“固定高音”(固定旋律)类型的变奏是以分节歌性质的曲调为固定不变的高音,在反复中保持其原型,低音部,包括伴奏的织体写法或和声配器等则不断变化。固定低音变奏分析教材谱例97。例97中主题旋律(人声歌唱旋律)在各变奏中都保持不变,而伴奏声部的和声、织体,特别是织体有很大的变化发展。在变奏三,调式从E大调变成了c小调,可见固定旋律变奏是和声、织体的变奏。固定旋律变奏一般多用于声乐体裁,许多作曲家在歌剧中常采用这种形式。

“装饰变奏”(严格变奏)类型的变奏曲式,在基本主题后的一系列变奏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时也改变调式、节拍或速度,但仍较清晰地保持开始的主题原型,并以旋律装饰(即“装饰变奏”)的手法和单一形象的展开为多见。装饰变奏曲的主要特点是各变奏与主题在四种要素方面保持一定关系,即旋律:变奏时用和弦外音装饰主题旋律,或者在保持主题旋律骨干音时,在小范围内加进新的音调,或者改变旋律的节奏形态(膏因保持);和声:一般情况下各变奏都基本保持织体的和声布局;调:调的运用比较自由,在变奏中可以一直保持主题的调性,也可以一个变奏换一个新调,但一般最后都回到主调性;结构:基本上在各个变奏中都保持主题的曲式结构。另外装饰变奏曲在末尾时,有时有尾声或终曲来结束全曲。装饰变奏分析教材谱例98、99。

有些花腔女高音独唱的声乐曲,采用了这种将主题旋律装饰变奏的体裁形式,旋律加工对于严格变奏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织体写法的变化也是这种变奏曲的重要特征。严格变奏曲的变奏手法是与某些乐器(键盘乐器、小提琴等)的华丽的演奏技巧和即兴演奏风格相联系的。

严格变奏的主题是简单而易于记忆的,常具有歌曲或舞曲的特点,和声语言不复杂,曲式比较方整,织体常常是主调的或和声性的。

和固定低音变奏相比,在严格变奏中主题变化的可能性要宽广得多。如果在固定低音变奏中变化的仅仅是伴奏声部,那么在严格变奏中,变化的即可能是伴奏,也可能是旋律本身,并

且变奏的方式是十分多样的。

装饰变奏曲的主要变奏手法是用经过音、助音、留音、倚音等旋律华彩或专用和弦音的和声华彩来装饰旋律,作为变奏的基础,保持不变的是:主题的基本旋律线;主题的基本和声布局;主题的基本结构,有时还有主题的低音部。在变奏中发生变化的是:旋律的细节;和声的细节;节奏和速度;旋律音型、伴奏音型和织体写法,有时还有:调式(甚至调性);结构上的细节(结构扩大或缩小)。装饰变奏曲的主题和各个变奏都具有收拢性的结构。

1、“固定低音”:在低声部不间断地重复同一个主题,它是一直不变的,变化、发展的只是主题的伴奏声部,即上方声部的旋律、节奏、音区、织体、音型等。

2、在变奏的过程中,低音的主题进行是连续不断的,没有“结束上一个”,“开始下一个”的明确界限,即变奏的界限(包括新的音型)经常不和低音主题的开头相一致。

3、在恰空和帕斯卡里亚中,主题调性的结构通常是保持不变的,仅允许更换同名调的调式,变奏也较少在其他调性中进行。

4、在变奏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几个变奏常按照某些相同的因素联合成一个小组,如相似的旋律型和节奏型,相接近的音区等,小组之间往往是对比的。

5、按照复调织体越来越复杂化的原则来进行变奏。

6、在规模较大的次类曲式中通常有几个高潮,在每一个“局部”高潮的周围聚集着一组变奏,它们把整个曲式分解为几个部分,同时这些高潮又将曲式连接起来,因为每一个高潮都比上一个更为有力,最后高潮聚集成一个最高点,被安置在作品靠近结尾处。

7、在比较发展的固定低音变奏中,低音主题有时转到其他声部。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第十二讲自由(性格)变奏

其他类型和从属部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由(性格)变奏,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其他类型和从属部分。二、学重点与难点:

自由(性格)变奏。

三、教学方法:

教授法及练习法。

四、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

五、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一、自由(性格)变奏

“自由变奏”类型的变奏曲式,在基本主题后的一系列变奏中变化比较大,各个变奏广泛应用展开原则,往往改变调式、节拍、结构,有时仅根据开始的主题或某一变奏的个别音调与和声轮廓自由发展;各个变奏或某几个变奏之间往往在风格、体裁上不同,相互形成鲜明的对比。

自由变奏类型的变奏曲式,有时虽在开始时运用一、二次装饰变奏的手法后才进一步展开,但还是以自由变奏的手法和不同形象的对比为主。

自由变奏是从严格变奏曲发展起来的,自由变奏曲的各个变奏和主题的关系不如严格变奏曲那样密切,主题的速度、节拍、调性、调式、结构、体裁和性格都可能起变化,变奏中所保持的,只是主题的结构轮廓、和声轮廓和富于特征的个别音调,有时甚至连结构轮廓和和声轮廓也不保持,只是根据主题的个别音调自由发挥。

自由变奏——“变体主题变奏”(杨儒怀语)

“变体主题变奏手法”是变奏手法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其中,主题的旋律本身直接参与各种变体的变奏,主题的旋律本身成为变奏的媒介中心,其他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配合着旋律的变奏而更换。因此变体主题变奏(自由变奏)就与固定基础变奏(杨儒怀)(严格变奏)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固定基础变奏(严格变奏)在其典型的情况下是以不改变旋律——低音的、高音的原形为条件的;即或在固定和声变奏中,那条“附属存在”的旋律也是不加改变(奏)的。变体主题变奏(自由变奏)可以称得上是再真正变奏含义上的变奏发展,因为进行变奏的基础就是主题本身。

主题的每一次变奏常常不是在单一领域内或某一个别因素起作用,而经常是在一两个或两三个领域内,多方面(性质的、程度的或其他形式的)因素在复杂的相互影响的结合中进行;而且经常是一种因素变化,势必要牵涉到其他一些因素的连锁变化。

1、节奏、节拍

节奏的变化是一种非常有效果,而且是经常见到的变奏手法,它经常与节拍的改变结合起来,形成主题旋律的一种新节奏音型模式,作为某一变奏曲目的节奏基础;再保持主题旋律进行的总轮廓不变之下,旋律可以在运动中,作节奏上的各种紧缩宽放的改变。

2、调式、调性

主题在变奏时进行调式的同主音交替,则将牵涉到整体手段的所有方面:旋律、织体、和声都将在新的调式中进行变奏。

3、旋律、织体与和声

在节奏、节拍和调式调性的变动,经常与旋律运动程度上的变化相互结合起来,或者在运动的密度、轮廓的清晰度、速度和表现的变化上面,与原主题表现一致,或者有所加剧或减缓。

4、主题在变奏时,可以改动主题原有的结构规模,即改变主题陈述的结构形式。在规模的扩充为主,较少见到规模的缩减。结构规模的改变仍然可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结合上述各个音乐整体表现手段的统一和变换情况,构成极丰富和多样化的变奏类型来,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变奏手法。这对浪漫时期突起的所谓“自由”变奏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固定基础变奏(严格变奏)和变体主题变奏(自由变奏)实际为主题的变奏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变奏可能性,根据对这两类变奏曲的变奏特点和特性的分析,可以归纳有如下若干主要变奏手法:

在固定基础变奏(严格变奏)内有:

1、固定低音织体变奏手法。这可以是复调性的,也可以是主调性的,和声也可以进行变换。

2、固定和声织体变奏手法。和声的低音和高音进行不是主导的,可以放在任何声部中或隐藏起来。根据和声基础,织体作变奏更换,也可以对低音或高音旋律线进行新的和声配置。

3、固定旋律织体变奏手法。可以是复调性的,也可以是主调性的,和声也可更换。

变体主题变奏内容有:

1、旋律装饰变奏手法。这可以是在等时值的律动中用和声外音或分散和弦方式进行装饰;此外,被装饰的声部可以是主题的某一内声部。

2、体裁变奏手法。根据某一体裁(如小步舞曲、诙谐曲、进行曲、波兰舞曲或加沃特舞曲等)的特征对主题进行变奏,使之具有独特的体裁性质。

3、音型模式变奏手法。将主题的旋律“镶嵌”在某一特定的和声音型模式中,在间隙分化的形式中体现主题旋律的序进。

4、自由结构变奏手法。主题的结构在变奏中可以进行增添、扩充或减缩,或改变主题原来的曲式结构。

5、主题动机展开变奏手法。用主题中的某一或某些动机加以自由地展开。

6、复调化变奏手法。以主题旋律中的特性音调为基础,形成赋格或小赋格体裁曲式的发展。

7、以上各种变奏手法的自由结合。

8、其它变奏手法的使用。

自由(性格)变奏分析教材谱例100。

二、其他类型和从属部分

此外,还存在一种包括了两个主题的二重变奏式,是明确的变奏原则及对比原则相结合而形成的曲式,用变奏手法来发展两个互相补充或互相矛盾的形象。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构思,二重变奏曲在“变奏”顺序上有其特殊安排:

1.两个主题的“变奏”逐一交替(并列式)

2.两个主题的“变奏”整体交替(成组式)

由于两个不同主题的先后交替反复或先后成组地反复,因而具有回旋性和组曲性的特点。双主题变奏曲是变奏的原则和并列对比的原则的结合,主题和变奏的排列次序有两种类型:如上面1:

AB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

另外一种是:

A A1 A2 A3 ……

B B1 B2 B3 ……A4 A5 A6 A7 ……B4 B5 B6 B7……

有时也可以把以上两种类型混合起来,比较自由地排列两个主题和它们的变奏。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课题第七章回旋曲式

第十三讲定义和基本特征

小型回旋曲式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回旋曲式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小型回旋曲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回旋曲式的基本特征、小型回旋曲式。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及练习法。

四、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

五、教学内容提纲: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一、回旋曲式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同一个主题(结构完整形象鲜明)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或原来材料的引伸演变)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回旋曲式(Rondo form)。反复的部分称为叠部或主部,插入的部分按顺序称为第一插部、第二插部……它的基本结构图式如下:

A(主部)+B(插部一)+A(主部)+C(插部二)+A(主部)……

从简图可以看出,回旋曲式最低不能少于五个独立的部分,主部最少要出现三次。

二、回旋曲式各部分的特点

1、主部(叠部)

主部在整个乐曲中是非常重要的,主部的音乐形象决定了全曲的基本音乐形象。因此,主部的音乐形象是鲜明的。主部自身的曲式结构可以是乐段、单二部、单三部,甚至是更复杂的

结构。

2、插部

插部的特点是与主部形成对比,主要在旋律、调式、调结构等方面与主部对比。插部自身的趋势结构可以是各种小型曲式结构。插部结束时可以是收拢性的,也可以是开放性的结尾。

3、连接句、段

在回旋曲式中,常常有连接性的乐句或乐段。连接的目的是走向下一个部分,特别是下一个部分的调。

4、尾声

回旋曲式在乐曲的尾部,常常有尾声来稳定,总结,收束全曲。尾声一般用主部材料或主部、插部的材料综合运用。

三、小型回旋曲式(又称古回旋曲式)

小型回旋曲式各部分结构简短,一般是乐句或乐段结构。全曲段落较多(超过五个部分的很常见),很少有连接部,一般没有尾声。插部材料大多是主部材料的引申发展,因此,主部与插部虽有对比,但对比不强烈。主部总是在主调上的收拢性段落,每次再现通常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既是有变化也只是力度上的变化,或结构缩短而已。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才有装饰变奏和织体的变化。插部或是乐段,或是带有展开特点的自由结构,经常是转调结构,但是一定用终止式收拢。各个插部在近关系调上,全曲的调性布局大体上体现了“主——属——下属——主”的功能关系,主部的调性比较统一,插部的调性比较多样,有时也可以从主调开始(甚至主题材料也和逐步的开头相同),转入关系调。全曲在一个调上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小型回旋曲式分析教材例101、102、103、104。

课后小结:

第十四讲典型的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的变体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典型的回旋曲式和回旋曲式的变体。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典型的回旋曲式及回旋曲式的变体。

三.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

四.教学手段:

谱例分析

五.教学内容提要:

复习旧课、作业讲评

一、典型的回旋曲式

典型回旋曲式(又称维也纳派回旋曲式或古典乐派成熟时期回旋曲式)

这种回旋曲逐步与插部之间对比较大,插部一般都用新材料,在旋律、调、结构等方面都可能与逐步对比,常常有连接部分和尾声。典型回旋曲式大多由五个部分(ABACA)构成,各部分自身的结构一般比小型回旋曲式各部分的结构复杂,可以是单二、单三或其它……典型的回旋曲式分析教材谱例105。

二、回旋曲式的变体

1、由插部起始,叠部首尾,整体上形成二部性结构的连锁关系。

A B C B1 D1 B2 E B3 ……B

(B部为叠部,余者为插部)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凯里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开课院部:音乐学院 主讲教师:何家国 授课班级:音乐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 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 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8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第二版) 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与创作》 吴祖强 杨儒怀 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 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其长度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乐段。 主题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虽然随着音乐的进行,伴随主题的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要素在改变,但是,富有特性的主题音调的面貌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看出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提示主题出现时各种要素的变化。 主题分为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两种构成方式。(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和2) 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趋势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由于表达完整乐思最小的单位是乐段,因此,乐段是最小的整体结构,其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也就是说以乐段为主体结构的曲式,不能再划分出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必须存在于大于乐段的曲式结构中。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等。整体结构与次级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用乐曲自身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既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为开放性结构。收拢性结构乐曲具有稳定,结束感较强特点,常常是这一结构单位的结束。而开放性结构则多为作曲家构思需要,为了求得乐思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结构中间的衔接与融合。 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成为基本部分,而在基本部分前后的引子、连接、过渡、补充、结尾等段落成为曲式的从属部分。两者具有相对性,有时从属部分也具有独立性,也起到表现音乐的作用。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尾声部分。

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

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中高段作文的能力要求,为学生课内外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活动中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特色拓展能表达丰富的感情,独特创意明显,个性化色彩浓郁,文章结构合理,真情实感,文从字顺,想象丰富。逻辑性强,层次清楚。 语言文字:符合规范,基本掌握想象语言、诗化语言、模糊语言和语言节奏,奠定深厚的语言文字基础,全面提高语文水平。对字义全面把握,提高用字水平。 口语交际: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结合不同的环境说话,语言规范,用词准确。 品德修养;体验情感,理解人生,明确目标,胸怀宽广,志存高远,以学为乐,美化心灵。 每课时40分钟,重点进行话题作文、情感作文、材料作文、散文和随笔的训练,完成大量语言文字训练,阅读训练,阅读感悟,百字新事等。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通过学习能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及综合练习,提高修改病句、句式改写、口语交际、古诗理解等习题的能力。 8.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 1.学段目标适度提升,循序渐进。 2 .充分利用教材中得例文课文进行作文教学,结合具体教材内容与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3.推荐部分优秀儿童读物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课后给优生适当增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习作题目,并予以批改; 5.定期辅导差生,努力提高其习作水平; 6.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7.将“自主、合作、探究”用于习作教学中 8.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外出观察,以提高他们的写作的兴趣。 9.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阅读指导课教案

第十册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1、择优读书法 2、欣赏与借鉴 3、感想型笔记 4、五步阅读法 5、批注笔记 6、抓事件读写人、领悟表达8、快速阅读9、阅读外国作品课题1、择优读书法课型指导训练课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择优选读的方法,并进一步拓宽阅读面,在实践训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总结选择书籍的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尝试激趣导入训练 1.教师摆出一大堆图书,并要求在最快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所要图书。 2.组织学生交流在择书过程中的方法 3.提出课题:试问今天才这么些书,如果有一个图书馆那么多书,你读得完吗,那就应该选择自己喜爱和需要的书来读。板书课题。 1.学生选书,想想自己选书的方法 2.全班交流择书的方法。指导方法尝试练习 1.指导择优读书的方法: 优的标准:①内容好,使人积极向上。②语言优美。能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方法:一是先看首尾,摸清来势。二是倒读。三是不读读不懂的书,四是长篇小说跳过去继续读。 2.进行尝试练习,进入图书馆进行择优选书。 3.组织交流。 4.小结方法和心得。方法: 1.学生学习择优读书方法。 1、去图书馆选书 3、小组交流选书方法,进行全班交流: ①根据自己爱好选择,或根据老师和家长推荐进行选择。②按类找书。 ③运用方法进行浏览,确定优劣。 ④注意爱护书籍。 设问延伸巩固方法1、设问;你以前上怎样择优读书的以后该怎样择优读书 2、组织交流。 3、小结;书籍是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是前人劳动成果的结晶,我们学会了择优读书,就能在知识海洋中撷取属于自己的那朵浪花,愿同学们阅读更多的好书,掌握好人类进步的阶梯,取得更大的进步。1、学生讨论 2、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巩固方法回家把自己选到的好书阅读,记下你阅读好书的体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向父母汇报选书的感受。 -1- 课题2、欣赏与借鉴课型实践体会型 教学目标1、学会学生欣赏与借鉴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健康成长。2、初步阅读欣赏文章中的精彩部分,读写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鉴赏与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准备精彩部分的幻灯片。回忆学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理解题意,激趣导入。1、板题提问:欣赏与借鉴 什么叫欣赏与借鉴说说学这种本领的好处 2、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地阅读时要学会欣赏,欣赏是为了积累,更是为了提高,在欣赏的同时学会借鉴,使自己的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让我们自己也学会表达。学生全班讨论,说说欣赏与借鉴的意思。 欣赏:指对所阅读的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深入细致的反复品味。 借鉴:就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吸取思想意义上熏陶,写作技巧上的精妙 尝试练习

大班音乐欣赏:幽默曲教学设计

大班音乐欣赏:幽默曲教学设计 Large class music appreciation: Humorous m usic teaching design

大班音乐欣赏:幽默曲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幼儿接受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让幼儿欣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中外音乐作品,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旋律优美动人,节奏轻盈美妙,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原本根据大班幼儿的欣赏特点,我是节选了音乐(abaca)曲式,让幼儿感受音乐三段体的不同,但是结合本班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最终改成了(ababa)曲式结构,让幼儿感受a段与b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活动中,我借助了游戏还原法,利用传统游戏与音乐旋律节奏相匹配,帮助让幼儿理解曲式结构的不同与变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欣赏音乐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借用符号、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ababa的曲式结构与变化。

2.尝试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并表现相匹配的传统游戏,体验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幽默曲》节选 2.图谱 3.游戏图片诺干。 经验准备:事先熟悉并且会玩传统游戏《蚊子叮》、《打荞麦》;有欣赏音乐的经验,能根据不同的音乐特点进行想象,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题 ·开始引出两个民间游戏,为后面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环节做铺垫。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好玩的游戏。 教师简单介绍游戏: (1)蚊子叮 幼儿游戏一遍提问:你被蚊子叮的时候是怎么逃的?(快快的) 小结:是的,玩的时候要一下一下往上跳。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1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阅读教学为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口语交际教学因素,在阅读感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口语训练,加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联系,使它们融为一体,把听、说、读、写训练整体化、系统化,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的特点 1、有效性 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据此合理地选择、组合学习材料,设计出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习路径与形式,组织学生进入主动、有效的学习情景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都应有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学有实效,首先应有明确目的,其次要有指导过程,根据对学生学习困难的预设进行指导。 2、统一性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整体性 阅读课中进行有效的写话,口语交际训练,不是游离课文之外去另起炉灶。阅读课中的写、说应与读、思紧密结合。理解、感悟是写话、口语交际的基础,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写话,口语交际,是有感而发的写与说,是有话可写,有话可说。写话、口语交际是理解、感悟的方法、过程,也是阅读的提升。 三、教学的形式 1.阅读与习作相结合 (1)仿写。 我们常常说,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很有特点。对于这些句子或语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的,并积累这些语言形式,作为例子,进

行模仿描写,迁移运用,形成语言能力。 (2)补写。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深层感悟文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空白处,给学生一扇探索文章的内心世界的“窗口”。文章的空白处很多,这种寻觅空白,增补练笔式训练,需教师独具慧眼,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的未定点。这种练习应或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心灵空间,或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 2.阅读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合理挖掘课文中口语交际因素,寻找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情境出发来认识理解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和意境,在阅读中品位口语交际的知识技巧,向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规范;根据文章内容,抓矛盾进行辩论,积累优美词句当导游,获得启迪进行劝说,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等。 (1)辩论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抓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表述。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辩论,在辩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训练思维,提高表达应对能力。 (2)解说,介绍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范例。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字里行间的意蕴,感受文章谴词造句的方法,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教学语言优美生动有特点的文章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做导游,学习解说、介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化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 (3)课本剧 有些写人记事的课文,情节发展生动,人物刻画形象,这类课文可以采取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将表演作为驱动任务告知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随着表演的不断深入,在教师的引领、点拨下,学生抓重点词,关键句不断思考、讨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也不断深入。 3.阅读与习作、口语交际相结合 这种是前两类形式的进一步整合。这种课型中的口语交际形式以单向口语表达为主,如讲故事、介绍等。遵循从读到写,从写到读的一般步骤。

《幽默曲》教案

《幽默曲》 教学目标: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结构、旋律、形式,并能够演唱这首歌曲。 教材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原曲为bG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结构。《美妙的琴声》只选用了原曲的第一部分作为歌曲旋律的基础。调性改为C大调,节拍由2/4拍改为4/4拍,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三段体)。原曲中那颇具特色的旋律音中间的休止,在歌曲中被取消了,代之以连贯、流畅的旋律线,从而更富有歌唱特征。 教学难点: 欣赏国外著名作曲的作品,感受古典音乐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师播放乐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作品《幽默曲》。 2、介绍这种体裁的特点(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并介绍作曲家及代表作品。 二、初听歌曲 1、师播放歌曲《幽默曲》,说说在哪里听过。 2、再次聆听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其中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有什么特点。 三、分段聆听学唱歌曲 1、分段聆听歌曲,师播放第一乐段;设问:这一乐段什么节奏用得较多。 2、跟琴学唱这一乐段的旋律。 3、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一乐段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4、最后聆听第三乐段。 5、学生跟琴演唱第三乐段旋律;设问:这一乐段和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 6、师生合作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 四、完整聆听 师完整播放歌曲,学生在每一乐段开始出现时用手势表示乐段的开始;并可跟音乐哼唱旋。

五、音乐拓展 1、喜欢这首歌曲的同学可以完整的学唱这首歌曲。 2、可以查找有关作曲家其他好听的代表作品,可以带到课堂上我们一起分享感受。

三段曲式教案

单三部曲式(一) 一、概述: 1、意义和特点: (1)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2)结构原理: 单三部曲式的基本图式为: ①三段式是“三句式”的各种类型中,那些具有三部性特点的各种类型的单位升级; ②三段式也可以理解为有再现二段式的演化。 2、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第一部分:具有呈示型功能,因此被称为“呈示段”。 第二部分:由于三段式是有再现二段式的升级,因此,中段也就是中句的升级,因此,它像有再现二段式那样,也可以分为“展开性”、“对比性”和“综合性”再加上一个“复杂性”共四种类型,中段成为区别三段式的不同类别的重要标志。 结构成分:中段的本体+回头过渡(即连接,“并行进入”与“延伸进入”是回头过渡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第三部分:有四种类型。 (1)“静止再现”,也称为“准确再现”/“原始再现”等,即原封不动地重复呈示段音乐。 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正形的、舞蹈性或其它一些非戏剧性的音乐作品中,常运用这种再现: (2)“动力再现”,也称为“变化再现”,即在再现时采取或强化、或弱化处理。按照动力化处理的方式,又可以分出两种主要的类型: a、“增强性”再现。增强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音区提高,声部加厚,织体加密,以及和声、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强化等。尤其突出的是,增强性再现常常引起音乐的展开,使篇幅加长,力度加强,并且常常出现高潮; b、“减弱性”再现。与增强性再现相反,它的手法与增强性再现也相反,比如:音区降低、声部减少、织体由密变疏。旋律简化,力度减弱等。有时也引起篇幅的减缩。 3、三段式所含各段的反复问题(在三段式中,“反复”有多种可能性,在判

阅读与写作教案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一)课题:句子训练: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巩固把句子写完整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句子通顺性的要领。充分利用词语的表达 和先后顺序达到句子的通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爱说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说话完整性、通顺性。提高认识、观察、分析事物的综合 能力。 (3)情感目标:写作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 良好的交际能力。善于与人交谈。 教学重点:句子通顺性的要求 教学难点:怎么做到句子通顺性 教学课时:2 课时 A、导言: 同学们,大家好!通过上一次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怎样把句子写完整的要领。在学习句子的同时,也掌握了词语的分类和怎样积累以及不同词语的运用。学习了写完整句子以后,就要利用每一个词汇以及词汇的先后顺序来把句子写通顺。怎样把学过的词汇组合成既完

整又通顺的句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句子,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B、每课一诗积累赏析: 所见 作者:【袁枚】年代:【清】体裁:【五言绝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 诗文分析:诗记录了作者亲眼所见的夏日农村小景。诗人抓住牧童活泼好奇的特点,着意描写了“忽然闭口立”这一精彩的瞬间。 诗篇大意: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

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 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三段曲式教案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 单三部曲式(一) 一、概述: 1、意义和特点: (1)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2)结构原理: A=A+B+A 单三部曲式的基本图式为: ①三段式是“三句式”的各种类型中,那些具有三部性特点的各种类型的单位升级; ②三段式也可以理解为有再现二段式的演化。 2、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第一部分:具有呈示型功能,因此被称为“呈示段”。 第二部分:由于三段式是有再现二段式的升级,因此,中段也就是中句的升级,因此,它像有再现二段式那样,也可以分为“展开性”、“对比性”和“综合性”再加上一个“复杂性”共四种类型,中段成为区别三段式的不同类别的重要标志。结构成分:中段的本体+回头过渡(即连接,“并行进入”与“延伸进入”是回头过渡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第三部分:有四种类型。 (1)“静止再现”,也称为“准确再现”/“原始再现”等,即原封不动地重复呈示段音乐。 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正形的、舞蹈性或其它一些非戏剧性的音乐作品中,常运用这种再现: (2)“动力再现”,也称为“变化再现”,即在再现时采取或强化、或弱化处理。按照动力化处理的方式,又可以分出两种主要的类型: a、“增强性”再现。增强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音区提高,声部加厚,织体加密,以及和声、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强化等。尤其突出的是,增强性再现常常引起音乐的展开,使篇幅加长,力度加强,并且常常出现高潮; b、“减弱性”再现。与增强性再现相反,它的手法与增强性再现也相反,比如:音区降低、声部减少、织体由密变疏。旋律简化,力度减弱等。有时也引起篇幅的减缩。 3、三段式所含各段的反复问题(在三段式中,“反复”有多种可能性,在判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断作品类型时,如有反复出现,很容易引起误解.因此.需对它有充分的了解):(1)|:A:|+B+A:呈示段单独反复次,即“(A+A)+B+A”。这时,很容易被看作是有再现的二段式,需注意辨别: (2)A+|:B:|+A:二、三段联合反复一次,即“A+(B+A)+(B+A)”。这时,从数量上看有五个部分,与回旋监.式很相似,但它仍然是三段式; (3)|:A+B+A:|:整体反复的情况,在独立作品中较为少见(萧邦喜欢这样。用各种反复把篇幅扩大);

小学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案

小学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李爱玲 课题:词语训练:怎样积累词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组词汇(名称、事物、动态)以及怎样运用词汇来表达。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爱搜集、爱记录、爱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察、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写作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通过积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品味生活,用心体会人和事,培养感恩自然万物的心态。 教学重点:词汇的积累 教学难点:描绘人与事物间词汇的区分 教学课时:2 课时 A、导言: 同学们,大家好!从我们开始学习拼音字母到简单的汉字,然后到词组,用词组造句,最后到写日记、写短文、写大作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什么很多同学一听到写作文,有的才思敏捷,下笔成文,很多的写作素材马上涌现。但也有很多同学抓耳捞腮,难以下笔,不知从何处着手。归根结底是没有在平时养成一个积累观察的习惯,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必须从简单的词汇开始学习积累,提高阅读量,扩展知识面,多说,多交流,多练笔。接下来我们开始按照上述的方法进入今天的学习环节。(要求每位同学先做自我介绍) B、每课一诗积累赏析:

游子吟 作者:【孟郊】年代:【唐】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仲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小学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指导课教案--- 走进童话世界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 2 、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3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1 .课件展示: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画,仔细看。 2 、你认识他们吗(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同学们真是过目不忘啊,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他们的(真是见多识广,知道这么多的故事,真了不起。这些都是美丽的童话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认识他们吧!) 板书课题:走进童话世界 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读过老师发给你们的童话故事了吗你知道这些童话都是谁写的吗(郑渊洁)。郑渊洁是著名的童话大王, 他写了很多小朋友们喜欢的童话故事,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出示图片)这是谁”(是郑渊洁童话中的人物) 皮皮鲁:喜欢他吗你为什么喜欢他鲁西西:知道她吗她是鲁西西,是皮皮鲁的妹妹,等会我们就去认识她。 舒克、贝塔:大家都看过动画片。

罗克:五个苹果:这就是那能折腾地球的五个苹果,读了我发给你的《五个苹果折腾地球》以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今天老师把剩下的几个苹果的故事也带来了,同学样有没有兴趣看这就要看同学们等会的表现了,谁表现的最棒就让谁先睹为快。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就看你的表现喽! 2 、通过读书同学们认识了皮皮鲁、舒克、贝塔等这么多可爱的童话人物,看来读书可以让你收获很多,那么你是怎样去读这些童话故事的呢谁能介绍一下你读书的方法 学生介绍。 (这样简单的泛读只是让你们对童话有一个大致了解,要想读懂童话就必须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走进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像人吃东西那样,要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现在我们就一起静心细读郑渊洁的另一篇童话《鲁西西系列--------------------------------- 女明星和图钉公主》。) (你的读书方法真是太好了,让你收获这么多,今天就把你的方法教给同学们,用你的方法来读一个新的童话故事《鲁西西系列 女明星和图钉公主》。) 3 、出示问题:童话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你觉得哪个人物最有特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同学们抓住展现这个人物形象的段落、句子、词语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四年级写作与阅读教案

三四年级写作与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及外貌描写的作用。 2、理解目标:通过观察,掌握不同人的外貌特征;在不同的心情下,不同状态下外貌特征的变化。 3、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在不同角度观察人物的外貌的观察能力,通过写作训练与实践,掌握不同人物、不同心情下的外貌描写的技能。 4、情意目标: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通过自己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掌握知识,在成功训练的心态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新点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自主创新性学习为目标,多角度精选例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用现代手段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镜观察生活,在比较求异中把握特征,教学民主,轻松和谐,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多角度的训练,引导学生敢说敢思,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简略介绍:“写人的记叙文”。 要点: (1)写人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重要类型。 (2)写人要选择熟悉或仔细观察过的人,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 (3)写人技能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2、揭题展标:本次作文训练,我们一起来学习外貌描写。 3、板书课题:《外貌描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

1、请同学说一说你同座位同学的外貌。 2、你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外貌的。 3、师生共同归纳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长相、衣着、神态、姿态等) 三、抓住不同人物外貌的特征 1、了解观察不同年龄、职业、身份、性格、性别人物的外貌特征。 A、请学生回忆自己认识的医生、军人、交警、教师、菜农、运动员等人,并说说他们在衣着、神态等外貌上有什么特征? B、读读例文,比较比较,想想年龄不同的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 (例文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例文2: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小结: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神态上有不同的特征。 C、想一想,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如温和、暴躁、严肃、嬉皮笑脸等)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的特征?(讨论) 2、师生归纳,小结:由于描写对象的不同,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份、职业等也都不同。因此,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一定要把握人物的显着差异,以表现不同的人物。 四、注意因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 1、请学生表演“高兴”、“疼痛”、“发怒”、“伤心”四种不同表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想一想,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外貌(尤其是表情)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2、学生观察,同桌讨论,老师巡回指导,自由发言。 3、呈现例文。 (例文1:每缝高兴的时候,他就容光焕发,他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一、定义: 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呈示段、中段、再现段) 基本图示:A =A+B+A 或 A =A+A1+A 二、各部分的功能 三、单三部曲式分类: 1、根据中段不同可分为: (1)展开性的三段式(单主题三段式):A + A 1 +A (2)对比性的三段式(双主题/多主题三段式):A + B + A 或A +(BC )+ A (3)综合性的三段式A + BA 1 + A 或 A + A 1 + B 2、与再现二段式的“半再现”相比,三段式再现段的“全再现”的突出特点: (1)它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更加明确、全面地突出了呈示段的音乐形象和再现时的主导作用 (2)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比例上更完整。明确地体现了该曲式“起、开、合”的结构原则。 (3)有了平衡对称、总结概括作用的“合”部分 就可以使中间与两端的对比幅度加大 甚至可以只有对比 而不要求统一。 (4)使用多种不同的再现,可以进一步表达基本形象内容各种完整有机的发展过程。 功能 和声调性 结构 呈示段 呈示性功能,较稳定 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 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 中 段 不稳定功能 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性乐段, 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 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 再现功能 同呈示段。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 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1、特点:中段不使用新材料 而是对已有材料作展开性处理。 (1)它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前面已经陈述过的; (2)它不受原形的限制,作可识别的变形发展。 2、展开性中段分析的要点: (1)找出展开材料的“来源”——越具体越好:(可能在内声部或不重要的声部)(2)说明展开的方法: 声部换位 改变厚薄 调式变体(主要指同主音大小调) 转调模进 截段发展 和声变奏 五、对比性三段式: 1、特点:中段使用新的材料进行对比 即双主题三段式。 2、两种对比形式: 派生性对比: (1)中段主题与呈示段主题形成对比的同时,在“主题材料”、“音乐形象”或上述两者和呈示段保持着“潜在联系”。 (2)形成方法: 在所用材料基础上作速度或体裁性变化; 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作“截段”或“遴选”后的处理; 在所用材料基础上作倒影处理。 并置性对比: 纯粹的对比 3、对比性中段分析的要点: (1)比较对比的因素:速度、音区、力度、体裁、音色、主题、调式调性等。(2)中段的结构和调性布局 (3)再现前的连接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案

怎样积累词汇(一) 刘杏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组词汇(名称、事物、动态)以及怎样运用词汇来表达。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爱搜集、爱记录、爱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察、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写作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通过积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品味生活,用心体会人和事,培养感恩自然万物的心态。 教学重点:词汇的积累 教学难点:描绘人与事物间词汇的区分 教学课时:2 课时 A、导言: 同学们,大家好!从我们开始学习拼音字母到简单的汉字,然后到词组,用词组造句,最后到写日记、写短文、写大作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什么很多同学一听到写作文,才思敏捷,下笔成文,很多的写作素材马上涌现。但也有很多同学抓耳捞腮,难以下笔,不知从何处着手。归根结底是没有在平时养成一个积累观察的习惯,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必须从简单的词汇开始学习积累,提高阅读量,扩展知识面,多说,多交流,多练笔。接下来我们开始按照上述的方法进入今天的学习环节。(要求每位同学先做自我介绍) B、每课一诗积累赏析: 游子吟作者:【孟郊】年代:【唐】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仲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C、主题讲授 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语组成的。这说明词语是作文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怎样积累词汇呢?1.多认识事物,注意积累表示名称的词语。 带有鸟名的: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带有花名的: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带有山名的: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④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带有江河名: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带有地名的: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③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④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想一想,练一练:(1)按要求写出动植物的名称。 ①5种树的名称②5种花的名③5种蔬菜名称④5种水果名称 ⑤5种鸟的名⑥5种兽的名⑦5种鱼的名⑧5种昆虫的名 (2)我国有著名的东、南、西、北、中五岳名山,你知道吗?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它们是: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西岳:华

《西游记》阅读推进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基础上,熟知故事,了解主要人物的特 点。 2.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重点)教学重难点: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或青少版,养成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西游记》小片段,弓I起学生的兴趣。前段时间大家都开始阅读了《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游记》。板书:《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哪位介绍一下作者? 二、温故知新 1.了解主要内容。 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小朋友喜爱的一本书,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以说是男女老少无人不晓。同学们前段时间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好好的回味一下吧!本书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指山下,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和八戒、沙僧、小白龙护送唐僧,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2.师:相信同学们通过阅读都有所获,那老师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 最丰富,有没有信心?请看题 出示课件:问答题

(1)《西游记》中和“三”有关的故事,大家记得哪些呢? (2)《西游记》前七回写的是什么故事? (3 )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分别分别给他们取了什么名?观 音所赐的名分别是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不仅开始阅读了,而且还记住了很多知识。 三、回味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1.表演课本剧《三打白骨精》 2.《西游记》讲述了一个个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的故事,谁能来谈谈哪个故 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 教师总结:其实在取经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神魔佛,白骨精只是其中一个,但我们能一一细数吗?生(不能)我们应该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来谈,那《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都是谁?(出示图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谁?(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最好抓一个人物来谈) 3.赏析人物 孙悟空:预设 (1 )因为他武艺高强,有72种变化,一个筋斗云能翻出十万八千里。 (2)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3)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 猪八戒:预设 (1)猪八戒长得肥头大耳,样子很丑,我不喜欢。 (2)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高老庄又强抢民女。 (3)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幽默曲

大班音乐教案:幽默曲 大班音乐活动幽默曲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内容与要求,活动过程等内容,能借用符号、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ababa的曲式结构与变化。尝试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并表现相匹配的传统游戏,体验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音乐幽默曲教案吧。 设计思路: 在那遥远的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时间便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空地上或是院子里唱着童谣,玩着游戏,相信它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如今,新年即将来临,可是大街小巷却到处充满着铃儿响叮当的圣诞氛围,中国传统的民族气息却日渐地淡薄,怎样让生活在对外开放的世界中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中国节日的民族文化气息呢?音乐《幽默曲》的出现,让我来了教育的灵感。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玩的一些传统小游戏,如:蚊子叮,拍大麦等,其性质、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与朗朗上口的童谣游戏很匹配,充满着童趣,又很有上海文化特色,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曲式结构的变化和不同,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而游戏和音乐的交融,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着音乐,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身体运动与音乐齐动,使孩子们有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发展孩子们身体的灵活性,对音乐的灵敏性。 内容与要求: 1、借助符号、肢体来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各段的情绪变化。 2、尝试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并表现相匹配的传统游戏,体验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小提琴曲子,你们听过小提琴曲吗? 2、听一听,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交流 1、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2、有没有听到哪里的音乐是一样的? 3、这么美的音乐我们再来听一次,我想一边听一边画画了。(老师边听边画) 4、我的画跟音乐像吗?哪里是一样的? 5、再听一次,用你们的小手、用身体做一做。 (幼儿边听边做,也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合作表演。) 三、听音乐做游戏 1、听着这个音乐,我想起了几个游戏。(出示照片,帮助幼儿回忆游戏玩法) 2、听音乐,试试哪里的音乐玩哪个游戏。(可以讨论、交流) 3、交流:把照片放在图释下,说明理由。 4、听音乐,试一试。 有感觉不合适的吗?调整一下。再把重复的补上。 四、结束 听着音乐跟客人老师玩游戏。

最新声乐课教案

声乐课教案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三年级﹙试用﹚ 第一单元 一﹑课题: 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 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的气息﹑发声和共鸣协调配合,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运用声音的技巧,较完整地表达声乐作 品。 三﹑教学内容: 1.练习曲: ﹙1﹚. 13 24 ︱35 46 ︱53 42 ︱ 1 -︱︳ u a u a u a u ﹙2﹚. 1234 50 ︱5432 10 ︱1234 5432 ︱1 -︱︳ li la li la li la li 2.演唱曲目: ﹙1﹚. [[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陕北民歌向春编曲 ﹙2﹚. [[红豆词]] (清)曹雪芹词刘雪庵曲 四﹑教法:讲授法﹑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个别作品实践演唱﹑教师分析讲解。 教案提纲 一. [[二月里见罢到如今]] 陕北民歌向春编曲G调 这首由民歌改编的歌曲,其结构形式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第一段四乐句加补充,前三乐句采用的同头变尾的旋法,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歌风格。 第二段转调,歌曲产生色彩变化,但风格未变。第三段两个段落均为上下句加补充的结构。歌曲音乐优美而抒情。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歌曲开始乐句的高位置发声,歌曲转调时的色彩变化。 解决方案:加强“li”﹑“la”的训练,打下高位置基础;熟悉歌曲的民歌风格。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 正腔圆。 2.新歌学习: (1)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情绪; (2)熟悉歌曲的旋律,注意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 (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完整演绎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答疑: (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 (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新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红豆词]] (清)曹雪芹词刘雪庵曲F调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型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歌曲气息的把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解决方案:加强母音的练习,认识并掌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 正腔圆。 2.新歌学习: (1)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情绪; (2)熟悉歌曲的旋律,注意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 (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完整演绎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