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2课时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2课时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2课时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2课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第2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

学习目标:

1、会描述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

2、知道中南半岛上主要国家首都的分布,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知道东南亚是华人、华侨聚集的地区,了解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1、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南北延伸,具有、的特点。

2、在中南半岛上众多河流都自向流,河流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

3、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和。

4、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种人,是世界和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5、近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东南亚热点线路是游。

6、缅甸仰光的、柬埔寨的、越南的、印度尼西亚的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先自主后合作完成课本P31活动1。

2、先自主后合作完成课本P32活动2。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

1、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是()

A平原为主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 山地为主 D 高原为主

2、中南半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山区 B海岸 C 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D没有规律

3、新加坡人口中数量最多的是()

A华人 B 华侨 C 中国人 D英国移民后裔

4、东南亚居民多是()

A 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 混血种人

5、中国近年在东南亚的旅游热线是()

A新马泰 B越南游 C 印度尼西亚火山风景游 D 看柬埔寨的吴哥窟

6、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 黑人奴隶 B华人华侨 C殖民统治者 D英国移民

7、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红河 B湄南河 C湄公河 D 伊洛瓦底江

8、大金塔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典型建筑()

A柬埔寨 B 印度尼西亚 C 菲律宾 D马来西亚

9、首都素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是()

A 曼谷

B 河内

C 新加坡

D 仰光

10、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分布地区是()

A 东亚

B 西亚

C 东南亚

D 南亚

二、将下列国家与主要物产用线连接起来:

A 菲律宾 a 棕油

B 马来西亚 b 蕉麻

C 泰国 c橡胶

D 印度尼西亚 d 椰子

拓展延伸: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一)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大元帅陈毅访问缅甸时,写过一首诗,来描述中南半岛上国家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关系:“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川流永不息,共饮一江水。”

你能找出东南亚都有哪些河流发源于中国吗?从陈毅的诗句中判断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

(二)读右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近几年来,中国同东盟

关系顺利发展,高层往来频

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在第

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

上,双方一致同意于10年内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区,并

授权各国经济部长和高官尽

快开始谈判。朱镕基总理还提

出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

源开发和湄公河流域开发等

确定为新世纪初中国与东盟

合作的重点领域,得到东盟领导人的赞同。为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朱总理宣布将向东盟成员中的三个最不发达国家,即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

1、截止2009年加入东盟的东南亚国家共有个,分别是、

、、、、、、、、。

2、资料显示我国和东盟联系密切,我国和东盟各国间的合作为“”。

3、结合本节所学,请你为东盟成员中最不发达的三个国家寻求一种与我国的合作方式。

地理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地理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2018-11-06 一、课时: 第1课时(共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识记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联系两大洋和两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4、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会读东南亚政区图、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 6、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判断的能力。 7、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气候的比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具: 东南亚政地形图、亚洲气候图、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和投影仪、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日本知识 1、在日本地图上指出四大岛 2、说出日本的特点 (1)多火山、地震。?D?D为什么?(提问学生)

(2)发达的经济?D?D为什么?(提问学生) (3)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D?D原因是什么?(提问学生) (4)日本的文化特点?D?D?D东西方兼容。 3、引入新课:日本工业现在很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家里用的日本电器,特别是松下电视,它主要来自哪里??D?D马来西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南亚 (二)十字路口的位置 1、读图7.17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18东南亚的地形 (1)完成P28活动1 (2)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 (4)引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活动2 2、同学们交流各自对东南亚的情况了解 通过网上收集的资料,每组叫一位同学读出自己收集的资料。 (三)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从与我国南方有很多相似,引入农业生产。 (1)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说明原因。 (2)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读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 说出有哪些农作物与其分布。 (3) /Article/Index.html>总结出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分析产生的原因?D?D?D湿热的气候,引入热带气候 (5)完成P30活动1,2(教师逐步指导) (6)课件演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的天气过程。

高中化学选修5全书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学习目标定位]理解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现象的内涵,学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能判断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一、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 ①概念: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②特点: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性质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 ③转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常见的同分异构现象 (1)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3CH2CH2CH2CH3、 、;这三种同分异构体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碳链骨架不同。 (2)现有两种有机物CH3CH2CH2OH与它们共同的类别是醇,结构上的相同点是官能团同为—OH,结构上的不同点是官能团的位置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3)有下列两种有机物:

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机物A的分子式是C3H6O2,类别是羧酸,官能团是 ②有机物B的分子式是C3H6O2,类别是酯,官能团是 ③A与B是(填“是”或“不是”)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1)碳链异构 由于碳链骨架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 如:CH3CH2CH2CH3与。 (2)位置异构 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中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CH3CH2CH===CH2与CH3—CH===CH—CH3。 (3)官能团异构 分子式相同,但具有不同的官能团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CH3CH2OH与CH3—O—CH3。

例 1下列属于官能团异构的是() A.CH3CH2CH2CH3和CH3CH(CH3)2 B.CH2===C(CH3)2和CH3CH===CHCH3 C.CH3CH2OH和CH3OCH3 D.CH3CH2CH2COOH 和CH3COOCH2CH2CH3 答案 C 解析A中两种分子不含官能团,为碳链异构;B中两种分子都含有C==C键,双键位置不同、碳链不同;C中两种分子,前者的官能团为羟基,后者的官能团为醚基,二者为官能团异构;D 中两种分子二者分子式不相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考点】同分异构现象 【题点】同分异构现象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设想和策略 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因而学生很容易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1】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 4溶液和BaCl 2 溶 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Ba2+和SO 4 2-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通过“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呢?”过渡到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2】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知道了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了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再来简单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样设计主要有两好处:一是学生很快的知道哪些离子可以反应(或参加反应),直接写出表达式,再配平,改进了传统的“写”、“拆”、“删”、“查”书写步骤过于机械化而造成的思维定势。二是进一步加深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之处。这样,很自然地又过渡到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更为广泛。 本课题内容是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较重要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因此主要采用通过“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讨论—结论”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设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自己推断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分析实验事实,说出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学会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交流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养成探究的良好习 惯; 2. 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化学知识的 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同步测试卷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同步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图是中南半岛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 . 下面关于中南半岛说法有错误的是() A.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马六甲海峡位于中南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C.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入海口附近 D.中南半岛的湄公河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部分叫澜沧江 2 . 根据中南半岛的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地的气候() A.以热带气候为主B.以温带气候为主C.以亚热带气候为主D.以寒带气候为主 3 . 东南亚世界上哪些热带作物的最大产地() A.椰子,稻米B.蕉麻,香蕉C.棕榈,天然橡胶D.天然橡胶,蕉麻 4 .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④ 5 . 下图中M是世界海上运输最繁忙的著名海峡之一。该海峡是:()

A.直布罗陀海峡B.土耳其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D.马六甲海峡 6 . 每个区域都有典型特征,我们称其为“区域标签”。下列标签与区域组合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B.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东南亚 C.世界石油宝库——西亚D.世界上天然橡胶的最大产地——欧洲西部 7 . 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终年高温多雨,其降雨类型是() A.台风雨B.地形雨C.对流雨D.锋面雨 8 . 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南方少,北方多 B.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C.水资源冬春多,夏秋少 D.耕地多,草地少,后备耕地充足 9 . 我国的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到达英国的伦敦,行程中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能叙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记住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3.能进行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一、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2)粒子数目相同物质的体积关系

2.图解气体摩尔体积 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1)计算关系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22.4 mol ;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V m ·ρ=22.4ρ g·mol - 1; ③气体的分子数N =n ·N A =V 22.4·N A ; ④气体的质量m =n ·M =V 22.4·M g 。 (2)计算填空 34.0 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所含的氨气分子数是________。 答案 2.0 mol 44.8 L 1.204×1024 解析 根据气体相关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 (标准状况)可知: n (NH 3)=34.0 g 17 g·mol -1=2.0 mol 。V (NH 3)=n (NH 3)·V m =2.0 mol ×22.4 L·mol -1=44.8 L 。N (NH 3)=n (NH 3)·N A =2.0 mol ×6.02×1023 mol -1=1.204×1024。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2)计算公式 n =m M =N N A =V 22.4 (标准状况)

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 C.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1 D.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 答案 D 解析A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温度、压强;B中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C中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1;选项D正确。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苯

第2课时苯 1.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2.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一苯的物理性质及分子结构[学生用书 P50] 阅读教材P69、P71,思考并填空。 1.苯的物理性质 2.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3.检验苯分子中是否含C===C的实验探究

结论: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判断正误 (1)标准状况下, 22.4 L 苯分子中含有3N A 个C —C 键。( ) (2)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 (3)苯分子中有6个完全相同的碳碳键。( ) (4)苯分子中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 (5)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静置,溴水层褪色,证明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答案:(1)× (2)× (3)√ (4)× (5)× 苯的分子结构 1.(2016·南京金陵中学期末)以下有关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 .二氯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D .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解析:选D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因为甲苯可以看成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A 错误;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因为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面,而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也共面,所以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B 错误;二氯甲烷分子为四面体结构,但不是正四面体,C 错误;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

可能共面,D正确。 2.能说明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解析:选B。苯分子结构中无论是单、双键交替出现,还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苯的一取代物都只有一种结构,间位二取代物、对位二取代物也都只有一种结构,因此A、C、D项不能用以说明苯环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B项,苯分子结构中若单、双键交替出现,则苯的邻位二取代物有两种结构,因此B项可以说明苯分子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练习

1.读图:(1)水域:①②③④ (2)半岛、群岛:⑤⑥⑦ (3)大洲:⑧⑨ (4)国家:⑩ A. B. C. D. E. F. G. H. I. (5)气候:M. 气候N. 气候 2.由哪两部分组成、 3.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有哪些 4.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 5.半球位置有什么特点 6.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1)大部分位于10°S----30°N之间,位于。(2) 7.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1)(2) 8.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9.马六甲海峡在世界航运中有哪些重要性(1)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 (2) 10.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11. 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位于 12. 主要有哪两种气候类型有什么共同点气候、气候。。 13.气候分布地区有什么不同

1.读图:(1)水域:①太平洋②南海③印度洋④马六甲海峡 (2)半岛、群岛:⑤中南半岛⑥马来半岛⑦马来群岛 (3)大洲:⑧亚洲⑨大洋洲 (4)国家:⑩中国A.缅甸B.老挝C.越南D.柬埔寨E.泰国F.马来西亚G.印度尼西亚H.新加坡I.菲律宾 (5)气候:M.热带季风气候N.热带雨林气候 2.由哪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3.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有哪些缅甸、老挝、越南。 4.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老挝 5.半球位置有什么特点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6.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1)大部分位于10°S----30°N之间,位于低纬度地区。(2)北回归线从北部通过,赤道从南部通过,大部分属热带。 7.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1)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2)位于亚洲东南部。 8.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9.马六甲海峡在世界航运中有哪些重要性(1)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2)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10.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日本本国资源缺乏,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上贸易,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 11. 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12. 主要有哪两种气候类型有什么共同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13.气候分布地区有什么不同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教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2、认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会以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学、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过程】 [引]从上一节我们分析3-9、11-17号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强弱可知:当电子层相同时,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至8,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假如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 [讲]请大家结合课前预习知识回答,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依据。 [投影小结]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H2O 或H+置换出H的难易程度(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

4、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逐渐减弱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H2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跟H2化合,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说明非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以11-18号元素为例,来研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请先填写下表。 [投影]填写下列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下面我们通过一系列探究性实验来探究本节的研究主题 [投影]实验1 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 (1) Na与水反应的现象:常温下,与H2O剧烈反应,浮于水面并四处游动,同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变红。 方程式:2Na+2H2O==2NaOH+H2↑ (2) 放少许镁带于试管中,加2mL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加热至沸,再观察现象。 现象:镁与冷水反应缓慢,产生少量气泡,滴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 加热后镁与沸水反应较剧烈,产生较多气泡,溶液变为红色。 方程式:Mg+2H2O △ g(O H)2+H2↑ 结论:镁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弱 (3) 铝与水反应现象:在常温下或加热条件下,遇水无明显现象,很难与水发生反应。 [问]上述现象说明了Na、Mg、Al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怎样? [板书]金属性:Na>Mg>Al [讲]请大家预测一下,Mg、Al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时,现象是否会相同呢?若不同,应有什么样的区别? Mg与盐酸反应要比Al剧烈 [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共价晶体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共价晶体 一、选择题 1.金刚石是典型的共价晶体,下列关于金刚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晶体中不存在独立的“分子” B.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C.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D.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与氧气发生反应 答案 D 2.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①SiO2和SO3②晶体硼和HCl③CO2和SO2④晶体硅和金刚石⑤晶体氖和晶体氮⑥硫黄和碘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答案 C 3.根据下列性质判断,属于共价晶体的物质是() A.熔点2 700 ℃,导电性好,延展性强 B.无色晶体,熔点3 550 ℃,不导电,质硬,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C.无色晶体,能溶于水,质硬而脆,熔点为800 ℃,熔化时能导电 D.熔点-56.6 ℃,微溶于水,硬度小,固态或液态时不导电 答案 B 4.关于SiO2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60 g SiO2晶体中含有N A个分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B.60 g SiO2晶体中,含有2N A个Si—O键 C.SiO2晶体中与同一Si原子相连的4个O原子处于同一四面体的4个顶点 D.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答案 C 5.氮氧化铝(AlON)属共价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 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D.AlON和Al2O3晶体类型相同 答案 D 6下列关于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价晶体硬度通常比分子晶体大 B.共价晶体的熔点较高 C.分子晶体中有的水溶液能导电 D.金刚石、水晶和干冰都属于共价晶体 答案 D 7.干冰和二氧化硅晶体同是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它们的熔、沸点却差别很大。其原因是() A.二氧化硅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 B.C、O键键能比Si、O键键能小 C.干冰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 D.干冰易升华,二氧化硅不能 答案 C 8氮化碳的硬度比金刚石大,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化碳属于共价晶体 B.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 C.氮化碳的化学式为C3N4 D.每个碳原子与4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 答案 B 9.我国的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据报道,有科学家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与此同时再用射频电火花喷射氮气,此时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薄膜。据称,这种化合物可能比金刚石更坚硬。其原因可能是() A.碳、氮原子构成平面结构的晶体 B.碳氮键比金刚石中的碳碳键更短 C.氮原子电子数比碳原子电子数多 D.碳、氮的单质的化学性质均不活泼 答案 B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东南亚》是(湘教版)《地理》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东南亚的概况;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及其成因;东南亚的气候与当地的自然景观。 2、本课地位: 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东南亚的气候和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由于它与我国相邻,而且这边的华人华侨特别的多,因此会经常作为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以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及河流特点 3、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绘图、填图及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通过学生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 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5、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地图和读图总结出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能够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二、教法 1、设问思考法:通过课堂上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带着问题看视频等。 2、图文讲解法:通过多样性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同一个内容。使教学变得通俗、易懂。 3、使用多媒体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一个课堂上教法更加的灵活,生活,风趣。 三、学法 1、培养学生查找地图中重要内容的习惯和能力,正确理解并掌握阅读地图的步骤,这个叫图文结合读。 2、通过教师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的一些练习,进一步加强巩固课文内容。 四、教学程序: 【导入过渡】【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国家图 提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旅游? 回答:喜欢。 讲述:喜欢旅游的同学有没有听说过新马泰旅游路线?新指新加坡,马指马来西亚,泰指泰国。这条旅游路线就是从我们中国出发去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后回到我国境内的一条线路。那这几个国家都位于那个地区呢? 回答:东南亚。 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地区。 【课件展示】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 认识一个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什么? 地理位置。 提问:地理位置包括哪2个方面? 回答: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二轮复习选修4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 溶液pH 的计算 [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pH 的简单计算。2.了解溶液稀释时pH 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 一 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 1.根据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 w =c (H + )·c (OH - ),回答下列问题: (1)c (H + )为1.0×10 -12 mol·L -1 的溶液呈碱性,判断的依据是c (OH -)>c (H + )。 (2)pH =3的某盐酸溶液中,c (H + )为1.0×10- 3_mol·L - 1,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 )为1.0×10 - 11_mol·L -1。 (3)0.05 mol·L -1 H 2SO 4溶液中,c (OH - )=1.0×10 -13 mol·L - 1,其pH 为1。 (4)将0.4 g NaOH 固体溶于水,得到1 L 溶液,c (OH - )=0.01_mol·L - 1,c (H + )=1.0×10 -12 _mol·L -1 ,pH =12。 2.常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4的盐酸,若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c (H + )为1.0×10 -3 _mol·L - 1,pH 为3。 3.常温下,将200 mL 5×10- 3 mol·L - 1 NaOH 溶液与100 mL 2×10- 2 mol·L - 1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c (OH - )为1.0×10- 2_mol·L - 1,c (H + )为1.0×10 -12 _mol·L - 1,pH 为12。 4.常温下,pH =12的NaOH 溶液与pH =2的硫酸,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为7;若按9∶11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3;若按11∶9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11。 1.强酸、强碱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强酸 c mol·L - 1H n A 强酸溶液――→电离 c (H +)=nc mol·L - 1―→pH =-lg nc 。 (2)强碱 c mol·L -1B(OH)n 强碱溶液――→电离 c (OH - )=nc mol·L -1 ――→K w n (H + )=10- 14nc mol·L -1―→pH =14 +lg_nc 。2.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 (1)强酸与强酸混合 c (H + )混=c 1(H + )·V 1+c 2(H + )·V 2 V 1+V 2 ,然后再求pH 。 (2)强碱与强碱混合 先计算c (OH - )混=c 1(OH - )·V 1+c 2(OH - )·V 2 V 1+V 2 ,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知识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风力作用 【思考】 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材料一“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许多地貌往往鬼斧神工。侵蚀作用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精心“雕刻”,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千姿百态。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同,影响范围、强度及地貌的影响也不同。下面是三幅侵蚀地貌景观图。 (1)结合材料探究: ①上述三种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列举常见的风蚀地貌。 ②流水侵蚀作用包括冲蚀和溶蚀两种形式,三幅图所示的地貌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冲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地区主要在哪里? 提示:①图B常见的风蚀地貌还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②图A它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图C其主要分布地区是高

温多雨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材料二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沉积类型,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分布地区也不同。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不断地把地表沙尘、碎屑等物质吹起后搬走,等风速降低后,这些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当河水的流速降低后,水中的泥沙便逐渐堆积下来,在不同河段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下面四幅图表示四种沉积地貌。 (2)结合材料探究: ①冰川沉积物和流水沉积物特点有何不同? ②A、B、C三图中表示风力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在图中画出风向。 ③说明B、C两幅图所示的沉积地貌名称及分布地区。 提示:①冰川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流水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②图A沙丘背风坡陡,风向箭头自右向左画。 ③图B所示地貌为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图C所示地貌为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1.风化作用是侵蚀作用的基础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普遍存在的外力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

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东南亚地形分布图”,能归纳出东南亚的地势及地形特点,并能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通过学习能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 难点:东南亚的地形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思考、图文结合分析、师生合作解决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越南遇龙湾景观导入。 设疑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地区”在整个初中地理课程的位置,做到对课程结构的心中有数(详见课件)。 1.东南亚的组成: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观察其组成,中南半岛(提醒注意中南半岛西南面还有个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哪些岛屿)。 2.东南亚的范围: 相对位置:东临太平洋,南接大洋洲,西濒印度洋,北与中国等接壤。 纬度位置:10°S ~°N(北回归线)之间。 设问思考: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带(热带)? ①国家 展示“东南亚政区”图。 中南半岛:有哪几个国家?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按照由东向西顺序)?内陆国有? 马来群岛:有哪几个国家?地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地跨两大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总共有12国家。 ②华人华侨 教学过度:由新加坡(岛国)首都:新加坡。过度到“花园城市”P36 页阅读材料,过度到华人比例最大的国家,过度到华人华侨。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华人华侨分布集中地区。 疑点剖析:

第二节东南亚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东南亚(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自然环境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 要地理位置 过程与方法:引导启发思考,图文结合分析,师生合作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认识东南亚,懂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东南亚的组成范围、国家;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与地形特征教学过程: 上几节课我带领同学们了解了亚洲的概况,在领略亚洲的风采的同时,我们同时也了解到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我们之前学习的亚洲就是一个地理区域,学习一个地理区域首先要从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知识去分析,包括这个区域的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分布等方面;第二要从这个区域的人文地理知识去分析,包括这个区域的人口和民族、语言和国家、经济和资源、物产等方面。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区域地理的第二部分的学习——了解地区,在学习了亚洲这个大区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加详细深入的学习亚洲的重点区域。 [导入]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板书]第一节东南亚 [过渡]首先了解东南亚的组成 [板书]一、组成 [活动]读课本图7.19东南亚地形图,紫色的粗线划分的区域即今天学习的区域——东南亚。请大家看看东南亚的范围,找到东南亚根据地形包括的两大区域——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板书]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讲解]用笔圈出这两个区域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因地处中国之南故称中南半岛,它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半岛上还生出了一个小半岛,叫马来半岛,这是半岛上的半岛,是从属关系。也就是说,马来半岛属于中南半岛。马来群岛是我们前面讲亚洲的时候提到过的世界最大的群岛,有两万多个岛屿组成。[过渡]了解了东南亚组成之后,来看东南亚的国家。 [板书]四、国家 [讲解]来猜几个谜语,打国家的的首都和城市名称。大河之中:河内;长鼻子的盛会:万象 [活动]读7.20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 1、分别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都有哪些国家。国名用红色字体表示,黑色圆圈表示首都,不要将首都认为是国名。 中南半岛: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 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印尼)、文莱、菲律宾、东帝汶 共11个国家,我们将其中10个主要国家编了一首顺口溜 2、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有哪几个(缅甸、泰国、越南) [板书]中南半岛——越老柬泰缅马新 马来群岛——印尼文莱菲律宾 [过渡]再来了解东南亚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两方面去看, [活动]读课本图7.19东南亚地形图,自己找找东南亚的海陆位置(东南西北各个方位各临什么海洋,临哪个大洲)和经纬度位置(最北最南大概到哪条纬线),设问思考: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什么带?(热带) [总结板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东南接大洋洲,西临印度洋,北与中国接壤 纬度位置:28°N~10°S之间 [过渡]再来了解东南亚的地形、河流、气候 [板书]三、地形、河流、气候 1、中南半岛 [师生互动]首先是中南半岛。请大家在图2-1上用蓝色笔描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

第二节东南亚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我们下面要了解的地区——东南亚。

板书:第二节东南亚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9“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2.学生读图p23:图7.21“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3.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4.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板书: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5.学生读图p12:图 6.13“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教师讲解: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读图p24图7.24 了解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掌握东南亚各国农作的分布种类及其在世界中所占的位置。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一、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2)粒子数目相同物质的体积关系 2.图解气体摩尔体积 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 (1)计算关系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22.4 mol ;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V m ·ρ=22.4ρ g·mol - 1; ③气体的分子数N =n ·N A =V 22.4·N A ; ④气体的质量m =n ·M =V 22.4 ·M g 。 (2)计算填空

34.0 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所含的氨气分子数是________。 答案 2.0 mol 44.8 L 1.204×1024 解析 根据气体相关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标准状况)可知:n (NH 3)=34.0 g 17 g·mol -1 =2.0 mol 。V (NH 3)=n (NH 3)·V m =2.0 mol ×22.4 L·mol -1=44.8 L 。 N (NH 3)=n (NH 3)·N A =2.0 mol ×6.02×1023 mol -1=1.204×1024。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2)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 (标准状况)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B .1 mol 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 C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 - 1 D .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 答案 D 解析 A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温度、压强;B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C 中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 -1;选项D 正确。 例2 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 CO 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 A B .常温常压下,48 g O 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所含分子数为N 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所含原子数为N A 答案 B 解析 常温、常压(非标准状况)下11.2 L CO 2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 ,所含原子数不是1.5N A ;48 g O 3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所含氧原子数为3N A ;标准状况下H 2O 为液态,不能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22.4 L H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所含氢原子数为2N A 。 思维启迪——使用“22.4 L·mol - 1”要“三看”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状态时浓度数据分析 分析课本表2-1 457.6 ℃时反应体系H 2(g)+I 2(g)2HI(g)中各物质的浓度数据,我 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无论该反应从正向进行还是从逆向进行,平衡时,只要温度一定,c 2(HI ) c (H 2)·c (I 2)的值近似相等。 (2)无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如何改变,平衡时只要温度一定,c 2(HI ) c (H 2)·c (I 2)的值也近似相等。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3.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1)浓度商: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时刻的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称为浓度商,常用Q 表示,即Q =c p (C )·c q (D ) c m (A )·c n (B ) 。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K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 。 (3)Q 与K 关系:当反应中有关物质的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时,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当K >105时,该反应就进行的基本完全了。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当K <10-5 时,该 反应很难发生。 5.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内因:不同的化学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是决定化学平衡常数的主要因素。 (2)外因:在化学方程式一定的情况下,K 只受温度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